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饱和脂肪酸能抗癌?

不饱和脂肪酸能抗癌?
发表人:韦老师聊健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大家追求的不单单是像老一辈人一样能吃饱就好,而是更关注于健康饮食,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例如少盐、少油、低糖等等。

 

营养专家在谈论食品营养时,经常会把Omega-3脂肪酸称为健康脂肪。因此,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用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饱和脂肪酸。

 

 

什么是不饱和脂肪酸呢?

 

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这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同时也是人体合成各种荷尔蒙及内生性物质必要的营养素,只有靠食物外来的补充这些油酸,才能让人体的生理机能得以正常运作常见于深海鱼类、海豹油和某些植物中。

 

 

不饱和脂肪酸能抗癌吗?

 

大量的研究显示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延缓或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的形成和生长,同时还能够延长晚癌患者的寿命,并提高化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什么它能都起到抗癌的作用呢?

 

癌细胞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安分,喜扩散,癌细胞的细胞膜和不饱和脂肪酸相遇,会变得更为脆弱,元气大失,加速它们的自然死亡,从而减缓肿瘤的扩散速度,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放射性治疗的话,更容易将他们杀死,起到治疗的效果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

 

除了有抗癌它还有什么功效呢?

 

1. 促进心血管健全。

 

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中不良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量,同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中良性胆固醇量。它也能令血管变得更畅通无阻、更健康及更有弹性,同时还能减少挤满胆固醇的血小扳,并防治能阻塞血管的血栓之形成。这将会大幅度地减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

 

2. 令皮肤焕发青春健康。

 

不饱和脂肪酸能令皮肤均衡保湿及保持健康。它能使真皮层分泌出更强力的胶原和弹性纤维,帮助消除皱纹,并挺实渐呈松弛的皮肤。因缺乏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致的常见皮肤问题,包括皮肤粗糙、密集的污斑、脚跟龟裂、湿疹、牛皮癣、粉刺、黑头及白头。

 

 

3. 解除关节酸痛不适。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消炎作用,能减轻肿痛,舒解关节炎的不适感觉。临床研究证实能减轻晨间的僵硬不适,关节不会一碰就痛或肿痛,还能减轻疲劳。

 

不饱和脂肪酸这么好,心动不如赶快行动,大家吃起来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很多人对癌症病人的饮食有误解,认为肿瘤病人吃得越有营养,肿瘤长得越快。实际上并不是!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需要营养,但是正常细胞对营养需求稳定,而癌细胞不是,癌细胞处于失控状态,有自己的生存套路,营养不够就会“抢”正常细胞的,所以只有给正常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才不怕癌细胞的“掠夺”。如果癌症没有治疗没有控制的话,病人会越来越瘦。千万不要想饿死癌细胞,结果很可能是人先饿死。

    那么癌症患者应该吃什么好呢?其实癌症患者的饮食应遵循多样化、均衡饮食的原则,谷类、蔬菜、水果、大豆制品、奶类、蛋类、肉类、鱼虾等都应纳入食谱当中,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就对了。

     

    谷类为主,推荐全谷类

    主食方面,推荐全麦、燕麦、绿豆、红小豆、糙米、玉米、小米、黑米等全谷杂豆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非常有利于体内激素特别是胰岛素的稳定。要尽量避免或少吃精细加工和过度加工的白米、白面、白面条、白面包等精制谷物。

     

    蔬菜每天500克,水果200~350克

    蔬菜一定要选择新鲜的,多选择颜色深的,深绿色的、红色的、橙色的、紫色的蔬菜。水果,选择颜色深的,完整的水果,喝果汁不等于吃水果。

    蔬菜主推深色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深色菜包括深绿色、深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萝卜、西兰花、菜花、卷心菜、紫甘蓝、芥菜、红菜薹等,另外菌菇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香菇、蘑菇等。水果推荐猕猴桃、橙子、苹果、梨及浆果类(草莓、蓝莓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能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稳定机体的激素水平。

    限制红肉的摄入,鱼类以深海鱼为主

    红肉每周不超过3~4次,避免腌制、油炸、烟熏、盐泡的食物。推荐每周三顿鱼,以深海鱼为主,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采用清炖、清蒸或煮汤的方法。

    植物油30克甚至更多,品种多样化

    推荐用橄榄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对维持正常的细胞膜功能、维持炎症平衡、促进健康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天一个鸡蛋,300毫升牛奶或奶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坚果每天20~30克,大豆及其制品、坚果等都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对肿瘤病人的健康很重要。

     

    饮食禁忌: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等。限制精制糖(白糖、红糖、冰糖、蜂蜜等)的摄入,女性不超过25克/天,男性不超过38克/天。

  • 从深海鱼身上提炼出来的鱼油,是深受市场欢迎的保健产品。它不仅对儿童大脑和视力发育有促进作用,还能有效保护心脑血管、调节血脂。

    然而,一些商家为了营销,常常夸大宣传鱼油的治疗功效。鱼油真的能抗癌,鱼油比鱼更有营养?《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解析鱼油的功效,并对一些迷惑大众的传言进行澄清。

     

    受访专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郭冀珍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营养学系主任黄国伟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

     

    鱼油和 鱼肝油 不一样

    鱼油和鱼肝油完全是两回事,家长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买错。有近五成的人不能分辨“鱼油(Fish Oil)”和“鱼肝油(Fish Liver Oil)”,认为“广告或包装上有鱼,就会含有鱼肝油的有效成分维生素A和维生素D”。

    鱼肝油是无毒海鱼肝脏中提出的一种脂肪油,在0℃左右脱去部分固体脂肪后,用精炼食用植物油、维生素A与维生素D3调节浓度,再加适量的稳定剂制成。鱼肝油可强壮骨骼,所以常用于孩子补钙。

    鱼油是鱼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总称,它包括体油、肝油和脑油。鱼油是鱼粉加工的副产品,是鱼及其废弃物经蒸、压榨和分离而得到的。而鱼油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欧咪伽—3脂肪酸,它是人体血管的清道夫,还能预防动脉硬化、中风和心脏病。

     

    鱼油到底有何功效

    关于鱼油的功效,宣传可谓是五花八门,《生命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专家逐一求证。

    调血脂? 确实有用

    深海鱼油中的DHA、EPA含量确实相对较高,两者都属于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总胆固醇及“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买到的是正规产品,确实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降血压? 不靠谱

    美国国立卫生院植物萃取研究专家克雷格霍普表示:“除维生素和矿物质外,鱼油是最有科学证据支持食用的补充剂,但其调节血压的作用十分有限。”

    郭冀珍也表示,曾有研究者总结31项国外研究发现,每天摄入大剂量鱼油虽能轻度降压,但如此大的剂量会刺激胃肠道。此外,个别高血压患者服用鱼油后有效,很可能是安慰剂作用。

    防老年痴呆、明目? 很难说

    从理论上讲,鱼油中富含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和视网膜的组成成分。确实有一定改善记忆、保护视网膜的作用。但目前关于鱼油能预防老年痴呆、明目的研究并不多,证据尚不充分。

     

    打破鱼油“迷信”

    国人对保健的热衷,也催生了对鱼油的“迷信”。专家认为,其中以下3点亟须打破。

    1 深海鱼油能治病

    将鱼油“神化”成药品,是目前部分国人存在的最大误区。鱼油只是经研究证实具有辅助降脂效果的保健食品,无法充当药品。如果已患有较严重的高血脂症或其他疾病,就要遵医嘱吃药。

    2 鱼油比鱼更有营养

    这是国人对鱼油的另一大“迷信”。鱼不仅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优质蛋白,比鱼油营养价值更高。一般来说,健康人每周吃3次鱼,就能基本保证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 国外的鱼油一定比国内的好

    选购鱼油时,最应该关注的是包装上有无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蓝帽子”标识。很多人迷信进口鱼油,其实欧盟、美国是我国保健级半成品鱼油出口的主要市场。

     

    吃鱼油的4个建议

    鱼油到底有用没用,最关键的在于产品质量是否过硬。为此,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1.选信誉度高的购买场所。

    最好到大型的重声誉的超市、商场,或产品连锁店购买。

    2.别迷信进口,一定要看清产地。

    有质量保证的进口鱼油不过两三种。如果产地标的是国内企业,更应该谨慎。一位业内专家说,国内企业生产的鱼油他只敢买汕头某企业生产的。

    3.50元以下的不要买。

    如果考虑企业的经营利润,100粒装鱼油零售价在50元左右,比较符合成本规律。最好选择那些不只做鱼油、卵磷脂等畅销的营养补充剂类产品,同时也提供其他健康产品的大品牌。

    从味道上判断,好的深海鱼油以香味为主,带有一点腥味,但质量不好的会有比较严重的腥味。

    4.每周吃三次鱼,就不用吃鱼油了。

    杨月欣建议,每周至少吃3次鱼,就基本能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就没有必要通过鱼油保健品来补充了。  

  • 随着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近年来“硒”这个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之中。在各大超市、市场中,也充斥着各种富硒食品,诸如富硒米、富硒鸡蛋及富硒蔬菜等比比皆是。根据媒体的宣传,硒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且补硒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发生,商家们甚至宣传硒能够防癌抗衰。今天,这篇文章来告诉你,日常生活中这些富硒食物真的有必要吃吗?

     

     

    硒对人体的作用

     

    硒的确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长期缺硒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会导致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的发生。同样,硒对人体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比如提高人体免疫力;维持甲状腺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促进脑部发育,防止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生;促进精子发育,提高精子运动能力,防止孕妇流产及先兆子痫;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等。所以无论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身体中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硒含量。

     
    硒能够防癌抗衰吗?

     

    虽然硒对人体非常重要,也能够预防一些疾病发生,但在防癌抗衰上,我们需要理性去看待了。有科学家在2014年对55项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和8项硒摄入量200-500ug/d的随机对照干预试验进行补硒防癌效果的系统评价显示,额外补硒不能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所以大家请不要再盲目相信硒能够防癌抗衰了。

     

     

    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吃富硒食物吗?

     

    硒在地壳上的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而且我国总体上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那些保健品、富硒食品多是以这个为理由之一来包装宣传的。

     

    但大家仔细想想,我国的土壤中缺硒,我们的身体里就一定会缺硒吗?既然硒对我们那么重要,又是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呢?首先,硒作为微量元素,我们身体的需求量并不大。每天只需要19ug即可预防硒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而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硒的日摄入量为50ug。其次,硒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血液中硒的适宜范围为80-120ug/L,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都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一不小心补过量了,血液中硒浓度达到1000ug/L时,还会有潜在中毒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必要吃富硒食物,关键是要看我们身体里缺不缺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摄入的硒,主要来源于粮谷、豆类、肉制品、海产品、蛋和奶制品,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正常饮食,其实并不会缺硒,也不需要额外补硒。当然,在我国某些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饮食不当,也会有缺硒的可能,这的确需要额外补充,但这仅为极少数。

     
    综上,虽然硒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比不需要额外补充,正常饮食即可满足身体需要。因此,不要再相信商家们的宣传了,以免为智商税买单。

     

    参考文献:
    [1] 陈长兰,郇丰宁,孟雪莲,等.硒对人体的作用机理及科学补硒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2016,43(2):155-168.
    [2] 孙茂成,左丽丽.额外补硒与预防慢性疾病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5,44(5):867-870.
  •  

    很多人都知道冬虫夏草,它也称为冬虫草,属于虫草的一种,是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传说中它具有非凡的抗癌功能。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功能,因此冬虫夏草在保健品市场上非常风靡,甚至供不应求。

     

    30岁的小徐是不幸的,因为半年前他被确诊为肺癌,但他又是幸运的,手术切除了肿块,医生说只要坚持术后辅助放化疗,五年以上的生存率是很高的。

     

    但小徐听人说,放化疗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伤敌一千,却也自损八百。而冬虫夏草则完全没有副作用,非常适合癌症患者抗癌。

     

    所以小徐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毅然回家吃冬虫夏草,一晃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期间小徐也从未到医院进行复查,他自我感觉良好,心里也很坚信冬虫夏草疗效显著。

     

    直到再次出现咳嗽,胸痛,到医院再检查时,医生告诉他肺癌又复发了,而且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几乎给小徐下达了死刑宣判。

     

    小徐难以置信,他一边哭一边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我天天吃冬虫夏草,花了那么多钱……

     

    但医生告诉他,冬虫夏草抗癌其实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的承认,或者说,它是一种谣传,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国际知名科学杂志《细胞》子刊《化学生物学》在线近期发表了文章,认为根据基因及产生模式,冬虫夏草不可能含抗癌成分虫草素和喷司他丁。

     

    而销售冬虫夏草的商家以抗癌为嚎头,大肆发布并不科学的言论,的确蒙骗了很多消费者,其中一些人更是完全依赖冬虫夏草,而放弃了科学的治疗方法,最终导致无药可治,想想,实在是悲哀又愚蠢至极。

     

    确诊肺癌复发并转移后,小徐很快病入膏肓,三个月后,当小徐的家人拨打120求助的时候,医生赶到现场发现他瘦骨嶙峋,自主呼吸消失,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很明显,他已命丧黄泉了。

     

    到目前为止,手术,放化疗依然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式,至于像冬虫夏草这类的保健品,是没有抗癌功效的,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冬虫夏草,癌症患者吃冬虫夏草其实没什么用,而健康人也完全没不要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和牛奶一样,豆浆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可说是非常熟悉的营养食物之一,它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大豆异黄酮及许多微量营养素,甚至有助于抗发炎和抗癌。豆浆虽然对身体有益,也要摄取其他食物营养,这才是正确的喝法。本文将解释为什么豆浆能帮助抗癌,喝豆浆有哪些该注意的要点。

     

    自由基和高温烹调是致癌原因

    事实上,很多慢性病都和自由基的攻击息息相关,包含三高(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失智症以及癌症。要知道自由基如何产生,就先要了解身体分子的构造,简单来说,自由基是不成对的电子,非常活耀不稳定,为了使自己达到稳定的状态,会抢夺其他物质的电子,而被抢夺的分子就会变得不稳定,再去抢夺其他电子,产生了恶性的连锁反应,这统称为“氧化现象”。

     

    而油炸和烧烤这两种常见的高温料理方式,会使蛋白质和脂肪在烹调过程中产生自由基,所以,营养师才会建议民众少吃油炸物,其原因不只是高热量,还包括油炸过程中油变质的问题,尤其如果没有更换使用过的油,并反复使用的话,必然是不健康的。

    大豆异黄酮关键在抗氧化

    根据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资料,大豆异黄酮本身并没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但可以启动体内抗氧化系统,促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这个酵素能保护身体不受氧化性损伤,进而帮助减低癌症风险。此外,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雌激素类似,尤其可助抗乳癌的复发,以及降低摄护腺癌的风险。

     

    虽然大豆异黄酮的抗癌效果还有待确认,但适量补充大豆异黄酮的补充品并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当然,鼓励民众以摄取含大豆异黄酮的天然食物为主,而豆浆就是最方便、高营养密度且容易取得的选择,不论是小孩或老人都可以安心饮用。

     

    至于建议的癌症患者豆浆食谱,其实并无特别设计的食材组合,若仍不知道怎么挑选食材,可参考豆浆之心血管文章的食谱。但最重要的,还是多摄取像含有大豆异黄酮这类的助抗氧化天然食材,同时要避免高温烹调的食物。

     

     

    豆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非常好喝一种食物,甜咸搭配都可以完美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开始调整自己的食谱了。

  • 一、降脂药物都有哪些?

     

    降脂药物有很多,第一类是常见的他汀类药物,代表药物有很多,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等;第二类是贝特类药物,其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效果显著;第三类还有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其实是维生素中的一种,但其用药量超过维生素的使用量时,就有了降脂的作用,第四类是胆酸螯合剂,其可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通过反馈机制降低血脂,第五类是胆固醇吸收抑制,主要代表药物依折麦布,其抑制肠道内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还有其他类的降脂药物,比如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等,也有降脂作用。降脂药物种类很多,但其针对不同类型的血脂升高,选用还是有学问的。

     

     

    二、有斑块使用的降脂药物是哪一种?

     

    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而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降脂药物最多选用的是他汀类药物,也就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一类的药物。如果效果不好,还可以家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为什么有斑块以后选用的药物是这两种而不是其他的降脂药物呢?是因为斑块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原因是经典的胆固醇学说,许多人认为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经典降脂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所以,斑块出现以后,选用最多的降脂药物就是他汀。

     

    三、他汀可以逆转斑块吗?

     

    确实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得斑块负荷减轻,所以在瑞舒伐他汀的研究中,其就极力宣传其逆转斑块的作用,但事实上,尽管斑块负荷和斑块的体积有减轻,但斑块成分改变有限,斑块纤维帽和脂质核心并不能被改变。所以,我们往往认为他汀类药物主要是调脂稳定斑块,看清楚了,这里是调节血脂和“稳定”斑块,可不是逆转斑块。事实上也是,单纯的靠他汀类药物使用后斑块消失,个人认为其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但研究显示斑块负荷和斑块体积可以减小,那么他汀确实可以有逆转的作用。

     

    四、单纯的使用他汀就可以逆转斑块了吗?

     

    事实上,单纯依靠他汀逆转斑块是不可行的,必须联合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如许多医生说的一句话,单纯的服药而不改变生活方式,就是耍流氓。所以,服用他汀的同时,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避免熬夜劳累,避免负面情绪等等,才有可能使得你的斑块负荷有可能有希望减小。

     

     

    把希望寄托于药物而不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日常注意,这恐怕是所有人的悲哀,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医学常识,还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尤其是饮食养生尤为受到大家的重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为我们制定了最为科学的饮食养生指导原则,即《黄帝内经》藏器法时论所记载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同时告诫大家不可暴饮暴食,不可五味偏嗜。

     

    中国营养学会于2007年制定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膳食指南中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依然没有脱离《黄帝内经》的这一饮食原则。如果我们按照这一饮食指导原则安排饮食,自然可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不良商家引导,老百姓多采用保健品进行健康养生。维生素便是其中之一。维生素原本是一种药物,起初多用于针对性的治疗相关疾病,并不被老百姓广泛服用。当下维生素类产品之所以成风靡之势,最早源于美国的一项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癌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当时研究者认为是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发挥了作用,因为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从而预防肿瘤和延缓衰老。

     

     

    而一些商家正好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大肆鼓吹维生素的功效,以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服用至少一种维生素。同样还是这家研究机构,在经过近十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的人和未服用维生素的人相比,不但癌症发病率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比如服用胡萝卜素的人肺癌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比未服用维生素的人增加了20%;正常人长期服用维生素A比未服用的人的死亡风险增加了16%。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健康人服用维生素类药品有百害而无一益。

     

    当然,并不是说维生素不好,而是我们应该合理的摄入,所谓合理的摄入是指通过健康合理的饮食而非药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和人工合成维生素是有区别的。虽然天然维生素与人工合成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与活性是基本一样的。

     

    但在食物中,天然维生素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有机结合,并且能相互产生协同作用,有利于维生素的合理吸收和排泄。而人工合成维生素因为没有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被人体吸收率高,不能像天然维生素一样按需摄取,容易在体内过量蓄积,从而对健康造成伤害。


  •   马上就要跟2019年告别了,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呢?年初许下的小愿望都实现了吗?

      二甲双胍又双叒叕来了,这一次它影响了乳腺癌!胖,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但是有科学家研究证实,对于某些肥胖的肿瘤患者来说,胖竟成为了“有利因素”。

      还有就是~

      所有女生们注意喽!

      过多的摄入西餐、酒精、咖啡,可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哦!

      01

      BJC:二甲双胍可使癌细胞不断变胖最后饿死

      “神药”二甲双胍又来了,这一次,它影响了乳腺癌的治疗。

      近日,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BJC)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影响乳腺癌的治疗。

      二甲双胍不是降糖药吗?它和乳腺癌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人员纳入了36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利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并对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

      结果发现,患者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调节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多个基因转录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在两个先前确定的具有不同代谢反应的患者队列之间存在表达差异。体外研究表明,与先前在正常细胞模型中的数据相比,二甲双胍可减少脂肪酸氧化,并随后积累细胞内甘油三酯,耗尽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也就是让肿瘤不断变胖、变胖、变胖,最后饿死。

      虽然研究样本量很少,但研究者认为,二甲双胍对未来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会有一定的影响。

      界哥嘚啵嘚:二甲双胍果然是“神药”!

      02

      西餐、酒精、咖啡与健康女性乳腺癌风险较高有关

      做女人太难了,酒精有害可以理解,西餐、咖啡也危险?即将迎来2020年,我们还能好好吃吃喝喝吗?

      近日,有研究者通过200例乳腺癌病例分析了饮食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胡椒碱(胡椒中的化合物)、乙酰柠檬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盐的替代增塑剂)、孕烯三醇硫酸盐(类固醇硫酸盐)以及一些微生物相关的代谢产物等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哪种饮食会有这样的特征呢?研究者表示“西方”饮食模式以及较高的酒精和咖啡存在这样的特点。

      看来乳腺癌和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界哥嘚啵嘚:元旦快到了,又要大吃大喝了,界哥建议大家少吃糖、少吃盐、少吃油、少吃烟熏、不饮酒,争取活到九十九!

      03

      无油就健康吗?空气炸锅也会致癌?

      说到吃,最近央视新闻指出,韩国空气炸锅加热后被检出致癌物。

      咋回事?

      韩国的一家机构发现,在韩国购买的部分空气炸锅在200℃以上的温度烹制薯条后,有些薯条的丙烯酰胺超过了欧盟安全标准。根据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所的评估,丙烯酰胺为2A级致癌物,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但薯条监测出丙烯酰胺真的是空气炸锅的问题吗?

      当食物中同时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时,经过120℃以上的高温烹调,就会出现美拉德反应。咖啡烘焙过后的香气和炒制黑糖的焦甜口感也都是美拉德反应造成的,而丙烯酰胺就是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

      而作为薯条的原料,土豆中既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又含有大量的天门冬氨酸,这是一种非常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的氨基酸。所以新闻中薯条被检测出丙烯酰胺含量高,并不是空气炸锅的错。

      建议大家平时做饭的时候,温度不要过高,适当调整烹饪方式,并减少丙烯酰胺含量过高的食物摄入哦。

      界哥嘚啵嘚:空气炸锅不背锅,高温才是“罪魁祸首”~

      04

      妊娠与癌症转移有什么关系?

      如果问你胎盘与癌症有哪些相似性?你会怎么回答呢?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关于胎盘与癌症相似性的研究。

      人类在妊娠期间,胎盘会入侵子宫壁,在其他哺乳动物(牛、猪和马)中,胎盘的侵袭性并不强,这些哺乳动物的肿瘤很少转移或扩散。而由于怀孕期间人类的胎盘具有高度侵袭性,所以人类患癌后,容易发生转移。

      这项研究将各种哺乳动物的妊娠与癌症侵袭之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

      研究者分析了各种动物的子宫内膜细胞,发现了抵抗胎盘侵袭现象。某些动物进化后,其间质细胞(器官中的结缔组织细胞)对侵袭产生了高度抵抗力,这些动物的癌症不容易转移。研究者认为,某些哺乳动物(有蹄类的两个动物:牛、马、猪等)已经进化出了入侵的屏障。而人类在妊娠期间胎盘具有高度侵袭性,人类特别容易遭受癌症转移。

      对于这个研究是否会改变我们对于癌症转移的思考方式呢?界哥认为还有待研究,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方向。

      界哥嘚啵嘚:做人真难!

      05

      胖子的春天来了,肥胖肿瘤患者的预后优于正常体重患者

      肥胖与罹患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RCC)的风险增加有关,但矛盾的是,肥胖也与该肿瘤的预后有关。胖,居然成了“好事”!

      研究人员收集了5个独立的、年满18岁的RCC患者的临床队列数据(包括TCGA队列、COMPARZ队列、MSK免疫疗法队列等),并评估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以及肥胖患者和正常体重患者间的转录差异。

      在TCGA队列中,肥胖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长于正常体重组(HR 0.41);

      在COMPARZ队列中,肥胖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长于正常体重组(HR 0.68)。

      在MSK免疫疗法队列中,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不显著,免疫细胞浸润的程度与BMI无关。研究显示,与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瘤周脂肪组织炎症增加,尤其是肿瘤附近的瘤周脂肪。

      为何肥胖RCC患者的预后优于正常体重患者呢?研究者表示这可能是BMI对肿瘤和瘤周脂肪微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在RCC患者中,肿瘤微环境的各个方面随肿瘤本身的状态和肿瘤周围脂肪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与正常体重的RCC患者相比,肥胖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界哥嘚啵嘚:没想到脂肪除了保暖,还可以抗癌!

      本周寄语:不管2019年的愿望实现了没有,2020年,flag该立还是得立,管它最后会不会倒,万一都实现了呢?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挑战吧~

  • 作者:孙雪飞 主治医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急诊科

      胃病,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以为只是小病,不会去养胃,还是照常吃些不能吃的食物,等到发现不对的时候往往晚了,胃癌发病很快,癌细胞扩散的非常迅速,早期的胃癌可以切除,但也会复发,恶性的胃癌能不能通过手术治疗好呢。

      1恶性的胃癌手术已经没有用了,早期要是切掉,后期喝中药防止复发还是有治愈的可能,可是晚期癌细胞扩散的快,恶性的更不用说了,胃癌细胞会迅速的分散到别的部位了,离胃最近的器官就会受到损坏,恶性的胃癌很难吃的下东西了,只能靠别的办法来补充营养了,治好的可能性很小,但能多活一段时间。

      2手术的办法已经不能治疗好恶性胃癌了,恶性胃癌还动手术会有一定的危险,恶性做手术很少,只能通过别的方面来让自己减轻痛苦,要保持乐观,可以去喝一些中药,偶尔能运动一会,提高一下自己的抵抗力也可以,散散心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痛苦,有活下去的力量才能活的更久,要相信有奇迹。

      3其实还是要看病人的体质,有些年轻点的病人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活下去的希望,郁郁寡欢是最容易加重病情的,都是可以活好几年的,有的病人不可以手术有的可以,要从全方面考虑才能得出结果,还是要听从医生的意见,每个人身体不同,活的时间也不同,治疗是很难治疗好的了,毕竟是恶性的胃癌。

      生命只有一次,有时候疾病来的很突然,自己的身体还是要好好的爱护,不管多忙都要吃饭,不暴饮暴食,也不吃不健康的食物,到了恶性,再无回天乏术了,但有好的心态,还是能坚持几年的,要相信自己。

  • 作者 | 王兴国
    文章首发于 | 营养医师王兴国微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强自身免疫力,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怎样才能提高免疫力呢?其实,每个日常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精神压力……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免疫力。

     

    很多朋友问我:

     

     “听说营养素能提高免疫力,真的吗?”

    “怎么吃才能提高免疫力呢?”

     

    作为专业的营养医师,我的回答是“是的。每日均衡充足的营养摄入,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

     

     

    营养充足提高免疫力


    人体免疫系统庞大且复杂,包含各种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免疫力。这些免疫力都与营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营养素或是作为合成免疫物质的原料,或是促进免疫物质合成的调节剂。营养素摄入充足是免疫力强的重要保障,很多营养素缺乏都会损害机体免疫力。

     

    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染机会增加、伤口难以愈合、疲乏、胃肠道症状、皮肤过敏……等问题。

     

    那么,免疫力和哪些营养素密切相关呢?

     

    显然,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虽然合理营养、均衡饮食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但很多人往往做不到。比如,厨艺不行要靠外卖度日的、工作忙碌而饮食不规律的、应酬多多需要推杯换盏的、频繁出差日夜颠倒的……这时,可以使用蛋白粉、多种维生素等膳食营养补充剂来合理补充所需营养。非常时期,营养很关键!

     

    蛋白质:人体免疫力的基石


    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溶菌酶等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都是身体对抗病毒、细菌及外来伤害的“免疫护卫队”。

     

    蛋白质及其消化分解产物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不但是构成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的原料,而且能够促进这些免疫物质的合成。缺乏蛋白质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减少,吞噬细胞功能减弱,血清蛋白含量降低,容易招致感染[1,2]。饮食摄入充足蛋白质有助体内蛋白质,尤其是肌肉、免疫物质等“不稳定”蛋白质的合成。

     

    奶类、肉类、鱼虾、蛋类和大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富含必需氨基酸,尤其是奶类中的乳清蛋白和肉类中的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较强。

     

    成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1.2克/千克体重才能满足身体需要,而且优质蛋白食物必不可少。

     

    除高蛋白食物外,奶类中分离提取的乳清蛋白和大豆中分离提取的大豆蛋白,也可作为膳食优质蛋白的来源。蛋白粉当中的优质蛋白含量高,也是人体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A:免疫力的守护神


    维生素A对上皮的正常形成、发育与维持完整性十分重要[3]。维生素A充足时,皮肤、粘膜(胃肠粘膜、气管和支气管粘膜、肺和膀胱粘膜等)才能维持正常的抗感染和抵御外来侵袭的天然屏障作用。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糖蛋白合成异常,上皮基底层增生变厚,表层角化、干燥,削弱了机体屏障作用,易于感染[4]。

     

    维生素A还直接调节免疫系统主力部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和巨噬细胞的生长或分化,是当之无愧的“抗感染维生素”[4]。不止抗感染,维生素A还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4]。

     

    膳食维生素A有两大来源,一个是动物肝脏、蛋类和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另一个是深色蔬菜。后者主要含有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当饮食摄入这些富含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食物不足时,可以通过鱼肝油或维生素类膳食营养补充剂来补充。

     

    维生素C:抗体形成的催化剂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无疑是疫情期间讨论度最高的明星营养素了。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形成[4],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帮助杀死病原体。作为抗氧化剂,维生素C支持皮肤、黏膜屏障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环境氧化应激;与其他抗氧化剂(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一起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缺乏维生素C,容易招致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一些随机对照试验(RCT)显示维生素C的补充能大幅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机率[6]。在肺炎患者中,补充维生素C可以改善呼吸道症状,缩短住院时长,并且对感染指标也有积极作用[7,8]。大剂量维生素C用于危重症疾病治疗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9]。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也进行了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10]。

     

    维生素C还能直接对抗进入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如汞、铅、苯、细菌毒素等,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缓解其毒性[4]。

     

    不同人群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不同,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不宜超过2000毫克。

     

    维生素E:免疫力的调节剂


    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刺激巨噬细胞增殖,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强免疫力。同时,维生素E可以修复免疫系统缺陷,保护细胞受氧化攻击,帮助消除感染。一项研究对50~69岁的男性吸烟者干预5~8年,每天补充50mg维生素E,可使肺炎发病率降低69%;在5253名每天至少吸20支烟或不运动的参与者中,维生素E组的肺炎发病率降低了14%[14]。

     

    膳食维生素E主要来自植物油(精炼植物油除外)、坚果、豆类、绿叶蔬菜等。维生素E也是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的常用成分。

     

    铁和锌:免疫力的后盾


    铁严重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是众所周知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即使是轻度的铁缺乏也会损害机体免疫力。因为铁参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缺铁会引起机体感染性增加,白细胞杀菌能力降低,淋巴细胞功能受损[4]。

     

    可能很多人并不关注锌,但锌可促进淋巴细胞分裂,增加T细胞的数量和活力,锌还控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从而强化免疫力。缺锌会引起胸腺(免疫器官之一)萎缩、T细胞功能受损以及细胞介导免疫功能改变[4]。在锌缺乏的情况下,如若受到感染,身体就没法正常启动免疫系统[11]。有一些研究显示,口服补充锌能降低急性呼吸感染率35%,缩短感冒症状约2天,并提高治愈率[12、13]。

     

    膳食铁的良好来源是红肉、动物肝脏和血液,禽肉和鱼虾也提供较多铁,这些食物也富含锌,其中鱼虾是膳食锌的最好来源。蛋类、豆类、谷类胚芽等也富含锌,但很少提供铁。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中含有铁和锌。

     

     

    硒:免疫力的增强剂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具有保护胸腺、维持淋巴细胞活性和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硒可以通过上调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使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从而增强免疫功能[4]。硒还能与体内的汞、铅、镉等重金属结合,并促使它们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作用。硒还具有抗肿瘤作用[4]。

     

    日常食物中硒含量很不稳定,与该种食物的产地(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不同)和生长条件有很大  关系。有调查表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土壤中硒较少。一般海鲜类食物和动物内脏的硒含量较稳定。市面上还有很多富硒食品和含硒的膳食营养补充剂。

     

    营养和运动搭配,提升免疫力效果更好


    除了上面谈到的营养素外,维生素B族、维生素D、植物化学物和肠道益生菌对免疫力也有重要影响。当然仅靠吃是不够的,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相互搭配,效果更好!

     

    为大家整理了提升免疫力的7个建议,请查收~

     

    1、通过多样化的平衡饮食来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素。尤其是深色蔬菜、新鲜水果、全谷或粗粮、豆类、坚果、奶类、蛋类、瘦肉和鱼虾等健康食物的比例要尽量增加,加工食品比例要适当降低;

    2、当日常饮食无法达到营养平衡时,可适当使用蛋白粉、维生素等膳食营养补充剂;

    3、请注意!不论是日常食品,还是膳食营养补充剂,都应注意食品安全和质量可靠;

    4、在科学饮食基础上,配合充足的饮水量(每天至少1500毫升);

    5、充足睡眠时间(7小时);

    6、规律性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7、快乐的心情。心情好的时候,有助于降低应激细胞,增加或激活免疫力细胞。

     

    总之,提升免疫力不是一日之功,应当成为生活必需动作。从营养开始,养成好的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刘秀英,胡怡秀,胡余明,等. 蛋白质粉增强免疫力实验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02): 249-250.

    [2]马亚宁,余帆. 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 2019, 43(5): 745-746.

    [3]DE MEDEIROS P, PINTO D V, DE ALMEIDA J Z, et al.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Immune and Barrier Functions by Vitamin A: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Malnutrition and Enteric Infections in Children [J]. Nutrients, 2018, 10(9):

    [4]孙长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

    [6]Hemilä H, Louhiala P. Vitamin C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neumon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8).

    [7]HUNT C, CHAKRAVORTY N K, ANNAN G, et al.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in elderly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Int J Vitam Nutr Res, 1994, 64(3): 212-9.

    [8]CARR A C, MAGGINI S. Vitamin C and Immune Function [J]. Nutrients, 2017, 9(11):

    [9]FOWLER A A, 3RD, TRUWIT J D, HITE R D,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C Infusion on Organ Failure and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Vascula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CITRIS-ALI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 2019, 322(13): 1261-70.

    [10]Vitamin C In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2019-nCoV Infected Pneumonia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264533?cond=COVID-19&draw=4&rank=23 [M].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20.

    [11]Read SA, Obeid S, Ahlenstiel C, Ahlenstiel G. The role of zinc in antiviral immunity.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9 Jul 1;10(4):696-710.

    [12]Hemilä H, Fitzgerald JT, Petrus EJ, Prasad A. Zinc acetate lozenges may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common cold patients: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In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Vol. 4, No. 2, p. ofx059).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Roth DE, Richard SA, Black RE.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randomized t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Jun 1;39(3):795-808.

    [14]HEMILA H. Vitamin E administration ma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in elderly males [J].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6, 11(13):79-85.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