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能为你上九天揽月,但能为你入海底捞月],火锅的汤花中,纤薄暗红的乌鸡肉卷若隐若现,而当你食指大动捞起的却不是月,而是一片塑料。
作为伟大又可怕的发明,塑料以让人又爱又恨的身份参与着我们方便美好的现代生活,并留下满目的疮痍狼藉。就像那日均 6000 万件的外卖塑料餐盒,端上了餐桌后又有多少终将流向山河湖海。
为了应对塑料污染,近期我国再次升级“限塑令”,明年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其他国家也在通过禁用塑料袋、研究可降解塑料等方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本以为吃到乌鸡卷中的塑料就蛮可怕了,但Dr.京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其实天天都在吃...微塑料。
微塑料,看不见但又随处可见
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碎片被称作微塑料,最大的估计也就芝麻那么大,最小的却可以达到纳米级。它的产生方式众多,分布范围极广。
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就是全球每年产生的数亿吨的工业、生活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在经焚烧、填埋、老化等过程后,会产生微小的碎片。同时我们人类的活动也会制造微塑料,哪怕是洗一件衣服都可以产生 1900 根塑料纤维。
微塑料的来源、输送和接触途径
微塑料的另一个来源是人类直接生产出来的,被称作原生微塑料,例如洗面奶和牙膏中就被添加了这种塑料微粒来去除角质和牙菌斑。
比起大块的塑料垃圾,更轻更小的微塑料也更容易借着洋流和大气,乘风破浪地分布的无处不在。北极、南极、海洋、陆地、淡水、空气......微塑料的污染可谓是遍布全球。
被塑料包围的我们,也正在被微塑料以各种方式侵入。
微塑料正在进入人体内
说[正在进入]并不准确,应该是[已经进入并持续进入]。早在 2018 年的时候,就有科学家在人们的粪便中发现了微塑料。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联邦环境局共同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在来自八个国家的粪便样本中都检测出了塑料颗粒,包括生活常用塑料材料中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类型最多达 9 种,平均每 10g 粪便中就有近 20 个塑料颗粒。
这些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Dr.京告诉你,答案就藏在微塑料的无孔不入里。
1. 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中的微塑料》报告称,海水、淡水、饮用水,甚至连瓶装水中都能检测到不同浓度的微塑料。《化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对来自多个国家的数十种瓶装水进行了微塑料的检测,其中 93% 都或多或少含有塑料颗粒。
2. 食盐
海盐、湖盐、岩盐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其中因为海水受塑料颗粒污染,海盐中的微塑料浓度更高。每人每年因吃盐就会吃进去 30-100 个塑料颗粒。
3. 蔬菜
中国有研究发现,直径在 0.2 微米及更小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小麦和生菜根系进入植物体内,电镜显示这些微塑料就积累分散在蔬菜的根茎叶中。
4. 海产品
海水中的微塑料颗粒迁移到数千种海洋生物的体内,从浮游生物到座头鲸中都有它的影子,目前据报道有 690 多种海洋生物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
5. 空气
空气中悬浮着大量衣物、焚烧塑料、道路交通等产生的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都可以被吸入到人体内。儿童每年因粉尘导致吸入的微塑料就有 900 多个。
微塑料的潜在暴露途径
扔掉的塑料最后以微塑料的形式再回到餐桌,从各种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也不难算出一个普通人每月每年会吃下多少的微塑料。
2019 年,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一个人每周通过饮水、食物会吃下将近 5g 重的微塑料颗粒,体积正好相当于满满一个汤勺的量。塑料的密度很小,一个月 20g 就装满了一小碗,一年就是一大盘。Dr.京算了一下, 时间再长点,一生吃下去的微塑料估计得有两大垃圾桶,可远远不止乌鸡卷里的那一片塑料。而且完整的塑料也许可以通过排泄的方式排出,微塑料可就不一定了。
塑料虽微,危害不小
塑料和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最终也会反馈到我们人身上。大量生物短期暴露实验都证明了微塑料的累积会对生物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虽然受限于伦理问题,微塑料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还没有被证明,但其潜在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
人体中微塑料的潜在暴露途径及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1. 吸附病原体和有毒物质
它的高表面积比使得它容易吸附这些脏东西,病原体会使人致病,有毒物质则会造成细胞的坏死,导致氧化应激等反应。另一方面难以去除的持久性也使得慢性炎症的发生,增加患癌的风险。
2. 穿透屏障
如果微塑料都是直径近似 5mm 大小就好了,也许靠消化道的排出就可以解决了。但一些在微米和纳米级的微塑料可不会那么老实,它甚至可以通过胃肠粘膜进入到人体的循环系统,导致血栓的形成、肝肾的损伤、干扰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等。
3. 破坏免疫系统
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也与微塑料有关,在诸如遗传易感这种情况下,塑料颗粒的暴露足以破坏免疫功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这些,营养不良、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代谢失衡等问题也与微塑料相关。
不想吃微塑料应怎么避免?
1、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2、不乱丢垃圾做好垃圾分类;
3、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如自带餐具不用塑料购物袋;
4、停止使用含有微塑料的个人护理品和清洁用品;
5、需要经常洗涤的物品尽可能选择天然纤维材料。(常见塑料聚合物:PP聚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Dr.京突然觉得,吃火锅咽下一片塑料比微塑料的危害要小多了。当然,如果真的不小心吃下片塑料或者有关于微塑料的健康疑问,欢迎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业务获取专业建议。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吃不完的饭菜、吃一半的西瓜、没喝完的饮料都是冰箱的常客……当各种食物混杂在一起,冰箱可能成为了“养”细菌的最佳地方。
近日,日本兵库县立生活科学研究所一项实验发现了冰箱中被细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生命时报》通过实验告诉你为什么这里最脏,并采访专家给出一份科学清理冰箱指南。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在超市买完蔬菜水果,很多人直接就放进冰箱果蔬盒,认为这样既保鲜又干净。日本兵库县立生活科学研究所的实验表明,冰箱中被细菌污染最严重的部位是果蔬盒,如果清理方式不对,污染度还会增加。
果蔬盒底部很容易残留蔬果残叶等,如葱叶、萝卜泥、洋葱皮、玉米须等,且多为抽屉式,不好清洁。
检测结果表明,脏乱果蔬盒的细菌数是干净果蔬盒的100~100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用抹布沾清水擦果蔬盒,以为只要没有残渣就可以了,但实验表明,这样只会把细菌扩散至果蔬盒的每个角落,细菌数可增长至30~700倍。
根据实验结果,只要用水擦拭后,在果蔬盒内喷一些消毒用酒精,或者直接用酒精擦拭,即可消灭有害细菌。疫情时期,很多人用酒精给买回家的蔬菜水果消毒,却不知道放入冰箱后一样会沾染细菌。所以,不妨先对果蔬盒做个彻底的消毒,食用时更安全。
很多人将冰箱当作食物的“保险箱”,把各种食品随意塞进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示,不良的存放习惯不但不利于食物保鲜,反而使细菌大量繁殖,不知不觉偷走食物的营养,也偷走你的健康。
01剩菜连盘放
有的家庭习惯把剩菜剩饭直接成盘塞入冰箱,空间不够就一层层摞盘子和碗,甚至把隔板都压弯了。这样做不但会导致食物串味,还容易使饭菜撒出来,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建议:剩饭菜最好分别放在有盖的保鲜盒里,容量以食物占据1/2以上容积为好。
02蔬菜不加包装
蔬菜放在冷藏室里可以保持鲜嫩,但如果买回后直接放入果蔬盒,水分会蒸发,表面皱缩、菜叶萎蔫,加速维生素的流失,而且不同品种蔬菜上的微生物会交叉污染。
建议:最好给每一种蔬菜包两层软纸,再分别放入独立的塑料袋,扎口要松。这样可调节袋内湿度,有效减缓干燥,延长保存期。
03肉类重复解冻
冷冻室中的食品一旦拿到室温环境下接触空气,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就开始大量繁殖。当食品重新放入冷冻室,细菌繁衍速度虽然减慢,但总量已经增多。这一过程中,肉类的细胞膜会被破坏,新鲜度大幅下降,即使再冷冻,营养和风味也已受损。
建议:在冷冻前先将肉类切成适当的大小,分别装袋冷冻,用时取出一块解冻后就吃完。
此外,冷冻室温度要稳定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以提高储存效果。
04拆封的食物不封口
未喝完的牛奶、未吃完的调味酱等,如果不封口、不盖盖子直接放入冰箱,存在较大的交叉污染风险,加速食物氧化和变质。
建议:袋装牛奶最好挤掉空气后,在开口处折三折,保存不超过24小时,饮用前要加热杀菌。
橙汁等饮料开封后盖严再冷藏,一般不能超过48小时。
瓶装调味酱等要拧紧盖子。如果是自制盛放在碗或杯子中的食物,要用保鲜膜覆盖,并尽量用橡皮筋扎紧,取出后加热杀菌再吃。
定期清理冰箱不仅是为了清除异味,也是为健康安全着想。
1.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一个月清洗一次冰箱。
2. 清洗前要先给冰箱断电,把食材全部拿出来。
3. 一个细节是冰箱门的胶条,很容易被菜汁等污染,建议拿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擦拭。
4. 最后别忘记用干净抹布将冰箱彻底擦拭干净,避免清洗液残留。
5. 此外,冰箱把手也是冰箱内细菌的主要来源,清洁时不要忘记顺便擦一下冰箱把手。
冰箱“保鲜”还要注意这几点
关注冰箱温度,尽量保持4℃以下;
为防止食物串味,用保鲜袋或保鲜膜等将食物裹紧之后再放入冰箱保存;
遵循熟食在上,生食在下的原则;
解冻过一次的肉类不宜再放回冰箱,建议吃多少解冻多少;
冰箱应定期除霜;
尽量做到随买随吃,不要囤放太多食物。▲
本期编辑:邓玉
戴上口罩之后,你有没有闻到什么奇怪的味道?
有的网友这样调侃自己:
上班必须戴口罩,人明明坐在工位上,却有种“蹲公厕”的错觉。
很多人在没戴口罩时,并不会觉得自己有口臭。为什么戴上口罩之后,口臭变得如此可怕?是口罩让嘴巴变臭了吗?《生命时报》采访口腔专家,告诉你恼人的口臭从何而来,并教你彻底清新口气。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医师 何剑亮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 赵鲁卿
戴口罩闻到的异味有两个来源。
口罩自身的气味
1.无纺布产生的表层气体,通风即可去除;2.焊接产生的气体,这些气体被焊接线包裹在内层材料里,无法短时间扩散,人们佩戴口罩时就能闻到。
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是安全的,这些气体含量较少,不会伤害身体。
口腔异味
大部分口臭是因为口腔不够洁净,使得产臭菌和其他致病细菌产生的排泄物硫化物无法顺畅排出。
不戴口罩时,这些硫化物会随着呼吸被呼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注意到。戴上口罩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腔隙,口腔异味被放大了。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口臭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唾液的分泌决定的。下面这3个时刻,口臭会比其他时间段更严重。
起床后
一夜睡眠后,唾液长时间处于分泌减少的状态,起床时口腔菌群数量大幅增加,容易导致口臭。刷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紧张时
人在紧张时,压力会令唾液分泌减少,平时不妨多喝些水来滋润口腔。
晚餐前
午餐后六七个小时,残留在舌头、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会令口腔菌不断滋生,晚饭吃得越晚,细菌就越多,越容易产生口臭。建议用完午饭后用清水漱口或刷牙。
口臭是从哪儿来的?
口源性口臭
嘴巴里的细菌造成的
80%以上的口臭来源都是口腔本身,我们称为口源性口臭。
关于口腔异味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口臭一定程度上是细菌在放屁。
口腔里,一些细菌会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将一些含硫的氨基酸继续分解成带有味道的气体,也就是可挥发性硫化物,可能有臭鸡蛋气味,除了硫化氢,还有甲硫醇、二甲基硫等含硫的气体,这些就是大多数口臭的直接来源。
非口源性口臭
疾病导致的
有一部分口臭的来源并非口腔,可能是某些疾病导致的。
✦ 肠道菌群失调
有些患者由于某些疾病出现口臭,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药物可能抑制肠道内正常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其他细菌大量滋生,产生气体形成口臭。
✦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患者在摄入肉、油炸、高脂肪食物或饮酒后都会有口臭症状。
睡前吃太多、加餐过多、多肉少菜等饮食习惯,引起消化不良,会导致嘴里有臭鸡蛋的气味。
✦ 维生素缺乏
B族维生素缺乏时可出现不同症状的唇、舌、口炎,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破溃、出血,也可以产生口臭。
✦ 其他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口中有特殊的烂苹果味,尿毒症会让患者发出氨的气味(类似尿液的味道)、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可产生腐败血液的气味。
长期便秘也会导致口臭。
疾病导致的口臭,解决疾病是关键。
治疗口源性口臭,最重要的是找到异味来源,找到细菌躲在哪里。
细菌最喜欢躲在“能吃能睡”的地方。“能吃”,对于细菌来说,食物残渣就是它们的美餐;“能睡”,就是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尤其是不会受到牙刷、唾液流动影响的地方。
1.刷舌苔
既要好好刷牙,也要好好刷舌苔。
舌苔是舌头上脱落的上皮细胞、食物残渣、以及细菌的混合物。口腔卫生差的人常常有很厚的舌苔,细菌的生长就更加旺盛,靠近舌根部的舌苔是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最集中和产生最多的地方。
所以,舌苔太过厚重的人在刷牙后使用牙刷或刮舌板“轻刷”舌苔会有不错的效果。
2.治好蛀牙和牙周病
蛀牙严重之后就会产生蛀洞,牙周炎患者的牙齿周围有很多牙结石、牙周袋,细菌喜欢在蛀洞、牙周袋里,还更容易在牙结石表面生长,持续释放臭味。
有口臭困扰的人及时把该补的蛀牙补上,争取一年洗一次牙,不给细菌创造滋生的环境。
3.牙齿缺失后要镶牙
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拔牙之后,迟迟不去镶牙。久而久之,牙齿移位,就非常容易发生食物嵌塞。细菌正好喜欢这些发生食物嵌塞的位置。
4.假牙坏了就要换
活动假牙长期使用后会老化,如果没能恢复与正常牙齿的接触,两者的缝隙中常常不容易清洁,这样细菌也容易在这些缝隙中聚集;年久失修的固定假牙,比如烤瓷牙、全瓷牙,牙齿和修复体周围也容易留下食物残渣,让细菌在这些地方“安居乐业”。
5.拔掉智齿
智齿都位于口腔的最深处,即使用力刷牙,也难以将智齿清洁干净;再加上有些智齿没有长正,经常会有食物残留。所以,长歪的智齿要尽早拔除。
6.戒烟
长期抽烟的人,不仅牙齿上会有黄黑色的烟斑、结石,舌苔也会变色,还会导致口腔内的菌群比例改变,导致口腔异味。因此,戒烟也是防治口臭的好方法。▲
本期编辑:张杰
冬季是一个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最“有名”的非“流感”莫属了。“流感病毒”似乎成了冬季的代名词。除此之外,还有三种具有感染性质的微生物也活跃在冬季,而且是活跃在你我的家中,这三种微生物便是诺如病毒、沙门氏菌和军团菌。
诺如病毒是引起成人和儿童肠道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有些时候看似被消灭了,实则悄悄“潜伏”于我们身边。
(1)外来侵袭:超市购物袋我们经常会反复使用,如果袋子上面沾有病毒,就带到我们的家里来了。另外,食品外包装也有可能沾染诺如病毒;如果是熟食,我们平常是不是先洗手,再去打开包装吃东西,这样一来病毒自然就会进入我们的身体。
(2)水源感染:如果我们日常用的水源被污染,再加上有的老人喜欢接上一盆水洗菜,这样就相当于把污染物留在了菜上。如果家里有用净水器的,并且净水器是RO反渗技术,是可以过滤掉诺如病毒的,但是净水器一定要定期清理。
(3)卫生间隐匿:粪便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冲厕所的时候不盖马桶盖,那么水冲下去的一瞬间,粪便颗粒就会裹挟着病毒连同水雾一起形成气溶胶漂浮在卫生间的空气中,继而落在毛巾上、牙刷上、水池上……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引起胃肠炎、伤寒、败血症等。生的肉类和蛋类是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肉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9%,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1%—39.5%;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
当我们用蛋、鸡肉、猪肉、牛肉等烹调美味佳肴时,沙门氏菌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侵入我们的身体……清洗肉类时飞溅的水花会将细菌带到案板、水池边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烹饪结束后如果不注意清洁边边角角的地方,沙门氏菌就会在那里悄悄的“生根发芽”。
冬季的气候比较干燥,尤其是北方,很多人家里都有加湿器;在干燥的季节使用加湿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呼吸道。但是,加湿器也有两面性,既可以保护呼吸道,也可以伤害呼吸道。
这主要是由于水底部不经常清理容易滋生军团菌,一旦被军团菌感染容易发生一种以肺炎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所以,加湿器不要只往里加水,最好将上次的水底倒掉换新水,还有注意定期清理。
日常生活多注意,家中的环境治理也不容小觑,不给病毒生存留空间,我们的健康就会更有保障啦。
雾霾多发,不过是一次次提醒我们:空气质量越来越糟了,而这势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希望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些雾霾天养肺建议。
雾霾 损害健康于无形
空气动力学上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而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则可以被人体吸入。所说的PM10是指空气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浓度。10微米是个很小的尺度,人的头发直径大约50-70微米。如果把一根头发分成25-50根,每根的平均直径才小到10微米。这样的颗粒能通过呼吸进入肺,所以被称为“可吸入颗粒”。
如果颗粒小于2.5微米,那么还能进一步达到肺的细支气管,沉积在那里。这些沉积影响肺里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甚至肺癌。2.5微米的颗粒,要把一根头发分成400-800根才能小到这个尺度。其中小于0.1微米的颗粒,还可以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流窜到其他器官,包括脑。它们沉积在血管中会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危害心血管健康。
不是某天喉咙不舒服,呼吸不顺畅才是雾霾导致的,雾霾的危害也可能是不可察觉的
问题Q&A
1. 在生活中,流传着很多“小偏方”,譬如工作中常接触粉尘的人,应该多吃猪血、木耳、鸡血等等,因为这些食物被称作“清肺食物”。到了 PM2.5 时不时就爆表的今天,这些“清肺食物”又变成了可以防雾霾,那么我们真的可以通过吃这些食物减少甚至避免雾霾对我们身体健康的损害吗?
坊间流传着不少防雾霾“清肺食谱”,最常见的是木耳和猪血,实际上,这些食疗偏方并不可靠。雾霾之所以对人体有害,主要是因为部分细微颗粒物会直接进入肺部、甚至入血,引起肺部和心血管疾病。但食物吃下去是进入消化道的,不可能直接把肺里的有害物质“带出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富含膳食纤维和木耳多糖,其中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能够吸附胆固醇等,可以降胆固醇,但不能清肺。同理,猪血等各种动物血制品也只能进入消化系统。之所以流传各种动物血制品能“清肺”,或许是因为动物血富含铁,易导致黑便,被大家误认为把肺里的毒素排出来了。
2. 如果说从饮食上讲,对我们减少雾霾天对身体的伤害是有一些帮助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吃?
面对雾霾的食疗偏方都不可靠,但是结合雾霾致病机理以及我的个人经验,应该注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的瘦肉、蔬菜水果等。
另外如果不吃金枪鱼、三文鱼和鲭鱼这些富含欧米伽3和维生素D的鱼类,国人日常饮食的维生素D摄入量仅靠蛋黄(一个40IU)、猪肉(二两40IU)距离600IU(注:IU单位指有些药物如维生素等,其化学成分不恒定或不能用理化方法检定其质量规格,往往采用生物实验方法并与标准品加以比较来检定其效价。)的推荐量差距实在很大,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一方面容易晒黑,另一方面雾霾的情况下想晒也晒不够。北京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育龄女性99%维生素D不足。长期维生素D缺乏对骨骼健康不利,别等老了才后悔。我建议有经济条件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去测测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注意服用补充剂,当然你要是自己买补充剂,直接每天吃2000IU以内也是安全的。
炎热的夏天,三五好友相约一起海边烧烤,龙虾、扇贝、生鱼片,再配上啤酒,吃完让人忍不住大声叹一句“畅快!”
可是,你知道吗?当你享受着美食时,寄生虫便悄悄地钻进了你的身体里。它们会从肠道,爬往全身,甚至连大脑也不放过。脑海中想一想这个画面,是不是就开始毛骨悚然了呢?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寄生虫。
一、 什么是寄生虫
要明白什么是寄生虫就要首先明白什么是寄生关系。
寄生关系就是两种生物共同生存,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有利的那一方就称为寄生生物,而其中原生生物又被称为寄生虫。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绦虫、钩虫等。
二、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能够给人体带来很大的损害,不同寄生虫对不同器官有一定的影响性,损害也不同。简单举几个例子:
1.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它最爱寄生于儿童的肠道,一些免疫力差,或者有重大疾病的人也会出现蛔虫病。
值得庆幸的是,蛔虫病一般不会导致太严重的后果,一般为腹痛,呕吐或者腹泻,但严重者也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2.钩虫与蛔虫一样更喜爱肠道,但它的危害却比蛔虫要大很多。感染钩虫后会皮肤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痒,痛。患者会因无法忍受而将皮肤抓烂。
3.脑囊虫,很多寄生虫都喜欢寄生在脑内,例如,阿米巴虫,疟原虫,弓形虫,脑囊虫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脑囊虫。脑囊虫占囊虫数量的80%左右,感染脑囊虫,轻则会导致脑炎,脊髓炎,重则会破坏掉脑内大部分组织,造成大量空洞。
三、四种易藏寄生虫的食物
1. 小龙虾
小龙虾近几年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男女老少都喜爱这样美食。可是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小龙虾体内的寄生虫也是食物中的No.1。
小龙虾体内寄生的肺吸虫数量特别多,远超过一般的海鲜河蟹。而肺吸虫则会导致骨骼肌溶解这种严重的后果。
2. 海鱼
其实海洋中多种生物都会感染寄生虫,海鱼也是一样。
带鱼、鲅鱼、金枪鱼、三文鱼等等,其中三文鱼又因为经常被做成生鱼片而更能够导致人体患寄生虫病。
3. 田鸡
所谓田鸡其实就是青蛙,广东一带田鸡被称为特色菜品。大街小巷的餐馆都有售卖,而田鸡体内藏有大量的曼氏劽头蚴。
4. 田螺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田螺也就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经典菜肴。因此,那时被管圆线虫感染的人就很多,管圆线虫易寄生在脑内引起脑炎。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经对寄生虫的感染有了简单的了解。
为了避免寄生虫的感染在平时生活中要少吃野味,食物尽量烹煮消毒,多吃熟食。
除此之外,在去野外时尽量要做好防护,防止皮肤暴露在外,平时多锻炼增强免疫力。希望各位朋友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享受生活。
说起重症肌无力,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病。虽然大家对重症肌无力并不了解,但问他们重症肌无力是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大部分人都会下意思地问答“是”。名为“重症肌无力”,难道这个疾病还不严重吗?其实,这个病并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严重。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发,表现为骨骼肌收缩无力,可累及全身任何骨骼肌(眼外肌、咀嚼肌、咽喉肌、面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全身骨骼肌以四肢近端为主。
一般来说,大家听到重症肌无力第一反应都是这个病肯定很严重。其实,这还得看具体的情况。
重症肌无力,真的很严重吗?
其实,大部分重症肌无力并不是重症,重症肌无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此病可长期甚至终生只累及眼肌,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极小。
重症肌无力是否为重症,主要取决于具体类型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治疗。在医生上,一般将成人重症肌无力分为5个类型。
眼肌型
病变仅仅发生在眼外肌,两年内其他肌群不会受累。
全身型
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可伴有眼外肌受累。一般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能够自理。中度全身型四肢集群中度受累,可伴有眼外肌受累。一般有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难以自理。
急性重症型
起病急,疾病进展迅速,发病数周或数月内累计咽喉肌或呼吸机,可伴有眼外肌受累,大多数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迟发重症型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两年内逐渐进展,累及呼吸肌。
肌萎缩型
起病半年内,可出现骨骼肌萎缩、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否为“重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重症肌无力是什么类型。当然,发现及不及时,治疗科不科学也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通过治疗都可以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若发现患上重症肌无力,请积极配合治疗。
现如今的中国,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为车祸使自己的生命备受摧残,与此同时,我们的骨骼也会出现创伤,股骨头坏死便是这种情况下的一种产物。专家介绍,引发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并非一点。那么,还有什么因素会引发股骨头坏死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真正元凶
随着激素的广泛应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也越来越多,人们称其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但是对于某些原发病,虽然患者在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最后并发股骨头坏死,但并非元凶都是激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原发病的关系有以下2种情况。
1、股骨头坏死是激素治疗的并发症,多为严重疾患如脑炎、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肾炎、肾移植术后等,疾病本身并不会引起股骨头坏死,但为抢救生命、缓解症状或抑制免疫反应,必须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最终并发股骨头坏死,激素成为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元凶。
2、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有文献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本身就可能伴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服用激素治疗后,往往坏死率增加,坏死提前,坏死程度加重,因此认为,这类疾病与骨坏死密切相关,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元凶。
潜水也会导致股骨头坏死
潜水是一项时髦的休闲运动。越来越多的有钱人不惜重金去学习潜水,在潜水中寻找乐趣。其实,潜水能够锻炼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但是潜水也可以带来一些职业性病症。比如潜水病。潜水病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疾病,指的是因为人长期进入深海潜水,由于水压变高所引起的如气体栓塞、减压病等疾病。
潜水员在深水工作时,吸入压缩空气后,其血液及组织中含有高浓度氮。当潜水员快速上浮而迅速减压时,机体中的氮溶解度迅速降低并释出而成游离氮。又因氮易溶于脂肪,故易积聚在富有脂肪的骨组织内,造成髓内血管内外阻塞而导致骨缺血坏死,而股骨头部位的血管由于微细、脆弱,是比较容易阻塞的地方,因此潜水病导致的骨坏死容易发生在股骨头。
肥胖也是股骨头坏死病因之一
俗话说得好,胖人多烦恼,肥胖也很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肥胖的人一般都合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就是血液中脂质类成分: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磷脂过高。由于血中脂类成分增高,血液本身的粘稠度必然增加,流速减慢,从而形成小栓子而堵塞小动脉和小静脉,导致股骨头坏死。由脂蛋白代谢失调所导致的骨坏死,虽然没有一个可靠的发病统计数字,但这方面的临床报告已愈来愈多。
统计表明,股骨头坏死病人中的1/4为高脂蛋白血症,充分表明股骨头坏死与血液内脂蛋白过高有多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长期经久饮酒会出现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当血中游离脂肪酸持续升高,就能发生局部血管炎,最后骨内血管闭塞造成骨坏死。股骨头坏死的刚开始会感觉到髋关节周围疼痛,并以臀部、大腿外侧,大腿根部疼痛为主,后来会发展为活动受限、走路跛行,最后还可能导致瘫痪在床,所以说股骨头坏死危害是非常大的。
精神负担间接地加重股骨头坏死
患者朋友出现股骨头坏死病因除了各种外在因素外,精神负担也是会对其身体机能造成影响的,所以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幸福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是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心理调节的。要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防止外源性的精神刺激间接地转化为内源性因素加重股骨头坏死。国内正规的股骨头坏死治疗医院认为,避免外界刺激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股骨头坏死所带来的痛苦,会随着病情的严重而变得愈演愈烈。可是,股骨头坏死康复时间会比较漫长,因此,我们希望您,即使患上此病很痛苦,也应坚持锻炼。以上是关于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真正元凶是什么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您了解此病有帮助。
前两天,郑州有名小男孩被烫伤了,后来却进了重症监护室,而背后的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原来孩子烫伤后,孩子奶奶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偏方,用老鼠熬油,将油涂抹在孩子的烫伤处。结果,不仅没有治好烫伤,孩子还因感染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相信奶奶也是一片好心,想要孙子的烫伤快点好,但偏偏迷信了偏方,好心办了坏事。
Dr.京本以为这是老人不懂才会犯的错误,没想到点开评论区一看,竟然有不少网友对这个偏方表达了肯定。
除了老鼠熬油,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土法子:癞蛤蟆汤治感冒、生吞蝌蚪强身健体、吃胎盘永葆青春、童子尿包治百病.....
好一个万物皆可吃,这哪是民间偏方,这分明是阴间偏方!
只听名字就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要是把它吃进肚子......那得是什么酷刑!
除了这些听起来可怕的偏方,还有一些偏方看起来似乎很正常并且广为流传,它们真的靠谱么?
❖偏方一:烫伤擦香油、牙膏
虽然香油可食用,但油的封闭性较强,如果涂一层在烫伤处,反而妨碍热量散去,加重伤口,万一有破皮,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说牙膏可以治烫伤的理由是牙膏涂在烫伤处会凉凉的。会发凉是因为牙膏中含有薄荷成分,但也仅仅是“感觉凉”而已,并不会带走热量,也不会有缓解或者治疗烫伤的效果。
❖偏方二:晕倒掐人中
这个方法想必大家都是从影视剧学来的,咱也不知道为啥影视剧会有这个情节,真的是害人不浅!掐人中可能会醒,但一定是被疼醒的。晕倒的原因是多样的,低血糖、心肌梗死等,掐人中很可能会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偏方三:流鼻血仰头止血
很多人以为仰头就可以防止鼻血流出,有利于止血。请你停下这个操作!我们的鼻腔和咽喉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仰起头,鼻血会流进咽喉、食管、气管,流进食管到达胃部,血腥味会引起反胃;流进气管,可能会有窒息的风险。
❖偏方四:鱼刺卡喉喝醋
理由是用醋把鱼刺泡软,这方法听起来还挺科学?大家想想,醋经过鱼刺只不过是短暂的停留,如果真的能泡软,那嗓子也不保。而且,喝太多的醋可能会刺激咽喉和食道黏膜。
遇到这些意外情况该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在这里:
❖烫伤
被烫后立即将伤处放在水龙头下持续冲淋,可以降低皮肤温度,如果比较严重的,立即送往医院。
❖晕倒
通过轻拍肩膀和在耳边大喊看是否有回应,如果意识已经不清醒,观察呼吸是否停止或不规律,如果没有回应且呼吸异常,可以判定为心脏骤停,应让周围其他人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其做心肺复苏:将其身体放平,将一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肘伸直,双臂垂直,用上身力量下压,一分钟100~120次,一秒钟不到两次。按压的同时也要进行人工呼吸,把患者的下巴抬起,捏住他的鼻子,嘴对嘴呼气,按压30下,吹2下,循环进行,等待救护车到来。
❖流鼻血
头向前倾、捏住鼻翼10分钟,这个过程中不要松手,且需张嘴呼吸,有条件的话最好冰敷前额和鼻根部。十分钟后如果还在流血,尽快就医。
❖鱼刺卡喉
观察鱼刺所在位置,如果位置较浅,可以自行用工具夹出,如果位置较深无法看见,请尽快就医,医生取异物可比我们专业。
如果用了听信的偏方没有一点事,绝对不是偏方有效,而是足够幸运逃过了一劫,千万不可抱侥幸心理!
尤其是一些老人,更加容易轻信这些民间偏方。家里有老人的,请对他们多一点耐心,让他们牢记一句话:不要擅自处理,送医院最妥当。
“《小龙虾有毒!千万别吃!》”小李刚想跟同事去吃公司楼下新开的麻辣小龙虾,就收到了妈妈转发给她的文章。
纠结的小李顿时没了主意。她又想吃,又害怕不干净,这顿小龙虾到底还能不能吃了?
Dr.京今天就针对重金属超标、生活环境、小龙虾寄生虫以及如何食用小龙虾给大家进行一下讲解吧。
小龙虾:“真是高估我们了,我们几乎都是被人工养殖的,生活环境可是干净得很,而且我们会换壳,怎么可能金属超标啊?”
现在的小龙虾可是热卖美食,市面上售卖的小龙虾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野生小龙虾极少。想问小龙虾是否重金属超标?这主要取决于生存环境。
小龙虾处于食物链的底层,重金属的积累量是很小的。重金属主要集中在虾头,而我们主要吃的是虾尾,再加上是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可以放心食用。
对于这一条小龙虾表示很不满,“要是有好的环境,我们愿意生活在污水里?我们只是生存能力比较强,可以随遇而安。”
小龙虾在污水里可以存活,但是它们并不喜欢污水,而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比野生的小龙虾,生活环境不止好了一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脏、乱、差。
小龙虾喜欢穴居,躲藏在石砾、水草的隐蔽处,蜕皮、生长和繁殖也在洞穴中进行,以防被伤害,在光线微弱或黑暗时会爬出洞穴。
这是真的。
部分生的小龙虾是有寄生虫的,但不要害怕,寄生虫在100℃的环境中会被杀灭,而沸水的温度是100℃,如果拿不准温度,可以拿沸水先将小龙虾煮熟后在进行调味。
只要通过烹饪方式将让小龙虾煮熟,携带的寄生虫就会被杀死,所以只要吃煮熟的小龙虾一般不会感染寄生虫。
小龙虾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是可以吃的,但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选购
一定要买新鲜的、活的小龙虾;
看虾钳是否容易脱落——有些小龙虾被洗虾粉洗过,往往看着非常干净,色泽光鲜,但被洗虾粉腐蚀过后虾钳很容易脱落,不建议购买;
看小龙虾的颜色——我们在购买小龙虾的时候,会发现它们颜色会有区别,有青色和红色,所以就分成了青壳和红壳的小龙虾。
青壳小龙虾的肉质通常要比红壳小龙虾细嫩,外壳也比红壳小龙虾软,剥壳会更加方便,所以建议把青壳小龙虾带回家。
有人会说:“红壳小龙虾比青壳小龙虾的个头大了一圈,肯定肉多,买青壳小龙虾不就亏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红壳小龙虾看着比青壳小龙虾大一些,但是虾尾部分还是青壳小龙虾肉多。
红壳小龙虾的壳厚且硬相比于青壳小龙虾,红壳的重量也会相应增加,这么看还是青壳小龙虾更划算一些。
不管是青壳还是红壳,只要烹饪熟了之后都会变成红色的壳。
清洗
浸泡——将买来的小龙虾放在醋水、盐水、酒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可以清除小龙虾表面的寄生虫,以及减少表面污垢。
刷洗——为了防止小龙虾的钳子夹伤我们,可以先敲晕它再进行清洗。小龙虾的腹部是最脏的地方,充分浸泡后用小刷子反复刷洗,清除污垢。
剪头——小龙虾的头部是重金属的主要聚集地,还含有胃囊以及部分消化脏器,有大量的脏东西,可以用剪刀把外甲剪开后直接往外拉,能带出整个胃囊。
去肠——小龙虾的肠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虾线,在去掉头部之后,用手掐住尾巴中间那根尾翼左右拧动,直到断开为止,然后慢慢拉出来,虾线就揪出来了 [1]。
(PS:小龙虾的脑壳里有虾黄(即虾卵),在清洗时候可用剪刀从头部斜着向下剪,把虾黄留住,用水轻轻地冲一下即可,同时注意虾黄应适量食用。)
制作
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麻辣小龙虾:
将洗干净的小龙虾用热水焯一遍,煮捞出备用。
将锅中放入热油、火锅底料、干辣椒、葱、姜、蒜、八角、花椒爆香,再将焯过水的小龙虾倒入锅中大火翻炒。
可倒入适量啤酒,稍微没过小龙虾即可,再放入香叶,适量酱油,盖上锅盖大火煮它,等到锅里汤汁不多了,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说到小龙虾不得不说一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2020年广州市白云区共发生25例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因此小龙虾就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了不解的缘分。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某些因素导致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的病理性改变综合征。
原因
吃小龙虾、鱼类等海产品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又称为哈夫病,哈夫病多指食用水产品的24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目前关于此类疾病的致病原因并不明确 [2]。
主要症状
肌肉会出现疼痛、触痛、肿胀,及无力等,还可有发热、大汗等全身不适症状;
小便颜色的改变,可以出现酱油色或茶色;
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胃痛之类的症状;
部分人会出现急性肾损伤,可能造成血肌酐的升高,以及无尿或少尿的情况;
最关键的一条是CK指标,也就是肌酸激酶往往增高几十乃至上百倍。
如果在吃小龙虾后,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尽早去医院看一看。
缓解方法
当你很不幸的发生了这种情况时,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觉得自己可以在家扛住,严重时会发生肾衰或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首先,要禁止食用海鲜,如小龙虾。其次,尽早大量静脉补液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无可争议的治疗措施。然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总之,哈夫病多数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恢复较快,症状通常在2-3天内消退,症状较轻者,不经治疗可自愈。
注意事项
对小龙虾过敏的人,不要吃小龙虾,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某些过敏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腹泻等,不要因为一时嘴馋,让身体受罪。
某些人群吃小龙虾会产生过敏反应,表现如下:
皮肤的反应是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其中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这两种急性皮肤症状最为常见 。
胃肠道的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现象,严重者也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口腔也会出现症状,对小龙虾过敏的人群在摄入过敏原后引起接触性荨麻疹,唇、舌、颌等咽喉部位会出现瘙痒症状,但是很快会自我缓解 [3]。
另外,不要吃小龙虾的虾头,虾头是吸收和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寄生虫和病原菌喜欢聚集的地方,虾尾挺香的,就放过虾头吧。
小龙虾是含嘌呤较高的食物,痛风的人群只能在病情稳定的时候,可以适量吃一点小龙虾,来解解嘴馋,注意不要经常吃哦。
最后建议小龙虾虽然美味,但也要适量食用,不要暴饮暴食哦。
近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的一条微信刷爆了朋友圈,内容是一位产妇被推进产房生孩子时,突然把一张纸条塞到了他手里,上面写着:“大夫,一会儿如果发生了意外,不管外面那几个人怎么说,都先保我!”想必这个产妇是被“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给吓到了。而实际在临床上真的有先保大人或先保孩子一说吗?
很多电视剧中,都会设计这样一个桥段,用来突出夫妻情深或婆媳矛盾,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种桥段跟抗日神剧一样,相当不靠谱。实际上,产科任何时候都是把保证大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必要时,甚至会以放弃孩子为代价,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妇产科曾经有个地方转院来的孕妇,由于产前检查不到位,妊娠七月的时候子痫发作,被送来时已经昏迷。子痫,通俗来讲就是因为怀孩子导致的抽风。孕妇情况危急,此时只有尽快把孩子剖出来,才可能挽救孕妇的生命,但孕妇的丈夫却担心孩子月份太小不能存活,迟迟不肯签字。
由于产妇子痫前期未加重视,孩子在宫内缺少养分供应,生长发育迟缓,现在只相当于六个月大小,加上产妇抽风后宫内缺氧,孩子在肚子里已经奄奄一息,救活的可能性很小。但尽早做手术对拯救大人的生命却至关重要。孕妇的丈夫难以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托关系在当地医院查了是个男孩,能不能两个都救。”“如果不尽快做手术的话,孕妇再次抽搐很可能就没命了,那肚子里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保住了,只要孩子出来,我们肯定会尽力抢救的。”在医生的解释下,丈夫签了字,孩子被拿出来时已经没了呼吸。
临床上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医院自是会竭尽全力保全母子双方,遇到危险的情况时,医生会给出最优的救治方案来供家属选择,并不是非得牺牲一方才能挽救另一方的生命。孕妇跟腹中的胎儿常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并不会像电视剧那般简单,想保谁就保谁,更多时候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连救死扶伤的大夫都决定不了谁生谁死,岂是家属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