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冬季,孕妈妈可别忽视了日光“进补”。最新研究表明,孕妇是最需要接受冬季阳光洗礼的人群。冬阳对孕妈妈有以下4方面的好处:
1.常晒冬阳,可降低孕妇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减少佝偻病儿的发生率。
北方由于冬季长,日照不足,因此小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很高。
如今,该病在南方也有抬头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孕妇接受日光照射过少、补钙意识差所造成的。因此,冬阳是最廉价的“补品”,孕妈妈在冬季应多晒太阳。
2.阳光帮助孕妇体内钙的吸收
妊娠期间为了保证胎儿骨骼和牙胚的正常发育,孕妇必须增加钙的摄入,而钙的吸收要借助人体血液中的维生素D。
只有在紫外线照射后,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才能变成维生素D3被人体吸收到血液中。如果不接受阳光照射,孕妇体内的维生素D就会缺乏,钙、磷的吸收就会减少,会导致将来出生的宝宝出现先天性佝偻病。
3.常晒冬阳可增强孕妇的抵抗力,预防各种感染,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4.常晒冬阳有利于防止孕妇情绪波动,杜绝冬季抑郁症的发生。
在孕期,由于受妊娠或内分泌不适的影响,以及对宝宝健康状况的担忧,孕妇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或情感障碍,而冬季又是季节性情感障碍——冬季抑郁症的高发期。在日照少的冬季晒晒太阳是孕妇防治冬季抑郁症的最好办法。
另外还要记住:蔬果进补,补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如果孕早期妇女体内缺乏叶酸,就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将导致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因此在冬季,孕早期的女性,特别要注意叶酸的摄入。
补充叶酸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用绿色蔬菜和酸性水果。孕妈妈冬季一定要食用新鲜的黄绿色蔬菜及水果,如菠菜、油菜、胡萝卜、柑橘等,每天的总量应达到500克以上,以保证叶酸的充分摄入。
最后提醒一下准备冬季进补的孕妈妈:
首先要具备平衡饮食的观念,只要饮食结构合理,营养素摄入齐全,就能保证母亲与胎儿的健康,切不可单纯以补品来代替正常的饮食;
其次,孕期进补要根据中医“辨证施膳”的原则和现代保健医学观点,结合自身孕期特点、身体体质、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补品,切勿盲目进补,否则,会有损身体健康。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为大名鼎鼎的“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更广为人知的标签要属补钙和健骨了。其实,调节情绪也是维生素D的特长之一。
你有过类似的感觉吗:天一冷,人就容易变得懒散而消极。身体出现的这种无力和抑郁,可能就是缺乏维D的表现。
人体维D含量和季节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教你科学补足维生素D。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教授 赵霖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谭桂军
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护理学家发现,维D在预防和治疗许多慢性疾病方面显示出了重大的健康益处,其中就包括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缺乏维D可能会引发情绪抑郁。
挪威奥斯陆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的维D含量常常更低。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状越严重的患者,其体内维D含量越低。
相对的,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维D越充足,人的精力越充沛。
在考虑了可能影响心肺健康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史等)之后,这种关联性依然存在。
赵霖表示,“很少晒太阳是缺乏维生素D的首要因素。”我们体内大部分维D,需通过晒太阳后皮肤合成。
长时间在室内学习或工作,不爱去户外活动,即使出去也要打伞、涂防晒霜,以及雾霾天的影响,都会影响人体和阳光的亲密接触。
在寒冷的季节,尽管不涂抹防晒霜,大部分人也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减少了与阳光接触的机会;
在温暖的季节没有多“储存”一点维D的人,短缺情况就会变得更严重。
感觉抑郁、特别是在冬季,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该补维D了。左小霞表示,血液检查可判断维D是否缺乏,每年可在体检中检测一次。
缺维D还会出现这些典型表现:常出现炎症或感染炎症后不易好;总觉得累;关节疼痛,四肢无力;感觉肌肉疼。
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缺乏维D。维D缺乏主要发生在受日光照射不足、缺少食物来源的人群中,尤以婴幼儿、家庭妇女、老年人多见。
此外,胃肠道疾病、肝病、肾病等也会引起维D缺乏。具体来说,以下4类群体要警惕↓
!晒不到太阳的人
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室内的白领职员、“昼伏夜出”的夜班人员、“宅男”“宅女”们都是高危人群。
!总擦防晒霜或化妆的人
化妆品和防晒霜会隔离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没办法和皮肤中的7-羟胆固醇接触,就不能合成维D。
!素食主义者
维D是脂溶性的,适量摄入脂肪可促进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为了减肥不吃肉、素食人群的增加,导致维D缺乏更常见。
!高龄老人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D的能力减弱,再加上高龄老人在家中或养老院里长期足不出户、接触不到阳光,更容易导致维D缺乏。
如何将体内维D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专家提出了一套补充方案。
最经济的办法:好好晒太阳
赵霖表示,补充维D的最好办法是晒太阳。
隔着玻璃晒,紫外线透过率不足,不利于身体合成维D,最好到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
先进厨房,后进药房
可以试试富含油脂的鱼类,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在常吃的食物中,维D含量较高的有奶酪、蛋黄、干香菇。
为满足身体所需,儿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D补充剂。
补充剂别过量
维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婴儿为每天20微克,成人为50微克。
经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维D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过量,但服用补充剂存在过量可能。
过多维D摄入会升高血钙水平,长期如此可能增加患肾结石、心律失常等的风险。
维生素D又称“阳光维生素”,是近十年来的明星维生素,其与各种疾病的相关性和疗效是热门关键词。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流行性感冒发烧期间,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益处尤其明显。
维生素D有很多作用,但它是中国人摄入状况最差的营养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维生素D的摄入状况和血液中维生素D的浓度都存在偏差。
喝母乳的新生儿:与母亲怀孕时的营养状况有关,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高。
完全防晒或者很少暴晒的人。
老年人:吸收合成率差。
黑皮肤:皮肤的黑色素吸收紫外线,可以用较少的能量转化为维生素d。
因病或手术导致的脂肪吸收不良: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吸收不良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D可以通过阳光补充。中午不涂防晒霜。适度暴晒10-30分钟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但在冬天通过太阳更难获得足够的量。可以从以下食物中获得:
动物来源:鱼类富含油脂、鸡蛋、红肉、肝脏、维生素D强化牛奶。
植物来源:蘑菇,如蘑菇和真菌。
维生素D补充:应在营养师或医生处方的指导下补充。
骨骼和牙齿发育
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这是我们对这种维生素的第一个认识。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吸收钙,调节血液钙磷浓度。如果维生素D缺乏,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钙,储存在骨骼中的钙会先被取出,久而久之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维生素D缺乏的话,会导致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免疫调节
维生素D是免疫领域的新星。很多免疫细胞内含有维生素D受体,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在预防感染和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流行性感冒和流感的情况下,维生素D的预防或治疗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其相关性。
保护心血管系统
维生素D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调节,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控制心肌细胞,抑制血管钙化。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缺乏与中枢和心脏疾病正相关,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已经发现维生素D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维生素D缺乏与特应性皮炎、皮肤干燥瘙痒、癣或长红斑有关。
调节血清素
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清素的产生和释放,血清素是影响情绪、压力和睡眠的重要激素。充足的血清素能让人感到快乐、专注、平和、自信。因此,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紧张或不耐烦,这也可能是你身体缺乏维生素d的警告。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在北方来说无雪不叫冬,小雪节气也反映了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群芳谱》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在中医理论中,到达小雪节气时,还处在阴气逐渐在积累而阳气藏于阴之内的情况。
由于人体随着季节进入收藏的阶段,再加上外界的寒冷,很容易产生内热而出现上火的问题,所以在防寒的同时还要防止内热的产生。
人体阳气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保证外界寒气不会损伤人体,在此时也容易出现过用阳气而伤阳的情况,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以防阳气的损伤。
「小雪」来临,很多朋友都及时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带上了保温杯,Dr.京提醒大家注意防寒润燥,温补养肾~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是一种补而不燥、男女老少皆宜的高级保健食品,主产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其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健脾养胃、延缓衰老及养颜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洋参具有抗疲劳、提高思维、改善记忆及调节内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有不少朋友问,西洋参这种东西能在夏天吃吗?理所当然的认为,西洋参是滋补的,夏天那么热,应该不能在夏天吃吧?
夏天能不能吃西洋参?
夏天当然能吃,还是一个吃西洋参的好季节,尤其是对于气虚,表现为发力、面色苍白、懒言少语的女性,比较适用。男性也可以使用。
西洋参的作用和功效
西洋参性凉味甘,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阴亏,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喉干等病症。
西洋参被誉为“清凉”参,夏天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人体消耗比较大出汗比较多,很容易阴虚火旺,适当的使用一些西洋参是不错的选择,能有效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阴虚内热的问题。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是一种补而不燥、男女老少皆宜的高级保健品,主产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其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健脾养胃、延缓衰老及养颜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洋参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休克、提高思维、改善记忆及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夏季热伤风了,还能吃西洋参吗?
也是可以吃的,如果是热伤风的话,表现为口干舌躁、咳嗽气喘、食欲不振等多种症状,适量吃点西洋参也有助于疾病恢复。
最适合吃西洋参的人群
阴虚火旺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虚热症状,宜采用西洋参等清热滋阴的药材。
而实火的不能用,比如发热头痛、烦躁目赤、喜冷饮、大便秘结等,就是实火旺盛,可以采用菊花、百合、金银花等降火。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切记!
其实,对于处于长期疲劳、工作压力较大、耗气伤阴较多的人群,西洋参都是上佳的选择。
怎么吃最好?
1、炖个雪梨,放1~4克西洋参,比较适合有老慢支及阴虚便秘者使用。
2、炖个母鸡,放5~8克西洋参,比较适合手术后的元气恢复。对于接受放化疗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滋补佳品。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一提到北京美食的美食,你会想到什么?老北京炸酱面、北京烤鸭、艾窝窝驴打滚,焦圈豆汁和面茶,说起来就让人流口水。还有一种美食也令人垂涎欲滴,那就是老北京涮羊肉。说起涮羊肉起源,那要开始于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时的庆功宴了,可谓是源远流长,一直流传至今。
与部分南方火锅的主要区别在于:要用传统的铜锅,将生羊肉片放里面涮。另外,涮羊肉顾名思义以羊肉片为主,其次是牛肉片,少量其它配菜为辅,再搭配独特的芝麻酱,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涮羊肉是个“宝”
涮羊肉不仅是美味佳肴,还是食中良药。从中医角度讲,羊肉具有温中祛寒、益气补肾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食少反胃、虚寒泻痢、腰膝酸软、产后虚羸少气、缺乳等。
羊肉肉质细腻,容易消化;而且羊肉的脂肪不易被人吸收,所以涮羊肉好吃还不发胖。
羊肉的营养有多丰富
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锌以及维生素B6。钙和磷是人体骨骼、牙齿等的重要组成元素,磷还参与代谢调节以及维持血液酸碱平衡。铁元素是造血必备的矿物质;维生素B6能够增强蛋白质代谢,帮助生病后虚弱的身体尽快恢复。
羊肉中的重要营养成分——锌
在羊肉的瘦肉部分含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锌,锌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免疫、内分泌等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锌元素的众多“任务”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调解动脉血压。夏季出汗多,锌元素会随着汗液流失;而缺乏锌元素的⼈更容易罹患⾼⾎压,进⽽增加⼼脏病风险。在“贴秋膘”的时候,吃一些羊肉中的瘦肉可以补充锌元素,有助于血管健康。
此外,锌元素还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秋冬吃羊好处多
羊肉补气益血、健脾养肾、养肝明目;而且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相比于其他肉类来说比较好消化。所以,秋冬季吃羊肉可以起到暖中祛寒和提高体抗力的作用。滋补养生、享受美味,秋冬季来一顿羊肉盛宴简直一举两得。
在一项关于我国15省老年居民锌元素摄入量的调查中显示,46.1%的老年居民锌元素摄入量不足“平均需要量”;只有35.4%的老年居民达到了“推荐摄入量”。老年人适当的吃一些瘦的羊肉更利于血管健康。
“贴秋膘”的时候已经到了,天气也凉了,不妨吃一顿热热呼呼的涮羊肉,既暖身又营养。但是注意凡事需要度哦,吃的过多也会上火和消化不良哦。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冬至应该算是距离新年最近的一个节气了,所谓「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
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数九了,很多人已经把这个节气当做了一个正式的节日,同时也把这个节气当做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时间。
原则养生应以御寒保暖、补阳益阴、畅通血脉为主。
冬至意味着进入到数九寒冬,天寒地冻的时候,更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合理进补,养足精气神。
立冬将至,气温逐渐下降,有的人喜欢在冬日里进食一些温补食品,像羊肉、狗肉之类热量很高的肉食,而有的人则觉得顿顿火锅才是冬天里最大的“温暖”,但其实大补并不一定就对身体有益,胡吃海喝就更不行了,养生进补也要讲求科学和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立冬时节到底该如何养生、如何进补吧。
1、早“点”睡
立冬过后的起居调养应以“养藏”阳气为主,而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睡觉可谓是其中最为省事的一种了,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的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成年人保证一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佳,若晚间睡眠不足,可在第二天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
2、护“点”脚
很多人知道防寒添衣的道理,但其实下半身受寒同样可能引起感冒,所以冬季里千万别忘了下肢和脚的保暖工作,鞋袜选择要厚实、保暖性强,如果不小心打湿或有脚汗,一定要及时烘干。还可在每天临睡前用温水泡脚,不仅能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驱病强体。
3、出“点”汗
冬季养生还需要适当的活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健身体。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可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建议“见太阳才运动”,一般户外运动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进行最为适宜。
4、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如心脏病、中风、脑血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各种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刺激,提前备好急救药品。
1、辨体质
进补前要先辨明体质属性才好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如“寒性”体质者宜“热补”,用冬虫夏草、当归、黄芪等;“虚热”体质者宜“平补”,用银耳、石斛、麦冬、百合等;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则不宜进补,因为这类患者多数属于“热性”体质,进补不利于病情。
2、进补先引补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补前应先做好引补的工作,给肠胃一个适应过程。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个不错的养生选择,如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等等。
3、增苦少咸
冬季肾脏当令,肾气偏旺,而肾属水、味咸,心属火、味苦,肾强则易于伤心,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还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微显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1]。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哦!
作者 |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脾胃病科 李娜医生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即“冬至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正如老白姓所讲“冬令进补,开春打虎”。所以,可以说在冬至前后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那么冬至进补究竟有哪些优势?又有什么禁忌需要特别注意呢?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中医认为,“天人相应”,自然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我们要顺应四时的季节变化调整保养方法。“冬藏”也就是意味着封藏,那么封藏的是什么呢?我们周围的植物进入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的状态,动物也开始冬眠了。我们人体也处于内收的状态,从皮肤到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的状态,都处于内敛休整。跟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一样,我们也需要在冬天做好休养储备的闭藏,才能为春夏到来时的生长提供基础保障。所以封藏的是我们人体最宝贵的气、血、津液,尤其是一些体虚,身体比较弱的人,适当的补充一些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这些水谷精微的物质,达到养藏精血,强健体质的目的。
而且,冬季正是禽畜肥满之期,羊肉、狗肉、牛肉、鸡肉、甲鱼、鳗鱼、虾等都有补益肾阳的作用;常食用的玉米、黄豆、豌豆等豆谷类,韭菜、萝卜、大白菜、大蒜等蔬菜,也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满足冬季饮食宜多样、清淡、温热的要求。
但是,进补正当时的冬至仍然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
1.不分体质、虚实,滥用补品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女性以补益气血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如果不分寒热胡乱进补更不可取,比如偏热体质的人群,经常出现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仍一味大补,就会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2.凡补必肉,多多益善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在消化的过程当中的某些“副产品”,比如说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通常是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所以,一味以肉为补,对胃肠功能减退,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同样的,对于其他任何补品,都要讲一个“度”,服用过量都是弊大于利。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3.无病乱补、以药代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代人都非常重视养生,恨不得抓住每一个补身体的时机,但是最忌讳无病乱补,尤其是一提到补,就认为是人参、鹿茸、灵芝等补药,这么做不仅增加开支又损伤身体,得不偿失。其实很多的食物也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比如多吃芹菜能够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能够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则具有补脾胃的作用,而且冬季最重要的是还是要追求均衡营养,合理搭配,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4.重“进”轻“出”,打破平衡
冬至,人们的食肉量会增加,吃的主食也会增多,但天气寒冷,人们的室外活动又会相对减少。饮食的高热量与低运动量形成了显著的反差,打破了人体“进出”的平衡,如果再过分强调进补,就更加重了这种“平衡”的失调。不仅容易脂肪堆积,造成肥胖,更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脾胃运化。所以,到了冬至以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每天都必须能够保持“进出”的平衡,外面冷,不出去,活动少,那就要少吃或吃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果要出去,活动多,就可以多吃点,吃些热量高的食物。避免摄入大于消耗。
5.过重“滋补”,越贵越好
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老百姓认为进补一定是越贵的补品,效果越好,过分强调滋补。其实滋补之品往往碍腻脾胃,防止脾胃吸收,还有一定收敛之性,比如,熟地黄、山萸肉等药物,对于湿气重的人,会有恋邪之弊,使邪气更重,而且对于久虚的人,也不耐受滋补,可谓“虚不受补”,可以选择一些清补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核桃、山药、枸杞等。
所以,冬至进补您补对了吗?进补中的这些“坑”一定要绕过哦。
我们都知道科学规律的运动有益健康。但是冬季户外气温低,还能在外面活动么?尤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经常是0℃以下,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一定会有与温暖季节不一样且更加值得注意的地方。那么,低温的户外运动都需要我们了解哪些注意事项呢。
注意运动量
首先,冬季气温低,寒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管收缩、心率增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因为动脉平均压升高,左心室负荷加重,使心肌耗氧量增加1,2。所以冬季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而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更会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运动前要经过医生的评估,注意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且坚持遵医嘱用药。
从中医角度来讲,冬季主闭藏,宜养阴。虽然冬季运动可以舒张筋骨、畅通血脉、增热抗寒,但是不适宜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4。因为出汗则会阳气发泄,屡屡被寒气迫夺则导致寒气入侵而致病;另外,过汗还可致精随液出,阴精耗散4。所以,冬季运动尽量不要让自己出太多汗,控制好运动量。
热身与拉伸 5
运动前的热身阶段和运动后的拉伸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热身运动一般包括低水平有氧运动和静力拉伸,时间5~10分钟。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通过逐渐增加肌肉组织血流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运动损伤;同时让心血管有一个“助跑”的过程。
放松运动通过运动强度逐渐降低,有助于血液再分布,减少肌肉和关节的僵硬与酸痛。同时也避免了因运动强度突然降低而导致的运动后低血压,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三层穿衣法
冬季进行户外运动,保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户外运动时,推荐给大家一个三层穿衣法,即贴身速干层、中间保暖层、外面防风层。
贴身层的衣服选择速干材质而非棉质,是因为棉质衣服在出汗后会粘在身上,而且棉质衣服粘上汗水会很凉;与之相比,速干材质衣服粘上汗水后则不会粘身、不会凉。
中间保暖层可以选择抓绒、羊毛等保暖性能好的衣服;然后外面再穿一件防风效果好的外套,不需要多厚,可以防风就好。最后,冬季户外运动还要注意头、颈部的保暖。
好啦,了解了这些注意事项,是不是对冬季寒冷时节的户外运动心里有数了呢?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健康、安全的运动,就从这一刻开始。
近些年来养生知识已经越来越普及,《黄帝内经》顺应季节变化的养生之道很流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名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当下是夏季,正是补阳气的最佳时节。
民间有养生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因此,夏季吃生姜一直被认为是补阳气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事实上,关于夏天吃生姜存在很多误区,吃错了生姜不但起不到养生作用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中医的灵魂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包含三方面: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
辨证论治是强调个体化,也包含三方面:因时(季节,气候)制宜,因地(地域坏境)制宜,因人(个人体质特点)制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实是在强调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我们在学习和落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养生知识时,必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尤其是因人而异。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在体内封藏一冬的阳气,到了夏天就全部升发于体表,因此到了夏天体内是寒的,体表是热的,这和大自然是一致的,夏天空气是热的,地下则非常凉爽。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能够顺应季节的变化,阳气当升则升,自然不用温补阳气,吃生姜则导致阳气升发过旺,产生火热性疾病。
而对于阳气不升发和体内有沉寒的人来说,最适合夏季养阳,但方法又有不同。
对于阳气不升发的的人来说,吃生姜最为恰当,因为生姜辛辣,性温热,能升散,可以升发人体阳气;对于体内有沉寒的人来说,则需以温阳为主,而温阳不能用生姜,因为生姜辛散,走而不守,必须用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之类,此时温阳的好处是虽用温补之药而不会导致上火,因为夏季阳气升发于体表,体内是偏寒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夏季只有一类人才需专门吃生姜,那就是阳气郁滞于体内不升发的人,健康的人和体内寒气较重的则不宜多吃生姜。即使是阳气升发不好的人也不是说拿起生姜啃就行了,食用方法上仍然有讲究,否则无益反而有害。
对于阳气升发不足的人,在吃生姜时必须切片用醋泡过才行,因为阳气的升发要靠肝的疏发作用,大家都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也就是说只有肝阴充足,肝的疏发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而生姜辛散而温,在疏发肝气的同时也能浩劫肝阴,反而导致肝气不舒,影响阳气的升发,而醋味酸能敛,归肝经,一方面能引生姜入肝促进肝的升发,从而升发体内阳气,另一方面又能敛肝保护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