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四种不同性质的高热,中医用四类不同的经方来应对

四种不同性质的高热,中医用四类不同的经方来应对
发表人:黄继斌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临床上,我们会遇见许许多多,形形色色,原因不同的高热。以经方医学的视野来审视,我们比较常遇见的有四种:太阳伤寒证高热,太阳中风证高热,少阳证高热,阳明经证高热。要理解这四种高热,我觉得可以用八个字将它们联系起来:邪正斗争,互有进退。

 

这个邪,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表邪,理解为外来入侵者,一切使得阴阳不能调和的因素,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邪”,一切有利于人体复归阴平阳秘的因素,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正”。而这四种高热,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正邪交锋的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太阳伤寒高热

不是每一个人感受邪气后,都会按顺序出现太阳伤寒证的。一般来说,只有体质比较强健,皮肤腠理结实的人才容易出现太阳伤寒高热。这样的人,当外感寒邪,寒邪束表时,由于皮肤腠理关得紧紧的,外面的邪气进不来,里面的汗出不去,所以战线就僵持在人体的皮部。

 

这个时候,人体已经感受到了外邪的入侵,全身都动员起来了,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此时也开始加班加点的生成,大量的胃气被输布到了皮下,而由于皮肤腠理关得很紧,这些胃气也释放不出去,所以积聚在皮下的胃气就逐渐化为郁热。这是太阳伤寒证高热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高热不要看它体温很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治疗的要点就是发汗,当然这个汗不能是大汗,如果是大汗,门户大开,邪气就闯进来了,应该是“覆取微似汗”,慢慢地将胃气释放出去,与邪相争,使邪随汗解。部分人不需要治疗,发一身汗,病就好了,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对于这个病,发汗则愈,从理论上而言,当用“麻黄汤”。

 

但实际上,用葛根汤的机会比用“麻黄汤”的机会多,这是因为,使用解表发汗的药物,会使得人体的津液随之受损,葛根这味药,本经谓之能治消渴,能治身大热,是一味能生津液,且能使津液向肌肉、项背输布的中药。

 

所以,我们治疗太阳伤寒证时,一旦患者出现了“项背大块肌肉僵硬”,“口噤不得语”,“背反张”之时,就提醒我们,患者筋、肉已经开始出现了津液不足现象,这时候,在麻黄汤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的葛根是完全应该的。

 

当然,若患者郁热太盛,持续高热,不汗出,但烦躁,口渴,这时在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的同时,可以开辟另外一条通道,用石膏+杏仁将热通过膀胱排解出去。

 

无汗,高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如果伴有筋、肉部位的津液不足,就会出现项背强直,口噤不得语,若出现郁热太盛,津液受损,还会出现烦躁,口渴。

第二阶段:太阳中风发热

什么是太阳中风证呢?太阳中风证是指邪气突破了皮肤卫气的防御网,侵入了肌部,如同离弦之箭直接命中了目标。如果说太阳伤寒证中的战斗,战场是在围墙之外,那么,太阳中风证,战斗则是在城门,城墙之上进行的。这时人体的卫气比较虚弱,皮肤腠理处于一种微开的状态,汗自出,脉寸浮尺弱。大量被鼓舞的胃气涌入肌部,短兵相接在肌部展开。

 

这样的短兵相接也会导致发热,但是这是一种正邪双方互有损耗的发热,所以发热程度不及太阳伤寒证,在邪气被驱散的同时,正气也处于被消耗的状态,恶风,恶寒的感觉也会越来越重。这发热,以及自汗逐渐消耗着人体的胃气,而胃气有所伤,又会损及肾气。这种损耗性的发热,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主要的治法就是用桂枝汤来补益营卫,解肌发表。

 

何为补益营卫?就是促进脉外卫气的循行,推动脉内营血的运行,从肌部将邪气祛除。而要实现这一点,又必须守护胃气,鼓舞胃气。这也是桂枝汤中,汇聚了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桂枝,活血止汗的芍药,鼓舞胃气的生姜,固守气津的大枣,甘草的原因,这是一个以补益为主,解表为辅的方剂。

 

当发热使得患者肌,筋,肉的津液开始出现亏虚时,仍应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葛根,以滋润人体肌部。汗自出,发热,恶寒,恶风,脉浮而软是太阳中风发热的典型特征。

 

第三阶段:少阳发热

少阳证的病机,伤寒论第九十七条解说得很细致了。就是血弱,气尽,腠理开,外邪横冲直入了。这时战场进一步退缩,正邪相搏于胁下,横膈膜这个地方。

 

这儿很特殊,上面是胸腔,下面是腹腔,所以正邪在此相争,涉及到很多脏腑,会出现一大堆症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思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胸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伤寒论 第96条


这些症状中,最核心的就是胸胁苦满,因为战场就在这儿,而这又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气机运行不畅,膈时开时闭,膈开,胃气达肌表,患者则热,膈闭,胃气郁于胸胁,患者则寒——寒热往来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少阳证的治法一是除膈热,解膈邪;二是补益脾胃。

 

通过,柴胡,黄芩除膈热,将邪驱出膈外;同时巩固正气的大后方,用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这些药物来补益脾胃,鼓舞胃气;用半夏除饮,止呕。把这些药组合在一起,就是小柴胡汤了,可见小柴胡汤也不默默不欲饮食难理解呢。需要补充的是,柴胡如不久煎,不再煎,可透表泄热,解三阳之热;若久煎,再煎,或用醋炙的柴胡,则专解膈邪,除膈热。

 

少阳证病正邪相争于胁下,横膈膜一带,此处常牵涉到心肺,肝胆,脾胃等脏腑,所以症状以胸胁苦闷为核心,兼或有往来寒热,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沉弦等等症候。

第四阶段:阳明经高热

阳明经热,战场已迁移到了人体的气血加工厂:脾胃。

 

这儿的战争最为激烈,这时的抵抗已无后路!因为这已经是大后方,处理不当,患者很快就会因津液亏耗,转变为亡阴,亡阳。所以这是患者会出现津液流失导致大烦渴”,“大渴”,“口燥渴”,“渴欲饮水”等以渴为核心的症状。同时伴有的还有自汗,大汗,口不知味,口干舌燥等等。病机就是胃中之火,熊熊燃烧,胃中津液干枯。

 

 

所以治法也很简单,一是清火,用石膏,知母;二是滋补胃中津液,用大剂量的甘草,梗米。

 

石膏这味药作用广泛,不可将其仅局限于阳明经证,小剂量可解肌部之温邪,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中剂量可解肺部之郁热,如小青龙加石膏汤;较大剂量可解严重之肌、肉部郁热,如大青龙汤;超大剂量可解胃部之邪火,如白虎汤。

 

石膏的剂量可随病位及热邪的轻重而变化:

 

桂枝二越婢一汤:石膏二十四銖:15.625克——肌部之温邪

 

小青龙加石膏汤:石膏二两:30克——肺部之郁热

 

大青龙汤:石膏如鸡子大:50~60克——严重之肌、肉部郁热

 

超大剂量:石膏一斤:100克~220克——胃部之邪火

 

以上就是中医面对高热不退之时,常用的四种清热消火之法!但是,这依然只是中医治法中的沧海一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烧疾病介绍:
高热是指体温(口腔温度)达到39.1-41℃,当出现高热时,通常为疾病导致的,需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高热是身体发热症状的一种,在正常情况下,体温在36-37℃之间波动,在运动、精神紧张、月经来潮前等情况下,身体也可出现发热,但通常不会超过37.5℃,当体温达到高热标准即39℃以上时,往往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遭受了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葡萄球菌肺炎、疟原虫感染(近期去过热带地区)、急性肾盂肾炎(发热同时出现腰痛、尿急、尿痛等症状)等;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如急性白血病等;脑出血直接影响到了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高热及意识不清、相关肢体的瘫痪等症状,如脑干出血等;输血后出现了急性的溶血反应,大量的血细胞破裂释放出的物质会直接刺激体温升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的甲状腺素瞬间释放入血,导致体温的急剧升高;在高温下工作出现身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失常,出现中暑(热射病等)。在出现高热时,不论是哪种病因导致的,均可能有致命风险,请你及早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怎么理解阳明经证?

    白虎汤是个小方子,但是要掌握好它,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很容易被既有的理论框住了思维。大家知道,白虎汤可以用于阳明经证。

     

    什么是阳明经证?大致来说阳明证分为两类,一类是阳明腑实证,也即是“胃家实”,痞满燥实四大证,患者表现为腹痛拒按,潮热便秘,这个时候应该用大小承气汤;另外一类则为阳明经证,所谓阳明经证,《伤寒论》中也有这么一段定义:“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这一段话很好理解,就是发热,大汗,不恶寒,反而怕热。

     

    在伤寒论第六条,论及“风温”时,有这么一段阐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我个人认为,阳明经证和“风温”本质上是同一种证型。这种证型总的特点就是不恶寒,反而恶热。体现在患者身上就是大汗使劲流,身体灼热。脉象就是脉洪大,或者脉浮大,或者脉滑。发展到后面就如火上的蒸笼一般,蒸汽向上弥漫,肌肉越来越重,但是锅底津液逐渐枯燥,发展到最后势必“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甚至阴损及阳,导致亡阴亡阳。

     

    也就是说,阳明经证的实质就是,一个是里有大热,有实火,一个就是津液的快速消耗。遇到阳明经证,就要迅速使用白虎汤及其变方。靠“是否恶风、恶寒”来判断是太阳发热,或阳明发热,行不通!

     

    虽然阳明经证,理解起来不难,可是实际操作时,非常容易错过白虎汤类方的最佳入场时间。因为六经的传变太快了,有可能很快就太阳证变阳明经证;或者干脆绕过太阳证,直接发为阳明经证;或者太阳,阳明同时发病,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阳明合病;或者太阳证尚未痊愈,阳明证又来了,称为太阳阳明并病。总之战场情况复杂,敌人难搞定啊。而《伤寒论》提供给我们的鉴别方法又不够全面,比如那个“不恶寒,反恶热”的鉴别手段,就教人困惑。

     

     

    从现代医学而言,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热——外敌入侵,如感染;自身出了问题,如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还是各种诱因,例如疫苗接种,输液输血导致的变态反应——是的,它们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发冷,肌肉起鸡皮疙瘩,手足颤抖,现代医学叫它恶寒战栗,简称寒战。

     

    可见,阳明证也是会出现恶寒,恶风的,实际上《伤寒杂病论》也如实记录了这一临床现象:如《伤寒论》第168条云: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如《金匮.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云:太阳症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见,靠恶寒,还是恶热来判断病在太阳,或病在阳明,是行不通的。

     

    或许正因为,难以把握“白虎汤类方”的入场时间,导致温病派的崛起——既然用了姜附桂这些药物发汗这么厉害,容易耗伤津液,又掌握不了用清热生津药物的时间,那么就干脆就用辛凉解表的方法,用薄荷,银花,连翘这些药物,岂不更加安全?那么,该怎么办呢?

    “渴”和“热结在里”是开门的钥匙

    相对于,恶寒,恶风,恶热这类患者自己都容易混淆的表述,“渴”是一个相对容易判断的指标。渴代表着患者体内的津液开始出现匮乏。

     

    伤寒杂病论,论及白虎汤类方证的条文,一共有14条,其中10条出现了渴,或为渴欲饮水,或为渴不解,或为大渴,或为口燥渴,或为大烦渴,或为身热而渴。

     

    热结在里,火向外熏,是白虎汤类方证的本质;而口渴,口不知味,自汗出,脉浮大,脉洪大则为白虎汤类方证的外在表现。如果觉得这种鉴别方法,还不够,我们也可以借助现代工具来判断,是病在表或在里,患者津液丰盈或亏虚。


    当然现代工具只是望闻问切的延伸,只是参考。“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患者是外邪犯表,还是自身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外邪犯表,细菌性的会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有时还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增高;病毒性则相反,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你再观察,患者是否有正邪相争于表的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等等,就很容易知晓病邪在表,在里。

     

    如果患者“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同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患者又有高热,又渴,你就要考虑,是不是出现了“直接发为阳明经证”的情况。

     

    检查“电解质”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患者津液匮乏的程度,一般来说,阳明经证,多有高热,大汗等表现,汗水蒸发了,但电解质还在,容易出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失电解质,出现高血钠。这个时候可投予“白虎汤”。

     

    白虎汤解

    理解了白虎汤证的本质:里热和津液匮乏。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石膏味辛微寒,可外清肌肉之热,内除胃肺之热。知母辛苦寒而润,可清胃,肺,膈,肌之热,滋胃,肺,肾之阴。两药相伍,将表热透散于外,里热潜消于内。炙甘草,粳米,可补胃气,生津液,并且防止石膏,知母之大寒伤及脾胃。

     

    其实我觉得,白虎汤中加入补中益气,守护气津的大枣,效果会更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例诡异的高热

    患者是2017年6月12日来就诊的,就诊时,患者已经高热三天多。患者,女,35岁,身材高挑,皮肤白净,体态高雅,是一个知识分子。她三天前突然出现发热,伴头两侧痛难忍,自测体温39.5°C,自行购买“川芎茶调颗粒”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服用。

     

    大家知道,“川芎茶调散”的组成是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发汗解表,疏风止痛的功效,但是发汗的力量不算太强。布洛芬是解热镇痛类药物,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虽然两种药物的发汗力量都比较弱,可配在一起用,就力量倍增了,她立马就发了一身汗,体温降下来了一些,但2个小时之后,布诺芬的半衰期一过去,她高烧又起,头又复痛!于是她晚上又买了用于物理降温的退热贴,治疗头痛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阿咖酚散(头痛粉),又是外用又内服,同时大量喝水!可发热就是那么顽固,用药后就下降个一两度,停药后遂又反弹。所以她第三天就诊时,已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体温在39.3°C,我也很佩服她默默抵抗疾病的毅力。给她做了一个四诊,让她急查一个“血常规”。

     

    她汗多,口稍渴,舌淡苔白厚,脉浮数,头两侧和身体关节部位疼痛,有点像桂枝葛根汤证,遂询问她颈背部是否有僵硬,强直感,患者答:“否”。用手触诊患者颈部,确实也较软。而且患者完全没有恶风感,也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追问是否有呕吐,特别是喷射状呕吐,答有恶心感,但无呕吐。这时她的血常规出来了,淋巴细胞百分比17.3%,不高;白细胞4.9×10^9,也不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5%也不高。

     

    不像病毒感染,也不像细菌性感染,那么她的高热是怎么来的呢?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她最近有什么活动没有,比如户外运动,晒太阳之类的。她告诉我,她最近正在健身馆私教的指导下健身,想把马甲线练出来,几乎隔两天就要去一次健身房,这个教练肌肉发达,指导风格很猛,训练量非常大。我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运动后高热

    很多人,甚至医师都不了解运动后高热。过度运动后,容易导致骨骼肌损伤,部分细胞膜被破坏,其中的内容物,例如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等进入外周血,这时可能会出现高热,身体疲惫无力,肌肉疼痛,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把这叫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

     

    当肌酸磷酸激酶(CK)值大于正常值的五倍以上,伴有肌无力、肌痛或肌肉损伤,以及酱油色尿,我们就要高度怀疑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如果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发现血清肌酐增高至正常值的1.5倍以上,我们就要高度警惕是RM合并肾功能衰竭!

     

    所以,对于运动后高热的患者,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尿常规,该检查的还是要检查,即使承担了“大检查”的骂名,也比发生了漏诊,误诊好。幸运的是,这位患者肾功能不高,肌酸磷酸激酶(CK)值也不高,还没有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地步。

     

    不过,依然让人揪心的是,患者出现了蛋白尿,出现蛋白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功能性的,例如高热,剧烈运动后,有可能出现蛋白尿;另一种,就是肾脏受损导致的。所以需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

    无形气热

    在经方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阳明经证最典型的特征是脉洪大/脉浮大,大热,渴,大汗四个特征,舌象多为舌面干燥,舌苔薄。但是患者皮肤细腻,以头痛为主症,高热,稍口渴,汗多,脉浮数,离脉洪大也还有一定距离,舌苔白厚,所以很容易与桂枝葛根汤证混淆,不过没有桂枝葛根汤证的“项背强几几”,“恶风”等特征。

     

    现代医学的“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不高,提示我们此证可能并非外邪犯表。进一步追问患者,发现其近期有剧烈运动史。所以综合推断下来,患者的高热是剧烈运动后,身体内生的“无形气热”导致的。

     

    其病不在表,而在里,属于不典型的“阳明经证”,所以服用“川芎茶调散”,“布洛芬”等解表药物后,其热不解。患者患病后自行大量饮水,就诊时稍口渴,未出现舌面干燥,舌苔薄等津液大亏的现象,可见患者体内虽有无形气热,但是其热不甚,津液也尚未大虚。

     

    按理可以用“白虎汤”,但考虑到患者面容憔悴,精神不振,身体恐怕耐受不了味辛而大寒的石膏,清热泻火的知母,遂嘱咐患者石膏,知母另包,若高热迟迟不退再放。

     

     

    因为患者是内生之火,所以重用甘草,粳米以补脾益气滋阴,滋胃阴以灭邪火,再佐以绿豆清热解毒:甘草30克、 粳米两把 、绿豆一把 、石膏30克(另包)、知母18克(另包)。中药二剂,水煎服,2400毫升水煎,熬至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6月13日复诊,患者嫌石膏,知母太凉,所以未服这两种药,只喝了甘草粳米绿豆汤,其热已解,体温降至正常,未见反弹,只是精神委顿,仍有自汗,乏力。

     

    嘱患者在甘草粳米绿豆汤中加大枣十二枚以补益气津,黄芪30克以固表止汗。

     

    6月15日复诊,患者精神好转,已无高热,乏力等症状,复查尿常规,蛋白尿亦已消失。

     

    患者精神恢复后又想去健身房锻炼,瘦身,我劝她服用甘草粳米绿豆大枣黄芪汤一段时间,停药后再复查一次尿常规,若无蛋白尿,再恢复锻炼不迟,而且告诫她以后再不要盲目剧烈运动了,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们都知道喝酒伤肝、生气伤肝、熬夜伤肝,但朋友们别忘了,吃药其实最伤肝,尤其是中药。近几年,因为吃药吃出肝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药肝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的第三大肝病。

     

    而且,绝大多数的药肝患者,都是自己听信偏方,乱吃中药、保健品,乱喝药酒,一口口吃出来的。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中药一点副作用都没有,每天吃一点,还能补身体。今天,魏医生就跟大家讲讲最容易损伤肝脏的4种中药,不要自己乱用。

     

    这4种中药最常见,但肝毒性也最重


    1、何首乌


    何首乌入肝、肾经,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常用于眩晕失眠、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的治疗。但能当作药材使用的一定得是经过炮制的制何首乌,生何首乌是有毒的。


    所以大家在服用何首乌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在挑选何首乌时,一定要选择质地坚硬、手感重、粉性足、尝起来有点苦涩的。市面上售卖的所谓“人形何首乌”,要谨慎对待。

     

    2、白果


    秋天到了,银杏树上结出了很多的银杏果,也就是白果。我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拿着长长的竹竿,把白果打下来,准备拿回去泡水喝。但白果里含有一种叫氰化物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有细胞毒性,一旦食用过量,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心搏徐缓、抽搐等。不过白果里所含的有毒物质能溶于水,加热后,毒性会减轻,所以食用前先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再加热煮熟,可降低中毒的风险,一旦出现中毒的迹象,抓紧就医。

     

     

    3、番泻叶


    番泻叶味甘性寒,能泻下导滞,常用于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的治疗。但很多人却把番泻叶当减肥药用,长时间服用,可能体重会有所减轻,但身体承受了不小的伤害,比如恶心呕吐、情绪躁动、血压升高、消化道异常、盆腔出血、月经过多等。
     

    4、土三七


    其实,土三七并不是某一种植物,而是很多不同植物的统称,包括菊三七、藤三七、景天三七等。因为一字之差,很多人会把土三七当成三七吃。殊不知,土三七里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的生物碱,该物质在肝脏代谢后,会引起肝内小静脉的内皮损伤、内皮增厚,最终因为肝脏小静脉闭塞而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肝肿大、肝腹水等症状。

     

    生活中,除了上述4种药物会伤害肝脏外,我们随便吃的保健品、药品、不干净的食品,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或多或少地对我们的肝脏造成伤害。

     

    肝脏出问题,身体会出现哪些报警信号?


    1、眼睛干涩、发痒、发红、视力下降;


    2、头发油腻、掉发、不到50岁就两鬓斑白;


    3、嘴巴干、嘴巴苦、口臭严重;


    4、食欲下降,厌油腻;


    5、肚子胀、容易放屁;


    6、小便赤黄、大便干结;


    7、指甲凹凸不平,有竖条纹,月牙慢慢消失;


    8、入睡困难,凌晨1~3点容易醒;


    9、情绪差,要么暴躁易怒,要么阴郁忧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在关节”。目前全球有3.55亿关节炎患者,亚洲地区每6人中就有1人会患上关节炎。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肿胀,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近年来,有车一族、肥胖、高跟鞋一族,青年骨关节炎患者明显上升,每逢发作,患处红、肿、灼热、剧痛,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令患者痛苦不堪。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它在现代一些的治疗,一般是基于几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止痛,另外一个是抗风湿治疗,用的是一些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另外严重的情况下,活动期用一些激素类的药,那么这些药物长期来说,它是一个缓解关节的变形和肿胀,中医学对于疾病的一些活动期,缓解症状是比较有优势的。

      
    类风湿即坏死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围。近年来有学者称其为顽痹、历节风、湿热毒痹等。很多医家认为此证属湿热毒痹,根据其病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 痛,并伴有身自热、烦躁、口干、汗多等全身症状,且发病急骤。

     

    故认为热毒湿浊癖阻是急性期病机所在。英国《自然杂志》曾报道英国学者通过对本病病理组 织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坏死性血管炎。

     

    四妙勇安汤是用于治疗外科的“热毒型脱疽”的一张名方,脱疽是一种中医病名。

     

    该病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即现代的脉管炎、静脉血管炎和脉管血栓等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因皆因血管发生病变。

     

    在四妙勇安汤的基础,加上一些清热祛湿通麻痹的一些药,比如说海风藤、青风藤,槲寄生强筋骨还有一些虫类的药,那么它就可以治疗关节炎,并且对其病因坏死性血管炎进行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都国医名师房定亚老先生在古方《四妙勇安汤》的基础上加味,创立了现代的中成药金藤清痹颗粒,它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解热、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小,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中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将体质分为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阳盛体质。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不同:

     

     

    1、气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气短乏力,容易倦怠,语声低怯,自汗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②调养要点: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常见滋阴食物:

     

    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2、血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劳作,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②调养要点:起居调摄: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常见补血食物:

     

     

    红枣、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鳝鱼等。

     

    3、阴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易渴、易热、易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调养要点: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常见滋阴食物:

     

    黑芝麻、黑豆、黑米、糯米、蜂蜜、牛奶、羊奶、鸡蛋、桑椹、甘蔗、百合、螃蟹、河鱼、鳖等。

     

    4、阳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怕冷喜暖,手足欠温,大便稀溏,口不渴,舌淡胖,脉沉无力。

     

    ②调养要点: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常见温阳食物:

     

     

    羊肉、狗肉、鹿肉、鸡肉、蚕蛹、桂圆、生姜、花椒、韭菜、薤白、核桃、板栗等。

     

    5、气郁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有时性情急躁易怒,有时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摄:多参加集体活动、文娱活动,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常见理气食物:

     

     

    红酒、橙子、柑、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白萝卜、大麦芽、萝卜籽、刀豆、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桂花等。

     

    6、血瘀体质

     

    ①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常见活血食物:

     

    山楂、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酒、醋、黑木耳等。

     

    7、痰湿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体倦身重,嗜睡懒动,口中粘腻,舌胖,苔滑。

     

    ②调养要点:环境调摄:避潮湿。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常见化痰除湿食物:

     

    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杏仁、白果、白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8、阳盛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红,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大便干臭。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加强修养,防止发怒冲动。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常见清热食物:

     

    番茄、莲藕、白菜、芹菜、紫菜、海带、竹笋、茭白、马齿苋、淡豆豉、酱、冬瓜、黄瓜、苦瓜、西瓜、甜瓜、梨、香蕉、柿子、荸荠、甘蔗、槐花、田螺、猪肠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何为“中暍”?

    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暑热外侵所致的汗出,身热,口渴,脉象虚弱,精神疲惫等现象。

     

    这种现象《金匮要略》称之为:中暍——“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热外侵,是这种现象的病因。“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是指这种现象的主症,提示暑邪挟湿犯表。“其脉弦细芤迟”这儿是说,容易患“中暍”的人体质多虚,弦、细、芤、迟四种脉象见一两种脉象即可,无须四脉俱现。

     

     

    然后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一种虚象:气虚兼阳虚——“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洒洒然毛耸,指患者因为寒栗而毫毛竖起,寒冷而哆嗦的模样。

     

    接着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二种虚象:气阴两虚——“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口开,是指暑热内扰所致的气逆而喘,前板齿是门齿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稍微活动一点,患者就会感觉热气内扰,气逆作喘,门齿干燥,这是暑邪伤阴的表现。

    治疗“中暍”的三个禁忌

    因为患者一方面暑热外侵,一方面乃虚人之象。所以:

     

    1、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容易阳气外散,恶寒更甚。

     

    2、不可用温针,若用温针则助暑邪,遂伤阴更甚。

     

    3、不可用下法,误下则津伤,小便则会淋漓涩痛。

     

     

    “中暍”第一阶段的治疗


    暑热外侵犯表,最初病在太阳,随之病情的发展,则向阳明传变。病在太阳,恶寒发热,身重疼痛,此时如何处理,《金匮要略》中没有说,但是李东垣和王孟英,则根据两种不同的虚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气虚甚者,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黄芪 、苍术、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炒神曲、 橘皮、 白术各五分 ,麦门冬、 当归 、炙甘草各三分,青皮二分半, 黄柏三分, 葛根二分, 泽泻五分 ,五味子九枚。


    李东垣是金人,所以这个方子的剂量用的是宋制。宋代剂量较小,可能是因为用的是“煮散法”的缘故。煮散法就是把中药粉碎之后,再煎熬,可使药力备增。大家实际使用时,剂量可稍大一些。

     

    阴虚甚者,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西洋参 5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梗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此方原书未著剂量,此剂量是现代习用的剂量 。

    “中暍”第二阶段的治疗

    暑热外袭若第一阶段未及时干预、拦截,就会导致病邪向阳明传变,患者出现脉洪大或脉浮,或有大热,大渴欲饮水,或无大热,但口烦渴欲饮水。此时,暑热传变至胃,胃中有无形之火,胃津受损而生渴,且渴而欲饮。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会出现背微恶寒,有学者例如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胃热炽盛,胃火上炎,从而导致胃气给肾的供应减少,出现肾气不足导致的。

     

    此时当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二两 、梗米六合、 人参三两、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中,知母清热,滋阴,且知母有使胃气与肾相衔之效;石膏清胃热,解肌热;甘草,梗米守护胃气,补益胃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五物共济清热、降火、生津,补气扶正之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理解经方,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了汉代古医书中“痉病”的本质,所谓痉病其实就是热邪停留于肌肉深层,导致肌肉津液匮乏的一种病理现象。

     

    然后又聊了在太阳病中,“痉病”的两种类型,一为刚痉,二为柔痉,刚痉首选葛根汤,柔痉首选瓜蒌桂枝汤。但,一种病理状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原地等你去治疗,它可能会发展为另一种病理状态,或复归平和。所以,停留在肌肉深层的热邪是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的,所谓热盛于表,势必及里,扰动里气,上逆则为呕,下奔则为利,入肺则喘而胸满。邪在太阳未解,热传阳明渐盛,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三种类型

    一、热盛于表,上逆则为呕

     

    这就是所谓的邪在表未解,肌肉深层的热邪又下逼肠胃,导致里气扰动,胃气上逆为呕。此时可用葛根加半夏汤。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 第33条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葛根汤加上半夏。依然用葛根汤,是因为葛根汤对应的证仍在,所谓葛根汤证对应的症候群就是“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所谓项背强几几,就是指从颈项至背部肌肉僵凝之态。本质是,风寒束表,皮腠关闭,肌肉深层郁热灼津,津液向肌肉、皮肤的供应减少,首先出现颈部津液供给恶化,接着弥散到全身肌肉。再严重些,还可能发热恶寒,头痛项强,口噤不得语,角弓反张。

     

    但是,如今在上面的症状上,还要添上一条,那就是呕。这呕,就是热邪逼胃,里气扰动,胃气上逆导致的,于是加半夏。半夏一能燥湿化痰,二能降逆止呕,放在这儿恰如其分。若是“有汗恶风”,则需去麻黄,减轻发汗的力度。

     

    二、热盛于表,下奔为利

     

    所谓利,就是腹泻的意思。表邪入里而致腹泻不止。此时,又分两种情况。

     

    其壹,虽然出现了下利,但是正邪相争的主要矛盾还在表证上,此时,可用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论 第32条

     

    太阳病的特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而其中,恶风,脉象和缓,皮肤腠理疏松者,为太阳中风证。恶寒,脉寸关尺俱紧,皮肤腠理比较致密,身痛,头痛者为太阳伤寒证。

     

    为什么太阳与阳明合病(在同一时间段,太阳、阳病均发病)会导致腹泻呢?这一段,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解释很精彩。一般太阳伤寒证,太阳之邪闭塞于表,当用“麻黄汤”发汗解表之,若出现肌肉津液亏虚,则加用葛根以补肌肉津液之不足。若与阳明同时而病呢?阳明病有一个特征就是,渴,同时有濈然汗出。可是,现在表证未解,皮肤腠理不开,汗出不来,于是阳明之汗外出无门,遂内迫于里为下利。你看,虽然有下利,但是主要矛盾还是在肌表,太阳证>阳明证,所以依然要坚持解表发汗,疏经升津,这个葛根本来就有升阳止泻之能。

     

    其贰,虽然有表证,但是“利遂不止”,邪气只是残留肌表,矛盾转移到了胃肠,此时,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方子: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第34条

     

    此条中的下利,乃表证误下,导致邪气内陷所致。 此时,是表里俱病,太阳证的份量与阳明证相当,所以,需要表里俱治。脉促,即短促之脉,与浮数之脉类似。它提示什么呢?提示上虚下实, 有一个著名的方子“桂枝去芍药汤” 就是治疗“上虚下实,脉促胸满”的,此胸满是虚满。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脉促,即是误下使得上焦之气(肺、胸之气)下陷导致的,所以不仅有脉促,还有虚喘。

     

    《伤寒论》原文用词极精当,此处是“喘而汗出”,而不是麻杏石甘汤证中的“汗出而喘”:“喘而汗出”乃上焦肺气虚之虚喘,喘是重点;“汗出而喘”乃邪热壅肺之实喘,汗是重点。所以用大剂量的葛根(八两),就可以理解了。葛根不仅能解肌退热,生津之渴,还能升阳举陷,其药势向上,向外,可推动胃气向上焦,肌表循行。至于黄连三两,黄芩三两,清胃肠之邪热也,炙甘草二两守护胃气。

     

    三、入肺则喘而胸满

     

    刚刚我们说到了停留在肌肉深层热邪的两种变化:

     

    一种是,热邪逼胃,里气扰动,胃气上逆为呕,可用葛根加半夏汤。

     

    一种是,遂内迫于里为下利,同样是下利,主要矛盾还在表证的,用葛根汤;主要矛盾在胃肠的,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那么,第三种,就是热邪入肺,入肺则喘了: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论 第33条


    这一次的胸满,则是邪热壅肺之“实满” 了。既然提到了“不可下”,可能患者还伴有大便硬或者燥,甚至便秘,所以才被视为“太阳阳明合病”,但尚未到里热燥实的程度。此时当用麻黄汤类方,即所谓“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脉浮无汗而喘是此时的主要矛盾,此时的治法是“此虽邪实于胃,先发其表然后下之也。”若肺热甚重,可用“麻杏石膏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读中医经典多年,颇有心得,每每与中医大夫讨论验方,虽然显露身手的机会不多,但往往一击即中,药到病除。

     

    当时科里收住一病人,男性,五十多岁,因四肢末端疼痛住院。该患者从心内科转科而来,已排除心脏方面的问题。转科后查风湿性疾病相关指标均正常,唯有CRP和血沉明显升高。患者疼痛的特点是白天正常,夜间子时开始发病,而四肢远端皮温,肤色均正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不予以治疗,天亮后可自发缓解。

     

     

    反复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未能与西医诊断的任何一个疾病相符合,类风湿,风湿性多肌痛,反应性关节炎…均不相符,而即使应用糖皮质激素,曲马多(编辑按:止疼药)等药物仍罔效。

     

    迁延至约三周,患者及其家属焦灼万分。而作为医生这边而言,患者配合做各种检查,而耗资两万余元,竟然不知道是何病,甚至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烦恼异常。晨起交班,主任问计当如何是好,众皆默然。最后领导发话,让我去看下,于是领命而去。

     

    问诊持续约十分钟,秉承一个理念,病皆有缘由,特别是新发的疾病,我于是详细问了发病由来的生活情况,患者自谓当时已是冬日天寒,徒手驾驶三轮车去集市,来回过程觉寒冷异常,自此发病,几乎夜夜不息;再问有无好转之时,答曰有,自发病以来只有一晚上未疼痛,再问当时是何种情况,答曰因当时有发热,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值班医生遂给予吲哚美辛栓(编辑按:退烧药)1/3粒肛塞,结果大汗淋漓,衣服被单尽湿,当晚未发疼痛,但第二日夜又恢复原状,疼痛依旧。

     

    病史问诊清楚,其实当时胸中已有丘壑,缘于当时正在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越看越与一段经文所述病情相似,且患者伤于寒病因明确,并已有实验验证,虽然药症并不十分相符,用镇痛消炎药大汗淋漓后后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就恍悟该用麻黄汤,先开三剂试用:

     

    就五种药物,麻黄,桂枝,甘草,白术,杏仁,开三天量,嘱其按时服用。

     

    翌日晨,问患者感觉如何,答曰似乎有好转,再问有何好转,答曰似乎发病的时间有延迟,原来子时必疼痛发作,而今丑时后才发作且疼痛程度似有减轻,遂嘱其继续应用,隔日晨再问,答曰药太好了,疼痛明显减轻且下肢疼痛已消失,唯余上肢疼痛且疼痛已经明显减轻,能耐受,不影响睡眠,再一日,已霍然痊愈。随后患者出院两月后电话随诊曰:已痊愈,未再发。

     

    遂在科室内名声鹊起,传为佳话。

     

     

    细思整个治疗过程,真的可谓是效如柎鼓,而其思路却是来源于约1600年前的东汉末年,按仲景方书所云,是为病因--伤寒,病位--太阳表证,病机--虽发病约3周,病情并未六经传变,仍在太阳经,脉浮紧,患者药后发热,微微汗出,再观仲景书云,药后应微微汗出而解,不可大汗淋漓,若药后不出汗,应予热粥做引。

     

    推而广之,全国又该有多少这样的病例,又有几例能完美解决,即使动用所有的所谓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又岂能窥得疾病之一二,而这在仲景书中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稀松平常的一方。

     

    中医西医孰高孰低,无需多言,再读仲景书,可叹仲景书字字珠玑,全书一百余方,若能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则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至少所见之大部分疾病均可治愈,可叹当今又有几人读仲景书,又有几人能娴熟应用,更遑论有几人相信老祖先的智慧,继承尚且不能,更不用说发扬了,中西医结合更是一句空话。可叹,可悲!

     

    编辑团队按:

    该患者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异常,却又未符合任何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这时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本例中的不被疼痛困扰,当西医方法已经无效而且花费高昂的时候,张大夫勇于果断采用补充与替代疗法——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在炎热的夏天不仅仅是小孩会出现热痱子,而对于很多爱出汗的成年朋友也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痱子,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很多朋友对于大人起热痱子的偏方这个问题很关注。那么,治疗大人起热痱子的偏方有哪些呢,下边就详细介绍一下。

    1、花椒水除痱子:成年朋友身上出现热痱子的症状时,可以把适量的花椒放到搪瓷缸内冲入开水,放在小火上煮五分钟左右停火,等水温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轻擦拭患处,具有清热解毒,去痱止痒等功效,可以很有效改善热痱子的症状。

    2、艾叶水:这个偏方就是把适量的艾叶清洗干净后,放到锅中加水煮半个小时后,等水温适宜的时候,患者用毛巾浸泡轻轻擦拭或直接清洗患处,都具有去痱止痒,清热除湿等功效,对治疗成年热痱子的症状很有疗效。

    3、马齿苋水:成年朋友起热痱子的时候可以把适量马齿苋洗净,放到锅中加水煮二十分钟,等水温适宜时用毛巾蘸取擦拭,或者是直接浸洗痱子处,具有清热解毒,去痱止痒等功效,能够很有效地去除热痱子。

    4、苦瓜汁外涂:很多朋友们在夏天都喜欢吃苦瓜,因为它具有清热除湿,消肿之痒等功效,而且苦瓜还可以治疗热痱子,所以当成年朋友起热痱子时,只要把苦瓜洗净后捣烂取汁,把苦瓜汁涂抹在痱子处,或者是把熟透的苦瓜切开后,掏出适量的瓜瓤,加入少许硼砂,等硼砂融化后会流出水,患者取此水涂抹在患处,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去痱功效。

    在这里建议爱出汗的成年朋友们在炎热的夏季要每天多洗澡,多吃些比较清凉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胡萝卜,白萝卜等,而且当朋友们大量出汗时要及时用毛巾擦干。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汗液在皮肤表面的停留时间,而很有效的避免出现热痱子的症状。

  • 1. 什么是总二氧化碳(TCO2)
    总二氧化碳(TCO2)是指血液中所有形式的二氧化碳的总和,包括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氢盐。它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和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TCO2的正常范围一般在23-29 mmol/L之间。

    2. TCO2增高的临床意义
    当TCO2水平增高时,通常提示体内碳酸氢盐过多,这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的表现。代谢性碱中毒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代谢紊乱、呼吸障碍和内分泌失调等。

    3. 导致TCO2增高的代谢性原因
    代谢性因素是导致TCO2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胃酸大量丢失、小肠上部梗阻、缺钾、服用或中毒于镁性药物等,都可能导致体内碳酸氢盐的储备过剩。此外,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由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

    4. 呼吸性原因导致的TCO2增高
    呼吸性问题也会导致TCO2水平升高。当呼吸道阻塞、重症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胸等情况出现时,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减少,导致TCO2水平升高。此外,呼吸肌麻痹和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也会引起TCO2增高。

    5. 高热和药物影响
    高热状态下,呼出的二氧化碳过多,也可能导致TCO2增高。此外,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也会引起TCO2水平的升高。

    6. TCO2增高的疾病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如果发现TCO2水平异常增高,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常见的相关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7. 治疗和管理
    针对TCO2增高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其具体原因进行处理。如果是由于代谢性原因引起的,可能需要调整饮食,补充钾、镁等电解质。如果是呼吸性原因引起的,则需要改善呼吸功能,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氧疗等。对于药物引起的TCO2增高,则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8. 预防和监测
    预防TCO2增高的关键在于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对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测TCO2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出现无意识地抽搐一下的情况,这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本文将为您解析无意识抽搐的常见原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无意识抽搐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例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大脑中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进而引发抽搐。

    此外,高热惊厥也是导致无意识抽搐的常见原因之一。高热惊厥多见于儿童,当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时,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抽搐。

    除了脑血管疾病和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无意识抽搐。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抽搐。

    为了预防无意识抽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2.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预防中暑。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出现抽搐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 婴儿玫瑰疹,也称为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传染病,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这种疾病的特征是突发的高热,持续大约3-5天后,体温下降,随后皮肤上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澳门冬季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寒冷的气候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预防措施方面,以下是一些家庭可以采取的策略: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密切接触。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庭用品。
    3. 避免带婴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冬季。
    4. 增强婴儿的免疫力,确保他们获得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高热时可以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此外,保持婴儿的水分摄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对于婴儿玫瑰疹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家庭治疗策略:
    1. 高热时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需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2.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3. 为婴儿提供充足的液体,如水、果汁或电解质饮料,以防止脱水。
    4.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护肤品。
    5. 给予婴儿适当的营养和休息,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我正在家中沙发上休息,突然感觉一阵低热袭来,体温持续不退。想到疫情当前,我不禁有些焦虑,心想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线上问诊,希望能得到医生的指导。

    我打开了一个互联网医院的平台,选择了一位中医内科的医生。医生在详细了解了我的病情后,告诉我,这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医生建议我可以使用阿兹夫定,这是一种针对病毒感染的特效药。

    然而,由于药品缺货,医生告诉我需要等到晚上八点才有货。我焦急地等待着,终于到了晚上八点,医生告诉我药品有货了。我立刻联系医生,希望他能帮我开具处方。医生在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后,为我开具了处方,并告诉我需要遵医嘱用药。

    在用药期间,我的病情有所好转,低热逐渐退去。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饮食,多休息,增强免疫力。我非常感激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我感到安心,而且不用出家门就能得到治疗,真是太方便了。

  • 怀胎十月,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期盼。然而,有些不良生活习惯却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本文将为您解析哪些不良习惯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并提供预防措施,帮助您远离悲剧。

    一、与宠物亲密接触,风险不容忽视

    许多孕妇喜欢与宠物亲密接触,然而,宠物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却可能对胎儿造成威胁。研究表明,孕妇感染弓形虫的比例约为10%,而弓形虫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脑积水、小头畸形等严重后果。因此,孕妇应避免与宠物亲密接触,特别是避免接触猫的粪便。

    二、高热、霉变食物,警惕潜在风险

    孕妇在怀孕早期若出现高热,可能导致胎儿脑组织发育不良,引发智力低下等问题。此外,进食霉变食物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并注意食物的清洁和安全。

    三、适量饮酒,远离酒精伤害

    酒精对胎儿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孕妇饮酒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等问题。因此,孕妇应远离酒精,确保胎儿健康成长。

    四、情绪管理,避免心理压力

    孕妇的情绪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可能导致胎儿唇裂、腭裂等畸形。因此,孕妇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化妆品选择,注重安全性

    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孕妇应选择安全、无添加的化妆品,避免使用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的化妆品。

    六、预防措施,确保胎儿健康

    1. 婚前进行医学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2. 做好怀孕前的准备工作,避免盲目怀孕;

    3. 注重孕期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太子金,又称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期。该疾病由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高热、皮疹和全身不适。在香港春季,由于气候适宜,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幼儿急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下是针对太子金的相关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源。
    2. 加强营养:保证幼儿饮食均衡,提高免疫力。
    3. 避免拥挤场所:尽量减少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4. 接种疫苗:按照国家规定,及时为幼儿接种疫苗。
    二、治疗策略
    1. 降温处理:高热时,可给予退热药,如布洛芬等。
    2. 休息:保证幼儿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 护理皮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必要时可使用抗过敏药膏。
    5. 密切观察病情: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 宝宝发烧40度是不会烧坏的。

    当婴儿发烧40℃时,家长往往非常担心。然而,只要婴儿的精神状态、反应和食欲正常,通常情况下并没有大问题。单纯的体温升高并不能预示整体预后,关键还是要观察婴儿是否有并发症。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的存在,可能会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40℃属于高热范围,41℃以上称为超高热。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心发育不完善,超高热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此外,39-40℃的发热在婴儿中也很常见,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如11月或12月。但大多数情况下,婴儿的预后良好。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程通常为3-5天,退烧后预后良好。然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仍有一些特殊病例,如头痛、恶心或急促呕吐。这些症状可能是由脑炎或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预后较差。当婴儿发烧时,还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如导致哮喘或紫癜。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治疗,防止预后恶化。

    在宝宝发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喝温水或果汁,补充体液,帮助孩子降温。

    2. 将孩子放在室温约为24度的环境中,少穿衣服,促进散热。

    3. 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浴缸、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内散热。

    4. 针灸和按摩,如针刺十宣和按摩大椎穴,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

    5. 如果孩子发烧40度,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系统检查。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发烧时,家长不要盲目使用退烧药。有些退烧药可能对孩子的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在给孩子使用退烧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宝宝发烧40度并不会烧坏。家长需要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孩子走进了这家名为“智慧医馆”的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们与医生的线上问诊之旅。

    孩子自小体弱,三岁时有过一次高热惊厥的经历,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这次,孩子又出现了发热的症状,我赶紧在手机上预约了医生,希望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他在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熊胆粉可以用于预防高热惊厥,但需注意用量和服用时间。他还提醒我,孩子现在7岁,熊胆粉的用量应该是成人的一半,且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以防出现不适。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购买了熊胆粉,并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服用。虽然孩子偶尔会有轻微的拉稀,但总体来说,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捷和专业。

    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严谨的职业态度和无私的关爱。他不仅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还提醒我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让我对如何预防高热惊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可以随时随地咨询医生,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 当孩子出现高烧40度的情况时,家长们通常会感到非常担忧和焦虑。高烧40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等严重后果。

    首先,应该立即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等,以迅速降低体温。同时,可以采取温水泡澡、肌肉注射退烧针等物理降温方法。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潮湿衣物,并给孩子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外,还需要找出孩子高烧的原因。常见的高烧原因包括感冒、流感、扁桃体炎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通过服用乙酰氨基酚黄那敏颗粒、普地兰消炎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发热的迹象。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感冒患者,也是预防孩子发热的重要措施。

    总之,当孩子出现高烧40度的情况时,家长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 艾滋病,这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现代瘟疫”的疾病,因其无药可治的特性,使得无数家庭陷入绝望。然而,面对这一绝症,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本文将围绕艾滋病患者的常见症状——高热,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艾滋病病毒(HIV)入侵人体后,会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此时,任何外界因素都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其中高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艾滋病高热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用药。

    首先,如果高热是由感冒或环境变化引起的,患者可以口服布洛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高热症状,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然而,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已严重受损,若高热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除了药物治疗,艾滋病高热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天气变化无常时,应尽量避免身体受凉,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此外,患者还需保证充足的休息,并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高热患者若口服药物无法控制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输液治疗。同时,患者还需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面对艾滋病高热这一症状,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患者完全有可能将高热症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