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四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

四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这4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观察发现,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不少已有改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父母,会自然不自然地犯“礼貌性”的错误。

 

NO1 让大的让小的: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案例: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这个场景不仅发生在很多家有二宝的家庭,在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比如小区里面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发生了争吵,有些大人为了和别的家庭礼貌相处,通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 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

 

让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如果大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问他 为什么。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那么你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

 

”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NO2 逼孩子打招呼: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案例: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就跟孩子说见到爷爷和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说都不肯叫。妈妈烦躁地说:快喊爷爷啊,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太不听话了。结果是妈妈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这本身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还有爸妈见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为了给自己一个礼貌的理由,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就说孩子有点内向,比如一种常见的情景

 

 

妈妈带着孩子走在路上,迎面来了一个奶奶;妈妈于是忙叫孩子打招呼。对孩子说,快,叫奶奶。可是,此时,孩子往往躲在妈妈身后,一副羞涩的样子。妈妈只得无奈地对奶奶说,我家孩子太内向了,不好意思!

 

这位妈妈为了不让对方尴尬随口就说孩子内向,却没见此时,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脸通红,在妈妈身后躲得更紧了。

 

妈妈直接给孩子就贴上了“内向”的 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这样被妈妈强化出来了。这个妈妈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摧毁着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 成长、自我构建。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

 

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你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如果带孩子去朋友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们见面问好的话,这个聚会就会变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NO3 面对别人的夸奖,“哪里!哪里!”的谦语: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骑自行车玩,有个阿姨看到了,夸奖说:“哇!你家孩子车骑得真好啊!”这种时候,这位妈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骑得好呢。”孩子听了,一脸黯然。

 

听到夸奖时,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 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

 

就像这位妈妈,她的过分“谦虚”完全没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活动,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如果经常这样“拒 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他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有的爸妈,在习惯性谦虚礼貌回复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担心: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奖而变得骄傲。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

 

其实,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还是以这位妈妈为例,如果她当时可以这么说:“嗯,他最近经常练习骑 车,进步很大。

 

”那么孩子就能听出来:妈妈认同了阿姨的夸奖,并且知道自己是因为练习得多,所以骑车进步大。妈妈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 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NO4 碍于面子不会拒绝:对宝宝有害的分享行为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案例:春节期间,全家人聚在一起,一个亲戚给两岁半的宝宝喂了一个开心果,本来妈妈也说不要给孩子吃,但 是孩子想要吃,亲戚就说:“没有关系的,我家孩子一直的这么吃。

 

”为了顾及亲戚面子,妈妈没有坚决制止。不料,开心果却卡在宝宝气管里,到医院做了气管切 开手术也没有挽回宝宝的生命。

 

这是春节期间在微信上传播很广的案子,妈妈们可能还有印象。二岁半的孩子被开心果噎死的事件并不多见,可能当时孩子在边吃边玩,或者边吃边说话,又或者是别的什么情况。

 

不过,妈妈如果不是出于礼貌,对亲戚的喂食能够坚决制止,那么就不会产生这个悲惨的结局了。

 

另一个常见的场景: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玩,在一起玩的另一个小朋友的奶奶给他糖吃,糖拿出来了,孩子说什么都要。

 

 

可是刚在家吃糖了,妈妈不愿意让他连着 吃太多,而且很快就要到午餐时间了。可是老人家给孩子糖吃,她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让孩子吃了。那天中午孩子饭量明显减少。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大人在给自家孩子吃零食的时候,都会分给一起玩的孩子一点,以显出自己的大方和友好,而另一方的爸妈又经常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分享而只好默许,或者虽然口里说着感谢,可心理却充满了担心。

 

分享也是我们的传统,接受别人善意的分享是一种礼貌。然而,如果这个分享是你不需要的,或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那还是礼貌而坚定地拒绝比较好。比如,“谢谢啊!不过他经常吃了糖之后就不吃饭,千万别给他!”或者“谢谢,我家孩子还不会吃坚果”等等。

 

如果孩子吵着要,对方坚决给,那妈妈就帮孩子先收下,并告诉孩子:“奶奶的礼物,妈妈先帮宝宝收着,等宝宝吃玩饭了再拿给宝宝吃”或者“等宝宝长大了再给宝宝吃”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往往都要接受这个年龄段的“挑战”,过了五十岁以后,人们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些慢性疾病,还有老年痴呆。众所周知,老年痴呆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虽然在早期没什么威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大脑高度衰退,老年痴呆就会显露出它的“真面目”。

     

     

      
    很多朋友都不相信老年痴呆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总觉得自己不容易被“盯上”。这种想法非常乐观,但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让他们疏于防范,最终导致老年痴呆找上门。

     

    其实老年痴呆这种疾病,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只不过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重视起来,总觉得像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等症状,是老年人的“专属”,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你知道吗?一个人大脑衰退的速度是有限的,当你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甚至沟通能力也开始下降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

     

      
    多数老年人坚持的4个坏习惯,可能正在损伤大脑

     

    不爱说话

     

    说话是我们与人沟通的方式,通过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更了解对方的想法,也能维系感情。语言是把人与人紧密相连的方法,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表达出自己的喜好与厌恶,也能通过组织语言、倾听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并非毫无用处,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形式,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些不爱说话的老人,他们往往都比较孤僻、沉默寡言,不爱交朋友,也不喜欢表达自我。这类人并非少数,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不如更年期的老人,性格突变,行动不便,让他们越来越懒得出门,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缺乏表达的机会,也会让我们的大脑逐渐退化。

     

      
    睡得太少

     

    上了年纪以后,我们身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觉变少了。以前怎么睡都睡不够,现在经常天不亮就醒,晚上也翻来覆去睡不着。很多人都把这种状态称为“中老年综合征”,但这种调侃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人在步入老年期的时候,身体内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引起各种不适。

     

    睡眠本身的作用就是“安抚”工作了一整天的各个器官,让体内的脏器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进行自我修复。但睡眠时间减少,跟熬夜晚睡的危害性是一样的,全身上下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包括大脑都无法休息好,加速细胞的老化,导致大脑提前衰老。所以,如果你有入睡困难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别再拖延。

      


    爱胡思乱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有人为了工作烦恼,有的人为了家庭忧愁,有的人为了子女的生活担心。其实过度忧虑是最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我们怎么想,都于事无补,对解决问题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长期陷入不良情绪当中,则会影响我们大脑的休息,产生烦躁、抑郁情绪,影响睡眠质量。

     

    我们总劝告大家不要胡思乱想,因为烦恼越多的人,老得也越快。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朋友,那些心态平和、活得自由自在的人,看起来是不是更有活力?而那些总是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的人,往往都把疲劳、悲观“刻”在了脸上,长期愁眉苦脸、忧心忡忡,也会损害大脑及各个脏器的健康。

     

       不喜欢锻炼

     

    对于有些朋友来说,锻炼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的选择,当看到电视里的人都有着苗条的身材时,看到隔壁邻居因为锻炼精气神十足时,很多朋友都会下定决心锻炼,但过不了多久,又会被自己内心的“懒虫”打败。其实大多数人之所以在锻炼上屡战屡败,都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想好自己锻炼是为了什么。

     

    长期不运动,除了会让我们的肌肉消失之外,还会导致新陈代谢变慢,体内毒素淤积,血液循环减缓。而这些都会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加速脑细胞的衰亡。坚持锻炼身体,能极大限度地提高细胞的活性,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希望你别犯懒。

     

      
    总结:50岁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多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疾病,有的来源于生活压力,但无论如何,积极面对、及时解决问题,都是最好的办法。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是基本组成部分。

     

    父母越来越不懂如何去处理家庭情感问题,男人把生活的焦点放在工作上,女人把焦点放在孩子上,都属于焦点错位。

     

    男人往往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而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还小,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都不能忍受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现在,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而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在婚姻中的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于是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

     

    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对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

     

    但中国不同,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父子关系,又挤了一下,父亲进一步退居二线。

     

    2.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本身父亲就不是重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意义的家庭。

     

    家长制也是中国的传统,家长制就是父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血缘、亲情关系,还有一种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父为子纲,即上下级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4.男人不愿被忽视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问题的正解是:女性需要去发展除了家庭之外,作为一个女人的生活。女性的天空很大,如果单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那么,她在浪费生命。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么,他无法去面对一个核心的主题,即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怎么去挑战一个女人。

     

    关于家庭教育这个话题,父母都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家庭恢复些乐趣与和谐。​​​​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肾脏疾病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埋下了“隐患”,加之肾脏疾病的高发率和难发现性,肾脏功能的健康影响着每一个人。

     

     

    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纵欲过度,这些不良行为都会伤害我们肾脏的健康。让肾脏的代谢能力下降,减短我们寿命,因此养好肾脏就是养育我们的生命。

      
    肾脏不好的表现:

     

    尿液异常

     

    在上厕所的时候,可以留心观察一下自己的排尿。当肾脏功能下降的时候,肾脏就会漏出蛋白,还有过滤能力的下降就会让尿液出现发黄和尿量减少的现象。肾脏功能运转不利,导致的尿液不清澈有泡沫。

     

     

    贫血

     

    平常生活中,若是经常有贫血的现象,那可能是因为肾脏受到了损伤。肾脏也主导着我们的生成素,当肾脏受损,红细胞的生成减少,就会导致贫血的现象。表现为脸部没有血色,容易头晕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浮肿

     

    经常身上出现浮肿,尤其是脸上和眼睛的眼睑处,总是肿胀。这就是因为肾功能工作不利,体内的水排泄不顺畅,出现滞留造成水肿。

     

    消化道异常

     

    当准备吃饭的时候,若是有没有食欲。吃完饭后会频繁感到恶心难受,消化不良这种现象。就代表肾脏无法代谢出多余物质,让体内的东西越积越多导致没有食欲,即使吃了东西也消化不了。

     

    这4个坏习惯最伤肾,当心影响肾脏功能:

     

    随心所欲、想吃就吃

      
    肾脏是帮助我们排泄身体多余物质和毒素的器官。若是长期不按照饮食规律和身体条件去吃饭,放纵自己贪食甜的、油的、辣的。长期如此,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自然而然就很容易生病。

     

    吃很多的盐还会引起高血压,太甜会引发糖尿病,太油会导致肥胖。这些都是与肾脏也息息相关的疾病,都会导致肾脏受损。

     

    熬夜憋尿

     

    现代人,熬夜成瘾,很多人都受着熬夜的影响,无法给身体排毒,大早上起来没有精神,全身无力,加重损害我们的肾脏健康。

      
    憋尿和熬夜一样,都是作为上班族的通性。一坐坐一天,憋尿对他们来说像“家常便饭”一样,工作最重要,其他的什么也不管。这时尿液在膀胱排不出去,导致出现感染,影响肾脏功能的运转,甚至可能引发炎症。

     

    不在意小病,硬抗

     

    很多上班的人经常会有这种现象,一点小痛、小感冒或者身体的异样,就不在意认为这是生活出现的“小插曲”,并没有什么。坚持一下,过两天就好了的心理。一拖再拖导致最后发现的时候,已然发展成了伤害肾脏健康的大病。

     

    像感冒,可能看似不严重,但是一直伴随咳嗽,呼吸不顺,咽喉疼痛等就会引起呼吸道问题引起的慢性或者急性肾炎的发作。因此当天气变凉,气温下降,免疫力不强时,若是感冒明显,就及时治疗,不要拖延。

      
    随意用药,胡乱用量

     

    感冒发烧了也有随便吃点药解决的,也不看说明书和副作用,觉得自己该吃多少就吃多少,也不咨询医生意见。可能你的药并不适合你的症状,抑或是即使解决了你的症状,继而出现其他不良症状。本想图省事解决烦恼,反而引来更多的烦恼。

     

    药物也会在身体进行转化和代谢,会经过肾脏。当肾脏不能转化时,就会出现一些不适合自己身体的药物垃圾,并且可能排不出体内,导致引发肾脏炎症等疾病。

     

    因此,不要随意的去乱用药,若是感冒还是及时看医生诊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服药治疗。切勿因为自己的乱用药还不注意用药的量导致加重肾脏的伤害,包括女性为了减肥吃的减肥药,还有止疼用的止疼片以及睡不着就去吃安眠的药物等。

      
    肾脏保护我们集体运行,它是很强大的。但他也经受不住我们长期的摧残,也会很脆弱,若是肾脏被伤害,我们就会失去健康状态。当身体出现健康不好的信号,不要忽视,治标先治本,保护肾脏从改掉不良习惯开始。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传说中的3岁分水岭会把孩子定型,可是宝妈身心俱碎的“3岁前”,除了“活下来”,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吗?那么,孩子智力没有得到最大开发怎么办?孩子性格没有培养到最佳怎么办?

     

    其实妈妈们也不用太诚惶诚恐了,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咱也记不清,三岁前,只要别做这些事就行啦!

     

    爱干净

     

    小宝贝刚生下来肤如凝脂,真心怕碰脏了。吃手指?啃脚丫?满地爬?!拜托不要再挑战妈妈的卫生防线了。告诉你吧!在妈妈的眼里,除了那张温软的婴儿床,哪都是脏的,除了躺那看天花板,做什么都是危险的。

     

    可是一个身体机能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怎么才能“看世界”,当然就是通过这些吮吸、触碰、各种试探来实现。当你不停地打断他,就是阻碍各种感官的发育。

     

     

    所以,把他的小手洗干净,让他随便吃吧,在地上铺满软垫子,让他随便爬吧,清空“危险品”让他随便试探吧,偶尔遇到小细菌不要紧,疫苗的本质就是病毒啊,碰碰更健康!

     

    催命style

     

    见过一个妈妈喂孩子吃饭,喂一口,说:“快嚼嚼嚼,快咽咽咽……。”再喂一口:“嚼!嚼完了快咽!”这种急性子妈妈真是没救了。孩子不是机器人,需要输入程序,他是自然人,很多本领会自然get啊,我们大人只需要做一件事——等。

     

    虽然我们很忙,虽然我们很着急,虽然我们希望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但是鸡蛋从外面打破只能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啊!请不要帮孩子把蛋壳打破吧!

     

    看着他自己吃饭,即使弄得满脸都是,看着他自己穿衣服,即使穿错裤腿,请你微笑着,看着他,等着他,这很难吗?

     

    立规矩

     

    这也算?小孩子不立规矩,简直是要无法无天的节奏。玩具不玩了往地上扔,饭不吃了往地上扣!跟同龄小朋友玩也是连推带打,一不留神就往人家脸上抓一把,见了人也不说话,扭头玩他自己的……不管行吗!

     

    可是,这都是他的敏感期在作祟啊,扔东西是他在锻炼手臂肌肉,兼辨别声音,推打小朋友也是他独特的打招呼方式。

     

     

    有一次在游乐场,我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打滑梯时突然打了旁边小朋友一下,他的妈妈急忙上来道歉,被打的孩子妈妈说:“没事没事,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就是这个特点。”比起那种因此而破口大骂的情景,这是多么有爱、有知识、有涵养的画面啊!

     

    尊重他的成长方式,这与礼貌和教养无关,仅此而已。

     

    以孩子为中心

     

    我常常想,在可以“家有九凤”的年代,孩子们是多么自由啊,哪里像现在的421家庭,六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都以不甘落后的爱“保护”着他,用自以为是的理论彼此争吵。而孩子,就像一株闷在真空罩子里的温室花朵,被窒息的爱禁锢着,看似金贵,却缺少阳光和雨露的滋养。

     

    可惜寸步不离的结果不仅是赔光了时间,还帮了倒忙,当有一天孩子发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时,他会无限失落的。

     

    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不失陪伴的尺度内,让他自己玩吧,不打扰、不指挥、不亦步亦趋,据说这对他专注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过分表扬

     

    孩子的任何进步在爸妈眼里都是大事,但是,动辄就说“宝宝好棒!”“你好厉害!”的结果是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那么厉害,习惯了鲜花和掌声的孩子根本承受不了散场的落寞,于是他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承受力越来越差,甚至长大后也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自己。

     

    挫折教育也是教育,让孩子学会适当认输和鼓励他们努力上进一样重要。“我的孩子好棒。”这句话不必一直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偷着乐就好!

     

    最好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最好的管制是无为而治。

     

    三岁前,孩子的大脑会迅速发育,我们无需拔苗助长,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足孩子自由、给足他们成长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足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当然了,这一切都基于对自己强大基因的信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众所周知,现在老年痴呆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很多刚过五十岁的人身上都已经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反应力变慢等老年痴呆的征兆,这也意味着老年痴呆的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

     

    老年痴呆不仅是大脑退化这么简单,患上老年痴呆以后,寿命也会缩短,所以在预防老年痴呆方面,希望大家不要马虎大意。

     

    四个“习惯”,会加速大脑的退化,希望你趁早改一改

     

    独居的习惯

     

    现在很多老人都不愿跟子女一起住,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新潮”,不想把子女“捆绑”在自己身边。有的老人是没机会跟子女一起住,每个人都想往大城市跑,而农村里的独居老人也越来越多。

     

    这种生活方式其实也会让老人们变得孤僻,平时没什么人可以说话,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多了,就越来越“自闭”,交流的机会不多,语言表达能力退化,大脑也会出现一定的衰退。

     

    抽烟喝酒的习惯

     

    很多人抽了一辈子的烟、喝了一辈子的酒,就算想戒也很难割舍。烟草和酒精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单单是物品了,也是一种情绪的慰藉。开心的时候,酒精和烟草可以让快乐翻倍,难受的时候,烟草和酒精可以缓解压力。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习惯的危害吗?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但坚持了几十年的事,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但是,长期饮酒抽烟,会直接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麻痹大脑神经,加速大脑的衰退,患老年痴呆的几率也会比普通人更高。

     

     

    睡懒觉和熬夜的习惯

     

    现在很多老年人也习惯睡懒觉了,因为他们觉得睡得越久对身体越有好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在6-7个小时即可,如果长期睡9个小时以上,大脑反而会因为休息时间过长、使用率低而加速衰老。

     

    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经常失眠,每天凌晨才能睡着,早上天没亮就醒了,老年人睡眠质量差也是普遍问题,但如果一直得不到解决的话,就很容易损害体内的各个内脏,影响器官的正常运作,加快身体和大脑的衰老速度。

     

     

    不爱出门的习惯

     

    相信大家经常在广场上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但这只是一部分人,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总是不爱出门,喜欢在家里待着,怕自己腿脚不方便给人添麻烦。其实走出家门也是一种拓展交际圈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认识新事物。

     

    长期待在家里,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加上自己一个人容易多想,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远离老年痴呆,要坚持两件事

     

    勤动脑

     

    我们的大脑是越用越灵活的器官,长期不“使用”,大脑反而会退化。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定要多多用脑,平时不要把自己闷在家里,走出门跟不同的人交流,跳跳舞、做一些益智的游戏,有益于保持大脑的活性,延缓衰老。

     

    保持心情愉快

     

    很多老年人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情绪得不到疏解,慢慢人也变得抑郁了,其实这种负面情绪也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加速衰老。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试着说出来,多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对预防老年痴呆也有帮助。

     

    总结:我们每天都需要与人沟通,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如果经常把自己“圈”起来,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机会,人也会渐渐陷入一个死循环。多用脑,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老年痴呆。

  • 给孩子添加辅食,是孩子生长发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发育阶段。因为此时的母乳或是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求,所以此时需要添加辅食来补充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不过,辅食添加得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和健康。

     

    然而,大多数父母大多以自己的需求出发,并不怎么考虑孩子的辅食需要,给孩子一些自己认为有营养的东西,但是往往总会好心办坏事。

     

    一、儿科大夫:4种辅食孩子再吃,脾胃就要“罢工”了,易脾虚积食长得矮

     

    1.骨头汤

     

    父母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常会添加一些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物,比如一些肉类。此外,许多父母还会常做一些汤给孩子喝,认为汤水滋补,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辅食选择。

     

     

    但实际上骨头汤对孩子来说是难以消化的,而且里面含有大量溶解了的脂肪,孩子常喝,不仅会导致孩子体重增加,性早熟,还会给脾胃带来负担,导致孩子积食、生病。

     

    2.糖心鸡蛋

     

    鸡蛋,是很多父母会给孩子吃的一种辅食。但如果给孩子吃没煮熟的糖心鸡蛋,不但不会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反而对孩子的健康有害。

     

    因为煮的鸡蛋里的蛋黄没有完全凝固,所以经常呈现半生不熟的状态。虽然味道更好,但生食中可能仍有细菌,儿童肠胃脆弱,吃了这种食物可能会引起腹泻,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3.果汁

     

    很多妈妈认为自己榨果汁不加添加剂,宝宝也很喜欢喝,所以经常弄给孩子喝。但是压榨水果后,里面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大多随着果肉被丢弃了,营养成分大大流失,最后剩下来的大多是水喝糖分,相当于一杯浓糖水。而孩子常喝,还会因为摄入糖分太多,而对孩子的脾胃产生负担。

     

    ​4.粗粮

     

    随着“亚健康”的出现,“吃粗粮”成了一种流行养生方式。但妈妈们要注意的是,1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吃粗粮,因为他们的脾胃还处于发育状态,运化消化能力较弱,粗粮中所含的纤维素难以被彻底消化。孩子吃了粗粮,一不小心,就会很容易积累食物,损伤脾胃。

     

     

    给孩子添加辅食并不是家长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正确的给孩子添加辅食,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要想孩子脾胃好,日常还要做好3件事

     

    1、合理安排孩子饮食结构

     

    孩子积食了,一般与日常饮食脱不了干系。因此,平时家长要帮孩子合理安排孩子饮食结构,给孩子准备的饮食要多以清淡为主,保证孩子饮食均衡,少给孩子吃高油、高盐、辛辣、生冷等容易刺激脾胃的食物。

     

     

    2、定期给孩子消食、养脾胃

     

    孩子积食脾虚之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使得孩子产生腹胀、腹痛、便秘等不适,而且还会拉低孩子的免疫力,是孩子容易生病、并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因此家长若是发现孩子积食了,一定要及早给孩子清理积食,最好的就是定期给孩子消积食,养脾胃。

     

    3、督促孩子多多运动

     

    现在的小孩普遍运动量不足,作为父母要重视,纠正孩子吃饱就坐着、躺着玩手机、看电视的坏习惯。平时有空的恶化,家长可以多带孩子户外运动,让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每天至少坚持运动45分钟。


  • 近3个月来,8岁的蔚蔚频繁地出入社区医院,每次不是发烧就是咳嗽,医生给蔚蔚开了几次药后,就建议蔚蔚妈妈带着蔚蔚去大医院查一查,找找病因,要不蔚蔚总是生病,也很伤身体。

     

    蔚蔚妈妈没想到,这一查,竟真的查出了问题,医生说蔚蔚有些营养不良,但最主要的是蔚蔚的脾胃很虚弱,这是导致她总生病的根源。听到医生说的,蔚蔚妈妈有些震惊。

     

    她以为蔚蔚只是单纯的发烧、咳嗽而已,怎么就会有脾胃问题了呢?

     

    孩子一旦有这些表现,说明已经积食,父母要重视,否则脾虚易生病

     

    1、食欲下跌

     

    吃饭的时候能明显地看出孩子胃口不佳,而且平时饭量很大的孩子突然吃得少了,或者是变得挑食了。

     

    2、经常生病、大便异常

     

    经常咳嗽,感冒,吃药也不太管用。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有便秘、腹泻等情况出现,并且大便还有很重的酸腐味。

     

     

    3、睡眠变差、精神不佳

     

    孩子晚上哭闹不止,睡不着,有时候还会半夜惊醒。并且,还会伴有虚汗、磨牙等情况,睡眠时间不足,白天的精神也受影响。

     

    4、舌苔有变化,口腔有异味

     

    健康的舌苔会泛红,看上去干净平滑,而积食的孩子,他们的舌苔会发白,变厚。孩子的口腔中也会不断地传出酸臭味。

     

     

    孩子脾胃喜欢这“1物”,不是山楂,父母常给吃,脾胃好不积食

     

    孩子如果积食,父母要及时帮孩子消积补脾,以防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严重伤害,平时可以准备些营养素,加强对脾胃的调理。

     

    营养素的食材天然、安全,且都是养胃健脾的,有山药、山楂、麦芽、鸡内金等,可以帮孩子温和,无刺激地调养脾胃。

     

    其中,山药可以调理孩子的脾胃,维持脾胃的正常消化,加强脾胃的防护;山楂能帮助孩子消化,让孩子胃口大开,爱上吃饭;麦芽与鸡内金组合后能强化孩子的脾胃抵抗力,加强消化,帮助预防积食。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多做2件事,帮助孩子脾胃更健康

     

    1、改善孩子饮食

     

    大多是积食以及脾胃问题都是饮食引起的,所以,饮食改善是调理脾胃的基础,家长在改善孩子饮食时,需要科学、合理、健康,保证孩子能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

     

    2、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爱运动的孩子体质好、消化好,身体也更健康,所以,父母平时不要把孩子放在家里,多带孩子到外面逛一逛,跑一跑,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帮孩子改善一下脾胃,让孩子能茁壮的成长。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在目前我身边来看,“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还是占大多数,这种情况下,妈妈们和孩子接触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就会更多。俗话说:“什么样类型的妈妈养育什么样的孩子。”,妈妈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四种“可怕”的妈妈,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赶紧看看有没有你吧!

     

     

    冷漠严酷型妈妈:容易养成孤独型孩子

     

    妈妈的表现

     

    有些妈妈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她或许在成长中有一些情感原因,也或许本来就没想要孩子,很可能潜意识中会对所有的亲密行为有排斥,甚至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这种妈妈很少抱孩子,很少与孩子沟通,对孩子非常严厉。

     

    还有有些冷酷型单亲妈妈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处于孤独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态

     

    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有的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但是,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建议

     

    孩子是非常需要爱和身体亲密动作安抚的。在国外,抚摸和拥抱甚至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重要手段。

     

    矛盾多变型妈妈:容易养成依恋型孩子

     

    妈妈的表现

     

    有些妈妈因为经济上的压力,承担着繁忙的工作,对孩子依恋的需要,有时能满足,有时则迫于无奈万般不忍的疏远孩子,在多重压力之下,这些妈妈们自己情绪也难以稳定,不免冷淡烦躁,出于愧疚和补偿又会对孩子又呵护有加。

     

    孩子的心态

     

    这样的环境很难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忽冷忽热若即若离的妈妈让他潜意识里愉快、满足和愤怒、伤心常常不稳定地交替出现,不由地对妈妈形成爱恨并存的矛盾情感, 并且对感情的付出和回报会计较更多,也更容易敏感。

     

    建议

     

    日常生活里,妈妈要努力避免矛盾的不稳定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在言语和行为上多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知道,不管妈妈怎么忙,他都始终如一地拥有妈妈的爱。

     

     

    控制型妈妈:容易养成回避型孩子

     

    妈妈的表现

     

    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或者是出于控制欲和占有欲,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对孩子过度依赖和依恋,无法控制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关注,难以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

     

    孩子的心态

     

    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产生距离儿童。他们不害怕亲近,但总是小心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他们允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扭到一边,不让妈妈亲。因为他们害怕过于亲近会使自己无法从妈妈的控制中逃脱。

     

    建议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孩子天天黏在一起只会限制他的社交和成长,让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有一种爱叫啥?大声告诉我?叫放手!

     

    忽略型妈妈:容易养成追求型孩子

     

    妈妈的表现

     

    有些妈妈因为忙,或许是性格使然,表现出缺乏耐心或是容易忽视孩子说的话表达的感受,她们总想快点从教育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所以,鼓励甚至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探索和独立。

     

    孩子心态

     

    幼儿独立尝试对世界的探索时,如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就容易造成他对独立的恐惧。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讨好妈妈做出好孩子的样子,或找出各种借口来赢得妈妈的注意力。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害怕离开妈妈,需要不断反复地确认是否有人随时都在关心自己。

     

    建议

     

    除了教,孩子仍是需要“养”的(此时你们可能在脑补一位明星的带娃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需要妈妈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回应,同样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点上似乎没有捷径可走。

  •   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不少孩子都算是颇有财产的“小富翁”。不说年末的压岁钱,就平时的零花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一来,许多家长开始担忧:给孩子这么多钱会不会养成他们大手大脚的习惯?减少或不给孩子零花钱,会不会又让孩子变得过于小气?

      别把亲情金钱化

      孩子零花钱要给,但要给得有理有据。合理给孩子零花钱,不仅可以有效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同时可以适时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许多家长向一些西方家庭学习,把零花钱作为鼓励孩子做家务的酬劳,这种把家庭教育商品化的方式,可能会得不偿失。因为孩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他的义务,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是有偿的,但家务劳动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的行为,是一种义务,对家庭成员来说不能是“商品”。如果用钱来衡量,就等于用事实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包括亲人之间都是一种金钱关系。

      引导孩子有计划地用钱

      在给孩子零花钱之前,家长首先要尽可能让孩子明白:每个家庭的钱都是有限的,所以每一次的零花钱只有这么多,要学会有计划、有效地使用。第二步,就是要具体引导孩子自制地支配金钱———让他们懂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可以暂缓的。

      具体做法,可以根据教育目的给孩子设置多个储蓄罐。比如针对买文具书籍、教育培训的费用设立一个“智慧罐”;给买玩具、参加游乐园等用途的零花钱设置一个“游乐罐”;给以备不时之需的额外支出设置“保险罐”;给爱心捐赠等用途的费用设置一个“爱心罐”,让孩子根据不同需求支配金钱。

      会花钱的孩子才有钱花

      其实,精明、有经济头脑的孩子并不值得鼓励。不过用零花钱来规范孩子的消费行为、培养自制力,是可以从小学开始的。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时可以一天给一次零花钱,一次给极少量。到高年级时可以两天给一次,初中一个礼拜给一次,高中一个月给一次,数量逐渐增加。到了大学,就可以连学费一次性给足一年或半年的费用。至于给的具体数额,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孩子上学远近、孩子本身是否冲动消费而定。比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是每天有人接送、在学校就餐、加餐,又容易一有钱就全部花光的话,就要尽可能少给零花钱。▲

  • 最近, 7岁的小明总是喊着肚子疼,吃什么拉什么,每天能大便5~6次,食欲也特别差,小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以为是食积了,给他吃了山楂丸,效果却不好,为此可把爷爷奶奶给急坏了。

     

    爷爷急忙带小明去医院,医生询问完小明的症状后,初步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检查最后了医生的诊断。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后来医生询问了小明爷爷的一些情况,发现爷爷也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而爷爷经常会和小明一起用一套餐具吃饭,于是医生怀疑是这一用餐习惯引起了孙子的感染,最后发现爷爷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是中老年人中广泛传播的慢性细菌性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90%以上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呢?主要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如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研究显示人们在唾液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口对口传播也是可能的。文中爷孙共用餐具,极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

     

    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服用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而且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胃肠道内,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因此若经常感到胃痛、腹胀、不消化、口臭,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目前有三种检测方法:抽血化验、呼气检验、电子胃镜。临床发现,胃病的发展史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工作的忙碌,饮食的不规律、食物不洁净都对自己的胃有损害。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若被感染,请遵循医生指导规律服药。

     

     

    爷爷奶奶带孩子,餐具没有分开,或者更亲密者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如果有上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的中老年人,就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要将大人的餐具和孩子的分开,保护好孩子娇弱的胃。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