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五个性教育方法,现在父母就应该学起来

五个性教育方法,现在父母就应该学起来
发表人:主治医师杨晓健

 

性教育不会开始得太早,但总有人遗憾来得太晚。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成长之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应该学会在家庭生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1.自然陪伴

父母是孩子绝好的性别角色榜样,在日常的身体接触和视觉接触中,男孩可以从爸爸身上认识男性角色,女孩可以在母亲身上感受到安心。所以,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性别特征,甚至是性格特征。

 

男性强有力的臂膀,女性温柔似水的关怀,陪伴孩子带来的安全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男女之间的区别,这些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身的。

 

2.服饰和玩具

在幼时男孩与女孩的服饰玩具等,作为更直观的物体,让孩子从感知、感觉方面认识到性别差异。

要让孩子从心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性别差异。平时,家长给男孩穿着打扮应该更显男性化,不要让男孩穿女孩的衣服、玩公仔、布娃娃等,多买与性别相符的玩具,如小汽车、奥特曼等。

 

3.适当游戏

 

譬如可以让父亲带着男孩出去爬山或游泳,鼓励男孩多练习滑板车、自行车等,选择可以激励男孩独立自主的游戏。剧烈些、带冒险性的游戏,可以培育男孩刚强、乐观的品德。

而女孩可以选择阅读、音乐、绘画等比较艺术类的游戏,可以培养女孩温柔、大方的气质。

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他们则会偏爱与其性别标签符合的活动和游戏,在性别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有一条理论:当儿童开始把自己看作男孩或女孩时,性别分化就发生了。

因此,家长们可以通过运动和游戏来加强孩子们对于性别的认知。

 

4.适当增加男性化因素

不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孩子的童年生活中缺乏男性化因素,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性别角色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寻找机会给孩子增加男性的气息。爸爸们应该积极参与家庭活动,选择有男教师的幼儿园,或者男教练主持的兴趣班等等。

 

5.给予独立空间

孩子们约两岁时,会开始表现出争夺独立空间。

家长切不要一味地强压,应该有意识地给他创造恰当的身心独立空间,更应该要视察思考和懂得他对抗后面的心理原因和意义,找到缓释和解决的措施,否则可能会阻碍他内在自我的发展。

 

培养性意识,积极不刻意,父母都参与,陪伴有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你所不知到的聪慧大脑四个秘密

      1、反应迅速。

      反应迅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孩子很机灵”,对事物的反应很敏锐,思维速度快!近年来,世界医学界研究发现,大脑细胞膜中结合的n-3脂肪酸越多,感觉思维越机敏,记忆速度越快,反应越迅速。

      2、注意力品质好,能高度集中。

      注意力品质好,指的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这是一个人学业优异的必要条件之一。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都不容易集中,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都能认真听课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来,这些注意力容易集中的孩子的大脑的细胞同步性功能相对更好,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大脑细胞处于思维活动中时,能调动更多的细胞同时参与,所以思维的效率更高。

      3、记忆容量大,能储存丰富的信息。

      记忆力容量大,指的是能记住更多的东西,或记得更牢。研究发现,大脑的网络越丰富,即脑细胞数量、脑细胞之间的树突和突触的数量越多,大脑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就越多,记忆容量就越大。所谓树突,是指大脑细胞上面伸展出来的枝杈;突触则是这种枝杈与枝杈之间的联系。孩子患多动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脑细胞膜中的脂肪的成分不好。

      4、丰富的环境塑造聪慧的大脑

      一项研究表明:脑力活动在刺激智力发展的同时,能使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促进大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连接,甚至刺激大脑生出新的脑细胞群!通过刺激,大脑会多长出20%的脑细胞,而这些脑细胞多位于主管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区。那么,什么是“适宜的刺激性环境”呢?比如:胎教中的音乐、光照、抚摸、语言、运动等形式,对胎儿来说,就是在提供“适宜的刺激性环境”。

      二、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

      胎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类脑细胞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1年左右。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在脑细胞发育的最快时期,不仅脑组织的重量增长最快,而且大脑的髓鞘形成的速度也最快,髓鞘脂质急剧增加。髓鞘在大脑中扮演什么角色?原来,髓鞘的完整性直接影响注意力的发展,仿佛一根电线的外皮,保证了我们信息传递的定向性,使我们可以有良好的注意力,学习工作的时候不会开小差。胎儿医学研究发现,从妊娠12周开始,大脑细胞开始分裂增殖,细胞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直到第6个月末,这段时间是细胞数量剧烈增加的过程。妊娠6个月到分娩时,细胞数量虽然还在增加,但更多的是细胞膜的生长和髓鞘的发育,也就是细胞体积的增加。

      无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是我们大脑发育的关键。大脑细胞数量不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容量,影响着我们对外界作出反应的时间和速度;即使有了足够的大脑细胞数量,但是没有完整的细胞膜或者细胞膜质量差,我们依然不能让大脑高速地合成信息并对外界作出反应,同时还会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多少与营养和大脑本身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三、胎儿有能力学习。

      一些人质问到:胎儿真的能听到声音吗?他们认为,胎教是无用的。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胎教知之甚少。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如美、日、法、俄等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证实了孕24周后的胎儿有了听觉功能,并通过实验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据国外神经学专家研究,胎儿从第5周之后形成神经细胞,因此父母亲希望宝宝有什么样的智力,希望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增进遗传中大脑潜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胎教。

      四、运动胎教注意事项多

      运动训练可于妊娠3~4个月开始。训练时孕妇应仰卧,全身尽量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轻戳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的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几周后,胎儿就逐渐地适应了这种训练方法,能积极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这时,可稍延长训练时间,每次以5分钟为宜。到了妊娠6个月以后,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到妊娠7~8个月训练高峰时,每次也不宜超过10分钟。

      运动训练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一定要坚持每日进行。另外在妊娠早期和分娩前期都不宜进行。

      胎儿需要的是母亲的爱。怎样给胎儿以爱呢?这不但需要语言上的和煦春风、优美的乐曲,而且还需要有肢体的接触,柔情的生命的亲呢这也许是母亲的本能吧!摸一摸你创造出来的小生命,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不要小看它的作用,腹内小宝宝可是有感觉的。

      经常抚摸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你也许不会明显感到胎儿发回的信号,这种信号缓慢而有节奏,只有实践,才可能有明晰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胎儿出生后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动作发展更快些。

      这时,孕妇不仅是通过抚摸胎儿和他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还应当帮助胎儿作“体操”。在母腹中就进行过体操锻炼的胎儿,出生后动作的发展,如翻身、抓、握、爬、坐等,要比一般婴儿早些。特别是小肌肉的发育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手巧与心灵有密切关系,动作的发育间接表明大脑的发育状况。

      给胎儿“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胎儿精神良好的时候进行。至于什么时间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认为是早晚,而且每次时间不要太长,以5~10分钟为宜。

  • 现在,养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诉求。但许多人只想到养生,却忘了养生需要先养胃,盲目进补不但伤胃,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

     

    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首先就要养胃,只有胃健康了,才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第一、养胃的一个好习惯

     

    1、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要养胃,就必须补充蛋白质。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动物蛋白,食物有肉、蛋、奶、鱼虾,另一种是植物蛋白,如豆类、核桃、松子、杏仁等。

     

     

    尤其在喝之前,进食蛋白质可以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因为食用蛋白质可以降低身体对酒精的吸收,从而达到养胃的作用。

     

    2、是营养均衡

     

    欲养胃者,必须营养均衡,注意素食搭配。现在很多人爱吃肉,吃蔬菜、水果比较少,这样不但会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引起营养失调。

     

    推荐在吃主食和肉食后,辅以蔬菜、水果,如吃完饭后,再少量吃香蕉、苹果等水果。

     

    3、不吃咸的食物

     

    为了养胃,一定要少吃咸菜,最好不要吃咸菜。由于咸菜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和二甲胺,吃进胃里后,会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

     

    4、减少食用油炸和烟熏食品

     

    欲养胃者,应少吃油炸及烟熏食物,最好不要吃。由于反复高温的油炸食品会产生致癌物,而烟熏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苯并芘这一致癌物。

     

    此外,油炸食品和烟熏食品不易消化,会给胃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其健康。要养胃,就必须少吃这两类食物。

     

    5、不吃劣质食品

     

    生活中,为了养胃,千万不要吃那些变质过的食物。由于食物变质,多数会出现霉菌,不仅伤胃,而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希望大家为了健康,不要吃变质的食品。

     

     

    第二、坏习惯伤胃

     

    1、吸烟和喝酒

     

    吸烟者可吸入致癌物质苯并芘、尼古丁等,是胃癌、肺癌的病因之一。喝酒虽无致癌性,但酒中酒精会刺激胃粘膜,引起粘膜损伤,不但伤胃,还会引起癌细胞趁虚而入。

     

    若同时吸烟、喝酒,危害更大,不但伤胃,还会加重对致癌物质的吸收。

     

    2、盲目的催吐

     

    饭后,由于饮酒、吃太多等原因导致胃胀,不少人为了减肥或醒酒而进行催吐处理,但这样不但会刺激食管,增加胃内压,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食管破裂,危及生命。

     

    若感到胃胀,停下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缓解一下胃肠压力。

  • 你随处可见,都有关于最新“减肥”产品的广告。但是,遵循减肥产品的饮食习惯真的可以帮助你减轻体重吗?减肥的产品没有持久的效果,实际上,它还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果减肥产品有效,肥胖就不会成为当今的流行病。” 

     

     

    减肥并不一定意味着每天去健身房和严格的卡路里分配。相反,改变生活方式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制定可持续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为了帮助你开始减肥之旅,以下五个小步骤可为你提供帮助:

     

    1.慢慢吃:慢慢吃饭不着急,如果你慢慢吃饭你的身体会更好地从大脑中摄取饱的信号,这将帮助你减少进食。

     

    2.观察份量: 使用较小的盘子、碗,使自己容易进行份量控制,使你看起来好像吃得更多。如果你工作,请提前准备饭菜。工作场所提供的大多数食物都是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如果你带来健康的一餐,就可以避免这些不健康的选择,它的味道也可能会更好。

     

    3. 多喝水:苏打水,咖啡饮料,甜茶,柠檬水和能量饮料等含糖饮料会为你的饮食计划增加卡路里。多喝水是减肥和不感到饥饿的关键。

     

    4.强调蛋白质和纤维:食用蛋白质或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鸡肉或苹果,可以帮助你更长久地感到饱腹。尝试在饮食中加入更多植物性蛋白质,例如豆类,鹰嘴豆和小扁豆。它们含有纤维和蛋白质,几乎没有脂肪。

     

    5.为你地一天增添动感:进行体育锻炼会消耗卡路里并改善你的情绪。如果你从未运动过,请慢慢开始。设定每天快步走的目标,并每周三天或以上进行30分钟的中等运动。你也可以尝试使用手机上的应用来计算步数。它可以激励你,并帮助你逐步设定更高的目标。 

     

    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人的身体和营养需求都是独特的。当你开始减肥方案或达到平稳状态时,与健身教练或营养师合作可能会有所帮助。营养师可以评估你的营养状况,并探索可能阻碍减肥目标的其他因素,例如:荷尔蒙失调、压力管理、睡眠质量。

     

     

    与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例如私人教练和注册营养师)合作,可以为你的健康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方法、鼓励和支持。 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也是力量和责任感的良好来源。

  •   儿童性教育不同时期的关键

      婴儿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家长,主要是母亲对孩子的抚育喂养。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美国动物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若让离开母亲的两只幼猴由不同的母亲喂养,一个是“棉布毛巾妈妈”(外包毛巾被的人工雌猴,胸前有奶瓶),另一个是“金属刺妈妈”(浑身长满金属刺的有奶瓶的人工做的假雌性猴子)。吃金属猴妈妈的奶长大的幼猴,成年以后不会进行性活动,而且行为退缩,不和群。所以婴儿期的教育特点是满足婴儿食欲的同时,还要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这一时期一般不超过三岁。此时母子同被而眠对儿童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幼儿期性教育为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例如鼓励男孩子的勇敢坚强,鼓励女孩子的温柔甜美、爱清洁等等。还有,男孩子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服饰。那种从自己的好恶出发,男孩女养或女孩男育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或许正是孩子日后发生同性恋的原因之一,或许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家庭不和的诱因。此时应该同时开始灌输初步的性道德观念,如让男孩爱护尊重女性等。学会基本的性卫生知识,例如大小便以前要洗手,不可把小棍等物塞入小便的孔窍中等等。此时为便于关照幼儿,父母亲应该与孩子同床而卧,但必须分被而眠。这一阶段是从断奶起到六岁,即孩子夜间会自己起夜前止。如果孩子独立能力强,什么时候能自己起夜,就应该什么时候分床。

      儿童期性教育从六岁起到十岁以前。这时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社会知识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切有条件的家庭均应与孩子分房而居。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此时不应该粗暴干涉孩子的这一心理现象,而应该肯定。如果发现孩子厌恶自己的性别角色,则应该及时纠正,以防发生日后的性别角色倒错现象。此时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同时应该教会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鼓励孩子的独立倾向,要求孩子要男女有别,特别应教育男孩子要尊重女性。教给孩子男女交往的一般道德规则,要孩子自尊、自爱。

      少年期性教育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此期内多数孩子先后进入青春发育阶段,女孩子表现为月经来潮,男孩子表现为初次出现遗精。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异性,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开始有了好奇和交往的要求。此时的性教育内容主要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初步的婚恋道德原则,明确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防止性罪错的发生,同时对自己既要认识又要接受。这一时间段是从10~20岁。

      青年期性教育的特点是孩子已经成年,有了独立的爱好、个性,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夫妻生活知识,子女教育知识,家庭经济知识,为建立家庭做好准备。这一时间是从20~35岁止。

      儿童性教育的几大原则

      1、电视机前

      如果你觉得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性”,那就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线索,关于男女、关于性、关于差异。电视节目就是一个例子。不论是新闻、卡通、综艺节目甚至孩子喜欢的偶像剧,都时常见到有关男孩女孩、生理健康、亲密性话题穿插,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此时,爸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别忘了,你们还在欣赏节目呢。就一个小小的要点,提醒纠正错误信息、延伸重要的概念、或是生活情境的联结,除了事实的提供,也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些内容练习自我判断的机会。

      2、阅读、对话

      目前许多关于两性关系、性教育的书籍,不适合学龄儿童阅读;事实上,大一点的孩子,十分容易在书店翻阅更多包含性话题的小说、漫画,而其中的品质良莠不齐,很难加以过滤。建议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同找寻好书,然后结伴阅读、观察、思索,获得较为正确的知识。当孩子进一步有了兴趣、有了疑惑,主动提问题或引起对话时,就是最好的讨论时机,你可以在孩子的发问中知道他的主要疑问是什么、从何而来,以及他所理解的程度。同时,就阅读内容或话题加以讨论,也不会太过尴尬。不过,提醒爸妈要记得先耐心、仔细听听孩子的话。

      3、引导孩子欣赏自己长大

      学龄孩子的身体发育会让他渐渐地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特质,是不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形成很强烈稳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别的女生都……”、“男生就是要……”这样的想法,也就成为一个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是营养充足、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各种技能潜力,同时建立正面的自我独立性以及认同感。建议爸妈尽量避免阻止孩子谈论身体、也不可用性别指标来赞美或批评孩子。相反地,可以在许多生活小节中鼓励孩子,引导他看见自己的发展、观察自己的进步、欣喜自己的长大,真正地尊重、欣赏自己和别人,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 上期我们介绍了性早熟的孩子需要做的检查以及常见症状,这样的孩子虽然一时长高,但在之后本该发育的年龄却停止生长,最终造成身材矮小;另外,过早发育也会给孩子的心越理带来伤害。所以,对于性早熟,我们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儿童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1)影响成年身高

     

    性早熟的患儿由于青春期提前,性激素提早大量分泌,虽暂时生长加速,身高较同龄儿高,但由于伴随着性激素升高,过度消耗生长潜能,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在本该继续生长的年龄反而会出现生长停止,从而最终导致身材矮小。


    性早熟严重影响孩子成年最终身高,性早熟是造成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之一。

     

    (2)造成心理伤害

     

    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与同龄孩子身体发育阶段不相符,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也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心理压力。 


    中医如何认识儿童性早熟 


    (1)肾水不足,肝阳偏亢

     

    “肾”阴阳失衡造成肾阴不足、相火偏亢,致人体的生长发育功能的调节紊乱,临床表现为性早熟。

     

    (2)肝失疏泄,肝郁化火

     

    肝经郁久化火,耗伤肝肾的阴血,造成体内相火亢盛,阴不制阳,引发冲任的损伤,致天癸(中医“月经”称呼)提前到达,致提前发育。

     

    (3)脾虚生痰,痰湿下注

     

    脾虚运化失常则生痰,痰湿凝聚也可诱发相火妄动,造成性早熟。

     
    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决定了小儿容易有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常致肝阴不足,同时,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功能不足,疏泄功能下降,阻滞气机,冲任失调也是常见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如何防治儿童性早熟 


    (1)中医药辨证论治


    中药汤剂(含配方颗粒剂)常常以滋阴降火(降相火),疏肝健脾等基本治法辨证用药。
    常见方药有:知柏地黄丸、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大补阴丸等基本经典方药,建议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 

     

    (2)穴位敷贴、耳穴耳针治疗


    通过药物敷贴或者耳针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能抑制性早熟,同时可以促进身高长高辅助疗效。


    该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儿童易于接受,既“绿色环保”,又为突显中医特色的疗法,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 

     

    儿童性早熟饮食、药物危害潜在因素 


    (1)大量食用含激素较高的食品


    如激素催熟后的鸡翅、鸡腿、鸽子等;大量激素饲料虾蟹、黄鳝、甲鱼等; 

     

     


    (2)不当补充营养和保健品


    如蜂蜜、王浆、牛初乳、参、茸、燕窝、鸡精、蛋白粉等。 


    (3)经常吃含动物腺体或内脏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中常常含有的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摄入人体,导致性早熟。


    (4)不洁、不节饮食


    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选择快餐、外卖:快餐食品中,有人工色素、人工香精、各种人工添加剂的食物,可能转化为拟雌激素或者雄激素的化学成分,从而导致性早熟,例如各种饮料。


    快餐盒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常含有苯乙烯、聚氯乙烯、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儿童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避免食物滥用或者偏食习惯。


    (5)部分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药物治疗


    如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长期吸入激素都是性早熟潜在危险。
    因此,儿童激素药物的使用应该在临床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遵医嘱使用,尽可能减少其副作用。

     

    性早熟伴有矮小儿童要补充钙剂


    性早熟伴有矮小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跳跃性、肢体拉伸性体育运动,同时,常常伴有“生长痛”,建议常规剂量补充钙剂,如儿童“迪巧”钙片或者颗粒。

  • 天气暖和了,关于“脱纸尿裤”的争论也随着气温升高而愈演愈烈

    “马上都夏天了,赶紧给孩子戒了纸尿裤吧!小屁股捂着多热!”

     

    “穿开裆裤多省事,平时多把几次回尿就行了,还能省下不少纸尿裤的钱。”

     

    “赶快进行如厕训练,这样才能放心上幼儿园!”

     

    听到周围邻居和家人的念叨,我们自己或许也会忍不住动摇: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脱掉纸尿裤?现在不脱,以后再如厕训练会不会太晚了?

    什么时候该扔掉纸尿裤又该怎么判断?今天就来聊一聊!

    一、穿纸尿裤没有问题!

     

    夏天气温高,很多家长会担心穿着“厚厚的”纸尿裤会红屁屁、怕尿布疹。但是,尿布疹的出现不一定和纸尿裤有直接关系。

    正确预防尿布疹的方法:


    ①勤更换纸尿裤或尿布是防治尿布疹的关键;

     

    ②宝宝便后要及时用温水清洗小屁股,洗干净后,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蘸干水分,并稍加晾干,使小屁屁的皮肤保持干燥,然后穿尿裤;

     

    ③用湿纸巾擦拭时要柔和,力量过大会造成局部皮肤摩擦受损、破溃,增加了局部皮肤继发细菌或霉菌感染;

     

    ④给宝宝穿戴纸尿裤时,不要包得太紧,否则会影响局部空气流通,减少水分的排出和吸收。

     

    如果我们已经做好护理工作,但“红屁股”却始终存在,有过敏的可能性哦~

     

     

    二、“把屎把尿”有隐患!

     

    ①可能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1.5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能力控制膀胱排尿,尿尿和拉粑粑多数都是没有规律的。此时开始如厕训练事半功倍啊!如果排尿训练过早,可能会对还未发育成熟的肌肉和器官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②会破坏宝宝的关注力

     

    习惯把尿的大人,每隔几分钟就问孩子“想不想尿尿啊?”或者“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看看有没有尿”。有时孩子正在专心的看书或是在认真的玩。甚至宝宝已经说了没有,家长还是会觉得宝宝没有表达清楚,要去“把把尿”,专注力就这样被破坏了。

     

    ③不尊重孩子

     

    在公共场合暴露孩子的肛门和性器官,孩子会有明显的“拒绝情绪”。有些大人还会觉得宝宝“不配合”,一定要把到尿为止!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况且这样做还会降低宝宝的性意识,不懂得保护自己。

     

    三、脱纸尿裤,孩子说的算!

     

    训练孩子脱掉纸尿裤不是看气温几度了,宝宝几岁了,而要看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了。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孩子能大部分满足下面的8个表现,就说明孩子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

     

    ①纸尿裤能保持至少2小时干燥,或午睡后纸尿裤还是干的;

     

    ②纸尿裤脏了,有不舒服的表现,想要换新的;

     

    ③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④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⑤主动要求穿内裤;

     

    ⑥可以遵守简单指令;

     

    ⑦会用表情、姿势或语言会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⑧能够自己或在大人的帮助下脱(穿)裤子。

     

    值得注意的是:当近期家中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如生病、搬家或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到来等,更要先耐心等待。

     

     

    四、有条不紊的开始如厕训练

     

    上厕所这件大人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于小宝宝来说或许比登月都难。

     

    ①先从大便开始:大便时间相对固定,可以让孩子从大便开始接受适应小马桶。到了排便时间主动询问:“宝宝,是不是想要上厕所呢?”最初孩子不愿摘掉纸尿裤也没关系。孩子习惯坐小马桶后,就可以给他取下纸尿裤排便了。一旦孩子体验过完成排便的过程,可能就对正确使用坐便器更有兴趣了。当孩子大便基本能在小马桶上完成,就可以训练小便了。

     

    ②灌输如厕概念,带着宝宝一起上厕所:妈妈教给女儿如何擦屁股(从前往后);爸爸教给儿子怎么尿尿。男宝宝一开始也是蹲坐着小便,再学习如何站着小便,这就要靠爸爸的亲身示范了。

     

    ③论“脱纸尿裤”总共分3步:第一步:在家穿内裤,睡觉和出门穿纸尿裤;第二步:在家和出门穿内裤,睡觉穿纸尿裤;第三步:在家、出门和午睡穿内裤,晚上睡觉穿纸尿裤;

    第四步:告别纸尿裤

    大多数孩子会相对顺利地完成日间训练,但午睡以及夜间如厕训练,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不要急于彻底告别纸尿裤,晚上不给孩子穿纸尿裤,但又怕孩子尿床,半夜把孩子叫醒上厕所。这样做不仅会打扰孩子和家长的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

     

    五、家长心态至关重要

     

    如厕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人积极自然的态度,适当降低期待值,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当孩子顺利如厕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倒退”。我们不要怪孩子,而要观察孩子自身或身边环境是否有变化。当孩子没有及时说出排便的指令,而我们又要面对换洗衣服,拖地板等“麻烦事情”很有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怎么连上个厕所都不会说呢?”——宝宝紧张害怕;

     

    “这么大了还尿裤子,羞! ”——宝宝羞愧内疚

     

    让孩子“伤心”的后果又会作用在身体上:孩子对上厕产生负面情绪,抗拒排便,开始憋尿憋便,时间长了,容易尿路感染或便秘。我们不顾原因的干预会对孩子形成压力,延迟恢复“正常”的进度。孩子学习如厕需要我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祝宝宝们都能健康成长!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

     

    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要横抱,不宜竖抱。

     

    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宝宝,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贴身抚抱宝宝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

     

     

    抱新生宝宝方法要正确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

     

    抱新生宝宝有两种方法:

     

    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让宝宝紧贴妈妈的左胸

     

    抱宝宝时,应将他的头部放在妈妈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

     

    另一组宝宝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宝宝啼哭未必是坏事

     

    如果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

     

    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尚未出月子的宝宝会养成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明智的家长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规矩:

      (1)保护孩子的健康 和安 全:培养孩子必要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起居习惯。严格规定安全游戏场所和玩耍规则,避免身体伤害,同时保证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2)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邀请孩子参与规则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并让他们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

      (3)鼓励尊重和友善对待他人:申明坚决不允许贬低和伤害别人的行为,鼓励分享、合作、互让、互助的行为。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立符合他们的发展特点的规则。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当前这一阶段,认知、语言、运动、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到了哪一步,这样才能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不至于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或给予过分保护。第三,规则有主次,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一般来说,关系到孩子健康和安全的规则最重要,例如,不在马路上玩,注意卫生,外出时告诉父母去哪里,晚上按时回家等。同样重要的是阻止孩子伤害别人的规则,如,不能打架、咬人等。其次是社交规则,如,不破坏别人的物品,不讽刺挖苦别人,在别人休息时保持安静,帮助别人等。再次是礼仪规范,如,吃饭时不吧唧嘴,坐有坐相等。最后是孩子可有选择余地的行为规则,如,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等。这些基本上由孩子的个人喜好决定,除非家长确信有些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如,音乐声过大会影响听力,穿得太少会感冒等。

      在运用这些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事先对孩子讲清楚什么是他们想要看到的行为。比如,给孩子食物时,你就应该说:“宝宝,你不想吃了,就告诉妈妈,然后把盘子留在桌上。”而不是事后冲孩子嚷:“为什么把吃的东西扔到地上?不许摔盘子!”尽可能预先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做,申明什么是不允许的,预防孩子犯错,减少事后的批评指责。就好比在行人吐痰之前去制止他,而不是过后找他罚款。

      (2)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说明规则。讲清楚规则是什么,和为什么定这条规则,能帮助孩子遵守它,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越小越需要解释,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懂,而只是简单地下命令。对幼小的孩子需要放慢语速,用具体、简单的词汇和简短的句子表达,“京京,把积木放进积木桶。”而不是“把东西整理一下。”或“收拾好房间。”即便是大些的孩子,也需要明确的指令。因为对于同样的目标,他的理解可能和你的不一样。比如,孩子以为只要玩具不在地上就算整洁了,而你的要求却是玩具必须分别放进整理箱和玩具架。

      (3)多用正面语言,少说“不”。比如,当孩子用手背擦鼻涕时,你最好说“用纸巾擦鼻涕。”而不是“不许用手擦鼻子!”

      (4)用建议的方式提要求。“京京,我有个主意,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好,然后出去玩。”这样的口气往往比命令更容易让孩子合作。

      (5)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孩子作选择。比如,“你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不过,要避免无限制的选择范围,如果你问孩子“早饭你想吃什么?”他会说“冰激凌!”所以你最好问“早饭你吃面包还是烧饼?”也不要出无选择的选择题,比如,你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时,问孩子“你想不想把玩具收起来,”采用“如果……就……”的句型,效果会比较好,“如果你把玩具收好,妈妈就给你讲故事。”

      (6)问孩子听明白没有。让孩子重复你刚才讲的话,而不是简单地问“明白吗?”如果孩子不清楚你的规则,换个方式表达,直到孩子理解为止。‘

      (7)给孩子留有理解和接受规则的时间。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对于同一项规则你可能要重申好多遍。因为记忆力、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限制,孩子往往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要有耐心,请记住他们还是孩子。

  • 相信很多家庭都会对教育孩子方法有不同的方式,但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教育方式有所偏差,很可能会导致孩子走向弯路,直到长大成人,便难以纠正。而作为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方式没有问题,但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时,又难以从中纠正,这便是问题。那么,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现在家庭都是八零后的父母,有些年轻的父母甚至是九零后,他们本身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自身其实也是一个孩子,从上一辈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通常会表现得力不从心。如果任由其发展,难免会让一个原本聪明听话的孩子走向社会弊端。下面我们总结几点教育孩子方法,或许你能从中学习到一些。

    1、给予更多的陪伴: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陪伴,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尽管离开了母体,但在其意识当中,与母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辈子都无法脱离。家长要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宽容与爱,让孩子在一个包容、理解的环境中长大,培养他大爱的精神,才会让他心理健康,不会走向歧途。

    2、培养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模仿能力从一岁就开始了,家长是一面镜子,想要自己孩子成功,家长是最好的榜样,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开始,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要耐心的引导,方能让孩子养成正常的行为习惯。

    3、培养自我独立的能力:

    孩子总会长大,家长从其小时候就要开始培养其自理自力的行为能力,努力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事,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才会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努力。

  • 终于开学了,在家带娃的老母亲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由于在年末,一些地区突然爆发疫情,所以各个学校要么提前放假,要么延后开学,所以漫长的假日里,不管是跟孩子“鸡飞狗跳”的“作业大战”,还是日常互怼,都让无数老母亲焦头烂额。

     

    然而邻居林哥头痛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自己的女儿媛媛在寒假期间,近视度数竟然增加到了400度,林哥告诉我,因为过年期间,孩子的上网时间增加了,不仅仅是每天玩手机,还要上网课等等,前几天带孩子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孩子从原来的75度增加到了475度,而且带孩子检查的时候,林哥还发现,很多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其中还有一些3-4岁的孩子。

     

     

    其实,林哥看到的只是一个缩影,有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少年儿童的近视率是53.6%,其中6岁以下占14.5%,小学生占36%,初中生为71.6%,而高中生则占比81%,中小学的近视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甚至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如果你家娃出现以下症状,那么就要警惕孩子是否近视


    1.看远模糊


    如果孩子反应自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迹,或者是远处的某个东西,而且经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就需要警惕是否近视了。

     

    2、看远处时经常眯眼

     

    我们知道,如果想要看清远处的东西,可以试着眯着眼来看,这就是“小孔效应”,而如果发现孩子看一些不是很远的东西时,也需要经常眯着眼来看,那么就可能是孩子近视了。

     

     

    3、经常皱眉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皱眉头,这不是孩子在扮鬼脸,而是因为孩子在试图改善视力,这也意味着孩子的视力可能出现了问题。

     

    4、歪头看物体

     

    歪头看物体可以减少光线对视力的影响,而孩子经常歪头看物体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近视了,也有可能是斜视引起的。

     

    5、写作业眼睛贴得近

     

    孩子写作业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喜欢贴很近看,或者是看近处的东西后再抬头,出现短暂视物不清的情况。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面5种情况,就赶紧带孩子去检查,而且近视是不可逆的,家长一定要重视,近视虽然不可逆,但是是可以预防的。

     

     

    保护孩子视力,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以身作则,多带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去学习如果科学用眼。


    2.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天不超1小时,若是上网课等以学习为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30-40分钟,之后应该远眺放松10分钟。

     

    3.多带孩子外出活动,让孩子在阳光下多待一会,不仅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有预防近视的好处,建议是每天尽量1-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