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肿瘤标记物升高,我得肿瘤了吗?

肿瘤标记物升高,我得肿瘤了吗?
发表人:主任医师黄莹莹

肿瘤标记物 升高怎么办?

肿瘤内科  黄 莹莹

门诊经常会碰到患者拿着 体检 中心 的肿瘤标志物化验单来,看到升高就忧心忡忡,感觉自己已经得了肿瘤。实际上 肿瘤标记物 彼此间还有很多差别,除了肿瘤在很多良性疾病中也会升高。

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因此在肿瘤病人的体液、排除物及组织中出现质或量上改变的物质, 常以 抗原 、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 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根据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识别或诊断肿瘤。 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

以下列举了常用肿瘤标记物的意义:

CEA(癌胚抗原)    胃、肠等脏器、腺癌会产生。正常 ≤  5 ng/mL(不吸烟) ≤10  ng /mL (吸烟),>20  ng /mL ;异常持续升高常常 提示消化肿瘤或者肺癌 、乳腺癌。在一些胃肠道息肉的患者中也可轻度升高,息肉摘除后可下降。常用来作为多种肿瘤的筛查和监测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鳞癌特异性,比如肺鳞癌,食管癌、宫颈癌等等。 注意在有些皮肤病患者中也会升高。

CA125(糖类抗原125)    特异性稍差,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或者有浆膜 积液可以产生该抗原,也可以作为肺癌的预后指标;正常<35 u/mL。

CA153    乳腺癌首选 的肿瘤标记物 并且会 肿瘤负荷的增大而升高 有个别男性也可以升高,但一般 没有 特殊意义, 正常< 35 ng/mL。

CA199    一般是 消化 道肿瘤分泌的 ,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 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稍差,肺癌也可以分泌,胃肠道有炎症的时候也可以升高,所以如果观察到该抗原轻度升高,可以适当观察, 正常<37 U/mL。

CA242    也是 消化 来源。 这个抗原的敏感性也很高,很多正常人查体时发现该值升高,1道2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所以轻度升高也无需太过紧张。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这个肿瘤标记物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密切相关,比如   小细胞肺癌  、神经胶质瘤; 胃肠道的 神经内分泌 肿瘤

AFP(甲胎蛋白) :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记物,多见于 原发肝癌 内胚层癌、 畸胎瘤 睾丸癌 卵巢癌 ,也可见分泌AFP的胃癌,妇女妊娠3个月后会有AFP的升高,但一般在 400ng/ml以下, 正常<15 ng/ml

总之,化验检查只是个筛查手段,在不同年龄,不同状态,不同合并症,出现肿瘤标记物的升高,不要先六神无主,要到肿瘤科门诊仔细咨询,有的放矢的进行排查,这样才能早发现,早诊断,从而有机会早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刘祥礼

    红细胞是血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把从肺部获得的氧气输送到全身。红细胞升高分为反应性红细胞升高和原发性红细胞升高。反应性红细胞升高主要是患者存在低氧的情况,但是当患者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那么红细胞偏高怎么办?

    1.如果是大面积烧伤导致红细胞偏高应该立即给予补充液体。红细胞偏高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生理性多为反应性增高,多见于缺氧所致,如高原地区、抽烟、烧伤等;还有机体大量失水,血液浓缩,红细胞数目也相对增多。需要根据引起红细胞偏高的原因,对症治疗。如果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失液过多引起的红细胞偏高,给予补充液体就可以。

    2.心肺疾病导致红细胞偏高应积极治疗心肺疾病。如果是因为心肺慢性疾病,如慢阻肺,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需积极的治疗心肺疾病。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如肾癌,肝细胞癌等,需要积极的治疗肿瘤。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症引起的,需要给予静脉放血和红细胞单采术,应用羟基脲等化学治疗。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红细胞偏高应该马上对应治疗。首先要明确红细胞偏高的原因,再给予对症治疗。如果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可以高达7-10乘以10的12次方每升,可以应用羟基脲,干扰素,静脉放血等治疗。

    4.生理性导致红细胞偏高平时注意饮食即可。如果是单纯红细胞偏高,其它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首先考虑有没有跟近期的日常饮食结构不当有关,像平时喝水喝的少了、活动减少了这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情况建议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运动,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再去复查,一般都可以恢复正常。

  • 肺癌是著名的“无声杀手”,它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步入晚期。所以,肺癌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这种方法能检“揪”出非常微小的肺部结节。然而,我们都知道,CT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可能反过来增加我们患上癌症的几率。相较而言,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筛查,那就是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我们一般会看哪些指标呢?对于肺癌来说,就是特有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是恶性肿瘤特有的标志[1]。它可以由恶性肿瘤自己分泌或者脱落,也可能来源于机体的“对抗”反应。肿瘤标志物还会进入组织液和血液,我们就可以通过常规的抽血对它进行检测,进而“佐证”恶性肿瘤的存在与否。那么,肺癌究竟有哪些肿瘤标志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酶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顾名思义,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一类酸性蛋白酶。正常情况下,它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清内的含量极低。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最“凶险”的当属小细胞癌,它就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大大提升血清中NSE的浓度。所以,NSE就是小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在血清中的浓度过高,往往提示着癌症的发生[2]

     

     

    2.  癌胚类

     

    主要有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两大类。它们一度存在于人体的胚胎中,其后则会在人体内消失。当肺癌“来袭”时,它们才会重新出现在血清中。不过,这两类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低,不但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在其他癌症,如消化道癌症中也会出现[2]。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还要联合检查其他肿瘤标志物,以便进一步的诊断。

     

    3.  蛋白类

     

    包括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2]。它们在正常人的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却在肿瘤细胞内被大量合成,随后释放到血液中。其中,两种糖链抗原被很多种恶性肿瘤所“偏爱”,因而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诊断[3]。而SCC-Ag和Cyfra21-1的特异性比较好,主要来源于肺癌细胞,特别是非小细胞癌,临床上常用它们来进行肺癌的诊断和分型[4-5]

      

     

    及早发现肺癌确实能救命!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帮你!抽血化验做检查,简便快速还准确!NSE、AFP、CEA、CA12-5、CA15-3、SCC-Ag、Cyfra21-1……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你会读了吗?

     

    【参考文献】
    [1]杨丽萍,陈冬玲,陈振奋.联合检测血清SCC、TSGF和CEA在宫颈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52-54.
    [2]雷宇,赵洪文.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2):166-169.
    [3]张宝凯,张静,马希祥.临床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检验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3279-3280+3282.
    [4] Song WA, Liu X, Tian XD, et al. Utility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yfra 21-1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11;124(20):3244-3248.
    [5] Pujol JL, Boher JM, Grenier J, Quantin X. Cyfra 21-1,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nd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J]. Lung Cancer. 2001;31(2-3):221-231.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目前比较广泛的应用于肝癌的筛查,诊断以及判断疗效等。

     

    那么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


    当然不一定是。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一种单链糖蛋白,由胎儿肝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ng/ml。在成人中,甲胎蛋白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癌、活动性肝病、生殖系统肿瘤、孕妇、胰腺癌和肺癌等。

     

    肝癌患者由于病变的肝细胞再生活跃,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但是要注意的是:大约7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有的肝癌可能甲胎蛋白不高(30%),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

     

     

    目前中国抗癌协会推荐依据甲胎蛋白升高诊断肝癌的标准为:

     

    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持续4周;


    甲胎蛋白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降;

     

    甲胎蛋白在200微克/升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如甲胎蛋白呈低浓度阳性持续达2个月或更久,谷丙转氨酶正常,应特别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情况,甲胎蛋白升高但不是肝癌:

     

    1)孕妇和新生儿:妊娠3-4个月的时候孕妇甲胎蛋白会升高,与胎儿肝脏发育有关,新生儿生长发育比较活跃,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

     

    2)某些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等;

     

    当肝脏存在明显的炎症活动和肝细胞损伤修复的时候,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说明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较好。

     

    一般会随着病情的好转,甲胎蛋白的水平会下降。如果肝功能正常,甲胎蛋白仍持续增高就要注意肝癌的发生。

     

     

    3)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癌、卵巢癌、恶性畸胎瘤等;

     

    4)消化系统肿瘤:比如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之所以又叫做老年性血管瘤,是说中老年人发病多一些,而且70岁的老年人得的比较多。这种血管瘤老百姓也会把它们叫做血管痣,对人们的健康没什么影响,如果不是很大可以不用治疗。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什么是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性血管瘤,又叫做樱桃样血管瘤。俗称血管痣。

     

    因为它是血管瘤,所以它是血管痣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年轻人。可以长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躯干部为主,在手足和颜面一般比较罕见。

     

     

    皮疹一般称鲜红色,像成熟的樱桃,所以叫做樱桃状血管瘤。一般直径在1-5mm,高出皮肤1-2mm,半球状、质软,压之可褪色,数量多少不等,随着年龄增大会增多。

     

    有的丘疹周围可有贫血晕。一般是不疼不痒,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而且这个病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仅仅是影响美观。

     

    青少年长不长老年性血管瘤?

     

    这个病叫做老年性血管瘤,并不只是老年人独有,有些青少年也有发病。这个命名可能是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造成的。

     

     

    但是究其原因,现在仍没有明确答案,有人说是由于皮肤老化引起的,有人说和年龄增大有一定关系。但是有人怀疑的和体内病变有关,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至今仍然没有证据支持。

     

    有些人会问这个东西有什么办法去除吗?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而且非常简单。用冷冻,电解,电灼,激光等方法都可以去除。

     

    只要是破坏了增生的血管组织就可以了,好了以后有可能会有一个白色的小瘢痕。当然一些皮肤愈合能力好的人,可能和正常人一样,看不出任何瘢痕。

     

  •  

    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骨骼或各种骨组织内的肿瘤疾病,骨肿瘤当然也会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通常对比来说容易根治,并且预后情况是良好的。相反的,恶性骨肿瘤病程发展就会比较迅速,而且预后的效果不佳,容易导致死亡。

     

     

    恶性骨肿瘤对比其他肿瘤发病率没有那么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注意避免恶性骨肿瘤的发生以及发展。一般来说,普遍常见的骨肿瘤都为良性骨肿瘤,而恶性骨肿瘤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当然,也有其他按系统等方法进行分类的。

     

     

    骨肿瘤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

     

    目前,医学上没有相当明确的病因,通常会认为是一些基因突变而引起的。骨肿瘤通常的临床症状,首先是肿瘤所在的部位的骨组织或者骨关节有肿块出现,并且可能伴有疼痛感。再者,就是疼痛感加剧,周边的血液循环减缓有麻木的体感,骨关节运动异常。

     

    最后,确诊是骨肿瘤的话,部分的骨关节有活动性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产生骨折,触摸有硬块并且有按压痛。有些肿瘤的快速肿大可致周围血管的血液流动量加快,与之对应的局部皮肤就会发热红肿。不同部位的骨肿瘤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大家要密切注意。

     

     

    如若不幸患上骨肿瘤,要及时就医确认肿瘤位置以及大小,良恶性与否,尽快地采取肿瘤的切除手术。正常情况下,骨肿瘤的切除手术是最有效以及最重要治疗骨肿瘤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

  • 体表肿物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发源于皮肤及附属器、皮下深部软组织而在体表可以触及的肿块。体表肿物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来源分类的。本文会介绍最常见几种体表肿物,包含了良性的和恶性的肿瘤,从来源、部位、表现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尽量做到简单易懂。

     

    01 脂肪瘤

     

    1、来源: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2、部位:可发生于身体的各处,肩、背、颈、乳房和臀部多见。

     

    3、表现: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一般无疼痛。最初多为隐匿性缓慢生长,长大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极少恶变。多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脂肪瘤要考虑脂肪瘤病的可能,具有遗传倾向和家族性。

     

    4、治疗:如果无自觉症状,无碍外观和功能,可以不治疗。对于位置较深的,有触痛的,或者较大的影响活动的脂肪瘤建议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唯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02 黑痣

     

    1、来源:表皮、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巢状排列,是良性肿瘤。

     

    2、部位:全身各处都可能生长。

     

    3、表现: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其中交界痣和混合痣的交界成分有恶变可能。可凸出或不凸出皮肤,颜色为黑色、褐色或皮色,皮内痣和混合痣可有毛发,交界痣不会有毛发,边界清楚。发生于手掌、足趾及外阴部的黑痣几乎均为交界痣。

     

    4、治疗:痣为良性病变,每个人都长有黑痣,所以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治疗。手掌、足底、外生殖器处的黑痣易发生恶变,建议密切观察,及时手术切除。另外,如果痣出现不断增大、形状不规则、破溃出血、瘙痒刺痛、周围出现“卫星灶”等情况,都提示有恶变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

     

     

    03 皮脂腺囊肿(粉瘤)

     

    1、来源:由于皮脂腺导管阻塞,腺体内分泌物聚积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

     

    2、部位: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躯干次之。

     

    3、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质软或稍有张力,高出皮肤,表面光滑。中央可见黑色小孔,从小孔可挤出白色恶臭味内容物。常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破溃流脓。若处理不当,病情会有反复。少数会进展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4、治疗:手术完整切除囊壁及内容物,若囊壁有残留,会增加复发几率。彻底清创,精细缝合。急性感染期的皮脂腺囊肿,应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手术。

     

     

    04 皮样囊肿

     

    1、来源: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表皮细胞偏离原位,沿胚胎闭合线处形成的先天性囊肿。

     

    2、部位:好发于眼眶、眉弓外侧、鼻中线及口底部。

     

    3、表现:好发部位的皮下肿物要高度警惕皮样囊肿可能。半数患者出生时即已出现,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皮下结节,质地可软可硬,肿物位置深,常与下方骨膜粘连,活动度差,不易推动,一般无瘙痒疼痛。

     

    4、治疗: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时建议积极手术治疗,皮样囊肿囊壁较薄,内包裹有毛囊、汗腺、皮脂腺、毛发、纤维组织等,且位置深,与骨膜粘连较重,手术难度较大,应彻底切除囊肿和粘连的骨膜,否则术后极易复发,二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大。

     

     

    05 神经纤维瘤

     

    1、来源:神经系统来源的良性肿瘤。

     

    2、部位:可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真皮或皮下,严重者也可以累及深处组织。

     

    3、表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结节或肿块,质地松软,面部的体积较大的神经纤维瘤会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例如上睑部神经纤维瘤遮挡视线,面中部神经纤维瘤拉扯鼻和口唇移位。若同一患者有多个神经纤维瘤,周身有6个以上的咖啡牛奶斑,合并有骨骼的异常,有腋窝或腹股沟雀斑样色素斑,有家族遗传史,应考虑I型神经纤维瘤病。

     

    4、治疗:单发的或数量较少的体积适当的神经纤维瘤,可以考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多发的或体积很大的神经纤维瘤,手术无法全部切除,应重点去除影响功能的瘤体。神经纤维瘤往往血供丰富,大的神经纤维瘤应备血,往往不能完整切除,术后复发可能性大。

     

     

    06 黑色素瘤

     

    1、来源: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下肢和会阴部,其次于头、颈、上肢。

     

    3、表现:早期为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病损,或者原有黑痣突然扩大、色素加深。病变逐渐隆起,可呈结节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出血,病损周围可以有色素脱失,周围可以有卫星状病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4、治疗: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方法。手术需要扩大切除,保证切除范围,继发创面需要皮瓣或植皮。肢端的病变需要性截指(趾)手术,若淋巴结有转移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以放、化疗和免疫治疗。

     


     
    07 皮肤基底细胞癌

     

    1、来源:来源于表皮基底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头、面、颈等处,与日光照射相关。

     

    3、表现:早期可表现为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伴有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或表现为淡红色苔藓样丘疹,伴有浅表糜烂、结痂或溃疡。后期逐渐扩大,进展为中央凹陷溃疡,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边缘为珍珠状隆起。

     

    4、治疗: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扩大切除,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以及切缘是否切净,修复创面,必要时放射治疗。

     

     

    08 皮肤鳞状细胞癌

     

    1、来源:来源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头、面、颈等部位,与日光照射相关。

     

    3、表现:早期为红色硬结,逐渐进展为斑块或结节,表面形成溃疡;或者进展成菜花状,基底有浸润,边界不清。易出血。癌组织发生坏死,脓性渗出,产生恶性臭味。

     

    4、治疗: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扩大切除,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以及切缘是否切净,修复创面,必要时放射治疗。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大多数体表肿物,都是良性病变,可以密切观察,而不是着急手术切除。

     

    符合手术指征的肿物,才会考虑手术切除。孙医生总结了几条手术切除的指征,能覆盖大部分体表肿物的规律,但一定是不全面的,需要大家辩证着使用:

    ①肿物性质为恶性或者有恶变倾向;

    ②肿物严重影响生理功能,例如张口、闭眼、听力等,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③肿物伴有疼痛、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④面、颈部肿物,特别介意影响外观和形象;

    ⑤激光治疗后再次复发的肿物。

     

    很多人会有疑惑,如何判断肿物是否为恶性。其实专业医生也没法保证自己能准确判断每一个肿物的性质,诊断性质的金标准是行病理检查。

     

    孙医生提供一个简易版的判断标准,适用于大部分体表肿物,共各位参考,符合以下症状的时候,需要警惕肿物为恶性的可能:①肿物进行性增大;②肿物形态变得不规则;③肿物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④经常性的破溃。

     

    当然,如果怀疑有恶性的可能,一定要尽早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最后,祝每位朋友健康快乐。

  • 肺部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呢?包括以下几项:

     

    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这是诊断肺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多数肺肿瘤可以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获得临床诊断。中心型肺肿瘤早期X线胸片可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排痰不畅,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若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可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当癌肿发展到―定大小,可出现肺门阴影,由于肿块阴影常被纵隔组织影所掩盖,需作胸部X线断层摄影和CT检查才能显示清楚。


    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管腔边缘残缺或息肉样充盈缺掼,管腔中断或不规则狭窄。肿瘤侵犯邻近的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隔阴影增宽,轮廓呈波浪形,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时呈分叶状。纵隔转移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反常运动。气管隆凸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度增大,相邻的食管前壁,也可受到压迫。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腔积液或肋骨破坏。


    CT检查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横断面结构图像,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互相重叠,密度分辨率很高,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肿瘤病变,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T可显示位于纵隔内的肿块阴影、支气管受侵的范围、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肺血管和纵隔内器官组织侵犯的程度,并可作为制定中心型肺肿瘤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痰脱落细胞检查

     


    痰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肺部肿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以往人们对于肺部肿瘤性疾病的检查,多采用痰液直接涂片法,需制备多张涂片、多次检查,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检查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且因涂片中的背景模糊、有形成分多而复杂,常可掩盖肿瘤细胞并增加识别的难度;加上患者不按要求留取合格的标本,而是非常随便的留取一点口水、唾液等送检,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这也相对的使痰液肿瘤细胞的检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 在颈前的甲状腺,可以从血液中吸收碘,产生并分泌甲状腺素,对人体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发育具有调节作用。一般甲状腺在正常状态下是摸不到也看不出,所以当甲状腺肿大时,要留意是否为甲状腺病变。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约占颈部肿瘤疾病的一半左右。

     

     

    甲状肿瘤主要是手术切除,医生诊断为甲状肿瘤后,会根据肿瘤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及后续手术,一般穿刺病理检查发现问题或肿瘤大于3~4公分时,建议手术切除。

    甲状腺手术现在不影响美观

    在甲状腺手术中,早期最担心的风险是术后出血,以及术中损伤靠近甲状腺的喉返神经,从而导致声音沙哑。伴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方式和技术不断发展,变得纯熟,风险相对降低,“兼顾美观”成为另一项评价手术方式的项目。

    现在,常见的甲状腺切除术有3种

    常规甲状腺手术:从早期到现在,它是一种典型的甲状腺切除手术,直接从颈部切开进入甲状腺,切口约4至6公分,如果配合内视镜,切口可缩小至1至2公分左右。

     

    腋内视镜甲状腺手术:典型的传统术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开始考虑美观的问题。因此日本外科医界发展了一种从腋下或胸壁及乳晕上切开的方法,可将伤口隐藏在衣服中。配上内视镜,切口只有三个1-2公分的孔,一个让内视镜进入,另外两个就可以操作器械了。

     

    经口内视甲状腺手术:最近几年,医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无论是从腋下还是胸壁或是乳晕部位来开孔进行手术,也绕不开留疤这一难题,于是“经口内视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此术式是由口内,即经口进入甲状腺部位,借助于内视镜辅助,仅需三个0.5至1公分的孔,但孔在嘴内,只要保持清洁,几乎不需要特殊护理,从外观上完全没有伤痕。

     

    常规外科切口大小,与患者肥胖、肿瘤大小、执刀医生的习惯及技术有关;而内视镜手术,如手持筷子操作,因管子和器械都是直的,操作困难;而经口内视镜甲状腺切除术,因前口三孔集中,可操作范围小,技术门槛高。

     

     

    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时,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时,一定要和医生讨论评估,确定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把体检当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体检的增多,随之带来的就是体检中的阳性结果也越来越多。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个体检中经常出现的阳性结果,而且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很害怕的一个东西——肝囊肿!

     

     

    一、怎样发现肝囊肿?

     

    肝囊肿的发病率并不是非常的高,但近几年随着体检的增多,发现这类异常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了。怎样发现肝囊肿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超声,超声是发现肝囊肿最简单、最简单易行、敏感性很高、没有创伤而且经济实惠的常用方法。其次是CT扫描,CT能准确显示肝囊肿的各种特征,也比较常用。以上两种是常用的方法,当然除外以上方法,还有磁共振、核素扫描等很多方法可以发现囊肿,但较为少用。

     

    二、肝囊肿会癌变吗?

     

    肝囊肿不会癌变,因为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肝囊肿只是肝脏内形成了一个囊,里边大多数是液体。虽然不会癌变,但这个囊肿会越来越大,如果肝囊肿长大以后,压迫周围组织,就会产生一定的症状,很多人担心囊肿受刺激以后发生癌变,这种情况还没有见到有过报道。有人还担心囊肿破裂进而发生危险,这种可能性从理论上讲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囊肿的癌变。

     

    三、发现肝囊肿应该怎么办?

     

    很多人会问,肝囊肿不会发生癌变,是不是肝囊肿就不需要特殊处理了呢?还真的是这样,对于大多数的肝囊肿,如果患者没有自主症状,或者囊肿不是特别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但如果囊肿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症状,或者肝囊肿过于庞大,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囊肿进行干预治疗了。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都是肝囊肿常见的处理方法。

     

     

    看懂了吗?肝囊肿不会发生癌变,发现以后只需要定期复查彩超监视一下他就可以了,但如果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处理他了。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肺癌早期隐藏性很高,很容易会在早期出现时被忽略掉,一般来说一旦被确诊,超过8成以上都是晚期的,往往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成年人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而在健康体检时,很多人对肺部肿瘤标志物这项很不明白。那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东西?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东西?

    肺部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抗原,或肿瘤分泌的特殊蛋白,如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53、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改变只是提示有肿瘤的可能,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患者,具体诊断需进行进一步检查。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学分析,肺癌分为两种主要组织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80%以上的患者是非小细胞肺癌。

    医学上,这两大类的肺癌对应的肿瘤标志物类型,也各不相同:

    (1)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癌又称为燕麦细胞癌,临床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其相关肿瘤标志物主要有:NSE、ProGRP、CA125、Cyfra21-1、CA153。

    (2)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高发种类,一般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腺鳞混合性癌等。其相关标志物主要有:CEA、Cyfra21-1、 CA125、 CA153、TPA及SCC-Ag。

    以上就是关于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东西的相关内容介绍,相信很多人对肺部肿瘤标志物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大家也不需要紧张,因为查出肺部肿瘤标志物化验数值高并不一定就是有肿瘤,具体还应该进行胸部的X线或者CT检查。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