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种野花认识吧,就是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

这种野花认识吧,就是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
发表人:健康“娜”些事

六味地黄丸,承载着中医药大学学生永远的记忆。无论是方歌也好,六味药物也好,都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补肾功效给无限放大。我记忆中,年轻人吃六味地黄丸会出现上火现象。也有患者说吃六味地黄丸人会显得很有精神,谁知道哪个是真的呢? 

 

六味地黄丸里面当然有地黄,应该用生地还是熟地,估计一些人还要想一会儿。生地也好,熟地也罢,都是一种野草的根茎,我们统称为地黄。地黄具有很好的地域性,一般来说产自怀庆府的为佳。怀庆府,又是一个让人挠头的地域概念,今天就不聊了。 

 

 

何为地黄?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我们老家,也有地黄,是那种野生的。由于没几个人认识,加上不成规模,所以也没有人去搭理她,任其自生自灭。不过这玩意的生命力很是顽强,虽然风吹日晒,旱也好,涝也罢,依然能见到其身影。 

 

地黄的功用:

 

地黄入药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熟地黄:甘,微温。总体来说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

 

 

鲜地黄则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则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熟地黄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是熟地,那种黑色的块状的东西。熟地黄可以滋阴补肾,唯一的不好就是太过滋腻,影响到肠胃功能,所以用的时候要加上消食的中药比如砂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洋地黄中毒疾病介绍: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是患者发生房性心动过速的同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过程中出现传导障碍,不能顺利下传抵达心室)。本病主要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且多见于在使用洋地黄治疗期间,是洋地黄过量使用最常发生的心律失常类型,典型表现为心力衰竭(气促、发绀等)、心律失常(自觉心跳不规则)、洋地黄中毒(恶心、呕吐、眩晕、头痛)等。本病多采取病因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在停用洋地黄,并及时补充氯化钾几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心律,预后较好;如未经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起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看到某同学在桌上放了一瓶“六味地黄丸”,问之答曰:最近感觉有点虚,有点阳痿,随便吃吃……回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神药?

     

    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同一种药居然有六百多家药厂生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而且粗略估计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OMG!这是什么概念?感觉日常的毛病没有它治不了的,这还不叫包治百病?所以是有些滥用了。

     

    但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益类的经典名方,确实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更适合肾阴虚的人。它被认可的适应症主要为肾 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的判断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中医辨证为肾 阴 虚的患者。这些症状可以辅助判断:舌红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脉细快。

     

    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补虚,也兼有泻下成分,方中重用熟地黄,滋 阴 补 肾,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相互配合又能清虚热,方子共奏补肾 阴,清虚热的功效。

     

    所以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症,而滥服六味地黄丸,其实是有副作用的。

     

    以下人群忌用!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所以肾阳虚的人不能用,肾阳虚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感冒发热病人、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病人,需暂停使用。健康人请勿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注意其他几种地黄丸的区分

     

    不同的症状可以服用不同的地黄丸,但最好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勿乱用!

     

    枳柏地黄丸,重滋阴降虚火。麦味地黄丸,重滋养肺肾。杞菊地黄丸,重滋补肝肾。归芍地黄丸,重补阴血清虚热。桂附地黄丸,重温阳,针对肾 阳 虚。明目地黄丸,重养肝明目。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看到某同学在桌上放了一瓶“六味地黄丸”,问之答曰:最近感觉有点虚,有点阳痿,随便吃吃……回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神药?

     

    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同一种药居然有六百多家药厂生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而且粗略估计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OMG!这是什么概念?感觉日常的毛病没有它治不了的,这还不叫包治百病?所以是有些滥用了。

     

     

    但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益类的经典名方,确实具有滋 阴 补 肾的功效,更适合肾 阴 虚的人。它被认可的适应症主要为肾 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的判断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中医辨证为肾 阴 虚的患者。这些症状可以辅助判断:舌红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脉细快。

     

    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补虚,也兼有泻下成分,方中重用熟地黄,滋 阴 补 肾,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相互配合又能清虚热,方子共奏补肾 阴,清虚热的功效。所以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症,而滥服六味地黄丸,其实是有副作用的。

     

    以下人群忌用!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 阴 虚,所以肾 阳 虚的人不能用,肾 阳 虚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感冒发热病人、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病人,需暂停使用。健康人请勿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在临床上,六味地黄丸的服用应该遵照医生的指导来服用。另外,在六味地黄丸服用期间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戒烟、酒等情况。

     

     

    注意其他几种地黄丸的区分

     

    不同的症状可以服用不同的地黄丸,但最好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勿乱用!枳柏地黄丸,重滋阴降虚火。麦味地黄丸,重滋养肺肾。杞菊地黄丸,重滋补肝肾。归芍地黄丸,重补阴血清虚热。桂附地黄丸,重温阳,针对肾 阳 虚。明目地黄丸,重养肝明目。

  • 红花是一味十分常见的活血药,但是不懂行的人们总会认为“藏红花”质量好,还形成了西藏产的红花就叫做藏红花的观念。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两个误区:一是,红花和藏红花虽然功效相似,但是不是同一种植物,而且药物的偏性不同;二是,藏红花虽然带有藏字,但是西藏并不是藏红花的原产地。那么关于中药红花的那些事我们来仔细聊聊吧!

     

    先说红花,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属于活血化瘀药物。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病症。一般内服用量3~9g,外用适量。因为红花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在很多宫廷剧当中常被刻画成堕胎的药物,的确在红花的使用注意当中就有孕妇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忌用。

     

     

    红花的主要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活血痛经,一是活血止痛。红花作为活血通经药物,被广泛的用于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而作为一个活血止痛药物,可用于各种瘀血疼痛证,比如疮痈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病等,也可以治疗瘀血胸痹疼痛。红花的应用十分广泛,张廷模认为将它归类在活血止痛药也是完全可以的,像很多医院针灸科常用红花注射液作为局部穴位注射的药物,对疏通经络气血有很好的作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曾单用红花泡酒,称为“红蓝花酒方”具有很好的活血行瘀、利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瘀血证。《医宗金鉴》在补血名方四物汤的基础之上加行桃仁、红花就变成了桃红四物汤,既有很好的补血养血、活血祛瘀的作用,对于治疗“因虚致瘀”的妇科月经失调诸症有很好的作用,由于临床使用十分频繁,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红花归类为活血通经的原因吧。

     

     

    其实红花作为活血止痛药在很多名方中都有使用,比如善于使用活血化瘀疗法的清代大医家王清任所创立的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都使用红花,有很好的活血止痛的作用。李杲的《医学发明》当中的复原活血汤用红花和桃仁、柴胡、瓜蒌根、当归、甘草、穿山甲、大黄等药物配伍,有很好的活血祛瘀、疏肝通络的作用,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等症。

     

     

    那么藏红花又是个什么样的药物呢?藏红花,又叫番红花、西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味甘,性平(一些书籍认为其性凉),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病症。一般用量3~9g。可以看出藏红花首先在植物来源上就和红花区别甚大,一个是鸢尾科植物、一个菊科植物。藏红花最早产于中亚以及欧洲西南部,后来经过南亚传入西藏,再由西藏传入各地,人们习惯上把从西藏传入的东西加上“藏”或者“番”,而且人们发现它的作用和红花相似,所以称为藏红花。因为藏红花的药用部位是不是花,而是花当中的花柱。藏红花的每朵花中有一个牙签般粗的花柱,但没有牙签那么长,所以产量十分低,价格十分高。很多人盲目崇拜,认为贵的就好,其实是十分不明智的。

     

    在通经活络上,藏红花和红花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但是藏红花的药性偏于平或者凉,而红花偏温,是一种寒性的活血化瘀药物。而且藏红花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热毒炽盛,血热瘀滞证的病人,适当加入藏红花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平时保健用红花泡酒是没有必要追捧藏红花了。

  • 中国人十分看重认祖归宗,不少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论身在何处,都对故土念念不忘。倘若,历经战乱,一代代远离故乡的人们死去了,故乡的名字已经渐渐淡去,许多人只能从父辈的口口相传中知道,自己的故乡在一个大槐树下。

     

    相传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还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为了满足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古代农业技术落后,每每遇到干旱、蝗灾,或者遇到内乱、外地入侵等等天灾人祸,基本就颗粒无收,史书上关于饥荒的记载比比皆是。这时候人们发现开的一串一串的槐树花,花瓣净白肥厚,饥饿的人们就摘下槐花填充辘辘饥肠,不料槐花味道甘甜,肉质鲜美,于是便有了人们称槐花为“槐米”。

     

    于是,从此我们便和槐花结缘,家家户户都在自己房子边种上了槐树。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天仙配当中,古老的槐树精还充当媒人,见证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可见人们对于槐树的热爱。其实,我们对于槐树的认识,远不止这些。在中药当中,槐树的花就是一味止血良药,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吧。

     

     

     槐花,又叫护房树、豆槐、槐米,是槐树干燥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病证的治疗。一般用量为5~9g。

     

    槐花性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痔疮出血,大便下血,常与侧柏叶、荆芥穗、枳实配伍,可以起到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作用,如槐花散。治疗血崩及肠风下血,与凉血止血药地榆一同相须使用,是一个重药药对,如槐榆散。

     

    治疗吐泻不止,可以单用。治疗小便出血,可以与凉血行瘀的郁金配伍,《箧中秘宝方》记载治疗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治疗热毒下痢,下血不止,与郁金、甘草一同使用,如郁金散。《世医得效方》还记载槐花用于治疗治鼻子出血不止的方子,将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碾成细粉末,吹入鼻中,可以迅速止血。

     

     

    槐花入肝经,可以清肝经的火热邪气。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可以用槐花单味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配伍清泻肝火的夏枯草、菊花等药物一同使用。在元代医书《世医得效方》记载有一个方子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在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记载,用槐花炒香频嚼,可以治疗失音与喉痹。所以可以认为槐花对于治疗喉痹应该是确切的疗效的。

     

    槐花不仅可以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北方的很多地方直到现在还有吃槐花的习惯,有的用槐花煮饭,还有用槐花制作小吃、糕点等。槐花谢后结成的果实槐角,也是一味良药,性味、作用、功效和槐花相似,清降泻热的作用比槐花强,而且还能润肠。但是止血的作用不如槐花。

  • 花胶素有“海洋人参”的美誉,富含多种高级胶原蛋白和微量元素,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下面带大家更详细地了解花胶的知识。

     

    花胶又称鱼肚、鱼鳔,因其富有胶质而著名,现和燕窝鱼翅齐名,列为“八珍”之一。花胶主要产于我国沿海,以广东的“广肚”为最佳。其味甘、性平,归肾、肝经,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散瘀止血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创伤出血、痔疮等症状。女性朋友也可以用来补血调经、美容养颜、滋补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花胶能补肾益精,滋养筋脉,能治疗肾虚滑精及产后风痉”。《本草求原》曰:“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药理学方面研究表明,花胶富含高级胶原蛋白,可以美容养颜、强身健体。另外其蛋白质含量高达84.4%,还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维生素E,这种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真可谓浑身是宝,最适合身体孱弱、腰膝酸软的人食用。

     

     

    下面介绍一些花胶的常见配伍,良好的搭配可以更好发挥其功效。

     

    1. 证见体虚气弱的患者,花胶搭配海参可起到强壮机体、增强免疫的功效。前者强精壮阳、滋补肝肾,后者补肾益精、壮阳疗萎。二者联合可以将强筋健体的功效发挥最大。

     

    2. 证见阴虚上火、脾胃不和的压力大、上火、胃肠功能差的患者,花胶搭配石斛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津养胃、理胃健脾的功效。前者益精养胃,后者润肠通便、健脾理胃,二者搭配相得益彰。

     

    3. 证见气血双虚、脾虚上火的牙龈肿痛、咽干口臭的患者,花胶搭配黄芪可以起到增强免疫、补气益中的功效。前者益气补血、补虚劳、健脾胃,后者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二者搭配可以清火健脾、补气补血。

     

    4. 证见气血不足的神疲体倦、面无气色、久咳体虚患者,花胶搭配红枣可以美容养颜、补气养血、滋阴宣肺。前者补肾益精,后者补血养颜、润肺止咳。二者合用可很好的改善气血,滋阴润肺。

     

    5. 证见气血亏损的用眼疲劳人群,花胶搭配枸杞可滋补肾阴,养血明目。前者补气活血,后者滋阴明目。二者搭配尤其适用于经常用眼的人。

     

     

    大家进补的同时要注意规避使用禁忌风险,避免弄巧成拙。

     

    1. 花胶性平,身体偏寒凉的人食用时尽量避免再摄入寒凉的食物,比如冰水、雪糕、西瓜、梨等,以免身体不适。

     

    2. 因为花胶补充胶原蛋白,有助于修复人体的组织。女性月经期会有子宫内膜脱落。如果女性月经期食用多量花胶,则可能导致经血紊乱,子宫内膜增生不良。

     

    3. 进补花胶的同时应避免喝啤酒、肉汤,因为它们含尿酸较多,过多的尿酸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引发炎症和痛风。

     

    4. 花胶含有大量胶原蛋白,属于过敏原。一些易敏体质的人群如果食用花胶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症状,则应立即停止进食。

     

    5. 感冒期间不要食用花胶。因为其主要成分是蛋白和多糖,可能会加重鼻咽黏膜的过敏,黏液渗出过多则会加重感冒症状。

     

    综上,花胶虽然富含蛋白胶原、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也不适合所有人大量进补。大家食用花胶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上禁忌,更好的了解花胶的食用禁忌,进补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芪就被医生们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屡建奇功,被誉为“补药之长”。其实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总体来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来解决。黄芪味甘微温,味道并不难喝,所以有不少人在一些膳食中加一些黄芪,也有一些人在饮品中加入一些黄芪,以此来养生防病。那么,这黄芪究竟有些什么作用?能治些什么病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中,其中就用到了黄芪。一般对于出汗又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也就是说,由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可用黄芪、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如果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如果是肺气虚证,症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壅于肺而无力咯出,可用黄芪与紫菀、款冬等药,温肺定喘,健肺益气。


    对于痈疽这种疾病,不仅人体体表会有,人体内部脏器也会有。一般来说,凡是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用黄芪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与金银花、皂角刺、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果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用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若痈疽久不穿头,可用黄芪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药。

     

    如果是脏腑痈疽,如肺痈,据《圣惠方》记载,可用黄芪研为细末,煎水服用。

     

    如果是肠风泻血,可用黄芪、黄连二药,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饮下。

     

    如果是尿血沙淋,痛不可忍,可用黄芪适量,研为细末,取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用蜂蜜60克将萝卜和黄芪淹制片刻,再行炙干,以不焦为度,以盐汤送下。

     

    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吐血不止,可用用黄芪7.5克,紫背浮萍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姜蜜水送下。


    酒疸多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如果症见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可用黄芪100克,木兰5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服下,每次3-5克,每日三次。

     

    还有一种叫做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的疾病,也大多是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如果出现阴部汗出,潮湿,且瘙痒,可用绵黄芪适量,用酒炒,研为细末,以熟猪心同吃。


    在《外科精要》中记载,黄芪具有治渴补虚的作用。如果“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可用黄芪六一汤。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180克(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30克(半生半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用白汤点服。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切记切记!

  • 胡萝卜呢?不管是作为主菜、配菜、还是作为婴儿的辅食,都是极好的。胡萝卜,不管从外表的颜值,还是内在的营养优势,都有拿的出手的地方。请看下图:

     

     

    从上面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跟其他的块根类相比,胡萝卜的营养优势在于维生素A很丰富,对得起它“多吃胡萝卜对眼睛好”的美名。此外,高钾低钠,低脂肪,零胆固醇的优势,非常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其他的营养素成分含量就有差强人意了,而且鲜胡萝卜88%都是水。但不管怎么说,胡萝卜还是总有几样拿得出手。

     

    缺VE

     

    胡萝卜几乎不含维生素E,所以维生素E缺乏症患者,和由VE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肝胆系统疾病等,最好也不要吃胡萝卜。这一点婴幼儿最应该注意。维生素E缺乏症在婴幼儿期间较多发病。胡萝卜是婴幼儿的常用辅食,此时如果进食胡萝卜(汁),会造成其他食物进食减少,那么维生素E缺乏导致的症状就无法及时的纠正和弥补。

     

    婴幼儿的最佳食用指南

     

    胡萝卜确实是非常适合婴幼儿食用的一种蔬菜,也素有“小人参”之称。但是如果单纯的给宝宝吃蒸胡萝卜块或者打成泥,都是较难下咽的,连我这个成人都不喜欢吃,更别说宝宝了。

     

     

    但是胡萝卜又是一种质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对于促进宝宝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都是很有好处的。

     

    从4个月开始,便可以给婴儿添加胡萝卜泥,一方面是补充婴儿成长所需的营养素,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婴儿尝试并适应新的食物,为今后顺利过渡到成人膳食打好基础。但是宝宝通常不太喜欢胡萝卜泥。既然胡萝卜这么好,可以尝试做下面的菜肴: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食材:排骨4两,胡萝卜一根切块,玉米一根切块,葱、姜、盐、鸡精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添加。

     

    烹制方法:排骨焯水至不见血色,把排骨、玉米、胡萝卜、葱、姜一同放入压力锅中,加适量水,大火使压力锅内沸腾后,文火炖30分钟;出锅前加入适量的鸡精、盐、葱花。

     

     

    烹饪的注意事项

     

    烹调胡萝卜时,不要加醋,以免胡萝卜素损失。由于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所以,只有经过油炒才能容易被人体吸收。不要过量使用胡萝卜,大量摄入胡萝卜素会使皮肤的色素发生变化,变成橙黄色。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前段时间有一件事激起了人们关于莲子的讨论,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的一名博士将已长出莲叶的宋代古莲放入杭州柳浪闻莺“荷花池头”石碑下的宋代莲盆之内,供游客观赏,“如果顺利,六七月份会开出荷花”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很早之前就有报道说过古莲子发芽的事情,而且,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得出古莲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有的接近100%。

     

    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很早就有了,在明代人编写的《北游录记闻》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赵州宁晋县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数斛者,状如铁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如此神奇的莲子其实在中药学的角度,也是一个很好的药材,它包括了两味药物,一个莲子,还有一个是莲子心。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有着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病证。一般煎服用量为6~15g。治疗脾虚运化失司出现的脾虚久泻、食欲不振,可以用莲子与人参、茯苓、白术等益气健脾的药物一同使用,达到健脾止泻的效果,比如参苓白术散。

     

    治疗带下过多,若是脾虚湿盛引起的,常与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湿的药物搭配使用;如果是脾肾两虚,出现带下清稀,兼有腰膝酸软的情况,可以用山茱萸、山药、芡实等补益脾肾的药物同用。莲子还可以治疗肾虚精关不固,出现遗精、滑精等病症,常常与沙苑子、芡实、龙骨等补肾涩精的药物同用,比如金锁固精丸。

     

     

    莲子还有很好的治疗心悸失眠的作用,对于心肾不交导致的虚烦、心悸、失眠等症状,可以与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安神药物一同使用,达到心肾交通,安神定志的效果。但是《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莲子心,是莲子剥开后里面的青嫩胚芽。味苦,性寒。归心、肾经。《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等病证。一般煎服用量为2~5g。

     

     

    《百一选方》记载用莲子心和糯米研成细粉末,用酒调服,可以治疗劳心过度出现的吐血证。《医林纂要》记载用莲子心一撮研成粉末,加入朱砂,用米汤调服,可以治遗精。

     

    莲子心还可以用于治疗太阴温病,失治误治出现发汗过多、神昏谵语的情况,在《温病条辨》记载了清宫汤治疗此证,用莲子心搭配元参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等药物。

     

    莲子在南方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食物,很多地方的宴会上都会用莲子和蜜枣、桂圆做成的甜汤,味道甜美可口,同时,也是祝愿新人们早生贵子。但由于莲子心味道实在太苦,在洗莲子的时常直接被丢弃了。

  • 桂枝这味药物,因为被张仲景反复应用,组成了不少名方,从而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和桂枝同出一物的另一味药物——肉桂,却很少被人们提及。今天就来好好学习一下这个药物吧。

     

    肉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樟树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用于治疗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阳痿、宫冷、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等多种病症。

     

     

    这个药物性属大热,有很好的温里作用。排在第一位的作用就是补火助阳,这种作用和附子十分类似,通过补命门之火,从而温暖全身的阳气,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阳虚诸证。不论是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及脾肾阳虚、心脾阳虚、心肾阳虚等,都可以用肉桂配伍相应的药物来治疗。

     

    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的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宫寒等,常与温补肾阳的鹿角胶、杜仲、附子等药物同用。治疗肾虚咳喘,虚阳上浮导致的眩晕目赤、汗出肢冷、心悸等,常与山茱萸、人参、五味子等补肾益气的药物同用;治疗脾阳虚之胃脘冷痛、食少便溏,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温脾补肾药物同用。

     

     

    治疗寒邪内侵或者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冷痛、呕吐、泄泻等,病情较轻的可以单用桂枝治疗,病情较重的常用干姜、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物与之配伍使用,还可以治疗寒疝腹痛,在《姚僧坦集验方》中记载了一个桂心汤,用桂心(桂皮)、生姜、吴茱萸等药物搭配,对于这种病症有一定效果。肉桂还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杂致,客于经脉,气血运行受阻,闭阻不通导致的风寒湿痹,可以配伍独活、桑寄生、杜仲等祛风湿、强腰膝的药物使用,特别适合寒痹腰痛,如独活寄生汤。

     

     

    寒性凝滞,感染寒邪较重的时候,常用于伴随着血液的瘀滞,肉桂的性大热而能活血通经,对于寒凝血瘀证可以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冲任虚寒、寒凝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者女性产后瘀血阻滞导致的恶露不尽、腹痛不止的病症,可以用肉桂配伍活血祛瘀的川芎、桃仁、益母草等药物同用。治疗阳虚寒凝、血滞痰阻导致的阴疽,可以配伍鹿角胶、白芥子、麻黄等温经通阳、散寒行滞药物同用,如阳和汤。

     

    在补气血的方子当中适当加入一些肉桂,起到“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有利于补虚药发挥“阴生阳长”的效果。

  • 我们平时常说的葛根粉,就是用葛根打成的粉末;而葛根指的也就是粉葛这种植物的根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粉葛可谓浑身是宝,除了根部,其他部位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

     

     

    粉葛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还含有钾、磷、钙、铁、锌、铜等 10 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粉葛总黄酮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如此有价值的食物,要怎么吃呢?葛根粉最常见,但是天天一个样,总显得有些没意思,还好,除了打成粉,粉葛还有不少其他的吃法哦。

     

    粉葛排骨汤

     

    食材:排骨500克,粉葛500克,生姜3~4片,食盐适量;蜜枣和陈皮自选。

     

    做法:将排骨清洗干净之后,剁成小块,再焯水捞出,转移到汤锅,然后加入粉葛,加入姜片,加入比食材多1倍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成小火煲1~1.5小时,煲好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调味!

     

     

    粉葛鲫鱼汤

     

    食材:葛根550克,鲫鱼3条,陈皮4克,食盐1茶匙,姜1块,油适量,胡椒碎1汤匙。

     

    做法:将粉葛去皮后切成小块,生姜切片,鲫鱼清洗干净之后,打上刀花;然后起锅加油烧热,再放入鲫鱼煎至两面焦黄,接着倒入大量的开水,煮沸,煮沸后5分钟放入粉葛,加入1汤匙胡椒碎,加入陈皮转中火煲半小时,煲好后加盐调味即可。

     

     

    粉葛薏米汤

     

    食材:蜜枣2粒,薏米50克,绿豆50克,粉葛500克,猪扇骨500克,姜2片,水8碗。

     

    做法:将粉葛去皮切成厚块待用;将绿豆和薏米洗净,浸泡2小时;猪骨洗净后焯水,取瓦煲,放入所有的食材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煲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即可。

     

     

    野葛粉清热饮

     

    用绿茶适量,在其中加入甘草或者白糖,一同煮沸或冲泡。晾到微温的时候将茶水倒入少量葛粉内将其化开(也可以先用适量温水将葛粉化开,然后用滚热的茶水再倒进去);然后放入微波炉内2分钟左右,或者放在锅里加热成稠体。提示:做清热饮时不需要放很多葛粉,弄得稀一点最好,适合夏天引用。

     

     

    直接用葛根泡茶

     

    可以买市面上现成的葛根片或葛根丁来泡茶;也可以买来大块葛根,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取适量葛根片加水煮至沸腾就可以饮用了,喝完后还可以反复冲泡2-3次。注意葛根片首次处理最好是煮,而不是直接泡。

     

    怎么样?又可以煲汤,又可以做代茶饮,既可以滋补,又可以清热,是不是很不错?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做起来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