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大爷心慌、睡眠差,2个月输1次血,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心慌、睡眠差,2个月输1次血,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王老师讲中医

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是对心跳加速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即我们平时所述的心慌。病理状态下叫做心动过速,严重的叫做房颤,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心动过速包括窦性、房性和室性三种。是指心率超过100次/分,临床常常表现为心慌、头晕、胸痛、汗多等,正常人常常在饮酒、情绪激动时出现,在甲亢、贫血、发热等病理状态也会出现,出现这种就需要去查个心电图再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但是既然是狂跳,这里着重强调的就是房颤了。

怎样确诊房颤呢?

第一,从病人的自身感觉上,会出现心慌、胸憋的症状。

 

第二,从心电图上看。

 

1、P波消失,取代它的是节律不一致的小f波,节律在350次/分左右,在II导联上尤为明显。

 

2、心室率不规则。

 

3、QRS波形态正常。

 

第三,医生的检查,在心尖部能听到节律不等,摸桡动脉跳动的节律与心尖部听的次数不一致,学名叫脉搏短绌。

 

 

造成房颤的原因很多,曾经见过一位老爷子两个月一次来医院输血,就是因为贫血导致的他心慌、睡眠吃饭差,一输血就好了,等两个月血莫名其妙的掉了就又来了。除了上述的贫血以下原因也可引起房颤,比如自身的心脏疾病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所以50岁以后的女性要定期查甲功)、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免疫疾病等。

 

房颤在对心脏机体本身有危害外,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血栓的脱落。老年人,血管膜上一般都附着有斑块,斑块一旦脱落就可能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心脏、脑部。到达心脏出现心肌梗死,脑部出现脑梗死,都能危及生命。而房颤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加速斑块的脱落,所以房颤的治疗很重要。

房颤的治疗可采取一下3点

第一、控制心室率,口服减慢心率的药物。

 

第二、可用胺碘酮复律,转成窦性心率。

 

第三、预防血栓,口服抗凝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疾病介绍: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简单解释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原本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由心房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心率不规则且频率很快,可见于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引发脑梗塞的风险很高。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82岁老人患有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腔梗,左下肢静脉血栓。全身血管都不好,这种情况下,治疗心绞痛,是放支架,还是药物保守治疗更安全?

     

    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因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医疗水平的发展,最后就是居民收入和医保新农合报销的背后支撑,老年人需要考虑是否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例子已经非常普遍。

     

     

    那么,对于高龄老人,是不是就不能放支架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高龄病人,也有积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例子,比如笔者就做过90多岁的老年心肌梗死。92岁的一个邻居,急性心肌梗死来医院找我就诊,对于平素身体还可以的老邻居,我积极建议首选急诊支架植入治疗,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因为刚刚发生心梗2小时,术后效果非常的好。

     

    那是不是年龄小的就一定需要积极治疗呢?

     

    也不是这样,笔者还遇到过39岁的一个小伙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闭塞,回旋支闭塞,但前降支还可以,行内科介入治疗失败,最后在我的建议下,先行了内科保守治疗,现在情况也可以。

     

    所以,年龄不是决定患者能不能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会决定我们是积极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1.病变情况

     

    病变的程度,病变的位置,病变的长度,是否为分叉病变,是否为钙化病变,是否为闭塞病变等等,手术难易程度相对来讲决定了患者是否行介入支架治疗的很大比重,如果病变比较简单,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那么我们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手术难易程度

     

    手术难易程度是和病变情况相辅相成的,病变越复杂,那么手术越困难,相对来讲,可能需要积极地概率就大打折扣。

     

    3.患者一般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比如脑梗塞是不是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是不是比较难以控制,高血压控制的好不好,有没有其他合并症等等。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很短,或者说即使我积极治疗了冠心病,我的其他疾病仍然比较复杂,可能我们选择保守的概率就相对较高。所以,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对来讲非常重要。

     

    4.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如果患者家属比较积极,医生又有相对的把握,可能促成放支架的概率就高,相反,如果患者和家属相对很保守,那么保守的概率就相对比较低。

     

    5.其他因素

     

    比如医生的治疗态度,医生和患者还有家属的沟通情况等等,都会对选择保守还是支架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选择保守还是支架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患者是急性发病,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医生早已经建议患者行急诊支架治疗,就是患者相对比较稳定,还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有了思考是不是要保守还是要支架。

     

     

    有时候,做出选择还是需要勇气的!希望笔者的这一席话可以帮得到你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冠心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与患者原发性疾病、年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非房颤患者高。房颤治疗能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率,很难根除房颤,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经过心内科系统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一、房颤患者需要定时复查

     

    房颤患者一旦出现心悸、乏力、气短不适,应该复诊。如果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家没有不适症状,但摸脉搏发现不齐也应尽早复诊。如果房颤患者在家更换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药物后再次应用时,也应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再次规范用药。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内科体检。

     

    定期体检,做好监测,如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功能及心室、心房的大小;复查心电图了解自身心率及心律的情况,以及有无缺血的情况等;定期复查凝血象,尤其是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时。

     

    二、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房颤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养成维护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了解口服房颤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减少引起心率增快的因素,如咖啡、浓茶、饮酒等。极治疗能引起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长时间静坐及过度运动会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要适当运动。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房颤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应用抗凝剂治疗时要做好房颤的卒中的评分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凝治疗对于有瓣膜病并置换金属瓣的房颤患者只能使用抗凝剂华法林。

     

    三、房颤的日常预防

     

    房颤的预防包括没有出现房颤时对房颤的预防,以及出现房颤,但经过治疗后房颤已经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后,需要预防房颤的复发。

    1.早期筛查:心电图的检查是早期诊断房颤最有利的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该检查。

    2.预防措施:在生活方面,要减少喝咖啡、浓茶,少吃巧克力,禁烟,少喝酒,因为这些可以导致心跳加快。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劳、过累,减轻体重,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的几率。对于高血压及心衰患者,应用ACEI及ARB类药既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同时对于导致房颤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或延缓房颤的发生。

  • 脑出血的原因中,高血压几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有脑出血的病人,患者和家属以及其他人都会首先想到患者罹患有高血压,但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高血压吃的降压药为什么还会突然间脑出血呢?

     

     

    一、血压没有控制理想

     

    血压升高导致的脑出血,其根本原因是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以上,如果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患者脑出血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便是口服降压药,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因为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吃了降压药,血压没有控制理想,患者仍然会出现脑出血。


    二、合并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是脑出血患者的又一大常见诱发原因。在很多没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中,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即便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脑动脉瘤的存在仍然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合并其他疾病导致

     

    还有一种类型的患者,即便没有高血压,没有脑动脉畸形,但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者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凝血异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甚至是常见的外伤,高空坠落伤等,也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常见的脑出血的诱因,但即便没有高血压患者,仍然会发生脑出血,这就和脑血管畸形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预防脑出血不仅仅要预防高血压,还要预防其他常见的诱发因素。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今天我的一个亲戚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最近自己睡眠不太好,每天晚上都是9点多睡觉,到了夜里4点左右就睡不着了,问我应该怎么办?


    考虑到这个问题涉及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失眠也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面临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失眠的图文!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可能会比较多,因此希望大家耐心点看完。

     


    1.为何中老年人普遍睡眠不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医生是如何判断失眠的。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这有点小题大做,只要是自己感觉睡不好,那不就是失眠吗?


    自我感觉睡眠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虑是失眠,但是这个并不全面,而且也不够客观。失眠有多种类型,比如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增多、总的睡眠时间减少等,一般来说如果入睡困难(入睡时间>30分钟)、一夜觉醒≥2次、总的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都可以诊断失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细节,婴幼儿的睡眠是很好的,每天基本睡觉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人对睡眠的需求基本在8小时左右,进入中年以后,睡眠逐渐变得不好了,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这和褪黑素的分泌减少有关!


    人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后就开始分泌褪黑素,在夜间褪黑素的分泌量达到一个顶峰,随后就开始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量是减少的,到了70岁以后夜里褪黑素分泌的高峰变为了年轻时候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而褪黑素对人来说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睡眠的,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了,睡觉质量自然就会变差。


    失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之前我有个同学,他谈了4年的女朋友跟他提出来了分手,为此他特别伤心,夜里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一个人心里如果装着什么事情,那肯定是影响睡眠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工作已经不繁忙了,但是家里的事情比较多,也容易出现重大的变故。与此同时,他们可能操心的事情也会比较多,自然而然会影响睡眠的。


    还有一些女性可能进入了更年期,这个时候他们多会在夜间出现潮热、多汗等的症状,这个也会影响睡眠。


    还有一些人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这些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失眠。


    除此之外,睡眠环境的改变、某些药物(比如甲状腺素、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功能性饮料、茶叶、咖啡、睡眠不规律、某些疾病(引起身体的不舒服)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失眠。


    还有一类人睡眠压根就是找不到原因的,这类失眠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原发性失眠。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诊断原发性失眠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排除其他的病因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2.面对失眠,中老年人应该怎么办呢?


    可能会有朋友说了,既然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褪黑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那我直接补充褪黑素不就完事了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看出,引起失眠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褪黑素分泌不足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要想战胜失眠,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如果一个朋友失眠是因为刚做完手术后疼痛带来的不舒服,这种情况单纯吃褪黑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对于失眠者来说,找到具体的原因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失眠主要是因为发生了重大变故,那只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失眠如果是更年期所致,那直接对更年期进行干预就可以了。


    要想改善失眠,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在白天的时候,午睡尽量不超过30分钟,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取消午睡。如果没有睡眠需求,那就尽量不要躺下。每天应该保证规律地作息,在睡眠之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看容易让人兴奋的视频,睡眠前的4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睡觉的环境应该保持安静、舒适,光线和温度也要适宜,不能太亮、太热或者太冷。虽然睡觉之前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但是轻缓的运动还是可以的,运动可以让你放松心情,而且还能产生轻微的疲劳感,所以自然就能帮助睡眠了。


    如果失眠真的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助于睡眠的药物,具体的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勿自行服用药物。


    可能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是否能褪黑素,可以肯定地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适当服用,但是年轻人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这玩意对褪黑素分泌正常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啥效果。褪黑素也并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毕竟吃多了也会有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等的症状。


    另外,褪黑素还会让人犯困,所以在服用褪黑素的5个小时以内,尽量不要开车或者进行精细的操作,否则会有一定的危险。服用褪黑素尽量按照说明书服用,不要私自增加剂量,一般来说每天服用0.5mg以下的褪黑素还是比较安全的。需要注意一点,目前褪黑素是一种保健品,国内对它的监管不是太严格,为了安全,尽量选择正规公司生产的,具体的我就不介绍了,大家自行选择吧。在选择褪黑素的时候注意看配料表,尽量选择成分比较单一的,千万不要买那些花里胡哨的。

  • 郭阿姨今年72岁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数十年,平时血压波动较大,血糖控制也欠佳,从不严格控制饮食,也不参加体育锻炼。最近她又得了一种怪病,那就是白天和正常人一样,可一到了半夜一两点就神志不清,甚至大吵大骂,这在村里被传播开来,很多老人都说她被鬼缠住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个月前,她和老伴儿激烈争执后突然出现了胸闷、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在孩子们的陪同下去当地医院就医,医生考虑到郭阿姨基础状况较差,这次发病怀疑是心脏病发作,建议她住院观察治疗。

     

    入院后,急查了心电图显示有心律不齐、房颤;查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左房增大、左室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房纤颤。

     

    医生给阿姨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后,症状缓解。可阿姨又添了一项新毛病:发热,而且是持续性低热,体温最高达37.8℃,医生夜间值班时观察到阿姨在凌晨1点左右开始出现神志不清、躁狂,甚至对其亲友破口大骂犹如中邪一般,折腾几小时后入睡,醒后如常人。

     

    询问其昨晚发生的事情,阿姨却毫不知情,家属向阿姨详细地讲诉了夜间她的所作所为,阿姨说:“怎么可能,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可据家属及值班医生描述,阿姨连续几天都是这种情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科室全体医生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并邀请多科专家会诊,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也没能明确诊断。主管医生请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为其进一步诊治,这位老大夫观察病人体型肥胖,可能为痰湿体质(肥人多痰),望其舌红苔厚腻,诊其脉象弦滑,并通过问诊辩证郭阿姨为湿热证型并有肝气郁结,给与她三仁汤加减治疗。服药五天后,郭阿姨体温降至正常,夜间睡眠也恢复了正常,神志不清的情况不再发作。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由杏仁、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以及半夏组成,能够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方中杏仁能宣畅上焦肺气;蔻仁醒脾畅运中焦;薏苡仁甘淡能利湿疏导下焦,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从三焦分消,再加清热疏肝理气之品,郭阿姨的持续发热及情志异常才能好转。临床中,我们需多角度转换思维,多想办法,运用多种方式治疗疾病,融会贯通才能造福老百姓。

  • 今天我的一个亲戚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最近自己睡眠不太好,每天晚上都是9点多睡觉,到了夜里4点左右就睡不着了,问我应该怎么办?


    考虑到这个问题涉及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失眠也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面临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失眠的图文!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可能会比较多,因此希望大家耐心点看完。

     


    1.为何中老年人普遍睡眠不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医生是如何判断失眠的。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这有点小题大做,只要是自己感觉睡不好,那不就是失眠吗?


    入睡困难


    自我感觉睡眠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虑是失眠,但是这个并不全面,而且也不够客观。失眠有多种类型,比如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增多、总的睡眠时间减少等,一般来说如果入睡困难(入睡时间>30分钟)、一夜觉醒≥2次、总的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都可以诊断失眠。


    褪黑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细节,婴幼儿的睡眠是很好的,每天基本睡觉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人对睡眠的需求基本在8小时左右,进入中年以后,睡眠逐渐变得不好了,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这和褪黑素的分泌减少有关!


    人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后就开始分泌褪黑素,在夜间褪黑素的分泌量达到一个顶峰,随后就开始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量是减少的,到了70岁以后夜里褪黑素分泌的高峰变为了年轻时候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而褪黑素对人来说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睡眠的,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了,睡觉质量自然就会变差。


    分手


    失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之前我有个同学,他谈了4年的女朋友跟他提出来了分手,为此他特别伤心,夜里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一个人心里如果装着什么事情,那肯定是影响睡眠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工作已经不繁忙了,但是家里的事情比较多,也容易出现重大的变故。与此同时,他们可能操心的事情也会比较多,自然而然会影响睡眠的。


    还有一些女性可能进入了更年期,这个时候他们多会在夜间出现潮热、多汗等的症状,这个也会影响睡眠。


    还有一些人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这些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失眠。


    除此之外,睡眠环境的改变、某些药物(比如甲状腺素、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功能性饮料、茶叶、咖啡、睡眠不规律、某些疾病(引起身体的不舒服)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失眠。


    还有一类人睡眠压根就是找不到原因的,这类失眠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原发性失眠。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诊断原发性失眠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排除其他的病因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2.面对失眠,中老年人应该怎么办呢?


    可能会有朋友说了,既然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褪黑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那我直接补充褪黑素不就完事了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看出,引起失眠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褪黑素分泌不足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要想战胜失眠,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如果一个朋友失眠是因为刚做完手术后疼痛带来的不舒服,这种情况单纯吃褪黑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对于失眠者来说,找到具体的原因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失眠主要是因为发生了重大变故,那只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失眠如果是更年期所致,那直接对更年期进行干预就可以了。


    午睡


    要想改善失眠,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在白天的时候,午睡尽量不超过30分钟,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取消午睡。如果没有睡眠需求,那就尽量不要躺下。每天应该保证规律地作息,在睡眠之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看容易让人兴奋的视频,睡眠前的4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睡觉的环境应该保持安静、舒适,光线和温度也要适宜,不能太亮、太热或者太冷。虽然睡觉之前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但是轻缓的运动还是可以的,运动可以让你放松心情,而且还能产生轻微的疲劳感,所以自然就能帮助睡眠了。


    如果失眠真的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助于睡眠的药物,具体的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勿自行服用药物。


    褪黑素


    可能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是否能褪黑素,可以肯定地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适当服用,但是年轻人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这玩意对褪黑素分泌正常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啥效果。褪黑素也并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毕竟吃多了也会有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等的症状。


    另外,褪黑素还会让人犯困,所以在服用褪黑素的5个小时以内,尽量不要开车或者进行精细的操作,否则会有一定的危险。服用褪黑素尽量按照说明书服用,不要私自增加剂量,一般来说每天服用0.5mg以下的褪黑素还是比较安全的。需要注意一点,目前褪黑素是一种保健品,国内对它的监管不是太严格,为了安全,尽量选择正规公司生产的,具体的我就不介绍了,大家自行选择吧。在选择褪黑素的时候注意看配料表,尽量选择成分比较单一的,千万不要买那些花里胡哨的。

  • 王伯一年前查出高血压,由于按时吃倍他乐克降压药,血压控制的比较平稳,一般都在85/130以下,多数在80/120左右。但一个月前查出又查出糖尿病,还是服用之前的降压药。最近王伯家里添了新丁,给儿媳妇做好吃的同时,自己也吃了不少,王伯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突发性血压升高呢?

     

    首先,从用药角度来讲,不药博士认为,倍他乐克这个药降压效果是不错,但不是王伯的最佳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首选药不是倍他乐克。根据2017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的推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应首选普利/沙坦类药物。当然具体的药物使用还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您的情况进行使用。

     

     

    如果是自行选择的降压药,请咨询专业医生后,选择更合理的药物治疗。因为倍他乐克更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使用。而且倍他乐克的说明书中也明确写了,在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时须小心观察。#清风计划#

     

    其次,血压很容易受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高血压患者。

     

    考虑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原因:

     

    1、如果糖尿病发生在高血压之前,那么高血压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属于肾性高血压。如果一口气喝了太多的水,水钠潴留、肾小球旁细胞变性、血管张力增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血压的波动,这种可能性较大;

     

    2、紧张、焦虑、激烈运动、休息不好等都会造成血压的突然升高;

     

    3、饮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王伯觉得随着儿媳的餐食吃点儿没有事,单纯从盐摄入的角度说,其实一次性摄入的盐分已经超标很多,这也是造成血压波动的可能原因之一;

     

    4、是否有其他疾病影响了血压?王伯比如您提到您还有尿酸高的问题。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是否影响到了肾脏的功能?建议明确诊断。再深入询问一下,发现王伯这段时间经常大量的喝鱼汤。

     

    鱼汤会造成血压的不稳定吗?

     

    对于高血压能否喝鱼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鱼汤中油脂含量很高,脂肪含量越多,对高血压越不利。而有的人认为,鱼汤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软化血管,降血脂,对高血压有利。

     

     

    对于高血压,我们通常会建议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并适当补充蛋白质。上述两方说法不能笼统说谁对谁错,但这一定与选用鱼的种类、所用鱼的部位、做法与口味等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平常做鱼汤,通常是整体去掉内脏的,其他部位则通常会选择保留,而且以熬出来的鱼汤,越奶白越觉得营养价值高。内脏的去除,意味着胆固醇含量最高部分已经被去掉了。但是鱼头通常被保留,鱼脑中所含胆固醇的量仅次于鱼内脏。所以仍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所以这样的鱼汤确实是不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的。#吃在四海八方#

     

    但是如果把鱼头切开,去掉鱼脑,那么胆固醇丰富的鱼脑和鱼内脏等就被去掉了,再把鱼身上,特别是鱼腹部的脂肪也去掉,那么高血压病人是完全可以喝鱼汤的。还有就是注意尽量少盐!

  • 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其实比较高的,特别是50岁以后,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国内50岁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一半都有高血压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的,所以只有依靠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自然是少不了监测血压,不少人会发现自己的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波动的。大家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却很少有人关注脉压差。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调控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什么是脉压差?


    虽然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高,但是对高血压有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我们平时说的高压就是指医学上的收缩压,低压就是指医学上的舒张压,而脉压差主要就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收缩压是>舒张压的,所以脉压差多数是正数。举个例子吧,假如一个人测量血压,他的收缩压是150mmHg,舒张压是90mmHg,那这个人的脉压差就是(150-90)=60mmHg。


    正常情况下脉压差的范围在20~60mmHg以内,如果脉压差>60mmHg就认为是脉压差增大,如果脉压差<20mmHg,就认为脉压差变小。


    既然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所以脉压差的数值就跟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关。收缩压顾名思义就是指心脏收缩时压力最高的数值,舒张压就是指心脏舒张时,在心脏舒张末期血压的最低值。当心脏收缩力增加的时候,收缩压增加的幅度高于舒张压增加的幅度,所以脉压差是增加的。当心率增快的时候,由于舒张压增加的幅度比收缩压增加的幅度大,所以脉压差是减少的。可能大家对这个不太理解,这里我特地解释一下。当心率增快的时候,舒张期是缩短的,那么舒张期的时候心脏内的血液流经外周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留在心脏内的血液量就会增加,所以舒张压会增加。这就好比吹气球,在气球大小不变的前提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多,气球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2.为什么老人的脉压差增大?


    我们都知道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管是谁,无论他保养的多么好也只能做到延缓衰老的过程,但是无法使衰老停止。人的衰老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不仅仅器官或者组织功能减退,而且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差。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多存在一定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这样的话也会进一步降低血管的弹性。当血管弹性减弱的时候,血管对于血压的缓冲作用自然也会减弱,自然收缩压就容易增高,这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


    举个例子吧,血管对于血压的缓冲就类似于有弹性的牛仔裤,虽然有些人可能胖一些,但是由于牛仔裤有弹性,所以即便腿粗一些也不会感觉到牛仔裤比较紧。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回流到心脏内,但是由于血管弹性变差了,所以血管的回收血液的能力减弱,舒张压就会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 他们的血管弹性减弱,收缩压增高而舒张降低,自然脉压差也就会增加。


    还有一些人老年人本身心脏的瓣膜出现了问题。在心脏里面有很多的门,这些门负责一些生命活动。老年人的心脏瓣膜使用了多年,所以功能有些退化了,很容易引起瓣膜关闭不全。就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来说吧,当心脏收缩的时候,它能维持正常的收缩压,但是当舒张的时候,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了,所以留在主动脉内的血液会返流到左心室,这样的话主动脉内的血液量会减少,自然舒张压也会降低了。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时候,收缩压基本不变而舒张压增加,所以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脉压差增加。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扩大,心脏大了以后就会造成瓣膜关闭不全,自然也包括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这个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吧,心脏就好比一个房子,如果房子变大以后,门还没有什么变化,那会不会造成门关闭不全呢?


    另外,还有一些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脉压差增大,比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贫血的时候,人体为了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就不得不使心率增快、心脏收缩力增加,这样的话就会使收缩压增大的幅度大于舒张压,所以脉压增大。

     


    3.脉压增大有什么危害?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


    脉压差增大会使心脑血管的负担增加,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如增加脑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的发病率。


    降低脉压差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就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整。如果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应该尽力去戒烟酒。吃饭的时候,注意清淡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低于6g,每天摄入的总油脂量控制在25~30g,尽量不吃糖果或者甜食,与此同时也需要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因为摄入的能量多的话自然会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里面含有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对于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还要坚持运动,老年人优先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每周的运动次数不低于5次,如果处于某种疾病的急性期,应该暂停运动。现在的天气比较冷,应该尽量避免室外活动。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会造成血管的收缩,这个时候血压会有明显的波动,血压忽高忽低也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的风险,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室内活动。


    我们都知道情绪激动会造成心率增加,心率增快可使收缩压增加,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降压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β受体阻断剂,这种药物能够降低心率。不过需要注意,β受体阻断剂也有禁忌症,像支气管哮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都是禁忌使用的。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要乱来。对于脉压差大的患者,可以选择联合用药,由于降压药的配伍内容多,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 说好的肾脏疾病呢?为何要开那么多药,又是降压药,又是利尿药,还补钙,难道是医生乱开药为了拿药品回扣?这问题其实一直困扰很多来看病的,同样在门诊,我也经常被人说:总是给他开那么多药!其实是这样子的!

     


    明明是肾病,没有高血压还要给我开降压药


    其实是你对药物偏解!目前肾内科主要有两种降压药,一类是什么什么沙坦,另一类是什么什么普利,可以拿出你的药来看看!这两种其实都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除了有很好的降压作用以外,在肾脏疾病治疗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减少尿蛋白从而保护肾脏,因尿蛋白是肾功能恶化一个重要指标,有效降低尿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肾衰,保护我们的肾功能!因此,对于得了肾病的人来说,不管有没有高血压,只要血压能耐受,医生都会开这两类降压药!

     
    肾脏疾病开利尿药又是怎么回事?


    利尿剂其实在肾脏疾病运用上是特别普遍的,我们都知道肾脏是我们人体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废物和毒物发挥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使用利尿剂,有助于肾脏疾病治疗。而且有时候使用利尿药是为了对抗使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利尿药是一把双刃剑,不合理使用有可能导致人体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等副作用!

     

     

    肾脏疾病还要补钙?


    补钙的原因不是肾脏疾病本身,而是我们都知道肾病会引起我们人体很多的并发症,如肾性骨病导致的骨质疏松、低钙血症以及血透以后有些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足痉挛、抽搐等症状等等,这其实都是钙大量流失,缺钙引起的,所以补钙对于患有肾病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注意一点:不要空腹补钙,一定要多次小剂量的补,因为本身有肾病的人其肠胃就不好,空腹服用钙片容易进一步加重病人的肠胃不适,适得其反!

     
    最后一点:有时候医生之所以开除了你本身疾病药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药三分毒”,每种药物都或多或少有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需要开其它药物进行辅助控制其产生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服用一些精神类药物,会有很强的肝毒性,这时候往往医生要一起开一些护肝类药物;再比如平时生活用的最多的解热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吡罗昔康、甲芬那酸、吲哚美辛、保泰松、感冒通等,都有很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时候我们需要开一些控制肠胃药物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

  • 中医对体质的认识有很多种,比如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那么您属于哪一种体质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气虚,同时我们也给自己的身体打打分。

     

    有一位患者去医院看病,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身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加重、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大夫告他这是典型的气虚体质。患者很是不解,为什么会认为是气虚呢?

     

     

    气虚的原因有很多,我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叫“肺肾脾三久”。“肺”指的是气的来源不足,“脾”指的是后天脾胃虚弱;“肾”指的是先天禀赋不足;“三”指的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久”指的是久病久劳损伤元气。这种趣味的记忆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呢?

     

    肺为气的来源,具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当肺功能失常的时候就会影响到气的功能。先天肾气不足简单理解就是爹妈给的不够,也就是说您的身体从生下来就禀赋不足。后天是脾胃虚弱,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当脾胃功能强壮时我们的气血就比较旺盛,脾胃功能差则气血虚。

     

    人之气首先来源于肺,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精气,在胸中形成“宗气”,也就是我们中医讲的“天、地、宗”,天气就是自然界的清气、地气就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宗气就是天气与地气相结合产生的。脾和肺又需要依靠肾气的资助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所以,当肺脾肾三者的功能失调时,也会出现气虚。

     

     

    大家都知道,过度劳累也会出现气虚,正如《黄帝内经》上讲的“劳则耗气”,劳累过多就容易损伤人体正气。但是,我们又不能过度休息,因为“久卧伤气”,经常卧床的人也会导致气虚,所以我们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在生活中尽可能劳逸结合。

     

    比如,一般不运动的老年人,偶尔一次运动量多了以后,就表现出少气懒言,浑身酸痛无力的现象,这就是“劳则耗气”的表现;还有很多年轻人,每到周六日休息的时候,在家能睡一两天,起床后也会出现头晕目眩、浑身乏力,这其实就是“久卧伤气”的表现。

     

    以上,就是我们所讲到的关于气虚体质的判定,不知道您中枪了没有?临床上针对气虚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用一些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之类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上述的讲解对气虚的体质有一个基本认识。

  • 老年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不容忽视。除了加重原有心脏病症状外,房颤更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患脑梗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7倍,心脏病患者合并房颤的病死率更是高达2-3倍。因此,对于老年房颤患者,除了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外,积极治疗房颤同样至关重要。

    房颤的病因复杂,包括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房电重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心房纤维化等。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如心律平、胺碘酮等,但它们只能针对部分病因,无法根治房颤。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能够整合调节心肌细胞的多离子通道,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房颤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老年房颤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包括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定期到医院的心内科或心律失常科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控制房颤、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心内科是治疗房颤的主要科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手段也是评估房颤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总之,老年性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房颤,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一个54岁的男性,突然感到一阵心慌,随后被诊断为房颤。与此同时,我还有一个先天的四叶瓣问题,这让我对未来的治疗感到忧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了线上问诊,选择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房颤和瓣膜问题的知识。

    起初,我对能否同时解决房颤和瓣膜问题感到迷茫。医生***耐心地解释说,房颤手术和瓣膜手术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尽管两者之间可能有间接影响,但它们并没有直接关系。房颤手术并不会加速瓣膜的恶化,反之亦然。

    医生***还告诉我,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实力雄厚,我可以放心选择在这里进行房颤手术。得知这一消息,我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时进行了各项检查,并最终接受了射频消融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也很快。医生***告诉我,现在房颤的消融都是微创的,术后第二天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了。这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然而,我仍然担心熬夜对房颤的影响。医生***告诉我,熬夜和劳累可能是房颤发作的诱因。我意识到,为了我的健康,我需要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解决了房颤问题,还对自己的心脏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抗凝治疗。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包括胺碘酮、心律平等,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包括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此外,抗凝治疗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心房纤颤的病因复杂,可能与器质性心脏病、肺脏疾病、甲亢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症状及伴随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加重房颤症状。因此,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饮食均衡。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心房纤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心内科、心电图室、超声科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适用于部分患者。手术前,患者需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并在医生指导下做好术前准备。

    总之,心房纤颤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那天,我带着父亲走进了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父亲今年61岁,患有病毒性乙肝多年,最近感觉走楼梯容易喘气,但并没有胸闷胸痛的症状。

    1月18日,他在安徽淮南的医院做了CT检查,随后我和他回到武汉过年。在武汉期间,我给他量了体温和做了核酸检测,结果都正常。我还用血氧仪测了他的肺氧量,结果显示在96到98之间,脉搏在92到105之间。

    后来,我带他去省人民医院挂了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号,并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液检查。呼吸内科的医生建议他注意休息,安心过年,没什么问题。而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则建议他回淮南住院治疗,因为存在血栓的风险,需要抗凝治疗。

    今天,他去了淮南的医院门诊,医生给他开了脑心清片,并告诉他先将肝部转氨酶降下,才服此药。我担心他的情况,所以想咨询一下他现在的症状是否需要住院?应该如何治疗?用药方面有什么建议?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父亲的病情,并认真查看了他的检查报告。他告诉我,心电图检查提示有房颤,心脏B超检查显示双房大,肺部有感染等问题。虽然父亲有乙肝,但目前肝功能正常,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医生建议父亲住院治疗,主要问题是房颤,需要控制心室率并抗凝治疗。

    我感到有些担忧,但医生安慰我说,如果父亲复查心电图后不是房颤,可以不住院。他还告诉我,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也有的原因不明。

    我感谢医生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决定让父亲再去淮南的医院做复查,并注意他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活动,避免烟酒、劳累、熬夜,保持作息规律,保证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心态。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收缩不协调,导致心房内血液不能有效泵出。许多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和心衰等,都可能导致房颤的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症状。

    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首先,房颤会导致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梗塞,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次,房颤还会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研究表明,患有房颤的心脏病患者,其病死率是未患有房颤的心脏病患者的2~3倍。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房颤呢?首先,要关注心脏健康,积极治疗原发心脏病。其次,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体重等。此外,中药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例如,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通过调节多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抑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持续,缓解心慌、头晕、气短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同时,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只有积极面对,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房颤,保障身体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整合调节优势,可以同时对所有的离子通道进行调整,对心肌细胞钠、钾、钙等多种离子通道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与西药相比,参松养心胶囊没有心脏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这为房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之,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了解房颤的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房颤,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跳动不规律、频率快。而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房颤,降低中风风险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九病区主任孟旭教授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孟旭教授提醒,如果发现自己脉搏跳动不规律,或者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很可能就是房颤。此外,一些常见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等,也提示我们可能患有房颤。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6倍。因此,预防和治疗房颤,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

    目前,预防和治疗房颤主要有三种策略:抗凝药物治疗、去除左心耳、消除房颤。其中,去除左心耳作为预防房颤中风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

    左心耳是左心房一角向右前侧伸出的耳状小囊,在窦性心律时,左心耳因具有正常收缩能力而很少形成血栓。但当房颤发生时,左心耳独特的解剖结构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因此,去除左心耳可以有效减少中风的发生。

    目前,去除左心耳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扎切除、内缝合、切割缝合器、心耳夹和封堵器等。其中,心耳夹和封堵器作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除了去除左心耳,消除房颤也是预防和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目前,消除房颤主要有导管射频消融和微创胸腔镜射频消融两种方法。其中,微创胸腔镜射频消融创伤小、恢复快,且成功率较高,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选择。

  • 那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我母亲焦急的声音。她说自己的心脏最近总是感觉不舒服,有时候还会感觉到心慌。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小问题,便建议她去附近的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母亲在医院做了心电图和彩超,并且抽血做了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发到了我的手机上,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心里有些紧张。我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一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向他咨询母亲的病情。

    专家很耐心地询问了母亲的病情,包括心慌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是否有其他症状等。母亲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专家又仔细地查看了她的检查报告,并给出了初步的诊断和建议。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位专家的专业和细心。他不仅对母亲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耐心地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他告诉我,母亲的病情可能是由于劳累过度引起的,建议她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并且要定期复查。

    几天后,母亲又去做了24小时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心律不齐,有频发的早搏。专家告诉我,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需要注意控制症状,避免出现不适。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和母亲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我相信,在这样便捷、高效的医疗平台上,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

  • 心房颤动,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并发症之一便是中风。中风不仅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视力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甚至半身不遂。此外,中风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视觉损害。引发中风的原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部血栓等,而容易被忽视的心房颤动也是其中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每5个中风患者中,就有1个与心房颤动有关。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内血液凝滞,形成血栓,当血栓随血液循环阻塞于脑部,就会引发脑中风。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且残疾程度常较一般中风更为严重。心房颤动不仅容易发生在老年人,高血压、心衰竭、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也更容易患病。

    为了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抗凝药物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重要手段。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控制血压和血糖等,以降低中风风险。

    心房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中风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从而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以下是心律不齐的一些常见症状:

    1. 心慌:心律失常会导致心室压力升高,心脏舒张期充盈过度,引起心慌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心跳不规律或心跳停止。

    2. 乏力: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心肌的收缩频率和节律紊乱,心脏的输血功能不稳定,血液循环缓慢,人体各器官供血不足。这时,患者就会出现疲劳的症状。

    3. 胸闷:心律失常发生后,患者的心脏功能会下降,导致体内血液流动变慢,氧气输送功能降低,各器官供氧不足,出现胸闷症状。

    4. 气短: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流动缓慢,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

    5. 头晕:心律失常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6. 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脏停搏,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除了上述症状外,心律不齐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等。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不齐的常见方法,如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去乙酰毛花苷等药物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心律失常。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为了预防心律不齐,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不齐。

    4.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5. 避免接触电磁场、辐射等有害物质。

  •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指的是心脏的左侧心房发生不规则的收缩,导致心脏跳动变得快速且不规律。这种异常的心跳模式可能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房颤的病因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外,长期饮酒、吸烟、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房颤的风险。

    房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诊断房颤主要依靠心电图,通过观察心电图上的波形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房颤。

    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心律和心室率来缓解症状,射频消融术和手术治疗则可以根治房颤。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都有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

    总之,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和保养,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