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命,听医生的!任性,听谣言的!关于支架的话题

要命,听医生的!任性,听谣言的!关于支架的话题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邸亮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冠脉支架的问题,也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一直思考着要写写这方面的内容,可每每看到支架的文章医生一定会被骂的狗血喷头,所以一直未敢动笔。直到昨天遇到了我曾经的一个患者,我才下了决心。

 

 

这是一个45岁的男性,平素身体健壮,有大量吸烟、饮酒史多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年前一个早晨打完篮球后觉得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感,没有明显的胸痛及放射性疼痛,后到我科就诊,查心电图是一个心肌缺血的表现,结合症状,考虑不除外心肌梗死,当时患者不相信,仅仅有轻度的不适感,平素活动后无任何不适,本次活动后比平时略显无力,怎么可能是心梗呢?耐心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肯住院了。

 

一查心肌酶,明显升高,确定心梗,再次复查心肌酶仍在升高,确诊心梗无疑。自此患者仍有怀疑自己患了心梗,3天后行冠脉造影:右冠脉中段次全闭塞,远端闭塞,左冠状动脉向右冠脉发出侧枝。建议置入支架,比较固执,最后签字放弃,要求转入北京进一步治疗,后签字自动退院。

 

出院后3天回访,表示正在北京某医院准备办住院手续。我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这种冠脉堵塞就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安放到体内,随时可能引爆导致人死亡。后来中断了联系,直到昨日遇见,剧情没有那么狗血,遇到这个患者并没有再次心梗,我也不屑编出那个噱头。患者见到我很是亲切打招呼,因为平素接触患者多一时没能认出,后来查阅病历才逐渐回忆起。一问患者并没有安放支架,个中原因我也没有问出来,只是说等5.1去北京准备放支架,问问近1年情况,一般生活中活动没有特殊症状,只是不敢再有剧烈运动,每天还是比较恐惧心脏问题,怕是会再次心梗,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交谈中发现用药也不规律,我把用药写给了他,叮嘱按时服药,建议尽快去造影安放支架。看到这也许有群众会说了,这没放置架不也没再次心梗吗?不能没死吗?更有之前看到看文章评论里说自己3次心梗了,不放支架也没死,而看评论时间是凌晨3点多。好吧,这样的人群我不和你犟,任性,你可以随意,祝你好运。但我们临床医生看到的是觉绝大多数的患者有事总结出来的经验,而不是个别固执,甚至别用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为了让患者安放支架收黑心钱。

 

一个10年前心梗的阿姨,之前死活不放支架,几乎年年住院1-2次,近4-5年,每年要住5-6次,每次住院时间约1个月,吃口饭就犯心绞痛,小心翼翼不敢动都犯心衰,生活完全没有质量,现在后悔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的例子,我们遇到的就不少,那么全国呢? 

 

总会有人发表胡大一教授的文章,吃瓜群众甚至连内容都没看就看是发表言论,甚至大骂医生。医生每一个好东西,都下地狱。弱弱的问一句胡教授也是医生啊,你该怎么说?

 

 

留言的大姐,你老公是什么情况,你就这么说,你看了文章了吗?看了也没看懂吧。稳定型心绞痛是不建议放支架的,而不是所有冠心病绝对不放支架,对于不容易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是心梗,胡大一教授也是主张放支架救命的。不信你去挂号问问吧。

 

傻子念半边的段子应该听说过吧,不认识字把徐仁保,读成余二呆。电视里说吸烟有害健康,为了吸烟从此就不看这个台了。看了个关于警惕过度支架的题目就笃定今生即使心梗了也不放支架?您想的我也能理解,其实谁也不想安放支架,毕竟是个异物,可有了问题不得不放,甚至必要时可以救命,怎么能不放?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生离职,医学生越来越少,甚至流传“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更是有流传说,父母让孩子学医,最后孩子喝了“百草枯”。医患本应一条心,共抗病魔,却常常是患者不信任医生,猜忌、防备,甚至对帮助着自己的医生痛下杀手。支架也是备受媒体渲染的典型,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闭塞的患者认为植入支架正中医生下怀,是医生敛财的方式,经常会咨询他人或非心内科的医生。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进行干预,就会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预后越好,如果商讨了5个小时才做出决定,抑或咨询的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植入支架,后果不堪想象。信任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是这种信任的缺失,导致了医生想救而不能救,或者想救而不敢救,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患者的利益。作为医生要耐心讲解,作为患者或家属要相信,这才能救命。之前听专家讲课说:一个大胆的医生+患者信任=创造生命奇迹。现在信任少了,医生胆子也小了,好多本能够挽救的生命没了。谁之过?谁之错?

 

以下是我个人原创的救命打油诗,希望大家能够细读谨记。

 

有了胸痛很危险,120急救到医院。

 

确诊心梗别犹豫,溶栓支架是关键。

 

把握急救时间窗,耽误时间要遭殃。

 

丢了时间丢了命,到了医院听命令。

 

医学知识的普及任重道远,不要妖魔化支架,作为医生也不能为了利益,昧良心神化支架,该放的放,不该放的不放。放了支架就是解除了解决了局部冠脉的狭窄或者闭塞,但是冠心病还在,心梗病史还在,抗血小板药物还是要吃,血压、血糖、血脂还是要控制,要不然,还会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者再次心肌梗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科普文章
  • 82岁老人患有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腔梗,左下肢静脉血栓。全身血管都不好,这种情况下,治疗心绞痛,是放支架,还是药物保守治疗更安全?

     

    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因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医疗水平的发展,最后就是居民收入和医保新农合报销的背后支撑,老年人需要考虑是否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例子已经非常普遍。

     

     

    那么,对于高龄老人,是不是就不能放支架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高龄病人,也有积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例子,比如笔者就做过90多岁的老年心肌梗死。92岁的一个邻居,急性心肌梗死来医院找我就诊,对于平素身体还可以的老邻居,我积极建议首选急诊支架植入治疗,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因为刚刚发生心梗2小时,术后效果非常的好。

     

    那是不是年龄小的就一定需要积极治疗呢?

     

    也不是这样,笔者还遇到过39岁的一个小伙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闭塞,回旋支闭塞,但前降支还可以,行内科介入治疗失败,最后在我的建议下,先行了内科保守治疗,现在情况也可以。

     

    所以,年龄不是决定患者能不能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会决定我们是积极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1.病变情况

     

    病变的程度,病变的位置,病变的长度,是否为分叉病变,是否为钙化病变,是否为闭塞病变等等,手术难易程度相对来讲决定了患者是否行介入支架治疗的很大比重,如果病变比较简单,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那么我们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手术难易程度

     

    手术难易程度是和病变情况相辅相成的,病变越复杂,那么手术越困难,相对来讲,可能需要积极地概率就大打折扣。

     

    3.患者一般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比如脑梗塞是不是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是不是比较难以控制,高血压控制的好不好,有没有其他合并症等等。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很短,或者说即使我积极治疗了冠心病,我的其他疾病仍然比较复杂,可能我们选择保守的概率就相对较高。所以,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对来讲非常重要。

     

    4.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如果患者家属比较积极,医生又有相对的把握,可能促成放支架的概率就高,相反,如果患者和家属相对很保守,那么保守的概率就相对比较低。

     

    5.其他因素

     

    比如医生的治疗态度,医生和患者还有家属的沟通情况等等,都会对选择保守还是支架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选择保守还是支架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患者是急性发病,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医生早已经建议患者行急诊支架治疗,就是患者相对比较稳定,还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有了思考是不是要保守还是要支架。

     

     

    有时候,做出选择还是需要勇气的!希望笔者的这一席话可以帮得到你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思索了许久,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把这件糗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从我的亲身经历中吸取教训。

     

    一个月前的晚上,也像今天一样,是亮哥下夜班。整宿忙碌的夜班,让我疲惫不堪,中午才能回到家中。草草的吃了几口饭,便上床补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躺床上就呼呼大睡了。翻来覆去了许久才勉强入睡。睡醒之后,脑袋还是昏沉沉的。 

     

    因为早就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吃饭,尽管有些不舒服,还是如约参加了饭局。也许是过于劳累,也许是平时繁重的工作压抑太久,几杯酒下肚后,就有些把持不住了,频繁的和别人干杯,最后自己要酒喝。

     

     

    红的、白的、啤的掺杂在一起,大脑就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我只知道最后被朋友送回了家中。

     

    半夜里,应该是酒劲了过了大半,我从睡梦中痛醒。我下意识的摸了摸右脚大脚趾,感觉有点发热,而且明显肿了起来,胀胀的感觉。我忍着痛,托着腿走到厕所,由于没戴眼镜,模模糊糊的感觉有点发红的感觉。

     

    我思索着是不是痛风了,可是原本我没有痛风的情况啊,是摔倒了吗?喝断片了,也记不起来了。哎,算了,头沉沉的,索性倒头再睡吧。清晨醒来,头倒是不昏沉沉的了,但是脚疼的更厉害了,也更加肿胀了。戴上眼镜,明显发现大脚趾红红的,摸起来还是有热热的感觉。红肿热痛,都有了,是痛风?痛风?痛风?可是我怎么也不相信是痛风了。给送我回家的朋友打电话,问他是不是我摔倒了,也被他否定了。

     

    忍痛骑着电动车来到医院,从车棚里到科里,每一步都走的艰难。科里人看到我拖着腿走过来,都纷纷询问,我只好回答道是痛风发作了。交完班,忍着痛,我还是坚持查完房,每到一个病房,都有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候,心里五味陈杂,医生这下变成了患者。到底脚痛是怎么回事,自己还搞不清楚呢!

     

    干完活,我决定去骨科看看,由于记不起是否有外伤的情况,骨科主任也考虑痛风的可能,但是也有些疑问,其实这个疑问我也是有的,痛风一般都是掌趾关节,而我是大脚趾前端是最痛的。

     

     

    最后建议我还是拍个片去确定下,这里是出现的第一个错!

     

    提供病史很重要,如果我知道有明确的外伤情况,那么很快就会想到这就是骨折造成的,这样的话我就不至于一步一步忍着痛走到放射科了。就是因为不确定是骨折,所以我还是坚持走到了放射科,这是造成我骨折恢复比较慢的第一个因素。

     

    很快我被放射科的同事告知,右侧大拇指前段骨折了!38岁人生的第一次骨折,心里滋味难以言表。看来还是受外伤了。同事要用轮椅推我去骨科,碍于面子我拒绝了。这是第二个错,面子几个钱啊,身体最重要,就像以前我发的文章里提到的,碍于面子,怕别人嘲笑,忍着胸痛打车去急诊,差点酿成大祸44岁的他急急忙忙走进急诊室,告诉医生:他心梗了

     

    骨科同事说,如果想恢复的快,可以考虑打石膏,可是打完石膏,我怎么回家?自己喝多了,哪还有脸让爱人来接我?所以我拒绝了骨科同事的建议,这是第三个错。同事又建议我,可以买个跟腱鞋,走路的时候可以起到保护大脚趾的作用,建议我至少休息一个月。我们医院这种鞋需要定制,所以同事建议我从网上定一个,后来我还是倔强的放弃了,这是第四个错。和医院请了假,回了家中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给骨科同学发了信息,询问了将来恢复的情况,同学告诉我,骨折恢复至少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才无大碍。

     

    同事告知、同学讲解,都是非常可信之人,然后角色转换之后,我却成了一个不听话的患者。我天真的以为我这次骨折就是骨头裂个缝,有个七八天就会好的。

     

    侥幸心理、固执态度、盲目自信是导致悲剧的导火索。

     

    本应该抬高下肢,卧床静养,闲不住的我,开始前几天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每次脚涨得不行了才会靠沙发上休息会,就这样在艰难的恢复中挨到了第八天,脚没有最初那般疼痛了。我决定提前结束休假,回到了科里开始倒班。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快一个月了,仍然是一瘸一拐,稍稍走路过长,或是姿势不对,就会有明显的疼痛。这是第五错。

     

    想起之前有心梗的患者,胸痛缓解后就开始不听话,以为医生说的七天之后才能出风险期是危言耸听。当时我还很生气。现在我又何尝不是呢?

     

    别在自以为是,伤害的是你自己!哪怕你是个医生,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才是唯一选择!

     

    一个月的功夫,不能自由行走,不能健身,不能陪家人溜达,我损失了好多......

     

    脚什么时候能彻底恢复如常,我也不能确定......

     

    示己醒友:醉后失智人变魔,老天惩罚脚骨折,留仗为证行此诺,今后醉酒再无我。

     

    警醒世人,以我为戒!

     

    莫贪杯、少固执,信科学,从医嘱!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上图来自于儿童流感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如何预防流感?不是难题,答案是现成的。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人体对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抗体滴度会下降,另外流感疫苗组份也会更新,因此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仍建议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推荐6个月及以上的人接种每年流感疫苗。奥司他韦虽然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重要药物,但不是流感疫苗的替代品。

     

    生活中防护

     

    勤洗手,医院回来别忘洗鼻孔。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冬天了。空调房也要早晚通风。没有科学依据说室内熏醋能防流感,相反空气中醋的味道会刺激呼吸道,所以就免了吧。

     

    咳嗽、打喷嚏要用手纸、手帕或者上臂掩住口鼻;出门戴口罩。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黄医森就遇到小病人因为打疫苗后发热就医,结果染上了轮状病毒腹泻,看完腹泻,又得了流感。非必要,医院少去。

     

     

    一旦家中有流感病人,需要及时就医,最好单独一室隔离。切勿滥用抗生素治疗,挂水也不能缩短病程。流感发高热了,去挂水仅仅是寻求心理安慰,没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颈椎健康除了依赖于自身的调节,也需要后天的维护和保养。生活中有两大“保养品”,用好了颈椎无忧无病,用不好颈椎老化加速,它们就是靠背和枕头。

     

    那么,不合适的靠背和枕头为何会伤害我们的颈椎?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一个“可靠”的靠背和枕头?

     

    一、“无靠无枕”为何伤颈椎

     

    人体脊椎有四大生理弧度,向前凸的颈曲正是其中之一。锥体、关节、椎间盘、韧带等各种结构相互关联,共同维持了颈椎的静力平衡;屈肌、伸肌相互拮抗,则维持了颈椎的动力平衡。颈曲的维持有赖于人体自身的动静平衡,这一动静平衡却很容易被“外力”打破。

     

     

    比如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一日常动作,一方面,斜靠、绻缩的姿势看似放松,却不符合自然状态下脊椎的“S”型曲线,容易造成脊椎的变形;另一方面,低矮的沙发椅背不能为我们的颈椎提供支撑,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的劳损,加速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最终就破坏了颈椎的动静平衡,引起颈椎的“塌陷”。

     

    同样,不合适的枕头也会损伤颈椎。枕头过高,颈椎前屈伸直,颈椎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分紧张,不利于颈椎的稳定,容易让颈椎的骨质增生和钙化等退变加速;枕头过低,颈椎前凸过度,颈椎后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也不利于颈椎的稳定。

     

    而这些都会让肌肉劳损加剧,颈椎退行性变加速,颈曲不能维持,最终就会压迫颈部的神经、血管等精密结构,造成颈椎病,进而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四肢麻木甚至下肢瘫痪等一系列症状。

     

    二、让颈椎“靠得住”的巧办法

     

    1.  给沙发加“外挂”,为颈椎“撑腰”

     

    不想放弃贴地款沙发、茶几的时尚与美观,但也不想让颈椎负担累累,其实只要给沙发价格“外挂”。我们可以买一个圆桶靠枕摆放在沙发背上,高度以舒适坐姿时枕骨的高度为宜,就能给我们的颈椎“撑腰”!

     

     

    2.  “三看”法选枕头才“靠得住”

     

    小小枕头如何挑选其实大有讲究,“三看法”能帮我们简单直接的挑选到合适的枕头。所谓“三看法”即一看高度,二看硬度,三看宽度。

     

    一看高度,是因为过高过低的枕头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的紧张,对于亚洲成年人来说,最合适的枕头应在8-12厘米高度范围内。

     

    二看硬度,过硬的枕头不利于头颈部压力的分散,过软的枕头又起不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因此要选择一个能让自己睡得舒服的硬度。

     

    三看宽度,是为了避免翻身时头颈部失去支撑,所以应该选择一个较为宽大的枕头。

     

     

    “靠得住”的靠背和枕头对于舒缓颈部肌肉、维持颈部正常生理弧度、预防颈椎病至关重要。沙发背上加靠枕,以及谨慎选择高低合适、软硬适中、较为宽大的枕头,都能让我们在生活细节处呵护颈椎健康。

  • 得了颈肩腰腿痛,到底应该去哪儿看?找谁看?这是每个人迟早都会面临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颈肩腰腿痛的发生概率仅次于感冒。这6个科室,你会怎么选择?A.骨科 B.疼痛科 C.针灸科 D.中医科 E.康复科F.精神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些科室的特色。

     

     

    一、骨科

     

    大部分人会选择首先去骨科。这里告诉大家,去骨科的目的就两个,一是诊断病情,二是做手术。如果疾病已经诊断清楚,又不需要手术,那就别往骨科跑啦。因为在保守治疗方面,骨科大夫的答复永远像“迷你裙”一样简短,就六个字:休息、吃药、理疗。

     

     

    二、疼痛科

     

    疼痛科主治各种疼痛,既包括骨关节系统的疼痛(如颈肩腰腿痛),也包括神经系统的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痛、癌痛等)。治疗手段多,设备比较先进,对外宣传力度大。但由于它是一个新兴科室,各地发展很不均匀,还不够健全完善,选择就医时需要要谨慎。

     

    三、针炙科

     

    针灸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几千年的实践已经证实,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尤其在急性期,止痛疗效确切,无需质疑。

     

    四、中医科

     

    中医科的主要特色是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痛“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疼痛表现在肌肉骨骼关节,实际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因此,在处理局部的同时,别忘进行机体整体的调节。中药治疗贵在整体调节,尤其在疾病恢复期的慢性调理上有独特的优势。

     

    五、康复科

     

    康复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治疗手段既包括传统的针灸、按摩、中药等,又引入了现代的关节松动、牵引、蜡疗、冲击波等。最具特色的是康复科强调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自己当自己的医生。其中,医疗体操作为一种简单、易学、便捷、有效、同时又免费、无创的主动运动疗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六、精神科

     

    颈肩腰腿痛要去看精神科?很多人搞不懂。实际上,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与精神障碍(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疲劳)关系密切,属于一种心身疾病。所以,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颈肩腰腿痛,不妨去精神科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⒈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尤其是阴虚的患者如:舌红、脉洪大,盗汗、大便干、血尿等症;但阳虚的患者如:舌淡苔白、脉沉,身寒肢冷、便稀、可食热性食物。

     

     

    ⒉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特别是阴虚内热如舌紫、脉滞,胸闷、腹胀等有瘀症的患者。 

     

    ⒊所有肾病患者禁用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关木通及自动免疫的注射。

     

    ⒋尿毒症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应排便2∽3次为宜,不熬夜,节制性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⒌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

     

    ⒍水肿重者应忌盐,限制蛋白食物的入量,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镜下血尿者及宜上火者多饮水,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⒎尿毒症高血钾者忌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血钾低的患者相反。

     

     

    ⒏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⒐在治疗期间,如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出现,应急时与本科医生联系,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加重。

     

    ⒑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附: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多年来,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肾小球疾病的几大临床症候群,如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等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指导治疗,在肾活检技术开展以前,对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综合征诊断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必须结合肾组织病理学诊断,才有可能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因进行分析,进而指导 诊断和治疗。在一些尚不能开展肾活检的基层医院,仍然停留在临床综合征诊断水平。)

  • 人类自从直立行走,就开始与腰痛打上交道。这么多年的比拼,我们并没有战胜它,腰痛已经成为临床门诊排列第二的疾病大户。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多、容易反复是腰痛的三大特点。它就像夏天的一只蚊子,总是不期而至,打开灯却又无影无踪,烦人的很。

      
    这只蚊子最爱“叮”两类人,一类是反复弯腰干活的人,另一类是腰长时间固定体位的人。我们敬爱的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属于第二类人。

     

     


    不同的姿势,椎间盘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人在平躺的时候腰椎间盘的压力是25,侧躺的时候为75,直立位站立时为100,直立位坐时为140,前倾位坐时为185。压力越大,椎间盘的负担越重,越容易劳损退变。老师们常常伏案工作、挑灯夜战,久站久坐,成为腰痛的一个易患人群。

     

     


    腰椎间盘就像是个弹簧垫,它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支撑作用,保持脊柱的高度;二是枢纽作用,增加腰椎的活动度;三是缓冲作用,吸收震荡,减少压力。腰椎间盘退变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那么,如何保养椎间盘呢?核心原则就是尽量减少椎间盘的压力。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改变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不良的用腰方式。

     

    避免频繁弯腰干活,也不能长时间腰保持不动,比如说久坐、久站。老师们批改作业的时候,不妨在脚下面踩一个5公分左右的小凳子之类的东西,课间的时候别忘活动活动腰或者拉拉单杆,就可以有效缓解腰部的紧张;

     

    第二:增加腰腹肌的力量。

     

    腰腹肌肉力量差,不能很好的吸收、分散外力,这个力就会向里传导,作用在椎间盘上,久而久之,椎间盘就会退变。相反,腰腹肌力量好就可以减轻椎间盘负担,延缓椎间盘的退变。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通过选择性做提肛、小燕飞、平板支撑或平衡球训练等动作来增强腰腹肌力量;

     

    第三:注意腰部保暖。

     

    腰部受凉,肌肉就会紧张、收缩,椎间盘压力就会增大,这是个恶性循环。

      
    “腰痛”在中医里面属于“痹证”的范畴。《证治准绳·腰痛》记载:“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积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中医中药在腰痛慢性调理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独活寄生汤、腰痛宁等,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化瘀治其标,补肾壮腰治其本。

      
    教师节到了,衷心希望我们的教师们学会腰部保养,远离腰痛困扰,以更健康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腰椎间盘突出针对发生原因的治疗方法

    一、减缓退变:

     

    加强营养:目前的医学并没有回春之术,已经退变的椎间盘并不能复原,但是可以减缓退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营养,增加胶原蛋白等椎间盘营养物质摄入,从而减缓椎间盘的退变;


    适量运动:增加椎间盘血液供应,从而增加椎间盘的营养及养分摄入,减缓退变。

     

     

    二、减少负重:

     

    减少负重是预防及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关键,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减轻体重:研究表明,体重会增加椎间盘的负荷,较胖人群的椎间盘突出发生率高于较瘦人群;

     

    2、注意休息:卧位腰椎间盘的压力最小,虽然现在不主张一直卧床休息,但是,还是需要以卧床休息为主。这也就表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并不能去上班了,即使是很轻松的工作。

     

      
    3、调整姿势:这包括坐姿、站姿及捡东西的姿势等,都需要考虑椎间盘的负荷;

      
    4、保护装置:在治疗期间,如果站立的时候,我们应该佩戴腰围,腰围可以有效地承担一些腰椎的负荷;

      


    5、治疗动作:腰椎前倾时,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大,后伸时腰椎间盘的压力减少,因此,腰椎间盘的治疗动作都是让腰椎后伸的动作,比如小燕飞等,卧床可锻炼,每两小时一次,每次20个动作,坚持锻炼,可让腰椎间盘突出尽快恢复;  

     

    6、牵引治疗:对于单纯的神经根压迫型腰椎间盘突出,正规的牵引治疗可以大大减少椎间盘的压力,治疗效果通常比较满意,如果不方便去医院,也可以选择家用的简易牵引床。

      
    腰椎间盘突出的其他治疗办法

    腰椎间盘突出最根本的就是做到以上的基础治疗,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可选的办法:

     

    药物治疗:可选镇痛、消炎、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松弛肌肉等药物;

     

    对症处理:理疗、按摩等缓解肌肉疲劳;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已不能缓解症状或者是已经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的并发症,建议手术治疗。至于手术治疗的原理,大家可以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再详细分析。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根本方法是要减少腰部负重,延缓退变,但是可能治疗周期较长,大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生的方法正规治疗。坚持就是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腰腿疼痛去看病,医生为什么经常会告诉病人:要卧床休息?

     

    正文


    很多患者在医院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就诊,如果是保守治疗的话,医生通常都会给患者说:你回去要卧床休息。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卧床休息到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的腰腿疼痛,有没有作用?

     

     

    首先我们腰部的休息,是对腰腿疼痛患者进行各种保守治疗的一个基础。

     

    在腰腿疼痛期间,应该要强调腰部的休息,减少或者停止腰部的活动。比如说屈伸,这种扭转这种活动。

     

    在选择休息的床的时候,我们最好要选择卧硬板床,上面铺一个薄垫子的那种。

     

    病情严重的话,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要求达到两周,少数的病人有可能还需要达到更长的时间,要求达到六周。

     

    什么叫绝对卧床休息?就是说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不让你下地,这叫绝对卧床休息。

     

    为什么要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以解除我们上半身重量对椎间盘的一个压力,也可以减少我们腰椎周围组织的张力,减轻肌肉的痉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适当休息,特别是卧硬板床的这种休息,可以减轻腰部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可以减轻神经根受压之后,出现的反应性的充血水肿。

     

    特别是能够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刺,对于马尾神经或者神经根局部压迫,所产生的炎症性的水肿,从而加速症状的缓解。

     

    有些患者采取单纯的卧床休息,或者绝对的卧床休息,也可以使腰部疼痛的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有些人可以痊愈。

     

    卧床休息需要多久?

     

    一般卧床休息的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少的2到3天,多的2到3周,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和症状,时间可以灵活的选择。

     

    在卧床休息期间,如果再能配合一些理疗,或者是腰部的牵引,或者是应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或者局部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样效果会更好。

     

    所以,我给大家讲卧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症状非常好的一个办法。

     

    如果能大家能坚持,你试试看,卧床休息3到5天就会明显的缓解。

     

    当然也是根据每个人病情的程度,如果你的症状丝毫不缓解,或者还有加重的趋势,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及时把这个疼痛的病因搞清楚。

     

     

    对于卧床休息的这个讲解,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椎间盘突出很常见,以下是最该知道的事,我来详细介绍,而且让老百姓都看得懂。

     

    一、什么是椎间盘呢?

     

    人的脊柱分好多节,椎间盘就是相邻脊椎之间的“软垫子”,起到缓冲的作用。它有一定的弹性,所以我们早上起来个子高,晚上因为椎间盘被压缩,个子会矮一点。

     

     

     

    二、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回事呢?

     

    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纤维环正常是把髓核包在里面的,压力大了有点鼓出来,没破叫椎间盘膨出,包不住破了就叫突出。如果突出很大垂下来了,就叫脱出。最严重如果全部掉出来了,就叫做游离型了。

     

     

     

    如果突出物压到神经根,神经根被压着后就会反抗,这就让我们痛了,轻度受压呢,我们感觉酸,如果压的时间长了,神经根反抗的累了,损伤了,就会麻了。

     

     

    左边的神经根压着,左边肢体痛,右边压着,右边痛!中间压着呢?有时左边严重左边痛,有时右边严重右边痛,所以中间压着一般是两边都会交替痛或者一直痛。

     

    腰椎间盘突出最容易压到的神经根为腰5和骶1神经根,坐骨神经和这两根神经根是连着的,所以腰椎间盘突出表现的症状为坐骨神经痛,就是我们所说的腿痛。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光腿痛而没有腰痛!

     

    三、为什么老年人好发呢?

     

    因为年轻人椎间盘弹性大,压下去可以弹回来。而老年人压下去弹不回来就突出了。

     

    四、你到底有没有椎间盘突出呢?

     

    腰痛/腿痛/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腰椎CT/核磁,基本可简单自查是否有椎间盘突出。

     

    直腿抬高试验如图,不能抬高超过70°就为阳性:

     

     

     

     

    五、是不是腰腿痛就是椎间盘突出吗?

     

    不是的,好多病都会腰腿痛,所以建议第一次诊断需要至医院进行。

     

     

    六、腰椎间盘突出都要手术吗?

     

    不是的,但是以下情况需要手术:

     

    1.疼痛难以忍受,彻夜难眠;

    2.正规保守治疗三个月仍不见好转;

    3.影响大小便功能以及性功能;

    4.出现严重下肢神经症状如足下垂等;

    5.家里唯一劳动力,迫切想恢复工作等特殊情况,尽早手术。

     

    关于保守治疗以及需要做手术的情况,我们之后继续讲解,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当胸痛突然袭来,很多人会感到恐慌和无助。然而,这种疼痛可能并非仅仅源于普通的肌肉劳损,它可能是急性心梗的信号。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在急性心梗发作前,许多患者可能会经历“梗前现象”,这是一种身体不稳定状态的预兆。常见的梗前现象包括胸闷、咽喉部紧缩感、胸痛、喘不过气、全身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但若持续不缓解,则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征兆。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胸痛这一典型症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牙痛、胃痛、肩膀痛、关节痛等非典型症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在出现这些疼痛的同时,若伴有全身性不适,如大汗淋漓等虚脱感,应立即就医。

      此外,约有20%的急性心梗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心梗,即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没有疼痛症状。这类患者通常为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身出冷汗、面色苍白、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征象,应及时就医。

      急性心梗的救治时间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有条件,可进行心肺复苏。

      为了预防急性心梗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
    •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3.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5. 了解急性心梗的症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更是成为重灾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治疗例数逐年稳步增长,总例数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我国在PCI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方面,虽然SYMPLICITY HTN-3研究试验结果并不理想,但经导管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深低温冷冻消融技术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我国不断更新心力衰竭指南,并加强临床规范化治疗。此外,起搏器植入量也在稳步上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在心律失常领域,我国射频消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此外,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TAVR技术、MitraClip术等新型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总之,我国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心梗患者饮酒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加重病情。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心梗患者常常出现剧烈胸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饮酒对心梗患者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其次,饮酒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梗。此外,饮酒还会影响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疗效。

    因此,心梗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饮酒对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同时,患者还需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等药物,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以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心梗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心梗患者康复期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心脏功能。同时,患者还需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脂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容易破裂,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纤维会激活血小板,导致血栓形成。血栓会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心肌缺血,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中性粒细胞等因素也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 下壁心肌梗死,也称为下壁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下壁区域的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该区域心肌细胞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下壁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由于长期血脂异常、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冠状动脉内壁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 冠状动脉痉挛:由于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平滑肌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
    • 其他原因:如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也可引发下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 胸痛:胸痛是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肩部、颈部、上腹部等部位放射。
      • 呼吸困难: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 恶心、呕吐:由于心脏功能减退,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 晕厥: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出现晕厥等症状。

      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甘油等,以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肌供血。
      • 介入治疗: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找到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并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肌梗死,如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心脏功能严重减退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治疗。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按时服药:遵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药物。
      •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

      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 cardiovascular disease,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下壁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那么,当80岁老人出现严重心肌梗死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肌梗死的基本知识。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其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胸闷、气促、出汗、恶心等。严重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对于80岁老人严重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2. 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常用的中成药有丹参滴丸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

    3. 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药,如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钙等,可以降低血脂,延缓斑块进展。

    4. 支架植入: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支架植入手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2. 增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增强心肺功能。

    3.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总之,对于80岁老人严重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

  • 在探讨心肌梗死的治疗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慢性心肌梗死。实际上,慢性心肌梗死这一说法并不存在,因为心肌梗死只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心肌梗死两种类型。那么,患者们所关心的慢性心肌梗死能否治疗,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

    那么,陈旧心肌梗死是如何治疗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陈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一个月以上的情况。对于陈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血运重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如支架植入、搭桥手术等,来打通已经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这是治疗陈旧心肌梗死的首要任务。

    第二,改善预后。这包括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两个方面。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改善心肌重构、改善供血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对于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如何进行饮食管理等。

    专家提示:心肌梗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一个月以后,统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其治疗分两部分:1、打通闭塞血管,包括血运重建、放支架、搭桥;2、改善预后,包括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 心脏彩超作为一项常用的心脏检查项目,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它是否能够诊断心梗。然而,事实是,心脏彩超并不能直接检查出是否有心梗。

    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心脏彩超在心梗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脏彩超可以观察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无运动或形成室壁瘤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确诊心梗的唯一依据。

    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前往心内科就诊,进行心肌的再灌注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溶栓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等,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血管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管内壁出现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不稳定血管斑块则是指斑块表面不光滑,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压、血脂等,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以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总之,心脏彩超在心梗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及时就医。

  •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心脏的某些部分会因缺乏氧气和营养而受损,甚至坏死。

    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气促、出汗、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活动时或休息时出现,并且可能持续数分钟。

    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包括:

    • 紧急医疗援助:心肌梗塞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 血管重建: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
    •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
    • 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预防心肌梗塞的方法包括:

    •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糖等慢性疾病。
    • 避免吸烟和饮酒。
    • 保持健康体重。
    • 定期进行体检。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疑似心肌梗塞的症状,请立即就医。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其中,心肌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9月份。那么,心肌梗塞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顾名思义,是指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临床上,心肌梗塞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气促、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

    1.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3. 高强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4. 气候变化、寒冷刺激等

    三、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1.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4. 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寒

    5.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四、心肌梗塞的应对措施

    1. 发生胸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2.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3. 如有条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

    4.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

    五、结语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