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钟南山院士,值得我们大家景仰的人,曾经告诫我们说,希望能以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医学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探索的过程。
以前生物课本上学的DNA转录mRNA,mRNA翻译成蛋白质。这种权威经典理论持续了很多年。
后来有人发现呢,有一些RNA竟然不编码蛋白质,完全颠覆以往的认知。最开始发现的人,一度被很多权威人士质疑是不是发现错了,研究错误,搞得最开始发现的人自己都怀疑自己了。
直到有一天医学技术的成熟,有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先进的技术验证,发现果然存在这种RNA,人家就是不编码蛋白,而且人家含量还不少,而且功能还超强大,牛牛的,拽拽的,这中非编码RNA最近十几年,都是医学上,大家竞相追逐研究的热点。比如其中的包括lncRNA、circleRNA。
以前的不起眼、不被认可,竟然能后来居上,惹得研究者们对这种课题欲罢不能,前仆后继,看不透它,又干不掉它,功能很强大,被大家争相研究。
以实践为师,实践出真知。而不是唯权威论。
疫情采访时,钟南山提及李文亮,说“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李文亮)是中国的英雄,我也是。我为他骄傲,他早在12月份就把真相告诉人们。
钟南山院士说,"我觉得这些说出真话的医生,当时他们说的话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要被训诫,我觉得很委屈"。钟南山院士给莘莘学子提出期望,希望能:"以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看到这,我有点感触。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以前的常规的手术方式逐渐改进,逐渐的出现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这些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术后恢复的更快更好。
很多知识是不断发展突破的过程。
也许有一天会颠覆以往认知、颠覆权威,啪啪打脸。成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
实践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否定,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希望我们能在医学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中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将体质分为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阳盛体质。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不同: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气短乏力,容易倦怠,语声低怯,自汗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②调养要点: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常见滋阴食物:
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①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劳作,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②调养要点:起居调摄: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常见补血食物:
红枣、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鳝鱼等。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易渴、易热、易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调养要点: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常见滋阴食物:
黑芝麻、黑豆、黑米、糯米、蜂蜜、牛奶、羊奶、鸡蛋、桑椹、甘蔗、百合、螃蟹、河鱼、鳖等。
①体质特点: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怕冷喜暖,手足欠温,大便稀溏,口不渴,舌淡胖,脉沉无力。
②调养要点: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常见温阳食物:
羊肉、狗肉、鹿肉、鸡肉、蚕蛹、桂圆、生姜、花椒、韭菜、薤白、核桃、板栗等。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有时性情急躁易怒,有时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摄:多参加集体活动、文娱活动,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常见理气食物:
红酒、橙子、柑、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白萝卜、大麦芽、萝卜籽、刀豆、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桂花等。
①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常见活血食物:
山楂、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酒、醋、黑木耳等。
①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体倦身重,嗜睡懒动,口中粘腻,舌胖,苔滑。
②调养要点:环境调摄:避潮湿。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常见化痰除湿食物:
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杏仁、白果、白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①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红,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大便干臭。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加强修养,防止发怒冲动。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常见清热食物:
番茄、莲藕、白菜、芹菜、紫菜、海带、竹笋、茭白、马齿苋、淡豆豉、酱、冬瓜、黄瓜、苦瓜、西瓜、甜瓜、梨、香蕉、柿子、荸荠、甘蔗、槐花、田螺、猪肠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演的是一民间中医悲欢离合的辛酸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在欢笑或悲伤之后引人深思。
民间中医因无官府庇护,无权无势,自古至今倍受官方医生的欺凌,何况现在西医在各方面占尽优势。西医的贬斥排挤不在话下,国人的崇洋媚外,或用西医的一套管理办法来要求和压制中医,致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于绝境,尽管没象王太医那样谋杀、纵火、污蔑、中伤、陷害之能事。民间中医大多只有一技之长,即使像喜来乐那样钻研古代经典著作,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但没有官方承认的学历,照样没有地位,也就难免处处受人排挤、刁难。
剧中不难看到喜来乐虽然常用简、便、廉、验单方为人治病,但从为格格治病,为太医、为皇妃、为袁世凯治病,从字体中看出王太医有痰疾在身等等,不难看出他也是饱学之士,对中医的经典理论下过一定的功夫。就连洋相百出,憨厚可爱的徒弟张德福,也能从望、闻、问、切中预见疾病的苗头,对汤头、脉诀、药性倒背如流,令人想到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方面抱怨中医难学,一方面不愿下死力气,背诵必背的歌诀。
为什么老中医在诊断用药时娴熟自如,手到擒来,正是“童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受用终身,加之勤思考,多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所以说学中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中国中医药报》今年四月三日登载的陆金国先生《中医高等教育繁荣下的隐忧》一文,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很有同感,但是,最后提出中医应该走精英教育之路的观点,我觉得远离实际,不敢苟同。
王太医、卢忠等人应该算作精英人物吧?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却视为贫贱之民诊病有失身份。
为格格治病和防治瘟疫,王太医的方剂应该是最合乎标准的方案,但因胶柱鼓瑟,生搬硬套,不知变通而束手无策,到了喜来乐手上,无非是换了种使用方法,却收效天壤之别。如果中医人才都走精英教育之路,也就没有《串雅》一书,民众也就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与医疗不沾边了。
现在为什么病人都朝城里挤?不光是经济条件好了才去找精英医生治疗,主要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基层缺少中医人才,你还要走精英教育之路吗?即使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都能到基层工作,且不说大材小用,还不一定开展得了工作局面。基层需要的是面面俱到的全科人才,而好一点的中医即使一点不懂西医,通过临床实践,内、外、妇、儿、骨伤,哪方面都能成为全科人才。
人体内每个器官,在不同时间区段的表现是有波动的。比方说早上是心脏病与中风的好发时间,到了下午,心脏跟肺都会变得比较有力。西方人研究时间医学,因时间医学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早在几千年前,东方人就已经把时间医学运用得淋漓尽致。综览东西方医学,随顺时辰、完美的一天该如何度过?顺时钟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规则,随顺不逆天从一早醒来开始说:
【早上六点起床】:来杯温开水
喝一杯温热开水,帮助排便,预防便秘。六点前后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时机。久卧伤气,人不是睡越多越饱,睡了超过自己需要的时间,有可能越睡越虚。冬天太阳出来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动,忌过早的晨练。避免寒气伤身。
【早上八点上班前】:晨光走路更棒
运动一下、吃少许早餐。人体生物钟的一天并非精准的廿四小时,晒到太阳有助于人体小宇宙与外在大宇宙校准调对。沐浴阳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浓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还能调节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
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学习力、记忆力,不需要吃什么聪明药,早晨的走路,就能帮你达成目标。身体动起来,大脑也会开机,开始进入良好的学习、判断状态,人体,就是这样设计的。
【早上十点暂停一下】:起来活动一下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上班族坐办公桌记得换个姿势动一动。做做肩颈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
子午流注九点到十一点属巳时,这是脾的时间。久坐伤肉,等于是在伤脾。经常觉得‘困倦湿重’提不起劲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动量不足的问题。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说善语,脾气好、命气也会跟着变好。
【中午十二点享受营养午餐】:减肥,午餐吃丰盛一点
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法,可解决这个问题。若想减肥,不妨把午餐当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减量,甚至不吃,觉得饿时喝蜂蜜水或无糖奶。
【下午两点三十分~太阳下山前】把握第二个排毒时间
把一天该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这是一天中第2个排毒的好时机。傍晚前就喝够一天的8、9成水量,还能避免夜尿扰眠。在这段心与肺的高峰时间,你要专注学习、认真工作,或加强锻炼身体,都是极好的。
【晚上六点三十分理应结束工作】晚餐避免吃过多
最好能陪伴爱人或宠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后暴饮暴食的习惯,甘油三酯、胆固醇红字的人,请避免晚餐吃过晚、吃过多。
【晚上八点三十分~入睡】宜缩短‘屏幕时间’
从事令你愉悦的静态活动。忌情绪大波动、生气吵架、激烈运动。宜阅读纸本书籍、练习呼吸、静坐静心、泡澡足浴、按摩放松。改善睡眠障碍、肥胖、代谢综合征,宜缩短‘屏幕时间’。
在睡前一段时间关闭所有会亮的屏幕,暂别手机、电脑、平板和电视,不追剧、不聊天、不收发E-mail 。眼睛避免电子产品蓝光与强光刺激,心脑避免思虑过度,并尽量在十点半前上床躺平。
以上是建议的理想作息时间。但养生没有绝对,掌握顺时钟原则,怎样最顺、最舒服,请自由弹性调整。
避灾远祸不分中西医,会保养最重要
西方医学从临床经验上注意到了时间与病理变化间的关系。某些病在某个时间点,特别容易发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点到中午这段时间,还有季节交替时的眩晕、夏天的湿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
包含荷尔蒙的分泌、血管血压的变化,你不用拥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对时间医学理解越多,预防的时机就能抓得越准。
比如要预防气喘,除了日常排除过敏因素,凌晨时分的冷空气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凌晨3点至5点寅时,恰好是真气运行于肺经的时间,若肺气失调、在属于它的时段气血运输不畅,有人会咳嗽,而有人会在这时间转醒。
了解时间医学,除了提前避灾远祸,另一方面,也让人更准确地察觉自己的弱项,以作为保养时的参考。
不同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都会下意识地寻找各种养生的方法,为了健康,他们像“神农尝百草”,一一尝试着各种“妙招”。有的人为了延年益寿,会选择服用一些保健药,有些人天天喝花茶,也有人学了一套锻炼筋骨的动作。
这些方法真的能延长我们的寿命吗?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在延年益寿方面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大家却把重心都放在这些“养生方法”上了,忘了长寿最关键的一点是维持身体健康。不生病,就是长寿的第一步。
4个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好习惯,希望你能一一做到
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那些长寿的老人,个个都有心胸开阔,笑口常开。很多人都忽视了情绪对健康的作用,保持情绪平和,放松心情,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方式。可能大家觉得保持好心情很难,但在长寿面前,希望你能权衡利弊,虽然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但学会控制情绪,调节压力,也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气血才能通常运行,各个器官才能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免疫力自然也会提高。而长期困在负面情绪中,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阴郁,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对健康不利。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希望你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大动肝火。
提高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睡眠
对于很多人来说,睡觉这件事可能并不重要,因为在他们心里,玩游戏、看手机、追剧、看比赛等活动,个个都比睡觉重要。但是,无论我们看了多少电视剧,玩了多长时间的手机,都比不过一场高质量的睡眠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好的睡眠,需要保证时间和质量,可能有些人觉得只要睡够了八小时就行,不用管什么时间睡,睡眠质量如何,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只有优质睡眠才能让身体保持在健康状态,而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则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让各个器官都劳累过度。
均衡营养,荤素搭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吃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吃得饱、有的吃才是关键,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上班族平时根本没时间自己准备饭菜,所以外卖也成了大家的唯一选择。但长期吃重油、重盐、重糖的外卖,也会给身体带来更多的消化压力和代谢负担。
长寿人群往往更喜欢自己做饭吃,因为自己做饭更能控制油、盐、糖等各种调味品的量,也能保证荤素搭配,避免营养失调。而且自己做饭时,对于食材的新鲜度也有把握,肠胃长期接收这种新鲜、清淡的食物,也会越来越轻松。
多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心肺功能下降,是很多中老年人群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可逆的,只要我们加强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就能很好地预防胸闷、气短等症状。
很多人平时都没有散步的习惯,吃完饭以后要么是坐着玩手机,要么就是躺着玩手机,其实经常出门走一走,在公园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健康更有益处。
总结:如果大家不为长寿努力,长寿是不会主动接近我们的,为了健康,希望你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相信要不了多久,好处就会接二连三找上门,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别轻易放弃。
医学在进步,但为什么进步的医学确不能让所有的人不生病呢?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我觉得医学还不至于进步到让人不会死亡的地步,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但医学的进步确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医学进步如此快,病人确越来越多呢?
一、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的结果
如果翻开我国人均寿命的历史,你会惊奇的发现,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了将近一倍。以我国为例,建国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70年我国的人均平均寿命已经到了59岁,但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男性平均寿命已经到了男性74岁,女性77岁。你可以想象,在儿时我们的记忆中,50多岁的人就已经身体佝偻,头发花白的肯定是很平常的事。但现在呢?年近50身体倍儿棒的绝对是大多数。
可能有人有疑问,这个和得病的人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正是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才使得患病的比例和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国人中有高血压2.9亿,心血管病3亿,由此可见,许多人带病生存是常态。所以,人均寿命提高是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
二、老龄化严重的结果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目前不争的事实,而中年以后,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事实,会让更多的人带病生存。以2000年为例,我国老龄人口大约10%左右,也就是每100个人中有10个老年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8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20%还要多,也就是说,总人口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每100个人中老年人增加到了20多个。而预计到20年后,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
还有人会问,老龄化和生病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老年人距离不愿意面对的死亡越来越近,各个器官老化,生理机能变差也是事实,所以,老龄化严重的后果直接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加。
三、物质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的结果
随着新农合和医保投入稳步提升,全民医保已经不是梦想,随着农合医保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看病的门槛真的越来越低了,可能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想过吗?原来在农村,去县医院看病的已经是大病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把看病不再局限于县城,去市里省里甚至北上广已经变得很现实的事情。看病的门槛越来越低了,所以愿意到大医院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君不见卫生院还有小医院门可罗雀,但大医院门口确门庭若市,这不能不说是物质水平提高的结果。
健康意识的提高当然也是和物质水平提高是有关系的,手里有钱了,看病报销了,生活富裕了,更多的人也就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治未病,保健养生,使得更多人愿意积极诊断、早期治疗,所以,医院里人满为患的现象表现为医院越好越明显。
最后,科学的看待和分析,陈大夫认为这些是主要的原因,如果你非要和医生扯上关系,我只能说是医生看病越来越好了,否则,更多的人是死亡而不是带病生存。
这个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好转得比较快,还因为他在服用中药期间表现出的恐惧感。
是的,很多人质疑中医、中药的疗效,最喜欢用的一个理由就是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就是患者出于对“医师”,“疗法”的信任,所以,虽然接受的是“无效的治疗”,但是由于“心理作用”,使得自己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安慰剂效应,又叫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也是很多人用来批评中医的一个入口。
但是,这个患者不同,这个患者自始至终都对“中医”有一种恐惧感,他妻子也反对他服用中药,这可能和社会上有人宣传中医会损伤肝肾有关。
患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小三阳,比较怕冷,受寒后容易出现腹部疼痛及腹泻,频率为一周1-2次,平素大便稀溏,于2018年6月9日就诊于我处。
患者身体较瘦,身高1米7却只有48公斤,舌胖,舌质淡而稍紫,舌中及舌根有黄腻苔,就诊时踌躇不安,为了对比,治疗前还专门查了腹部B超,肝肾功能,舌苔如下:
患者,怕冷,腹痛后腹泻,比较符合痛泻要方的方证,而从舌胖淡来看,患者又有比较明显的脾阳虚。舌略紫,提示有瘀血。舌中和舌根苔略黄腻,提示中焦和下焦有湿热。当然,现在困扰患者的是腹部遇寒则腹痛腹泻的问题,所以,需要先把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患者的中焦,下焦热,也是由于中焦运化失司导致的,所以治疗这种湿热,关键在于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待脾健湿去后,再加一些清下焦热的药物祛除余邪即可,亦需加一些活血之品。
治法为:温脾利湿,调和肝脾。方药:苓桂术甘汤与痛泻药方合方。具体组成如:茯苓24克、 桂枝12克、 炒白术12克、 炙甘草9克、防风12克、 白芍9克、 陈皮9克、 莲子20克、生姜12克。中药配方颗粒,早晚各一袋,200毫升水冲,饭前温服。
甘草是治疗肝病和脾胃病的要药
其中茯苓健脾渗湿;桂枝温阳通络化气;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甘草益气和中;白芍养血调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既可除湿,又可散肝舒脾,又可祛除肠风。总之使用苓桂术甘汤是为了振奋中阳且健脾祛湿,使用痛泻药方是为了调肝木而补脾土,调气机以止痛泻。
患者服药后,腹泻,腹痛都消失了。但是患者很紧张,又去查了一次肝功能,结果,谷丙转氨酶为21U/L,谷草转氨酶为22U/L,都稳稳妥妥地在正常范围内。
实际上,使用这个方案我很有信心,不仅仅不会伤害肝肾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功能,这也是我用来治疗肝脾不和的基础方案之一。
所以,无论什么病,每一位接受我治疗的患者,我都会建议他们在治疗前后系统查一个肝肾功能全套,以及彩色B超看看,如果是乙肝患者,我还会让他们在治疗前后查一个HBVDNA。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中医西化”,实际上,治病我依然是用中医思维,但是,我主张建立基于证据的中医学,无论声称合理地使用中药可以保护肝肾功能,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中药会损害肝肾功能,无论是声称中药可以抑制乙肝病毒,还是认为中药会贻误乙肝患者的治疗时机,都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的确有一些中药是会伤害肝功能的,例如金不换,何首乌,土三七,千里光,野百合等等,但是另外又有一些中药可以有效地保护功能,例如甘草,丹参,五味子等等,所以,中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药伤肝,中药不伤肝,而是应该在熟悉中药药理的中医的指导下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中药。
一个擅于保护患者,也擅于保护自己的中医医师,不应该拒绝化验、放射、B超等现代诊疗技术,因为让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同时,患者的指标如果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变化,也是证明中医的有力证据。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相信大家心里一直都对某些“医学常识”深信不疑,觉得这些说法有理有据,怎么可能是假的呢?尤其是现在社交网络非常发达,一句话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即使这句话漏洞百出,只要有人信了,这个人就可能“添油加醋”传播给其他人,而对这句话进行辟谣的信息,却没多少人关注。
这就是存在于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人们往往都会关注那些耸人听闻的、观点新奇的信息,而不会过多地去探求其真实性,甚至拒绝了解其中的详情。快餐文化的流行,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现象在社会中非常普遍。
很多打着“科普”、“权威”的旗号来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的文章,每天都在生产一些“医学常识”,但这些信息真的是对的吗?还是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流量呢?可能很多朋友都分辨不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哪些“医学常识”都是谎言呢?
一感冒就必须吃药
人在生病的时候,潜意识都会特别信任药物的作用,总觉得吃了药以后,病情就能好转。尤其是感冒这种“小病”,虽然不严重,但流鼻涕、咳嗽、发烧、头疼、咽喉痛等症状也够大家受的,所以大部分人在感冒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吃药。
但是,吃感冒药真的能杀死病毒吗?相信大家应该也听过“感冒的时候,吃药的话,一周就好了,不吃药的话,7天才能恢复”,虽然这句话是一种调侃,但也恰恰证实了,吃感冒药对治愈感冒并没有什么帮助。因为我们体内的病毒根本无法被感冒药杀死,真正能杀死病毒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所以,如果你感冒的症状不严重的话,能不吃药就别吃药了,实在受不了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可以吃感冒药缓解病情。
人的自愈能力是很强大的,很多疾病都需要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战胜。但是如果你的免疫力非常低或者本身就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话,感冒时吃药还是不可避免的。
胃溃疡和饮食习惯无关
相信很多朋友都习惯性地为自己的“贪吃”找理由,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时,谁也不忍心拒绝,甚至是那些患有胃病的朋友,为了吃上一口自己“垂涎已久”的美食,宁愿“催眠”自己:胃溃疡跟日常饮食习惯无关。这种说法真的有人相信吗?当然有。那些酷爱吃冷饮、吃辣、喝酒的人,为了“吃”,宁愿相信这些“无稽之谈”。
但事实上,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病从口入”的,尤其是那些跟肠胃有关的疾病。肠胃本来就是承载食物、消化食物的地方,我们每天吃什么,对它的影响是最大的。长期食用不合适的食物,最终会给胃病可趁之机。
人体内存在很多“宿便”
相信很多朋友曾经都被“宿便”这个问题难倒了,尤其是看到“清肠毒、排宿便”这种字眼,大家都会下意识认为,在自己的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宿便”。而且很多商家都很擅长抓住人的“痛点”,比如女性最在意的小肚子、皮肤健康、口臭、体重等,他们都能跟“宿便”扯到一起,加深了人们对“清宿便”的需求。
但是,你知道吗?商家口中所说的“宿便”,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售卖自己“清宿便”的产品而创造出来的概念罢了,医学上并不承认“宿便”的存在,而人们花大价钱买回来的“清宿便”产品,无非就是一些以泻药为主的东西,长期服用,会打乱肠胃的工作节奏,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解酒药”效果很好
很多朋友在喝完酒以后,都会服用一些“解酒药”,在他们眼里,“解酒药”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能让人千杯不醉!但是,这种药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所谓的“解酒药”,其实只不过是用来缓解醉酒症状的保健品而已。
如果不相信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这些“解酒药”的包装盒上,是否有“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如果没有,那就说明“解酒药”根本就不是药。所以,大家不要把太多希望放在“解酒药”上,误以为吃了“解酒药”,怎么喝都不会醉,想要真正喝不醉,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喝酒!
总结:看完以上这些“医学常识”,相信大家都发现了,人们之所以容易上当受骗,其实是因为他们太想“走捷径”了,想狂吃不胖、想千杯不醉、想药到病除,放弃这些妄想,脚踏实地,你就很难被骗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我们在给孩子创造良好生活的同时,也要知道,哪些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哪些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曾经读到一则古人的医案,说有一富户人家,老先生老来得子,对这个小少爷那是喜欢的不得了。真的是关怀备至,呵护非常。小少爷从小做任何事情都有佣人来帮助,更夸张的是,连走路都不需要做。每天有佣人全天候的抱着小少爷,无论想去哪里,都有人抱着他到达。
一开始家里人还不注意,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同龄的孩子都会跑了,但是这位爷儿站还站不稳,蹒跚学步的意思两步后很快就重心不稳的倒下了。家长这时候才把这个当回事,于是赶紧请大夫来看。后来大夫说,这是孩子不接地气的原因,因为长时间被人抱着,孩子双腿很难沾地,久而久之,脾土虚浮。
治疗的办法就是在健脾强肉的同时,让孩子和同龄的宝宝们一起在地上爬,在地上玩耍。这样孩子很快就能五脏调和,肌肉壮实。走路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值得我们思考。说有一位官员的孙子,口水流的止不住。请来大夫进家门的时候,被孩子的奶奶要求消毒后才能进屋。原来孩子的奶奶是个医生,对细菌深恶痛绝。所以家里面微生物的数量基本上都快赶上手术室的标准了。
孩子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种无菌的环境导致了孩子体内菌群的失调,所以小孩子不但体质比较弱,而且三四岁的年纪口水还不停的流。最后医生要求孩子的奶奶让家里和自然连通,让孩子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出去在公园里,在田野里玩耍,沐浴在阳光下。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健脾调胃的中药,慢慢恢复健康。
虽然这两个小故事说的比较极端,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确有一些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会有一些过度的行为。这些行为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和心理。
巢元方说,小孩子刚出生,一定要多见太阳。如果不见太阳,不吹风,那孩子的皮肤就会比较脆弱,容易在变天的时候生病。
所以,中医认为,在天气暖和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抱出来,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玩耍,如果孩子整天宅在家里,就好比在背阴的地方生长的草木,因为不见风日,所以柔软、脆弱、不耐风寒。
并且,中医还建议孩子最好穿的薄一点,但时候后背一定要暖和,也就是说在穿的薄的同时,配一个坎肩,护住孩子的后背。这也是老话说的春捂秋冻,但话虽如此,我们读者切不可断章取义。为啥这么说?老祖宗说了,锻炼孩子耐寒的能力一定要从秋天开始,你别大夏天就让孩子光着膀子,就咱们现在这生活条件,进个超市估计一下子就会被冰冷的空调击倒。
所以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一定要从秋天开始,天气逐渐变凉,孩子的耐受力在一点一点的增强和提升。并且小孩子穿的衣服也不必太暖,太暖了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宝宝在融入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汗出当风。
因为汗出的时候,体表毛孔是打开的,此时如果吹风受寒,那么邪气会乘虚而入,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长朋友带着宝宝户外活动时,要多观察孩子的汗出状态。
过度的溺爱和保护孩子是不对的,会让孩子“不接地气”、“远离自然”,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吹风、晒太阳的孩子体质会更强壮一些。但是家长们不可以认为这样做好,就要求孩子经常吹风晒太阳,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体质,如果孩子平时就比较爱出汗,表虚的话,一定要调理的平和后,在吹风晒太阳。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记得有句话一直在医学界较为风靡,叫“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这句话,可能不同的人对其的解读也不尽相同,但笔者认为,医生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信任的过程。
1.对于医生来讲,技术是根本
医疗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医生自身技术的最好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对于医生来讲,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以,好的技术,可以提高医生的业内地位;好的技术,可以更好地造福患者;好的技术,可以更多的解救病患。
2.对于医生来讲,沟通是必须
沟通是一个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在这里讲个故事,本院一个主任看病那是大家公认的好,可是就是本院的医生很少去找他看病。这一点本人一直比较纳闷,直到一个同事那天喝酒后聊到此事,同事酒后言语之间吐露出对该主任的种种不满。“不就一个科主任吗,能看这个病的人多了去,光是他们这个专业的副高职称就有一二十个,有病人也不会去找他看病,每次去了都是板着个脸,好像谁欠他几万块钱似的”!
由此可见,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沟通也会很重要,因为没有良好的沟通,技术再好也得不到施展。所以,沟通是实施技术的平台和基础。
3.对于医生来讲,好的医生两者需均有
患者不知道那个医生的水平高低,患者也没有能力评价医生的技术水平,所以,患者判断医生好坏的标准,一个是疾病是否真的轻了,另一个标准则是医生和我沟通的是否畅快,是否让我理解、认识和了解了疾病本身。所以患者判断的标准实际是沟通。
因此,好的医生,应该是具有良好医术和良好沟通技巧的医生,要不,再好的医术,不会沟通,也会得不到患者的认可。
4 对于医生来讲,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好的医生,会让患者依从性更高,记得有人说过——医生也是一味药,所以,好的医生,应该是让人看病看的也心情愉悦,所以没有沟通作为基础,就没有信任的基础,也就无从谈到更深远的问题。
好的医生,应该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若干年后,小K站在我的面前,笑着说,你成熟了不少。
我们淡淡地对彼此微笑,笑了很久很久,可是也在心里哭了很久很久。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株洲城里的烟火分外美丽,动人心弦。
然后我的记忆被无限制拉长,时光在指缝间缓缓流淌,从未有过一个时刻,我感到这种无法触及的流动精灵离我是如此之近,以致我能感受到它的沧桑与斑驳。
我拼命找寻,终于找到了属于青春的那段光影。彼时,我和小K走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虽然没有穿白大褂,但手里拿着的《系统解剖学》却暗示着我们的医学生身份。
我曾花很长的时间和小K探讨为什么要来学医,可是我们发现很多理由并没有说服力,只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光荣,然后医学生誓言很神圣……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和小K宣誓是在学校大礼堂,几百名新入学的医学生跟着老师宣誓,声音震耳欲聋,每个人内心都激动的不行;读大二的时候,我和小K又在荷花池边宣了一次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那晚的星空很亮,宣誓完之后,我和小K的眼睛也都变亮了。
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夜空里升腾起五彩缤纷的烟火,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还是很美丽。
毕业后,我的小K分道扬镳,天各一方,那时候除了满腹经纶,我们便一无所有了。
我窝在株洲城的一间职工宿舍里,怀念着早已逝去的大学生活,也在憧憬着新的生活。
我清晰地记得毕业那天,小K举着酒杯喝得烂醉如泥,我们身边满是青岛啤酒的瓶子,喝醉的小K一会笑一会哭,我说我们很快就要成为真正的医生了,应该高兴。
可说到最后,酒精麻醉了我的神经,我也跟小K一样,哭得稀里哗啦。
再后来,我终于知道,我们的泪水是为青春而流,也是为“医生”这个职业而流。
接下来,漫长的时光里,我在一座城,一个医院履行着当时和小K一起宣过的誓言。
可是行医之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那些看起来惊心动魄的“第一次”,也在无形中成就了我们。
第一次直面生死,内心是惶恐不安的,表面上装作很平静,但离崩溃的边缘,不过咫尺。
第一次成功抢救危在旦夕的病人,内心又是无比兴奋的,于是守了整整几个夜晚的艰辛,也被开心瞬间替代。
第一次遭遇医患的针锋相对,充满委屈却又无处释放,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迷惘,小K说,青春有时无处安放,可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是咬紧牙关,还是选择退让;是重整旗鼓,还是一蹶不振?行医路上,若没有披荆斩棘克服困难的勇气,又怎能更好地履行当年的誓言?
电台里传出李宇春的歌声,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若干年前,我和小K走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我们一边走一边背着病理生理学,那时我们的脸庞依然那么青涩;若干年后,我和小K相顾无言,但从彼此的眼神里,却读出了沧桑。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可是职业决定,我们需要的不是疯狂,也不能疯狂,而是细水长流,清风徐来。
所以在当别的系的学生在泡吧,在K歌,在恋爱的时候,我和小K窝在学校图书馆里,啃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医学文字,然后问,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所以我们的青春里除了厚厚的医学书,偶尔升起的烟火,似乎也没有什么疯狂的物质了。
只是,我们不曾想到,毕业那么多年,我们曾一直缺少疯狂,却也从未忘过初心。
当年的医学生誓言早已深深镌刻在我和小K的内心深处,若干年后,当我们在工作当中,看了太多的生与死,分与离,疾病所导致的痛苦,瘟疫所引发的恐慌,我们才更清楚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不曾疯狂,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为芸芸众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那天,我将小K送上了驶往远方的长途列车,想到毕业那年,我也曾这么送过他,这么多年,不管天涯海角,不管阴晴圆缺,我们从未忘记对方,斑驳的时光恰是对这段友谊最好的见证,临走前,小K举起酒杯,多年前我们为了青春干杯,现在我们为了使命干杯。
列车缓缓驶离,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哭不要哭!
夜空里的星那么亮,我的眼睛也是那么亮,小K说,毕业这么多年,我们成熟了,作为医生,终于能独当一面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就该有成熟的样子。
之后我恍然发现,稚嫩的时候泪水在脸上流,而成熟的时候泪水在心里淌。
送走了小K,我一个人漫步在田心街头,夜空中又有烟火绽放,那美丽的光芒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的烟火,让我想起了张国荣的那首《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毕业之后,很多人都在怀念那时的青春,疯狂,叛逆,浪漫,自由,时尚……
属于我和小K的缺少这些元素,但独特的印迹却深深镌刻在我们各自的内心深处,当年老师带我们宣誓过的医学生誓言,它还回荡在医学院的礼堂里,回荡在荷花池边,回荡在我和小K的耳边,还有那美丽的烟火,虽然与浪漫无关,但也见证了当年两个医学小子的初心。
一直初心,这是我们的青春;而不忘初心,则是我们对青春最好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