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如何预防呢?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如何预防呢?
发表人:静说健康

“癌症”是让人闻之色变的两个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患了胃癌、肝癌、直肠癌的病人。

 

实际上,人体中几乎所有部位均可以长肿瘤,而发生在胰腺的便称为胰腺癌。

 

 

不同的是,胰腺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可怕的,有“癌中之王”的称谓。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胰腺癌的知识。

 

一、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的原因

 

1.早期不易诊断

 

胰腺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原因,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其位于腹膜后位,在腹部由于大量肠管等器官阻挡,不会出现腹部包块等症状。

 

早期仅有隐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类似于胃肠道疾病,极易被忽视。


2.死亡率高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出现黄疸,腹部剧痛,腹部明显包块时,就已经到了晚期,肿瘤已经向其他器官侵蚀,甚至已经发生血液或淋巴结转移。

 

此时肿瘤已经很难被切除,病人的存活率也很低。

 

 

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经历不到半年时间。

 

3.症状严重

 

由于胰腺是一个消化器官,它会产生多种酶类辅助消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肿瘤破坏胰腺包膜,这些酶类进入腹腔,会大量破坏腹腔内的结构。

 

除此 之外,胰液对腹膜的刺激性很大,会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


4.治疗困难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癌症都能得到治疗甚至痊愈。

 

但是,胰腺癌由于发现时癌细胞通常已经发生转移,单纯的手术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

 

胰腺癌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低于5%。


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糖尿病

 

胰腺不仅会分泌多种消化酶,也会分泌控制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负反馈作用。糖尿病病人血糖不稳定,会导致胰腺细胞增生紊乱从而诱发胰腺癌。


2.慢性胰腺炎患者

 

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可能诱发癌症的产生,例如胆囊结石、慢性肝炎等,胰腺炎也不例外。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会刺激胰腺细胞异常增殖,最终转化为胰腺癌。

 

3.肥胖者

 

胰腺分泌的胰液会协助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如果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诱发胰腺癌。


综上所述,我们对胰腺癌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胰腺癌确实可以堪称“癌中之王”。

 

因此尽管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我们还是需要对它多加警惕,尽可能地察觉到异常,争取治疗时间。常见症状包括:厌食、腹痛、黄疸等,这些症状与胃肠道疾病症状十分类似,当家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多考虑一下是不是胰腺出了问题。

 

除此之外,多锻炼,培养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癌症的根本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胰腺癌疾病介绍:
Courvoisier征是指胰腺癌压迫胆总管出现阻塞,发生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陶土样大便,胆囊明显肿大,无明显的腹部压痛,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尚可。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说起胰腺癌,很多人为之色变。胰腺癌是一种的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着“癌症之王”之称。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有人问,哪些人最容易得胰腺癌?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跟大家聊聊胰腺癌。

     

     

    胰腺癌有哪些临床症状?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当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一般来说,胰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部不适或腹痛(为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消瘦、乏力、体质量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消化不良、腹泻、消化道梗阻或出血;黄疸;其他(持续或间歇低热、血糖异常等)。

     

    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

     

    (1)有家族遗传史者

     

    遗传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研究证实,胰腺癌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表现为家族有两个或以上的一级亲属被诊断患有该疾病。

     

    约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遗传背景,患有遗传性胰腺炎、PeutzJeghers 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患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2)吸烟、酗酒者

     

    吸烟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高达两倍,并且随着吸烟量(≥35支烟/天)和吸烟时间的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当然,该风险可随着戒烟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戒烟二十年后,胰腺癌的患病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的基本相同。

     

    适量饮酒和胰腺癌的发生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但是酗酒或长期过度饮酒,就会提高胰腺癌的病变风险。有研究数据显示,健康人群饮酒超过30克/天,胰腺癌发生风险就会提高22%;饮酒超过50克/天,发病风险提高50%。

     

    (3)肥胖

     

    现代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更高,因此也成为重要的防治依据。其中,男性体重指数在35以上、女性体重指数在40以上,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增高一半。

     

    (4)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众所周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形成疾病的重要原因。有专家研究提出,地中海居民的饮食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胰腺癌的发生风险。而且,长期食用高温烹饪的肉食,会大大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

     

    (5)糖尿病和胰腺炎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十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一半;在胰腺癌确诊前的2年时间内,患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三倍。对于50以上的人群,若新近发现糖尿病,应引起大家足够重视,有可能是胰腺癌的异常症状!

     

    此外,胰腺炎也是发生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临床筛查指标之一。

     

    (6)口腔不健康者

     

    口腔微生物感染也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这主要跟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聚生杆菌可增加胰腺癌发病率有关。

     

     

    结语

     

    总之,遗传因素、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糖尿病和胰腺炎等都是导致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了解上述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以确定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从而控制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早期监测,可达到胰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棋牌室的王大妈有一段时间没来了,最近在菜市场看到她时人憔悴了不少,李大姐上前打招呼才得知,原来王大妈的丈夫刘大爷最近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了……据王大妈说,刘大爷最开始的时候眼白有点黄,刘大爷不重视还告诉王大妈说可能是上火了,后来眼白越来越黄,身体皮肤也慢慢变黄了,刘大爷被大妈拖着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是肝癌晚期……这样的事听着就让人觉得遗憾,如果身体出了一点报警信号就能够重视,情况是否不会变得这么糟糕呢!笔者简单和大家聊一聊哪些身体信号出现时应给予足够重视。

     

     

    头部若出现这3种异常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病死率中仅次于肺癌,居于第二位。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其中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最常见,占 85-90%以上。我国是肝炎大国,也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据统计中国每年超过 30 万人死于肝细胞癌。5年总生存率低于15%, 位列常见恶性肿瘤的总生存率的倒数第二位。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肝癌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或者转移病灶症状为首发表现。当出现以下异常表现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黄疸(眼白发黄)

    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肝癌所致的阻塞性黄胆常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压迫胆管造成阻塞所致。肝细胞性黄疸由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

     

    2)肝病面容

    一般表现为皮肤干枯、脸色晦暗,部分人的面部及其它暴露部位的皮肤也可出现色素沉着,尤其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肝脏生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原料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所致。

     
    3)出血及皮肤瘀斑

    肝癌晚期,因肝功能的损害,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预防肝癌发生应注意哪些?

     

    1)了解自己是否具有患此病的危险因素:如有肝癌家族史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如果有,需要积极进行相关体检,如肝脏超声,癌胚抗原检查等,防止肝癌早发的可能。

     

    2)积极避开罹患肝癌的风险:比如日常注意食物清洁,积极预防粮食霉变,饮用优质水,生活中注意戒烟限酒,不熬夜、作息规律等。

     
    结语

     

    癌症这类疾病重在预防,但也不能过度恐慌!当出现黄疸、面色晦暗及皮肤瘀斑时应给予足够重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出现这些异常就可能得了肝癌!肝癌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检验及检查指标等一系列医学技术手段才可判定,不能仅凭一点临床表现就自己吓自己,这也不利于保持身心健康。最后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健康,但也得适度,毕竟对疾病的过度恐惧也算是另一种“疾病”。

  • 临床上常见到肝癌病人因肝外症状就诊,肝区肿块已增大至数公分,甚至于十数公分,让医生扼腕叹息的是,这时候病人已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癌阶段,那么病情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疗效目前来讲,并不是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早发现。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的肝癌又很难根治。从无症状的肝癌发展到有轻微征兆的临床早期,月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如果错过这一段时间,治愈率将大受影响,因此,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就成为了治疗中的重点。

    观察症状判断早期肝癌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早期肝癌,患者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肝区不适、上腹胀满等肝癌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肝癌患者独有,肝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重度脂肪肝、酒精肝等患者都可出现此种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症状时,在没有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往往会误诊为肝炎发作、胆囊炎等而贻误病情。

    哪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①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②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③长期嗜酒者;④临床诊断为持硬化者;⑤有肝癌家族史者;⑥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肝癌

    ①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②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并鉴别占位病变是囊性或实性,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和肝内及邻近器官的播散及浸润情况。显示肝内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有瘤栓等。

    ③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肝病专家指出,如果你是属于以上肝癌高发人群中的其中之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要做好目前的疾病控制,更要在生活中等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的预防、发现早期肝癌。

  • 丙肝,这是肝病类型中很常见的一种。对于有过输血或是献血的人群,存在有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以及长期血液透析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都属于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在预防丙肝方面,更要多加上心,降低可能患病的概率。


    最近有一项关于丙肝疾病的调查显示,丙肝高危人群达到77.9%。而在这其中,仅有22%的人做过丙肝检测,多数患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肝病方面的专家表示,丙肝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对于高危人群而言,要进行丙肝病毒(HCV)感染筛查。

     


    丙肝的3类高危人群


    1、有过输血或是献血史的人群,尤其是在1996年前接受过输血或有反复献血的人群,即为丙肝高危人群。


    2、对于存在有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进行丙肝筛查时,需要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3、对于长期血液透析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进行丙肝筛查时,尤其要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三种方式可以预防丙肝病毒:

     

    1、禁止毒品:


    静脉注射毒品的人群,多数都会共享针头或其他工具,容易造成丙肝病毒传播。若是需要进行静脉注射或其他医疗用途,需要借助无菌注射器。临床研究发现,静脉注射与一半以上的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有关。避免使用不洁净的注射器时防止丙肝扩散的重要方法。


    2、不共用牙刷:


    牙刷很容易被血液污染。对于有口腔溃疡与牙龈出血的人,在刷牙时,其牙刷上很容易被沾染血液。多数人都不会与他人共用牙刷,但是部分人群不重视。

     


    3、不共用剃须刀:


    比起共用注射器,人们在生活中注意单独使用自己的物品,能够很好的降低患上丙肝疾病的风险。常见的如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要注意,只要是存在有血液,就有被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共用剃须刀。


    临床上,丙肝疾病在出现之后,是有会比较强传染性的,给患者本人以及身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丙肝疾病,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加关注相关预防和患病后应对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疾病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1],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将近70万例,死亡病例将近50万例;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2位[2]

     

     

    胃癌的5年生存率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如果能在胃癌早期及时就诊,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2]。然而,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却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1]

     

    早期发现、早诊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1],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因此,了解胃癌的危险因素极为重要。

     

    胃癌的危险因素 [1]

     

    年龄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在我国,40岁以后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达到峰值后逐渐缓慢下降,而30岁以下发病的病例比较少见。

     

    就胃癌死亡率来说,30岁之前死亡病例较为少见,而40岁及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另外,饮食因素同样重要。高盐饮食、腌熏煎炸烤食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可以生存在人胃部的细菌,可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胃粘膜萎缩、胃壁损伤,引起慢性消化道疾病甚至胃癌[3]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部炎症反应,反复的炎症反应会使细胞DNA调控发生异常,当DNA无法调控细胞正常增值的时候,癌症就会发生。此外,幽门螺杆菌中有一种叫做“CagA”的毒性蛋白,被认为是其致癌的根源[4]

     

     

    目标人群 [2]

     

    癌症的早筛不是每个人都要频繁进行的,而是首先根据危险因素来确定危险人群,包含在危险人群范围内的,最好每年做一次检查。

     

    在我国,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危险人群: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曾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疾病;

     

    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是我们身体营养消化吸收的大本营,护胃行动不可怠慢,同时对胃部疾病隐患的早发现、早诊早治才是正确的。为了更加长久的健康,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7).
    2.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2).
    3. 徐志凯, 郭晓奎. 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 张逸, 等. 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 17(6).
  • 众所周知,胰腺癌被人称之为“癌王”,因为其有着恶性程度高、难发现难治疗、低生存率的特点,很多患者在确诊的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存活率太低了,治不治吧,反正没什么希望。但是这种想法是特别错误的,现在医疗技术在飞速的发展,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且生活质量也在提高。所以不要还没开始治疗就一味盲目的想着放弃。

     

    1. 国内现状

    局数据显示,2015年去国内的胰腺癌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9.5万和8.5万。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0.89,坐实了“癌王”的称号。

     

    以前胰腺癌的高发地区一直都在欧美,但近年来亚洲的发病率也在紧追不舍。胰腺癌的发病率跟地区的发达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专家解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胰腺癌的重大原因,因为胰腺本身就属于消化系统。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极低,仅有5%-7%,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阶段了,因此5年的生存率也仅仅只有7%。

    2. 为什么发现既晚期?

    因为胰腺的生长位置处于腹腔的最深处,并且被腹膜所隐藏,所以即便胰腺发生病变也很难被发现。除此之外,胰腺癌在早期阶段,基本没有早期症状,只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才会慢慢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可是绝大多是患者还喜欢将这一症状归为胃部疾病,因此就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3. 胰腺癌晚期还有救吗?

    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相继问世,也给癌症患者们拓宽了不少的生存空间,且这个空间还在一直拓宽。对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综合性质的治疗措施,而不会选择单一的治疗方法。像一些胰腺癌晚期的患者,不能做手术,那就采取化疗的方法延缓病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可以做手术了,就开始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通常还会实施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即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也能很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4. 五个症状多留意

    早期的胰腺癌确实极难发现,但是只要多留意,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如果身体出现没来由的虚弱无力、腹部反复的隐隐作痛、十分严重的腰酸背痛、胰腺炎反复发作以及新发糖尿病的问题,哪怕只有一项,也要及时去医院好好检查了。

  • 在中国十大癌症中,直肠癌已连续12年位居发病率第一。门诊有年轻人增多的趋势,大肠癌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所以建议可以筛查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发现得比较早。

     

    检查大肠直肠癌

    全球范围内,由于饮食习惯越来越相似,大肠直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10年中,在七个高收入国家(加拿大、英国、爱尔兰、丹麦、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中,50岁以下人群中结直肠癌和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4%。

     

    而且要预防大肠癌,除了要有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进行筛查。除人们所知的“粪便潜血”、“大肠镜”检查外,实际上还有许多不同的检查可供选择。

     

    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较少,但实际上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转变而成,息肉要变成癌症,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如果每5年做一次相关的检查,实际上就可以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如未进行大肠镜检查,也可先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虽然仅能看到1/3的大肠,但由于大部分大肠癌肿瘤生长在乙状结肠内,因此乙状结肠镜至少能筛查出一半以上的肿瘤。

     

    大便潜血是筛查有渗漏的息肉,癌症,所以对于还太小的息肉或肿瘤,准确度并不高,因此也建议大便潜血每2年做一次,其他的检查每5年做一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大肠检查

    普通人们通常用自我判断的症状来检测自己是否患有大肠癌,其实这些自我检测,大多是过于宽泛,如便秘,拉肚子,经常放屁,大便很臭,过多的肠道疾病就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与其用那些症状来判断,穷忧,不如早做检查,效果更好。

     

     

    也有人认为这些症状“并非癌症”,而是普通肠躁症,结果不了了之,不但不去看医生,而且放任肠躁症一直不舒服,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自我判断,因为肠道疾病也不仅仅是肠躁症。其结果可能是没有癌变,一直刺激肠黏膜下,便冒出癌来。

     

    推荐为出现肠道症状3周,无任何改善,一直持续,就去找胃肠肝胆科,或大肠直肠外科医生做检查,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确定肠道黏膜健康状况。

  • 任何疾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健康几率都会大大提升,肺癌,这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也是如此。肺癌筛查是实现肺癌“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警惕、焦虑起来,频繁的去做相关检查。要知道,平常心也是一种健康态。那么,具体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筛查呢?

     

     

    危险人群划分 [1]

     

    (一)肺癌高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且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优先推荐的进行肺癌筛查,避免疾病威胁。

     

    (二)肺癌中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被动吸烟≥20年;

     

    2、接触烹饪油烟 ≥20年。

     

    对于肺癌中危人群,通常也建议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三)肺癌低危人群:年龄<40岁或>80岁,或年龄40~80岁但不具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对于肺癌低危人群来说,则没有必要经常进行肺癌筛查。

     

    年龄区间 [2]

     

     

    统计数据显示,45岁之后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75岁以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而且,考虑到75岁以上人群的预期寿命、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及筛查成本等因素,该人群的肺癌筛查获益可能较小。所以,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3]

     

    慢阻肺、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癌发病率要高于健康人群[2]

     

    以慢阻肺为例,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病变,可导致肺泡破坏、支气管腔狭窄,终末期会出现不可逆性的肺功能障碍。慢阻肺患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是无慢阻肺者的1.43倍。

     

     

    遗传 [2,3]

     

    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你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中有人被诊断出了肺癌,那么你患肺癌的风险则会明显升高。因为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肺癌易感基因。

     

    肺癌癌症早期筛查有助于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是对抗肺癌、降低疾病威胁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专业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应该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3]

     

    参考文献:
    1. 中国县域医院肺癌筛查共识编写专家组, 等. 中国县域肺癌筛查共识(2020年)[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4).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3).
    3. 赫捷, 等.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3).
  •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排在第六、七位,我国发病率仅为6.5/10万。但胰腺癌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胰腺癌-癌中之王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各大医院近年来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5~6倍。较10年前相比,年轻的胰腺癌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常规放化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

     

    警惕胰腺癌的三大危险信号

     

    胰腺兼有内外分泌功能,体积很小,其解剖位置深,又与胃及十二指肠、胆总管等脏器邻近,故胰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

     

    早期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反复上腹不适、胀满、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加之早期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规X线检查很难发现,因此,胰腺癌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若侵犯腹腔神经丛,可引起剧烈腹痛,疼痛于仰卧或睡眠时加重,并向后背放射;癌肿如压迫到胆总管,可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并伴有皮肤瘙痒;癌肿如侵入胃肠道,将导致呕血和解黑色便。

     

    因此,当发现以下三个危险信号时需特别警惕!

     

    上腹不适和疼痛

     

    60%的胰腺癌患者初期有些症状,临床诊断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通常夜间更明显,疼痛可牵涉到上胸部、背部,坐位身体向前弯曲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食欲不佳、消瘦

     

    有研究表明,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变化、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有10%的患者以食欲不佳为首发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以消瘦为首发症状。而实际上,这已非早期的征象。

     

    黄疸

     

    为后期临床表现,但也有14%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大多数黄疸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胰腺癌的预防

     

    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很多人生怕被胰腺癌所“青睐”。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起到预防作用。

     

    生活规律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各种娱乐方式来进行周末的消遣,有时还会通宵娱乐来宣泄一周的压力,因此,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乱,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并加重了体质酸化,影响了机体器官的正常分泌及作息规律。

     

    这些都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们都应该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娱乐,使身体的器官功能保持正常,远离胰腺癌。

     

    改掉不良嗜好

     

    日常生活中,吸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本身就很大,对于胰腺癌来讲,烟草中的酸性物质更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所以尽早戒烟戒酒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禁食刺激伤害性食物

     

    过辣、过热、过凉、过期以及过咸的食物都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了疾病,人们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口味应该适中,切勿过于刺激。体质较为虚弱或年长的群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摄入适量防癌含碱类的食物。

     

    禁止食用被污染的食品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例如,路边摊上的食品常被马路上的尘埃所污染,应该尽量避免。

     

    此外,人们也应禁止摄入一些疑有农药或其他有毒物质残留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增加胰腺负担。应选择摄入一些有营养的清洁的绿色食品,如新鲜蔬菜、瓜果等,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心态良好,劳逸结合

     

    随着生活脚步的快速迈进,很多人在工作以及学习中承受着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胰腺分泌的失调,以及体内代谢水平的不协调,这些都是引起胰腺癌的因素。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调节情绪,加上适当的体育运动,是预防胰腺癌发生的良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主要起源于支气管的黏膜上皮。目前,它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肺癌,高居所有恶性肿瘤的榜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虽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生存率有一定的上升,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据悉,在过去的30年,登记的肺癌的死亡率上升了460%多。

     

    肺癌的特征是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呼吸困难等。早期肺癌的筛查主要依靠胸部CT。医生要确诊肺癌,必须靠活检病理。而大多数肺癌患者找医生看病时,基本上病情已发展到晚期。

     

     

    早期肺癌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慢性咳嗽、胸痛、气短、咳血等症状。通常情况下,早中期患者可以尝试手术或放疗根治肿瘤,晚期患者可采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多种治疗方式,还可将多种疗法进行联合。并且肺癌患者应立刻戒烟,改善生活方式,并通过合理的调整缓解情绪。

     

    那么肺癌这么可怕,它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是,吸烟。这是众所周知的,烟民们情有独钟的香烟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长期的抽烟也是诱发肺癌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抽烟会对肺部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很容易造成尼古丁的积累,对肺部的健康形成很大的影响。当然,可能有人会反驳,不吸烟的人也不见得就不会得肺癌啊。但是,根据研究,吸烟的人发病风险比普通人平均高10倍,吸烟累及量越大,发病风险越高。重度的吸烟患者发病风险可能是正常人的25倍。

     

     

    二是,职业接触。因职业接触石棉、砷、镍、烟草以及各类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等都会加大肺癌发病风险。

     

    三是,环境污染。一是我们的大环境污染,尤其重工业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二是我们家中的污染,燃料燃烧、烹饪的油烟等都是不能忽视的。

     

    四是,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五是,疾病诱发。肺结核病患者患病风险是常人的10倍。此外,病毒感染、真菌影响都可能诱发肺癌。

     

    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据统计,五年生存率不容乐观。所以预防肺癌,至少及早戒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