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青少年抑郁(2)

青少年抑郁(2)
发表人:孙浩

Part.1

 

抑郁症是家庭问题在小孩子身上的病症表达

家庭系统是家庭关系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系统,如果系统内的成员都是完好的,那系统就会处于稳定状态。

家庭系统内的成员彼此互动就会比较健康,彼此的心理状态也会比较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交互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规则,共同构成了这样一种比较稳定的系统。这些成员间形成的特定的交往模式,就被称为家庭系统

 

孩子作为家庭中的成员之一,如果罹患了某种心理疾病,那么实际上是因为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家庭关系的损坏造成了容易被影响的小孩出现心理疾病。抑郁症,实质上则是家庭关系问题在小孩身上的病症表达。

 

Part.2

 

孩子抑郁之前,经常会出现的四大问题

 

.行为问题

    多表现为打人和产生攻击行为,还可能存在多动症倾向、自闭倾向。对幼儿园和小学时期的儿童,要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制定家庭规则,要做到尊重、平等,和孩子的沟通表达一定要具体、直接,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让孩子有“赢”的感受,不要和孩子站在对立面上。

.情绪问题: 

     青春期抑郁,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因为情感被隔离,父母不和、家庭氛围不好,这种环境下孩子会更容易抑郁。

在心理咨询机构的咨询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参与进来,和咨询师一起找到使孩子抑郁的原因,才能在接下来的家庭治疗中及时去调整和改变。作为家长具体要如何改变呢?第一点就是去觉察,第二是要有动力。第三是要有耐心,第四是方法要是对的、科学的,切忌用家长的权威身份去压制孩子的表达或直接拒绝沟通。

.关系问题: 

    关系处理不好,孩子会焦虑, 进而可能转化为抑郁,至少孩子会自己感受到被排斥了,会假设自己不被人喜欢,u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自己不喜欢自己。
这说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低,父母如果自我认同感高,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会高,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好,一般情况下孩子跟同学的关系也不会太差。一些孩子会早恋,其实喜欢别人是正常的,家长做到正确的引导和性教育就可以了,不要给孩子带上早恋的帽子,否则孩子会因为批评产生羞愧心理。应该平日注意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定期和孩子进行平等交流,出了问题先要相信孩子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但不是支持孩子攻击别人,是心理上与孩子在一起,再去客观讨论事件。

.学习问题:

       孩子可能会偶尔由于去学校会焦虑,所以会出现躯体问题,还可能偶尔不能完成作业,逐渐不能去上学,直至孩子完全无法去上学。

 

    问题的原因可能比较多样,比如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不好,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也可能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望,这些情况下需要心理干预和父母的配合。主动和校方、老师沟通,明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制定解决方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抑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倘若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1.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如何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2.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如何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天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  

    青少年是抑郁障碍的高发人群。据报道,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达23. 9%[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寒冬已至,人们肌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都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这也导致冬季成了抑郁症的高发期。

     

    那隐蔽在暗处的抑郁障碍,正在吃掉我们的孩子。

     

     

    “第一次看到那个孩子的时候,其实我挺心疼的。”

     

    “她没有精神,也没有朝气……就好像是很久不见阳光的那种感觉。”

     

    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朱晓敏医生深深叹了口气。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安(化名)。她阳光开朗,自幼成绩优异,中考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还如愿上了重点班。妈妈说,她是个特别让家里省心的孩子,从不让人操心。

     

    这是多少家庭都会羡慕和喜欢的孩子。可是一切都在升高中那年悄悄发生了变化。

     

    01.亲爱的孩子,你怎么了?

     

    小安妈一进诊室就抱怨道:“这孩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像变了个人!一回家就把自己锁进房间里,也不爱跟人说话了。” 语气既担心又焦急。

     

    朱晓敏医生看着被家人硬推进诊室的小安。她的周身都笼罩着一层阴郁,与这个本该熠熠生辉的年纪格格不入。

     

    通过了解,朱晓敏医生才知道,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小安的成绩就直线下滑,性情大变,不爱跟人交流,也没了精神,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小安妈就把她带来这里了。

     

    在起初的交流中,小安的防御心很强,她就像一只敏感、易受惊的小鹿,对待外界的一切都十分警惕。在朱晓敏医生的一步步引导下,她才开始慢慢说起自己的事。

     

    其实,糟糕的情绪根本就不是从上了高中才有的。疫情期间,还在上着网课备战中考的时候,小安的情绪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小安不喜欢网课,她觉得上网课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可是迫于疫情,又无法回到学校;另一面,中考就像一个洪水猛兽,汹涌而来,不给一丝退路。巨大的压力,逐渐消解了小安的自信,伴随而来的是持续而煎熬的低落感。

     

    中考超常的成绩发挥,让一切看上去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但自从上了高中,同学间的激烈竞争、老师日日不停的学习动员,扑面而来的高考压力又再次让小安不堪重负。再看看家中的父母,父亲整日都在忙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管自己;而更年期的母亲,更是情绪化地让人心累。小安变得吃不下也睡不好。

     

    黑色的情绪终于彻底吞噬了小安。她不再快乐了。

     

    小安说:“有时候我会想,不然就离开这个世界算了。”

     

    朱晓敏医生给小安做了SDS抑郁自评量表,78分,重度抑郁。

     

    知道确诊结果的小安,似乎松了一口气。

     

    “哦,原来我是生病了。”小安喃喃道。

     

    02.亲爱的孩子,生病不是你的错

     

     

    针对小安的病情,朱医生开了药物,给她安排了定期的心理治疗。起初小安妈顾虑很多,并不愿意给孩子用药,希望只借助心理咨询解决问题。但考虑到小安的病情比较严重,朱医生在诊疗中又反复地去劝解家长,帮助他们了解抑郁症,逐渐接受药物。

     

    为了避免小安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另眼相看”,朱医生在开给小安的请假条上没有提到“抑郁症”,只在病因处写了“情绪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小安的情况还会经常反复。而且,病中的她仍然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高中一周六天都在上课,余下一天还要完成作业。小安上进心很强,情况好一些的时候都会坚持上学,为了不落课太多,还常常要抽时间补习。

     

    时间滚滚向前,生活还在继续,没有什么会因为“你生病了”或者“我生病了”就因此按下“暂停键”。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而他们明明才那么小。

     

    青少年抑郁症往往脱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据朱晓敏医生介绍,小安的抑郁带有一定的遗传性,她的外婆和姨妈都有同样的问题。小安的妈妈倒是好一些,有些情绪化,还达不到疾病的状态。只是小安的爸爸总是忙于工作,自打小安来就诊,她爸爸一次也没出现过。小安的病情、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落在小安妈一个人身上,那些被积压却没有出口的负面情绪,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朱医生指出,小安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存在问题的。小安的父亲常不在家,就难免小安的母亲要抱怨,更何况是在女儿生病期间,做母亲的就会更加焦虑。如果小安的爸爸能多关心一下她的妈妈,两个人一起分担孩子治疗中的恐慌情绪,父母之间关系好了,家庭的包容度就能提升,家庭的氛围就会转好。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彼此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有学者研究表明,家庭亲密度高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反之,低家庭亲密度的青少年,其抑郁情绪较多。且低家庭亲密度的家庭常伴随着争吵、冲突、矛盾,这样的家庭氛围会破环青少年对情绪唤醒和情绪组织的调节能力,进而会增加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并进一步增加其行为问题[2]。此外,研究反复表明,家庭消极环境不仅会导致青少年在家庭里的情绪功能失调,也会影响青少年在家庭之外的冲突情境中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失调[3]。

     

    03.亲爱的孩子,你不是一个人

     

    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2019年有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也就是说,超过9500万中国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

     

    而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每一份数据都在表明,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正在逐步走高,患病年龄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本应奔跑在阳光下的少男少女,正在被抑郁夺去青春的光彩与色泽。

     

    像小安一样的孩子,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都关注。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朱医生指出,虽然现在中学基本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但尚未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形成系统的辅导体系。目前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因而学校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跟上。

     

    对于家庭而言,得不到恰当解决的父母冲突易于导致或加剧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和痛苦。为人父母,既没有“资格考试”,也没有“上岗培训”,为了未来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青年夫妻应该在结婚生育前就培养起双方对于未来家庭生活的责任感和安全感,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和睦环境。

     

    孩子们都还小,不要偷走他们的快乐。

     

    其实最好的家庭,无非就是孩子在闹,你在笑,如此温暖过一生。

     

    最后,我们希望这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一生向阳,温柔坚定,快乐安康。

     

    本文作者▼

     

    参考文献:
    [1] Wang L,Feng Z,Yang G,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wester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J]. Psychiatry Res,2016,246: 267-274. doi: 10. 1016 /j. psychres. 2016. 09. 050 转引自刘亮,王艳波,吴佳佳,赵旭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家庭治疗中起效因素的体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06):475-481.
    [2] 王建平,喻承甫,刘莎,李文倩.家庭亲密度、抑郁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COMT基因rs737866多态性的调节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4):143-149.
    [3] Davies P T, Cummings E M, Winter M A. Pathways between Profiles of Family Functioning, Child Security in the Interparental Subsystem, and Child Psychological Problems[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04, 16(3): 525-550.
  • 一、抑郁症的特点


    1、早晨重,晚上轻

     

    典型的抑郁心境会有晨重晚轻的特点,即在早晨情绪低落,傍晚有所减轻。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径或者增加,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等。

     

     

    2、中国抑郁症患者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章状并不明显,突出的会是身体的各种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想者常常会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3、女性抑郁症的比例更高

     

    有一个惊人的数据:全世界女性中、大约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统计。而且相对于男性、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更大、这似界跟女性更重视情感体验、情绪长期滞留某一状态有关。

     

     

    二、荣格认为:抑郁症有五大症状


    很早以前、荣格就将部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他认为、郎临床状主要表现以下这些方面

     

    1、情绪症状

     

    荣格在研究中发现、情猜状是一个人患上部底后最普遍也最显者的状。出现这种状后、想者就会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绝望、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对平里的爱好也打不起精神、甚至会对所有东西都表丧失兴趣。试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让患者自己描述这种感受、他们会用“孤单“倒霉”“”无助”“悲哀”“缺少色彩”进行表述。

     

    2、认知症状

     

    通常,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评价非常低,经常莫名其妙地贬低自己,感觉自己对不起别人,产生深深的自责感,他们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是社会的废物和寄生虫。他们常夸大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身的优点,把过去的一般性缺点,夸大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甚至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在生活工作中,一旦出现不顺,他们就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甚至某些重度抑郁症患者会认为他们应该为不公正的事情负责,并愿意接受“惩罚”。

      

    3、躯体症状

     

    荣格通过研究发现,躯体症状是隐藏得最深的,主要表现为精力丧失、懒于工作、懒于家务等。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一切心理和生理的快感都会迅速消失。比如,平时对美食感兴趣的人,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不能勾起他的胃口;热爱音乐的人,再动听的旋律也不能打动他的心。此外,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令人担忧,入睡困难、经常性的失眠多梦等都在侵蚀他的生活。

     

    4、动机症状

     

    主要表现在患者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头脑迟纯、言语行动缓慢、语调低沉都是最明显的表现。严重时,个体不动、不食、不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患者有自系的念头。对于正常人来说,早晨起床,按时工作或者上学,在工作、学习中快乐,并等力实梦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对于抑症者来,这些是非常困的事情。他们会每天衣衫凌乱地坐在沙发上头物、言少语,甚至终日茶饭不思,即使做出动作,也是迟缓的。

     

    5、代偿症状

     

    这种症状的表现之一就是患者疯狂工作,加班加点,用工作转移注意力,借以缓解抑郁的痛苦。还有一种表现是,患者故意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强颜欢笑,止家人和朋友认为他的抑郁症已经好转。其实,这只是患者为了减径家人和朋友的担忧想出的对策,其动机或许是为了麻痹家人和朋友,以便自杀。

     

    三、抑郁症的病因


    1、“不愉快”不是根本所在,应对方式才是关键

     

    抑郁更是应变不当的不良结果。当心境刚开始低落时,“不愉快”并不是造成伤害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对这种“不愉快”的方式才是根本所在、那些我们习惯性用来摆脱困境的方法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反而会成为困住我们的牢。

     

    2、太把它当回事,要适当“忽视”它

     

    换句话说,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所有刻意摆脱抑郁的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那只能是自掘坟墓。比如、在凌晨3点对自己进行强迫性反省,苛责自己“软弱”,这些会像一台精神搅碎机、把个体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渊。任何一个在无眠之夜银转反侧过的人,或者曾经抛开一切专心反省的人、都明白这种努力是多么无效。但是、我们同样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容易陷入这种习惯性思维当中、所以、对于抑郁、“正视”它反不如适当地“忽视”它。

      

    四、如何应对抑郁症


    上面说了这么多抑郁的症状和病因、那么该如何应对抑度郁定这个“地狱恶魔”呢?

     

    1、制订行动计划

     

    由于抑郁症大多是因为惰性而产生的,因此行动就是它的“克星”。荣格认为,如果缺少行动,整日无所事事,精神上就会空虚,进而加重抑郁症的症状,为此需要用行动充实自己。比如,忠者应该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只有感觉到有事情可做,精神才不会空虚,而抑郁症症状也会有所好转。

     

    2、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予别人帮助

     

    荣格认为,树立患者的利他主义精神对于治疗抑郁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患者告诉自已“我要尽量帮助别人,我是有价值的人,别人得到我的帮助会心情舒畅”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仅可以贏得别人由衷的赞赏,还能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最终抑郁会被人际交往治愈。

     

    3、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很多医学家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比如,通过慢跑、游泳、步行等方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力,当其精神压力松弛后,便可以以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而精神的压力也可以随之消退。

     

    4、多安排一些可以让心情变好的事情

     

    也就是说,将愉悦身心、积极向上的活动列入日程中。比如,和朋友欣赏节奏欢快的电影、听动听的音乐、接触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参加一些聚餐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抑郁,从而缓解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抑郁症之所以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角里也是是一件好事。它说明社会对于精神卫生问题有了更多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精神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会对身边人呈现出的迹象愈加敏感,也更主动地去关心或是伸出援手。简单一句问候,或者一言不发的默默陪伴,对于在精神地狱中煎熬的人来说就是莫大的慰藉。有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普遍。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就诊年龄范围在17-23岁之间。

     

    1.青年抑郁症:高中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有: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睡眠不足,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等。

     

     

    特殊表现:(1)学习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老走神,有时一片空白。平时会的知识,有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大考成绩比平时测验差得多,随着情绪越来越悲观,学习成绩滑落越大。(2)过分猜疑。脑子里经常想着同学在模仿自己,背地里在议论或谩骂自己,他们的举动是在向自己挑衅等。认为自己的眼神不正常,不敢抬头见人,说话低声下气,甚至认为自己或家人被监控。(3)躯体感觉异常。把正常的生理状态当成病态,每天大部分精力用在想“病”的严重性上。如反复说自己鼻子呼吸有声音,嗓子里有东西,肚子老是跳,脚脖子凸出一块。到医院反复检查,无论医生如何解释,他们坚持己见,含泪不停诉说这些痛苦。

     

    2.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失恋等。

     

    特殊表现:(1)精神委靡。到大学后感到与想象的不一致,认为所学的东西将来也没什么用。一个人整天沉默不语,独来独往,集体活动不沾边,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害怕考试不过关,出现一门或几门课程不及格。(2)休学退学。休退学理由反常,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不想上学了。(3)自杀行为。大学生抑郁症自杀率较高,事先难以被发现。自杀方式以跳楼居多,其次是服安眠药、割腕。自杀不成功者经救助后仍有反复自杀意念或行为。

     

     

    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还有这样的特点:其一,有的学生发病有原因,有的学生并没有,当消除了诱发因素,他们的病情并不能随之好转;其二,学生抑郁症易与强迫、焦虑、厌食症共病,也可有精神病性症状,但主要临床症状是抑郁,抗抑郁治疗会同时治愈其他并发症;其三,学生抑郁症大都被家长和老师误认为思想品德问题,长期反复做思想工作不见效,病情反而加重。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当儿童出现抑郁症的时候要及时的治疗,那么为什么儿童会得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原因,千万不能被忽视了。

     

     

    虽然引发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压力。不少患者幼年时期心理素质较差,自尊心很强,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稳定,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如果儿童长期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那么一个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毁其精神,让他们患上抑郁症。

     

    1、学习方面的压力

     

    大体上说,每一种学习障碍都会导致情绪问题,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并感到沮丧和忧愁。而这些情绪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儿童,由于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2、父母或老师管教方式不恰当

     

    当孩子出现成绩滑坡或犯错误时,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鼓励,而是遭受到严厉的教训、责骂,甚至体罚,这样极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创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害怕见到父母或老师,陷入过度担心、害怕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绪。

     

    3、理应激事件也是诱因

     

    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抛弃等。

     

    4、家族遗传性因素

     

    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依赖和孤独。

     

     

    5、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因素会产生儿童抑郁症,在所有的抑郁儿童中,那些性格过于内心、自尊心过强、心理素质较差的儿童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那些活泼开朗的儿童,这些儿童一旦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其内心的精神压力就会过大,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

     

    6、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会使儿童产生抑郁症,有调查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其所受的来自外界的刺激要高于正常的儿童5倍之多。如过度的惩罚受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离异、死亡、遭受意外灾害等对儿童的强烈刺激,使得儿童稚嫩的心灵和臂膀乃至生命之无法承受,导致儿童精神抑郁甚至失常,引发儿童抑郁症。

  • 对于那些家有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挑战。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会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孩子病情的波动也会令他们手足无措。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家人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冀,理应成为能够提供支持和温暖的港湾。本文为这些父母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刻。

     

     

    要区分青春期的成长烦恼和真正的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如何识别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并最大程度地给予孩子帮助。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加严重。实际上,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的某些时刻被抑郁症状所困扰。虽然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未得到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简单的喜怒无常。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的是,它可以被治疗,并且父母的帮助能促进孩子康复。你的关爱、指导和支持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战胜抑郁,并让他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如果你是一名感到抑郁的青少年······

    你可以寻求帮助,并且你对情绪的控制力比你想象的要强大。无论现在的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沮丧,你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让此刻的你感觉更好。

     

    我的孩子抑郁了吗?

     

    虽然青少年时期偶尔出现不良情绪或不当行为是正常现象,但抑郁症却与之不同。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忧郁。抑郁症会根本上地破坏青少年人格,引起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绝望或愤怒感。青少年群体中许多叛逆和不健康的行为或态度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以下是青少年做出“不当行为”来应对其痛苦情绪的一些方式。

     

    出现学业问题

    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面对学业产生挫败感。

     

    离家出走

    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说他们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

     

    滥用毒品和酒精

    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不幸的是,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低自尊感

    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

     

     

    手机成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

     

    鲁莽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参与高风险行为,例如鲁莽驾驶、狂喝滥饮和不安全性行为.

     

    暴力

    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

     

    青少年抑郁症还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我伤害。尽管抑郁症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干扰家庭生活,你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帮助孩子感觉好受一点。第一步是要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以及当发现了这些征兆时你该如何去做。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迹象

     

    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但做到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不一定会表现出悲伤。相反,易怒和激越会是最显著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易怒且充满敌意

    - 频繁流泪、哭泣

    - 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

    - 对活动失去兴趣

    - 学校表现不佳

    - 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

    - 坐立不安和激越

    - 无价值感和负罪感

    - 缺乏热情和动力

    - 疲劳或精力缺乏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感到莫名的躯体疼痛

    - 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比较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表现差别很大。与成人相比,以下症状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易激惹或愤怒情绪。如前文所述,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其情绪通常以易怒,而不是悲伤为主。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脾气暴躁、充满敌意,容易沮丧或暴怒。

     

    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或胃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

     

    对批评极其敏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

     

    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是抑郁症还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只是在经历青春期,请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平时有何不同。激素和压力能导致青少年偶尔的焦虑发作,但不能解释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感或易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抑郁严重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同时滥用酒精或毒品的青少年,经常会想到、谈到自杀或试图自杀,而且实施成功的人数越来越惊人。因此,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对待任何自杀意念或行为。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应密切关注的自杀征兆:

     

    - 谈及打算自杀或拿自杀开玩笑

    - 说些类似“我死了会更好”、“我希望自己永远消失”、“我已经走投无路了”之类的话

    - 喜欢正面地谈论死亡,把死亡浪漫化(“如果我死了,人们可能会更喜欢我”)

    - 撰写有关死亡、垂死或自杀的故事和诗歌

    - 行为鲁莽或多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 将贵重财物送人

    - 像永别一样地与朋友和家人道别

    - 寻找武器、药品或其他方式用以自杀

     

    如果不进行治疗,抑郁症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请不要坐等这些令人担忧的症状自行消失。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请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棘手的行为和情绪都意味着有些问题亟需解决。

     

     

    如何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告诉孩子你已经注意到了哪些抑郁症状和你对ta的担忧,并以此开启沟通。然后,让孩子分享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并做好认真倾听的意愿和准备。不要总是质问ta(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高人一等的姿态或者被当作懦夫),但要明确表示你已准备好并愿意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

     

    如何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沟通

     

    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重点在于孩子正在和你沟通。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既要温和也要保持执着。 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

     

    理解他们的感受。 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愚蠢或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掰扯明白。哪怕是善意地试着解释“事情还没有那么糟”也会让你看起来好像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情绪。仅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就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相信自己的直觉。当孩子嘴上声称一切如常,但对导致抑郁行为的原因没有作出解释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孩子不愿对你敞开心扉,可以让孩子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交流:学校咨询师、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或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建议1:促进社会交往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远离他们的朋友和过去喜欢的活动。但是,孤独只会让抑郁恶化,所以请尽你所能帮助青少年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优先考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每天都留出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走神或分心。面对面交流这一简单的举动能为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请记住:谈论抑郁症或孩子的感受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你的支持可以大大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避免社会孤立。尽你所能让孩子与他人保持接触。鼓励他们与朋友出去玩或邀请朋友过来。参加有其他家庭一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见面并建立良好关系。

     

    让孩子融入集体。提议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运动,课余社团,或艺术、舞蹈及音乐课),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孩子的兴趣和才能。虽然孩子起初可能缺乏动力和兴趣,但当他们重新投入生活时,他们会感觉更好并重拾热情。

     

    鼓励参与志愿服务。 为他人做事是一种强大的解郁良方和自尊助推器。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这会给予他们目的感。如果你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这也会成为一种增进感情的宝贵经历。

     

    建议2:将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会加重抑郁的程度。不幸的是,青少年群体以不良的健康习惯而著称:熬夜,吃垃圾食品,以及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和电子设备。但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建设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来控制这些行为。

     

    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无疑至关重要,因此,尽可能让孩子活动起来。理想情况下,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但这些锻炼不该是无聊或痛苦的。发挥你的想象力:遛狗、跳舞、打篮球、远足、骑自行车、滑板运动——只要能动起来,都是有益的。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青少年经常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当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时,体育锻炼和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两者都会使症状恶化。

     

    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保障孩子能获得他们所需的营养,食用富含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以此让大脑进入最佳健康状态,帮助情绪改善。摄入太多含糖或淀粉的食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偏爱的“肥宅快乐食品”)只会对他们的情绪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

     

    鼓励充足睡眠。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机能状态——长达每晚9-10小时。确保你的孩子不要熬夜,直到能够满足必要的、能够改善情绪的休息时间。

     

    建议3: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他人的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善,但这还不够。当抑郁严重时,请毫不犹豫地求助在青少年治疗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士。

     

    让孩子参与治疗选择。当选择专科医生或寻求治疗方案时,请务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意向参与治疗,请不要忽视他们的偏好并自行作出决定。没有一个治疗师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所有人。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只是与某个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不来电”,请寻找更适合的专业人士。

     

    探讨治疗选择。与你选择的专业人士就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对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谈话治疗通常是一种良好的初始选择。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孩子的抑郁症可能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则可能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不幸的是,一些父母会力图选择抗抑郁药,而放弃其他昂贵或费时的疗法。但是,除非你的孩子做出危险举动或有自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服药和/或持续观察),你可以花时间仔细权衡这些治疗选项。总体而言,在更普遍的治疗计划中,抗抑郁药是最有效的。

     

    药物治疗存在风险。抗抑郁药是针对成人研发和试验的,因此它们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人员担心,百忧解之类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大脑处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式。

     

    抗抑郁药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包括许多针对儿童和成年早期患者的安全顾虑。并且我们已经得知它们会增加某些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患有双相障碍、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或曾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前两个月自杀风险最高。应密切监测服用抗抑郁药的青少年的病情是否出现恶化的迹象。

     

     

    青少年抗抑郁药治疗:要警惕的信号

     

    如果注意到以下问题,请致电医生:

     

    - 出现或产生更多的自杀念头/言论

    - 自杀的示意或企图

    - 开始或更加抑郁

    - 开始或更加焦虑

    -  激越或坐立不安

    -  惊恐发作

    -  睡眠困难(失眠)

    -  出现或更加易怒

    -  出现攻击性,愤怒或暴力行为

    -  冲动行事

    -  多动的言语或行为(躁狂)

    -  其他异常行为变化

     

    建议4: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

     

    当患抑郁症的孩子接受治疗时,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知道你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支持。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道他们是有价值的、被接纳和关爱着的。

     

    要理解他们。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起生活会是艰难和令人心力交瘁的。有时,你可能会体会到精疲力尽,被拒绝、绝望、心烦意乱或其他多种负面情绪。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非故意变得难缠。他们正在遭受痛苦,因此请尽力保持耐心和理解。

     

    参与治疗。无论是参加心理治疗还是正确服用任何处方药,请确保孩子遵照所有的医嘱。追踪青少年病情的变化,如果抑郁症状似乎变得更严重,请致电医生。

     

    保持耐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可能崎岖不平,请保持耐心。为微小的胜利感到欣慰,并为偶尔的挫折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家庭比较。只要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就已经是尽职尽责了。

     

    建议5:照顾好自己(和其他家人)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都放在了患抑郁症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但是,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继续照顾好自己非常重要。

     

    首先,这意味着在急需支持时向他人求助。你无法一个人包揽所有事情,所以可以请家人和朋友来帮忙。拥有支持自己的一群人能让你在帮助孩子时保持健康和积极心态。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到不知所措、沮丧、无助或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尝试融入朋友们,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减轻情绪强度。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孩子患抑郁症的压力会影响你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向家人坦白。不要为试图“保护”其他孩子而回避其患抑郁症的话题。孩子们能感受到异常情况的出现。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往往会想象出更坏的结果。坦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同时关注其他孩子。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会导致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压力或焦虑,因此请确保不要忽视“健康”的孩子。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或专业帮助来处理他们对这一情况的感受。

     

    避免相互怪罪。父母可能容易将孩子的抑郁症归咎于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但这只会让原本充满压力的现状变得更糟。此外,抑郁症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除了孩子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情况以外,家人可能不需为此“负全责”。

  • 如果我告诉你,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亿人都曾饱受抑郁症的困扰,请不要感到惊讶;如果抑郁症让你感到疲倦、烦躁、没有活力,请不要感到害怕;如果抑郁症给你以及你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请不要感到绝望......

     

     

    因为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

     

     

    抑郁症的发生是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抑郁症应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采取药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治疗方式,达到有效控制疾病、消除症状和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最终战胜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一般有3种方式

     

    1、药物治疗

     

    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很多,一定要在精神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就目前治疗的效果来看,即使非常严重和持久的抑郁症,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大多数都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2、心理治疗

     

    当服药一段时间,患者的病情进入稳定期,药物的改善作用就会变得不那么明显。但此时千万不能擅自停药,一定要谨遵医嘱。临床上一般认为进入稳定期后,需要持续并根据情况不断减量地服药 1~2 年。在此期间,心理治疗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抑郁症患者快速恢复「心理社会功能」,这其中包括恢复他们的工作效率,帮助建立与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并养成一套健康、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等。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只有很少很少的抑郁症病人能够得到系统的心理治疗。

     

     

    3、物理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在医院抑郁症还有物理治疗的选择。近年来,国内外权威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也具有明确的效果。

     

    总之,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唯独不建议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变治疗方案,等它自己好。当然,我们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最适应的方法。

     

     

    当抑郁症发生时,不要害怕、不要惊慌,就把它当作是潜意识的一次呼唤、一次求助。正是它的出现,给了你一个绝佳的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让你可以做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人!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通常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心情低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随之出现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有自杀倾向和行为。

     

     

    患者身体上也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状,和精神病患者有相似之处。抑郁症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数年,大多数病例有复发的倾向。

     

    因为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一些精神病的相关症状,所以精神科医生会要求抑郁症患者吃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例如氟西汀和奥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奥氮平是精神科医生经常使用的药,它不仅使用在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的精神病性疾病中,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中也有应用,例如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氟西汀和奥氮平联合治疗是美国精神卫生协一级推荐的药物,有大量的循证证据证实有些抗精神病药,是具有抗抑郁抗焦虑治疗的增效作用的,如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经常联合情绪药物共同治疗。

     

     

    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失眠、乏力以及情绪低落等低动力症状,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精打采,无精就是精力不足,打采就是兴趣不足。从发病机制出发, 无精打采的产生和5羟色胺(5-HT) 对多巴胺(DA) 和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的抑制作用有关:脑干GABA中间神经元上分布有5-HT2C受体,突触间隙的5 HT与5-HT2C受体结合后,升高了GABA神经元的活性,导致GABA释放增加,最终却抑制了前额叶皮质对NE和DA的释放,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低动力症状。而氟西汀和奥氮平合用对5-HT2C的协同作用有利NE和DA的释放,有利于改善症状,所以抗精神病药物对抑郁症是有帮助的。

     

     

    抑郁症是比较复杂的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除了服用一些抑抗精神病药,有些患者还需要短时间内合并一些催眠药或者抗焦虑药,像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以上药物都是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和处方下来使用,不要自行选择药物使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