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怎么办?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怎么办?
发表人:张璐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观察 48 小时,如果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等症状,一般是不要紧的,但是如果出现了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下头颅 ct,排除一下颅内出血或者脑震荡的情况,如果有的话需要及时的住院处理,这个 ct 虽然有一定的辐射,但是就相当于在太阳光照几下,照射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可以给孩子用的。

如果摔了头上有包的话,没有超过 24 小时给孩子冷敷一次,大概冷敷十分钟,间隔半个小时再冷敷一次,超过 24 小时之后给孩子热敷一次半小时,一天两次,可以消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1. 维生素B族的定义和生理功能

    B族维生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老大(维生素B1硫胺素)、老二(维生素B2核黄素)、老三(维生素B3烟酸)、老五(维生素B5泛酸)、老六(维生素B6吡哆醇)、老七(维生素B7生物素)、老九(维生素B9叶酸)、老十二(维生素B12钴胺素)这一系列8个成员。一家人有很多共同的特性,所以经常一起工作互帮互助,增加彼此的作用。

     

    B族维生素很重要,但是也容易缺乏。它们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产生能量,不论我们眨眼、走路还是思考,身体的一举一动都需要能量,而B族维生素参与到每一次能量的产生中。

     

    如果缺少B族维生素,我们每一个细胞的功能就会迅速降低,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的症状,比如容易疲劳、烦躁、抑郁、皮肤发炎、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等各种症状,所以它们有多重要不用多说了。

     

    维生素B族特别容易缺乏,这是由它们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因为他们都是水溶性的,所以不能在身体里长期保存,每天都需要源源不断地从膳食中摄取,才能保证正常的功能。

     

    2. 哪些人最容易缺乏维生素B族?

    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的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B族,主要有以下6类人群:

     

    总吃精米精面,流失很多B族维生素;

     

    总爱吃煎、炸、煲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菜肴,过度烹饪流失很多B族维生素;

     

    甜食和油炸膨化食品吃得多,消耗的B族维生素多;

     

    经常喝酒,消耗的B族维生素多;

     

    压力大、熬夜多,会消耗大量的 B 族维生素;

     

    出汗特别多,尤其在夏天,喝水多,流汗和排尿都增多。如果夏天总容易犯困,那么想想是不是和缺维生素B族有关系了。如果以上6条都存在于你身上,不好意思,你缺乏维生素B族的风险非常高。

    3. 与维生素B族相关的疾病

    由于维生素B族的功能太强大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功能、生殖系统、视力、压力、改善发质和皮肤等方方面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B族维生素缺乏或摄入不足,就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病症,比如脚气病、癞皮病、舌炎、皮炎、湿疹、脱发、巨幼细胞性贫血、疲劳、脂肪代谢障碍、糖尿病、食欲不振、抑郁失眠、情绪暴躁等,出现这些病症的人群可能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啦。比如大家常听说的叶酸,都知道备孕和孕期的时候需要补充,可以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缺陷。

     

    其实除了备孕外,叶酸缺乏居然还与抑郁症有关。临床研究发现1/3 的重型抑郁患者细胞内的叶酸含量偏低。所以容易抑郁的人群,记得关注叶酸摄入的是不是足够哦!

    4. 不同人群对B族维生素的不同需求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不同人群对B族维生素的需求量不同,可以找到不同年龄、性别,相应的8种B族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

     

    5. 提供足够维生素B族的一日醒脑食谱

    很多人都觉得多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B族维生素,其实并补不了!除了叶酸在蔬菜中含的比较多之外,其他的大部分B族维生素都不在蔬菜水果中,而是在全谷物、动物内脏,肉类、蛋类,豆类、酵母和奶类中含量更高,所以荤素搭配是补充维生素B族的小窍门。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1、血常规

     

    一般来说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

     

    2、肝功能

     

    乙型肝炎患者通常是ALT高于AST,但肝硬化患者可以相反。还有如果直接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或γ-谷氨酰转肽酶(GGT)长期明显升高的患者也可能提示肝硬化。

     

    3、应用临床参数和血清纤维化标记物

     

    不同组合的多种预测模型,可判断有无肝硬化。

     

    4、凝血酶原时间(PT)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而且肝功能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出现PT的明显延长>15秒,也要警惕肝硬化。

     

    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

     

    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出现白蛋白的下降。

     

    6、甲胎蛋白(AFP)

     

    作为肝癌的筛查指标之一,如果长期反复的轻度升高,在排查肝癌的同时也要注意排除肝硬化。

     

     

    7、血清肝纤维化标记物

     

    在肝硬化发生发展时,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PCIII (III型前胶原)、IV-C(IV型胶原)可能升高。

     

    8、腹部肝脏彩超

     

    简便、直观,可判断肝脏、脾脏大小和形态、肝内重要血管情况及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如果出现肝脏边缘不规则、肝内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肝内结节、门静脉>13mm、脾大、脾静脉内径>8mm等描述时,要警惕肝硬化。

     

    但是要注意非常重要的一点,彩超没有提示异常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没有肝硬化。

     

    9、肝脏CT

     

    早期可提示肝脏肿大,晚期肝脏缩小、边缘不规则,肝门扩大和纵裂增宽,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肝脏密度降低。

     

    增强后可见肝内门脉、肝静脉增宽、侧枝血管形成、脾肿大等。肝脏CT亦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10、肝脏核磁共振(MRI或MR)

     

    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肝脏的组织结构变化如出血坏死、脂肪变性及肝内结节的显示和分辨率优于CT和超声。

     

    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及特殊增强剂显像对鉴别良性、恶性肿瘤优于CT。

     

    11、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

     

    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测定值≥17.5KPa可以诊断肝硬化,而≤7.4KPa的基本可以排除肝硬化,在≥7.4KPa和≤17.5KPa之间的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考虑是否进一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明确。

     

    12、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为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

     

    可以对乙肝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排外其他肝脏疾病、判断预后和监测治疗应答进行评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家里宝宝患有儿童癫痫,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治疗儿童癫痫的过程非常艰难,需要家长极大的耐心。很多初患儿童癫痫的孩子的家长、病情反复的孩子的家长都会问儿童癫痫真的能治愈吗?科学的数据告诉我们,儿童癫痫是可治愈的,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措施能够让八成的患儿恢复健康,当然,患儿的恢复状况和家长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癫痫不是精神病,也不是传染病,更不是不治之症。对大多数患儿来说,治愈癫痫是可能的。儿童癫痫的治疗宜从单药治疗开始,只要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一般来说,65%~80%的癫痫患儿能够完全控制病情。但临床表现为频繁的部分性发作或多种发作类型伴神经系统或精神行为异常的癫痫患儿预后较差,这些病例主要包括先天脑发育异常(如半球巨脑症、皮质局部发育异常等)或围产期脑损伤伴发的癫痫、婴儿痉挛症、脑炎、颜面血管瘤等患儿。这些病例的共同特点是: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频繁发作,同时出现认知、语言等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和身体发育障碍。临床统计表明,约有25%的患儿会发展成为这类药物难治性癫痫,导致患儿智力低下和精神衰退,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对儿童癫痫患者而言,决定其预后的因素不仅是控制癫痫发作,还要考虑到患儿的脑功能发育情况。当应用2~3种最适合的抗癫痫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后仍无明显疗效时,希望通过更换其他药物来控制患儿癫痫发作的可能性非常小,此时,在患儿大脑皮质尚有最大的可塑性之前对其进行手术是最好的选择。手术治疗可以说是对患儿脑部功能的一种保护性治疗,可以消除癫痫发作给脑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患儿以后的脑部发育。

     

    当然手术也有严格的适应证:

     

    1.经正规服用抗癫痫药2年时间仍不能控制发作,频率每月2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2.癫痫发作已经影响到神经发育。一般在5~10岁之间做手术较为理想。现在有视频影像融合脑电设备,对患儿致痫灶能精确定位,为外科手术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

     

    儿童癫痫病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治愈癫痫、让孩子健康成长对于患儿家长来说是希望。在医生科学的治疗方案下,分阶段的采取适合的治疗措施相信能够让更多的不幸家庭恢复生机。

     

     

  • 网上曝光了湖南郴州永兴县的一家爱婴坊母婴店。该商家居然拿固体饮料当奶粉,致多名幼儿喝成“大头娃娃”。

      


    新闻一播出,我就收到了好多网友的咨询,他们想知道喝固体饮料怎么能喝出“大头娃娃”,是固体饮料有毒吗?我今天就来说一说新闻中这个害人不浅的奶粉。

     

    为什么会奶粉过敏?

    我身边好多的宝妈都和我咨询过宝宝喝奶粉过敏怎么办?就像新闻中的宝妈一样,也是因为宝宝喝奶粉过敏而导致不能喝常规的奶粉,因此才给了不良商家有可乘之机。

      
    母乳极少过敏,但很多宝妈母乳不够,只能用奶粉来代替。奶粉中的蛋白质和人乳的蛋白质并不一样,结果是有的宝宝吸收能力差,牛乳不能完全水解会被吸收入血,这样子就会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腹泻、呕吐、咳嗽、不断哭闹等症状。

     

     

    怎么解决奶粉过敏问题?

    既然奶粉过敏问题并不少见,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样呢?那就是将普通奶粉换成防过敏奶粉。

      
    防过敏奶粉其实就是水解蛋白奶粉,用特殊的工艺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后供宝宝服用,这样宝宝喝下去的牛奶是易于吸收的,就不会被吸收入血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严重的可以喝完全水解蛋白奶粉,不太严重的也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可以选择。新闻中患儿的家长本来就是想买水解蛋白奶粉的。

     

     

    为什么固体饮料不是奶粉?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有相应的国标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国标》中明确规定每100KJ中应具有0.25-0.60ug的维生素D,而固体饮料相应的要求就很低,毕竟只是饮料而已,因此,固体饮料绝不是配方奶粉。

     

    缺少维生素D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固体饮料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其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如果长期将固体饮料当成配方奶来食用,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宝宝会缺少这些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新闻中的家长就是因首先发现患儿头变大而就诊,这个“大头宝宝”其实就是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的典型体征。

      
    佝偻病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多汗、烦躁、睡眠不安,病变继续发展可致颅骨软化、大头、方头、鸡胸、X型腿或者O型腿等改变。

     

      
    佝偻病怎么预防和治疗?

    佝偻病是可预防的疾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宝宝每日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如需要治疗佝偻病,需要根据情况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建议至医院治疗。


    晒太阳有用吗?

    晒太阳是有一定用处的,紫外线照射在皮肤上,经过一系列转化会合成维生素D。而且在宝宝暴露颈面部、前臂、头,户外充足的阳光下直晒半小时基本可以满足每天所需维生素D。但是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非常不容易达标。

      
    因为阳光对于宝宝的伤害也很大,宝宝在晒太阳时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使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要避免暴晒,时间最好以上午6~10时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以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总结:

    固体饮料虽然没有毒,但是不应该将固体饮料代替宝宝的主食,宝宝如果长期食用固体饮料会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如缺少维生素D会出现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有效方法,当然,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最后,骨科王医生教大家一个预防佝偻病的小儿推拿按摩手法,喜欢的请转发给你关心的那个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目前普遍应用的预防肺炎链球菌疾病的疫苗主要有两类,多糖疫苗(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适合人群)和蛋白结合疫苗(7价或13价,可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

     

     

    肺炎多糖疫苗

     

    肺炎多糖疫苗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覆盖23种经常引起肺炎球菌感染的血清型,约90%的肺炎是由这23种血清型引起的。绝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在接种后2-3周内,均能产生抵抗所有或大部分肺炎球菌的保护性抗体。

     

    23价肺炎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肺炎,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应用14年以上,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2%,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功效可维持5年。2岁以上体弱或反复患肺炎的幼儿及高危人群(如无脾儿童)可以使用。

     

    PPV23所含的荚膜多糖抗原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可以刺激成熟的B淋巴细胞,但不会刺激T淋巴细胞,此抗原介导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短,不能产生免疫记忆。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反应很差,所以多糖疫苗不能诱导婴幼儿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PPV23不能用于2岁以下儿童的预防。

     

    肺炎结合疫苗

     

    接种PCV7可以预防疫苗所覆盖7种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IPD,国外研究显示,其所包含的7种血清型所导致的IPD约占所有IPD的80%左右。

     

    2006-2007年在我国四所有代表性的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州儿童医院和深圳儿童医院)5岁以下住院肺炎儿童中临床分离到279株肺炎球菌。分析发现主要的致病肺炎球菌血清型与PCV7所覆盖血清型一致,而这7种血清型占到所有致病肺炎球菌的81%。这说明PVC7在中国同样具有较高的血清型覆盖率。但PCV7不能预防疫苗覆盖血清型之外的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0-5岁儿童是PCV7的适用人群。PCV7采用了蛋白结合技术。在此疫苗中,每种多糖都通过共价键的方式与白喉类毒素CRM197蛋白结合到一起,这种蛋白的作用相当于一种免疫载体。荚膜多糖抗原和蛋白的结合改变了免疫反应的性质,从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转换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此抗原复合物可以刺激辅助性T细胞免疫反应。

     

    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可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并且蛋白结合抗原能够诱导产生免疫记忆,当受到与疫苗组分相同的肺炎链球菌多糖再次刺激时可以产生增强的免疫反应。目前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市,超过10年的安全使用经验,已被列入了56个国家和地区的计划免疫规划(如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和澳门)。

  •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患病。病毒性肺炎的种类有很多,而且这种疾病大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那么对于各类的病毒性肺炎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区分吧?

     

    1、流感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年龄在6个月至2岁之间体弱的婴幼儿,冬末春初为主要流行季节。患儿突然起病,以持续7-10天的高热为其主要特征,应用抗生素无效。对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的中药为主。


    2、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以2-3个月的婴儿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病情最严重。往往在感冒后2-3天,患儿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呼吸困难。患儿的表现类似支气管哮喘,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可有呼气性喘鸣音,所以有人把这种肺炎称为喘憋性肺炎。

     

    患儿脉搏每分钟可达150-200次,体温多数下迷也可达38-39度之间。面色苍白和口唇、指端青紫是病情严重的征象。鼻翼扇动和三凹体征表示病儿明显缺氧。对本病主要应采取对症治疗,护理也极为重要。

     


    3、腺病毒性肺炎


    八成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于冬春两季。其潜伏期为4-10天,一般是突然发热,起病后3-4天呈持续性高热,60%的病儿最高体温超过40度,伴频繁或阵发性咳嗽,但无明显的流涕和打喷嚏。起病3-5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且逐步加重。重症患儿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青紫、喘憋及三凹体征。

     

    有的病孩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半昏迷或阵发性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跳增快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早期的特征是眼结膜充血,身上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疹子,扁桃体还可出现石灰样小白点。本病是较严重的婴幼儿肺炎,应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4、副流感病毒性肺炎


    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共有四型,多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流行,有的似无明显的季节性。副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不如合胞病毒性肺炎那样严重,也比流感病毒性肺炎轻。患儿高热持续时间较短,咳嗽也不太厉害。一般可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以上就是各类病毒性肺炎的区分,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希望大家不慎患病后,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究竟是哪种肺炎后,及时对症下药,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后,愿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冬春交替,别的孩子感冒都好了,可自己的孩子依然被感冒困扰;凉了热了,多了少了,孩子的胃肠炎反反复复,真是病在儿身,痛在娘心;不知道吃了什么,孩子的口腔溃疡又犯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抵抗力这么低?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俗话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走出更好的未来。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怎样给孩子吃出好身体。

     

    一、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抵抗力这么低下呢?

    1. 看不见的压力

     

    学校一边减负,家长一边报班,目的当然是好的,为了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您有没有算过,我们的孩子每晚睡眠时间有多少?高质量的睡眠又有多少?除了课堂知识,还有各种兴趣班,提高班,中小学生就像一个个的小陀螺,不停的转啊转啊转,这些家长的苦心经营,无形中给孩子的童年带去过多意识不到的压力,压力过大,身体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是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2. 不健康的生活的方式

     

    很多小学生可能都是半睡半醒间被抱上车,送到学校,早餐一带而过,午饭学校解决,晚餐全靠外卖。没有足够的时间运动,没有充足的营养补充,再加上路边摊的食品安全隐患,高油高盐饮食,日复一日,导致了孩子的抵抗力越来越低,恶性循环。

    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孩子免疫力

    总有一些客观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只要家长朋友们肯费心,孩子的抵抗力提高,我们还是完全可以做到。

     

    1. 充足睡眠,营养早餐。

     

    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提高抵抗力最有效的手段。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尽量保证孩子晚上9点-10点能够进入梦乡。孩子睡着后,家长还是可以可以继续工作或者为孩子准备一下早餐食材。营养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蔬菜、奶豆类。一份杂粮粥是唤醒孩子味蕾最好食材,全谷物食物的摄入,可以保证孩子获得更加充分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同种类的食材可以经常替换,每天都可以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早餐。蔬菜类可以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一杯牛奶或一份豆浆,都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方便快捷,又营养均衡。

     

    2. 饮食有度,适量补水

     

    孩子偏食,挑食,容易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从而造成抵抗力低下,当然除了一些习惯性偏食、挑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去改变,如在儿童菜品的烹调制作、方法方式方面多下功夫,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注意食物多样化等,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补充富含锌的食物,充足的锌摄入,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儿童偏食,并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此外还应该控制饮食量,不要吃的过饱,否则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同时,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养成常喝白开水的好习惯,随身带一个水杯,少量多次的补充水分,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三、哪些食物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1. 五色蔬果,提高抵抗力的好帮手。

     

    红、黄、绿、紫、白、黑等不同颜色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及多种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应经常食用,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当然,对于像胡萝卜等有特殊气味的食物,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烹调方式,如剁碎,搭配谷类或肉类做成水饺、馄饨、丸子、包子等,通过不同形状的改变,勾起孩子的食欲。

     

    2. 菌菇奶豆小坚果,一样都不能少

     

    菌菇类食物,如木耳、银耳、蘑菇等,富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多糖类及矿物质元素,尤其是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还含有丰富的碘,对于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奶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每天应摄入300g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豆浆、豆腐等也应该经常食用,尤其是豆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于提高抵抗力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坚果类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及各种矿物质元素,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3. 注意全谷物食物的摄入

     

    谷物是我们的良好膳食的基础,每天都要坚持谷物食物的摄入,其中最好有不少于1/3的全谷物食物。全谷类食物在B族维生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加强免疫细胞功能。糙米、薏米等可以煮粥,杂粮饭、二米饭、全麦馒头等,都是我们摄入全谷物的良好食物来源。

     

    最后给出几点小建议:

    1.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良好的生活的习惯是健康的根本。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

     

    2. 保证色彩丰富的蔬果类食物摄入,补充足够的白开水。

     

    3. 对于高油、高盐、高糖类食物应限制食用。

     

    4. 学会看营养标签,对于预包装食品的摄入应注意甄选。

  • 体检查出乳腺结节或增生,不少女性就慌了,忍不住担心:我会不会因此得乳腺癌?

     

    过度紧张和置之不理,都是错误的做法。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针对不同症状告诉你正确的应对措施,为你的乳腺撑开一把保护伞。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王翔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罗斌

    北京市妇产医院肿瘤科主任  吴玉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何建军

     

    乳腺增生是一种“大众病”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不必恐慌,很多被戴上“乳腺增生”帽子的人,并不是真的有乳腺疾病。约70%~80%的女性都不同程度的有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

     

    增生是细胞通过分裂繁殖而数目增多的一种现象,发生在乳腺组织的增生就叫做乳腺增生,有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两种。

     

     

    生理性增生

    女性在月经前,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周期性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肿瘤没有任何关系,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病理性增生

    简单地说就是有病了,需要乳腺专科的医生给出诊断,并要通过活组织检查,弄清楚增生到何种程度,是一般的增生还是非典型增生。

     

    生理性增生不会癌变

     

    轻度的乳腺增生与癌症并无关联,是由于女性体内环境中雌激素水平长期较高,刺激乳腺导管造成的,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

     

     

    有囊肿、非典型增生要警惕

     

    如果乳腺增生严重,或伴发了囊肿,最好能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预防乳腺良性疾病发生恶变。

     

    如果是“非典型增生”,其发生癌变的机会比普通人群高4倍,如果体检时发现了,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当然,女性也不必过于担心,乳腺增生并不等于乳腺癌的早期。

     

    乳腺增生不需要治疗

     

    乳腺增生没有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

     

    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实在疼痛严重者,已经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睡眠,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提示:3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一到两年检查一次,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检查一次。

     

    乳腺结节,九成是良性的

     

    乳腺结节本质上是一种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的可能性并不大,通过诊疗发现的乳腺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的。

     

    正常乳腺与囊性增生的乳腺

     

    乳腺纤维腺瘤

    常发于育龄期女性,生长缓慢,边界清楚,触感光滑,移动好,质地较硬,无痛感。总体来看,这些乳腺腺病和增生转变为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小。

     

    乳腺囊性增生病

    属于乳腺增生的后期阶段,主要以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特点。少数患者可见到乳管上皮由增生而后转变为癌。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危险,应视为癌前病变。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

    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会因为无痛性乳头溢液而就诊。通常为单发,少数亦可多发,多发的乳头状瘤有10%~20%可能会变成恶性。

     

    提示:

    有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史者,有明显的家族病史者,建议30岁后最好每半年做一次乳腺检查。

     

    乳房自检有个最佳时间

     

    除了定期体检,有乳腺增生或结节的女性,经常自查也很重要。

     

    在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这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较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

     

     

    1.视诊

     

    脱去上衣,双臂下垂,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观察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

    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高度。

    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

    乳头是否对称、提高或回缩,腋窝有无肿块或淋巴结肿大。

    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向左、右旋转继续观察。

     

    2.触诊

     

    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检查有无肿块。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

    触摸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指尖压或挤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重要提示!当肿块增大,疼痛失去规律,乳头出现溢液、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时,要及时就医,这通常是乳腺癌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不是女性的专利。

     

    男性出现乳房结节或肿胀感、局部皮肤凹陷或皱褶、乳头内陷或溢液、乳头或乳房皮肤泛红等症状,也要尽快就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