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尿出彩虹尿?别慌,可能是因为……

尿出彩虹尿?别慌,可能是因为……
发表人:京东健康

每次上厕所尿尿之后的标志性动作:低头看一下这次尿的是什么颜色?不过不管怎么看,基本黄色的。

 

但最近美国华盛顿一家医院的检验科医生却拍摄了下面这张照片,如果Dr.京不说,你应该想不到试管里这比彩虹颜色还要斑斓的液体,竟也是尿液。

 

图源:Livescience 网站

 

实际上,人的尿液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像“酱油”,有时又像“蔬菜汁”,有时又出现其它颜色。而最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黄色,透明又清亮的。

 

当尿液呈现出各种奇葩颜色时也别慌,因为除了疾病外,还有很多因素都能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比如每次吃完红心火龙果后,都会出现“血尿”;每次吃完维生素B2,都会出现荧光色的尿液;甚至连涂口红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

 

鲜红色的尿液 竟然是口红搞的鬼

 

著名的医学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发过这样一个尿液颜色异常的病例报告:因过度擦口红,导致小便排出鲜红尿液。

 

一个28岁的女性,因为连续5天尿“血”去医院就诊肾内科,除了尿液发红外,并没有其他不舒服,做了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后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地方。她也否定了服用某些可能导致尿液发红的药物或食物。

 

找不到诊断思路的医生,最后注意到了该患者红彤彤的口红颜色。在医生的追问病史下,她说出自己每天要涂二十多次口红,而出现尿液颜色变化也是在更换了现在用的这支口红后出现的。

 

图源:病例报告配图

 

找到可能原因后,医生要求她把这支口红替换成无色的唇膏,两天后该患者的尿液就变成正常颜色了。

 

这个病例是口红中的色素导致尿液颜色变红,实际上,我们每天习以为常忽略掉的尿液颜色比彩虹还丰富,导致变化的原因也比彩虹的成因要复杂。

 

彩虹尿的每一种颜色 都有不同的暗示

 

1. 红

 

红色尿液的可能性很多,吃了红心火龙果、药物都可能引起尿液呈粉色或红色。当然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得归因到血液的,当每升尿液中含有多于 1ml 的血液时,就会呈现出肉眼血尿的状态。

 

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都会导致血尿,所以在泌尿科医生看来,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疾病征象。

 

2. 橙

 

某些疾病,如肝细胞性黄疸或阻塞性黄疸时,由于尿中胆红素增多,尿会变成橙色。服用异烟肼等药物也可出现橙色尿,服用的量不同,尿液的颜色会在橙色相近的范围内呈现。

 

3. 黄

 

正常的尿液并不会很黄,无色到淡黄都可以,饮水量会影响到它的深浅程度。当身体补水过少、缺水的时候,尿液颜色就会变的深黄,这个大家肯定都有体验。再或者生活中吃了维生素B2、过多的胡萝卜,尿液都会变成黄色。

 

 

4. 绿

 

正常的用药,如使用阿米替林、吲哚美蓝等可以排泄绿色尿液;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绿脓杆菌的感染也会使尿液呈现绿色。

 

5. 青、 蓝

 

青、蓝颜色相近,以往多见于霍乱、斑疹伤寒,现在主要见于原发性高钙血症和维生素D中毒者。另外,这种蓝色尿多与服用了某些药物有关,如使用亚甲蓝后出现,停药后即可消失。

 

6. 紫

 

紫色尿液还是很罕见的,通常是长期使用导管导尿伴尿路感染情况下出现的副作用,也叫紫色尿袋综合征,另外一种叫做卟啉症的遗传病也可能引发深紫色尿。

 

 

彩虹的颜色只有七种,但尿液的颜色可远不止这些。丝虫病、肾周淋巴管梗阻等导致牛奶一样的乳白色尿;急性肾炎、溶血性贫血导致的酱油一样的棕褐色尿;酚中毒、恶性疟疾导致的黑色尿......

 

尿出彩虹,也别慌

 

尿液颜色改变的原因有多种,疾病、药物、食物都可能影响到彩虹色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大家常见到尿液太黄,多喝水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然而当一抹绿、一线蓝、一条红映入眼帘的时候,也别惊慌失措。

 

Dr.京建议你可以先这样做:

1、记录下排尿时具体时间、大概尿液量;

2、记录尿液颜色,可以拿相似颜色的液体比喻;

3、回想下近两日饮食情况、服药情况、饮水情况;

4、回想下医生是否有告知服用该药物可能会导致尿液颜色变化;

5、再想一下有没有出现身体不舒服。

 

尿液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尿色奇怪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也可能只是某些因素让你的尿色不同寻常。

 

 

如果没有身体不舒服,又能回想起可能吃了些导致尿液颜色变化的药物、食物,例如排粉红色尿液前吃了火龙果、排荧光黄色尿液前服用了维生素B2......那就可以不用担心,远离这些诱因后,尿液颜色一般都能回到清亮、淡黄的。

 

如果无明显原因出现尿液颜色异常,或者伴有身体不适症状,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询问医生。病情描述时,告知医生排尿具体时间、大概尿液量以及尿液颜色,让医生给出专业的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卟啉症[紫质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三个月来,王女士感觉小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小便量并不多,且排完之后感觉小腹部坠胀不适,仍觉有尿意,此类症状三个月来间断出现四次,每次王女士都自行口服一些消炎药后觉症状好转,所以也没有当回事儿。

     

     

    近日,王女士排尿不畅的症状又出现了,还发现小便有点发红,且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伴有全身发冷,这才来医院就诊。当时测体温升高,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09/L,尿液分析:潜血(+),红细胞计数10个,白细胞++,白细胞计数34个。查体为右肾区叩击痛,初步考虑急性肾盂肾炎,建议王女士住院治疗。从王女士最初的症状来看,很像尿路感染,但怎么会发展成这样严重的程度?急性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又有什么联系呢?

    先了解一下 尿路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尿道黏膜或组织黏膜引起的炎症,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又称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是指肾盂黏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另外还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引起。

     

    尿路感染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分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为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为膀胱炎。二者均有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膀胱炎症状较轻,伴或不伴有血尿;急性肾盂肾炎除了膀胱刺激征外,还伴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及恶心欲吐等,患者自觉腰痛或腹部不适,甚则会出现肉眼血尿,可见于结石损伤组织黏膜或囊肿破裂等继发感染,查体见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点压痛。从以上可见,王女士的症状就是肾盂肾炎的范畴了。

     

    王女士怎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呢?

    入院后完善肾脏B超发现,王女士右肾盂部位可见一较小的结石。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结石损伤组织黏膜引起感染,便出现尿频、尿血。又与王女士半年来一直没有规范治疗尿路感染,自行口服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病原体逆行性感染加重病情有关。

     

    所以说,尿路感染看似简单,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反复尿路感染迁延不愈,应及早专科就诊,查明感染原因,必要做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进而降低病原体耐药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近年,一份全国尿石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全国成年人尿石症的发病率为5.9%,其中,南方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调查还表明,尿石症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0-30岁,40~5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

     

    什么是尿路结石?

     

    泌尿系结石,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存在于人泌尿系管道里的小“石头”。当尿液里的一些成分,比如钙质、草酸、胱氨酸和尿酸浓度过高时,就有可能凝结在一起形成结石。

     

    在泌尿系统的任意部位,都可能形成结石,我们整个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所以泌尿系结石又包括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当你有这些症状时,可要注意了!

     

    尿道有压痛感、硬物感。典型症状为“肾绞痛”,腰背部疼痛突然开始,而且呈波浪式逐渐加重。绝大多数尿道结石患者都能在存在结石的部位摸到硬结,并且这个硬结还会对尿道产生压迫、疼痛感也随之出现。如果是后尿道出现的结石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触及。尿道结石患者在平时快要小便的时候会感觉到沙石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摩擦。

     

    肉眼可见的血尿、尿道分泌物。尿道结石患者在刚发病的时候会发现有肉眼血尿的症状,并且排尿的时候尿道是有疼痛感觉的。此外,慢性尿道结石患者还会发现一些脓性分泌物出现,说明尿道已经感染了。

     

    胃肠不适。绝大多数尿道结石的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典型的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出现这种症状很容易让大家误认为是胃肠道出毛病了,少有料想到是尿道结石的问题。发现身体不适但自己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去医院就诊很重要。

     

    细菌感染。由于尿道结石患者尿道里面存在病菌,特别容易诱发尿路感染,最终出现发烧的症状。

     

     

    其他症状

     

    还有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尿道结石患者会出现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症状,这是比较严重的症状了。

     

    需要注意的是,输尿管结石并不是都会引起很明显的症状。有很多患者患上尿路结石时症状较轻,因此没有及时就诊。导致结石长时间嵌在输尿管中,引起严重的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导致梗阻的一侧肾功能损伤,甚至肾功能丧失。

     

    若尿路结石大于0.6厘米就需要接受碎石手术,建议患者首先一定要明确病因,在术后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找出结石形成的原因,据此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如果发病原因是先天因素更要注意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 “医生,我年纪轻轻,怎么考虑得了尿毒症了呢?”


    前天门诊来了一个28岁的小伙子,他最近有点恶心、呕吐、尿量减少,而且还发现下肢出现了水肿,这个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病情不轻,所以就去了医院寻求诊治。接诊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后,就开了一些检查,只见肌酐710umol/L,初步诊断为尿毒症,而且需要紧急透析治疗。小伙子听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后,比较吃惊,所以就发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个疑问。


    其实,尿毒症多半都是拖出来的,如果在早期能识别出来,那就可以延缓肾脏的衰竭,甚至避免尿毒症的发生。为了让大家对尿毒症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小伙子年纪轻轻,怎么会得了尿毒症呢?


    调查显示,最近这十年来尿毒症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年轻人之中得这个疾病的并不算少见,具体的原因总结如下:


    不重视体检:对于年轻人来说,引起尿毒症的几大原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痛风性肾病、遗传性肾病等。


    我们的肾脏具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很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1~3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一部分比较粗心的病人即便到了5期可能也发现不了异常,要说肾脏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这一点都不为过。


    由于很多肾病在早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因此要依靠症状来识别肾脏损害以及引起肾脏损害的疾病是比较难的。这个时候,定期的体检是比较重要的。根据这个小伙子的自述,他考虑到自己年轻,所以很少进行体检。


    很多人都对体检抱有比较大的成见,认为它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不得不说,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早期的某些疾病,从而可以做到尽早干预和治疗。


    不重视肾脏损害的信号:仔细询问小伙子的病史,发现他曾经在几年前进行单位入职体检的时候被查出有尿蛋白(++),由于当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体检发现尿蛋白(++)的时候,就应该重视起来,寻找引起尿蛋白阳性的原因。后来的检查发现,引起小伙子肾脏衰竭的主要原因考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疾病本身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得了这种疾病的人,其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它分不清楚哪些是“敌人”,哪些是自己人,所以就会主动攻击自身的组织、脏器。


    如果小伙子当时重视尿蛋白(++),进一步查明原因,然后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那就可以延缓,甚至避免发展成尿毒症。


    饮食不当:根据小伙子的描述,他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所以经常吃外卖,而且像炸鸡、汉堡、烧烤等食物都是他的最爱,自己平时很少吃蔬菜和水果。


    从小伙子的饮食习惯来看,他的口味偏“重”,平时吃的食物属于高盐、高蛋白、高脂肪。经常吃这类“重口味”的食物,本身就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与此同时,当人吃了很多的蛋白质的时候,它们就会在人体内代谢成尿素和其他的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最终主要还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无疑对肾脏也是不利的。

     


    2.出现了以下症状,就需要警惕肾脏损害了:


    水肿:当肾脏出现问题的时候,肾脏的路过能力就会下降,这个时候体内的水分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可造成水肿。


    与此同时,肾脏损害的时候,它的滤过膜的孔径变大,就会有很多的蛋白质被排出体外,可造成低蛋白血症。这个时候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我们都知道水分是由低渗向高渗移动,水分会向渗透压更高的组织液移动,从而引起水肿。


    肾脏受损引起的水肿可以发生在面部、下肢,主要是凹陷性水肿,尤其是眼睑水肿。当出现眼睑水肿的时候,需要高度怀疑肾脏受损。

     

    排尿异常:排尿异常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它不仅仅包括尿量的异常,还包括尿液性状的异常。


    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的排尿量在1000~2000ml,排尿的次数在4~6次,如果排尿的量和次数不在这个范围,那就提示可能肾脏出现了问题。


    另外,如果出现泡沫尿、血尿,或者尿液中出现絮状物、尿液发出明显的臭味等,那就需要高度怀疑肾脏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尽快到医院查明原因。


    食欲不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肾脏就相当于一个筛子,大分子是很难通过肾小球的。但是,当出现肾病的时候,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筛子”的孔径变大,就会漏出很多的蛋白质,可以引起水肿。#健康明星计划#


    水肿可以发生在看得到的部位,也可以发生在看不见的部位。当水肿发生在胃肠道的时候,就可以引起食欲不振。


    如果肾脏受损到一定程度,那就会有一些代谢废物在人体内蓄积,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可造成食欲不振的症状。


    全身乏力:当出现肾损害的时候,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就会下降,这样的话一些原本对人有利的物质就会被排出体外,可造成电解质紊乱,引起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钠血症本身就可以引起全身乏力的症状。#健康科普大赛#


    当肾脏损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排泄能力也会有明显的下降,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一些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进而引起食欲下降。人的食欲下降,就可造成能量的供应不足,所以也会出现乏力的症状。

  • 健康人的小便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仅占3%-4%。所以,正常新鲜尿液是清澈、透明的,带有少的气味。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如果小便出现了异样的外观、气味,应该引起警觉。

     

    小便混浊
     

    ① 一般混浊

     

    冷却的小便会因寒冷导致小便中的尿酸盐沉淀析出,使小便出现混浊。但如果小便一开始就出现混浊,那就表示小便酸碱值不正常。

     

    一般而言,正常小便为中性偏微酸,要是小便偏碱性,小便中的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析出使小便变得混浊。这种小便称为结晶尿。饮食习惯或体质的关系是造成小便呈碱性的主要原因。

     

    长时间的结晶尿会形成尿路结石,所以要及时防治。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若有这方面的问题,可服用维生素C来酸化小便,但要遵从医师的嘱咐使用,以免过量引起不良的副作用。

     

     

    ② 牛奶状

     

    如果小便白如牛奶、可能是丝虫病或尿路感染所致。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有传染性。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乳糜尿,尿色白如牛奶。由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脂肪皂化后的液体)不能正常地从淋巴管引流到血循环中去,溢入尿液而出现乳糜尿。乳糜尿一般是阵发性的。

     

    除特征性的乳糜尿外,患者早期可出现发热,病情加重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并有压痛及灼热感,局部皮肤肿胀等表现。丝虫病以防蚊灭蚊,控制传染源等预防措施为主。

     

    小便有气泡


    当小便撞击便池壁时会有空气混入到尿液中,从而产生气泡。但如果尿液表面源浮着一层细小且长久不消失的泡沫,这是小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所致,即蛋白尿。临床通常将蛋白尿作为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出现尿蛋白也不表示一定得了肾炎。

     

    第一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者其他疾病。有肾脏疾病时,还要做其他肾功能检查,再做综合的诊断。肾脏疾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数为良性,当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随之消失。

     

    长期大量蛋白尿、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应当积极治疗,使尿蛋白降至每日1克以下,才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尿蛋白(PRO)检测指标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含量小于100毫克。微量约为15毫克升。一个加号(+)约为30毫克/毫升。两个加号(+)约为60-100毫克毫升。三个加号(+)约为150毫克毫升。四个加号(++)约为300毫克毫升。检查结果显示的(+)越多,就越应引起重视。

     

    有可能出现尿蛋白的情况。热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发热至38℃以上时就会出现蛋白尿。

     

    糖尿病蛋白尿——部分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微量尿蛋白(检测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为150~500毫克),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研究表明,这类患者患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出两三倍。需长期控制血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和多吃健康食物等方法来加以预防。肾脏疾病——肾脏病患者的尿液中,或是因为有红细胞及白细胞存在,或者有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和脂类,在排尿时易形成表面张力大的泡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解尿是人体排出废弃物的途径之一,当血液把尿素运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再加上体内多余的钠和水分会形成尿液,再经由输尿管到达膀胱,在累积一定的尿量后,就会出现尿意感,随后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根据医学的定义,一名健康成年人一天排尿次数约为 5 ~ 7 次,在白天会有 4 ~ 5 次的排尿次数,而夜晚则是 0 ~ 2 次,每次排出的尿量约在 200 ~ 300 毫升左右。

      

    一般而言,一名健康成年人每日的水分摄入和排出量会是平衡的,若以每日水分摄入总量为 2500 毫升来计算,肾脏会制造出的尿量约为 1000~ 2000毫升,其余水分会透过皮肤及肺脏排出。

      

    不过每个人每一天的排尿次数及尿量,都会根据依年龄、饮食、季节上而有不同,像是遇到夏季时,会因为排汗量大增,以致于排尿量减少,但到了冬天则反之,排汗量减少,所以排尿量就会增加。而在饮食中多吃了具有利尿性质的食物,如咖啡、西瓜、茶饮等,也会让排尿量增加!

    排尿多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当排尿量出现异常

    多尿 

    在去除大量摄取饮料及气候等因素之后,每天的排尿量仍超过 2400 毫升的话,就被称为“多尿”,当出现这样的情形时,就需要考虑可能是下列 2 项疾病所造成的:

      

    1. 尿崩症

      

    可能会出现排尿量多达 4000~6000 毫升,甚至会多达 1 万毫升的情形,就算减少喝水量也不见排尿量的减少,同时伴有口渴想喝水、全身无力、头痛等症状,此现象好发于青少年族群身上。

      

    2. 糖尿病

     

    因为血糖过高导致尿液里出现了糖分,进而产生渗透性利尿的情形,让水分也跟着肾脏排出,造成排尿量的增加,一天会有高达 3000 至 10000 毫升的尿液排出。

      

    其余会出现多尿症状的疾病还有肾炎、黏液性水肿、肢端肥大症、脊髓肿瘤等。

      

    排尿过少或过多都可能是疾病的症状。 

    少尿

    在排除饮食、气候、药物等因素后,每天的尿量若是低于 500 毫升的话,就被称为少尿,就需要注意以下疾病:

      

    1. 急性肾炎

      

    通常会先出现喉咙痛、感冒的症状,然后在 2~3 星期之后再出现少尿、深而混浊的尿液颜色,更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血尿的情形。

     

    2. 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竭通常来得很临时,会使体内快速出现水分及电解质代谢的不平衡情形,进而出现少尿;如果是慢性肾衰竭的话,一开始会有多尿、夜尿的情形,到了晚期尿液则会逐渐减少。

     

      

    另外若是有高烧不退、过度出汗、腹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摄护腺肥大、子宫颈压迫两侧输尿管等情形的话,也会使身体出现少尿液的情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尿毒症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而是诸多疾病引起肾脏功能衰竭后的一种状态。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滤过和排出尿液,使得不能把体内的毒素、废物和水分排出体外,引起和导致机体脏器产生损害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往往也称之为肾功能衰竭。

     

    既然很明确尿毒症是多住原因和疾病导致的,那么那些疾病会导致和诱发尿毒症的发生呢?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如果不控制,或者控制不佳,就会导致高血压肾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血压肾衰竭,在临床上高血压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尿毒症的诱发疾病。所以如果有高血压,一定控制好血压。

     

     

    二、糖尿病

     

    糖尿病也会导致糖尿病肾病,也称之为糖肾。患者居高不下的血糖,对肾脏的实质及血管的损害是日积月累的,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概率是非常的高的。所以如果有糖尿病,也一定要控制好血糖。

     

    三、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很容易复发,而且很多慢性的泌尿系感染几乎不能完全治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控制感染,也会导致肾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肾功能衰竭。

     

    四、各种急慢性肾病

     

    各种急慢性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最终也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导致所谓的尿毒症。所以一开始发现各种急慢性肾病的时候,一定要长期坚持复诊,否则出现肾功能衰竭,就后悔晚亦!

     

    五、其他疾病

     

    比如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肾脏灌注不足等原因,也会导致肾功能的受损,严重的导致肾衰竭,人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一个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和拖累其他脏器,肾脏功能同样如此。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你们每天洗手间算了好几次了吗?假如平时水喝得太少,上厕所频繁不频繁,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当,很可能会让尿道炎找上身!特别是尿道炎在短期内总是反复发作,令人不适,难以启齿。事实上,只要做个调整,尿道炎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有统计显示,有一半的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泌尿道或阴道感染,这是男性的8倍,一旦被感染,还会不断重复感染。比如服务人员由于不能擅自离岗,更是成为泌尿系感染的高危人群。

    避免三种食物能让身体少“发炎”

    很多食物都会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泌尿系感染也是一个炎症问题。所以如果泌尿系问题反复发生,要重新检查自己的饮食是否适当。

     

    一、不吃精致的食物。

     

    精细饮食指的是加工过的食物,例如,漂亮的蛋糕,高糖点心,里面的高油高精细糖分,都会增加身体发炎的可能性,增加细菌生长的可能性。

     

    二、不吃刺激性食物。

     

    例如,酒、咖啡等饮料的刺激性更大;此外,麻辣锅等让人大呼小叫的食物,也会使身体出现炎症问题。

     

    三、避免食用干燥的食物。

     

    如麻油、姜母茶等“很补”的食物,会导致炎症加重,如果是易患泌尿系感染的人,就应避免食用。

     

    三种食品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已有研究证实,反复出现泌尿道感染问题,可通过饮食改善私密处的健康状况,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他提到了3种营养物质很好的保持了私密处落。

     

    一、D-甘露糖

     

    甘露糖在国外已行销多年,它是一种天然单糖,存在于一些蔬菜水果中,但含量很少,但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抗发炎和防止某些细菌感染等作用。

     

    二、蔓越莓。

     

    小红莓在北美被称为红宝石。含A型前花青素,单宁酸,有机酸,儿茶素,铁,锌等微量元素。“A型前花青素”只存在于蔓越莓中,它可以改变细菌丛的生态。

     

    如果担心市售的酸果蔓果汁和果干中含有过多的糖分,甚至其他对健康不利的添加物,也可以选择保健食品中提取相关成分,避免摄入过量的糖分和热量。

     

    三、益生菌。

     

    维持泌尿道在体内的菌丛生态,阴道保持酸碱值。很多研究报告也证实了益生菌有助于泌尿系感染,并能减少阴道炎症、尿道炎症等的发生。

  • 众所周知,尿毒症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尿毒症患者已经慢慢年轻化,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逐渐增多,造成尿毒症的因素有很多,今天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少吃哪4种食物能够远离肾病?

      


    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主要与下面这三个方面有关

     

    习惯憋尿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由于工作或者是课业繁忙,有的是因为沉迷于一些电子产品等其他因素,养成憋尿的习惯,这种行为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首先憋尿的话,会导致人体的排尿肌受到伤害,还会出现尿液回流,感染输尿管和肾脏,极其容易导致出现肾盂肾炎,尿液是可以帮助排除一些身体代谢掉的有毒物质的,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物质排出,就会增加膀胱的负担,从而影响到肾脏的健康。

     

    熬夜

     

    熬夜成了很多人的一种常态,但如果不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那么人们身体上的疲劳就不能消除,各个器官也不能进行得到及时的修复,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身体产生的一些废物不能正常排出。所以长时间的熬夜会影响到人们的内分泌系统,导致肾脏排毒功能减弱,而毒素都会囤积在人体内,从而增加了患肾脏疾病的风险。

      
    喝酒

     

    据有关数据统计,一星期喝7杯酒以上的人,出现血肌酐增高的风险比不喝酒的人要高30%左右,而血肌酐升高会导致肾脏受损。当酒精进入到人体内,不能及时代谢掉,就会增加肾脏负担,从而形成高尿酸,尿酸沉积的话会使肾小管堵塞,极易形成尿酸性肾结石,增加了肾衰竭的风险。

     

    中医有言:"养生之道,莫先于食",由此可见,饮食对于人们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而少食用下面着4种食物,能够帮助大家远离肾病。

     

    高盐食物

     

    一些含盐量多的食物,比如说腌菜、腊肠或者是烧烤等,都要少吃,因为进入到人体中的盐分,大多数都要由肾脏代谢掉,所以摄入盐量过多,不仅会使肾脏负担加重,盐中所含的钠离子也会导致人体的水分不能正常排出,很容易会出现水肿现象。与此同时,摄入盐量过多,还极易造成血压升高,而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疾病慢性化。

      


    高嘌呤食物

     

    像一些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说浓汤,动物的内脏或者是生蚝等一定要少吃,特别是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一定要远离这类食物。因为食用它们可以短时间让人体的尿酸水平升高,出现关节疼痛和痛风的症状。而且尿酸升高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很容易导致出现慢性衰竭,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

    高糖食物

     

    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说蛋糕、奶茶或者是碳酸饮料等,虽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要对于这类食物一定要少吃,因为常常食用它们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因为如果大量摄入高糖食物,不仅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形成高血压,而且还会损害甚至肾脏,会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

      
    高磷食物

     

    像一些含磷量高的食物,比如说奶酪、猪肉、红豆、莲子以及蛋黄等。对于肾脏不好的人们来说,一定要少吃,虽然磷是人体很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可以帮助体液维持平衡,还能够保持肾脏正常运转,但过多摄入磷,如果不能及时被肾脏排出体外,就极其容易造成血磷过高的现象,会出现浑身无力、瘙痒、关节痛等症状。

     

    短时间内会体内的磷含量增高,会增加肾脏负担,对肾脏的健康很不利。所以如果想要远离肾损伤,一定要少吃高磷食物,要控制好每天的摄入量。

     

    除了要少吃上面这4种食物,还要注意坚持以清淡为原则,少吃一些大鱼大肉,坚持低蛋白饮食,但要同时保证补充热量和维生素,可以多吃一些有养护肾脏作用的食物,比如说黑豆、山药、莲子、枸杞、蛤蜊、腰果等,这些食物对肾脏都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养护肾脏,远离肾脏疾病,一定要改正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憋尿,熬夜,喝酒等,要坚持运动,保持稳定的情绪,少吃这些伤害肾脏的食物比如高盐、高嘌呤、高糖、高磷食物,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养护肾脏,远离尿毒症的作用。

  • 现在,人们对于体检结果里的一项指标越来越关注,那就是血尿酸标准。它表示了肾脏是否正常工作,将多余的尿酸排出体外。

     

    当人体的血尿酸标准过高时,一般是成年男性大于420μmol/L,成年女性360μmol/L,就要小心有患上痛风的危险。

     

    并且要注意,如果每次体检显示尿酸标准没有超标,但是纵观下来,结果数值是呈现出增长趋势的,也要重视起来,及时控制身体尿酸水平。

    尿酸高,一定是吃出来的吗?医生来解惑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的最终代谢的结果,嘌呤来源分为内外来源。

     

    外源性的嘌呤来源显而易见,是人体通过摄入食物,由食物本身带来的。很多人一看自己尿酸高,就立刻联想是不是自己吃了太多的海鲜,喝了太多的酒而引起的,简而言之就是吃出来的。

     

    但是,据调查,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尿酸来源于饮食,更多的尿酸来源于内源性的嘌呤代谢,也就是我们自身代谢所产生的尿酸。

     

    因此,要降低身体的尿酸水平,达到正常的标准,除了要在饮食上注意,少喝酒喝少吃海鲜,更重要的是去检查身体的肾脏系统,有没有出现代谢紊乱,这才会解决高尿酸问题的根源。

    当尿酸升高,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就会引起这3种危害

     

    1.痛风


    当人体的尿酸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游离在血液中的尿酸就会形成结晶,如果这些结晶沉积在人体的关节处,就会引起痛风,给人体带来难以言喻的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

     

    2、肾结石

     

    尿酸过高,还会影响人的肾脏系统,造成肾脏功能下降,无法及时排出毒素,很容易引起肾结石,而肾脏位于人的腰部,当肾脏出现问题时,有可能就会引起腰部的疼痛。

    3、动脉硬化

     

    尿酸一般游离在人体的血液中,如果尿酸长期处于一直很高的数值,就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使之不断降低,而造成血液浓度不断上升,血管可能出现堵塞,引发动脉硬化的危险。

     

    尿酸偏高的人,尝试做好这几件事,降低血尿酸水平

     

    1.注意饮食,减少外源尿酸来源

     

    除了被人熟知的海鲜和酒,高蛋白的食物和高糖类食物都同样会增加身体尿酸的含量,所以尿酸高的人要控制进食这类食物,尽量少吃。

     

    2.锻炼身体,降低尿酸水平

    运动也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杂质和毒素,减轻身体肾脏的压力,也可以加强身体的素质,维持身体的健康。

     

    3.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促进尿酸排出

     

    充足的饮水量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对尿酸的稳定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尿酸高的人,在饮水时加入一些平稳尿酸酸的食材,有更好的效果。

  • 日前,门诊见到一名女性尿频患者,患者主诉自己不仅尿频尿痛,还伴有血,怎么回事?

     

    患者上述症状,多见于泌尿系的感染。由于细菌入侵导致膀胱的粘膜充血水肿,排尿时会出现疼痛,频率增加,尿急的症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多见于孕妇、老年人,妇女。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容易发生细菌的感染。孕妇由于子宫的增大会压迫泌尿道,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低下,是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

     

     

    泌尿系感染诊断比较容易,如果你符合上述易感人群,并且出现了典型症状,那么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化验尿常规会检测到白细胞、红细胞及蛋白质,细菌培养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金标准,培养出细菌即可诊断,并且根据细菌敏感试验辅助用药。

     

    一般泌尿系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中也有些患者仅仅有症状,但是尿常规并未见异常,并且多次尿细菌培养未检出细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临床上称为尿道综合征,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和控制排尿的肌肉收缩紊乱有关。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比较简单,预后较好。在急性期注意多喝水,尿液对于泌尿道起到冲刷的作用,促进细菌的排出。对于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的患者给予退烧对症治疗。一般情况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细菌敏感性结果未出来之前,可以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

     

    孕妇的要选择毒性小的抗生素,尽量减少对于胎儿的影响。单纯的膀胱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3天,停药1个星期后要复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正常提示炎症消退,可以停止用药。如果尿常规仍然存在红白细胞,提示感染仍在,要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必要时更换抗生素,或者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如果泌尿系感染的症状经常出现,那么要进一步检查原因。完善泌尿系彩超排除是否有泌尿道的畸形,有无梗阻,或者结石。对于孕妇、老人、妇女这些易感人群,平时要注意卫生,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预防细菌的感染。

     

    单纯的泌尿系感染并不严重,所以不必太担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预后很好。但是如果抗生素治疗并不起作用,感染症状持续存在,那么就不单单是泌尿系感染了,这种情况不排除肾结核的可能,需要注意鉴别。

  • 卟啉病,也被称为紫质病或血紫质病,是一种由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酶类缺陷引起的疾病。这种缺陷导致卟啉或前体物质在体内无法转化为血红蛋白,从而大量堆积,损伤细胞和组织。

    混合型卟啉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 皮肤光敏性皮炎:患者在阳光照射下容易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炎症反应。
    • 色素沉着:皮肤上会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或斑块。
    • 皮肤感染:皮肤损伤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愈合困难。
    • 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肌肉痉挛、感觉异常等。

    针对卟啉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 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氯丙嗪减轻腹痛,使用聚乙醛或水合氯醛缓解神经精神症状等。
    • 促进卟啉排泄:使用依地酸钙钠等药物促进尿卟啉复合物的排泄。
    • 正铁血红素治疗:对于急性原卟啉病,使用正铁血红素治疗是有效的抢救手段。
    • 激素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激素治疗可能有效,但需要注意长期服用的副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皮肤清洁等。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卟啉病,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 血卟啉病,一种被称为吸血鬼疾病的神秘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这种疾病源于卟啉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和皮肤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血卟啉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血卟啉病的症状

    1. 腹痛:腹痛是血卟啉病最常见和最突出的症状,通常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影响整个腹部,甚至辐射到背部和腰部。腹痛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和顽固性便秘。

    2. 神经精神症状:血卟啉病可导致肢体神经痛、感觉减退或麻木。患者还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面瘫、吞咽困难和声带麻痹等症状。

    3. 皮肤症状:皮肤红斑、疱疹、溃疡等皮肤症状也是血卟啉病的常见表现。

    二、血卟啉病的治疗方法

    1. 静脉放血:静脉放血是治疗迟发性皮肤卟啉的有效方法。

    2. 氯喹治疗:氯喹治疗也是治疗迟发性皮肤卟啉的有效方法。

    3. 脾切除术:脾切除术对长期严重溶血性卟啉有良好疗效。

    4. 考来烯胺和维生素E:考来烯胺和维生素E也可用于治疗血卟啉病。

    5. 局部用药:局部使用0.13%泡沫精华霜和3%二羟丙酮药物对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引起的皮肤损伤有更好的疗效。

    三、血卟啉病的日常保养

    1. 饮食调理:血卟啉病患者应尽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新鲜蔬菜和水果。建议不要吃太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2. 避免阳光和创伤:阳光和创伤可加重血卟啉病症状,患者应尽量避免。

    四、血卟啉病的就诊科室

    血卟啉病患者应到内科、皮肤科或血液科就诊。

    总之,血卟啉病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其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光敏感性卟啉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和神经系统。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对阳光的敏感性,容易引发皮肤炎症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了准确诊断和鉴别这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鉴别

      1. 皮肤症状:患儿在阳光照射下会出现皮肤红肿、水疱、大疱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溃烂和疤痕。

      2.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3.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检测卟啉水平,判断是否存在卟啉代谢异常。

      2.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以帮助检测卟啉前体和卟啉代谢产物,判断是否存在卟啉代谢异常。

      3. 遗传学检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卟啉代谢相关的遗传突变。

      三、影像学检查鉴别

      1.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帮助检测神经系统病变。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可以帮助检测骨骼和脏器病变。

      四、与其他疾病鉴别

      1. 急性间歇型卟啉症:急性间歇型卟啉症与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的症状相似,但急性间歇型卟啉症多见于成年人。

      2. 肝性血卟啉症:肝性血卟啉症与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的症状相似,但肝性血卟啉症多伴有肝脏病变。

      3.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迟发性皮肤卟啉症与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的症状相似,但迟发性皮肤卟啉症多见于成年人。

  • 卟啉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却与许多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男性饮酒者中,肝脏受损的概率较高,进而可能引发卟啉病。卟啉病患者会出现水疱等皮肤症状,症状轻重各异,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卟啉病的症状及其特点。

    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是由于血红素合成途径中酶的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卟啉代谢障碍的一组疾病。它可以是先天性疾病,也可以后天发病。主要症状包括光敏感、消化系统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

    卟啉病多见于成人,男性患者较多,且多有肝病史或饮酒史。夏季症状较重,冬季较轻。临床表现主要为曝光部位的非炎症性水疱、大疱,伴有糜烂、结痂、溃疡等。愈后常留下瘢痕、粟丘疹、色素沉着或减退。皮肤脆性增加,轻微擦伤即可形成糜烂面,这是由于亚铁螯合酶活性低下,原卟啉原IV水平升高所致,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卟啉病多在儿童期发病,夏季症状加重,冬季减轻。表现为日晒后曝光部位的疼痛、烧灼感,出现红斑、水肿、风团,严重者可出现水疱、血疱、糜烂、结痂。皮疹反复发作,导致患者面部呈饱经风霜样改变,面部、手背等曝光部位可见线状萎缩性瘢痕。严重者可伴有肝病,皮疹终生反复发生。

    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愈合速度存在差异,因此卟啉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疼痛和瘙痒感使他们忍不住挠抓,导致细菌感染,不利于康复。

    卟啉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避免日光照射、保护皮肤等措施。药物治疗包括光敏疗法、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了解卟啉病的症状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嗜好,也是预防卟啉病的重要措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