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桃花也是一种很好中药,您知道吗?

桃花也是一种很好中药,您知道吗?
发表人:健康“娜”些事

村子西南,有人种了一大片桃树,每到春季就会开满桃花。那时候我还太小,不懂得欣赏桃花的美好,桃子才是我想要的。古代,文人墨客对桃花情有独钟,有人面桃花的美好记忆,还有山寺桃花的偶得。在帝都,春来时,最早看到的是桃花。其他树还没苏醒时候,桃花已经开满了枝头。

 

 

桃树是神奇的树种,为蔷薇科桃属植物,常见的有桃和山桃。桃树在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种植历史,《诗经·魏风》记载“园有桃,其实之淆”,这说明黄河沿岸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后世典籍,关于桃的记载更是丰富。老家人用桃祭祀的传统,可上溯几千年。经由丝绸之路,桃树由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才有桃李满天下之说。

 

桃花入药,《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谓桃花杀注恶鬼,令人好颜色。桃花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利水、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脚气、痰饮、利水通便、砂石淋、便秘、闭经、癫狂、疮疹等病症。一般在3月初桃花未开时候采摘,阴干备用。 

 

李时珍对桃花多有了解,他认为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人阴血,损元气。

 

临床上,桃花用治皮肤病,治发背疮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疮上。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治面上疮黄水出并眼疮: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次。 

 

孕妇慎用!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生姜大家都不陌生,既可以做调味品又可以作为治感冒的中药。生姜辛而微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现在只要是说有谁感冒了,大都会想到熬一碗葱姜水,发发汗去去寒气。生姜用的这么普遍,但晒干后的姜也是中药,而且和生姜的作用还不一样,大家估计就不知道了吧。

     

     

    《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方用理中汤,药物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可用干姜研末,3~l0g饮服。另外也可以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药物组成就是人参,干姜,半夏三味药。

     

     

    干姜较为辛热,所以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附:干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j-j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形状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175px,厚1~50px。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中国有一句古话称‘姜还是老的辣’,我们日常所见的姜主要可以分为老姜和生姜,老姜又被称为干姜,老姜药用价值高,如预防感冒,人们则更多使用老姜,因而它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医治疗当中。在中医入药的是为姜科植物的干燥根茎,一般在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 有一种花朵,总是充满着朝气;有一种花朵,总是散发着幽香;有一种花朵,自带飞行器……这种花不是别的,正是蒲公英。

     

    蒲公英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等地,一到暮春时节,就开始遍地开满黄色小花,甚是可爱。蒲公英是一种野菜,也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药材。别小看那小小的一朵花,可作用还真大。

     

     

    蒲公英对于女性的乳腺疾病可谓是情有独钟,早在《本草衍义补遗》中就有记载,用蒲公英与忍冬藤一起减成浓汤,放入少许的酒服用,可以治疗乳痈。后世医家也用蒲公英、香附两味药按照2:1的比例煎服,可以治疗急性乳腺炎。

     

    古代医书记载,用蒲公英捣烂外敷,以及捣汁加酒煎服,可以治疗疳疮疔毒;用蒲公英捣烂外敷尅治疗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用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水煎服,可以治疗治急性化脓性感染。

     

    古代医书记载,用蒲公英和金银花两种药分别用水煎,去渣过滤,熏洗眼睛,可以治疗急性结膜炎;用蒲公英和黄芩按照3:1的比例煎水,熏洗眼疾,能够治疗目赤红肿。

     

    民间偏方中就有用蒲公英30克水煎服治疗胆囊炎的记载,也有用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记载;更有用蒲公英干根18克,茵陈蒿12克,柴胡、栀子、郁金、茯苓各9克治疗肝炎的记载。也就是说,蒲公英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蒲公英对于胃病,也是有较好的疗效的。在民间偏方中,可以用蒲公英干根和地榆根各等分,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汤送服,每次6克,可以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用蒲公英30克,橘皮12克,砂仁9克,打成细粉,饭后用开水送服,每次0.5-0.6克,可以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用蒲公英20克,丹参2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用水煎服,可以治疗胃痛。

     

     

    蒲公英在抗感染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比如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就可以用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水煎服。又如,腮腺炎,可以用新鲜的蒲公英50克,捣烂后,加入一个鸡蛋清进行搅拌,再加冰糖少许,捣成捣成糊状,敷在患处,每天换药一次。还比如,用蒲公英、萆薢、生蒲黄、木通、车前子等药可以治疗尿路感染。

     

    蒲公英虽然就是一朵小黄花,但是在医生眼里,却又是妙手回春的灵丹妙药。如能运用恰当,就是一味良药。

  • 曾几何时,夜半三更,好梦正酣时,却被痛风痛醒,那种感觉真是让人痛苦不堪。而痛风这种疾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那时候叫“痹症”,后来,在张仲景时代,又有“历节”的记载,直到朱丹溪的时代,才正式叫“痛风”。

     

    痛风发作时,那种疼痛可谓是令人撕心裂肺,用锥心之痛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而痛风在以前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而现在已经逐步年轻化,不少青年人也备受痛风折磨。痛风这种疾病,在古代就有内服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和外敷金黄散来治疗的,也可以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来治疗。但是,中医素有简便验廉的特性,尤其是一些单方验方,更是能够妙手起沉疴。

     

     

    在防治痛风的单方验方中,车前草更是颇受亲睐。这小小的车前草防治痛风有什么依据呢?在《药性沦》中指出,车前草“能去风毒”,《本草汇言》认为,车前子“同舒筋药用能利湿行气,健运足膝,有速应之验也”,《药品化义》认为,车前子能治“周身湿痹”,从这些历代本草可以看出,车前草和子是能够用于治疗痛风的。

     

    既然车前草和子能够治疗痛风,那究竟有一些什么样的配方呢?其实,车前草在治疗痛风的时候,方子往往很单纯,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味药,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用车前全草入药,干品30-60克,新鲜的用60-1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一般服用两周后左右会有症状缓解。当然,如果连续服用两周而没有任何反应,那就得改弦易辙了。


    用粳米100克,车前子25克。先将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15分钟后将车前子捞出,再把淘洗好的粳米放入锅中煮熟,煮熟后可以放少了的糖,即可食用。


    用10克车前子,拣去杂质,然后清洗干净,晒干,备用。在需要的时候,就把车前子放在锅中煮5分钟,待微温时饮用。


    用白术、茯苓、车前子、泽泻、芍药、陈皮、炙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土茯苓是防治痛风的专药,效果较好,再加上与车前草同用,效果更好。运用时,用车前草、土茯苓各15克,加水煮沸后,代茶饮。

     

    金钱草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作用,对于结石可谓是良药一味,与车前草搭配,对于痛风也是良配。运用时,用金钱草和车前草各15克,加水煮沸后,代茶饮。

     

    车前草在防治痛风时,有时候用草,有时候用子,不过一般情况下用全草即可。这样一味路边野草就能防治痛风,对痛风患者来说真是太方便了。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车前草和车前子药性偏于寒凉,建议适量使用,不要过度使用,如果是脾胃功能不太好的人或者属于寒性体质的人,不适宜用车前草和车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有很多种茶,效果有保健和美容等等,中国人喜欢喝茶,因为不同的茶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就像今天推出的决明子枸杞菊花一样,那么大家一定对这个比较的好奇的,决明子枸杞菊花茶功效是什么,我们来讲解一下吧。

    一、降火

    枸杞菊花决明子都是属于中药的一种,对人类是特别有利的,菊花和枸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经常喝枸杞在白酒里面,经常会放入这个,特别是在夏秋的时候,夏季和秋季都是比较容易上火的季节,在这种季节里面我们就必须得降火。但医师建议不要长期喝,只要达到自己的调理目的就可以停止饮用了。

    二、清热解毒

    枸杞决明子菊花茶有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等功效,已经普遍用于肝火阳亢型脑卒中后遗症调理和保健。但由于枸杞,菊花和决明子都是中药材,所谓药,都会有一定副作用的,也就是长期使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作用

    1.枸杞配菊花已经用在治疗肝肾虚证,视力模糊的中成药处方里面了,同时这两者合用还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决明子也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比如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明目,老年人阴虚血少症等。

    2.枸杞决明子菊花茶具有降低血脂、滋补肾脏、清肝泻火,养阴明目的作用。

    3.决明子有轻泻作用,对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进行干扰。所以是减肥治疗中最常用的中药。还能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3.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决明子枸杞菊花茶功效的,对身体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不能长期服用,因此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询问相关医生,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合理饮用的。

  • 花胶是“海八珍”之一,和鱼翅齐名,有着“海洋人参”的美誉。广东人素来以“会养生”闻名,而他们就尤为青睐花胶。广州女性人均预期寿命高达85.48岁,在我国中心城市排行第二,可能就和她们对于花胶的喜爱有关。

     

     

    那么,冬天吃花胶合适吗?花胶究竟有哪些功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功效一. 补肾益精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随着时令的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次第各有“盛衰”,因而要根据季节分别进行调养,并提出了“春养肺、夏养脾、秋养肝、冬养肾”的四时养生法。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呢?冬天寒邪肆虐,万物潜藏,人体顺应自然,也处于一种阳气潜藏的状态。寒冷属阴,而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相抗,因而寒邪会损伤我们体内的阳气。为了保护阳气,我们会将阳气收敛起来,藏于阳气之源——肾阳中。所以我们常说,冬天是肾藏精的季节,冬天养生,就要注重“固肾培精”,滋养肾阳,呵护我们体内的阳气“火种”。

     

    而花胶就有着强大的补肾益精的功能,能补充肾阳,助涨我们体内的阳气,增强我们对于寒邪的抵抗能力。所以,冬天吃花胶,可谓正当时。

     

    功效二. 强壮机能

     

    花胶,有着强身健体、补充体力、增强免疫的功效。花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84.9%,而脂肪只占0.6%[1]。我们都知道,蛋白质素来有“生命活动承担者”的美誉,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营养组分,而花胶能为我们提供各种优质蛋白,从而起到强身健体、补充体力、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花胶有利于补肾益精、滋养筋脉、强壮机能[2]。补肾,补充了全身的阳气,从而能推动气血的运行;筋脉得到滋养,气血的运行也更加顺畅;全身的脏腑才能“活力满满”而“协调有序”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花胶也就特别适用于腰膝酸软、身体虚弱、精神过劳者,能缓解他们的虚弱状态,为他们的身体注入活力。

     

    功效三. 滋阴养颜

     

    所谓滋阴养颜,即通过滋养阴液,达到美容养颜[3]的效果。阴液是人体内一切“有营养”的液体的统称[4],我们的身体如果充满阴液,自然也就会显得“水灵灵”的——肌肤“水嫩Q弹”,嘴唇娇艳欲滴,眼睛明亮润泽;相反如果处于阴虚状态,则会出现月经不调,色素沉着,脸色暗黄等。

     

     

    而花胶,就有着滋阴养颜的功效,它可以说是女性的美容“圣品”,适用于各个季节,而广泛受到女性的欢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还有着延年益寿的功效,能延缓女性的衰老进程。

     

    花胶,能补肾益精、强壮机能、滋阴养颜,特别适合寒冷的冬天食用。花胶如斯昂贵,自有道理,这三大功效你记住了吗?

     

    【参考文献】
    [1]张志军,王李平,方军,林晨,汤逊尤,吴凌涛.花胶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品质评价[J].食品工业,2018,39(07):299-302.
    [2]老昌辉主编.美食 食疗与健康[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5.
    [3](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01.
    [4]原一祥等主编.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07.
  •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芪就被医生们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屡建奇功,被誉为“补药之长”。其实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总体来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来解决。黄芪味甘微温,味道并不难喝,所以有不少人在一些膳食中加一些黄芪,也有一些人在饮品中加入一些黄芪,以此来养生防病。那么,这黄芪究竟有些什么作用?能治些什么病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中,其中就用到了黄芪。一般对于出汗又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也就是说,由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可用黄芪、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如果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如果是肺气虚证,症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壅于肺而无力咯出,可用黄芪与紫菀、款冬等药,温肺定喘,健肺益气。


    对于痈疽这种疾病,不仅人体体表会有,人体内部脏器也会有。一般来说,凡是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用黄芪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与金银花、皂角刺、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果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用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若痈疽久不穿头,可用黄芪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药。

     

    如果是脏腑痈疽,如肺痈,据《圣惠方》记载,可用黄芪研为细末,煎水服用。

     

    如果是肠风泻血,可用黄芪、黄连二药,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饮下。

     

    如果是尿血沙淋,痛不可忍,可用黄芪适量,研为细末,取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用蜂蜜60克将萝卜和黄芪淹制片刻,再行炙干,以不焦为度,以盐汤送下。

     

    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吐血不止,可用用黄芪7.5克,紫背浮萍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姜蜜水送下。


    酒疸多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如果症见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可用黄芪100克,木兰5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服下,每次3-5克,每日三次。

     

    还有一种叫做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的疾病,也大多是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如果出现阴部汗出,潮湿,且瘙痒,可用绵黄芪适量,用酒炒,研为细末,以熟猪心同吃。


    在《外科精要》中记载,黄芪具有治渴补虚的作用。如果“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可用黄芪六一汤。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180克(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30克(半生半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用白汤点服。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切记切记!

  • 在一场因为病毒引发的疫情面前,将中药推到“风口浪尖”上,变成了人人问津的话题,也让人们对众多的中药材有了重新的认识,也让我们看见了中医古代医家的伟大智慧。

     

    《瘟疫论》中曾说过,“疫者感天地疠气”,无论是老少强弱,均容易受到感染。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以感受“疫气”所致,病变的部位主要在人体的肺脏,有着“湿、热、毒、瘀”等特点。在中医很多防疫的药方中,有一味中药被频繁地提到,它便是金银花。

     

     

    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多的中药材都只是听过其名,很少见过中药“本尊”,有的中药甚至连它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金银花是一个例外,很多人不仅听过它的名字,也见过金银花中药“本尊”。金银花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用它来治疗或预防一些疾病,作为古今医家药方中常见的中药材,大家对它又了解多少呢?

     

    金银花有着甘、寒的药性,归肺经、心经以及胃经,有着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在很多的医药书籍中对它都有描述,《名医别录》把它列为上品药材,《本草纲目》说它具有“散热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银花具有“主热毒、血痢、水痢”的作用。关于金银花的经典药方,也是数不胜数,在治疗病症上有着较好的疗效,不过金银花的这3点临床应用,需要了解一下。

     

     

    金银花的甘寒,也就让它有了清热解毒、散痈消肿的作用,是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必备良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的患者,既可以单独煎服,也可以将药渣敷在伤患处,经常会和一些消肿凉血的中药同用,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运用金银花这一功效的经典方剂有很多,比如五味消毒饮,就是将金银花和生活中常见的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治疗疔疮肿毒,坚硬根深的患者。像是肺痈引起的咳吐脓血,也能用金银花来缓解,以清肺排脓,缓解病症。

     

     

    为什么金银花会被运用到疫情防控领域?主要还是金银花的疏风散热的作用,金银花归入肺经,善于疏散肺经的热邪,透热达表。说起金银花在这方面的作用,温病大家吴鞠通的经典名方银翘散,就是最好的体现,将金银花和连翘、薄荷、牛蒡子同用,治疗或缓解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症状,对患者的身热头痛、咽痛口渴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还有新加香薷饮,将金银花和香薷、厚朴等中药相配,不仅可以调理暑温,还能缓解发热无汗、头痛、烦渴的症状。

     

    金银花甘寒,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上有着较好的效果,常被用于治疗热毒痢疾,下痢脓血,既可以单独服用,也能和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物同用,增强止痢的效果。

  • 要说菊花茶现在喝可是正当时候呢!而且菊花本身都有去火的功效,所以只是搭配问题。不同的菊花有不同的饮用方法,以杭白菊来说明目最佳,配以枸杞明目佳品;而黄菊来讲对于咽干、咽痛的人群在这个季节可以配上金银花,橄榄等对咽干、咽喉肿痛非常有益。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品种繁多,产地也很多,能够入药的就有好几种。菊花有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泡水喝也可以入药,菊花属寒性,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菊花茶。菊花茶也适宜与多种花、茶一起泡水饮用,功效作用更为显著。

     

    个人比较偏好杭白菊,也是中国最优质药用菊花的名字。主要产自浙江的桐乡。历史上曾享有“杭白菊与龙井茶”并提之誉是中国传统菊花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并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4.33克、脂肪0.34克、总酸0.09克、粗纤维1.13克、干物质10.7克、还原糖0.40克、维生素c13.0毫克、氨基酸总量3.74克、铁1.68毫克、钙113.1毫克、锌0.62毫克。著名出口中药材“浙八味”之一。

     

    杭白菊适合秋天饮用《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白色的食物滋阴效果不错,对于秋天很是适宜,只是单独饮用味道有点略苦,这里建议用枸杞搭配,杭白菊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枸杞则是性温和,同样也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同时还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于久坐于办公桌前的朋友们来说是很好的清肝明目茶呢!

     

    杭白菊2-3颗,枸杞子3-5粒可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因为这款茶饮不含咖啡因成分所以很适合调养身体用,尤其是女性朋友可以一日数次代茶饮,对缓解眼干、眼涩很有帮助,过了25岁的女性一般多少肝肾不足会有经期不适症状,经常饮用这款茶饮对于缓解症状很好用奥!

     

     

    秋天里,经常容易与咽干、咽炎的人群也很多,这时候就很适合用点黄菊代茶饮,比如天山雪菊,与杭白菊相比,黄菊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等有明显效果。因此天山雪菊具有杀菌、抑菌、消炎、预防感冒和慢性肠炎的功效。

     

    天山雪菊2-3颗、金银花适量、茉莉花适量,这道茶饮对缓解咽干、咽痛非常有作用,尤其是咽喉肿痛的初期代茶饮缓解症状比较明显,如果你有慢性咽炎、喉咙不适或者从事经常用嗓子的工作真的可以尝尝饮用这道代茶饮,当然如果喜好加上点清爽的口感还可以加入橄榄。

  • 菊花在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所以又有“晚艳”、“冷香”等雅称。所以自古以来,菊花都是名人雅士眼中的宠儿,尤其是陶渊明独爱菊花,更是被传为美谈。菊花在古代神话传中赋予了吉祥和长寿之义,且有有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令人怀恋、品格高尚等花语。但是,菊花也是一种非常出色的中药材,被称之为“延寿客”。

     

    那么,菊花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怎么说?在《神农本草经》中,白菊花是一味作用极广的药材,能够“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且久服还能”利气, 轻身耐劳延年”。所以,不少热爱养生的朋友喜爱喝菊花茶。

     

     

    其实菊花的主要作用还是清风和明目。在中药启蒙读物《药性赋》中提到,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本草纲目》也认为菊花“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邃”,《本草纲目拾遗》则进一步指出,菊花“治诸风头眩,明目祛风,搜肝气,益血润容”。菊花在用作清头目之风时,常与川芎搭配,如菊花茶调散;菊花在用作平肝明目的时候,常与枸杞搭配,如杞菊地黄丸。

     

     

    菊花除了清头目之风和明目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美容,在《神农本草经》中认为菊花能主“皮肤死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菊花“益血润容”,而现代研究发现,菊花却有抗衰老的作用。

     

    菊花在临床运用中,也有许多技巧。比如,在用于外感风热的时候,会常与桑叶配用,如果用于热盛烦躁的时候,常与黄芩、栀子搭配。在用于目赤肿痛时,如果是肝火或风热引起的,常与蝉蜕、白蒺藜搭配;如果是肝阴不足,眼目昏花的情况,常与生地、枸杞子配合;如果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常与珍珠母搭配。菊花除了内服之外,也常被用于外科疾病。比如,热毒疮疡、红肿热痛,就可以用菊花内服和外敷,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搭配。

     

    可能也会有人觉得,现在见到的菊花种类很多,究竟什么样的菊花才是药用的呢?在《本草纲目》中,有“菊之品九百种”的记载,的确,菊花有很多种,但在药用方面,主要以杭菊、亳菊、滁菊、怀菊最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称。当然,四大名菊各有所长,作用也不尽相同,在临床中也应仔细挑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记得多年前,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漫天洁白,少年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将起来,冬日的寒冷一点也挡不住啊,起床洗漱后,围在火炉旁烤东西吃。在农村,冬天在火炉旁烤的东西最多的大约是红薯、土豆等,但还有另外一样东西,也是我特别喜欢吃的,那就是——柿子。

     

     

    在老家,我们通常会把柿子摘下来后,放在楼上一个干燥的角落,需要吃的时候,就拿一个下来,放在火炉边上烤着,烤的柿子裂口、白水直流的时候,想必一个美味可口、风味独特的烤柿子就可以吃了。又加上是在冬日这么吃,别有一番滋味!

     

    对于柿子来说,也许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涩涩的,但是只要制作好了,那种甘甜也一样一览无遗。比如北宋词人张仲殊就很喜欢吃柿子,还留下了美妙的诗词,如︰“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其实柿子不仅仅是一个美味的果子,其实也是一个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具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但是很多人并不太知道,柿子的蒂儿的作用也是出人意料的。对于柿蒂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把它扔掉了的,因为这个东西的确不好吃啊!但是它在中医人的眼里,就是一件宝贝了。中医认为,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呃逆症,一般用量为4.5~9g。

     

     

    柿蒂除了治疗呃逆不止之外,还对百日咳和血淋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百日咳时,用柿蒂12克,妩媚20枚,白糖9克,煎水服。在用于治疗血淋的时候,将柿蒂适量,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空心时,用米饮调服,每次6克。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