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危险六:精力差,容易疲劳和困倦
餐后血糖要控制平稳,前提就是碳水化合物食物要缓慢地消化吸收,其中的葡萄糖能够缓慢而持续地释放出来。这就使得人体在餐后几个小时当中都有持续而稳定的能量供应,能够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能。
如果碳水化合物食物消化吸收过快,血糖快速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人体容易感觉到餐后困倦,影响工作学习效果。
而血糖峰值过后,血糖水平陷入低落,又会引起大脑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
危险七:容易爆痘长痤疮
很多人都为皮肤长痘、粗糙等情况而烦恼,寻求各种外在美容措施。
实际上,皮肤的状况只是全身健康状况的反映。
除了改善睡眠、调整心情、增加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之外,饮食中控制血糖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一些初步的研究发现,日常吃升血糖值较慢的杂粮,与经常吃甜食、顿顿精白主食的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餐食相比,在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的同时,粉刺患者的皮肤状况明显改善。
鉴于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餐后血糖血脂过度升高可能带来胆固醇代谢紊乱,从而诱发或加重性激素平衡的紊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日常护理的第一要务,但对于“控制”二字不少人存在着解读上的误区。
有些患者觉得,既然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危险因素,那降血糖就好了,因此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在饮食上克制自己,就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血糖指数;而有些患者恰好相反,总是暴饮暴食,管不住自己的嘴,觉得没有是一针胰岛素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种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才更为可怕,甚至比持续高血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血糖波动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血糖波动呢?其实血糖波动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危害程度的认识只有20多年。
2017年8月24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颁布了全球首部血糖波动共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其中首次指出: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即短期血糖波动,也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显著的血糖变化,即长期血糖波动。
这一分类标准纠正了过去血糖波动只限于短期波动的认识。
血糖波动的危害
1、损伤胰岛细胞: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2、难管控:机体对外源胰岛素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血糖愈加难以管控。
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密切相关,甚至血糖波动的危害还大于持续高血糖。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是缓慢进展的,而波动性是指急性血糖升高,对于身体是一个应激过程。
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试验,观察“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对人体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波动性高血糖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比“稳定高血糖组”更加严重。该项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一些患者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很大,由此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不管何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加强运动和锻练,即可增加糖的利用,又可增强体质。另外,消除肥胖、吸烟、高脂等易患因素,也很重要。
糖尿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的高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发现自己糖尿病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呢?今天我们就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检查安全范围应该是6.1左右,或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所以,餐前和餐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的血糖在6-7之间,那么可认为是空腹血糖损害,但也不能判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之间也是血糖损害,这种情况说明有可能有糖尿病的发病迹象,积极的预防和改善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如果通过血糖测试血糖值已经超过11的话,那就可能会是糖尿病,但是这个过程还不能判定,因为很多外部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短暂的血糖升高,比如今天吃的糖太多,也会有一过性的血糖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次测量了,如果多次检查的血糖都是11以上,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何控制呢?控制到多少算正常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般都是药物,必须要使用药物,单独的锻炼和饮食控制是很难将血糖降到理想水平的,不能随意的停药,如果是先天性的1型糖尿病,则是需要胰岛素降糖,不管是何种方式降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到餐后10以下,只要血糖不长时间超过11,就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及早的使用胰岛素,而1型的糖尿病只能使用胰岛素,药物是没有用的,在治疗糖尿病期间,一定要经常检测血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锻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最难控制,一定要注意。
中国是糖尿病的病发患者数目,在世界上占据着前面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血糖处在升高的大环境下,不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预防措施。虽然,血糖升高可能并不会直接的导致糖尿病等其他并发疾病,或许只是简单的升高。但是,若是长期的血糖升高,则会导致身体容易患上疾病。因此,要注意防范疾病的发生,学会控制血糖,才能防范疾病于未然。
血糖升高的人身体会有这些表现,若你没有,恭喜你,血糖稳定:
表现1:吃饱犯困
每次吃完饭的时候,刚吃饱就感觉非常的困想要睡觉。若是只是平常偶尔出现,可能是因为饮食上没有注意结构合理,吃了太多的精致食物或者含糖的,这时的血糖升高不用太过担心,但若是长期的吃完了就想睡觉,可能就是因为葡萄糖过量的堆积在了血液里,胰岛素增加,器官长时间接受负担,得不到修复,身体就会感到疲劳,想要睡觉。
表现2:一直口渴
人体血糖过高的时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口渴得不到缓解。若实在没有吃很多高盐分的食物的情况下,但还是总感觉口渴,喝水的量已经超出平常饮水的好几倍还无法解渴,这时就要引起对血糖的相关注意了,或许你该维持血糖稳定了。
表现3:头晕眼花
很多高血糖的人,经常就会看东西比较模糊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葡萄糖成分在血液里不断上升的现象,影响眼球的正常位置,眼睛歪斜,进入眼睛的东西弯曲,视力逐渐下降,因此视物模糊。因此,平常若是出现这样的症状,不要简单的只是考虑眼睛有问题,也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是否出现了问题。
表现4:体重下降
从减肥的角度来说,这是人人都爱的一件事情,值得开心庆祝的事情。但是若是从健康的立场考虑,饮食上也没有注意,饭量没有减小,但是体重却逐渐下降,应该提高警惕,引起重视。这可能是身体对自己的警告,或许你的血糖处在一个不正常的数值,胰岛素的减少,蛋白质没被利用,身体转向消耗脂肪提供能量,体重就会日渐下降。
4件事会升高血糖,其中1件事还被夸是好习惯:
1、摄入太多酒精
喝太多酒,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伤害肝脏。其实对血糖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喝酒伤肝的同时,长期的喝酒导致出现的脂肪肝,会让身体处在一个快吸收的状态,血糖值就会一直在升高的状态下。
2、不做运动
生活中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举措就是多做运动,积极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的前提。若是一直不做运动,血糖就会在高或者低的情况下,若是在经过食物的升高,一直处在高的环境下,居高不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情绪压制
情绪是健康的影响因素之一,良好的情绪是大家都想拥有的,但是生活中不可能顺心顺意,糟糕的情绪会让人激素失调,器官运行紊乱,血糖升高。
4、常吃粗粮
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好习惯,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吃粗粮不是降低血糖的吗?其实,吃粗粮降低血糖是没错,但是很多人不正确的食用,依然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很多的粗粮比如红薯,依然含有很多的糖类,不利于血糖的稳定。并且只是单一的粗粮饮食的话,进而营养不良,血糖照样只升不降。正确食用才是稳定血糖的关键。
首先大家都明确了,控制饮食是维持血糖的关键,因此平常要注意好合理的饮食习惯,规律的进食,吃健康绿色的食物。日常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不要擅自使用降压的药物,以防错误用药,伤害身体。因此,为了日常的预防可以采取中医推荐饮茶,降低血糖,还没有刺激。
常备:决明子、桑叶、山楂、荷叶、槐花、玉米须、沙棘、菊花、葛根。决明子和桑叶调整体质的湿寒,稳定肠胃健康;山楂、荷叶、槐花和玉米须:促进肠胃的运转能力,增进代谢系统吸收,稳定血糖。沙棘、菊花和葛根:疏风散热,提高免疫,杀菌消炎,帮助远离疾病的侵袭。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高血糖,其发生是胰岛素缺失或者饮食不良导致的,还有“富贵病”的称号,特别是最近几年,高血糖人数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血糖长期升高,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还会诱发糖尿病,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高血糖的到来是没有踪迹可查,事实不是,身体是明显征兆的。
提醒:身体有4种异常,或是血糖升高,要重视起来
异常1:起夜频繁
晚上睡觉时起夜次数增多,还有频繁尿急、尿痛发生,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高血糖要降临,别大意尽早检查。
血液内葡萄糖持续增多,容易出现失水的症状,还可能会影响到血渗透压,让糖分在进入尿液中,致使尿频、起夜频繁发生。
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会伴随着饮水量增多的情况,这些现象都属于高血糖来临的主要征兆,遇到时要注意血糖检测和调理。
异常2:身体无力
晨起以后如果经常有身体乏力感出现,要考虑是否是血糖升高导致的。
要知道体内能量是糖类物质分解是产生,而血液内葡萄糖增多,致使机体对糖类物质利用率减少,可能会引起能量不足,导致机体运行出现问题。
因此,可能会表现出身体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尤其是在早起以后,以上现象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晚上代谢需要消耗能量,引起身体内存储能量下降。
异常3:饮食量增多
在吃过饭后容易出现饥饿现象,每天饮食量还不知不觉增多,要小心是血糖升高导致的,尽快对血糖进行调理。
体内糖类物质得不到代谢会导致血糖升高,而机体在运行中要靠能量维持,就会导致非糖类物质消耗过快,让饥饿感经常出现,导致饮食量增多。
在生活中若是经常有这个问题出现,要注意血糖的检测和调理,以免时间过长,给血管带来损伤,诱发糖尿病。
异常4:身材消瘦
近期若是发现身体无缘无故消瘦,不要过早高兴,这可能是高血糖找上门了,要注意血糖的调控,还是高血糖的主要症状。
机体运行时的能量主要是靠糖分分解时产生,如果血糖分解代谢降低,致使能量供应不足,让脂肪、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消耗过快,造成体重下降。
提醒,若是身材突然莫名消瘦,要注意血糖调理和控制。
生活中缓解血糖升高,减少血管损伤,该如何做呢?
第一、要多喝水
机体在代谢时需要消耗水分,每天要有充足的饮水量,有利于血液循环。
在水杯中可以泡些有助血糖稳定的食材,或许会不错。
第二、控制饮食
生活中不良饮食对血糖代谢有较大影响,若是经常吃油腻、糖分较高的食物,可能会影响糖类物质代谢,致使体内血糖升高,给身体带来损伤。
提醒,在饮食方面要做到荤素搭配,适当补充水果、蔬菜等纤维素多的食物,在纤维素增多后,有助血糖代谢和稳定,缓解高血糖发生。
第三、经常运动
在运动时糖类物质分解速率会有所提升,能缓解血糖升高,还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减低疾病发生,对身体也有好处。
因此,要有充足的运动量,不要经常久坐,影响血糖分解、代谢,促使高血糖发生。
刚患病不久,我就进行了一次糖尿病的系统学习,后面按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劳动强度,精确地量身定制出我一天所需的主食、蔬菜、肉类等的计划表,每次都按照表格执行,然后再进行不断的改正。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确实是吃得太多了!过去早餐一碗豆浆大约50克黄豆打成的,一个馒头大约150克左右,再加上250克南瓜,按现在标准(主食3份)算,主食馒头合4份,南瓜合2份半,按标准算超出一倍多,难怪血糖忽高忽低的不稳定!
接下来,我对一日三餐全部按标准做了调整。一个月的时间,身体起了非常惊喜的变化!血糖逐步变得非常稳定,空腹血糖稳定在5.8一6.1的正常水平,体重从72公斤下降到68.3公斤。
看到这喜人的变化,我后面一直坚持养成的饮食习惯,一个月后,2020年10月22日进行了糖尿病体检,令人振奋的看到体检报告上的一切指标全部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6点零,成功地战胜了糖尿病!体重也下降到63.15公斤,腰围从96cm缩小到83cm。
通过一年多的控糖经历,使我认识到所谓的“病从口入”并不只指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导致生病,而是饮食不当,加上食物撘配不合理,有的太多,有的太少,有的营养缺乏,有的营养超出了身体所需,打乱了身体的营养平衡。
这些超出的营养成分反而成了累赘,成了体内的垃圾!这些垃圾到处乱堆乱放,造成血管堵塞,经络不通,年长日久,百病缠身。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我觉得都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盲目追求生活质量,忽视了身体的营养平衡所致!
说到底,我认为,保持营养平衡才是身体健康的有力保障!
通过这一年多的控糖经历,我认为现在的控糖方向存在一些偏见,那就是完全靠药物,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消极被动的降糖,忽视了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增强自身胰腺的健康,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作用,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产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细胞长期缺乏足够的营养和生产资料来产生高质量的胰岛素,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抵抗,不能把血糖尽快转换成能量,这是造成血糖高的主要因素!这就是说你虽然吃饱了,但胰岛细胞还饿着,因长期吃不饱,营养不良,本来可担一百斤,少气没力只能担动50斤。为了加快完成转换血糖,胰岛只有大量产生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又达到产生胰岛素的极限仍不能降低血糖,这就形成高胰岛素却是高血糖。我就是在体检时查出高血糖的!
胰岛长期缺乏必须的微量元素的原因,我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是水
现在人们认为有水垢的水不干净,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没水垢或水垢少的水,认为这才是健康的干净的水。却不知水确实是干净了,干净的连胰岛必须的微量元素也没了!
水垢是矿物盐沉淀的俗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等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吴志刚教授曾经说过,水中的钙镁不仅是无害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是人体胰岛必须的常量元素。
如吴教授所述,水垢可以进入我们人体,与胃酸相结合还原成钙镁离子,补充我们身体对钙镁等元素的需求。长期喝纯净水会给人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会造成人体蛋白质、钙质流失快。现代社会,一些人盲目追求纯净水和各种各样的饮料,使这些重要的微量元素长期严重缺乏,造成胰岛细胞因缺乏足够的营养,不能正常生产高质量的胰岛素,这就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了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二是食物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一改过去的粗茶淡饭,餐桌上大鱼大肉不断,暴饮暴食,摄入大量热能,这些多余的热能转换成脂肪存于人的体内,形成肥胖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再加上偏吃偏喝,使体内营养严重失调,对胰岛造成严重伤害。由于体内热能超量存在,胰岛素把血糖转换成热能已是多余,再加上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胰腺由于缺乏应有的营养和微量元素。
所以胰岛细胞就消极怠工,甚至停工停产,这也是形成血糖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原因也是形成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要想彻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必须首先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那就是多食用普通的井水、自来水,少喝或不喝纯净水和各种各样的饮料。
食材要多样化,不偏吃偏喝,不摄入过多的热能,这才能保证胰岛的营养充足,让胰岛细胞强壮起来。尽快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这才是逆转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以上只是我一些粗略的建议,不一定正确,还需要不断摸索。
糖友们,要战胜糖尿病,首先要战胜自己。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幸福,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控糖,加油!
“我平时很注意养生,不吸烟不喝酒,也几乎不熬夜,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这是很多糖尿病人都有的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为啥平时明明身体很健康,也很注意生活习惯,比同龄人都要注意养生,咋就得了这么一个慢性病?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糖尿病,它属于代谢紊乱性的疾病,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血糖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胰岛素作用缺陷和分泌不足。
糖尿病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说,“因为平时注意养生……所以不会得糖尿病”,它的发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不能简单归因于某一种原因,所以如果你病了,那基本就代表身体内部代谢出问题了。
当然,咱们不能否认环境因素在引起糖尿病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比如肥胖、运动量减少、摄食过多等等,这是可以干预的因素,而遗传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说有家族史的朋友,尽量提高警惕,多加预防。
目前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患病人数也最多,而临床表现主要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以及肥胖等等。
糖尿病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那么迟早会引起并发症,比如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等,像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等,每一种病咋听之下都能让人“为之颤抖”,毕竟这些课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病,但凡得了一种,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寿命。
所以,得了糖尿病, 就要把控制血糖作为终身任务,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坚持从饮食、运动、糖尿病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平时要多总结控制血糖的方法,这样才能稳定病情,远离并发症!
第一,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
注意忌口;不吃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如含糖量高的水果甜点,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腰花、肝、肾等,也要注意少吃。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这些含油脂高的食物。
粗细粮搭配:不要吃单纯的大米或馒头等主食,尽量粗杂粮搭配细粮,如荞麦、黑米、小米、燕麦片、玉米面等等, 都可以搭配着吃。
饮食尽量多样化:糖尿病人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兼顾血糖,所以肉类、蛋类、奶类、蔬菜、主食等等,都要适当摄入。
第二,远离烟酒,保证健康
吸烟喝酒危害大:吸烟喝酒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都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糖尿病人吸烟喝酒危害更大:得了糖尿病后,吸烟喝酒,那么各种伤害只会加倍,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促进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等疾病的发生,加重病情,损害健康。
请戒烟戒酒:如果实在戒不掉,那么也要尽量少吸烟,少喝酒,比如每日饮酒量以 1~2 个酒精单位为限,为了健康,不多饮。
第三,合适时机,适当吃水果
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难被其他的一些食物所取代。
合适时机吃水果:糖尿病人只要血糖控制情况还算可以,就可以在两餐之间吃100-200g水果,尽量选择水分多的低糖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么用蔬菜代替水果,比如黄瓜、西红柿等。
尽量选含糖量低的水果:比如柚子、樱桃、梨子、猕猴桃等,荔枝、桂圆、菠萝蜜、大枣、甘蔗、红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最好浅尝辄止。
第四,坚持运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能动就要动起来:只要没有运动禁忌,比如严重低血糖、高血糖、糖尿病足等等,那么只要您的身体还算允许,就要抓住机会,每周都进行5次左右的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并不一定要高强度,相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合糖尿病人的,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长期坚持即可,比如你喜欢跳广场舞,那么每周去跳几次,喜欢散步的,在小区或家里走动,都是可以的。
第五,坚持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换药
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降糖药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等,而1型糖友还得使用胰岛素,所以不同的患者用的药是不同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餐后血糖高,适合的药物有磺脲类降糖药、格列奈类等,合理用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不要随意换药:有些糖尿病人久病成医,自己可以合理地调整降糖药剂量,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对于大部分糖友,咱们还是建议您听从医嘱,合理用药,必要时候复查再换药或停药。
一般医生会根据糖尿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肾功,血脂,尿糖,尿微量蛋白,体重,年龄,患病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用药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每个糖尿病友保持足够的耐心,长期慢慢调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科学用药,并且不断学习糖尿病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才能与疾病长期和谐共处,希望每个糖尿病人都能加油控血糖,远离并发症!
低血糖发生的时候,经常是在人没防备的时候,特别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既要防高血糖,又要注意低血糖,否则很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
1、糖友李舒
我经历过低血糖的事。那还是刚患糖的时候,对糖尿病一点也不了解,只是知道不能吃甜食,对各类降糖药的降糖机理更是不了解。
有一次因腿疼去医院做理疗,结束后看看时间已经临近中午了,就提前把降糖药吃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降糖药已经开始发挥了作用,而我此时还是空腹,当时只感到头晕、眼前发黑,腿也开始发软、迈不开步。
后来找了附近一家药店,才知道是低血糖了。从此之后,身上总是装着糖块或者是饼干,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现在已经换了降糖药,吃了食物再开始服用降糖药,避免出现低血糖。
2、糖友赵姐
我患糖尿病已经有17年了,属于迟发性一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细胞枯竭,胰岛素绝对缺乏。
第二年我就开始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第五年带上了胰岛素泵。
因为要注射胰岛素,饮食和运动多重因素的影响,开始的时候,我经常会发生低血糖现象。所以身上常带有几块糖备用,一旦出现问题浑身无力,饥饿感,心慌,手发抖症状时,立即吃一块糖。
这样症状会很快缓解,趋于正常。所以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病友,切记随身携带糖块等高糖食品是必须的!
3、糖友李姐
在我检查出了糖尿病的时候,有过一次低血糖症状,那时候对于糖尿病还是有点不熟悉的,就知道得了糖尿病好痛苦,好多东西不能吃多,也不能不吃,那时候住院打的是医院的胰岛素泵,每天除了测血糖按时吃饭吃药,就没什么事情做。
医生说吃完饭要运动一下,然后就出去闲逛,前几天逛的不是很远,就回到自己病房,最后一次逛了好久,也好远,那时候不知道运动过量就会出现低血糖,走着走着腿就发虚,额头冒汗,乏力,手抖,心慌,那个时候我差点就栽地上了,幸好老公发现及时,扶着我靠在一边,把他喝的饮料让我喝点,过了一会儿就好一些了。
然后他还特意跑附近超市给我买了一小份面包,让我先吃一点,到医院再看看有没有问题,事后我问我老公为什么知道我是怎么了,我老公说有时候他在医院陪伴我,也会到处在医院看看,看到护士工作台那里有本糖尿病的书,就看了看,写着有这些,他说当时和我症状一模一样,没来得及想,就先试试。
当时我真的特别感动,后来自己没事就抱着那本糖尿病的书看看,了解了一些糖尿病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血糖的人群是有很大比例的,然而不少人也有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医生说,其实低血糖和高血糖一样都属于疾病,如果情况严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而,当人们在平时有低血糖的情况发生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那么,发生低血糖怎样处理比较好呢?
当糖友突然出现一些低血糖的症状之后,可以先在嘴里含一块糖,来缓解自己不适的情况,如果身边有食物的话,最好吃一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及水果或者果汁,这样能快速使自己的血糖升高,改善低血糖的情况。
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低血糖糖友,还会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的情况,这时候家属应该及时送患者去医院进行治疗,或者及时注射葡萄糖溶液,这样才能使患者清醒过来,另外,等患者情况稍微好转之后,最好吃一些食物,如:面饼、低脂甜饼干、低脂牛奶等等。
糖尿病人需要保持血糖稳定,这里的“稳定”指的不仅是要控制高血糖,还要提防低血糖,有时候,低血糖的危害甚至高过高血糖!
下面分享3名糖尿病友与低血糖的故事,希望糖尿病人引起重视,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叙述人:老侯,老妈发生低血糖,突然人事不省!
最初知道低血糖,还是我送妈妈上了救护车,在去抢救的途中听医生说起的。
我和老妈都患有糖尿病,她已经有二十多年病程了,有一次,因为带孙女出去玩,就忘了及时吃东西了,后来她回忆说就是感觉心慌,手发抖,那时候还没人注意到她的不对劲,突然就倒地不起,一下子人事不省了!
当时我跟老婆都慌了手脚,急忙打了120电话,等到救护车来了,七手八脚把她送了医院,路上医生了解了一下我妈的情况,就说很有可能是低血糖了。
接到医院经过检查后,立即注射了高渗葡萄糖,没多久,老妈就苏醒了过来,后来医生说,她这是低血糖出现的昏迷,以后一定要特别注意点。
我也有糖尿病,自从我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后,内分泌医生反复嘱咐我,平时重视对血糖的监控,并告诉我低血糖的一些通常表现,以及基本的处理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我也发生过几次低血糖,时间大多发生在运动期间和夜间睡前,典型症状是强烈饥饿感,浑身冒冷汗,心慌,心跳加快等。遇到此种状况,如果在家里,不要犹豫,应该尽量及时测血糖,确认低血糖后,可以以加餐形式,吃点水果、饼干、馒头等;如果在外面,就可以吃点随身携带的水果糖或饼干,并适当休息一下。
为了防止出现低血糖,我结合自身体质状况,总结了一些防治方法:
避免剧烈运动,运动以步行为主;长时间外出时,准备充分食物以便急需,短时间则随身携带几颗水果糖备用;家里常备一点水果、糖果、蜂蜜等。另外,也不要过分控制饮食,掌握好度。
叙述人:小美。下班回家途中,突然发生低血糖!
我很少会发生低血糖,但有一次真是记忆犹新。
在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因为血糖比较高,医生建议我用胰岛素治疗,让自己身体的胰岛功能可以休息休息,出院以后,我每天注射12个单位,每天按时吃饭打针。
因为并不了解糖尿病,也没有相关的经历,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的习惯,结果那一天,下班晚了,没有吃东西。
我跟几个同事刚走出公司门口,就觉得一阵阵头晕,四肢无力发抖,心慌饥饿的感觉袭来,同事们看到我这个样子,赶紧把我扶着,坐在了靠背椅子上,她把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剥开,让我赶紧吃了下去,又拿了一块饼干,我也吃了。
真的好神奇!吃完以后,靠在那里坐了一会儿,那种心慌手抖的感觉,就明显减轻了,我很好奇,为啥这名同事似乎很懂这些事情的样子,后来一问才知道,她妈妈是是内分泌科的医生,对于糖尿病,她妈妈简直太了解了。
知道这件事以后,我还特意买了好些水果,一是感谢这名同事,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去请教糖尿病的知识跟控糖的一些方法,她妈妈也十分热情,还留我吃了一顿饭,并教给了我许多经验,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我总结了下,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糖友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按时吃饭,无论多忙都要吃饭。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不要挑食,荤素搭配。
随身携带巧克力等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赶紧吃。
少食多餐,多运动,每顿吃7成饱,保证食物多样性。
忌烟酒:酒精、咖啡因、抽烟等,都可能加重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是不能忽略的一种疾病,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的治疗。
叙述人:杨杨。正月聚餐刚上桌,突然感觉头晕,眼前一黑晕了
说到低血糖,不由得想起我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是2015年正月里的一天,家里同龄的一些亲戚相约去附近聚会郊游,玩了整整一个上午,中午快一点的时候,才到了饭店,准备吃饭。
结果我刚在餐桌边坐定,突然感觉头晕,冒虚汗,浑身没劲,一会就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大约过了几秒钟,我在家人的大声呼喊声中,才慢慢地恢复知觉。
这时我发现自己躺在餐厅的地板上,旁边是我叔叔,他正拿着碗,小心翼翼地给我喂糖开水呢,事后家里人告诉我,当时我脸色煞白,突然从餐椅上滑到了地上,可把他们吓坏了!幸好我叔叔有经验,说这很可能是低血糖了。
众人赶紧喊了服务员,给我准备好了糖开水,让我喝了下去,这才把我从晕厥中救了回来。自此以后,我每天都随身携带几颗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得了糖尿病以后,尤其注意预防低血糖,因为那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了。
血糖是我们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因为它能够给身体各部位提公能量以及动力,这样才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而这些年,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所以导致大多数人的血糖水平不断升高,甚至很多人的血糖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
这两年高血糖也就逐渐成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虽然它属于典型的慢性疾病,短时间内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可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调控,血糖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失控,从而导致血液黏度升高,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血管破裂。
我们的血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一些不正常的刺激都可能导致血糖值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除了高血糖以外,血糖还可能地域正常标准,而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可能必高血糖更大,因为它具有突发性,一旦出现,就会给身体产生强烈的头晕眼花,有气无力,甚至还会引起休克,所以希望各位平时不要忽视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
头脑晕眩
当血糖偏低时,就意味着血液中的糖分含量比较少,而我们身体每个部位的运行都需要血液中的糖分提供动力,尤其是大脑,所以一旦血糖低,大脑就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自然大脑神经系统以及神经细胞的活性都会受到抑制,从而很容易出现头脑晕眩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还可能引发反应迟钝,心脑血管破裂以及休克等危险。
大量出汗
出汗其实是人体进行体温自我调节的方式,也是水分代谢的途径,当体内水分偏多或者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身体就会分泌大量水分,帮助身体散热,可如果经常莫名其妙的大量出汗,那就需要注意,这很可能是低血糖导致全身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所以产生大量虚汗,而且低血糖时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都可能导致身体大量出汗。
有气无力
糖分是人体必需的能量,全靠它维持着身体各处的力量,可如果血糖值偏低,就会导致身体各处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时间一长,自然就很容易出现有气无力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还很容易引起浑身发抖甚至抽搐的情况。
视物不清
眼睛是我们主要的视觉器官,它的组成非常复杂,除了晶状体视网膜以外,更重要的就是眼部神经,它决定了我们的视力好坏,可当血糖偏低时,就会对体内多处神经产生压迫,导致多处神经陷入紧张,眼部神经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一旦血糖低,就很容易导致双眼发昏,视物不清,在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引起休克。
低血糖的易发人群
高血糖人群
其实高血糖人群也很可能出现低血糖,因为对于高血糖患者,平时不仅要按时服药,而且会非常注意食物的摄入,还会可以减少食物的摄入,可是体内的血糖调节能力又不太强,这就很容易引发低血糖。
孕妇
孕妇除了要给自己补充能量以及营养以外,肚子里的宝宝也在不断的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所以很多孕妇刚开始不注意营养补充,可是每天能量的消耗有比较大,这就很容易出现血糖低的情况。
生活不节之人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注重保养,但是保养的方式却存在很大的错误,有人为了避免过度肥胖,会长期节食,大量运动甚至服用减肥药,而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摄入,自然就会导致血糖水平越来越低。
如何快速缓解低血糖呢?
低血糖一旦发作,就需要马上进行缓解,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吃东西,但是食物的选择也需要注意,尽量选择那些含糖量比较丰富,而且容易被吸收的食物,比如糖果,巧乐力以及饼干等等,所以建议各位低血糖人群,平时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些能够快速升糖的小零食。
除了及时补充糖分以外,低血糖人群平时也应该多加注意,首先要避免大量的劳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进行一些比叫缓和的身体运动,再者就是要注意饮食均衡,最后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高血糖作为现代人的“三高”之一,因为极其普遍且患病率逐年递增而被大家熟知。高血糖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会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血糖,甚至把血糖降的过低,期待用这种方法来避免高血糖的发生。靠谱吗?血糖低对健康真的有益吗?
控制血糖本身是一件有益身体的事情,但凡事过犹不及,过高的血糖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而当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2.8mmol/l时,同样会带来很多身体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血糖”。如果你认为,低血糖不过就是心慌、头晕、出汗这些小毛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长期的低血糖所带来的影响可远不止这些,甚至比高血糖危害的更大。
1、低血糖会导致脑功能障碍,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等症状,后期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2、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患者性格变异,最终可能导致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会刺激心血管系统,尤其会使老年患者的心脏供能、供氧受到阻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发生低血糖时,体内的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升糖素等均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反应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效应。往往表现为血糖过高、尿糖增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既然知道了低血糖的危害,那生活中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呢?
1、合理运动。不要在空腹时运动,应该饭后1-2小时后进行,因为这个时候血糖水平较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同样的,剧烈运动也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2、自我血糖监测能够大大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在睡前监测血糖。如果在夜间发生了低血糖,可适当的吃一些糖果或者糖水,并且快速检查血糖。若患者已经昏迷,应立刻送到医院急救。
3、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生活习惯,采用分餐制。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
在日常生活中,低血糖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既要合理膳食,加强锻炼,也切忌因减肥而过度节食,造成低血糖,危害健康。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不要过分苛求血糖数值,只要在安全值范围内,就可以适当放宽降糖目标。
高血压与高血糖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高血压是否会引起高血糖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高血压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高血糖。然而,高血压患者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高血糖的情况。
造成高血糖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原因:
1. 饮酒:酒精会减少饮食摄入,增加饱腹感,但酒精的吸收和代谢较快,不能长时间维持血糖水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2. 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环境紊乱,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3. 肥胖:过多的饮食会导致肥胖,进而引发高血糖。
4. 缺乏运动:运动量减少会影响胰岛素的发挥,导致血糖升高。
5.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利尿剂、抗癌药等,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针对高血糖患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清淡饮食,减少主食摄入量,搭配蔬菜一起食用。
2. 合理运动:饭后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忽高忽低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困扰。血糖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饮食不当、缺乏锻炼、用药不当、胰岛素抵抗、情绪因素、不规律生活等。
首先,饮食不当是导致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此外,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
其次,缺乏锻炼会影响血糖水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用药不当也是导致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从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
情绪因素也会影响血糖水平。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上腺素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规律的生活也会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注重饮食、锻炼、用药、情绪和生活规律等方面,以控制血糖波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如有糖尿病患者,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2. 运动不足: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下,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1. 饮食不合适:摄入过多的糖、脂肪等高热量食物,导致血糖升高。
2.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3. 药物不合理: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4. 胰岛素绝对缺乏: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5. 胰岛素抵抗:对于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口服药物进行降糖治疗。
血糖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多尿、多饮、体重减轻、乏力等。患者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饮食上要清淡少盐,多喝茶,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重要作用。同时,适当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孕期血糖升高是许多准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血糖偏高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升高的原因。孕期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那么,针对孕期血糖偏高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1.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孕妇应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糖代谢,有助于降低血糖。孕妇可以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3. 定期监测血糖: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使用胰岛素: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
5. 营养补充:孕妇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导致血糖升高。
此外,孕妇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血糖:
总之,孕期血糖偏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孕妇出现尿糖,并不能直接判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原因与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激素失衡有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达10.4%,其后果严重,包括寿命缩短、心血管疾病、残疾和失明等。
孕妇出现尿糖的情况较为复杂。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当血糖达到一定水平时,尿液中会出现尿糖。另一方面,孕妇在妊娠期间,肾脏对葡萄糖的过滤能力会下降,导致肾糖阈降低,即使在血糖水平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也可能出现尿糖。
因此,孕妇出现尿糖并不能直接判断为糖尿病。需要结合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孕妇来说,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血糖过高。此外,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胎儿则可能出现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
如果孕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总之,孕妇出现尿糖不能直接判断为糖尿病,需要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保障母婴健康。
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是孕期常见问题,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本文将针对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一、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
1. 孕激素影响:孕晚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2. 胎盘分泌物质:胎盘分泌的物质会增加母体对糖的吸收,导致血糖升高。
3. 胎儿生长发育:孕晚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能量,导致血糖升高。
二、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危害
1. 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餐后血糖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前兆,容易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
2. 影响胎儿发育:血糖升高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发育迟缓、巨大儿等。
3. 增加分娩风险:血糖升高会增加分娩风险,如剖宫产、产后出血等。
三、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食物中糖分的摄入量,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增加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餐后血糖。
3. 注射胰岛素: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可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4.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四、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饮食建议
1. 控制热量摄入:根据孕周和体重增长情况,合理控制热量摄入。
2. 多吃蔬菜:多吃蔬菜,如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3. 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4.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5. 限制糖分摄入:限制糖分摄入,如糖果、甜饮料等,避免血糖升高。
五、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注意事项
1. 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水平变化。
2. 遵医嘱: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等。
4. 关注胎儿发育:定期进行产检,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许多糖尿病患者都面临着如何控制血糖的难题。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管理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 控制总热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非常重要,过重或过轻都会影响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
2. 碳水化合物控制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
3.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糖尿病患者需要适量摄入。建议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以及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4. 充足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5. 饮食定时定量
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 禁食糖分高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
2. 禁食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3. 禁食高盐食物
高盐食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4.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1. 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多吃。
2.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可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
3. 食用粗粮和全谷物
粗粮和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和营养素,有助于控制血糖。
4. 控制主食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主食摄入量,避免血糖升高。
5. 注意饮食搭配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糖代谢紊乱,也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体内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代谢紊乱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年龄、体重等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也会诱发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可分为两大类:血糖升高和血糖降低。血糖升高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血糖降低则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并发症。
针对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方面。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运动方面,患者应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此外,糖代谢紊乱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 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 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