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寒冷的冬天到来之际,很多人都喜欢往桑拿房里跑,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很难排汗,不愿意运动的人就会偷懒跑去蒸桑拿。很多人都认为,出汗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毒素排出,甚至还有“排湿气”的功效,但身体真的需要借助出汗来排毒吗?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多出汗就能排毒,那热带地区的人们岂不是都比寒冷地区生活的人要健康?
事实上,人体排出的汗里面,有99%的成分全是水,剩下的1%则由钠、钙、钾、氯和尿素氮组成。这些成分里,唯一算得上有害的也就只有尿素氮了。但人体大部分的尿素氮主要通过小便排出体外,通过汗水排出的那点尿素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偶尔出出汗,感觉毛孔都张开了,的确不失为一种放松的方式,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危害。不过,对于刚生完孩子的宝妈们来说,盲目排汗很有可能致命!
一般来说,当宝宝出生之后,宝妈会比之前更容易出汗,原因是女性在分娩时流失了大量血液,产后会出现贫血气虚的情况,同时伴随着多汗症状。如果在这个时候,孕妇还借助其他办法进行“发汗”,就有些多余了。
产妇发汗的危害
(1)脱水
前面提到,汗水里绝大部分成分就是水。如果过度排汗,使得人体内部的水分和盐分失衡。整个人出现头晕、无力,甚至出现昏迷。
(2)皮肤感染
过多出汗的话,皮肤会长时间处于较潮湿、湿润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皱发白,如果不及时清洁,接触到细菌和真菌后就会易导致皮肤感染。
(3)热射病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失去意识、痉挛等病状,严重情况下还会损害肝、肾,凝血功能也会絮乱。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就会因此丧命。
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实际上,几乎每年都有新闻报道,孕妇因在坐月子期间过度发汗而导致中暑身亡。谁都不会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出汗,就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
所以,宝妈们再也不要再被美容院里“满月发汗”的修复套餐给坑了!
当然,女性在经历了一场生产之后,的确会留下各种各样的病症,比如气虚、湿气重等等。虽然“发汗”这一方法不可取,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代替。
坐月子期间,孕妇如果想有效排出体内湿气,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食疗,多吃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建议各位宝妈用薏仁煮粥,或是多喝薏米红豆粥、用淮山煲粥等等,日常在饭菜里可以多加一些葱姜蒜,都可以帮助排走湿气,此外,坐月子的环境也很重要,不要闷在密闭的空间里,室内要多开窗透气。
最后,希望各位宝妈们在迎来可爱的小宝宝的同时也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痛风和很多因素有关系,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有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的增多,伴随的则是痛风的增加。
对于痛风的患者多饮水,能否把尿酸降下来呢?
一、痛风患者尿酸为什么升高?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
其实高尿酸血症是一个代谢性的问题,他牵扯到三方面,一方面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以后会导致摄入过多引起尿酸增高,另一方面当我们机体代谢障碍以后,会使得尿酸排出减少,进而引起尿酸蓄积,导致高尿酸血症。
第三方面是如果我们尿酸排泄障碍,也会导致尿酸升高,进而引起痛风,所以高尿酸的形成主要是摄入过多代谢障碍以及排出减少三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二、高尿酸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高尿酸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饮食上需要严格控制高嘌呤等可以升高尿酸的食物。另一方面需要多饮水,适量运动等,增加尿酸的排泄,进而减少尿酸蓄积。
但这里的多饮水也是需要适量饮水必净,尿液增多所造成的尿酸代谢增多并不绝对。而且指南中明确的指出是要适量饮水,而不是无限制的饮水增加。
三、高尿酸患者到底应该怎样处理?
尿酸升高,尿酸蓄积以后,一旦患者有痛风出现,那么到相关科室进行正规的科学治疗,并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才是高尿酸患者正确的处理方法。
而一味的多饮水,虽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尿酸排泄,但并不是高尿酸患者正确处理尿酸升高的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炎热的夏日来临,为了穿上好看的夏装,爱美之士纷纷开始减肥大计,都说暴汗可以减肥,真的是这样吗?关于出汗的几个误区,Dr.京和你一起探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两个基本概念: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高温下通过出汗可以帮助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而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汗液的99%,其它成分不到1%,主要包括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氧化钾、尿素等。
众所周知减肥最重要的是要减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并不只是简单的减轻体重。
长时间大量出汗后上秤可以发现体重确实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只是暂时的,补充水分之后体重立马又会升高。
汗液中没有脂肪,因此出汗并不能减肥 [1]。
大部分人肯定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多出汗好啊,出汗可以排毒,让身体更健康”,事实是这样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又要重新提起汗液的组成成份,汗液中99%是水,剩余的1%包括钠、钾、氯及尿素氮等,其中只有尿素氮勉强算是毒素,但是其在汗液中含量极低。
肝脏和肾脏才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和排泄器官,代谢废物主要通过肝脏、肾脏进行过滤,通过汗液排出的毒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出汗不能排毒 [2]。
还记得小时候生病发烧,妈妈总会把我塞到厚厚的被子中并告诉我要盖好被子,等会儿出了汗就能退烧了。现在依然有一些人认为捂出汗就能退烧,其实这中间存在认知误区。
人体正常温度是36-37℃,当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等)进入人体,人体为了抵御病原体,调动免疫系统产生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提高,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发热[3]。
当免疫系统即将胜利时,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此时便会出汗降低体温。因此出汗是发热即将结束的标志,机体退热导致出汗,而不是出汗导致退热。
发烧的病人出汗也并不是增加衣物被子捂出来的,而是退热阶段机体自发散热产生。且只一味强行捂汗并不能缓解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体温过高造成严重危险。因此出汗不能退烧。
炎炎夏季汗如雨下,止汗剂的出现解决了多汗的困扰。但是有的人担心使用止汗剂之后会堵塞毛孔和汗腺,甚至还有的人担心可能会致癌。
事实上止汗剂只能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冲洗即可将其从皮肤表面清除,即使不冲洗止汗剂最多也只能在皮肤表面作用48小时。
所以止汗剂并不会堵塞毛孔和汗腺,且汗液本身就不具有排毒的功能,止汗剂的使用并不会影响人体进行排毒。
曾有人认为止汗剂中的活性成分铝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2002年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止汗剂并没有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之后2014年的一项审查也宣布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使用止汗剂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4]。
所以只要注意控制用量和频率,止汗剂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高温环境下出汗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方式,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由于出汗不仅不舒服,在一些场合还会影响个人礼仪和社交形象,所以很多人想要抑制排汗,觉得那样更舒服,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利之处,但事实上,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反而会威胁身体健康。
高温时出汗可以帮助机体散热,降低体温至正常水平,若是不出汗则散热不及时,可能导致中暑。
适当出汗也可以保证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正常运行,如果长时间不出汗,体温调节中枢无法正常调节体温,就会冷热不知,导致免疫力下降 [5] 。
出汗时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壁弹性增加,降低血压,因此长时间不出汗可能会导致血压不稳定。
长期不出汗神经活动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睡眠质量,出现难以入睡、易醒、多梦等现象。
盛夏之时,很多地区温度甚至达到40℃,此时空调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但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我们还是应该走出空调房,适当出汗。
汗液其实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物。皮肤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器官,同时通过皮肤将人体内的一些毒素排出体外。那么,是不是出越多的汗就对人越好呢?其实不是的,中医上讲发汗太过,是耗气伤津的,因为津血同源,气随血脱。
前些天在针灸科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王某,女,30岁,生产后6个月,听别人说发汗法对身体有益,就去了当地一个专门发汗的诊所,进行为期2周的发汗排毒治疗,第8天发汗治疗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说话不清楚,且有舌头的活动不利,四肢活动均无明显异常,查头颅MRI 未见明显异常,为求中医治疗,就来了针灸科,通过详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气血不足。我们都知道,产后多虚,该患者就属于这种体质,因此在通过大量的发汗排毒治疗后加重了其气血不足的状况。
中医上讲津血同源,津液与血都源于饮食的精气,并且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因此气血不能上荣于舌窍则出现了舌头的活动不利及说话不清楚。
同时结合患者的舌、脉均属气血不足之征。治疗上以补益气血为基本原则,予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约2周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这是很典型的一个案例,足以可见过度发汗的弊端。但这也与其体质虚弱密切相关,并不是所有的发汗者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既然如此,不出汗是不是就好?自然也是不行的,上面提到了发汗其实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发汗要适度,适量的发汗对人体是有好处的。比如:《伤寒论》就提到风寒感冒,恶寒无汗时要发汗,选用麻黄汤,有汗时就要选用发汗力度较小的桂枝汤治疗,同时,发汗中强调“蛰蛰汗出”,就是指轻微的发汗,使腠理适度开合,营卫和则表证解。
但是也强调了要避免“亡汗”现象的发生。而临床上医生们也确实是这样运用的,因此医生提倡适度发汗。如果不可避免会大汗淋漓,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时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者糖盐水,维持体内的水钠失衡,也就是西医上讲的避免电解质紊乱。
出汗是一种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以帮助调节体温,汗液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一般是与环境温度还有人的神经调节有关系。但是过多的出汗就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因为手足掌面的皮肤汗腺本身要比其它部位的汗腺数量多好几倍。如果气温高,手心出汗就多,比如夏天出汗就比较多。
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也有一些人手心出汗多,没有季节性,而且是激动,紧张,生气等情绪变化剧烈的时候,手心会不由自主的出汗,这在医学上讲叫做“手汗症”,属于局限性多汗症。一般和遗传有关系,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由于汗腺分泌是有交感神经支配的,所以交感神经失调可以引起的。多汗一般是小汗腺分泌量增多,情绪波动使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导致汗腺兴奋,出汗反应增强,引起多汗!
在中医方面《素问.宣明五气论》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一般把异常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
1、阳明热盛
手足汗出而大便难 如《医方类聚手足汗》记载“阳明病,手足汗出,澹语,大便难,此热证也,与承气汤下之”
2、脾胃湿热
手足汗出多而粘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清脾者,治手足出汗,白术、苍术、茯苓、半夏、黄连各一钱,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五分,水二盏,加灯芯煎八分,空心服”
3、心肾阴虚
手足汗出而五心烦热者 治以滋阴清热,麦味地黄汤主之。
4、脾胃虚寒
手足汗出,而手足不温者 一般为中阳不足、脾胃虚寒,治宜温补中阳,方选理中汤加乌梅。
清王燕昌《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记载:“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出一处之汗,久而不愈,即此经虚也。”
这条是说手足汗是手太阴脾经虚引起的,应当从虚论治。
中医內治法各家的学说不一样,而且辩证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外治法,相比来说这样简单一些,拿来就可以应用。
1、黄芪30g, 葛根30g,荆芥10g,防风10g 水煎汤热熏而温洗。
2、5%的明矾溶液,每日浸洗。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
3、乌洛托品溶液擦手。
4、煅龙骨30g,枯矾10g 研末,洗完手后擦手。
5、枯矾10g 苦参30g 花椒6g 水煎外洗,每天一次。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有用过的更好的方法,请留言。
中医能治鼻窦炎,患者是可以到医院找到医生开点中药进行治疗的,是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办法治疗的,患者平时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很好的,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
鼻窦炎对人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般得了鼻窦炎的患者是会出现严重的鼻塞的症状的,而且也会有头痛的情况出现的,会影响患者的呼吸的,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食欲的,患者还会有黄鼻涕出现的,那么,中医治疗鼻窦炎好不好呢。
1,中医可以治疗鼻窦炎的,对患者病情是会有很好的作用的,所以,患者是可以使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比如:苦葫芦子,一般使用这款中药30克进行治疗,就会有很好的作用的,患者是可以先把药捣碎之后置于净瓶中,然后以150毫升好酒浸泡,等到1周后开封就可以滴入鼻中了,这样一天4次就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患者平时还需要注意多喝点水是很好的,也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的。
2,中医治疗是会有很好的作用的,对于患者来说是会有通窍的作用的,患者平时是可以经常使用一些滴鼻的药剂进行缓解鼻塞的症状的,得了鼻窦炎的患者,一定要多喝点水是很好的,还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的,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的,也要多加锻炼身体的,增强抵抗力是很有必要的,平时空气不好的时候,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才可以的,不可以让鼻子受到刺激的。
3,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患者是可以到专业的医院就诊的,是会有比较好的作用的,患者平时还需要注意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的,平时还可以多喝点鲜榨的果汁的,避免吃一些有刺激性的东西,比如:辣椒、芥末、胡椒、咖喱等,一些油腻的东西也是不可以吃的,比如:油炸、烧烤、油煎等,患者平时避免吃一些高胆固醇的事物,避免吃一些发物了。
最后,得了鼻窦炎的患者,只要积极进行合理的治疗,很快就可以治疗好的,患者平时也是需要多做一些运动的,每天都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的,而且还需要注意避免过于劳累了,尤其是不可以总是晚上熬夜的。
家里的一位阿姨,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说她脚疼,走不了路,每次只要走上几分钟就必须停下来休息,最夸张的一次是我跟她一起出去玩,回来的路上,在离家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时,跟我说她实在走不动了,让我帮她去找一辆小黄车,由于正好赶上下班点,我们在的地方也没多少小黄车,我不得不走了很远帮她找到了一辆小黄车,她这才勉强回到了家。
这位阿姨有类风湿,我一直以为阿姨是因为类风湿,或者骨质增生的缘故才会脚疼的无法行走,但后来跟骨科的医生交流后,才明白骨质增生不会出现这种越走越疼的情况,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会随着活动的增加稍有所减轻,建议我带阿姨去化验个尿酸,看看是否是高尿酸血症,果不其然,阿姨的化验单显示,尿酸578umol/L,这也就是阿姨无法行走的原因。
由于是首次发现,所以医生建议阿姨先饮食控制。在我给阿姨的建议中,除了少吃肉类及嘌呤高的食物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喝苏打水,一周后再见到阿姨,她说她的脚疼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那么,阿姨的症状改善是因为苏打水的缘故吗?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代谢出现出现问题时,血尿酸就会增高,出现高尿酸血症,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出现症状,很多人是无症状的。但当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时,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组织中,最常见的沉积部位是关节,这事就会出现痛风症状。
当去医院就医时,大夫会开碳酸氢钠片口服,可以起到中和尿酸的作用。苏打水就如同碳酸氢钠,也同样可以起到降尿酸的作用。所以,痛风的患者可以通过和苏打水来降尿酸。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苏打水形形色色,购买时一定要区别出真正的苏打水。如果饮食调节之后,症状没有得到没明显改善,尿酸依然没能控制住,就需要要通过药物治疗,将尿酸控制在350 umol/L左右,毕竟高尿酸血症潜在的心肾关节损害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
一、呼吸方式的分类
呼吸方式可以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单靠肋骨的侧向扩张来吸气,利用肋间外肌上举肋骨以扩大胸廓,该该种呼吸方式主要依靠胸部的扩张和收缩,膜横隔膜运动较小,呼吸主要集中在肺的上中部进行,该种呼吸方式可以镇静心脏净化血液改善循环。腹式呼吸法,主要是让横隔膜上下移动,吸气时横隔膜下降将脏器挤到下方;吐气时横膈膜比平常上升,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该种呼吸方式具有增加膈肌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还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改善脾胃功能,以及有效消除腹部多余的脂肪。
二、腹式呼吸的重要性
我们的皮肤分为两层,最外层的皮肤,可以通过清洁保养,用化妆品修饰得很好。但是如果内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心、肝、脾、肺、肾的气血不足、不通畅的话,皮肤就不会容光焕发。就像玻璃杯一样, 如果玻璃杯的内侧有斑斑点点的话,我们把玻璃杯的外表清洗得再干净,从外面看过去,还是会有斑点,不干净。有人要说了,这怎么办呢,我们又不能把手伸到内脏去擦拭?办法是有的,这就是腹式呼吸法。
通过锻炼腹式呼吸,可以使我们的皮肤光泽、细腻,而且对老年人的肺气肿、便秘都有帮助。锻炼呼吸的方法有很多,这其中有三点共同的要诀:第一是缓慢;第二是柔和;第三是连绵不绝。我们平常呼吸的方法是胸廓一开一合,带动整个肺脏进行活动,将空气容纳到肺脏当中去,进行吸收和排出。如果大家有心的话,可以观察一下小孩,小孩在呼吸的时候,胸部一开一合的同时,小腹也是一起一伏,这种方法就叫做腹式呼吸法。
在中国古代的养生术里边,有一句名言叫做“呼吸到脐,寿与天齐”。也就是说,如果呼吸可以深到肚脐的话,寿命是非常长的,这种深长的呼吸法对养生是非常有积极作用的。那么腹式呼吸锻炼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腹式呼吸锻炼的是膈肌。大家都知道,胸腔跟腹腔中间的隔断叫做膈肌,普通人在进行胸廓式呼吸的时候,膈肌的锻炼程度不是非常大。在进行腹式呼吸的时候,上下起伏的膈肌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对身体有非常大的保健作用。
每个人的身体力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湿气,而在中医学上,湿气是邪气,若是不除,百病丛生。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怎么判断湿气是否存在,毕竟湿气是看到到也摸不着的存在,但是这要它存在,身体一定会给你提示。若身体中长久停留着湿气,很容易对身体带来伤害,湿气会在无形中消耗我们身体的元气,且随着夏天的来临,人体中囤积的湿热气也会增多,那么当人的身体中有湿气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变化?
湿气重的人,身上会出现这些特征:
嘴巴周围颜色泛黄,且面部出油
正常情况下,人脸部的皮肤颜色是一样的,若你发现你嘴巴周围肌肤颜色变黄的话就要注意了,让人身体内的湿热气息加重时,湿热气就会上浮,这也是人的嘴巴颜色为何变黄的原因,其次就是若湿气重的话,脸部也会很容易出油,即使进行清理也很容易出现。
口气重,舌苔黄
湿气重的人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舌苔泛黄,这是因为人身体脏腑中的经络发生改变造成的。且早上刷牙后,还是感觉口腔粘腻不清爽。除此以外,湿气重的人还经常会在半夜感到燥热,并且身体容易出汗,夜间醒来后有种口干口苦的感觉。
尿液呈现黄色
一般情况下,人的尿液是无色或者淡黄色的,但如果你发现你的尿液呈现黄色或者发红的颜色,并且气味很大,那你就要多加注意了,因为这可能就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尤其是女性,若是身体中湿热气重的话,可能会出现白带泛黄的情况,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引起妇科疾病的出现。
夏季想要祛湿,一定要记住这两招:
不贪凉
夏季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很容易会导致贪凉的情况出现,且还喜欢经常吃些冰镇降暑的食物。但这种行为对于湿气重的人而言,不仅不会使湿气较少,还会加重湿气的存在。一定要记住,在空调屋的时候,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以防湿气加重的情况出现。日常中也可以选择多吃点红豆,薏米,山药等具有祛湿消肿作用的食物,来达到祛湿的效果。
常喝有祛湿作用的茶水
夏天是一个很容易上火的存在,也很容易感到口渴,若是这个时候经常喝陈皮或者绿茶等具有祛湿效果的茶水,对身体的帮助会很大,且陈皮不仅能祛湿,还能开胃养颜,而绿茶更能清热解毒,祛除体内湿气,促进体内水分循环。
夏天是一个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季节,这个季节的太阳光会比较强烈,且紫外线也比较强,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尽量少出门。在饮食上也一定要多加注意,让切勿贪凉。
说到湿气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某某人湿气重。虽然可能大家都觉得对湿气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让具体说出什么是湿气,很多人还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其实湿气重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生活的环境潮湿多雨、经常熬夜、喜欢吃肉类、脾气不好、运动量减少等。
可能大家还记得四川人喜欢吃辣吧,他们对辣的追求可谓达到了极致,可以说顿顿饭都要吃辣,很多人对此不甚理解。从中医的角度来思考,四川属于南方,本身这里就潮湿,而且还经常下雨,这样的话体内就会湿气重。而经常吃辣椒,可以驱赶体内的湿气,让人回复正常的生活。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怎么知道自己体内的湿气排出去了。
1.大便成型、通畅:
现实中估计很多朋友都有大便不舒服的感觉吧,明明感觉自己是有大便的,但是却不太容易排出去,总觉得大便不彻底,而且还发现粪便粘附在马桶上,用水都不太容易冲掉,这类人群的大便大多也是不成型的。
其实刚才说的大便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便溏,这类人和正常人相比,体内的湿气比较重。普通人大便的时候,只需要用1~2张纸片就可以擦干净,而湿气重的人大便结束需要用3张及其以上的纸才能擦干净。其实从某种角度来思考,便溏其实相当于在警示人体湿气较重了,这个时候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祛除湿气。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湿气被排出去的时候,那这个人的大便大多是金黄色、圆柱状的,而且排便的时候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2.舌头淡红,而且有一层薄舌苔:
对于中医来说看舌头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判断疾病的方式,如果一个人体内湿气重,那从舌头上是能够看出端倪的。如果一个人的舌苔是比较粗糙的,而且边缘有锯齿状,舌苔后,那就说明体内的湿气重。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体内湿气重表现为舌头的宽度大,这个主要是因为体内的水分多,舌头部位的水分也会自然而然增多,舌头因为水分增加而发生宽度增加的情况。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舌苔看起来是淡红色的,而且有光泽,在舌头的表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那就说明这个人身体还不错,体内湿气很少或者没有。
专家告诉我们:狐臭的诱发原因不是流汗,其实两者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许多人都错以为出汗多便会产生狐臭。其实,出汗对身体的健康是有益的,因为体内的废物及水分能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也能够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夏季即将到来,由于夏天温度升高出汗多、衣服薄,狐臭患者散发出气味较重,在公共场所,人们往往掩鼻而避,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态。有人担心,流汗多会引起狐臭吗?下面我们一起听下男科专家为我们的解答。
专家告诉我们:狐臭的诱发原因不是流汗,其实两者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许多人都错以为出汗多便会产生狐臭。其实,出汗对身体的健康是有益的,因为体内的废物及水分能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也能够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人体分泌汗液的汗腺大抵可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小汗腺分布全身,排出的水分只含少数的盐分及乳酸尿素等;而大汗腺则是依附毛发而存在,分布在腋窝、乳晕及阴部等部位,分泌出的汗液不但浓郁,并且含蛋白质、脂质、脂肪酸、胆固醇及葡萄糖等多种成分。而汗是汗腺分泌的一种稀淡液,其中水分占了99%,其余是氯化纳、钾、硫及尿素等。汗自身并无气味,但当汗液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便会产生狐臭。
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腋窝、脚部及腹股等,细菌容易积聚,汗腺亦较多,故汗液较难蒸发,气味亦较浓烈。臭汗来自肝热者,从中医的角度,臭味多与肝脏有关。肝负责处置和分解有毒物质,如日常饮食中的煎炸食物及烟酒等,均令体内积聚不少有毒物质,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热。而出汗是排毒的一种途径,故肝热者的汗多有异味,而且肝热者的体温较一般人高,故较容易出汗,汗水亦多呈赤黄色。
流汗多会引起狐臭吗?通过以上专家的详细介绍,相信我们也了解到了流汗与狐臭没有必然的联系,专家还表示,流汗不会引起狐臭,但并不代表着狐臭不用预防的,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最后,小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自信从容,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夏季高温酷暑,对于老年人来说,防暑降温尤为重要。冷饮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暑热,但对于脾胃功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过量饮用冷饮会加重脾胃负担,甚至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那么,老年人在夏季应该如何饮食,才能既健康又有效防暑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
1. 饮食原则
(1)少食生冷: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冰棍等,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2)少食油腻:夏季高温,人体消化功能减弱,过多食用油腻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适量饮水:夏季高温,人体出汗量大,容易导致脱水。老年人应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预防中暑。
(4)饮食多样化:夏季饮食应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肉类等,保证营养均衡。
2. 食物推荐
(1)绿豆: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是夏季解暑佳品。
(2)西瓜:西瓜性凉,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是夏季消暑佳品。
(3)黄瓜:黄瓜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是夏季消暑佳品。
(4)西红柿:西红柿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是夏季消暑佳品。
(5)荷叶:荷叶具有清热解暑、降脂降压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3. 注意事项
(1)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注意防晒。
(2)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环境。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中暑,这个在炎炎夏日里常见的病症,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身体不适,更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那么,中暑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它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暑的成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帮助您在炎炎夏日里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暑的成因。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不畅,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烈日直射、空气流通不畅、出汗不足等。此外,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过度劳累等因素也会增加中暑的风险。
中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烦躁不安、皮肤干燥、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中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2. 出门时,要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以减少阳光直射。
3.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室内温度。
4.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5. 注意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6. 对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更加注意防暑降温,必要时可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不幸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等部位,帮助降温。
3. 给患者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4. 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悲剧的发生。
夏季的炎热天气,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耐力,也考验着人们的健康。在这个时候,如何保持健康,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文化,其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就是夏季养生的经典体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伏”节气。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这个时期天气炎热,人体容易生病。因此,人们要注意伏天养生。
那么,为什么伏天宜吃面呢?这主要是因为面食具有以下特点:
1. 面食易于消化吸收,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2. 面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3. 面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此外,面食还有以下养生功效:
1. 面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
2. 面食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3. 面食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除了吃面,伏天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养生:
1.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5.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总之,伏天养生要注重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调节,以保持身体健康。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让人倍感疲惫,中暑也成了常见的健康问题。然而,许多人对于中暑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其中的严重性。本文将详细讲解中暑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中暑。
一、中暑的原因
中暑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体温过高。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环境温度过高:气温持续超过35℃,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中暑。
2. 湿度较大:湿度高时,人体汗液蒸发受阻,散热效果降低,更容易中暑。
3.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从事体力劳动、运动等,身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足,容易中暑。
4. 身体状况不佳: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人群,抗热能力较差,更容易中暑。
5. 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组胺药等,会降低人体散热能力,增加中暑风险。
二、中暑的症状
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 先兆中暑: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 轻症中暑: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 重症中暑:症状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重症中暑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三、中暑的预防
1.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外出。
2. 补充水分和盐分:出汗较多时,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3. 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有利于散热,降低中暑风险。
4.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度过高时,要及时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5.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
6.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均衡,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四、中暑的治疗
1.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
2. 补充水分和盐分:可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
3. 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浴、冷水浸泡等。
4. 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为了预防和治疗中暑,正确选择和使用祛暑药物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中暑会导致体温升高、口渴、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仁丹是一种常见的祛暑药物。仁丹含有檀香、砂仁、木香、冰片、朱砂等中药成分,具有清暑开窍的作用。服用方法为每次10-20粒,可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孕妇、年老体虚以及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藿香正气水也是夏季常用的祛暑药物。藿香正气水主要由藿香、紫苏、大腹皮、茯苓、白术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治疗暑湿所致的中暑、感冒和肠胃疾病等。藿香正气水的口感较差,但疗效显著。服用时,可将药水冲入适量热水,趁热喝,服药后需避风。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和年老体虚者应在中医指导下使用,酒精过敏者应慎用。
对于因纳凉避暑方式不当而导致的“假中暑”,可使用十滴水进行治疗。十滴水主要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辛温解表、理气和中、温中止泻的作用。服用方法为每天3次,每次5毫升,小儿减半为2毫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十滴水中含有樟脑成分,孕妇和胎儿应慎用。
风油精虽然具有一定的清凉、止痛、祛风、止痒功效,但并非中暑的特效药物。涂抹风油精对中暑症状的缓解作用有限。此外,风油精中的樟脑成分对胎儿和新生儿安全构成威胁,孕妇和婴儿禁用。
中暑后,若服用祛暑药物一天后症状仍未得到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盛夏时节,气温攀升,潮湿闷热,人体易受暑湿之邪侵袭,引发多种疾病。为了健康度过炎炎夏日,家庭小药箱中常备一些中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以下七种中药是夏日家庭必备良药:
1. 藿香:解暑化湿、理气和胃,可治疗感冒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
2. 佩兰:解暑、化湿、醒脾,可治疗头晕昏闷、食少、恶心呕吐、腹泻等。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
3. 荷叶:清暑利湿,可治疗中暑头晕、痱毒、身痒等。每次15克,分2-3次煎服。
4. 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可治疗夏日受夜寒后发热无汗、腹痛腹泻等症。每次3-5克。平素体弱、汗出过多及中暑者慎用。
5. 西瓜翠衣:清暑、止渴、利尿,可治疗中暑心烦、燥热、口渴、小便短少。每次30克,煎服数次,多食西瓜亦有这些作用。
6.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可治疗夏日受热心烦、小便色深黄、量少不畅等。每次10克,分两次煎服。
7. 丝瓜皮:清暑热、止烦渴,可治疗中暑、心烦、口渴等。每次用鲜丝瓜皮20克,分两次煎服。
此外,针对儿童,家中还应备一些夏日常用的小儿防暑保健药,如金银花露、板蓝根冲剂、风油精等。
金银花露具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功效,可治疗小儿暑热口渴、痱子、感冒等。
板蓝根冲剂可以凉血解毒、清热利咽、消肿止痛,可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咽喉肿痛等。
风油精可芳香驱蚊、止痛止痒,治疗蚊虫叮咬、虫咬皮炎。每日倒一点在浴水中洗浴,可防治暑痱、蚊虫叮咬、小儿感冒发热等。
随着7月22日23时56分大暑节气的到来,炎炎夏日正式拉开序幕。《中国天文年历》显示,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标志着一年中气温最高、热浪滚滚的时节。
大暑节气,气温升高,人体容易出现中暑、头晕、胸闷等症状。因此,大暑养生尤为重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公众要学会宽容,保持心平气和,避免情绪中暑。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及时补充水分。
大暑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红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带、山药、莴苣、紫菜、西瓜、香蕉等。此外,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其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以下是大暑时节养生六大妙招:
1. 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大暑时节,心气容易亏耗,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更易中暑。此时,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熬粥或煮汤。对于已经感到头晕的人,可以用新鲜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芳香型植物煮汤或熬粥,缓解头晕症状。
2.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时机。对于那些冬天容易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可以利用大暑时节进行调理。
3.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是不可或缺的。白开水是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饮水过多,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4.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时节,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5. 消暑切莫动“肝火”
大暑时节,人们易动“肝火”,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6.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中暑。因此,尽量少出门、少活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夏季高温炎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上火等症状,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尤为重要。除了合理搭配膳食,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水果也是预防中暑、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夏季适合降火的水果:
1. 柚子
柚子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夏季适量食用柚子,可以缓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2. 柿子
柿子性寒,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但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易引起胃柿石,因此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应慎食。
3. 梨
梨性寒,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梨汁被誉为“天然矿泉水”,夏季适量饮用,可以补充水分,缓解口渴。
4. 西瓜
西瓜性寒,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夏季适量食用西瓜,可以缓解中暑、发热等症状。
5. 草莓
草莓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草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6. 苹果
苹果性凉,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健胃消食的功效。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
除了食用以上水果外,夏季还应多喝水,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预防中暑和上火。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中暑和上火的建议: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2. 多喝水,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清淡。
4.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5.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夏季坐月子是许多新妈妈面临的挑战。在这个炎热的季节,如何做好月子,保持健康,是每位新妈妈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夏季坐月子的注意事项,帮助新妈妈们度过一个舒适、健康的月子期。
一、穿衣:不能捂
产后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夏季气温高,新妈妈们应避免过度捂汗。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如长衣长裤、薄袜子,保持身体凉爽。如果天气炎热,可以适当减少衣物,避免中暑。
二、饮食:不能撑
坐月子期间,新妈妈们应多吃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如奶粉、多种维生素、钙片等。同时,多喝水,保证乳量充足,并促进身体快速恢复。避免盲目进补,以免影响健康。此外,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预防便秘。
三、居家:不能闷
夏季气温高,可以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保持室内凉爽。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到妈妈和宝宝,以防感冒。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防止细菌滋生。
四、卫生:不能免
产后3天可以淋浴,剖腹产产妇需等到刀口愈合、拆线后三天才能淋浴。淋浴时水温控制在45℃,淋浴时间在10分钟左右。保持口腔卫生,餐后漱口,睡前刷牙。
五、活动:不能懒
产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走,做些简单的体操,加速身体恢复。避免提重物或进行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免子宫脱垂。
大暑节气到来,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人倍感不适。在这个时候,一碗清凉的度暑粥不仅能缓解身体的不适,还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度暑粥的种类繁多,其中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粥品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绿豆粳米粥:绿豆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作用,粳米则能健脾养胃。将绿豆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既美味又健康。
苦瓜菊花粥:苦瓜性寒,清热解毒;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苦瓜菊花粥不仅口感清爽,还能帮助消除夏季的燥热。
西瓜皮粥:西瓜皮清热解暑、利尿消肿。将西瓜皮切成丁,与大米一起煮成粥,既美味又健康。
薏米小豆粥:薏米具有健脾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赤小豆则能利水消肿。薏米小豆粥适合夏季食用,能够帮助消除湿气、清热解暑。
除了以上几种度暑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其他食材,如莲子、百合、银耳等。在炎炎夏日,喝上一碗清凉的度暑粥,不仅能缓解身体的不适,还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度暑粥虽然美味,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例如,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应慎用苦瓜菊花粥;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西瓜皮粥。在食用度暑粥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进行调整。
总之,大暑节气到来,喝上一碗清凉的度暑粥,既能消暑解渴,又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让我们在这个夏天,健康度暑,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