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肠道检查(二)

肠道检查(二)
发表人:王淼东

2.乙状结肠镜

  • 优点:除工作范围限制外,与结肠镜的优点相同。清洁肠道要求比较简单,几乎无不适感。
  • 缺点:工作范围限于50cm以内,即降结肠下段、乙状结肠与直肠,可能漏掉50cm以上的肠道病变,而此段的重要病变并非少见。
  • 适应证:50cm范围以内病变的确诊、治疗与随访。

3.CT(虚拟或仿真)肠镜

  • 优点:工作范围可及全部结直肠,同时能提供某些肠道外病变情况,为此法独有。检查时间较短。
  • 缺点:对设备要求高,是对病变形态的间接观察,不能取病理标本作诊断,也不能做治疗。有辐射损害。费用较高。
  • 适应证:高质量的筛查或治疗后复查。

4.X线结肠双重气钡造影

  • 优点:可观察全部结直肠病变的影像,同时可了解肠道运动情况,协助少数疾病的治疗为其强项。
  • 缺点:受检查者的经验水平与设备条件影响较大。无法取病理标本确诊,不能做治疗。对凹陷性及平坦性病变识别能力较差。有辐射损害。
  • 适应证:全部结肠病变的筛查、初步诊断与手术后随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肠道感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在结肠出现的黏膜的炎症溃疡的表现,属于免疫方面的疾病。病变主要涉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有全身临床症状。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我们都是不太了解的,因为很多患者都以为自己的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疼一下而已,疼过了就好了,其实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检查好自身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才能做好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那么、溃疡性结肠炎检查的方法有哪些呢?


    溃疡性结肠炎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1.临床表现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每日腹泻不足5次。


    重型每日腹泻在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超过38.5℃,脉率大于90次/分。


    暴发型较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2.辅助检查


    诊断上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因为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因此事实上通过纤维乙状结肠镜检已能明确诊断。镜检中可看到充血、水肿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进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黏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进展性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腔可明显缩小,为明确病变范围,还是应用纤维结肠镜作全结肠检查,同时作多处活组织检查以便与克隆结肠炎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选择比较专业的医院进行自身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从而更好地做好针对性的治疗,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还要多多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像一些辛辣食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不要去吃。

  • 不同的疾病在检查中也有不用的方式方案,所以结肠癌检查是需要专家的帮助,一般患者自身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的。目前在结肠癌检查中,可谓做到了更加的完善,本文我们就来看看结肠癌检查需要哪些步骤。

     


    (1)结肠癌检查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患者里面下段远比国外多见,占的77。5%,因此绝大部分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看了本文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该怎么对结肠癌进行诊断了吧,如果大家对结肠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咨询专家。

  • 放射性结肠炎,在治疗方面,就是对于患者体内结肠部位和一些被影响的组织和器官的消炎处理,感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给患者灌肠。当然,在期间也要止血。那么,放射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1.直肠指诊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可只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同时,做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2.内镜检查


    在开始的数周内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和脆性增加,触及易出血,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溃疡可呈斑片状或钻孔样,其形成大小不等,常位于宫颈水平面的直肠前壁。直肠的狭窄多位于肛缘上方8~12cm处。有些结肠病变酷似溃疡性结肠炎。增厚变硬的黏膜和环状狭窄的肠段或边缘坚硬的钻孔样溃疡,如周围行细血管扩张不显,均可被误为癌肿。做组织活检可有助诊断,但慎防穿破。

     


    3.X线检查


    肠道钡剂检查有助于病损范围与性质的确定。但征象无特异性。钡剂灌肠示结肠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襞不规则,肠壁僵硬或痉挛。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少数溃疡边缘的黏膜可隆起,其X线征酷似癌肿,其鉴别点是病变段与正常肠段间逐渐移行而无截然的分界线,与癌肿不同。乙状结肠位置较低并折叠成角。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黏膜纹消失。


    小肠吸收功能的测定,包括粪便脂肪测定、维生素B12及D-木糖吸收试验。


    在今天的文章中,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放射性结肠炎疾病的检查方法。一共有三种分别是指诊,内镜检查,还有就是x线检查,其中,x线也是有一定的辐射量的,保健意识比较强的朋友也可以穿上医院的防辐射服。

  • 人类95%以上的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免疫器官、内分泌器官以及神经器官。在我们的肠道里,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把它们排成一列,可绕地球2圈。肠道里的细菌有3个阵营,分别是有害菌、中性菌、有益菌。这3种细菌在肠道里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其中,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能调节胃肠道免疫功能,辅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有益菌能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等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提高NK细胞的杀伤力。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惫、免疫力低等病症。

     

    而且,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患重大疾病的几率越大!因此,要防病,先从肠开始,及时补充肠道有益菌,排出体内毒素,达到治小病、防大病的目的。

     

     

    这些症状占2个以上,说明肠道菌群已失调


    1、免疫力差,反复感冒


    人体内70%~8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内或者肠道周围,肠道菌群失衡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免疫力低下的人,就容易反复感冒。


    2、胀气、口臭、舌苔厚


    当益生菌数量下降时,有害菌就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口臭、腹胀、挑食厌食、食欲不佳。

     

     

    3、腹泻、便秘及其它肠易激综合征


    很多人一吃寒冷或刺激性食物就肚子疼、拉肚子,但是去医院检查,甚至肠镜检查都正常,这种就叫“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这种病并没有具体的病理机制,但据调查,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心理素质,肠道健康有关。


    4、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最新研究发现,痤疮并不是单纯的皮肤疾病,而是有胃肠道病理基础的,绝大多数的痤疮患者,都伴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像便秘、口臭、腹胀等。

     

     

    生活中这4个坏习惯是肠道菌群失调的“罪魁祸首”


    1、饮酒不节


    长期饮酒,不仅会影响肝脏,还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研究也证实,很多有酒精肝、肝硬化的患者,普遍都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问题。


    2、熬夜不睡


    熬夜会打乱我们的生理节律,导致肠道代谢紊乱,慢性便秘、功能性腹泻等疾病。更重要的是,熬夜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容易饿、想吃宵夜,而吃宵夜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加重肠道功能紊乱。

     

    3、久坐不动


    久坐的人,肛周血流不畅,容易患痔疮。而且,久坐不动肠道的蠕动和代谢能力减弱,容易导致便秘、肠道功能失调。


    4、饮食过于精细


    吃的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缺少膳食纤维,不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患者胃肠道动力不足就更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 肠梗阻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但是很多的朋友由于缺乏对肠梗阻这种疾病的认识,也不知道肠梗阻有哪些检查方法,这样一来的话即使患有肠梗阻的疾病也不知道,长期下去的话,就造成了病情的加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肠梗阻有哪些检查方法吧,希望可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旦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就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来帮助确诊是不是肠梗阻的疾病。

     

     

    肠梗阻的检查方法之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还有白细胞的数量来进行确诊。我们再来看看肠梗阻的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十分重要。最后来看看肠梗阻的B超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法,费用比较低,时间也比较短,检查的结果一目了然。


    我们先来看看肠梗阻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还有白细胞的数量来进行确诊,早期的时候,这些数据是正常的,一旦到了肠梗阻疾病的中晚期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脱水的症状,这时候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数量就会随之增多,另外血清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的测定都很重要。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肠梗阻的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十分重要。空肠与回肠气体充盈后,其X线的图像各有特点,空肠黏膜皱襞对系膜缘呈鱼骨状平行排列,其间隙规则犹如弹簧状;回肠黏膜皱襞消失,肠管的轮廓光滑;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通过X线的检查方法,比较直观一些。

     


    我们最后来看看肠梗阻的B超检查方法。腹内可形成软性包块,内可见肠腔声像蠕动,可见液体滞留。肠套叠可见同心圆肠腔声像,圆心强回声,纵面可见多层管壁结构。利用B型超声诊断肠梗阻待进一步研究提高。这种检查方法,费用比较低,时间也比较短,检查的结果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专家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肠梗阻的检查方法,那么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肠梗阻的检查方法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肠梗阻患者需要做的检查有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电解质检测等,另外X线和B超检查也对肠梗阻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旦确诊为肠梗阻的疾病,就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 一、人体最大的“加油站”

     

    人的一生中,将有多达70吨,相当于13头大象重量的食物会经肠道处理。食物从进入口腔开始,经历约9米的消化道及26小时的漫长时间后,99%的营养物质会被消化和吸收。肠道健康直接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决定了身体能量的转变和储存,因此肠道又称为人体最大的“加油站”。

     

    二、人体抵御疾病的“最前线”

     

    肠道粘膜面积约400m2,约有一个网球场大。我们体内约有70%的免疫细胞和70%分泌型IgA分布在肠道,构成强大的肠道粘膜免疫系统。人们常说的“病从口入”,不无道理,因为95%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我们的肠道与外界相通,进食的同时一起带入的病原菌和有毒物质,第一时间与肠道接触,可导致我们机体发生感染性疾病。因此肠道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肠道健康,人体才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抵御外来毒素和病原菌的侵犯。

     

    三、人体最大的“排污厂”

     

    人的一生排出的大便有将近4000Kg,其中1/3是肠道细菌。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的糟粕以及80%以上的体内废物、毒素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有15%的废物经血液通过肾脏过滤分解,由小便排出体外,剩下5%的废物通过毛发、指甲和汗液排出。因此肠道可以称为人体最大的“排污厂”。

     

    大肠--人体内疾病最多的器官

     

    全球每年大肠癌新发病例达40万,每年近50万人死于肠癌,死亡人数是癌症死亡人数的第三位,而肠癌更偏爱50岁以上的人,有超过80%的肠癌病例是50岁以上的人,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常规做一次肠道检查,若无明显异常,之后可3~5年复查一次肠镜。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行肠镜检查:

     

    1. 大便习惯改变,解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3次/天)或减少(大于3天解便1次);

     

    2.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有凹槽或稀溏,混有粘液,甚至血性物质;

     

    3. 肛门坠胀感;

     

    4. 不明原因纳差、乏力、消瘦、贫血;5、直系亲属有肠癌病史或多发性息肉史等。

     

    养成6大习惯,预防大肠癌:

     

    1.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减少久坐;

     

    2.  多吃粗粮和粗纤维蔬菜,如芹菜、白菜等等;

     

     

    3. 戒烟或减少吸烟量;

     

    4. 劳逸结合,规律生活,更好的维系自身免疫力;

     

    5. 如有大肠癌家族史,或有多发性息肉,应及时检查治疗;

     

    6. 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腹泻、痔疮等症状,应立即检查。

     

     

    不必谈癌色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

     

    肠道既源源不断的滋养着人体各个脏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又作为前沿阵地,抵御着外界病原菌及毒素对人体的侵害,好比人类的“母亲河”。只要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维持它的正常功能,它就能给身体提供足够、优质的营养,守护好身体的第一道防线,抵御疾病,排除有毒、有害物质,让人体免受疾病的困扰。

  • 一名62岁张姓男子近几个月来胃口变差、出现血便,本以为是痔疮又发作,但某天腹痛如绞,就医确诊罹患大肠癌。许多人以为只要肠胃道没有不适,就不需做大肠癌筛检,错失早期发现大肠癌机会;其实,早期大肠癌只要妥善治疗,存活率可高达9成以上。

     

     

    大肠癌高居国人癌症好发率之冠。要注意,根据文献显示,大肠癌高达94%发生原因不明,仅4~6%与年龄、大肠癌家族病史、饮食、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及大肠息肉有关。 分辨痔疮、大肠癌只要靠一招 大部分的大肠癌患者几乎是没有症状,而“血便”就是大肠癌最容易发现的警讯之一。

    如何分辨是痔疮或大肠癌?

    大家要知道,通常痔疮的血便,是排便后出现滴血情形;而大肠癌的血便,则是大便与血混合。 因此,如果是鲜红色的血液,比较可能是因为痔疮出血。如果血液是鲜红色,且伴随着疼痛,比较可能是肛门破皮、肛裂的状况。 95%大肠癌由息肉演变!

     

    50岁以上应每年筛检 发现,很多大肠癌患者到医院求诊时,都已经拖到晚期,丧失了治愈的机会,根据统计,50岁以上罹患大肠癌患者,约占87%。50岁以上民众每年应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每5年进行大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病史者,可提前至40岁做大肠镜检查。

     

     

    临床上,95%的大肠癌来自大肠息肉的病变导致。日常饮食应该要少吃烧烤、红肉及加工食品;一旦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大便形态改变、贫血及血便、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时。就应立即就医检查。 不过不必担心,虽然大肠癌与大多数的癌症一样,真正的致病因素仍不明确,但民众可借由低脂高纤的饮食、规律运动、定时排便、定期筛检等护肠4步骤。

     

    很多人出现不良症状后不及时就医,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知识小问题,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达到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大便形态改变、贫血及血便、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时,就应立即就医检查,而若确诊为大肠癌,也要遵循医嘱定期治疗,切勿听信偏方而延误治疗时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养生也成为很多人热衷的话题。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和新闻,网上也出现很多的“养生专家”。就在2019年,拥有诸多追随者的养生专家梅墨生因罹患肠癌去世,终年59岁,引发众人唏嘘。

     

     

    据悉,梅先生年少时学习长拳,青年时研习太极,一直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然而梅先生去世时年仅59岁,还未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吃瓜群众陷入无尽的思考。照理说他不应该这么早就去世了,其实我们在日常养生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误区。

     
    反思:这3种养生误区要避开

     

    其实类似梅先生这样英年早逝的还有其他案例,比如有着“药中茅台”美誉的国药同仁堂,早在2008年,其董事长张生瑜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按道理,中药在养生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未挽留住少壮掌门人的生命。这些养生专家反而比普通人更早去世的案例提醒我们以下3种养生误区要避免。

     

    1)养生不能靠长期吃保健品

     

    很多那些所谓的保健品,往往会夸大功效,同时打着营养、无毒副作用的旗号,但其实无论如何,至少都会经过肝脏代谢,会增加肝脏负荷,怎么可能没有副作用?其实平常饮食均衡,就已经满足了对各类营养的需求。如果没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通常也没有必要服用相应的保健品,否则可能带来一定副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无良商家声称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如能降糖、降压,这会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养生爱好者放弃规范的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进展!

     
    2)养生也不能忽视身体的“预警信号”

     

    梅先生很注重养生,但是也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所以很少进行体检,而且据悉,早在2018年他就已经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但是他没有及时的就医,而是觉得可以用养生的手段自我调理。其实平时如果是一些小毛病,确实我们均衡饮食,锻炼身体是可以发挥自我的抵抗力解决的。但是有些时候有些症状其实是身体一些隐藏疾病的预警信号。特别是对于50岁以后的人群,最好每年都进行一次体检,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才能早诊断、早治疗。

     
    3)养生不能过于依赖自身“排毒”

     

    很多养生大师都对于去医院就医十分反对,对做手术、吃药等更是嗤之以鼻,反而崇尚自我代谢排毒。其实我们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都会通过呼吸、尿液、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除非是肾脏等排泄器官功能衰竭,一般体内不会有所谓的毒素存留,而强行通过进食药物或者所谓“淋巴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所谓的“排毒”是不科学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健康。

     

     

    结语

     

    总之,养生专家梅墨生先生的早逝让我们反思养生的意义,一方面我们不是全盘否定科学养生对健康的价值,但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强调科学养生的重要性,如果是违背医原理,给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违背生理需要、违背自然规律,对身体不但无益处,反而可能会导致自己早逝。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物放的时间久了,就会被有害细菌污染而发生变质,要是吃了的话就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7~9月份,正是细菌繁殖最旺盛的时节,它在罐头、饼干等一些能够长时间放置的食品上迅速寄生,使其变质,假如人们食用了这些变质的食品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引起食物变质的细菌很多,像沙门氏菌在我国一直处于首位,它主要污染蛋类和肉食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肉食类和奶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产品和贝类。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剩米饭。

     

     

    为了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熟食物的用具要分开;生吃果蔬要洗干净;剩饭、剩菜一定要加热。

     

    把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放进冰箱里就不会污染了吗?

     

    冰箱,很多人认为它是个保险箱,可是有些细菌是嗜冷菌,在10℃左右照样可以生长繁殖。比如,现在比较有危害性的单增李斯特菌。这种菌在4~10℃照样存活,还可以生长,人吃了以后,到体内很可能使菌数越来越多,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导致中毒。还有一种细菌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低温冰箱里的时候能够大量繁殖。

     

    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检测肠道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致病菌,可引起传染和流行。目前,分离鉴定沙门氏菌,包括健康人群带菌者调查和体检工作中,绝大部分实验室还是应用增菌、分离、血清学鉴定的传统方法。

     

     

    此法实验时间长且需要大量的实验前准备工作,同时还有挑取菌落、血清学实验等繁琐复杂的程序,费时费力,全过程需时至少4~7天,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近几年,把生物化学技术应用到微生物检验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加入专一性的酶显色剂,大大地简化了检测程序,15~24小时一步培养就可确定出病原菌是否存在,不但使用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适合于各级检验部门使用。

     

    对于细菌的检测,除了有生物化学方法。还有PCR检测方法。根据肠道致病菌的基因组,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进行检测。

  •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一种癌和“嘴馋”密切相关,饮食高脂、高油的胖人更受它的青睐,它就是结直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对男女的肥胖体型也有“要求”。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结直肠癌更偏爱哪类胖人,并教你几个方法防住它。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苏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肠癌容易盯上两种“胖人”

     

    发表在英国权威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受肥胖影响的结直肠癌中,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男性风险更大;而较高的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测量腹部脂肪)对女性风险更大。

     

    该研究涉及超过10万人,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分析了不同的体脂测量方法对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

     

     

    研究分析了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性别和身体部位特异性的联系,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物是否可以解释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研究对象来自结直肠癌遗传与流行病学联盟、结直肠癌跨学科研究和结肠癌家族登记中的58221例患者和67694例对照组参与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BMI每增加约4.2千克/平方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3%;在女性中,BMI每增加5.2千克/平方米,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9%。而腰臀比每增加0.07会使女性患癌症风险增加25%,而男性只增加了5%。

     

    肠癌有3大发病特征

     

    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发病主要有以下特征:

     

    发病趋势年轻化

    从临床看,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现在已悄悄盯上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久坐少动,加上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道运行不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中环境因素占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缺少体力活动有关,还有一些结直肠癌与遗传关系密切。

     

    大便带血就该警惕

    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从临床来看,80%的大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

     

    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腹痛、腹部包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

     

     

    四类人是高危群体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肠癌有3种有效筛查法

     

    大肠癌死亡率很高,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癌症死因。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而美国为64%,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早期筛查的重视上。

     

    目前,临床上筛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

     

    1.肛门指检

    大部分直肠癌的发病位置较低,多在直肠下段。如果患者配合较好,肛门指检可以触摸到距肛周6~7厘米深的部位。

     

    患有直肠癌的情况下,肛门指检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块,抽出手指时看到黏液和暗红色血液。因此,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肛门指检就可发现。

     

    在临床诊断中,肛门指检一般为2分钟左右,而且检查前后无特别注意事项,简单易行。

     

    2.大便潜血试验

    研究表明,每年做大便潜血筛查可降低16%的大肠癌死亡率。如果有大肠癌的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病史,抑或患有散发性息肉,不管有没有相应症状,都应定期做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比如前一天吃了毛血旺或猪血、鸭血,检测结果就可能阳性。此时,医生会建议患者素食3天再去化验。如果还是阳性,提示肠道真有病变。

     

    3.肠镜检查

    肠镜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公众对肠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不太高,作为全面普查项目不太现实。

     

    现在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方案:

     

    • 一是以大便潜血试验为初筛,以肠镜为精筛。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是阳性,就要做肠镜检查。
    • 二是45岁后直接做一次肠镜筛查,如果是阴性(没发现肠息肉等),可将后续筛查间隔放宽到3年或5年。

     

    一般来说,75岁后不再建议做肠镜。在预期寿命不长的情况下筛查出早期肿瘤,带瘤生存或许还能再活10年;但做了手术,给机体造成创伤和打击,反而可能活不到10年。

     

    现在的无痛肠镜、胶囊肠镜等技术,可使肠镜检查几乎没有痛苦。专家建议,如果以下4种情况中满足两种,建议尽早做预防性筛查:

     

    • 年龄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 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
    •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手段。目前只有极少数肿瘤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诊断标准,但大肠癌不在其中。

     

    防肠癌,养成7个习惯

     

    结直肠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贵病”,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足的城市发病率越高。《生命时报》结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刊文,总结了预防肠癌的7个日常好习惯。

     

    少坐会

    久坐不仅与患上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升高有关,也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肠癌就位列其中。

     

    长时间坐着会导致体内炎症的积聚,慢性炎症是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诱发因素。

     

     

    摄入粗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近200万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后发现,食用大量全谷物(尤其是糙米和燕麦)能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吃多脂鱼

    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多脂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和鲑鱼。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每天至少摄入0.3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一份多脂鱼),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吃得越多,这一风险降低得就越多。

     

    戒烟

    吸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且这种作用在女性中更持久。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者发现,戒烟长达十年的女性,因吸烟而患肠癌的风险仍然很高,而这种影响在男性吸烟者身上已经消失了。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和甘蓝)时,生成一种名为吲哚-3-甲醇(I3C)的物质,它可以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硫代葡萄糖苷这种使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也能杀灭癌细胞。

     

    控制体重

    韩国中央大学的研究者对近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体重指数大于25的人患上肠息肉的几率高。虽然息肉大多无害,但部分最终会发展成癌症。

     

    少喝酒

    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 新生儿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冬季更容易发生。在长沙这样的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导致新生儿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传染性腹泻。以下是关于新生儿传染性腹泻的详细介绍、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传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如接触被污染的手、食物、玩具等。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新生儿前后,确保双手清洁。
    2.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煮熟,避免食用生冷、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3. 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使用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
    4.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湿度,减少病毒、细菌的滋生。
    5. 加强新生儿免疫力:通过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三、治疗策略
    1. 调整饮食:给予新生儿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饭等。
    2. 补充水分:根据病情,给予新生儿适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 抗病毒或抗菌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药物。
    4. 支持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吐等。

    四、长沙地区冬季预防重点
    1. 加强室内保暖,防止新生儿受凉。
    2. 注意室内空气湿度,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3.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新生儿抵抗力。

  • 新生儿传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在上海秋季,由于天气多变,病原体活跃,新生儿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率较高。以下是针对该疾病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新生儿和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2. 避免与已患传染性腹泻的人密切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降低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4. 新生儿及家人饮食要新鲜、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5. 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
    6. 避免新生儿接触宠物,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
    二、治疗策略
    1. 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对症治疗。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3. 避免使用抗生素,除非确诊为细菌感染。
    4.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加重迹象,立即就医。

  •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特别是在冬季,广州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这种腹泻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接触等途径传播。以下是针对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尤其是在喂食和换尿布时,要彻底清洁双手。
    2. 食物安全:确保食物煮熟,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对于新生儿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3. 水源卫生:使用干净的水源,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经处理的水。
    4. 避免交叉感染:不要让新生儿与患有腹泻的成人或儿童接触,特别是在家庭聚会或公共场所。
    5. 提高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膳食,增加新生儿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二、治疗策略
    1. 对症治疗:根据腹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口服补液盐等。
    2. 抗感染治疗:对于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腹泻,需要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3. 营养支持:腹泻会导致新生儿脱水,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和营养,以防止营养不良。
    4. 观察和随访: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秋季,由于气候多变,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以下是关于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详细介绍及上海地区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腹泻是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表现,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二、上海秋季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湿度,避免新生儿感冒。
    2. 注意新生儿的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定期更换尿布,防止病原体传播。
    3. 避免带新生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4. 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5. 秋季气候变化较大,注意保暖,防止新生儿感冒。
    三、上海地区家庭治疗策略
    1. 保持新生儿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如果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2.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3.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4.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温、体重和腹泻次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肠道感染疾病,尤其在春季,呼和浩特地区由于气候变化、环境因素以及人群密集等因素,发病率较高。以下是关于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介绍以及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腹泻症状通常包括水样便、频繁腹泻、腹痛、发热等。该疾病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健康影响较大,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避免用未洗净的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2. 食品安全:确保食品新鲜、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3. 饮用水安全:使用自来水时,确保水质达标,避免直接饮用生水。
    4. 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中如有腹泻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5. 提高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宝宝免疫力。

    三、治疗策略
    1. 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充分补水:腹泻会导致宝宝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腹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4. 抗菌治疗:针对细菌性腹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5.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 新生儿黑便,又称新生儿黑粪,是指新生儿粪便呈现黑色,如柏油样。拉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新生儿黑便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喂养不当、消化道出血等。以下是对新生儿黑便的介绍、拉萨地区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的说明。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黑便的原因主要包括:1. 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不当;2.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3. 新生儿肝脏疾病;4. 新生儿肠道感染等。

    二、拉萨地区家庭预防策略
    1. 严格按照医生指导喂养,避免过度喂养;2. 观察新生儿排便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3. 保持新生儿饮食卫生,避免食物污染;4. 注意保暖,预防新生儿感冒;5.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三、拉萨地区家庭治疗策略
    1. 针对喂养不当导致的黑便,调整喂养方式,保证营养均衡;2. 针对消化道出血,及时就医,查找出血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3. 针对肝脏疾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4. 针对肠道感染,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

    四、拉萨地区家庭护理建议
    1.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感冒;2.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3. 定期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4. 观察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我记得那天早上,我的小儿子突然拉肚子,整个人都变得虚弱无力。我心急如焚,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说可能是细菌感染,需要化验大便。结果显示确实是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我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肠道感染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而我之前给他吃的药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不明显。医生建议我们使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并且要注意饮食和手卫生,以防止再次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儿子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常见症状包括大便稀薄、带有粘液、次数增多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小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4. 加强手卫生,尤其是在接触孩子的粪便后; 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 婴儿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特别是在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婴儿的消化系统更容易受到影响。以下是关于婴儿消化不良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在香港春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婴儿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能包括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食物不耐受、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紧张等。

    在香港春季,家庭预防措施包括:
    1. 保证婴儿饮食均衡,避免过量喂食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2. 确保食物新鲜,避免长时间放置,以防食物变质。
    3. 定期给婴儿洗手,预防肠道感染。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婴儿接触二手烟。
    5. 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婴儿感冒。

    治疗策略方面,以下是一些家庭可以采取的措施:
    1. 减少喂食量,避免过度喂食。
    2. 增加喂食次数,但每次喂食量减少,以减轻婴儿胃部压力。
    3. 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糊、苹果泥等。
    4. 保持婴儿水分充足,以防脱水。
    5. 观察婴儿症状,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婴儿持续呕吐、腹泻、脱水、精神状态异常等。

    总之,婴儿消化不良在香港春季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家长们的细心照顾和科学护理。

  • 一周岁宝宝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成都秋季,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宝宝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导致腹泻。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频繁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以下是一些针对成都秋季家庭预防和治疗宝宝腹泻的策略:
    预防措施:
    1.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新鲜、煮熟,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
    2. 保持宝宝的生活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
    3. 加强宝宝的免疫力,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 避免宝宝接触生病的儿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给宝宝提供充足的饮水,预防脱水。
    治疗策略:
    1. 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2. 保持宝宝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3. 给宝宝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
    4. 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受凉。
    5. 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有加重迹象,及时就医。

  • 新生儿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肠道感染疾病,尤其在春季,由于气候多变,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在澳门这个地区,春季的温暖湿润气候为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以下是对新生儿传染性腹泻的详细介绍以及该地区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传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其中病毒性腹泻是最常见的类型。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频繁的排便、水样便、伴有恶臭、食欲减退、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注意个人卫生:家庭成员要勤洗手,尤其是接触新生儿前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2. 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物新鲜,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3. 注意环境清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原体滋生。
    4. 提高新生儿免疫力:通过母乳喂养、加强营养摄入等方式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5.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新生儿接触患有传染性腹泻的病人。
    三、治疗策略
    1. 症状治疗:针对腹泻症状进行治疗,如补液、止泻、止痛等。
    2. 抗病毒或抗菌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药物。
    3. 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腹泻引起的营养损失。
    4. 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澳门地区特点及应对措施
    1. 澳门地区春季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原体滋生。
    2. 澳门地区人口密集,交叉感染风险较高。
    3. 针对澳门地区特点,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五、注意事项
    1.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新生儿腹泻症状,要及时就医。
    2.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3. 加强家庭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新生儿充分的关爱和护理。
    4. 定期体检: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