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表现有阵发性潮热、多汗、焦躁、忧虑、恐惧、易激惹或神经衰弱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伴有肢体麻木、浮肿、乳房胀、腰酸、腹痛等躯体不适。
更年期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初次发病年龄在 45-55 岁,早期多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临床症状常见有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稍有惊动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常哭哭啼啼、自责自罪、主观臆断、猜疑他人,或是怀疑自己患某种病,尤其是“恐癌症”,甚则引起自伤、自杀等行为。此外,可有月经不调、性欲减退,或出汗、怕冷、消瘦、乏力等症。
更年期偏执状态
以嫉妒、疑病、被窃或被害等妄想为常见,可伴有幻觉。幻觉与妄想内容较固定,并影响患者的情绪与行为,而致紧张、焦虑、恐惧、愤怒、冲动、拒食或自伤等。但从不影响患者与环境接触及操持家务,常主动倾述内心体验。
精神病的症状中,上述中的几个方面是最常见的,应该对这方面有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精神病的患者也会出现言语异常方面的表现形式,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等不良反应,一定要高度警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9年的报告,2018年全球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0.11‰,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0.06%。该病好发于16~25岁人群,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分析多起病于成年早期(16~25岁),其中男性患者集中分布在25~35岁,女性患者集中分布在33~37岁及44~49岁。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年龄,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恐慌不安,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往往迷惑不理解,出现妄想性情绪,逐渐发展为明确的妄想内容。主要表现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幻觉以言语行幻听最常见。部分患者在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的一段阶段内,部分工作能力尚能保存,往往不易早期发现。
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妄想:妄想的内容可能包括各种主题(例如被害的,关系的,躯体的、宗教的、夸大的)。被害妄想(例如坚信有人迫害自己或家人)是最常见的。关系妄想(例如周围人的言行都是针对他的)也非常常见。夸大妄想(例如相信自己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财富或名声)和钟情妄想(错误地相信另一个人钟情于他/她)也能见到。有重要诊断意义的妄想有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等。通常患者的妄想内容是奇怪的,甚至荒谬的不可理解,而行为往往受妄想的支配。
幻觉: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或命令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出现其他少见的幻觉如:幻视、幻触、幻味和幻嗅。幻觉必须出现在清醒的知觉状态下,那些在入睡前或觉醒前出现的短暂幻觉,正常人也有可能出现,诊断意义不大。
情感反应异常:患者的情感反应常常受妄想或幻觉的支配,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感反应,包括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等。
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紧张性行为:部分患者可出现紧张性行为,是对环境反应的显著减少。这包括对抗指令(违拗症),保持一个僵硬、古怪的姿态,和完全缺乏言语和运动反应(缄默症和木僵)。它也包括无明显诱因时无目的的过多的运动行为(紧张性激越)。其他特征表现为刻板运动、凝视、扮鬼脸、木僵和学舌。
自知力障碍:患者对于自己的认知错误,一般会表现为不承认自己有病,认为看到的东西都是正常存在的,以此延误了治疗时机。
患者出现逃避社交、表达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变化等这些症状时,并在发病时表现出许多精神病的特质,诊断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可能性很大。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界定精神分裂症普通人一般是不知道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便于在生活中及时发现这样的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产生不好的社会后果。
一、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障碍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感、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青少年期的发病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五、精神分裂就是精神病么?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增高,轻微的称之为心理障碍,严重的称为心理疾病,甚至演变为精神疾病,变为精神疾病就相对严重得多了,不少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这是一样的吗?精神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这其中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分裂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属于精神病,但二者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精神病的范围更大。其中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双相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两者可鉴别。孤独症也需要与本病鉴别,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古怪的行为方式,没有幻觉妄想。
老年抑郁症是发病于老年期(年龄≥65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特征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及诸多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发生率可达50%。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精神疾病中发病率最高(16%-26%)的,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老年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1、情绪低落:不开心,高兴不起来,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流泪叹气。有的则否认心情不好,甚至强装笑脸。
2、悲观自责,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拖累了子女,严重者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3、莫名担心:表情紧张、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有诸多担心,惶惶不可终日。
4、反应迟缓:觉得脑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前明显的不好使”。常结结巴巴的说:“我不知道”,“我不会”。
5、少语少动:行动缓慢,生活懒散,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丧失以往生活的热情和乐趣,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重者终日卧床,达到不语、不动、不食的地步。
6、睡眠困难:严重失眠,难以入睡,容易醒,早醒,醒后无法继续入睡。
7、食欲减退:吃饭没有胃口,腹胀、便秘,体重减轻。
8、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腰背痛、关节痛、心慌、胸闷胸痛、出汗、恶心、呕吐等。
二、老年抑郁症应该怎样治疗
自我调整
1.自我心理护理:参加社会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多听音乐等;减少卧床时间,多交朋友,常谈心互助。
2.家庭和睦: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互相鼓励,尽力保持家庭和谐气氛。
3.坚持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跳绳、做健身操、健身舞等,每周至少做3次,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
4.营养疗法: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粗粮、鱼等,或服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
5.阳光疗法:坚持每天早晨连续散步30至60分钟,让脸好好晒晒温暖的阳光。
精神专科治疗
当自我调节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应迅速寻求正规专业机构如老年精神科、心理科治疗。服用药物治疗;进行心理治疗以及其他如支持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光照治疗等。
老年心肌病好发于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病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患者等人群。老年心肌病的典型症状主要有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也可有乏力、水肿、咳嗽、喘息、易出汗等症状。老年心肌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当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等情况时,尤其是贫血、劳累、高热等应激情况下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乏力、食欲不振、下肢水肿等表现,需及时就医,可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明确诊断。
一、老年性心肌病的典型症状
活动后胸闷气短:由于老年心肌病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现为运动耐量减低。因此,患者可有活动后胸闷、气短等症状。
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应激情况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手术、感染、劳累、高热、输液过多、过快等可诱发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发呼吸困难等症状。
乏力和下肢水肿:晚期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呼吸困难、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
其他症状:老年心肌病还可有头晕、喘息、不能平卧、少尿、烦躁等症状。
二、老年性心肌病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老年心肌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在过度劳累、感染、甲亢、输液过多、过快等应激情况下发生。急性心衰主要症状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等症状。积极治疗症状可有所缓解,维持一般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在病程中,无论有无诱因都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但还是尽量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发作时可有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表现。发作时可去医院做心电图,轻度心律失常休息观察即可,严重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是房颤,形成血栓几率增大,需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老年人和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并发血栓栓塞。血栓栓塞在不同的部位具体表现不同,如栓塞在脑部的血管会发展为脑血栓。有四肢麻痹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意识模糊、头晕等症状。如果为四肢血栓,可有四肢发凉、僵硬、麻木、颜色苍白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病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年龄往往是在青壮年时期,可以隐匿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包括人体的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出现障碍。发病的初期,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商是不会受到损害的,但是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如果又没有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造成严重的精神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典型症状
1.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随的其他症状:
1.意志和行为障碍: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2.认知功能障碍: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
3.精神衰退:曾经发育正常的精神智力能力由于精神分裂症导致社会功能值下降。它是以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以及社交能力和创造劳动能力的丧失为主要特征。
4.精神残疾: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五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的状况。
就医
三、精神分裂症病情评估
精神科医生或心理专家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和举止,询问其思想、情绪、妄想、幻觉以及使用暴力或自杀的可能性,来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还包括讨论家庭和个人历史。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自己怀疑,或者家属怀疑患者可能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评估治疗精神分裂症越早越好。当发现患者可能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当患者出现了自伤或伤害他人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中老年人易患的病症比较多,比较常见的老年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病症对中老人的身体健康损伤比较大,如果发现一定要及早治疗,不然就会使中老人的身体健康变得越来越差,与此同时也会引起别的病症,那对中老年人的低味觉系统症是什么原因呢,这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老抱怨饭菜不好吃,觉得任何饭菜都清淡无味,引起食欲减退、厌食等症状,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在33位中老年人和31位年轻人中,研究人员在人类味觉系统和人体内锌含量之间发觉了一个有趣的联系,研究人员对33位中老年人和31位年轻人进行了实验:让他们品尝苦酸和咸味食物,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老人品尝者比年轻人更容易出错。
结果表明,中老人体内的锌含量会比年轻人的含量低,而体内锌含量越少,我们的味觉系统反应也会越来越差。研究人员还发觉,体内含锌量的减少,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肌肉活动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改善中老人的味觉系统机能,增强食欲,我们应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需求。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烹饪方法要符合中老人的胃口,还要适当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少吃一些精制的食品,预防出现慢性消化道的疾病,以免降低味觉系统症的发生。
富含锌的食品主要有豆类瘦肉动物肝、蛋黄苹果、蛤蚌、牡蛎等海产品,其他如核桃、花生、栗子等硬果食品。针对严重的缺少味觉系统的中老人,可以选择0.2%硫酸锌治疗,200毫升为一周期,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需要在医师的引导下使用。一定要适量的补充锌元素,因为体内锌含量过高会削弱人体对铁的吸收,使胆固醇代谢紊乱。
老年低味觉系统症的认知,在中老人出现这种情况时,在改善方面也要按照医师的建议进行,在老年严重的人出现低味觉系统症时,在饮食上也不能选择刺激性大的食物,有许多中老人希望通过刺激性大的食物改善病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在饮食应该注意,也要注意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味觉障碍时我们应该及时去检查,看看是不是冠心病的隐形症状。
按: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相关的症状,病位在心,但是很多跟肝、脾、胃联系密切,因为肝郁脾虚、脾胃不和而导致的心神的证候非常多见,主要是有以下方面的影响和联系。
第一,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而导致肝胆脾胃气机郁结而化热,热扰心神心肝火旺,而导致的失眠、焦虑、紧张、失眠等病症,此类需要从调达肝气治疗,临床上比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能够起到调节情绪,缓解精神紧张等作用。
第二,脾胃不和,肝郁脾虚,痰湿内阻,胃不和而卧不安,痰热扰心而导致的心烦、失眠、烦躁症状,此类可以应用健脾和胃、化痰清热安神的方法治疗,比如用温胆汤、越鞠丸等药方调理。
第三,肝脾不和,中焦运化失常,而导致体内的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导致的阴阳气血不能交接畅达,而容易导致阴阳气血紊乱,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躯体精神的症状。
因此,临床多数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都可以从肝、脾、胃等方面去调理,尤其是伴有肝郁或者胃肠的症状,更需要重视从肝脾胃三个脏腑调理,能很好改善症状,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之前治疗的一个女性更年期患者,在更年期期间持续出现精神紧张、头痛、烦躁、焦虑、睡眠差、口苦症状,平常有慢性胃炎病史,胃口较差,恶心,大便燥结,苔白腻。
辩证主要是考虑肝郁化热脾胃不和导致。给予处方主要应用柴胡疏肝散,再配合加入钩藤、菊花、白蒺藜等药物加减,起疏肝和胃平肝作用;另外,用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制丸药,夜间服用以宁心安神;经治疗对各种症状改善明显。
患者平常有胃炎病史,平常有肝胃不和证候,所以用柴胡疏肝散起疏肝和胃作用,再加上更年期情绪敏感,肝郁化热扰心神,心神不宁的症状加重,综合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因此,用疏肝和胃、平肝、宁心等方法去综合调理,可以改善大部分的临床症状,这类治疗方法在更年期综合症或其他疾病相关的精神症状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此类的患者除了用药之外,注意情绪的开导,转移注意力,适当地加强运动以调达气血,树立治疗信心,对于病情的恢复都大有裨益。
以上病案、方药、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个体情况不同,不宜照方抓药;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
癔症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讲,此类型患者的人格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但这不能保证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还有可能发生癔病症状,因为患者常不能知觉到自己的真正感情是怎样的。而且青少年时期,不加以调节,其症状只会加重。因此,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情绪调节,在青少年时期就消除癔症型人格障碍。
一、癔症型人格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癔症型人格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即父母是癔症型人格,则其子女有一定遗传倾向,但对于这一点目前尚无定论。
家庭婚恋:幼年时父母若过度溺爱、保护子女者,则易造成癔症型人格障碍。同时,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孩子,依赖性和暗示性会比较重,因此也有癔症易感性;另外,婚姻恋爱多次受挫的年轻女性最易发此症,并以情感被动判断婚恋的好坏。
生理疾患:生理疾患引发的癔症型人格障碍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患有脑器质性病变或机械损伤;二是女性在痛经或月经紊乱或闭经时,因生理因素出现此症并随周期改变;三是一般人群在体虚生病不适时或能量消耗大、饥寒感时偶尔也发作。
教育学习:文化闭塞、迷信重的地区癔症型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此外,缺少正规教育及文盲者、学历虽高,但不注重主动学习、全程学习或终身学习者易感染此症。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即所谓的"追星族",这类易感人群不分学历高低,女性占多数。
社会职业:就业压力大或有职业倦怠的年轻女性最易患癔症型精神障碍。
生活事件:癔症型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在面对急性的或强烈的人或物或事的暗示及刺激容易发作;二是患者童年时曾有精神紧张、恐惧不安或尴尬难堪的情境。
二、癔症性人格障碍的危害有哪些?
癔症性人格障碍的危害有,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暗示性强,做事做决定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停的更改做事方法、想法,容易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效率或因自己的决定不坚定,浪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等。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还表现为追求刺激,以自我为中心,给周围的以做人做事肤浅、爱出风头、自私自利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