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众所周知,胰腺癌被人称之为“癌王”,因为其有着恶性程度高、难发现难治疗、低生存率的特点,很多患者在确诊的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存活率太低了,治不治吧,反正没什么希望。但是这种想法是特别错误的,现在医疗技术在飞速的发展,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且生活质量也在提高。所以不要还没开始治疗就一味盲目的想着放弃。
局数据显示,2015年去国内的胰腺癌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9.5万和8.5万。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0.89,坐实了“癌王”的称号。
以前胰腺癌的高发地区一直都在欧美,但近年来亚洲的发病率也在紧追不舍。胰腺癌的发病率跟地区的发达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专家解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胰腺癌的重大原因,因为胰腺本身就属于消化系统。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极低,仅有5%-7%,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阶段了,因此5年的生存率也仅仅只有7%。
因为胰腺的生长位置处于腹腔的最深处,并且被腹膜所隐藏,所以即便胰腺发生病变也很难被发现。除此之外,胰腺癌在早期阶段,基本没有早期症状,只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才会慢慢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可是绝大多是患者还喜欢将这一症状归为胃部疾病,因此就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相继问世,也给癌症患者们拓宽了不少的生存空间,且这个空间还在一直拓宽。对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综合性质的治疗措施,而不会选择单一的治疗方法。像一些胰腺癌晚期的患者,不能做手术,那就采取化疗的方法延缓病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可以做手术了,就开始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通常还会实施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即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也能很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早期的胰腺癌确实极难发现,但是只要多留意,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如果身体出现没来由的虚弱无力、腹部反复的隐隐作痛、十分严重的腰酸背痛、胰腺炎反复发作以及新发糖尿病的问题,哪怕只有一项,也要及时去医院好好检查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癌症”是让人闻之色变的两个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患了胃癌、肝癌、直肠癌的病人。
实际上,人体中几乎所有部位均可以长肿瘤,而发生在胰腺的便称为胰腺癌。
不同的是,胰腺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可怕的,有“癌中之王”的称谓。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胰腺癌的知识。
一、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的原因
1.早期不易诊断
胰腺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原因,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其位于腹膜后位,在腹部由于大量肠管等器官阻挡,不会出现腹部包块等症状。
早期仅有隐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类似于胃肠道疾病,极易被忽视。
2.死亡率高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出现黄疸,腹部剧痛,腹部明显包块时,就已经到了晚期,肿瘤已经向其他器官侵蚀,甚至已经发生血液或淋巴结转移。
此时肿瘤已经很难被切除,病人的存活率也很低。
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经历不到半年时间。
3.症状严重
由于胰腺是一个消化器官,它会产生多种酶类辅助消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肿瘤破坏胰腺包膜,这些酶类进入腹腔,会大量破坏腹腔内的结构。
除此 之外,胰液对腹膜的刺激性很大,会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
4.治疗困难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癌症都能得到治疗甚至痊愈。
但是,胰腺癌由于发现时癌细胞通常已经发生转移,单纯的手术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
胰腺癌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低于5%。
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糖尿病
胰腺不仅会分泌多种消化酶,也会分泌控制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负反馈作用。糖尿病病人血糖不稳定,会导致胰腺细胞增生紊乱从而诱发胰腺癌。
2.慢性胰腺炎患者
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可能诱发癌症的产生,例如胆囊结石、慢性肝炎等,胰腺炎也不例外。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会刺激胰腺细胞异常增殖,最终转化为胰腺癌。
3.肥胖者
胰腺分泌的胰液会协助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如果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诱发胰腺癌。
综上所述,我们对胰腺癌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胰腺癌确实可以堪称“癌中之王”。
因此尽管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我们还是需要对它多加警惕,尽可能地察觉到异常,争取治疗时间。常见症状包括:厌食、腹痛、黄疸等,这些症状与胃肠道疾病症状十分类似,当家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多考虑一下是不是胰腺出了问题。
除此之外,多锻炼,培养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癌症的根本方法。
棋牌室的王大妈有一段时间没来了,最近在菜市场看到她时人憔悴了不少,李大姐上前打招呼才得知,原来王大妈的丈夫刘大爷最近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了……据王大妈说,刘大爷最开始的时候眼白有点黄,刘大爷不重视还告诉王大妈说可能是上火了,后来眼白越来越黄,身体皮肤也慢慢变黄了,刘大爷被大妈拖着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是肝癌晚期……这样的事听着就让人觉得遗憾,如果身体出了一点报警信号就能够重视,情况是否不会变得这么糟糕呢!笔者简单和大家聊一聊哪些身体信号出现时应给予足够重视。
头部若出现这3种异常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病死率中仅次于肺癌,居于第二位。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其中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最常见,占 85-90%以上。我国是肝炎大国,也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据统计中国每年超过 30 万人死于肝细胞癌。5年总生存率低于15%, 位列常见恶性肿瘤的总生存率的倒数第二位。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肝癌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或者转移病灶症状为首发表现。当出现以下异常表现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黄疸(眼白发黄)
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肝癌所致的阻塞性黄胆常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压迫胆管造成阻塞所致。肝细胞性黄疸由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
2)肝病面容
一般表现为皮肤干枯、脸色晦暗,部分人的面部及其它暴露部位的皮肤也可出现色素沉着,尤其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肝脏生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原料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所致。
3)出血及皮肤瘀斑
肝癌晚期,因肝功能的损害,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预防肝癌发生应注意哪些?
1)了解自己是否具有患此病的危险因素:如有肝癌家族史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如果有,需要积极进行相关体检,如肝脏超声,癌胚抗原检查等,防止肝癌早发的可能。
2)积极避开罹患肝癌的风险:比如日常注意食物清洁,积极预防粮食霉变,饮用优质水,生活中注意戒烟限酒,不熬夜、作息规律等。
结语
癌症这类疾病重在预防,但也不能过度恐慌!当出现黄疸、面色晦暗及皮肤瘀斑时应给予足够重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出现这些异常就可能得了肝癌!肝癌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检验及检查指标等一系列医学技术手段才可判定,不能仅凭一点临床表现就自己吓自己,这也不利于保持身心健康。最后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健康,但也得适度,毕竟对疾病的过度恐惧也算是另一种“疾病”。
近年来,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在门诊上,可以经常看到患者拿着体检报告就诊,原因就是体检时发现了甲状腺结节,令大家疑惑的是,甲状腺结节到底严重不严重,会不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甲状腺癌。
甲状腺是人体较重要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分泌甲状腺素,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免疫力等多种功能。若该部位出现功能异常,如甲亢、甲减等病症,引起患者出现体重异常、情绪异常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
引起甲状腺结节的原因:1、水源的化学品与细菌污染。2、情志内伤、先天因素、饮食以及水土适宜。3、饮食失调。4、家族中有本病史。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初期,大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且女士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要比男士发病率高。不同的甲状腺疾病临床症状是不同的,发病率最高的是甲亢,女士表现为心慌、手抖、多汗、大便次数多,月经紊乱、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会表现为反应迟钝、心率减慢、怕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可以产生脖子疼痛,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甲状腺结节分良恶性,临床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以良性居多,一般通过甲状腺超声,结合甲状腺结节分级标准能够对彩超下看到的结节的良恶性有初步的判断,一般来说,2类结节为良性结节;3类结节是良性的可能性较大,保存好检查结果,动态观察,待下一次复查后比较两次结节的形态,大小再另作判断;4类结节为可疑恶性结节,分为两类,4a类为恶性的可能性为5%-10%,4b类恶性的可能性为10%-80%,这时候可以做细针穿刺取活检,确诊结节的良恶性,再进行下一步治疗;5类结节的恶性可能性大于80%。
一般来说,确诊的良性结节即为良性,一般不会向恶性转变,但是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有进一步发展转变为甲状腺癌的可能。
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放射线照射,放松心情,避免压力过大,定期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时要进一步就诊,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对下一步治疗和以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实甲状腺疾病在发生前可能会通过五官的变化或面色表现出来,只不过很多人忽视了它们,或者不加重视,才导致病症进一步加重。那么当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甲状腺在给你敲警钟了?
1、脖子粗大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的肿大,严重还会影响到发声、吞咽和呼吸,如果觉着自己的脖子好像变粗了,不妨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
2、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严重影响到情绪:甲减会导致大脑中让人快乐的5-羟色胺分泌减少,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或抑郁;甲亢则会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让人易怒、烦躁或焦虑不安。所以既往脾气很好,突然感觉自己情绪异常,也要注意排查甲状腺问题。
3、皮肤干燥或潮湿多汗
还没到冬季皮肤就又干又糙,怎么回事?很有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汗液、皮脂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同时指甲也会变得很脆,头发枯黄干燥;甲亢则会让皮肤变得潮湿、多汗。
4、便秘/大便次数增多
甲减病人很多都会有便秘腹胀的现象,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肠蠕动减慢;甲亢的病人则相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5、体重增加/突然消瘦
很多因素会导致体重增加,但倘若你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都没有改变,而体重却出现骤增,很有可能是你的甲状腺出现了问题。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身体代谢下降,消耗减少,再加上甲减可以引起水肿,体重就会明显增加;甲亢病人则正好相反,机体代谢水平高,能量消耗大,虽然吃得多,反而还会“掉肉”。
6、嗜睡/失眠
现如今,早起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倘若每天都很想睡觉,怎么睡也睡不够,那就要警惕是不是患有甲减了。因为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时,身体的代谢速度会显著减慢,让人每日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甲亢则容易导致睡不着或睡眠时间减少。
7、食欲大增/味觉改变
突然觉得食物尝起来都怪怪的,很有可能是甲状腺在捣鬼,甲减会影响你的味觉和嗅觉。而突然食欲大增,吃得多还长不胖,很可能患上了甲亢。
8、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而激素过少则会让人健忘、反应迟钝,很多女性把这些症状当作更年期的表现,而耽误了诊断和治疗。
以上这些症状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如果发现以上异常,一定要及时到院检查,通过甲状腺B超检查和甲状腺功能化验,来排除甲状腺疾病。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左右。为什么会发生肾癌?迄今都不是非常清楚,大概知道肾癌的发病跟吸烟、肥胖、饮食、职业接触(比如石棉、皮革等)、遗传因素等有关,一旦涉及到遗传方面的因素,要想确切预防发生就很困难了。
癌症总是人人恐惧,但最令人恐惧的总是未知的事物。作为普通大众,可以将肾癌作为一种医学知识的补充了解,而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又或是你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不妨来学习一些关于肾癌的靠谱知识!
肾癌能够早期发现吗?
大概会有50%的肾癌患者早期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很难早期发现肾癌,多数都是在健康体检或者疾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如果能及早发现,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肾癌都有什么症状表现?
一、血尿
等到肾癌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血尿,通常是间歇性无痛的肉眼血尿,就是一阵子有一阵子无的血尿,你以为减轻了,其实并没有,肾癌一直在进展。
二、腰痛
等到肾癌长大到一定程度,肿瘤生长牵拉了肾脏包膜,或者侵犯了腰部肌肉,就会出现腰部疼痛,所以腰痛也是一个危险信号。如果肿瘤长得比较大了,腰部还能摸到肿块。
三、高血压
除了上述症状,肾癌还可能引起发热、高血压等,曾经有一个病人血压难以控制,很高,后来做CT才发现是有肾癌。肾癌时间长了,也会导致消瘦、贫血等,一定要留意。
四、转移性症状
如果肾癌转移到肺部,就会出现咳嗽、咯血,如果转移到骨头,就会导致容易骨折、出现病理性骨折。
减少肾癌发生可能,我们能做什么?
为了减少肾癌的发生,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戒烟,保持合适的体重,保持健康饮食,尽量少接触上述提到的职业因素,能做到的就是这些,遗传因素没办法避免。肾癌高发年龄是50-70岁,男性更多,大概是男女比例2:1。
肾癌都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1)超声:做泌尿道超声检查,能比较敏感地发现肾癌,一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做超声就发现了肾癌。太小的肾癌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此时可以进一步做CT或者MRI检查。
2)CT:对肾癌的确诊率高,能显示肿瘤部位、大小、有无累及周围器官等,CT是目前诊断肾癌最靠谱的影像学方法。
3)MRI:核磁共振(MRI)的准确性跟CT类似。
在医院里经常会碰到一些住院或者体检的病人,在看到一份B超或者CT报告上写着肝占位性病变后,就会紧张到茶饭不思,不知所措。在这个人人“谈癌色变”的年代,大家很容易把肝占位与肝癌联系起来,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肝占位就一定是肝癌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临床上还有哪些疾病会出现肝占位?如何明确是否是肝癌?这篇文章为你一次性说清楚。
肝占位并非都是肝癌
首先无可否认,发现肝癌最常见且最快速的方法还是依靠B超或者CT等影像学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B超还是CT,扫描时发现了肝占位医生都不会直接下肝癌的结论,即使从形态上看高度形似肝癌,最多也是在肝占位后面加肝癌两字再打个问号。
这是因为影像学方法始终不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无论临床经验多么丰富的医师,都不敢妄下结论。而且肝癌并不是引起肝占位的唯一疾病,能够引起肝占位的病变种类繁多,除了肝癌之外还有肝脓肿、肝囊肿、肝炎性肉芽肿、肝寄生虫感染、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局灶性脂肪变、肝结核等, 这些疾病大多是良性疾病,所以其实不用过于紧张。
面对肝癌如何做到“三早”
由于肝癌是恶性肿瘤,所以及时发现与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我们一直提倡对于肝癌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三早”呢?
1.早发现
首先有肝癌家族史、慢性病毒性肝炎、酗酒、黄曲霉毒素接触等都是肝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最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上腹部B超或者CT检查。如果期间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厌油腻,体重减轻,乏力等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2.早诊断
虽然影像学发现肝占位并不一定是肝癌,但为了排除肝癌,还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占位病变的性质的,万一是肝癌的话可以做到及早诊断。在临床上创伤较小的进一步检查可以在B超定位下进行肝脏穿刺活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切除再送病理检查。
3.早治疗
如果早期明确诊断肝癌,在癌细胞尚未发生转移时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即使不能手术切除,现在的医学水平仍然有相当多的治疗方法,可以进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分子生物疗法等。研究显示,越早进行治疗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越高。
所以说,即使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也不必要先过于恐慌。最好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早明确诊断,及早治疗,如果是良性病变,可以密切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王秋萍.肝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诊断策略[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1-6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一个100人的公司一旦体检,就能查出30个「甲状腺结节」来。
得到这一结果的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看医生。
其实,「甲状腺结节」发生在近3亿的中国人身上,问题说大不大,但不重视也绝对不行!
甲状腺结节就是细胞异常增长在甲状腺内形成小肿块,可通过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
在检查时,医生通过手指抚摸结节,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还有的结节比较小,不痛不痒也摸不出来,甚至没有什么感觉。
但部分病人甲状腺结节会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等),会出现多食、多汗、体重下降、易怒、心悸、月经失调等症状。
甲状腺结节较大的时候,会出现压迫周边脏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大部分结节都属于良性,但不能排除结节恶化的可能。大约有1-5%的甲状腺结节发展成了癌症。
多数情况下,医生会说:“你的甲状腺结节没啥大问题,不需要治疗!”毕竟多数的甲状腺结节并不会有特别症状,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而少部分患者如果是较大的结节,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因此,一旦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及时做进一步检查,定期随访、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甲状腺结节较大的情况下,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切除部分:如果可以保留部分甲状腺组织,仍旧可以维持其功能。
·全部切除:可以有效的避免甲状腺结节恶化,但没了甲状腺,患者就要终身服药,以药物替代甲状腺的作用。
因此,是否手术、手术具体方式都需要根据病情来综合判断。
最挣扎、最担心的就是颈部会留下明显疤痕,尤其是「蟹足肿」体质的人无法避免。所以很多人尽管肿瘤压迫,还迟迟不愿意接受甲状腺手术。
其实现在的医疗条件,微创手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术后的痛苦及疤痕问题并不严重。
1.科学吃盐:
发生甲状腺结节时,要看有没有合并甲亢、甲减等。
如果伴有甲亢,就需要忌碘饮食;如果伴有甲减,则可以适当补碘,可以吃加碘盐。
但期间要注意监测病情,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2.营养均衡:
需要注意热量及营养物质的均衡。甲状腺激素控制着人体的各类代谢,一旦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人体代谢也会失常,此时更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保证身体营养均衡。
3.多吃高蛋白:
高蛋白的食物对甲状腺结节有益,包括肉类、蛋奶类、豆制品类。
4.多吃蔬果:
蔬果对人体的作用很大,它们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够帮助甲状腺结节患者尽快康复。
5.摄取「散结」食物:
患者要多吃一些具有消结散肿的食物。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猕猴桃、香菇、赤豆、薏米、大枣、等软坚散结的食物以及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6.忌烟忌酒:
除此之外,要忌烟、忌酒、忌肥腻、忌油煎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
甲状腺结节若是任其发展会有致癌风险。
所以,要积极治疗,良性结节目前治疗手段和效果都不错,预后通常较好,患者们可放心选择。
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胃癌的患者,无论早期晚期,都不要感到绝望,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应该积极的去治疗。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死亡率高,吸烟导致的肺癌占了很大的数量,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多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一、胃癌的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
二、胃癌的诊断方式
1.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
2.纤维内窥镜检查。
3.脱落细胞学检查。
4.B超。
5.CT检查。
三、胃癌的预防
1.避免进食粗糙食物
2.少吃或不吃盐淹食品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
5.改进饮食习惯和方式:要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不能过烫,进食不宜过快;进食时情绪愉快,欢乐开朗;不饮烈酒,不抽烟。
四、胃癌的治疗
胃癌早期指临床分期为I、II期,早期胃癌一般未发生扩散转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后配合放疗、化疗或中医药治疗。由于手术需要切除胃部的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容易复发转移。
晚期胃癌指临床分期III期、IV期,晚期胃癌多有转移或临近器官的侵犯,目前临床多采用姑息手术治疗,配合放疗化疗或中医药治疗。部分患者因为采用姑息治疗,肿瘤并没有完全切除,即使配合常规放疗化疗,又因为胃癌90%以上都是腺癌,对常规放疗化疗并不敏感,制约了疗效的进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甚至超微创治疗逐步应用在早期胃癌的治疗。缓释库疗法是1998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超微创治疗,是一种很适合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杀死胃部肿瘤细胞。
由此可见,胃癌的患者,无论早期晚期,都不要感到绝望,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应该积极的去治疗,选择适合自身疾病的方法,积极接受治疗方有恢复健康的机会。
医生……求求你……再想想办法啊……我女儿……还只有21岁……
父母老泪纵横,声嘶力竭,但是医生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所有人都已经尽力了,经过四十分钟的紧张抢救,她呼吸停止,颈动脉停止搏动,瞳孔散大,心电图为一条直线,医生只能无奈地宣布,抢救无效去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也萧条了一切,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更加让人感觉到刺骨的冷意,时光倒流到半年前,一个年轻女孩紧皱眉头走进急诊室,她对医生说,我月经紊乱。
她叫小菊,21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所说的月经紊乱,其实是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更糟糕的是,每次和男友同房之后,还会有接触性出血。
开始她一直以为是得了妇科病,但又不好意思到医院,自己跑到药店里买了些护理液和抗生素,使用后虽然好点,但总是反反复复,这样拖了半年,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已经病入膏肓,事实上,小菊所罹患的正是让女人恐惧异常的宫颈癌。
当医生告诉小菊的时候,她难以置信,失声痛哭,她不解,自己为何会罹患这种恶性肿瘤?
医生……我也就这半年才有不适,难道……半年不来看就会得癌吗?
显然不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半年之内正常宫颈变成宫颈癌的可能性当然是没有的,医生推断,小菊应该宫颈异常有很久了。
遗憾的是,和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在早期,宫颈癌是没有任何不适的,所以它极易被忽视,有人说宫颈癌会导致月经异常,不规则流血,异常排液,消瘦,甚至便秘,尿频等等。
但这些都是宫颈癌中晚期的症状,很早期的时候,这些症状往往是没有的。
这也正是,为何很多人一发现就是晚期的缘故,很多癌症在早期不会发出任何报警信号,使得更多的人被误诊甚至漏诊,遗憾的是,虽然癌症讲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如何早发现,却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
但真的什么办法都没有了吗?
随着医学的发展,科学家认为,及早预防与癌症早诊断的地位同样重要,这是因为,通过科学健康的方式进行预防,可以使一部分癌症的发病率降到最低,比如肺癌,胃癌,大肠癌。
至于宫颈癌,同样如此,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吸烟,免疫异常,多个伴侣等密切相关,对于年轻女孩来说,高危型HPV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宫颈癌都是HPV感染导致的,但是却有80%以上的宫颈癌标本中可以检测到HPV感染,国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及时接种HPV疫苗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正因如此,伴随国内宫颈癌的高发趋势,为了及时遏制,我国卫生部门也引进了宫颈癌的疫苗。
而在小菊体内,医生同样发现了多种高危型HPV感染,通过询问病史,得知小菊在16岁的时候就与男友发生了关系,这么多年里,她前前后后换了多少个男友,自己也记不清了。
多个伴侣会加重HPV的感染,甚至是多个亚型的重叠感染。
而越年轻的女孩,HPV越喜欢,这是因为她们的宫颈发育尚不成熟,在HPV的反复刺激下,癌变的几率更大,事实上,从正常宫颈到宫颈癌,中间还会经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同样,这个阶段女性可以没有任何不适。
腹部或胃部不适:早期胃癌症状类似于普通胃病症状,如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胃、胃灼热、打嗝等。通常,服用胃药后症状会减轻,所以最好的时间容易延迟治疗。
贫血:贫血者身体虚弱,头晕,胃癌贫血的原因多为病炉出血,也有吐血或解除黑便的患者。
食欲不振:胃癌患者胃部不适,食欲不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也是胃癌的症状之一。
年龄和性别:胃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长者,男性患者多,长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高,可能与胃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起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被认为与胃癌有关。
家庭病史:家庭内有一等血亲患胃癌,比普通人得胃癌的概率高2~3倍。
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含盐量过多,容易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亚硝酸胺破坏胃壁黏膜,长期食用提高致癌风险。
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量少,胃黏膜发炎受损,胃出现肠黏膜的细胞类型,医学上被称为“的肠上皮化生”的概率很高。胃切除术:有研究指出,胃部部分切除术患者患胃癌地风险很高。
恶性贫血:胃细胞分泌的内在因子有助于胃肠吸收维生素B12,但恶性贫血患者很难吸收维生素B12,被认为患胃癌的概率很高。
胃出血: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胃出血,可能是由缝合问题和溃疡引起的。
倾注症候群:术后患者摄取糖类食物10~15分钟后,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部膨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因此不适合吃糖类食的蛋白质、脂质食品可以摄取更多,逐渐增加糖类食品,或者用少量的饮食减轻症状。
胆结石:约占20~30%,部分胃和全胃切除的患者多发生,与术后神经损伤影响胆囊收缩力引起胆汁滞留、消化道重建引起胆酸紊乱有关。
骨质疏松症:约1~15%的胃切除患者因长期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发生代谢性骨病变,全胃切除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
转移:癌细胞转移到体内的其他器官,会产生不同的并发症,甚至器官衰竭。
饮食习惯:腌制、咸、烟熏、烧烤、含防腐剂或霉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戒烟:吸烟可以提高患癌症地风险,包括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