当前位置:首页>

6类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6类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临床上常见到肝癌病人因肝外症状就诊,肝区肿块已增大至数公分,甚至于十数公分,让医生扼腕叹息的是,这时候病人已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癌阶段,那么病情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疗效目前来讲,并不是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早发现。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的肝癌又很难根治。从无症状的肝癌发展到有轻微征兆的临床早期,月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如果错过这一段时间,治愈率将大受影响,因此,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就成为了治疗中的重点。

观察症状判断早期肝癌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早期肝癌,患者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肝区不适、上腹胀满等肝癌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肝癌患者独有,肝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重度脂肪肝、酒精肝等患者都可出现此种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症状时,在没有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往往会误诊为肝炎发作、胆囊炎等而贻误病情。

哪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①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②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③长期嗜酒者;④临床诊断为持硬化者;⑤有肝癌家族史者;⑥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肝癌

①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②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并鉴别占位病变是囊性或实性,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和肝内及邻近器官的播散及浸润情况。显示肝内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有瘤栓等。

③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肝病专家指出,如果你是属于以上肝癌高发人群中的其中之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要做好目前的疾病控制,更要在生活中等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的预防、发现早期肝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上周三,刘先生在体检时"意外"查出了肝癌,好在还处于早期,有很大可能治愈。 据了解,刘先生并没有感觉身体有什么不适,但体检时显示肝功能异常,CT也看到了肝区异常占位,而甲胎蛋白的检测数值高达580ug/L,最终确诊为肝癌。 此外,运动还能让肝脏更有活力,更好的抵御致病菌的入侵,保护肝脏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肝癌,现在已经成为了“癌中之王”,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得了肝癌。肝癌的出现,与没有一个健康饮食,有很大的关系。能导致肝癌的食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饮水不健康 水是维持人类有机体正常生存的重要物质。水本身当然不会引起肿瘤,但流行病学调查却证明,饮水污染的程度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水源中存在有致癌物质,还可能是多种致癌物质的共同作用,譬如腐植酸、蓝绿藻毒素等。 长期酗酒 长期酗酒,可明显损伤肝细胞以及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 当然,除了上述饮食因素外,乙型肝炎、肝脏内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遗传易感性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当上述两种因素起作用时,肝癌更易发生,如乙型肝炎与黄曲霉素的暴露则发病会更快。长期酗酒,酒精中毒还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 30多年前,英国有一农场以黄曲霉菌致霉变的花生饼粕喂饲火鸡,致使10万只幼雏很快死亡。流行病学研究 证明,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在那些粮油、食品受黄曲霉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较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如果人类在夏天长期食用了一些发霉谷物的话,就会染上黄曲霉毒素,肝癌就会出现。 摄入过少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怎样预防肝癌? (1)乙肝疫苗相当于肝癌疫苗:研制肿瘤疫苗的工作进行得相当艰难,恐怕短期内还不会有效果。但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成功和用于临床,却部分地起到了代替肝癌疫苗的作用,这是因为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的关系太密切了。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均大于50,而这些癌症病人的非癌肝组织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就更高。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是人类已知的第二种致癌因素。因此,乙肝疫苗被看成是第一个抗肝癌疫苗。一位权威人士认为,如果非洲、东南亚和中国婴儿均接种乙肝疫苗,那就意味着每年可减少20万(80)肝癌病人的发生。可见我国从1991年初开始广泛乙肝疫苗接种,也同样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2)控制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多低于50,但抗丙肝病毒阳性率多高于50,甚至酒精肝硬化并发肝癌者的抗丙肝病毒阳性率高达76。为此认为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发达国家肝癌的主要病因。日本肝癌研究协会最近报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肝癌患者在增多,这些病人多数伴有慢性丙型肝炎和输血史,认为日本57的肝癌与丙型肝炎有关。我国北京医科大学报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肝癌病人中,285抗丙肝病毒阳性,这都说明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80~90的丙型肝炎是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的。所以严格控制输血源,尽量减少输血或应用血制品是减少丙型肝炎、控制肝癌发生的另一有效措施。 (3)防止食物霉变:已知黄曲霉素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作用比亚硝胺类大75倍。它可诱发所有的动物发生肝癌,尽管诱发人类肝癌的问题尚无定论,学者们仍认为它是肝癌发生的启动因素之一,所以,要保管好各种食物不发生霉变,疑有霉变食品,即不再摄入。 (4)其他:饮水污染、药物中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缺乏以及遗传等,都有协同致癌作用,所以采取保护措施、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增强免疫功能,杜绝滥用药物和摒弃不良习惯等综合措施,会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

  • “癌症”是让人闻之色变的两个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患了胃癌、肝癌、直肠癌的病人。 实际上,人体中几乎所有部位均可以长肿瘤,而发生在胰腺的便称为胰腺癌。 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经历不到半年时间。 3.症状严重 由于胰腺是一个消化器官,它会产生多种酶类辅助消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肿瘤破坏胰腺包膜,这些酶类进入腹腔,会大量破坏腹腔内的结构。 除此 之外,胰液对腹膜的刺激性很大,会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 4.治疗困难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癌症都能得到治疗甚至痊愈。 但是,胰腺癌由于发现时癌细胞通常已经发生转移,单纯的手术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 胰腺癌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低于5。 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糖尿病 胰腺不仅会分泌多种消化酶,也会分泌控制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负反馈作用。糖尿病病人血糖不稳定,会导致胰腺细胞增生紊乱从而诱发胰腺癌。 2.慢性胰腺炎患者 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可能诱发癌症的产生,例如胆囊结石、慢性肝炎等,胰腺炎也不例外。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会刺激胰腺细胞异常增殖,最终转化为胰腺癌。 3.肥胖者 胰腺分泌的胰液会协助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如果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诱发胰腺癌。 综上所述,我们对胰腺癌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胰腺癌确实可以堪称“癌中之王”。 因此尽管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我们还是需要对它多加警惕,尽可能地察觉到异常,争取治疗时间。常见症状包括:厌食、腹痛、黄疸等,这些症状与胃肠道疾病症状十分类似,当家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多考虑一下是不是胰腺出了问题。 除此之外,多锻炼,培养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癌症的根本方法。

  • 丙肝,这是肝病类型中很常见的一种。对于有过输血或是献血的人群,存在有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以及长期血液透析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都属于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在预防丙肝方面,更要多加上心,降低可能患病的概率。 最近有一项关于丙肝疾病的调查显示,丙肝高危人群达到77.9。而在这其中,仅有22的人做过丙肝检测,多数患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肝病方面的专家表示,丙肝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对于高危人群而言,要进行丙肝病毒(HCV)感染筛查。 3、不共用剃须刀: 比起共用注射器,人们在生活中注意单独使用自己的物品,能够很好的降低患上丙肝疾病的风险。常见的如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要注意,只要是存在有血液,就有被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共用剃须刀。 临床上,丙肝疾病在出现之后,是有会比较强传染性的,给患者本人以及身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丙肝疾病,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加关注相关预防和患病后应对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疾病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一种癌和“嘴馋”密切相关,饮食高脂、高油的胖人更受它的青睐,它就是结直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对男女的肥胖体型也有“要求”。 摄入粗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近200万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后发现,食用大量全谷物(尤其是糙米和燕麦)能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吃多脂鱼 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多脂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和鲑鱼。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每天至少摄入0.3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一份多脂鱼),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吃得越多,这一风险降低得就越多。 戒烟 吸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且这种作用在女性中更持久。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者发现,戒烟长达十年的女性,因吸烟而患肠癌的风险仍然很高,而这种影响在男性吸烟者身上已经消失了。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和甘蓝)时,生成一种名为吲哚-3-甲醇(I3C)的物质,它可以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硫代葡萄糖苷这种使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也能杀灭癌细胞。 控制体重 韩国中央大学的研究者对近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体重指数大于25的人患上肠息肉的几率高。虽然息肉大多无害,但部分最终会发展成癌症。 少喝酒 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 说起胃病,大约有八九成的人都患过或患有此类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结构的改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据资料显示,中国13亿人口,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萎缩性胃炎 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大的胃部溃疡 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一旦发现大溃疡应立即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息肉 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无论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应做病理检查。 ○残胃 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有研究认为,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 “发炎”,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症状,鼻炎、扁桃体炎、肠胃炎……严格来说,炎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病理过程。 我们生活在充满细菌的世界里,可以说没人能逃过炎症的侵袭。有人认为,炎症是小毛病,扛一下就过去了;还有人视它为洪水猛兽,稍有苗头就开始吃药。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要尽量改掉前面提到的“促炎”饮食方法,并逐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鲁·威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论。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摄入4~5份蔬菜,每份约80克; 粗粮、面食、豆类次之,每天要搭配食用; 有机菜籽油、坚果等健康脂肪居第三,每天应摄入5~7份; 鱼和海鲜每周可摄入2~6份(1份约113克)。 此外,要减少食用方便面、饼干、外卖等快餐食品,远离烟酒。 如果患有较为严重的急性炎症或由急性炎症引发的疾病,仅靠改变生活方式难以控制,应及时就诊,遵医嘱接受治疗,避免炎症恶化引起各类并发症。

  • 作者 | 张攀攀 文章首发于 | 肺癌专科医生张医生微博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2018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774,323例,死亡病例690,567例,在众癌症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是位居第一。肺癌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肺癌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那么究竟哪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呢?高危人群应该如何做到早发现呢? 肺癌高危人群 1、吸烟人群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导致肺癌的绝对危险因子,吸烟者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而肺癌死亡人数中有65是由吸烟引起的。 年龄大于40岁;吸烟≥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20);曾经吸烟且戒烟不足15年。​ ​ 2、二手烟民 目前中国有3亿烟民,每天至少一次暴露于二手烟的⼈达7.4亿,中国每年死于二手烟导致疾病的⼈超过10万,相关调查显示非吸烟者的妻子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30以上。 年龄大于40岁;二手烟暴露史≥10年。 ​ 3、职业暴露人群 长时间接触二氧化硅、无机砷、石棉、铬、镉、镍、芥子气、二氯甲醚、氯、甲醚、柴油和汽油废气及煤焦油等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等比无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生率高1.5倍。 4、油烟暴露人群 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厨房油烟是造成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原因,但是长期的油烟暴露也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比如,我国曾有研究指出,烹饪油烟可能造成肺癌,每个月炒菜30次以上的人,比炒菜30次以下的人,肺癌发生危险度增加9倍。 5、肺癌家族史或恶性肿瘤病史人群 家族中有多人患肺癌或者其他恶性肿瘤,个体肺癌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是有所提高的。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患肺癌或其他肿瘤的危险性较普通人要高2~3倍,即如果父母或亲兄妹得了肺癌,则患肺癌的可能性会增大。 6、肺部慢性疾病的人群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间质性肺病等患者,发生肺癌的概率比健康者发生肺癌的概率增高。 7、其他人群 长期严重空气污染环境生活史以及长期处于室内装修材料污染环境等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目前尚不能给出“PM2.5一定引发肺癌”的结论,但至今为止的研究已能证实,空气污染确实与肺癌存在相关性。 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性格内向、有事不愿意和别⼈交流的,⼈体免疫机制下降,也容易被“肺癌”盯上。 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1、戒烟 研究表明,戒烟持续15年其肺癌的发病率才与不吸烟者相近,戒烟时间越长,发生肺癌的危险性越低。 2、减少职业暴露​ 改善工作环境的通风环境,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予以防护口罩或面具的保护等。 3、尽量避免空气污染的危害 这里的空气污染就包括大气污染、二手烟污染,油烟污染、室内装修污染,尽量避免雾霾天出行,或者佩戴口罩出行。避免吸入二手烟,当然有时候想改变工作环境是有些困难的,因此,要自我保护意识,要勤开窗、勤打扫,尽量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新装修的房子不要立即入住,要至少通风三个月,检测合格后方可入住。做饭时最好使用正规品牌、有质量保证的油烟机避免油烟污染。 4、积极治疗慢性肺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间质性肺病等慢性肺疾病,尽量避免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5、均衡饮食与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肺喜湿润,秋冬季节干燥,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一定要给它足够的水分。每天保证喝足量水,润滑肺和呼吸道。选择高蛋白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良好的生活作息及运动习惯,愉快的心情状态都是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肺癌的发生的。 6、肺癌筛查 为了早发现肺癌,建议在40岁以上高危人群及肺癌高发地区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已经是目前证实的有效并推荐的肺癌筛查方法。它能在高危人群中能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十一国庆假期聚会多,喝酒需谨慎,在我国每年大约有70.9万人死于饮酒。无论是小魔女孙侨潞还是前国足名宿张恩华,不幸英年早逝,都与饮酒有一定关系。 喝酒多少算适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0.5两),相当于啤酒750毫升(1瓶),或葡萄酒250毫升(1杯),或38°白酒75克(1.5两),或高度白酒50克(1两)。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白酒50克(1两)。而孕妇和儿童少年应禁止喝酒。

  • 任何疾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健康几率都会大大提升,肺癌,这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也是如此。肺癌筛查是实现肺癌“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警惕、焦虑起来,频繁的去做相关检查。要知道,平常心也是一种健康态。那么,具体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筛查呢? 遗传 [2,3] 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你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中有人被诊断出了肺癌,那么你患肺癌的风险则会明显升高。因为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肺癌易感基因。 肺癌癌症早期筛查有助于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是对抗肺癌、降低疾病威胁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专业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应该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3]。 参考文献: 1. 中国县域医院肺癌筛查共识编写专家组, 等. 中国县域肺癌筛查共识(2020年)[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4).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3). 3. 赫捷, 等.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3).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