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马上都夏天了,赶紧给孩子戒了纸尿裤吧!小屁股捂着多热!”
“穿开裆裤多省事,平时多把几次回尿就行了,还能省下不少纸尿裤的钱。”
“赶快进行如厕训练,这样才能放心上幼儿园!”
听到周围邻居和家人的念叨,我们自己或许也会忍不住动摇: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脱掉纸尿裤?现在不脱,以后再如厕训练会不会太晚了?
一、穿纸尿裤没有问题!
夏天气温高,很多家长会担心穿着“厚厚的”纸尿裤会红屁屁、怕尿布疹。但是,尿布疹的出现不一定和纸尿裤有直接关系。
正确预防尿布疹的方法:
①勤更换纸尿裤或尿布是防治尿布疹的关键;
②宝宝便后要及时用温水清洗小屁股,洗干净后,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蘸干水分,并稍加晾干,使小屁屁的皮肤保持干燥,然后穿尿裤;
③用湿纸巾擦拭时要柔和,力量过大会造成局部皮肤摩擦受损、破溃,增加了局部皮肤继发细菌或霉菌感染;
④给宝宝穿戴纸尿裤时,不要包得太紧,否则会影响局部空气流通,减少水分的排出和吸收。
如果我们已经做好护理工作,但“红屁股”却始终存在,有过敏的可能性哦~
二、“把屎把尿”有隐患!
①可能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1.5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能力控制膀胱排尿,尿尿和拉粑粑多数都是没有规律的。此时开始如厕训练事半功倍啊!如果排尿训练过早,可能会对还未发育成熟的肌肉和器官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②会破坏宝宝的关注力
习惯把尿的大人,每隔几分钟就问孩子“想不想尿尿啊?”或者“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看看有没有尿”。有时孩子正在专心的看书或是在认真的玩。甚至宝宝已经说了没有,家长还是会觉得宝宝没有表达清楚,要去“把把尿”,专注力就这样被破坏了。
③不尊重孩子
在公共场合暴露孩子的肛门和性器官,孩子会有明显的“拒绝情绪”。有些大人还会觉得宝宝“不配合”,一定要把到尿为止!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况且这样做还会降低宝宝的性意识,不懂得保护自己。
三、脱纸尿裤,孩子说的算!
训练孩子脱掉纸尿裤不是看气温几度了,宝宝几岁了,而要看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了。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孩子能大部分满足下面的8个表现,就说明孩子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
①纸尿裤能保持至少2小时干燥,或午睡后纸尿裤还是干的;
②纸尿裤脏了,有不舒服的表现,想要换新的;
③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④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⑤主动要求穿内裤;
⑥可以遵守简单指令;
⑦会用表情、姿势或语言会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⑧能够自己或在大人的帮助下脱(穿)裤子。
值得注意的是:当近期家中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如生病、搬家或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到来等,更要先耐心等待。
四、有条不紊的开始如厕训练
上厕所这件大人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于小宝宝来说或许比登月都难。
①先从大便开始:大便时间相对固定,可以让孩子从大便开始接受适应小马桶。到了排便时间主动询问:“宝宝,是不是想要上厕所呢?”最初孩子不愿摘掉纸尿裤也没关系。孩子习惯坐小马桶后,就可以给他取下纸尿裤排便了。一旦孩子体验过完成排便的过程,可能就对正确使用坐便器更有兴趣了。当孩子大便基本能在小马桶上完成,就可以训练小便了。
②灌输如厕概念,带着宝宝一起上厕所:妈妈教给女儿如何擦屁股(从前往后);爸爸教给儿子怎么尿尿。男宝宝一开始也是蹲坐着小便,再学习如何站着小便,这就要靠爸爸的亲身示范了。
③论“脱纸尿裤”总共分3步:第一步:在家穿内裤,睡觉和出门穿纸尿裤;第二步:在家和出门穿内裤,睡觉穿纸尿裤;第三步:在家、出门和午睡穿内裤,晚上睡觉穿纸尿裤;
第四步:告别纸尿裤
大多数孩子会相对顺利地完成日间训练,但午睡以及夜间如厕训练,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不要急于彻底告别纸尿裤,晚上不给孩子穿纸尿裤,但又怕孩子尿床,半夜把孩子叫醒上厕所。这样做不仅会打扰孩子和家长的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
五、家长心态至关重要
如厕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人积极自然的态度,适当降低期待值,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当孩子顺利如厕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倒退”。我们不要怪孩子,而要观察孩子自身或身边环境是否有变化。当孩子没有及时说出排便的指令,而我们又要面对换洗衣服,拖地板等“麻烦事情”很有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怎么连上个厕所都不会说呢?”——宝宝紧张害怕;
“这么大了还尿裤子,羞! ”——宝宝羞愧内疚
让孩子“伤心”的后果又会作用在身体上:孩子对上厕产生负面情绪,抗拒排便,开始憋尿憋便,时间长了,容易尿路感染或便秘。我们不顾原因的干预会对孩子形成压力,延迟恢复“正常”的进度。孩子学习如厕需要我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祝宝宝们都能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吃就拉,还要给宝宝进食吗?
虽然宝宝吃了就拉,但是还会有2/3-3/4吸收率,可延缓营养不良。因此,腹泻期间,强调继续饮食,不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宝宝为何吃了腹泻奶粉仍然腹泻,还能再吃吗?
对于腹泻宝宝医生会建议吃腹泻奶粉,那吃腹泻奶粉的作用并不是“止泻”,而是为了避免加重宝宝的腹泻。这是因为腹泻会使得宝宝肠壁受损,肠道粘膜无法处理普通奶粉中的乳糖,就会在肠道积聚,进而引起细菌发酵,产酸产气,就会加重腹泻。腹泻奶粉分去乳糖奶粉和低乳糖奶粉。在急性腹泻时可以吃去乳糖奶粉,随着宝宝腹泻好转,可以慢慢从去乳糖转为低乳糖。
怎么区分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腹泻?
大便常规如果看到多数的白细胞,严重时还有红细胞,就表示粘膜破损了,那就是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则看不见白细胞。细菌性腹泻一般是不洁饮食引起的,如吃过不干净食物或过期食物,同时伴有腹痛,大便有血,发烧。这时就需要再查血,如果血指标升高,就再做个培养,但培养出来没有不代表没有细菌感染。医生一般通过多个指标综合评估。
细菌性腹泻一定要用抗生素吗?
细菌性腹泻中分两类,一类腹泻不需要抗生素,可采取以菌治菌的方式治疗,让好的细菌进入,占据肠壁表面,坏的细菌本身抢占能力弱,只能随着大便出来。另一种是侵袭性腹泻,它比较强,会自己在粘膜那里繁殖。如果所有指标都符合细菌性腹泻,且腹泻不止,用了益生菌效果又不见好,可以用抗生素,同时搭配益生菌,重建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和益生菌怎么吃?
布拉式酵母菌(益活)不怕抗生素,可以与抗生素同服,吃妈咪爱最好要隔两个小时再用。实际上,感染性腹泻也可以用,但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时间,因为抗生素用了之后可能反而会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吃了思密达宝宝腹泻又转便秘了是怎么回事?
除了止泻,还有肠道粘膜保护的作用。思密达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宝宝腹泻好转后要及时停用思密达,如果继续吃思密达,由于思密达会吸附大便中的水分,引起便秘。
宝宝腹泻医生为何要开锌?
在宝宝腹泻时同步吃锌,可让肠壁粘膜长得好,促进粘膜修复,提高免疫力,减少再次腹泻。
腹泻好了后,益生菌要不要停?
益生菌对肠粘膜屏障本身有好处,一般的门诊病人,给益生菌对生物屏障有好处,婴儿即使是细菌性的,也可以服用益生菌,不会侵入到胃肠。像妈咪爱等益生菌,腹泻好了,建议再用一段时间(半个月或一个月),可以帮助粘膜恢复。益生菌给正常宝宝长期使用也没有问题。如果不知道给宝宝吃哪种益生菌,可以轮换着吃,看宝宝接受度是怎么样的,最好是选择冲剂、粉剂、宝宝容易接受。
大便分类法从便便看宝宝健康:
第一型,一粒一粒,便秘;第二型,裂缝的苦瓜,便秘;第三型,粗大的腊肠,介于便秘和正常之间;第四型,光滑的香蕉,每天一次是最理想的;第五型,块状麦芽糖,偏软;第六型,糊状,随容器改变形状,轻腹泻;第七型,水状,腹泻。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但是偶尔出现便秘症状也别担心,这并不等同于得了便秘这种疾病。研究表明,中国慢性便秘患者占普通人群的3%-17.6%,年纪越大便秘患者越多,其中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比男性高。据估算,中国约有超过7000万的女性饱受慢性便秘带来的困扰。 #便秘#很多人认为便秘不是什么病,但长期慢性便秘会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危害,甚至会为以后埋下健康隐患的种子。
长期便秘有5大危害,别忽视
1、导致肥胖:
毒素会导致大肠水肿,下半身血液循环减慢,从而促成梨形身材及大肚腩。
2、导致各种并发症:
便秘可能会并发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此外,长期便秘者还易患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及胆结石症、头痛以及肩凝症等多种疾病。
3、便秘会导致容易患直肠癌:
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最容易罹患直肠癌。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能力减弱,干燥的粪便可在肠道内滞留较长时间,这样一来,加重了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道黏膜的刺激,这是诱发直肠癌的主要诱因。
4、对肝功能造成损害:
大便长期积于肠道,有毒物质被重新吸收入肝脏,作为解毒器官的肝脏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就会损害到肝脏功能。
5、影响我们的大脑功能:
便秘会使肠道内的毒素被大量吸收,代谢产物久滞于消化道,导致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部分扩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表现。 #便秘#
便秘喜欢这这4类人,多注意
1、爱吃辛辣油腻,少吃蔬菜水果的人;
2、长期久坐,工作紧张压力大的人;
3、失眠多梦,烦躁抑郁的人;
4、不爱运动,年纪大的老年人;
招助你远一通到底,排出宿便
1、饮食调理法:
少吃油腻、辛辣食物,适量吃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清理肠道中的废物。
2、运动调理法:
现代都市人大多久坐办公,这样会直接影响到肠胃的蠕动,会造成肠胃里的食物积压,加重便秘发生的概率,平时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量来促进胃肠的蠕动。比如慢跑、游泳,有助于刺激肠道肌肉的收缩,促进排便。
3、按摩调理法:
晚上睡觉前,以指腹沿着肚脐方向,以顺时针对腹部进行按摩,20圈以后,选择逆时针进行按摩,加快肠胃蠕动速度,就能有效改善便秘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心态。但是运动也讲究方式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最好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不要盲目运动。
尤其特殊时期,居家运动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那我们如何进行居家运动,进行居家运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居家的场地条件往往有限,因此,不建议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在没有专业健身器材的情况下,更要把握运动的强度。居家运动的目的不是要达到跟户外运动或者专业运动场地运动一样的效果,而是给在家,给没有良好运动条件的人一个运动的补充。
另外,居家运动的人多是没有运动习惯的,要避免突然高强度的运动,后者不但可能引发很多运动的风险,而且也会突然增加心血管的负荷,增加患病的风险。
此外,运动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运动,空腹、饭后都不宜进行运动。
合理的运动,会让人在运动后感觉舒服,不疲劳,不会造成过度疲劳或者气喘,不影响一天的工作、生活。如果运动后,感到疲劳、劳累、那就是运动过量了。
如果以运动时心率作为标准的话,可用以下公式计算:60岁以下的人运动时心率=180-年龄(±10);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170-年龄(±10)。如果在运动后感觉不适、疲倦或运动后15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到安静状态,即为运动量偏大,应及时加以调整。
此外,运动方式也要按照人群特征或是身体情况来选择,儿童和老年人最好不要做激烈的运动,可以适量地进行些有氧运动,比如屋内快走、瑜伽等;如果有身体疾病,或者怀有身孕,也需要适量的运动,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运动和锻炼。
居家运动,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比如跳绳、原地高抬腿、空中自行车、俯卧撑、深蹲、平板撑等,也可以上网寻找健身操视频进行锻炼。另外,现在还有很多运动APP,可以在上面下载相关课程,而且可以跟随教练来做,这样运动起来也更科学,而且容易坚持下去。
现在科技的发展也给居家运动带来了多种可能,尤其是体态感应器和电视游戏的结合,更是给了很多人居家运动更好的选择。把运动和游戏进行结合,不但能让人更好地融入到运动的状态,而且游戏里的激励和反馈也给了运动更多的乐趣。
1. 运动之前以前要先热身
如果直接进入运动主题,我们的肌肉很容易拉伤的,而且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在家里运动之前,可以先压压腿,甩甩手,使肌肉放松一下,然后慢慢进入锻炼,可以带来更好的锻炼效果。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出锻炼,运动前热身都很重要。
2. 选择宽敞的地方
这样能避免磕碰,尤其是再做一些幅度较大的运动时,宽敞的地方也更容易施展开。老年人在运动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区域,而且地面不宜过滑,避免摔倒。
3. 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如果是年轻人,运动强度高一些,运动量大一些都没问题,但如果是老年人、儿童或者孕妇就要适当地运动,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4. 注意运动后的恢复
运动完之后,要关注身体的变化,尤其是出现疲劳、疼痛等情况,就要适当减少运动的强度或者适当休息。此外,运动后也不建议马上喝冰水或者冷饮,尤其是夏天,应该呼吸和心跳和恢复正常后,补充水分。有身体疾病和特殊阶段的人群最好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规划自己的运动。
作者 | 严丽 宣武医院 康复科
便秘可能会由多种因素导致,遇到宝宝便秘时首先应该先分析原因 。
有一种情况请家长要注意区分,即是有些吃奶的幼儿,在生后早期(生后半个月左右),可能会出现攒肚情况,出现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有的甚至一周左右才排一次大便,但排出的大便是糊状的,孩子也无如何不适,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随着身体的生长其肠道也会增粗,原来的奶量不足以刺激增粗的肠道蠕动,再加之宝宝的消化能力不断加强,所以就会出现攒肚现象,这在母乳喂养儿中是很常见的。
有的宝妈看着宝宝两天不排便就着急了,这时要观察宝宝的腹部和精神状态,如果宝宝腹部不胀、吃奶如常、无呕吐、精神状态正常,就可以等待宝宝自行排便,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吃的逐渐增多,排便间隔就会恢复正常。正常的宝宝每天排1—2次大便是正常的。
有的宝宝刚添加辅食时会出现便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妈妈添加的辅食种类太容易吸收,这时可以适当多添加点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或水果类,如菠菜、白菜、菜花等,水果可选橘子、桃子、梨、草莓等,蔬菜煮汤喝,水果能生吃最好是生吃,不能生吃时榨汁。
还有一种情况是刚开始添加辅食时 ,妈妈就把宝宝的奶量给减少了,宝宝吃的少也不足以刺激肠蠕动,故宝宝会出现便秘。正确的方法是最初添加辅食时不要减少奶量,因刚开始时是少量尝试喂辅食,是给宝宝添加一种吃辅食的习惯,等辅食量增多时才能减少一次喂奶量。
1-3岁的幼儿出现便秘时多与饮食结构有关,多是家长提供的食物太精细,可以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吃粗粮和地瓜,多吃粗纤维蔬菜(芹菜、韭菜、卷心菜),孩子不胖的话多吃点油脂类多的食物(肥肉)、动物血、多喝点酸奶等都可以缓解便秘。
胃肠动力不足是宝宝便秘的又一因素,平时多让孩子跑跳,多做运动,多喝水,坚持每天给孩子做腹部按摩,都是促进肠蠕动、增加胃肠动力的方法。每天清晨给孩子用温热水洗肛门,刺激肛门形成定期的排便反射,也是治疗便秘的一种措施。
有些疾病情况下会引起宝宝便秘,最常见的是缺铁或贫血,补充钙剂时会出现便秘,肠道菌群失调时也会出现便秘,这都需引起注意 。
在小儿出现便秘及排便困难时必须要除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乙状结肠畸形或先天性肛门狭窄。
出现便秘时先从改变饮食结构和饮食量调整,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如以上方法不佳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可以先选项益生菌治疗,健字牌无效时换成药准字的(双歧三联杆菌、酪酸羧酸杆菌、枯草杆菌等),单纯益生菌无效时加益生元(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菊粉、α-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益生菌加益生元还无效时可选择乳果糖或聚乙二醇治疗,急需解除便秘时可以用开塞露或温盐水罐肠。
几场秋风一起,天气便逐渐转凉。新晋宝妈小芳终于舒了一口气。这个夏天,因为小芳给孩子穿着纸尿裤,已经不知道遭受了多少叮咛嘱咐了。
小芳的孩子已经快一岁了,但是还没有学会自主控制排尿,因为孩子已经会爬了,为了避免整体跟在孩子屁股后头收拾,独自带娃的小芳一直坚持给宝宝穿着纸尿裤。结果,小区里的奶奶和妈妈们,各个见了都劝她,孩子这么大了,又是夏天,别给孩子穿纸尿裤,孩子会闷出红屁股的,会影响宝宝发育等等。
开始小芳还试图解释下,自己一个人带娃,孩子还不会自己控制排尿,穿纸尿裤更方便更卫生, 后来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出去总是有人要说,多给孩子把尿不就行了?眼见如此,小芳便只好微微一笑便随他们去了。
穿纸尿裤真的会影响宝宝发育吗,我们真的应该尽早给宝宝脱掉纸尿裤,训练他们排尿排便吗?恐怕不尽然。
过早脱掉纸尿裤,反而对宝宝有害。
1. 把屎把尿损伤婴儿髋关节
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节俭惯了,认为纸尿裤太费钱,习惯给孩子把屎把尿。但是这一陋习对孩子骨骼发育非常不利,尤其是髋关节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髋关节脱位,孩子在后期的治疗十分痛苦,延误治疗甚至可能造成孩子跛足。
2. 损害幼儿控制膀胱能力,造成遗尿
一般幼儿一岁半后会有排尿反应,开始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已经可以自主控制排尿,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嚷嚷着要尿尿,但是家长还没来得及反应,孩子就已经尿裤子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已经不再给孩子使用纸尿裤,就得选择定时让幼儿排尿,从生理发育而言,过于频繁的排尿会损害膀胱的控制程度,反而不利于孩子发育。
3.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从心理角度来说,一些孩子会反感强制排尿,而对排泄感到焦虑,产生对抗情绪。此外,家长有可能因为孩子尿裤子而对孩子讽刺,笑话,这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了错事,产生自卑心理。
说了那么多过早脱掉纸尿裤的危害,那么孩子多大可以不穿纸尿裤呢?
幼儿的尿道括约肌大概在18个月以后发育成熟,排尿系统发育完善大概要到2-3岁,也就是说,孩子很可能到3岁才能真正离开纸尿裤自主排尿。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在三岁前都要全天穿戴纸尿裤,一般建议,一岁半以内的孩子,应该全天穿着纸尿裤;一岁半后,如果孩子纸尿裤超过两个小时还是干燥的,或者孩子自己开始撕扯纸尿裤,可以在白天给孩子脱掉,晚上再穿。孩子自己排斥纸尿裤或者两岁后,可以有意识训练孩子自己如厕。
学习如厕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很快,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年半载,家长们需要有耐心。待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就可以放心地给宝宝脱掉纸尿裤了!
很多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入学体检。听到体检,不少宝爸宝妈以为很简单。想象中的体检应该很顺利,宝宝到了医院以后,爸爸妈妈陪着去量身高,称体重、测听力、测视力等等。很顺利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体检项目。
小朋友真正去医院里体检时,哭闹不配合,可着实让不少宝爸宝妈跟着出了一身汗!
实际上,有不少小朋友到了医院之后,健康检查时会到处躲闪,哇哇大哭,不配合医生,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体检项目,却变得颇有难度。一个很简单的量身高,称体重,量头尾,甚至测听力,都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我们先看一下, 幼儿园入园健康体检,检查项目主要有哪些?
1.建立健康档案。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测试。
2. 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
3. 左眼、右眼的验光和斜视度测定。
4.通过耳声发射检查,来测左耳、右耳的听力。
5.口腔检查包括牙齿数和龋齿数。
6.心肺听诊触诊。胸廓肝脾触诊。
7. 验血检查:主要有血常规、血型、肝功里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微量元素、血铅、乙肝抗体等。
小朋友去医院检查时,害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 之前因为打疫苗,或者因感冒发烧去医院,有过打过针儿或抽血的经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本能的害怕。
2.医院环境相对嘈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小朋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体检项目对我们大人而言挺简单,对小朋友而言,他们还太小,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事情,不知道体检时会发生什么,本能的恐惧和害怕。
小朋友,去医院检查时,会有哪些恐惧不配合表现呢?
1.小朋友原本活泼好动。进了医院,紧紧的搂着爸爸或妈妈的脖子,让爸妈抱着,坚决不肯下来自己走路。
2. 做检查时,比如测听力,在爸妈怀里,反复躲闪,一直不配合医生戴上耳机。
3. 心肺听诊时,紧紧用手挡着自己胸前,不让医生用听诊器听诊。
4. 测视力时,一直大哭。不睁开眼正视验光仪。
5. 口腔检查时,不配合,张开嘴巴。嘴巴闭的紧紧的。或者冲医生吐口水。
6. 还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验血,直接在地上打滚,父母怎么拉,都不起来。
如何科学让宝宝远离体检恐惧,顺利体检?
小朋友去医院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哭的满身是汗,家长也跟着着急。其实,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可以让小朋友,减少害怕,顺利完成检查项目。
1.在家时提前预演模拟几次体检过程。
用生动有趣的话,让小朋友了解将会面临的体检过程,心理有个底。比如:
①测视力:医生叔叔有个望远镜,想让你看看里面有没有小猪佩奇的房子。到时候你要看看里面有没有,告诉医生叔叔好不好?
②测听力:一些小朋友平时从来没用过耳机,看到医生,把耳机塞到耳朵里,总是躲闪。针对小朋友的听力测试一般是放的汪汪队、ABC字母歌等儿歌。这时可以引导他,医生想考考你,能不能听出来里面放的是汪汪队还是其他儿歌?
③验血:拿家里的圆珠,用笔尖在小朋友的手上,轻轻点几下,并引导,验血时就是这样,医生给你轻轻点一下,把里面的小虫子给你捉出来就好啦。
④心肺听诊:现在市面有一款模仿医生过家家的玩具,十几块钱一套。家里有玩具听诊器的,可以先拿着玩具听诊器,让孩子听这玩,告诉她,到了医院,医生就这样给你听听,并很夸张的配上噗通-噗通-噗通的声音,让小朋友觉得很有趣。触诊,是医生想要摸摸你有没有吃饱哦?
⑤口腔检查:张大嘴巴,啊-啊-啊!医生想看看,你有没有吃太多的棒棒糖,有没有小虫子在咬你呀。
总之,提前用形象有趣的表达,提前给孩子预演几次健康检查的过程,能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让孩子进了医院后,顺利的接受检查。
2.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诉小朋友,要勇敢。每完成一项检查,要很夸张的夸赞她,让她获得积极的暗示,觉得自己表现很棒。
3.给与积极的诱导,如果能顺利完成,可以一些适度奖励,比如去儿童乐园玩或者买一个她喜欢的小画书或者玩具。当然,如果小朋友顺利完成健康检查后,一定要按承诺实现,不可以许下空头承诺。
如果你家孩子去医院时,哭闹,你会怎么做?欢迎留言评论。
A. 别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B. 一会检查完,妈妈替你打这个医生阿姨。
C. 宝贝,你很勇敢哦。你可以努力试一试。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哦。
事实上,以上三个选项,我在医院里曾经不止一次的碰到。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引导教育方式也不同。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与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什么是小儿推拿?
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中医文化,从孩子一出生,不哭,大夫会说刺激一下,拍拍足底,嘱咐妈妈早接触早开奶,早产儿大夫会说多抚触有助于生长发育,刺激、接触、抚触,其实就是中医的推拿按摩早期。
小儿推拿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逐渐形成。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小儿推拿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小儿推拿对多种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它对小儿发热、腹泻、便秘、感冒、厌食等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没有生病也可以做推拿,在平时生活中给孩子做一做保健推拿,对增强宝宝抵抗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不用担心会产生依赖性。
健脾保健推拿穴位,每一步持续3~5分钟。
补脾土:拇指桡侧面,从指尖推向指根,也可以来回推,
摩腹:手掌或小鱼际围绕脐周顺时针移动画“Π”,
揉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1寸。
小儿捏积
小儿捏积既可以保健,也可以治疗疾病。
作为保健按摩,在睡眠前进行,可以让孩子睡的更舒适,更安静,夜间睡眠不翻腾,不哭闹,是很好的保健疗法。
作为治疗,也是应用于小儿消化疾病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特殊疗法,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排便,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同时有促进血液循环、补血的作用。
所以小儿捏积是一种很好的理疗疗法。
捏积怎么操作?
孩子俯卧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双腿伸直。
家长可以站在孩子后面或者坐在孩子一侧。食指半曲,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拇指伸长,拇指指腹对着食指第二指间关节,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的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
自尾骨长强穴沿督脉向上捏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向上捏提一次,捏完了按摩一下肾腧穴。每一次10-15秒,大约1-2分钟。
第4次向上捏提时,可以选择这3个穴位:肾腧穴、 脾腧穴、 肺腧穴。
肾腧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
脾腧穴: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1.5寸;
肺腧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说起“便秘”这个词,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成年人的烦恼,其实带过宝宝的妈妈们都知道,孩子虽然年龄小,也同样会面临便秘的烦恼。脾胃健康的孩子,通常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点”排便,中了就偷着乐吧,宝妈们不要太担心。
一般来说,两岁之后的孩子,身体机能越来越强,生物钟和作息习惯都在慢慢向成人靠近。而一岁之前的宝宝,肠胃还在快速的发育中,每天喂奶的时间不定,排便的时间也没有什么规律,每天排便的次数也是不定的。
宝妈们都知道,清晨六点钟左右是大肠排毒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内人们需要排便,以便于及时排出身体内累积的毒素,孩子也是同样如此。如果孩子每天起床后一个半小时内准时排便,说明孩子的脾胃很健康,宝妈们不用太担心。
当然,排便还跟个人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孩子喜欢早上起床后排便,有的孩子习惯中午饭后排便,还有的孩子是晚上睡前排便。只要排便规律,每日排便一两次,宝妈们就不用太担心。如果一天内排便次数过多,孩子就是拉肚子了,相反,如果好几天孩子都不排便,那就是便秘了。
长时间便秘而不能排除毒素,对宝宝的健康是个很大的威胁,因此,当孩子出现便秘时,宝妈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必要时一定要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宝妈们在照顾孩子时,多注意这三点,也能让宝宝肠胃更健康。
1.多吃蔬菜水果
孩子挑食不爱吃青菜,是让很多宝爸宝妈头疼的事情,正是因为宝宝摄入的纤维素太少了,才会导致宝宝排便不畅。因此,要想让宝宝的肠胃更健康,补充纤维素很关键,而蔬菜水果中是富含纤维素的。
多吃蔬菜水果,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蔬菜水果中不仅富含丰富的纤维,而且还有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如果宝宝真的非常抗拒吃蔬菜,也可以直接购买给宝宝购买纤维素,让宝宝的肠胃更健康。
2.多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
很多孩子便秘或者肠胃不适,也跟孩子不爱动有一定的关系,吃得太饱而不活动,只会消化不良,增加肠胃负担。因此,宝爸宝妈们可以多带着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带着孩子多出去走走,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还能让孩子增强体魄,增加自信心。
3.多让孩子喝白开水
白开水没什么味道,很多孩子口渴了宁愿喝各种各样的饮料,也不愿意喝白开水。这时,宝爸宝妈们要注意,饮料中富含各种各样的化学添加剂,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而白开水看似没什么味道,其实却是最解渴的,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有益。多喝白开水还能增强肠胃蠕动,及时补充身体水分,而且也会让大便不再干结,孩子也不会再便秘。
如果宝妈们发现宝宝两三天都没有排便了,这时就要很警惕,孩子八成就是便秘了,多让孩子吃一些利于排便的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多喝一些白开水,相信没多久孩子就会把毒素排出来。孩子们在成长中,也要注意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仅对健康有益,还会降低便秘风险。
一般来说,儿童正常的排便频率为一天两次至两天一次,大便量正常,质软成形,无明显费力及排便不尽感。若小儿每周排便次数小于等于两次,或解出的大便质干呈颗粒状,排出费力,且症状持续大于两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考虑是出现了便秘。
首先来了解一下儿童长期便秘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1、发生痔疮。儿童便秘时排便用力摒力,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
2、形成腹疝。便秘时,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突然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3、影响食欲、毒素吸收。食物残渣存留在体内,胃肠蠕动减慢,孩子会觉得腹内胀气,导致吃不食物。而食物经过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毒素, 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被结肠吸收的毒素也就会越多。
4、会导致孩子发育不良,个子低矮,生长发育迟缓,脾虚气弱,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
引起儿童排便困难的原因
引起儿童排便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器质性便秘通常由于先天的肠道畸形所导致,功能性便秘大多与饮食有关,如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过于精细等。若家长未将此情况加以重视通常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伴随终生。所以,儿童出现便秘除了通过调整饮食还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时纠正排便情况。
对于功能性的儿童便秘最主要的就是通过饮食来调整,如: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不挑食多食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不能因为宠溺和孩子的喜好导致饮食过于精细;其次是定时如厕,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喝足量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为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适量使用泻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直到孩子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
器质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巨结肠、粪便嵌塞等。这类疾病大多需要手术等治疗,建议及时至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如果是在4~6月份时长到1岁半的孩子,可以开始进行排便训练。但是,对小便间隔时间短的孩子来说还是困难的。如果是不喝水、果汁等就总是口渴的孩子,就应常给他喝水和果汁。
这样一来,小便的次数就会增多,母亲也就不太好推测孩子的小便时间。小便间隔在1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定时让他排尿,如果排尿规律起来了,就可以将尿布撤掉。
气候、排便的间隔时间、孩子的情绪能协调的话,排便的训练10~15天就可以完成。稍作等待,这个时期一定会到来的。因此,勉强孩子,把孩子弄得又哭又闹,不是聪明的办法。
在气候好的时候,母亲看时机成熟了,就可以撤掉尿布只给孩子穿短裤。而习惯了短裤里边有尿布的感觉而能安心的孩子,撤掉尿布的话,恐怕会有不安感,还要求垫上尿布。
在寒冷的季节(9~12月)里进入1岁半的孩子,训练他排尿是较困难的,最好是等到第2年的4月樱花开了的时候。
男孩子撤掉尿布时,有的母亲往往会发现孩子的尿线不是很直,而是从侧边流出来,这是生理性包茎造成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