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出汗真的可以排毒排湿吗?

出汗真的可以排毒排湿吗?
发表人:静静医生

寒冷的冬天到来之际,很多人都喜欢往桑拿房里跑,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很难排汗,不愿意运动的人就会偷懒跑去蒸桑拿。很多人都认为,出汗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毒素排出,甚至还有“排湿气”的功效,但身体真的需要借助出汗来排毒吗?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多出汗就能排毒,那热带地区的人们岂不是都比寒冷地区生活的人要健康?

 

 

事实上,人体排出的汗里面,有99%的成分全是水,剩下的1%则由钠、钙、钾、氯和尿素氮组成。这些成分里,唯一算得上有害的也就只有尿素氮了。但人体大部分的尿素氮主要通过小便排出体外,通过汗水排出的那点尿素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偶尔出出汗,感觉毛孔都张开了,的确不失为一种放松的方式,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危害。不过,对于刚生完孩子的宝妈们来说,盲目排汗很有可能致命!

 

一般来说,当宝宝出生之后,宝妈会比之前更容易出汗,原因是女性在分娩时流失了大量血液,产后会出现贫血气虚的情况,同时伴随着多汗症状。如果在这个时候,孕妇还借助其他办法进行“发汗”,就有些多余了。

 

产妇发汗的危害

 

(1)脱水

 

前面提到,汗水里绝大部分成分就是水。如果过度排汗,使得人体内部的水分和盐分失衡。整个人出现头晕、无力,甚至出现昏迷。

 

(2)皮肤感染

 

过多出汗的话,皮肤会长时间处于较潮湿、湿润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皱发白,如果不及时清洁,接触到细菌和真菌后就会易导致皮肤感染。

 

(3)热射病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失去意识、痉挛等病状,严重情况下还会损害肝、肾,凝血功能也会絮乱。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就会因此丧命。

 

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实际上,几乎每年都有新闻报道,孕妇因在坐月子期间过度发汗而导致中暑身亡。谁都不会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出汗,就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

 

所以,宝妈们再也不要再被美容院里“满月发汗”的修复套餐给坑了!

 

 

 

当然,女性在经历了一场生产之后,的确会留下各种各样的病症,比如气虚、湿气重等等。虽然“发汗”这一方法不可取,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代替。

 

坐月子期间,孕妇如果想有效排出体内湿气,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食疗,多吃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建议各位宝妈用薏仁煮粥,或是多喝薏米红豆粥、用淮山煲粥等等,日常在饭菜里可以多加一些葱姜蒜,都可以帮助排走湿气,此外,坐月子的环境也很重要,不要闷在密闭的空间里,室内要多开窗透气。

 

最后,希望各位宝妈们在迎来可爱的小宝宝的同时也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炎热的夏日来临,为了穿上好看的夏装,爱美之士纷纷开始减肥大计,都说暴汗可以减肥,真的是这样吗?关于出汗的几个误区,Dr.京和你一起探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两个基本概念: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高温下通过出汗可以帮助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而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汗液的99%,其它成分不到1%,主要包括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氧化钾、尿素等。

     

    出汗不代表减肥

     

    众所周知减肥最重要的是要减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并不只是简单的减轻体重。

     

     

    长时间大量出汗后上秤可以发现体重确实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只是暂时的,补充水分之后体重立马又会升高。

     

    汗液中没有脂肪,因此出汗并不能减肥 [1]

     

    出汗不能排毒

     

    大部分人肯定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多出汗好啊,出汗可以排毒,让身体更健康”,事实是这样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又要重新提起汗液的组成成份,汗液中99%是水,剩余的1%包括钠、钾、氯及尿素氮等,其中只有尿素氮勉强算是毒素,但是其在汗液中含量极低。

     

     

    肝脏和肾脏才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和排泄器官,代谢废物主要通过肝脏、肾脏进行过滤,通过汗液排出的毒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出汗不能排毒 [2]

     

    出汗不能退烧

     

    还记得小时候生病发烧,妈妈总会把我塞到厚厚的被子中并告诉我要盖好被子,等会儿出了汗就能退烧了。现在依然有一些人认为捂出汗就能退烧,其实这中间存在认知误区。

     

     

    人体正常温度是36-37℃,当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等)进入人体,人体为了抵御病原体,调动免疫系统产生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提高,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发热[3]

     

    当免疫系统即将胜利时,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此时便会出汗降低体温。因此出汗是发热即将结束的标志,机体退热导致出汗,而不是出汗导致退热。

     

    发烧的病人出汗也并不是增加衣物被子捂出来的,而是退热阶段机体自发散热产生。且只一味强行捂汗并不能缓解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体温过高造成严重危险。因此出汗不能退烧。

     

    止汗剂不会致癌

     

    炎炎夏季汗如雨下,止汗剂的出现解决了多汗的困扰。但是有的人担心使用止汗剂之后会堵塞毛孔和汗腺,甚至还有的人担心可能会致癌。

     

    事实上止汗剂只能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冲洗即可将其从皮肤表面清除,即使不冲洗止汗剂最多也只能在皮肤表面作用48小时。

     

    所以止汗剂并不会堵塞毛孔和汗腺,且汗液本身就不具有排毒的功能,止汗剂的使用并不会影响人体进行排毒。

     

     

    曾有人认为止汗剂中的活性成分铝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2002年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止汗剂并没有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之后2014年的一项审查也宣布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使用止汗剂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4]

     

    所以只要注意控制用量和频率,止汗剂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不出汗威胁身体健康

     

    高温环境下出汗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方式,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由于出汗不仅不舒服,在一些场合还会影响个人礼仪和社交形象,所以很多人想要抑制排汗,觉得那样更舒服,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利之处,但事实上,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反而会威胁身体健康。

     

    高温时出汗可以帮助机体散热,降低体温至正常水平,若是不出汗则散热不及时,可能导致中暑。

     

    适当出汗也可以保证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正常运行,如果长时间不出汗,体温调节中枢无法正常调节体温,就会冷热不知,导致免疫力下降 [5]

     

     

    出汗时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壁弹性增加,降低血压,因此长时间不出汗可能会导致血压不稳定。

     

    长期不出汗神经活动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睡眠质量,出现难以入睡、易醒、多梦等现象。

     

    盛夏之时,很多地区温度甚至达到40℃,此时空调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但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我们还是应该走出空调房,适当出汗。

     

    参考文献:
    [1] 徐梅昌.出汗真的能够减肥排毒吗[J].祝您健康,2020(01):60.
    [2] 你了解出汗吗[J].老友,2020(08):62-63.
    [3] 刘开湘.人生病时为什么会发热的教学探讨[J].生物学教学, 2014, 39(08): 53-54.
    [4] 吴舟桥.止汗剂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吗?[J].健康之家,2015(07):88.
    [5] 不出汗会憋出病[J].中国职工教育,2009(07):61
  • 作者:王庆春

    换季的时候人们最容易患上感冒,而且感冒会在大多数人在换季的时候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感冒了,就加重了。很多的人只要感冒了就会拉肚子,而且情况非常的严重。在这一部分人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感冒会导致拉肚子。甚至有人认为感冒拉肚子是排毒,这种方法绝对是错误的。那么感冒拉肚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就需要人们往下看了。

    1、人们服用了可能会导致腹泻的感冒药。大多数的人在感冒之后都会下意识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抗病毒类的药物。这样虽然治疗了感冒,但是却会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菌群的平衡,会出现腹泻的表现的。而且有少数人可能会服用到过期的感冒药物,这不仅会是人们拉肚子,还有可能会导致人们觉得头晕头痛,犯恶心。

    2、感冒导致了胃肠功能紊乱。人们感冒的时候,就会导致肠胃失衡,胃肠功能紊乱,身体严重不适,腹泻腹痛。大多数的胃肠功能紊乱都非常容易调理,但是如果患者忽视,也会给自己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腹泻,拉肚子。如果人们不及时的治疗胃肠功能,并且治疗感冒,甚至会让人拉脱水。

    3、患有胃肠型感冒。人们在感冒的时候,会有一些病毒侵入人体。而胃肠型感冒就是因为病毒所导致的。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而且具体表现为胃肠道的不舒服,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人们可以根据以上症状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肠胃型感冒并且治疗。

    人们在换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否则一旦过冷过热就会导致感冒。人们在平时需要多喝一些热水,多吃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也还是要定时定量的做一些运动,增强自己的身体体质,增加抵抗能力以及免疫能力。人们如果想要减少感冒拉肚子的次数,还是要注意入口的食物不能够没有洗。

  •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痛风和很多因素有关系,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有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的增多,伴随的则是痛风的增加。

     

    对于痛风的患者多饮水,能否把尿酸降下来呢?

     

     

    一、痛风患者尿酸为什么升高?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

     

    其实高尿酸血症是一个代谢性的问题,他牵扯到三方面,一方面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以后会导致摄入过多引起尿酸增高,另一方面当我们机体代谢障碍以后,会使得尿酸排出减少,进而引起尿酸蓄积,导致高尿酸血症。

     

    第三方面是如果我们尿酸排泄障碍,也会导致尿酸升高,进而引起痛风,所以高尿酸的形成主要是摄入过多代谢障碍以及排出减少三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二、高尿酸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高尿酸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饮食上需要严格控制高嘌呤等可以升高尿酸的食物。另一方面需要多饮水,适量运动等,增加尿酸的排泄,进而减少尿酸蓄积。

     

    但这里的多饮水也是需要适量饮水必净,尿液增多所造成的尿酸代谢增多并不绝对。而且指南中明确的指出是要适量饮水,而不是无限制的饮水增加。 

     

    三、高尿酸患者到底应该怎样处理?

     

    尿酸升高,尿酸蓄积以后,一旦患者有痛风出现,那么到相关科室进行正规的科学治疗,并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才是高尿酸患者正确的处理方法。

     

    而一味的多饮水,虽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尿酸排泄,但并不是高尿酸患者正确处理尿酸升高的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汗液其实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物。皮肤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器官,同时通过皮肤将人体内的一些毒素排出体外。那么,是不是出越多的汗就对人越好呢?其实不是的,中医上讲发汗太过,是耗气伤津的,因为津血同源,气随血脱。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前些天在针灸科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王某,女,30岁,生产后6个月,听别人说发汗法对身体有益,就去了当地一个专门发汗的诊所,进行为期2周的发汗排毒治疗,第8天发汗治疗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说话不清楚,且有舌头的活动不利,四肢活动均无明显异常,查头颅MRI 未见明显异常,为求中医治疗,就来了针灸科,通过详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气血不足。我们都知道,产后多虚,该患者就属于这种体质,因此在通过大量的发汗排毒治疗后加重了其气血不足的状况。

      
    中医上讲津血同源,津液与血都源于饮食的精气,并且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因此气血不能上荣于舌窍则出现了舌头的活动不利及说话不清楚。

     

    同时结合患者的舌、脉均属气血不足之征。治疗上以补益气血为基本原则,予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约2周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这是很典型的一个案例,足以可见过度发汗的弊端。但这也与其体质虚弱密切相关,并不是所有的发汗者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既然如此,不出汗是不是就好?自然也是不行的,上面提到了发汗其实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发汗要适度,适量的发汗对人体是有好处的。比如:《伤寒论》就提到风寒感冒,恶寒无汗时要发汗,选用麻黄汤,有汗时就要选用发汗力度较小的桂枝汤治疗,同时,发汗中强调“蛰蛰汗出”,就是指轻微的发汗,使腠理适度开合,营卫和则表证解。

     

    但是也强调了要避免“亡汗”现象的发生。而临床上医生们也确实是这样运用的,因此医生提倡适度发汗。如果不可避免会大汗淋漓,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时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者糖盐水,维持体内的水钠失衡,也就是西医上讲的避免电解质紊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郑湘宏

    现代人的身体或多或少有湿气,但有些人是认真的,有些人是不明显的。湿气是中医学的一个理论概念,中医认为,潮湿的气候和吃肉是自然界水分的来源,而过湿则容易损伤阳气。中医认为湿是万恶之恶对人体危害极大,可以喝些祛湿茶,那么清热祛湿茶功效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清热祛湿茶功效

    1、保护肝脏

    保肝利胆功效:祛湿茶可入肝经,可促进肝脏排毒功能,从而保护肝脏免受损害,还可促进胆汁分泌,而且还适合经常应酬喝酒的人群饮用,具有解酒作用。

    2、清热利湿功效

    祛湿茶可用于缓解因上火导致的口舌生疮、心烦气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还可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有效治疗湿疹、湿气淤积导致的痰多粘腻等症状。

    3、健脾祛湿功效

    是祛湿茶的主要功效,可用于因脾虚导致的水肿、湿疹、消化不良、便秘等。

    4、清热解毒

    平时生活当中适当的喝一些去湿茶,有很好的调理保健的功效,能够促进肠胃的消化,预防大便稀烂的症状,另外在预防身体浮肿,促进减肥功效方面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去火等功效,尤其是在天气比较炎热,湿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适当喝一些去湿茶饮。

    第二、清热祛湿茶做法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相信大家都了解除湿茶的功效,除湿茶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不能多喝,因为除湿茶属于感冒,而脾胃不好的人本来宫寒,多喝不仅不能祛湿,反而让脾胃受损,不值损失。当然,适当适度的饮酒是可以的。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

  •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我们在运动后或者环境温度升高时都会出汗,这时身体出汗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温度,有助于身体健康。这种汗一般来说是全身范围内的,而且属于持续性发汗,不会出现阵阵冒汗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还有一种“出汗疗法”,在中医学的理论中,出汗可以使内邪随汗液排出体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出汗排毒的理论基础,但出汗不等于排毒!常出这3种汗就需注意健康是否出了问题!中医:这样调理,能有效缓解症状。

     

     

    自汗常发生在白天,自汗指身体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出汗,在运动后出汗较正常人来说会更多,自汗是由于身体阳虚或气虚所致,长期自汗的人还会出现乏力、易疲劳、畏寒甚至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所以身体自汗一定要及时调理,生活中若身体出现自汗的情况,就要注意少食辣椒、生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另外,黄芪止汗汤是一种极好地缓解自汗的食物,只需要取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浮小麦40克,粳米50g,然后将其用水洗净一起煮,煮熟后过滤掉食物残渣,取熬出的浆液,每次取100毫升,每天服用两次,便可以对身体自汗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盗汗指身体出汗只发生在睡觉休息时间,睡醒后出汗则停止的现象。盗汗常常是由于身体阴阳失衡,从而导致身体阴衰阳盛所导致的,因此盗汗往往还会伴有口干、失眠等阴虚症状。

     

    想要改善身体盗汗的情况,最根本还是需要调理身体阴虚的症状,对于阴虚的人来说,莲子、银耳、山药等是滋阴养血的食物,适合多吃,在滋阴的同时不会存在加重身体阳盛的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少吃易上火、易燥热的食物,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更快地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减少盗汗为身体所带来的影响。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有手足出汗的情况,这时往往只有手脚出汗,身体其他部位并不会有汗液的出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在极度紧张或者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身体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也出现手足出汗,就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弱所致,要及时关注脾胃健康,脾胃虚弱则会导致身体消化能力下降,要多吃护脾养胃的食物,例如小麦、山药等,少吃冰冷、难消化、易刺激脾胃的食物。另外,睡前泡脚也可以有效起到祛湿护脾的作用。

  • 作者:孟令栋 主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中医肾病内科

    发热出汗并不意味病症就要好了,很多人认为只要在被窝里捂出汗,就能治好感冒发烧的病症,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本身就没有科学性。对于发烧,需要科学的降温。

    一、冷敷

    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二、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三、擦拭身体

    蒸发的确有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四、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五、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适于1岁以内的婴儿。

    六、补充液体

    当你发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

    如果病症比较严重的话,就需要吃药来降温了。

  • 作者:李晓

    如果患者体内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可以吃一些祛湿的中药进行调理,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避免症状进一步的加重。但是有一些人在吃点祛湿的中药之后会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这就会让患者非常的难受,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视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了解原因,以避免病情的耽误。

    那么吃祛湿的中药拉肚子是排湿吗?根据中医的理论,如果患者体内的湿邪比较严重,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肠胃之中兼夹热邪,而吃了祛湿的中药之后,会将体内的湿气从肠道中排出,这样就会让患者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这种情况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用过于的担心。但是患者要密切的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自己拉肚子,比较频繁,而且症状比较的严重,那我们则应该及时的咨询医生,以减轻用药的剂量,避免出现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吃祛湿的中药拉肚子的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在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之后,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平时要忌口,最好不要吃油腻生冷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辣椒,肥肉,动物脂肪,海鲜,火锅等,否则那样会对肠胃造成非常大的负担,这样就会影响排湿,从而对治疗的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以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并且要均衡的补充营养。而且患者还要保持饮食的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一餐没一餐,否则那样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

    总之,如果患者在吃了祛湿的中药之后出现拉肚子的症状,那么不用过于担心,这是排湿的表现,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患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还要调整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尽量少吃会加重肠胃负担的食物,这样才能够尽快的排出体内的湿气,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 作者:郭立芳

    很多人非常的容易出虚汗,例如在睡觉的时候在半夜被汗所惊醒,以及在劳作的时候,会出大量的汗。这种现象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有一种药的名字叫做虚汗停,然而这种药往往是用于治疗小孩子,很多人并不知道大人吃了这种药是否有效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大人吃虚汗停有效果吗?

    1、突然出汗的话,原因也是比较多的,最常见的是气虚或气阴两虚这类问题,如果内有郁热的话,也是有可能导致这类问题的。气虚或气阴两虚这类问题导致的自汗的问题,用虚汗停是有一定效果的。不过,如果只有这一个症状,建议还是首先检查一下明确病因,再用药比较适合。像这种虚汗,盗汗的情况,主要是跟身体的虚症有关系,一般来说,治疗虚症都不会立马见效,需要长时间用药一段时间。但是如果用药,如果对症的话,一般短期内可能会有所缓解,如果要彻底改善,可能长期用药。如果你用药一两周以后仍然没有任何缓解的话,就不用再吃了。

    2、一般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以下几种情况就不正常了:睡觉时出汗明显增多,非高温非运动是明显出汗这是虚汗。 中医学认为气虚引起自汗,阴虚引起盗汗。自汗是指清醒状态下汗出增加,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那就看看具体是哪样的情况吧,遵医嘱看看为好,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3、奇星虚汗停颗粒主要成份是黄芪 牡蛎(煅) 浮小麦 糯稻根 大枣,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起到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的作用。牡蛎(煅有收敛固涩的功效,浮小麦有除虚热,止汗的功效,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虚汗停颗粒为中成药,一般饭后服用,10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才见效。

  • 一运动出汗就全身起一些又红又肿的包,还伴有明显的瘙痒,这种看似对自己的汗过敏的症状其实就是「荨麻疹」。

     

    提起「荨麻疹」,导致它出现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它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是非常专一——「痒」。不少荨麻疹患者想尽办法摆脱它,但都难以逃脱「魔爪」。

     

    一掐一个包,荨麻疹是「何方妖魔」?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和形态不一的风团,颜色呈红或白色,瘙痒剧烈、时隐时现,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水肿性红斑。

     

     

    很多人容易在春秋季节出现症状,但其实荨麻疹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并不大,只要有诱发因素,比如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内科疾病等影响,荨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荨麻疹根据病程可分为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

     

    • 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以自行消退。通常不留痕迹、风团反复、时多时少。
    • 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多为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会因抓挠而增大增多,严重情况下还会伴有发烧、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为什么患荨麻疹的是我?

     

    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也非常复杂,相当数量的荨麻疹患者不能找到原因。

     

     

    荨麻疹的类型

     

    • 人工荨麻疹:用手抓挠或用钝器划过皮肤而出现的线条性红肿。
    • 寒冷性荨麻疹:因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接触部位而产生风团。
    • 日光性荨麻疹:因日光照射,裸露部位出现红斑或风团,常伴有瘙痒或刺痛。
    • 压力性荨麻疹:穿紧身衣物或长时间坐在硬物体上可诱发,常见于臀部或系腰带处。
    • 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受热刺激后出现圆形丘疹性风团,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
    • 接触性荨麻疹:接触变应原后出现,可能由化妆品或食物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引起。

     

    患了荨麻疹,能治好吗?

     

    用药治疗

     

    在用药方面,急性荨麻疹首选是抗组胺药物,局部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以及清凉止痒的药物涂搽治疗。

     

     

    还可以局部做冷敷,减轻瘙痒和红肿的症状。对比较严重的荨麻疹,可以考虑静脉输注VC、钙剂、地塞米松等,加强抗过敏治疗的效果。

     

    病情须知

     

    对于病程在6周以上的慢性荨麻疹,同样是抗组胺药物的应用治疗。

     

    如果症状控制良好,在病情控制稳定2~4周后便可开始减量,通常建议疗程3~6个月,一直到最低有效剂量维持。

     

    对于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在使用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常规剂量,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时,只能采取加大剂量的方式。

     

    常规治疗下,如果不适症状还是得不到控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

     

    这样做,荨麻疹少发作!

     

    食物预防

     

    大多数荨麻疹治疗指南并不支持膳食调整。

     

    不过,食物可引起慢性荨麻疹症状波动,比如:某些食物中(异种蛋白、海鲜及其它食物)天然的芳香化合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的人工防腐剂和色素。

     

    所以在治疗期间,尽量少吃加工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日常注意事项

     

    慢性荨麻疹应该多总结经验,注意每次发病前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去了哪些新环境。

     

     

    比如辛辣食物、河鲜海鲜、很少见的野生食物等,情绪激动、旅游、露营、剧烈运动……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这些刺激因素,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情绪调节

     

    慢性荨麻疹患者因为长期服药,会出现不同程度地焦虑,往往会纠结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荨麻疹以往又称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特发性,在医学上就是原因不清的意思。

     

    所以不要纠结于寻找病根,要学会带病生存。接纳疾病,放松心情,从而缩短病程,容易康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