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其实最好的医生不是名医,而是你自己

其实最好的医生不是名医,而是你自己
发表人:骨科王医生

有些假疫苗事件让我有感而发:

 

首先,我来讲个故事:从前啊,有个名医叫扁鹊。兄弟三人,排行老三。

 

 

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上医治未病”就始于此,也就是说,最好的医生就是要不让人生病,而不是那些专治疑难杂症的名医!扁鹊固然是好,受人尊敬,但是想必他的长兄对医学的贡献更大!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能找到不让人生病的医生,我的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疫苗,到目前为止,疫苗已经可以说基本消灭了好多疾病,但是有些假疫苗事件着实让人痛心,不说也罢!

 

然后就是那些社区卫生服务及体检中心等,国家已经为我们想了很多,很多社区都给老年人有免费体检,这样,某些疾病就早发现,早治疗!

 

当然,最最厉害的还是我们的科学家,他们在不断发明创造,在基因、预防、疾控等领域给我们带来希望,不久的将来,癌症其实也可以被扼杀在摇篮中!

 

其实,你自己就是“上医”,因为你可以“治未病”!

最好的医生不是那些名医,而是你自己!

 

 

怎样“治未病”?

 

1、强身健体!把手机收一收,把工作放一放,留一点点时间给你的身体,坚持锻炼,适度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饮食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健康的饮食,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

 

3、对真假医学科普有甄别能力!多看科普文章,多一些医学知识,但要学会甄别,不能人家发什么都信,而且出于好心,不管对错还跟着转发!

 

4、坚持体检!尤其是40岁以后,每年都要体检,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比如血糖、血压升高不要在出现并发症后才发现,早期切除胃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

 

 

5、积极乐观的心态!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好心态才能健康,很多抗癌奇迹都是在心态好的人身上发生的!

 

现在你明白了吗?

其实最好的医生不是那些名医,而是你自己!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采访专家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 李江波
    文 | 黑凤梨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受访医生:李江波

     

    疼,是最突出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面临孤立的刘甜甜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不得不放弃银行工作的闫爽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竞争压力山大的张德民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疼痛背后的真相是......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反复就医,又找不到问题,让人奔溃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你越关注它的症状,它就越欺负你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药物可不是唯一的办法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性格孤僻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李江波主任的治疗策略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躯体形式障碍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结语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中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将体质分为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阳盛体质。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不同:

     

     

    1、气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气短乏力,容易倦怠,语声低怯,自汗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②调养要点: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常见滋阴食物:

     

    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2、血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劳作,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②调养要点:起居调摄: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常见补血食物:

     

     

    红枣、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鳝鱼等。

     

    3、阴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易渴、易热、易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调养要点: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常见滋阴食物:

     

    黑芝麻、黑豆、黑米、糯米、蜂蜜、牛奶、羊奶、鸡蛋、桑椹、甘蔗、百合、螃蟹、河鱼、鳖等。

     

    4、阳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怕冷喜暖,手足欠温,大便稀溏,口不渴,舌淡胖,脉沉无力。

     

    ②调养要点: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常见温阳食物:

     

     

    羊肉、狗肉、鹿肉、鸡肉、蚕蛹、桂圆、生姜、花椒、韭菜、薤白、核桃、板栗等。

     

    5、气郁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有时性情急躁易怒,有时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摄:多参加集体活动、文娱活动,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常见理气食物:

     

     

    红酒、橙子、柑、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白萝卜、大麦芽、萝卜籽、刀豆、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桂花等。

     

    6、血瘀体质

     

    ①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常见活血食物:

     

    山楂、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酒、醋、黑木耳等。

     

    7、痰湿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体倦身重,嗜睡懒动,口中粘腻,舌胖,苔滑。

     

    ②调养要点:环境调摄:避潮湿。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常见化痰除湿食物:

     

    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杏仁、白果、白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8、阳盛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红,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大便干臭。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加强修养,防止发怒冲动。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常见清热食物:

     

    番茄、莲藕、白菜、芹菜、紫菜、海带、竹笋、茭白、马齿苋、淡豆豉、酱、冬瓜、黄瓜、苦瓜、西瓜、甜瓜、梨、香蕉、柿子、荸荠、甘蔗、槐花、田螺、猪肠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演的是一民间中医悲欢离合的辛酸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在欢笑或悲伤之后引人深思。

     
    民间中医因无官府庇护,无权无势,自古至今倍受官方医生的欺凌,何况现在西医在各方面占尽优势。西医的贬斥排挤不在话下,国人的崇洋媚外,或用西医的一套管理办法来要求和压制中医,致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于绝境,尽管没象王太医那样谋杀、纵火、污蔑、中伤、陷害之能事。民间中医大多只有一技之长,即使像喜来乐那样钻研古代经典著作,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但没有官方承认的学历,照样没有地位,也就难免处处受人排挤、刁难。

     

     

    剧中不难看到喜来乐虽然常用简、便、廉、验单方为人治病,但从为格格治病,为太医、为皇妃、为袁世凯治病,从字体中看出王太医有痰疾在身等等,不难看出他也是饱学之士,对中医的经典理论下过一定的功夫。就连洋相百出,憨厚可爱的徒弟张德福,也能从望、闻、问、切中预见疾病的苗头,对汤头、脉诀、药性倒背如流,令人想到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方面抱怨中医难学,一方面不愿下死力气,背诵必背的歌诀。

     
    为什么老中医在诊断用药时娴熟自如,手到擒来,正是“童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受用终身,加之勤思考,多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所以说学中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中国中医药报》今年四月三日登载的陆金国先生《中医高等教育繁荣下的隐忧》一文,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很有同感,但是,最后提出中医应该走精英教育之路的观点,我觉得远离实际,不敢苟同。

     
    王太医、卢忠等人应该算作精英人物吧?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却视为贫贱之民诊病有失身份。

     
    为格格治病和防治瘟疫,王太医的方剂应该是最合乎标准的方案,但因胶柱鼓瑟,生搬硬套,不知变通而束手无策,到了喜来乐手上,无非是换了种使用方法,却收效天壤之别。如果中医人才都走精英教育之路,也就没有《串雅》一书,民众也就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与医疗不沾边了。

     
    现在为什么病人都朝城里挤?不光是经济条件好了才去找精英医生治疗,主要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基层缺少中医人才,你还要走精英教育之路吗?即使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都能到基层工作,且不说大材小用,还不一定开展得了工作局面。基层需要的是面面俱到的全科人才,而好一点的中医即使一点不懂西医,通过临床实践,内、外、妇、儿、骨伤,哪方面都能成为全科人才。

  • 老家有个老头,中医的爱好者,脑袋里存了很多好玩的小方法。他有一次告诉我,如果身上被小刀等划伤,用一种东西抹上去就好了,而且不会留疤。这种中药的原料很好找,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头浓密秀丽的头发,它除了让我们的容颜更加靓丽之外,还是一种极好的止血药。它在中药上的学名叫血余炭,既然名字中有炭字,肯定不是剪下来后直接使用,制法很简单,把收集的头发洗净晒干,焖煅成炭即可。

     

     

    血余炭,味苦、涩,性平,入肝、胃、膀胱经,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之功,可用于治疗衄血、咯血、吐血、崩漏、便血、尿血、血淋等。其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煎服常用剂量是6~10g,研末服1.5~3g。

     

    在临床上,治疗上部出血如吐血、衄血等,常将其加入鲜藕汁中服用,效果极好。治下部出血之崩漏下血、血淋、小便不通等,常配滑石同用,以增化瘀利尿之功。

     

     

    现代还有医家用其治疗烫伤,将适量的血余炭(研细)与凡士林混合调匀涂敷创面上,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好,涂药前创面如有水泡,需刺破,再用消毒棉球拭干,头面部每天一次,其它部位2~3天一次,据报道,疗效极好。

     

    此外,《本草纲目》言“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名医别录》:“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唐本草》“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哽噎,鼻衄,痈肿,狐尿刺,丁肿,骨疽,杂疮。”

     

    其作用如此之多,效果如此之神,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自己的一头秀发,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进行自救。

     

    (附:血余炭,中药名。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炮制方法: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希波克拉底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退休前是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

     

    我当了四十多年的心血管病医生,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

     

    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

     

    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减少发病率

     

    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

     

    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

     

    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

     

    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

     

    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

     

    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

     

    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

     

    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太多

     

    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

     

    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

     

    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

     

    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

     

    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

     

    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

     

    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但是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

     

    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

     

    真正的医疗机会公平性是指——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

     

     

    医疗不应该只有刀片、药片、支架和起搏器

     

    最基本的是需要有效的沟通,看病不是修机器,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检查结果、几个数据就可以轻易诊断清楚,没有医生可以一次看好病的,只有在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一个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更久。

     

    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

     

    我建议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

     

    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

     

    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

     

    我从生物医学技术向双心、心脏康复的改变

     

    我学医从医50多年了,开始也是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到1995年开始感悟双心,近几年学康复做康复又悟出五个处方——心理、运动、营养、药物、戒烟。

     

    目前,我看病是三步曲:

     

    1. 问病情

     

    2. 看心情

     

    3. 谈谈生活工作和人生经历,有无压力,不顺心。

     

    我的母亲是胡佩兰,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时常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

     

    我从母亲的精神理解了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和他的母亲胡佩兰医生

     

    近几年,我一直致力于建设心脏中心,因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心脏中心,才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让患者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跑着看医生。

     

    真真正正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我的这项事业又有了新的成就,我将和京东健康一起,将心脏中心这个项目推广至全国各地,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我们设置了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预防与康复科以及双心医学四大分中心,并且我会和其他34名全国顶级心脏领域专家一起承担京东健康心脏中心核心管理职务。

     

    我相信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将会惠及全国更多的患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发表演讲

     

    目前,我们第一家区域诊疗中心落地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当然之后还会在更多的城市建立我们的区域诊疗中心。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需求的人看到这条信息,让我们有机会帮助到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有病了执意不去医院,也不吃药,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要去探求病人为什么不去医院,无非以下几种心态!陈大夫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一、自信这点病无所谓

     

    其实所有的心态中,这一点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有人说他觉得病小无所谓,不管病大还是病小,大多数不去医院不吃药的人,都是自信他所得的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疾病,所以才如此自信的不去医院不吃药!如果他能感觉到疾病是会危急他生命的,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去医院,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二、讳疾忌医型

     

    这种人群,也占据了不去看病不吃药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去面对到医院后可能要面对的现实,怕怕查出来以后可能要面对的恐惧!所以迟迟不敢去医院,但这类人群,只需假以时日,能够面对问题以后,都是会去医院的!

     

     

    三、条件限制型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就医条件,比如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困难,害怕花钱,才拒绝就医的,多数都是一些老者,艰苦了一辈子,谈到花钱,就害怕的不得了!其他还有一些条件限制的,比如不能独自去医院,不能独自买药,无人照料,等等等,因为条件限制,使得就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得不想去看病,不想去吃药!

     

    四、真的不怕死型

     

    这样的类型,大多数抱有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甚至有些压根就不想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去就诊或者吃药!这个就不属于需要我解释的类型了!

     

     

    有好多人会说,还有其他类型啊,比如医生太黑,不敢去看病,害怕被过度医疗等等,这样的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种类型,还是这类人群认为自己的疾病还不至于危急到生命,真的他们要认为自己的病会危急生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医院的!

     

    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怎么样想,最起码在他的理解和认知中,不去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大于去医院看病的获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看病和吃药了!

     

    亲,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生姜和萝卜的谚语,感觉很牛叉的样子,比如,“萝卜上市,医生没事”,“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实际上,这些养生谚语,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有时候对谚语的理解要是不到位,就会误解其中真意,按照谚语来生活,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谚语,其实这句谚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为什么呢?冬天吃萝卜,夏天吃生姜,这样真的好吗?我们先来看看萝卜和生姜的性能再说吧。

       


    萝卜肉质脆嫩多汁,形美色艳,“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食材。但是萝卜生用和熟用,功效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生萝卜味甘辛,性寒凉,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等作用;熟萝卜味甘性平,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综合来讲,萝卜适用于消渴口干,鼻衄,咯血;痰热咳嗽,咽喉痛,失音;痢疾或腹泻,腹痛作胀;脾胃不和,饮食不消,反胃呕吐;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或胆石症等病证。

     

    生姜从味道来说,有一定的辛辣之味,民间不是有“姜还是老的辣”之说吗?从性能来说,是偏于温热的,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我们明白了萝卜和生姜的性能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句谚语。我们知道,三冬时节,人们在饮食上可能会偏荤一些,而煮熟的萝卜恰好具有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的作用,尤其是年关和春节时期,大鱼大肉,正好吃点萝卜解油腻,化食积,妙不可言。三冬时节,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咳嗽,而萝卜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运用得当,自然恰到好处。那么问题来了,夏天不能吃萝卜吗?看到超市也有萝卜这个菜,是否可以吃呢?当然可以吃。生萝卜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整个夏天,萝卜也是可以吃的。

     

    再来看看夏季,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胃口通常不佳,而这个时候放入少许生姜,能够使人胃口大开,因为生姜是“治呕圣药”。在夏天,适当吃些生姜,可以抑治肠胃细菌的滋生,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那么,冬天不能吃生姜吗?肯定能吃。冬季天气寒冷,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冬季吃姜正当时。

     

       

     

    这样看来,似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谚语可以被推翻了。实则不然,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手法,很多人忽略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互文现义。这种修辞手法,即是将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就是互文现义的修辞手法。如果按照直译,就是“将军身经百战,全都战死;壮士十年奋战,惨胜而归”,但这显然不符合文意,而正确的翻译是:“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好几年的浴血奋战,一些将士马革裹尸,一些将士凯旋归朝。”懂得了互文现义的修辞手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话的正确打开方式就不一样了:无论冬夏,正确使用萝卜和生姜,能够使人安康!

  • 观叶天士奇络治法和用药,在深度和广度上较之前人都有很大程度的发挥和创新。叶天士善用古方,然师古而不泥古,有时只取其法,有时但求其意。其在用药方面受《黄帝内经》及张仲景、孙思邈、许叔微、张景岳等人启发,取多家之长,如七疝之气实者多从子和;淋浊实证取朱南阳“以浊泄浊”之法,参用濒湖疏泄厥阴、温通精隧之意;而用虫类搜剔法则效法于仲景之鳖甲煎丸。

     
    奇络虚证之治,重视柔润通补

     

    奇络气血由十二经气血满溢而充盈,脏腑功能盛衰是经络气血盛衰之源泉,故病在奇络,而治在脏腑。八脉多起于下焦,隶属于肝肾,肝肾亏虚则八脉充养乏源,是奇络虚证之主因,尤以肝肾阴血亏损为主。经络气血又受后天脾胃水谷精微充养,故叶天士常从治肝肾脾胃以治奇络病。但奇络病属经络病范畴,与脏腑病有别。虚者补之固为大法,然“补”非腻补所宜,滋腻之品有碍气机运化,不能通入奇经,须用通补之品。

     

     

    “通”者又须是柔润之剂,即非燥烈刚性之类如桂、附者,恐其更伤阴液。由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阳气浮越者,治从阴引阳;以阳虚为主,精无以生者,治从阳引阴。总以阳宜通、阴宜固为原则,以通阳摄阴、温补通纳为大法。

     
    凡内损精血形气,奇脉失护,当予味厚质静或血肉有情之品填实精髓。肝肾阴亏,肝阳易于上越,法当益阴潜阳,佐以凉肝坚阴,药用介类潜之,酸味收之,厚味填之,咸味下引,苦味坚阴。遗精滑泄,以补肾固精、升固八脉之气为要,若涩剂乏效,必以滑药引导,所谓滑涩兼施。男子淋浊,亦如女子崩漏带下,最易损人津液,而致奇络亏虚,当调理任督冲带,不宜宣利清解,徒伤正气阴液。男子内结七疝,属任脉为病,若属阴虚气坠或精血内损所致精空气结,则非张子和辛热疏泄通络法所宜,而需用精血有情之品涵养生气,以及辛润温补通络法治之。

     
    女子经带胎产蓐劳所致诸病,都是阴液气血亏损,与冲任督带更是息息相关。又因女子以肝为先天,冲脉隶于阳明,故月经失调,病在冲任,治重调肝,又需顾及脾胃。产后病主以温养气血,产后久损不复延为蓐劳,为真阴亏损,阴虚生热,治应温补气血充养任督,兼除虚热。暴崩暴漏宜温宜补,因病在下焦,须以固摄奇经之药,常用方如震灵丹;久崩久漏宜清宜通,因血去阴耗耳,当以养阴清热、通摄兼施。

     
    强调久病入络,治之需分虚实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络病须治血,然血因气滞,气随血结,不通则痛,以辛、香、润、温之品疏理气机,通和血脉是大法。治络先分虚实:络虚邪乘,血不与邪气和则生胀痛,非偏寒偏热可治,当予补养气血,充养脉络;瘀浊阻络则为络实证,常法有辛润通络、辛香通络、辛温通络、虫类通络等。但因久病所致者,如女子经闭、男子瘕疝等必多虚实夹杂,破气开结,虫类搜剔多耗气伤正,可于补剂中略加一、二以扶正祛邪,宜制丸轻剂缓图。

     

     

    重视脾胃功能,讲究通补治法

     

    叶氏强调阳明是“中流砥柱”,阳明虚而中乏“坐镇之真气”,则有肝风、冲脉上逆莫制之机。冲脉隶于阳明,阳明空虚,血气无以汇聚冲脉则经少经闭,阳明失阖则漏下不止,故有治肝不应,则从阳明。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用药投剂须先顾及胃口,如食少便溏,则非滋补肝肾之治所宜,务先使胃纳有加,再图攻补。脾阴宜固,胃腑宜通;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故补阳明胃腑必以通降之品,如茯苓、半夏;补脾用人参、山药、莲肉等。

     

    重视体质因素

     

    少年精髓不充,形质羸弱,需填精固髓;凡中年以后,或久病体虚者,治法以润补为主;形瘦色苍者不宜辛热温补;女子首重调经,故有治脾胃不应者,治肝调经而病自去;室女不在温补之例;产后体虚必以温养气血为主,忌用燥热伤阴。情志为病者,还需以调适情志为根本,非药物能除根等。

  • 免疫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拥有正常的免疫力可以让人免受感染的困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呼吸,但是你知道空气中有很多的微生物吗?这些微生物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如果人的免疫力不行的话,就容易受到这些微生物的侵袭。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朋友比较容易感冒,这个可能就和免疫力低下有一定的关系。


    免疫力的作用其实还有很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免疫防御主要就是指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免疫自稳顾名思义就是指清除受损或者衰老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免疫监视就是指监视人体内发生突变的细胞,一旦发现异常就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很多人得癌症就是因为自身的免疫力不行了,这样的话就无法监视那些突变的癌细胞,给了癌细胞壮大的机会。既然免疫力对于人来说有这么多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免疫力呢?今天医者良言一文解答这个问题!

     


    免疫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


    目前来说人类对免疫系统研究的比较透彻了,免疫系统主要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吞噬系统、补体系统等构成。体液免疫顾名思义就是指分泌某种物质来发挥免疫作用,这里面主要起作用的就是大家熟知的抗体。细胞免疫又由不同类型的T淋巴细胞构成,它主要靠自己身先士卒来杀灭致病菌,特别是病毒和癌细胞。


    吞噬系统由很多种类型的吞噬细胞组成,当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入体内的时候,巨噬细胞就会上前把它们吞噬。补体系统单纯听这个名字就应该能想到它是对免疫系统的一种补充,在之前人类对免疫系统了解不深的时候就认为人体的免疫力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是后来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把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破坏以后,它们依然有一定的抵御病原菌的能力,经过研究发现在动物体内存在着一种蛋白质,它们能直接溶解细菌,而且还可以促进加强、补充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功能,因此而命名为补体。


    提高免疫力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之前有朋友问我如何提高免疫力?问我有没有什么产品推荐,我明确告诉他说没有。虽然市面上有一些产品宣称能提高免疫力,但是那些都不太靠谱,而且价格还贵。要想提高免疫力,并不能单纯依靠某一种途径来实现,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要想提高免疫力,最起码要吃好。人要想维持正常的免疫力,就需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作为保证,要尽量做到营养均衡。就拿抗体来说吧,它们的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蛋白质,如果一个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不足,那就会造成抗体的合成相对不足,自然会对免疫力造成不良的影响。


    另外,现在也有大量的证据证明免疫力和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这类蛋白质和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类似,所以人体对于这种蛋白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常见的优质蛋白包括鸡蛋、鱼肉、牛肉、虾等。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蔬菜应该控制在400g左右,每天摄入的水果控制在300g左右。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应该在8g以内,油脂的量应该控制在25g以内。尽量不要吃油炸或者油煎以及熏烤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垃圾食品。


    可能大家会觉得自己不吃垃圾食品,但是一般人理解垃圾食品未必准确。垃圾食品是一大类食物的统称,主要是指焦糊、高脂、高盐、高糖类的食物,这类食物有个特点就是仅仅提供能量而没有别的什么营养元素,常见的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罐头、蜜饯、可乐、方便面、香肠等食品。

     

     


    提高免疫力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坚持锻炼身体。大家都听过生命在于运动吧,这句话写出了运动的重要性。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是全方位的,不仅仅能让身体变得强壮,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力。不过需要注意,运动需要坚持才有明显的效果。每次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每周运动的次数不低于5次。运动的方式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优先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体操、羽毛球等。


    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免疫力还得去掉身上的不良习惯。现在很多人的夜生活比较丰富,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但是长期熬夜以后必然会引起免疫力的下降。一般来说中医认为10点30分以后就算熬夜,而西医认为11点以后就算熬夜,但是不管如何都应该尽快控制在11点之前睡觉。还有一些人平时喜欢吸烟、喝酒,这些都会使免疫力下降。


    很多人得了慢性病以后,就没有把它们放在心上,任由慢性病的发展,殊不知这样也会对削弱免疫力。就拿高血压来说吧,如果你不重视它,那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试想如果一个人得了脑卒中都不能运动了,那他的免疫力会有多好吗?还有一些朋友可能心胸不够开阔,所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想不开,要知道一点,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同样也会对免疫力造成不良的影响,平时应该学着排解情绪,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