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认识“糖妈妈”(二)

认识“糖妈妈”(二)
发表人:住院医师亓红杰

诊断方法及标准

一般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OGTT试验,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喝糖水”,作为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

 

75g OGTT方法:OGTT前禁食至少8h,试验前连续3d正常饮食,检查时,5min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孕妇服糖前及服糖后1、2h的静脉血(从开始饮用葡萄糖水计算时间)

 

75g OGTT的诊断标准:服糖前的空腹血糖及服糖后lh、2h,3项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10.0、8.5mmo/L。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需要做OGTT实验,在妊娠24~28周如果空腹血糖≥5.1mmoL,可以直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不必行OGTT;空腹血糖<4.4mmoL,发生GDM可能性极小,可以暂时不行OGTT。空腹血糖≥4.4mmol/L且<5.1mmol/L时,应尽早行OGTT。未定期产检者,如果首次就诊时间在妊娠28周以后,建议首次就诊时或就诊后尽早行OGTT或空腹血糖检查。

 

血糖控制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均应自我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以达到最佳血糖水平,以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孕期血糖控制目标建议为

空腹血糖<5.3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

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

HbAlc宜<5.5%。

 

GDM的孕期管理

 

 

推荐改变生活方式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大部分GDM孕妇对血糖的控制。应该合理对营养进行配比,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进餐,并且配合运动疗法,这样才能保证孕期母亲及胎儿的营养需求。所以建议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至医院营养门诊进行专业的饮食营养及运动疗法的指导。医学营养治疗及运动指导后,FPG及餐后2h血糖仍有异常者,应增加胰岛素治疗达到血糖目标。胰岛素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最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由于能够通过胎盘,对于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能用作一线药物。

 

GDM的预防

 

 

1、孕前咨询,确定个人发生GDM的风险,如果风险较高,则应与医生沟通,制定妊娠计划,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2、定期产前检查,注意检查空腹血糖和OGTT试验,及早预见,及早控制。

 

3、通过饮食降低患病风险:多吃高纤维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适量食用新鲜水果,避免含糖高的食物,注意食物的份量,尽量每天少吃多餐。

 

4、通过运动降低患病风险。孕前和孕期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0分钟的女性,可将GDM发生风险降低70%。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在二胎政策一开放,好多妈妈们都想再生育一个宝宝,但是部分妈妈的年龄已相对偏高。想要生育二胎的妈妈如果年龄已相对偏大,那么建议做完孕前检查后就抓紧时间怀孕,如果年龄已超过35岁,直到同房半年后未孕,则建议行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受孕。


    目前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不到50%,通常医生会通过把多个胚胎植入子宫的方法来提高成功率,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很明显,可以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5%~30%。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产生。
    那么,当二胎妈妈遇到双胞胎,要了解哪些问题呢?一、什么是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宝宝。其自然发生率为1/80,试管婴儿技术会增加多胎妊娠发生率。

     

     

     

    二、多胎妊娠有哪些不同种类?


    孕早期超声可以了解是双胞胎还是三胞胎。最重要的是通过孕早期超声(13周前)明确"绒毛膜性",绒毛膜性可以协助判断胎儿是否共享一个胎盘。单绒毛膜性为多个胎儿共享一个胎盘,双绒毛膜性或三绒毛膜性就是两个或三个胎儿各有一个胎盘。绒毛膜性的判断非常重要,因为单绒毛膜的多胎由于共用一个胎盘,会出现一些特殊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两个胎儿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两个宝宝共用一个胎盘,我们一般称为同卵双胎,或"单合子双胎"。大多数的双胎宝宝不是共用一个胎盘的,我们称为异卵双胎或“双合子双胎”

    三.多胎妊娠对孕妇来说意味着什么?


    多数孕妇在妊娠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小问题,比如晨吐、胃部不适、脚踝浮肿、静脉曲张、背痛和乏力等,而这些问题在多胎妊娠中更为常见。分娩以后症状会逐渐减轻。双胎妊娠中各种合并症会显著增加,比如:


    1、贫血——发育中的胎儿会消耗大量铁元素从而造成孕妇缺铁。


    2、子痫前期——伴随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


    3、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


    4、剖宫产或阴道助产机率增加。

     


     
    四、多胎妊娠对宝宝来说意味着什么?


    1、早产


    如果你为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极大。37周前出生的婴儿更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呼吸、喂养和感染问题。分娩孕周越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可能需要在新生儿监护病房观察。


    2、胎儿生长发育中的并发症


    双胎妊娠增加了胎盘功能障碍的风险,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


    3、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


    双胎之间共用一个胎盘(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也共享血供。大约15%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血供是不平衡的,我们称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一个胎儿为供血儿,血容量少,动脉压低,另一个为受血儿,血容量增多,动脉压增高。孕妇需要通过频繁的超声检查来监测TTTS的症状。症状轻微时可能不需要治疗,如果症状严重,你需要的到专业的胎儿医学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五、孕期孕妇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1.最好在设有双胎专科门诊的医院进行检查,能提供产前检查、产前诊断及产前治疗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医疗团队的照顾并提供完善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2.这个团队通常包括多胎妊娠领域资深的产科医生和助产士。


    3.建议你在有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妇产科医院分娩。


    4.多胎妊娠意味着你需要更频繁的产前检查,更频繁的超声检查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

  •   一、你所不知到的聪慧大脑四个秘密

      1、反应迅速。

      反应迅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孩子很机灵”,对事物的反应很敏锐,思维速度快!近年来,世界医学界研究发现,大脑细胞膜中结合的n-3脂肪酸越多,感觉思维越机敏,记忆速度越快,反应越迅速。

      2、注意力品质好,能高度集中。

      注意力品质好,指的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这是一个人学业优异的必要条件之一。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都不容易集中,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都能认真听课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来,这些注意力容易集中的孩子的大脑的细胞同步性功能相对更好,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大脑细胞处于思维活动中时,能调动更多的细胞同时参与,所以思维的效率更高。

      3、记忆容量大,能储存丰富的信息。

      记忆力容量大,指的是能记住更多的东西,或记得更牢。研究发现,大脑的网络越丰富,即脑细胞数量、脑细胞之间的树突和突触的数量越多,大脑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就越多,记忆容量就越大。所谓树突,是指大脑细胞上面伸展出来的枝杈;突触则是这种枝杈与枝杈之间的联系。孩子患多动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脑细胞膜中的脂肪的成分不好。

      4、丰富的环境塑造聪慧的大脑

      一项研究表明:脑力活动在刺激智力发展的同时,能使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促进大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连接,甚至刺激大脑生出新的脑细胞群!通过刺激,大脑会多长出20%的脑细胞,而这些脑细胞多位于主管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区。那么,什么是“适宜的刺激性环境”呢?比如:胎教中的音乐、光照、抚摸、语言、运动等形式,对胎儿来说,就是在提供“适宜的刺激性环境”。

      二、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

      胎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类脑细胞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1年左右。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在脑细胞发育的最快时期,不仅脑组织的重量增长最快,而且大脑的髓鞘形成的速度也最快,髓鞘脂质急剧增加。髓鞘在大脑中扮演什么角色?原来,髓鞘的完整性直接影响注意力的发展,仿佛一根电线的外皮,保证了我们信息传递的定向性,使我们可以有良好的注意力,学习工作的时候不会开小差。胎儿医学研究发现,从妊娠12周开始,大脑细胞开始分裂增殖,细胞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直到第6个月末,这段时间是细胞数量剧烈增加的过程。妊娠6个月到分娩时,细胞数量虽然还在增加,但更多的是细胞膜的生长和髓鞘的发育,也就是细胞体积的增加。

      无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是我们大脑发育的关键。大脑细胞数量不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容量,影响着我们对外界作出反应的时间和速度;即使有了足够的大脑细胞数量,但是没有完整的细胞膜或者细胞膜质量差,我们依然不能让大脑高速地合成信息并对外界作出反应,同时还会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多少与营养和大脑本身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三、胎儿有能力学习。

      一些人质问到:胎儿真的能听到声音吗?他们认为,胎教是无用的。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胎教知之甚少。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如美、日、法、俄等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证实了孕24周后的胎儿有了听觉功能,并通过实验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据国外神经学专家研究,胎儿从第5周之后形成神经细胞,因此父母亲希望宝宝有什么样的智力,希望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增进遗传中大脑潜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胎教。

      四、运动胎教注意事项多

      运动训练可于妊娠3~4个月开始。训练时孕妇应仰卧,全身尽量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轻戳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的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几周后,胎儿就逐渐地适应了这种训练方法,能积极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这时,可稍延长训练时间,每次以5分钟为宜。到了妊娠6个月以后,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到妊娠7~8个月训练高峰时,每次也不宜超过10分钟。

      运动训练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一定要坚持每日进行。另外在妊娠早期和分娩前期都不宜进行。

      胎儿需要的是母亲的爱。怎样给胎儿以爱呢?这不但需要语言上的和煦春风、优美的乐曲,而且还需要有肢体的接触,柔情的生命的亲呢这也许是母亲的本能吧!摸一摸你创造出来的小生命,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不要小看它的作用,腹内小宝宝可是有感觉的。

      经常抚摸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你也许不会明显感到胎儿发回的信号,这种信号缓慢而有节奏,只有实践,才可能有明晰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胎儿出生后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动作发展更快些。

      这时,孕妇不仅是通过抚摸胎儿和他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还应当帮助胎儿作“体操”。在母腹中就进行过体操锻炼的胎儿,出生后动作的发展,如翻身、抓、握、爬、坐等,要比一般婴儿早些。特别是小肌肉的发育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手巧与心灵有密切关系,动作的发育间接表明大脑的发育状况。

      给胎儿“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胎儿精神良好的时候进行。至于什么时间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认为是早晚,而且每次时间不要太长,以5~10分钟为宜。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精细化,活动量减少;以及国家二胎政策出台后,高龄孕妇逐渐增多,妊娠期糖尿病已经成了一个孕期的常见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羊水过多、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及早产等;胎儿易出现宫内缺氧以及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克及以上)等。

     

    除了上述危害之外,对糖妈妈来说,由于血糖的升高,影响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从而导致抗感染能力的减弱,抵抗力下降。再加上有些糖妈妈一味认为少吃米饭,少吃肉类,多吃素菜可以控制血糖,以致贫血等营养不良的问题发生,更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在这全球抗疫的特殊时期,准妈妈应该保护好自己和胎儿的健康,抗病毒没有特效药,只有加强防护,同时增强抵抗力。孕妈要防控孕期糖尿病,应该:

     

    多懂一点

     

    对糖尿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年龄大于30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曾经有不良分娩史或巨大儿分娩史、本次妊娠体重增加过快、孕前曾经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存在以上高危因素越多的孕妇越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糖尿病不单是血糖升高,更会导致孕妇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增加母婴将来转化为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少吃一点

     

    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更不能随意少吃。

     

    少吃或者不吃甜品、饮料果汁、油腻食品以及过度加工的预包装食品。不能减少有营养的食品,比如牛奶、鸡蛋、鱼虾和瘦肉;主食方面,孕妈妈可选择膳食纤维含量高,升糖指数较低的谷豆类主食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面,如玉米、荞麦、燕麦、小米、红豆、绿豆等,而不是一味减少主食。

     

    应注意尽量不要食用熬煮时间过长或过细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粥、糯米粥、藕粉、土豆泥、烤山芋等。熬煮时间越长,淀粉糊化转变为糊精的程度越大,升糖指数越高,食用后越容易升高血糖。可以寻求营养门诊营养师的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勤动一点 

     

    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国内外很多专家研究已经发现,孕期适度运动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缓解焦虑情绪、刺激胎儿大脑、感觉器官、平衡器官以及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水平。

     

    怀孕前三月胚胎尚未稳固,不宜多运动,在怀孕第4~7个月之间是孕妇最适合运动的时期,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孕7月后也可适当运动,但运动的时间要越来越短,动作要越来越轻柔。

     

    孕期适宜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游泳、孕妇体操等。因为疫情不敢多出门的孕妇也可以选择在家的运动项目,比如原地踏步走、孕妇体操、孕妇瑜伽等,或者简单的家务劳动同样可以达到运动的目的,比如烹调食物、扫地、拖地、洗碗等。

     

     

     

    心态好一点

     

    好的心态对血糖控制和免疫力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有些孕妈妈一旦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特别紧张,紧张焦虑的情绪,不仅不利于血糖稳定,也会稍弱免疫力。所以对孕期糖尿病要有正确态度,这是一个孕期的常见病多发病,80%~90%的孕妇可以通过合理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把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对母婴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做到以上防控血糖的四个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提高孕妇自身和宝宝的抵抗力。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治疗和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孩子不听话,粗暴的打骂或许能让孩子马上顺从,但是怨恨的种子就会埋在孩子的心中,许多严重暴力的罪犯都有一段不幸的童年。

     

    你以为一切都可以用强迫和压制来解决,当这股力量反扑的时候,也必将把你吞没。

     

    对待身体,我们需要怀着敬畏与耐心,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不仅仅是一个局部器官的病变,更是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医生需要做的不单单是关掉刺耳的警报,还应该解除导致警报鸣啸的原因。

     

    我们相信科学,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必然道路,然而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探索和发现。我们理念和观点不断被推翻重塑,我们需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我们的身体。

     

    此外,医学不仅是科学,也是哲学,因为是一门研究“人”、关于“人”的学科,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必然贯穿其中。


    当我们把手术、切除器官视为常规治疗方案,当我们把身体病痛的压制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会变得麻木,我们会肆意挥霍健康,我们会失去对生命的敬畏,而生命中的一切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在将来的某一天惩罚不懂得珍惜的人们。

     

     
    关于之前所介绍的扁桃体、腺样体问题,今天做个整体的总结
     ​

    1、扁桃体和腺样体都是属于咽淋巴环免疫器官,在儿童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长发育阶段,扁桃体和腺样体会生理性肥大,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呼吸道反复感染或慢性炎症刺激则会导致两者病理性增大,以至于堵塞气道影响呼吸。在诊断时,将腺样体与扁桃体肿大程度分为了四个等级。

     

    2、扁桃体与腺样体肿大三部曲:首先是身体抵抗力下降,然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发感染,而扁桃体和腺样体的结构不利于分泌物排出,造成炎症迁延不愈;炎性分泌物抗原长期与扁桃体组织接触,就产生细菌性扁桃体炎及内源性变态反应,致使淋巴腺体增殖肥大。


    3、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引起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腺样体肥大也会进一步加重过敏性鼻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4、腺样体与扁桃体肿大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包括诱发慢性鼻炎—鼻窦炎、睡觉打鼾、低血氧、诱发中耳炎、导致颌面骨发育异常、造成心理认知损伤等。

     

    5、对于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治疗方法,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劣势。我推荐的方案是:以保守疗法和中医治疗为主,局部用药可以考虑中药制剂;在保守治疗完全无效并且症状持续恶化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后依然可以继续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调理。

     

    6、让父母反复纠结的是要不要让孩子手术,顾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孩子年级小,手术治疗会不会有风险;二是在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后,对孩子的免疫力会不会产生影响。

     

    7、儿童接受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风险和负面影响主要有四点: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术后会有咽喉不适;腺体切除后仍有可能复发;腺体切除后增加呼吸道感染和炎症发生率。

     

    8、目前研究显示,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后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术后三个月会恢复正常。但我认为身体免疫力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并且现在没有发现负面影响不代表将来也不会发现。对待切除器官的问题,需要慎重再慎重。

     

    9、对于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态度,我不鼓励但也不排斥,技术虽然成熟但也不应被滥用。

     

     

    想要“根治”的想法不切实际而且危险,对待身体应该像教育孩子一样付出耐心和时间。

     

    相信科学,但还需以人为本。当我们把切除器官视为常规治疗方案,把压制病痛视作理所当然,我们会变得麻木,我们会肆意挥霍健康,我们会失去对生命的敬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件关于一位机智妈妈的故事。

     

    我的门诊一直孩子比较多,这周三的门诊,在接诊别的患儿时,我发现在候诊的一群孩子里面,有一个小男孩跑来跑去的非常活跃。

     

    他是妈妈和奶奶一起进来的,妈妈和奶奶找我来就诊的主要诉求是孩子最近一直吃饭太差了:不吃正餐,吃零食,吃正餐的时候,必须要看着手机放动画片才能吃。

     

    当时我听完后非常不客气地对妈妈说:“你觉得孩子吃饭的时候看动画片,这样的饮食行为正确吗?”这位妈妈这个时候非常机智地冲我眨了眨眼睛,向奶奶的方向撇了撇嘴,我立刻就明白了。

     

    两代人育儿观念有矛盾来找我来解决,这在我的门诊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理解了这个之后我转向奶奶,仔细问了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发现还不错,之后又问她:“您每天都给孩子做什么吃?”

     

    奶奶如数家珍地跟我说:“我给他做各种各样的主食,还有杂粮,鱼肉蛋每天都要有,有各种的蔬菜...”

     

    我接着问:“那他如果不吃饭,您怎么做呢?”

     

    奶奶特别自豪地说:“那我就给他看着动画片吃,如果他看动画片都不吃,我就只能追着喂,他现在不吃,一会他也会吃的。只要我喂他就会吃,如果这个孩子不是我喂的,他长不了这么好。”

     

     

    但是,这孩子长得真的好吗?

     

    经过我对孩子发育评估的判断,发现最近几个月这孩子已经出现了生长停滞和轻度贫血。简单来说,生长停滞就是他体重和身高增长不如前一阵好。这种情况比较典型的原因是不良的喂养方式导致的营养摄入不均。

     

    拿到检验报告后,我当即板起脸给这个家庭(重点是奶奶)制定了以下四个纠正方法。

     

    1. 正餐前后两个小时不给孩子吃任何零食
    2. 规定进餐时间20-30分钟
    3. 禁止在进餐时间进行一切进餐以外的行为
    4. 不论正餐吃少还是不吃,也不能追着孩子喂饭

     

    听完这些「规矩」,奶奶看向小孙子,眼里满是担忧与不舍,我不由得放缓了语气和老人说:“您放心,这些方法对孩子没有伤害,您现在对他「狠」一点,他之后才能长得更好。”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不良喂养方式与不良进食行为。

     

    大量的研究资料与统计显示,造成孩子发育不好、营养不良,比如体重身高发育落后、贫血,的一大原因就是不良喂养方式,其中就包括不良进食行为。

     

    不良的进食行为包括边吃边玩、不吃正餐吃零食、无陪伴进餐、不规律进餐等等。

     

     

    孩子从液体食物过渡到固体辅食添加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适应性喂养,这个过程有三个目的:

     

    1. 全面营养的保证
    2. 消化系统成熟的需要
    3. 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

     

    我们希望孩子经过一年半的辅食添加后,能够在两岁时,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正餐进餐。

     

    很多资料显示,边吃边玩的孩子,反而会有食物摄入过量、肥胖等问题。所以不能小看孩子吃饭这件事,不要简单地把它认为只是营养需要,它还是孩子消化系统成熟的需要,是孩子心理行为成熟的需要。

     

    说回这次的故事,当孩子在出现今天文章里小男孩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孩子是否有不良的进食行为。不正确的进食行为不但对孩子的营养摄入有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他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在最后,我想再表扬一下这位机智的妈妈,选择与奶奶一起向我寻求专业意见。隔代育儿的矛盾、问题一旦突出,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养育。我的建议是:隔代育儿首先要互相理解,双方都是“为了孩子”,如果有问题不能调和的话,我们不妨学习一下这位机智的妈妈,请专业人士来做裁判,给出正确的指导。

  •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人容易中招?

     

    •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 一级亲属患 2 型糖尿病;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反复尿糖阳性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 增加自然流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 影响孕妇免疫力,易并发感染(多见泌尿系感染和霉菌性阴道炎);
    • 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羊水过多、巨大儿,并最终引起难产、产后出血。

     

    对孩子

     

    • 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风险;
    • 增加肩难产及各种产伤的发生率。
    • 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
    • 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

     


    什么时候查血糖?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高了怎么办?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怎么做好血糖监测?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 餐前血糖 ≤ 5.3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5.5 %

     


    产后血糖会变化吗,需要复查吗?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哺乳吗?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有人说糖尿病不算病,少吃甜的就行,其他该吃吃该喝喝,不能太当回事。如果疾病都这么好对付,那可真是太幸福了。通常,认为糖尿病“不叫事儿”主要是因为病情较轻,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轻视它。但是,如果不严格控制的话,并发症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我国自从1980年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来到今天,糖尿病患病率已翻了十多倍。据2013年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达1.14亿。对于普通人来说,与感冒、腹泻等疾病相比,糖尿病的症状不太容易识别,不查血糖的话很难自己发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晓自己已经患病。

                                                 

    在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血糖、体重控制不达标,血压控制不达标者更是有70%以上。

     

    不控制的危害有多大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严格控制血糖,会有诸多并发症出现,涉及心、脑、肾、眼、足、周围神经等部位。

     

    (1)糖尿病足:糖尿病导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下肢血管病变,软组织被破坏、骨关节畸形、溃烂、感染,严重者则需要截止。在我国,有20%左右50 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在一项有1684例截肢患者参与的统计中,有475例为糖尿病足截肢。

     

    (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同时,心血管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约为17.1%。此外,约20%~40%的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脑萎缩、脑出血等。

     

    (3)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约有21.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4)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一大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约20%~40%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约8%的人因此丧失视力。

     

    糖尿病也有“预警期”

     

    糖尿病在发病之前有一个“预警期”,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还不算是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在这一时期严格控制饮食、作息,规律运动,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一般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7.8,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则为糖尿病前期。我国糖尿病“后备力量”十分庞大,预估约有1.48亿人。

     

    所以,即便没有糖尿病的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血糖,饮食不要过于“放纵”,还要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在糖前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人容易中招?

     

    •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 一级亲属患 2 型糖尿病;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反复尿糖阳性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 增加自然流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 影响孕妇免疫力,易并发感染(多见泌尿系感染和霉菌性阴道炎);
    • 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羊水过多、巨大儿,并最终引起难产、产后出血。

     

    对孩子

    • 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风险;
    • 增加肩难产及各种产伤的发生率。
    • 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
    • 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

     

     

    什么时候查血糖?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高了怎么办?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 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 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怎么做好血糖监测?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 餐前血糖 ≤ 5.3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5.5 %

     

    产后血糖会变化吗,需要复查吗?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哺乳吗?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咨询点击下方医生卡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饮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从一开始的只追求“吃的饱”转变为“吃的好”,以及到现在所关注的“吃的健康”。人们的关注点向自身饮食健康的转变,这是很好的。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并且很多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都患上了糖尿病。健康专家指出,这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吃得太“好”所导致的。

     

    公认的“升糖王”查出来了,再爱吃也要忍着,血糖或许能回归正常

     

    果脯

     

    果脯或水果干是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零食。它体积较小,但是有水果的味道,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甜。有的人会认为吃水果干就相当于吃水果了,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对人体内部流失的水分进行及时的补充。

     

     

    而水果干却恰恰相反,它的制作过程是将多个水果的水分晒干,压缩制成水果干,为了保证存放的时间,里面几乎不含水分。当人体过量的食入水果干后,它会迅速的汲取人体内的水分,并且释放大量的糖分,整个体积也会发生膨胀。

     

    因此会使人体的血糖含量迅速飙升,甚至导致身体调节失衡。

     

    代餐类食品

     

    代餐类食品的主要卖点就在于它宣称可以帮助人们“少吃饭”或“不吃饭”,从而起到减肥、省时的效果。减肥是现在人们都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减肥也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不可盲目地听从广告的吹嘘。


    代餐类食品主要就是采用高糖成分与谷物的提取物作为原材料,再配以食用香料以及食品添加剂压制而成。可以类比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压缩饼干”,其二者也有一定的近似度。当人体摄入代餐品后,其中所含有的高糖类物质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并且让人的血糖含量升高。

     

    这时我们的大脑收到这些信号后,会“误”认为我们已经吃过饭了,从而发出饱腹感的信号。但是这就造成我们体内的糖分持续上升,而糖尿病人对于血糖的自身控制能力又很弱,就会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饮料

     

    很多朋友喜欢喝饮料,甚至有人已经把饮料当做日常水分补充。饮料当中含有大量的食用糖精以及食品添加剂成分,以达到饮料的各种独特口味。很多年轻人甚至每天很少喝水,都是以饮料代替水分来进行摄入。

     

    饮料的过量摄入会给人体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会导致钙质的大量流失以及无法正常吸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等。从临床病症上观察,很多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造成此类病症,就是因为其经常饮用饮料,甚至把饮料当做水来喝。因此,饮料虽美味,但也不要“贪杯”。


    粥类

     

    平时很多人都知道喝粥有益于我们的肠胃,因此很多人在平时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会选择熬粥喝。对于普通人来讲,经常喝粥确实能够改善我们的肠胃健康,并且粥类食物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避免我们的胃部器官受到伤害。

     

    可是粥类食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粥类多由谷物或大米类粮食作为原材料,很容易就被肠胃吸收,这些食物被吸收后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


    并且有些患者认为粥类过于寡淡,就会添加进一些白砂糖来进行调节,这无疑又是给自己的健康状况增加了负担。糖尿病人对于葡萄糖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粥类食物也要慎重食用。

     

    总的来说,糖尿病人在选择饮食的时候,要事先了解其所含物质及功效,不要误食进高糖分的食品,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一、宝宝成长中必问的一个问题! 我从哪里来的?

    一岁的熙宝,吸吮手指入睡,父母焦虑咨询;……

     

     三岁奇奇,性格安静内向。父母陪伴时间少,半年前上幼儿园,触摸生殖器咨询……

     

    五岁男宝小壮,时不时”偷袭”幼儿园女老师的身体……

     

    孩子一旦发现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官的感觉很奇妙很舒服,他们就会继续这样的行为,孩子性别萌生期,就是渴望去探寻。

     

    那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做的很正确,他们是在探索并享受成长的过程。

     

    但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尊重他们这样的行为,并告诉他们社会规范,让他们不仅对性有积极的意识,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尊重别人。

     

    二、我们必须做到的ABCD

    A.必须回答孩子的问题;B.必须尽可能给孩子正确的答案;C.用简单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D.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孩子并表达给孩子听。

    三、6岁以下的宝宝性教育的原则

    1.有问才答:当宝宝没有问题时不要去引导;

     

    2.有问必答:只要他有问题了你必须要解答了,说明宝宝的认知发展到这儿了,父母必须要解答。

     

    3.答案要符合宝宝的认知水平,如:

     

    3岁

    宝宝: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宝贝亲亲妈妈的肚子,不再问了,满脸幸福。

     

    4岁

     

    宝宝:妈妈,我是从你肚子里的哪个地方生出来的?

     

    妈妈:(我是剖宫产,于是亮出肚子上的疤痕)你是从妈妈肚子这里出来的,医生在妈妈的肚子上划个小口,把你取出来,然后把妈妈的伤口缝好,所以这里有个疤痕。

     

    宝贝不再问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会很深情的摸着妈妈肚子上的疤痕,自言自语到:我是从这里生出来的。

     

     

    5岁

     

    宝贝:妈妈,我是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吧,那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里去的呢?

     

    妈妈:(听到这问题一阵心慌,虽然知道迟早要告诉孩子,可是我还没准备好呢)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等你长大了妈妈再告诉你。

     

    注: 如果父母没准备好,也可以准备准备再回答。

     

    6岁

     

    宝宝:妈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你告诉我我是怎么去到你肚子里面的嘛!(决定这次告诉孩子真相,要讲清楚精子(小蝌蚪)怎么进入到妈妈的身体里,必须先从科普人体生理结构开始)

     

    满分的回答:爸爸和妈妈相爱,所以就结婚了,爸爸把一颗爱的种子放在了妈妈的肚子(宝宝宫殿)里,然后这个种子在妈妈肚子里10个月,慢慢长大成了你,你就出生了。

     

    宝宝对身体和性的各种好奇都是正常的,父母有幸作为第一任启蒙老师,愿我们坦然、内心喜悦的陪伴宝宝成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