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上腹部急痛,胸胁胀满,用这个方子效果好

上腹部急痛,胸胁胀满,用这个方子效果好
发表人:黄继斌

从大柴胡汤开始

 

要理解中医是如何治疗急腹症的,可以从理解“大柴胡汤”开始。这个方子可用于“少阳病”转“阳明病”之际,我们可以把它看着是“阳明腑实证”的雏形,同时还具有少阳证的一些特点。在这个方子中,我们用来治疗“阳明腑实证”的药物,已开始陆续登场。如何理解“大柴胡汤”呢?

 

 

如上图所示,剑突下,胃上皖满痛①,同时兼有胸胁满痛②、③,我们就可以朝大柴胡汤证考虑。

 

所谓胃上皖满痛,就是剑突下,胃上部有塞满了东西的感觉。它和“半夏泻心汤证”,和心下痞的区别是,腹壁比“半夏泻心汤证”更紧张。而且用手按压该部位时,患者疼痛明显,不过还没有到“心下硬而实满”的地步,也没有大热,尚属于胃实轻症,不可峻下。

 

同时还伴有胸胁苦满。所谓胸胁苦满,就是患者自我感觉从胸至胁下塞满了东西,非常难受。医师检查的时候,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探巡按压季肋下,会有抵抗感,和重胀感。当然这不一定,以患者的自我认知为主。


这儿说的是主症,再说说兼症,兼症就是有可能出现,但不一定出现的症状:呕吐,寒热往来,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沉实或弦数。这些症状可能出现,但不一定出现,所以要以主症为用药指标。

 

现在我们来看看大柴胡汤的方药和用法: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常用量为20克)、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八味,以水22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杂病论》


在这个方子中,枳实顺气导滞,配芍药可以缓解患者腹肌紧张。柴胡,黄芩可以解除胸胁,心下的邪热,又可除痞满。半夏,生姜可止呕,又可化心下痰饮。大枣,生姜这个药对,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可以守护胃气,守护胃津,以使寒凉之品不伤胃。

 

 

这个方子中,最关键的药物是大黄。腑气不通则痛,大黄有很强的下气,行瘀,止痛作用,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一般而言,我喜欢从3克开始往上用,3克不行则6克,再不行,则可以到12克以上。


若患者,腹痛减轻,出现腹泻,则可以停用大黄。若煎熬来不及,可以用大黄的“中药配方颗粒”,或大黄粉。若腹痛仍不止,大便不下,则需要进一步考虑是不是大承气汤证了。

 

一般来说这个方子应当用于体格于体力比较充实的患者,若是体力比较虚弱,怕冷的患者,可以用大黄附子汤加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腹泻疾病介绍:
腹泻俗称“拉肚子”,腹泻的主要病因是肠道出现感染。主要指的是大便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的形状、质地发现改变,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粘液及脓血情况。严重的腹泻会导致身体脱水、乏力、水电解质失衡。大多数腹泻在数天内可自愈,部分腹泻则需配合药物治疗,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治愈。一般的腹泻经过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会消失,彻底治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但是如果胃口不好,吃不下,短时间倒还无所谓,但是长期如此会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在中医的理念里,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也难怪民间会有“脾胃好,身体就好”的说法。

     

    如果一不小心脾胃不好了,很多人都会想办法弄点开脾助胃的老偏方或者是药品来吃吃,希望能够让胃口好起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能够让胃口好起来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但是,有没有更为简便,又安全度更高的方法呢?我们不妨可以试试食疗。

     

     

    对于开脾助胃的食疗方子也是蛮多的,今天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食疗方子,那就是橘姜茶。这个方子主要只用到了三样东西,一个是新鲜的橘子,一个是生姜,还有一个就是花茶。那么,这个方子该如何使用呢?这也是食疗方子能够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制作橘姜茶时,取2个新鲜的橘子,切三片生姜,抓3克花茶,备用。先将橘子剥去外皮,生姜切成薄片,一起放在水中煎煮,待到水沸之后,再将花茶放入,泡上片刻之后,即可饮用。这个方子具有开胃、健脾、生津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口渴,欲呕等症。

     

    橘姜茶为何会有如此功效,其实全在橘子和生姜的妙用。先来看看橘子,中医认为,橘子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润肺等作用;可用于胃阴不足,口中干渴,或饮酒过度;也可用于消化不良,呕逆少食;还可用于咳嗽。

     

    生姜这个食药两用之物,对脾胃方面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也可用于风寒或寒痰咳嗽;还可用于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等。

     

     

    在人们心中素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抓住对方的心,就要先抓住对方的胃”,是的,通往人们心里的路要经过胃,而这简简单单的橘姜茶,寥寥两三味,就能起到健脾开胃、生津止呕的作用,要是在脾胃虚弱时,不妨泡上一杯,为我们的脾胃加油!

  • 这个古方叫:“半夏泻心汤”。我们来看看这个古方: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面七味药,用水2000ml,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每日服用三次。

     

    一般来说,半夏半升为45克,如果是慢性期,我会用到它的一半量22克左右,我喜欢用姜半夏。汉代一两为现在的15.625克,但是,我觉得按一两等于6克换算,效果已经很明显。

     

    心下,也就是剑突下,胃上脘的部位,胀痛不适,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胸,心下有痰热,胃气难以上行,有形之物充满了心下,腹诊后,心下又硬又痛, 此为结胸,可用“大陷胸汤”。

     

     

    一种是“心下痞”,也就是胃脘满闷胀,按之软。这就是我们这一章所谈到的“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了,这个方子主攻的第一目标就是“心下痞塞”,至于呕吐,腹泻都只是它的次要目标。当然实践下来,我觉得,胃脘满闷胀,按之稍有抵抗,有隐痛,也是这个方子的主治范围。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和心绞痛,真心痛相鉴别,我觉得中医师熟悉心电图也是必要的。

     

     

    这个方子为什么效果这样好呢?


    一般认为,黄芩,黄连可以清除隔下,心下或胸中之热。半夏,干姜可以祛除心下及胃中水饮。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可以补益和鼓舞胃气,有修复和再造脾胃功能之力。

     

    而“心下痞”或“心下痞硬”,患者自觉“心下充塞,隐隐作痛”,医者腹诊感觉“稍有抵抗”,这是由于水(饮,痰湿),热并存于心下所至的。根源在于心下升降出入不利,胃气不足,一方面,心下膈蕴热,一方面胃气虚弱,源源不断产生寒饮。两者不断交积,水和热同时存在。

     

    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状况,所以一方面,要补益胃气,鼓舞胃气,用人参,大枣,甘草,生姜或干姜;一方面要清蕴热邪,用黄连,黄芪,蒲公英;一方面得祛胃中水饮,用半夏,干姜,生姜。

     

    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胃气虚弱的程度,水饮的多少,随证治之,加入“生姜”,加大“甘草”用量,甚至有可能用上“附子”。

     

    判断这一切的基础是“腹诊”,所以后面的将结合“腹诊”细谈“半夏泻心汤”的加减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伤寒杂病论中,仅仅提及了“阴虚”这个词一次。


    是的,你没听错,仅仅只在《伤寒论》第111条提及了一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这是《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决定的,这部经典著作有着紧紧围绕临床,客观描述现象,不做过分演绎,注重方证对应的特点,这是“遮蔽理,道乃见”的境界。

     

    在上面那段条文中,“阴虚”是指“津液缺失”的意思,而“存津液”是经方使用时需要时刻铭记的法则。在古代,没有静脉补液技术,所以“失津液”很常见,也容易危及生命;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伤寒感冒或大病之后,若津液丧失,也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少寐“”这类症状。如果不重视,一些患者会接着出现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甚至血糖急剧增高。

     

    平常我们询问部分糖尿病病人的既往史,问他们是何时发现自己血糖增高的,他们经常会提及是某次大病之后,或者某次热病之后,突然就烦渴不已了。这便是热病解后,气液两伤,余热未尽导致的。对于这余热未尽,《伤寒论》中有个非常好的调理方子,它叫“竹叶石膏汤”。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方子的主治和组成: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方子由6味药组成。麦冬是这个方子的君药,起到的是滋润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用量也非常大,为110克左右。

     

    实际上这个方也是“麦门冬汤”的变方,在麦门冬汤中,麦门冬的剂量更大,达到7升,治疗的是咽喉极度干燥,咳嗽。石膏用了一斤,也就是250克,当然,在“康平本伤寒论”中,石膏后面没有“一斤”二字,石膏在这儿起到的是除烦,止渴的作用,若患者大渴,烦躁不安,石膏的用量自然宜大,曹颖甫先生就曾用大剂量石膏治疗消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若只是小渴,自然不必用那么大的量。15~30克左右即可。

     

     

    半夏在这儿起到的是降逆止呕的作用,原方用了半升,据柯雪帆教授考证下来,是42克,当然,若患者不呕,或者只烦不呕,这个用量可以减到12克左右。竹叶一把12克,两把24克,能清热泻火,除烦生津。但是,用了这么大量的滋阴药,下气药,清热药,很容易伤胃。

     

    所以,在原方中,启用了人参,甘草,粳米来保护胃。这个和现在我们去输抗生素,医师常会配合用一些胃粘膜保护剂原理是一样的。

     

    人参能补脾益气,又能治津伤口渴。甘草能解诸药之毒,又能益中气。粳米就是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中的一种,大米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东北大米,珍珠米就是粳米,粳米米汤有非常好的温中和胃,除烦止渴的作用,相信多数读者都喝过清醇甘美的米汤。

     

    这六味合在一起,就能治疗“气津两伤”导致的“身体消瘦,口干舌燥,心烦难眠,气喘吁吁”,是一个生津液,补中气,标本同治的好方,可广泛用于热病津伤,余热不尽。

     

    当代医家多用它来治疗糖尿病,肺结核,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燥,热渴欲饮,气短音微,气逆欲吐”等症候,患者多见舌红少苔,脉象虚数。

     

    这个方子确实有非常好的阻断早期糖尿病的效果,我曾经将其用于突然出现的烦躁口渴,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迅速降到了正常范围。当然,这仅是个案,还需要大量的临证观察来佐证。

     

    最后,我想谈谈这个方子的剂量问题。这个方子原方剂量不小,与当代中药临床用量差别很大。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医学家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和“经方”最早出自军医之手有关,因为经方所有处方,配伍井然有序,加减极其严谨,而且文字夹杂有大量“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取如弹丸一枚”这样的富有军人色彩的话语。所以,经方在古代是救生死于一线之间的方子,在没有静脉输液,肠内营养技术的时代,不用那么大的剂量,恐怕也起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 都说人的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十分大,以前听爸妈说亲戚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查出来得了癌症,被儿女瞒住了,他自己本来也觉得不放心,但出院的时候子女逗他说:“你都七十好几了,还怕什么啊,赶紧的该吃吃该喝喝,等你百年去世,我肯定不哭!”这老爷爷一听挺有道理,就也没放在心上,结果活了好几年没事。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说漏嘴了,这老爷爷知道以后,情绪忧郁、茶饭不思,没一个月就过世了。

     

    古人说养生就要“恬淡虚无”,注重调畅情志。在中医当中肝脏是主调理情志的,脾气不好的人肝火必旺,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今天要介绍一种叫做“肝火犯肺”导致的咳血病症。

     

     

    肝五行属于木,肺五行属金,“肝火犯肺”又叫做“木火刑金”这种病症的病人一般表现为情志平素就易躁易怒,每次情志波动则病情加重。

      

    肺脏为娇脏,其质地清虚娇嫩,木火刑金则肺脏津液受到肝火煎熬,炼津为痰,阻滞气机,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出现咳嗽咳黏痰、痰液咳吐不利。而肝火灼伤肺部脉络,则痰中带血。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火内炽、气机不畅则心烦易怒,循肝经传至胸胁则胸胁疼痛,内火暗耗津液则咽干口苦、面红便秘。舌红苔黄,脉象弦数都是肝火旺盛的表现。


    《二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一个名老中医治疗“木火刑金”出现咳嗽不止、肺络受伤、血溢脉外出现的咳痰咯血的疾病。病人因为这病内耗气血津液,身体消瘦,一切脉果然是又细又数,于是便开了一个方子——咯血方,加丹皮、旱莲草、藕节、侧柏叶、霜桑叶等药物。

     

    这个方子的关键在基础方咯血方,这个方子出自《丹溪心法》,由青黛6g、瓜蒌9g、海粉9g、山栀子9g、诃子6g等几味药组成,使用时将药物研成粉末,用生姜汁作为丸剂,每服9g,噙化服用。现在也煎汤服用。

      


    这个方子具有非常好的清肝泻火的作用。青黛味咸而性寒,能入肝、肺二经,既可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又可入肺凉血止血;栀子味苦性寒,能解六经之郁火,可清热、凉血、泻火除烦。青黛配栀子是君药,能肝、肺同治。热痰黏稠、痰中带血,用瓜蒌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清热降火、化痰散结,作为臣药。诃子能清降肺气、敛肺止咳,作为佐药。几味药物搭配使用,便有了良好的清肝宁肺、化痰止咳、凉血止血的作用。

       

    而医案当中添加的丹皮、旱莲草、藕节都是滋肝肾之阴而凉血止血之品,侧柏叶、霜桑叶都是润肺止咳、兼清肝火之品。在咯血方的基础上加这些药物,对于肝火犯肺的咯血证便有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又到了疼痛性疾病的高发期。门诊上最近有很多胃疼的患者,去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多为胃炎、胃溃疡疾患发作性疼痛,还有一些患者为突发胃痉挛、胆绞痛等,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方法来缓解急性胃痛:指压至阳穴。


     

    至阳穴在后背正中线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督脉,具体位置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很多朋友会问怎么找第七胸椎,这里我告诉大家,本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取穴时可以手掌拇指和食指打开横放在后背上,用食指桡侧卡在肩胛骨下角,此时平对过来的拇指对应在督脉上的位置就是至阳穴。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他人用双手拇指用力按揉至阳穴,用力大小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持续时间短则数秒,长则三五分钟,按压时可令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结束按压后还可加用艾灸中脘和足三里等穴位。 

     

    那么为什么按这里可以缓解急性胃痛呢?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至阳穴。至阳,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至极的地方,我们常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至阳穴是阳中之阳。本穴可振奋阳气,宽中和胃,理气止痛,对于各类消化系统疾患急性疼痛性发作均有疗效。与此同时,本穴对于急性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由于胃脘部距离心脏不远,许多心脏疾患急性发作时也有胃脘疼痛的表现,两者常常容易混淆,中医称胃脘部为“心下”。从现代解剖学分析,本穴所在区域分布着支配心脏和胃的脊神经及其分支,故可治疗心胃疾患。


    笔者对按压至阳穴缓解胃痛是有着亲身体会的,大约是在两年前的一天,中午吃的比较饱,下午运动后突然出现胃痛,疼痛部位在肚脐上方约5公分,喝了热水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即让同学在后背正中线从上向下按压,按到至阳穴时,顿时感觉十分疼痛,遂让同学继续使劲按揉,大约过不到一分钟,自觉穴位上的疼痛感已消除大半,十分神奇的是胃痛的感觉也几乎消除,随后再喝了半杯热水,已无异常。

     

     

    然而至阳穴的功效远远不仅于此,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局部近治,其更多的治疗作用被挖掘出来。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清热解毒,祛湿化浊,可治疗痤疮、乳腺炎、带状疱疹等;

     

    2、激发阳气,活血通络,对于虚寒性疾病有帮助;

     

    3、宽胸理气,疏肝和胃,可治疗咳喘、胸闷、胃痛、呃逆和一些肝胆疾患;

     

    4、安神补脑,益精填髓,对于失眠、痴呆等精神疾患有治疗作用。

     

    按压至阳穴方法对急性期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根除疾患。笔者所要告诉大家的是,在疼痛缓解后应当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及早对症治疗。

  •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蛇盘疮”、“缠腰火丹”等,疼起来非常厉害。西医认为,这个病是水痘病毒通过人体的口腔黏膜或者鼻黏膜,病毒先附着在黏膜表面,然后逐步的渗透到体内。之后沿着肋间神经游走,所以我们能看到,得了蛇串疮之后,会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起疱疹。

     

     

    很多人经过治疗,疱疹控制住以后,还会后遗神经痛,这个神经痛可长可短,短则一周,长的话可以疼好几年。很多人深受其苦。

     

    现在我们治疗带状疱疹的手段有很多,西医的抗病毒治疗,中医的清热解毒疗法;有内服,也有外用的。虽然如此,但是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治带状疱疹的小方子

    这张方子是在邹孟城的书里读到的。邹孟城说这方子也不是我发明的,我是从明朝医书《医旨绪余》里悟出来的。为什么说邹孟城悟出来的呢?

     

    因为在这本书里记录了一则医案,主人公是孙一奎的弟弟,突然左侧胁肋部疼痛,疼的地方发红,有碗口那么大。并且在这顶上还有三五个小水泡。当时孙一奎还在学医,碰到这种事自己也不敢下药,连夜就请来大夫给他弟弟治病。

     

    大夫来了诊断为肝经郁热,用了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这样清肝泻火的药。没成想当晚疼痛加重,第二天早上皮肤上红的地方变大了,从碗口大小变成了盘口大小。小水痘从三五颗变成了三十多个。

     

     

    孙一奎又给大夫请来了,大夫就让孙一奎给准备上白矾,用水调了敷在疱疹上。内服的方子在前边的基础上加了青黛和龙胆草,增强清肝泻火的力量。

     

    没想到这这方子吃下去,孙弟弟的疼痛又加重了,第二天看到皮肤上,半个身子都红了。水泡从30个变成了几百个。病的已经非常严重了,孙一奎就赶紧去请他的老师黄古潭先生出手。

     

    黄老师看了病情和孙弟弟的用药经过,说这是燥郁而非火郁。于是就用了一张仅有3味药的小方子。孙弟弟吃了以后呢,当晚没疼,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皮肤红的范围、水泡和疼痛都好多了。

    瓜蒌草红汤

    这方子被邹孟城记住了,邹大夫用这个方子治了很多带状疱疹的患者,很多人症状都比较重,用上之后症状都有很大的改善。因为孙一奎也没给这方子起名,所以到邹孟城这就给这方子暂定了一个名字,叫“瓜蒌草红汤”。

    使用心得

    了解这张方子以后,也曾经给一位带状疱疹的朋友用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恢复的差不多了。

     

    回头再来看这张方子,从郁论治带状疱疹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在这个基础上,能细微的区分是燥郁还是热郁,这就非常能体现出一个医生的水平了。使用这张方子还需要注意药物剂量的配比,瓜蒌的量不能少,红花和甘草的量不能多。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治疗干血所致“五劳七伤”的药


    在前面我写过两种活血丸剂,一种是纯粹由植物药所组成的,性子比较平和,能活血祛瘀,缓消癥块的“桂枝茯苓丸”;一种是由“大黄,桃仁,虻虫,水蛭”所组成,堪称集活血化瘀药之大成,能破血逐瘀的“抵当丸”。

     

    今天我们遇到的是一种可以治疗“五劳七伤”,很奇妙的“丸剂”。

     

     

    关于补剂,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酒白芍、熟地黄、炙黄芪、肉桂这些“气血双补”的药物。但是对于“五劳七伤”,这种治法是不全面的。

     

    所谓“五劳”,《诸病源候论》有两种解释:

     

    其一:肾劳,肝劳,肺劳,心劳,脾劳;

     

    其二:志劳,思劳,心劳,瘦劳,忧劳。

     

    一言以蔽之,就是身心都疲劳。

     

    所谓“七伤”,《金匮要略》的解释是: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

     

    “五劳七伤”所致的重度疲劳,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只用补益阴阳、气血的药物是不够的:

     

    1、皮肤失去光泽,干燥粗糙如鳞甲(肌肤甲错);

     

     

    2、面黄肌削,双目暗黑,视物不清;舌质紫暗,舌有瘀斑;脉多细涩;

     

    3、不欲饮食,腹胀有形块,按之痛而不移,大便黑色。

     

    这些症状在一个人羸弱至极时,常会出现,此时不仅要用补剂,还得上活血剂,考虑到患者很虚弱,所以还应峻剂缓投,寓补于消瘀之中,以达缓中补虚之效。

     

    干血产生的原理,及应对之策

     

    中医把这类“五劳七伤”叫干血导致的“虚劳”。那么这“干血”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是胡希恕先生的一个假说。

     

    五劳七伤 → 影响到血管内外气血的运行→ 气不行血而成“瘀血”→ 瘀血积久而成“干血”→新血不生,久而成虚
    若出现了“干血证”,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肌肤甲错啊,肤如蛇皮啊,目暗无光啊等一系列症候。

     

    这个时候,《伤寒杂病论》中的应对之策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丸剂:大黄䗪虫丸。

     

     

    这种虫子擅化陈旧性瘀血

     

    大黄䗪虫丸的组成和用法如:蒸大黄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䗪虫半升。

     

    以上十二味药,制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如小黄豆一般大的药丸,用清酒送服,一次五丸,一日三次。


    注:以上仅提示药物之间的比例,具体制作时,不一定用那么多药材。我提供日本的“大黄䗪虫丸”的剂量比例给大家参考:蒸大黄2.5克,黄芩2克,甘草3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芍药4克,干地黄10克,干漆1克,虻虫1.3克,水蛭6克,蛴螬4克,䗪虫2克。


    这个方子,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它是用“”攻”的办法来达到“补”的目的。这个方子中最重要的药物就是“䗪虫”。这䗪虫,又称地鳖,土鳖,簸箕虫,臭母虫,为地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 (Steleophaga plancyi ) 的雌虫干燥体。

     

    䗪虫能破血,破坚积。同样是虫类药,若论急性的活血效果,䗪虫是不如水蛭,虻虫的,它的效果来得慢,所以瘀血症的急性期一般不用䗪虫。但䗪虫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温和,稳妥,安全,适合长期服用,而且在化解陈旧性瘀血上强于水蛭,虻虫。在这个方子中,䗪虫率领虻虫,水蛭,蛴螬众虫,再加上两味植物类活血药桃仁,干漆,共济破血,行瘀,散结之效。

     

     

    干地黄,杏仁,白芍合用能滋阴,润燥,养血活血。大黄蒸后,攻破的力量弱了很多,但凉血清热的作用尚存;黄芩清郁热;甘草和中补虚,调和诸药。

     

    表面上看,这个方活血药的种类比“抵当丸”多了很多,但是用白蜜制成豆大的丸后,每小丸中的活血成分比例不高,攻中有补,适合长期服用。服用时,可用清酒行其药势,引药达病所。

     

    这个药丸可以广泛运用于皮肤病,脑血栓,肺栓塞,慢性肝炎,结核性疾病,闭经,周围血管疾病,腹部肿块,跌打损伤等疾患出现“干血证”症候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干血”去后,应该另选方药以补气血。

  • 对柴胡作用的原始记载

    要理解柴胡,就要首先看看古人对它的原始记载,这样的记载没有经过文人的修饰,联想,附会,直接来源于观察和实践,所以保真度高。

     

    这一段说的,来自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柴胡,又名地熏。味苦,平,无毒。


    当然,后世认为柴胡也是有禁忌的,认为阴虚火炽者勿用。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者用什么呢?用银柴胡治心腹。


    这是在说柴胡的主要作用部位应该在心腹之间。能去肠胃中结气。对此《诸病源候论》的解释是,结气病,乃忧思所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应该是指气滞于肠胃的情形。

     

    可去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这个推陈致新,我们在本经“大黄”一章中也遇见过,意思是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力量。

     

    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轻身就是邪去身安,一身轻松的意思,明目,益精待考,不可轻信。

     

    简单来说,这段记载涉及了柴胡最重要的几个作用: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推陈致新。

     

    不再煎,能发汗,可解三阳之邪热;再煎,可除少阳之邪热

    其实柴胡并非仅仅只能用于少阳病的寒热往来,也具有打开皮肤腠理,发汗解表,解太阳、阳明热的作用。奥秘在于不再煎,和再煎。

     

    所谓再煎,意思就是把中药熬好后,将药渣捞出来,再熬几分钟。以,小柴胡汤的煎法为例:用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滓,再煎取600毫升。这就是去滓再煎法。

     

    不再煎时,柴胡药效直达人体的外壳皮肤腠理,具有开腠理,祛表邪,退热的作用,代表方剂有柴葛解肌汤,柴胡桂枝汤。

     

    再煎后,柴胡的药效则集中于半表半里,半表半里是在哪?大概就在胸胁,膈,季肋这些位置。所以你看柴胡剂,在使用去滓再煎法的时候,必有心下,胸胁,膈,季肋这些位置这些部位的苦满不适感。

     

    不再煎时,柴胡主要作用于皮肤腠理,可开腠理,发汗,解表,退热,当再煎后,柴胡主要作用于半表半里,具有缓解膈肌紧张状态,缓解胸胁部位的气机郁滞,疏肝解郁,条达肝气的作用。

     

    这也是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柴胡具有保肝作用的原因,因为,它能使得胸胁部位的气机出入恢复通畅。一般来说,使用醋炙的柴胡,也可以起到类似于“去滓再煎”的效果。

     

    柴胡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我现在使用柴胡最多的地方,倒不是退热和保肝,而是解忧,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

     

    我经常取柴胡、桂枝、龙骨、牡蛎合用,用来治疗失眠,烦躁,以及窦性心动过速,频繁房型、室性早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柴胡的镇静安神、抗焦虑实验,现在也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但是其更深机理仍待进一步探索。

    柴胡的其他作用

    柴胡还具有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的能力,所以常被用于治疗气虚下陷,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重坠,胀满。

     

    在人参、甘草、白术、大枣、生姜等益气健脾之品,当归,黄芪等补气养血之药中,稍稍点缀些升麻和柴胡来升举清阳,整个方子就有了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效果。

     

    正因为柴胡其性升、散,所以有医家认为它会劫肝阴,阴虚风动者,阴虚火旺者当少用柴胡为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麻杏石膏汤的反面:麻黄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方如其名,它由四味药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怎么理解它呢?我觉得,如果你把麻杏石膏汤当成一面镜子,那么麻黄汤就是它的反面,熟悉麻黄汤有助于我们理解麻杏石膏汤。

     

    麻黄汤的使用指针是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周身疼痛,发热,恶风,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汤证也叫太阳伤寒证,这种证非常容易出现高热,可是中医在应对这种证型时,却不提倡用石膏,知母来退热,而是用麻黄,桂枝来发汗解表,用杏仁来疏通肺气,再用炙甘草来守护胃气及缓和麻、桂、杏峻烈之性。

     

     

    这是因为辩证施治的本质其实是审因论治,中医学认为,虽然患者周身疼痛,无汗而喘,但是病变的本质是邪正相争于表,寒邪外束肌表,肌肤腠理不开,皮下满满当当都是被鼓舞起来抗争的气血,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人体的正气。正气抵御着外邪,使得寒邪不得入内,可是同时也导致了体内郁热的生成,肌表像燃烧着烈火一样。

     

    这个时候患者也容易出现喘,这时的喘是寒邪外束皮部,皮肤腠理不开,肺气不得宣发导致的。这个时候,你用麻桂发汗解表,杏仁降气止咳平喘,疏通肺气,再用甘草缓其烈性,使其“覆取微似汗”,慢慢将正气释放出去,驱邪于外,当邪随汗解时,人就热退身安了。

    在用药的比较上非常讲究,是一个宣发为主,肃降为辅,兼顾守中的治法:

     

    具有很强宣散作用的: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具有肃降作用的:杏仁七十个(约为28克)

     

    补脾益气,守中的:炙甘草一两

    无大热了,反而要用清热泻火的药物了

    深入研究经方,你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太多了。例如患者发热恶寒高热时,不轻易使用石膏这些清热泻火的药物,坚持使用发汗解表的治法。可是到了“无大热时”,反而要使用石膏了。

     

    伤寒论,第63条和第162条是这样介绍麻杏石膏汤的: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乍一看,简直是匪夷所思,患者恶寒高热,不用清热泻火药,现在活着无大热了,反而要用清热泻火药了。其实这是有道理的。

     

    恶寒高热时,所谓的高热,其实是人体正气与邪气在肌表进行剧烈抗争导致的。这是你早早朝肌表浇一桶水,火是灭了,可是血弱气尽,人体也变得虚弱了,下一步就是邪气长驱直入,疾病缠绵不去。

     

     

    这时除非患者表现出了口渴,不恶寒反恶热等津液急剧流失的情况,才可用清热泻火法。

     

    而麻杏石膏汤证,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大热了,实际上是因为,虽进行了汗法,可由于发汗的力量不够,或者治疗上出现失误(例如误用下法),导致表邪化热从皮部传变到了胸,肺。

     

    这时肺中有热,肺热会使得肺的宣发太过,而肃降不足,所以出现了汗出而喘的症状,一般来说,患者还会兼有口渴欲饮,烦躁,身热汗出,痰饮黏黄,舌红苔黄等表现,我们常把这种喘叫热喘,必须要和风寒束表,内有寒饮,痰液清稀,或色白的小青龙汤证相鉴别。

     

    这时患者虽然也喘,但是病机和麻黄汤证的病机却截然相反,所以治法上也大相径庭:

     

    具有肃降作用的:石膏八两 杏仁七十个(约为28克)

     

    具有宣散作用的:麻黄四两

     

    补脾益气,守中的:炙甘草二两

     

    重用石膏,再配降气的杏仁,肺气得降,肺热得解;麻黄得石膏之辛凉,辛温之性被抑制了,但是平喘之力尚存,故喘息得止;甘草守中缓急,以防诸药伐胃。

     

    看到这儿,我们会发现原来经方所谓的辩证论治,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治疗,而是超越了疾病的表象,不受疾病的表象幻象所迷惑,直抵病机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到秋冬季节天气变得寒冷,是疼痛性疾病的高发期。门诊上常会有很多胃疼的患者,去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多为胃炎、胃溃疡疾患发作性疼痛,还有一些患者为突发胃痉挛、胆绞痛等,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方法来缓解急性胃痛:指压至阳穴。


     

    至阳穴在后背正中线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督脉,具体位置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很多朋友会问怎么找第七胸椎,这里我告诉大家,本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取穴时可以手掌拇指和食指打开横放在后背上,用食指桡侧卡在肩胛骨下角,此时平对过来的拇指对应在督脉上的位置就是至阳穴。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他人用双手拇指用力按揉至阳穴,用力大小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持续时间短则数秒,长则三五分钟,按压时可令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结束按压后还可加用艾灸中脘和足三里等穴位。

     

    那么为什么按这里可以缓解急性胃痛呢?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至阳穴。至阳,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至极的地方,我们常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至阳穴是阳中之阳。本穴可振奋阳气,宽中和胃,理气止痛,对于各类消化系统疾患急性疼痛性发作均有疗效。

     

    与此同时,本穴对于急性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由于胃脘部距离心脏不远,许多心脏疾患急性发作时也有胃脘疼痛的表现,两者常常容易混淆,中医称胃脘部为“心下”。从现代解剖学分析,本穴所在区域分布着支配心脏和胃的脊神经及其分支,故可治疗心胃疾患。

     

     

    笔者对按压至阳穴缓解胃痛是有着亲身体会的,大约是在两年前的一天,中午吃的比较饱,下午运动后突然出现胃痛,疼痛部位在肚脐上方约5公分,喝了热水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即让同学在后背正中线从上向下按压,按到至阳穴时,顿时感觉十分疼痛,遂让同学继续使劲按揉,大约过不到一分钟,自觉穴位上的疼痛感已消除大半,十分神奇的是胃痛的感觉也几乎消除,随后再喝了半杯热水,已无异常。

     

    然而至阳穴的功效远远不仅于此,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局部近治,其更多的治疗作用被挖掘出来。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清热解毒,祛湿化浊,可治疗痤疮、乳腺炎、带状疱疹等;

    2、激发阳气,活血通络,对于虚寒性疾病有帮助;

    3、宽胸理气,疏肝和胃,可治疗咳喘、胸闷、胃痛、呃逆和一些肝胆疾患;

    4、安神补脑,益精填髓,对于失眠、痴呆等精神疾患有治疗作用。

     

    按压至阳穴方法对急性期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根除疾患。笔者所要告诉大家的是,在疼痛缓解后应当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及早对症治疗。

  • 温馨的医患互动:一场关于婴儿腹泻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是初秋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温馨的客厅里,我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心情忐忑地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孩子的腹泻已经持续了四五天,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我的心都揪在一起。在电话那头,医生温柔地询问着孩子的症状,他的声音就像春风拂过,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医生详细地询问了孩子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情况,以及喂养方式等。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似乎也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安静地躺在我的怀里,偶尔发出几声微弱的哭声。

    医生告诉我,孩子可能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建议我给孩子查一下大便常规,并根据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给孩子服用了布拉氏酵母菌和蒙脱石散。几天后,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腹泻的症状也逐渐消失。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也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里,没有繁杂的医院环境,没有漫长的等待,只有医生温暖的笑容和专业的建议。

    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们感受到了医疗的温暖,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3个月大的宝宝来到了互联网医院,准备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您好,宝宝最近有点不太对劲,纯奶粉喂养,这两天排便有点稀,今天已经拉了3次了。

    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详细情况,包括有没有发热、呕吐等,我一一作了回答。

    医生又问了我关于宝宝的饮食情况,得知我给宝宝转了奶粉,并询问了奶粉的种类。

    医生又问了我宝宝最近有没有什么变化,比如睡眠时间、喝奶量等,我都一一作了回答。

    医生告诉我,宝宝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腹部受凉引起的,建议我给宝宝服用妈咪爱的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

    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很放心,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服用妈咪爱。

    几天后,宝宝的症状明显好转,排便也恢复了正常。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医生的专业素养,我相信,在互联网医疗的助力下,我们的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 那天,我带着五个月大的宝宝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小儿内科在线咨询。宝宝最近几天拉肚子,一天要拉5-6次,虽然精神还好,但我不放心,所以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症状,包括拉肚子的次数、精神状态、胃口等,还特别询问了宝宝的小便情况。我告诉医生,宝宝最近三天每天都拉5-6次,之前都是一两天拉一次,而且小便正常。医生根据这些信息,考虑宝宝可能是病毒性肠炎,建议我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并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宝宝持续呕吐腹泻,小便少,精神不好,可能需要去医院进一步处理。我听了医生的建议,非常放心。医生还告诉我,如果拉的次数比较多,可以考虑换无乳糖奶粉喂养一段时间,或者用乳糖酶调理。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非常感动。他不仅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我非常感谢医生***,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给我提供了这么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经过几天的调理,宝宝的症状明显好转,拉肚子的情况也减少了。我再次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抱着刚刚8个月大的宝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遇到了***医生。宝宝最近频繁出现红屁股的情况,哭闹不止,让我非常担心。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病情,详细了解了腹泻的情况,以及是否有发烧、新加辅食等。我详细地描述了宝宝的状况,从发现红屁股到现在已经腹泻了4次,大便稀,颜色黄色。***医生告诉我,屁股温水冲洗沾干晾干后,抹氧化锌软膏,如果大便很稀,可以吃蒙脱石散,三分之一袋,每天三次。这些药家里都有,让我先观察一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勤换尿布湿,厚涂含氧化锌成份的护臀霜,同时给宝宝吃了蒙脱石散。宝宝的腹泻和红屁股情况逐渐有所好转,我也放心了许多。

    然而,我也在思考,宝宝的红屁股和腹泻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医生告诉我,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我回想了一下,宝宝最近辅食只吃了鸡蛋黄、面条、蔬菜大米粥,水果吃了香蕉和圣女果。这些食物都曾让宝宝出现过腹泻的情况。***医生建议我,如果宝宝明天腹泻和臀炎情况无好转,可以再去医院就诊。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关心地询问了我的生活情况,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想,这就是互联网医院的优势所在,它让医疗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让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天,阳光明媚,我的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腹泻不断。心急如焚的我,立刻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一位和蔼可亲的医生,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并根据情况给出了初步的诊断。他建议我们先验血和验大便,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

    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医生说孩子可能需要静脉用抗生素,并继续吃益生菌。虽然我有些担心,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

    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治疗。在家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给孩子补充口服补液盐,注意观察体温、腹痛和大便情况。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腹痛减轻,腹泻也有所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致,随时解答我的疑问,让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孩子完全康复,我心中的石头也落下了。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专业、负责的医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

  • 那天,我的宝宝突然开始拉肚子,看着那黄色稀状的大便,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宝宝一直是个健康的孩子,突然这样的情况让我十分担忧。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网上挂了一个小儿内科的号。等待的时间虽然有些漫长,但当我终于和医生取得联系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宝宝的症状,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以及宝宝的精神状态等。

    医生告诉我,小婴幼儿的大便多数情况下,可以是稀糊状的,只要宝宝的精神状态好,吃奶量没有减少,暂时不需要特殊干预。听到这里,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

    然而,当我提到之前宝宝大便的性状时,医生又提醒我注意保暖,并按需喂养。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细心和专业。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还询问了医生是否可以给宝宝吃布拉氏酵母菌散。医生告诉我,这是医院开的药,可以吃。但医生的回复让我更加明确,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高效。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虽然只是线上的一次简单交流,但我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医院会越来越普及,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便利和帮助。

  • 那天,我的宝宝突然开始腹泻,大便不成型,颜色也不对劲,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跟着焦急。于是我立刻决定上网寻找帮助,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儿消化科医生。

    与医生的沟通非常顺畅,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症状,包括大便的次数和性状。在得知宝宝已经服用过益生菌后,医生告诉我继续按照之前的处方继续服用,并建议我购买4盒。

    当我收到医生的处方后,我有些疑惑,因为宝宝之前的医生建议一天两次服用,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建议一天一次。我立刻联系了医生,医生耐心地为我解答,告诉我宝宝太小,一天一次就足够了。

    在医生的细心指导下,宝宝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支持。

    现在,每当我想起那段经历,我都会由衷地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不仅用专业的知识为我宝宝的治疗提供了保障,更用温暖的关怀给了我力量。

  • 宝宝的成长之路:一位妈妈与互联网医院的温馨故事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婴儿床的柔软被褥上。宝宝,一个102天的天使,正躺在那里,皱着小眉头,似乎在诉说着他小小的烦恼。

    宝宝每天吃奶时都会哭闹,而且一吃就拉,一天拉4-5次。10月1号左右,宝宝的体重增长缓慢,这让妈妈心头一紧。宝宝的健康,是妈妈最关心的事情。

    妈妈决定寻求专业帮助,于是选择了互联网医院。她向一位来自小儿消化科的专业医生咨询了宝宝的情况。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的饮食情况,包括一天6-7顿奶,每顿150ml,夜里2次夜奶吃奶粉,其他是母乳。妈妈还提到,宝宝一开始月子里是吃纯母乳,但满月体检增长慢,医生建议添加一顿奶粉。

    医生建议宝宝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建议妈妈带宝宝去医院化验小便,查查乳糖不耐受。妈妈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并在10月1号查出了宝宝确实存在乳糖不耐受。

    医生建议妈妈尝试添加乳糖酶,从每顿4滴开始。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宝宝仍然一天拉3-4次。妈妈焦急地再次咨询医生,医生建议换一段时间的无乳糖奶粉,如果还拉的话就可以排除有乳糖不耐受的可能。

    妈妈又尝试了无乳糖奶粉,但宝宝的大便仍然存在问题。妈妈再次咨询医生,医生建议化验大便,以进一步了解宝宝的情况。妈妈测过的结果显示,宝宝确实有乳糖不耐受。

    妈妈又问起了未消化的蛋白残渣的问题,医生告诉她可能是妈妈饮食太油腻或者奶粉浓度太高导致的。医生还推荐了儿歌品牌的乳糖酶,并提醒妈妈饮食上不能太油腻。

    通过与医生的沟通,妈妈逐渐了解了宝宝的情况,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宝宝。虽然宝宝的健康之路充满了挑战,但妈妈坚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宝宝一定会健康成长。

    这就是我与互联网医院的故事,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故事。在宝宝的成长道路上,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 那天,我带着宝宝第一次尝试吃米粉,心里既期待又紧张。然而,宝宝吃了三天后开始拉肚子,这让我十分担忧。作为新手妈妈,我并不确定这是否是因为米粉的问题,于是决定向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咨询。

    我选择了XXX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很快,一位专业的儿科医生与我取得联系。医生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喂养情况、米粉的用量以及大便的情况,让我觉得十分安心。

    医生建议我先停掉米粉,让宝宝只吃母乳,观察三天。如果宝宝的症状有所缓解,再尝试换一个品牌的米粉。此外,我还咨询了关于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的问题,医生告诉我可以将其加到奶粉或辅食中。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按照医嘱调整了宝宝的饮食,并在几天后看到了明显的改善。宝宝不再拉肚子,我心中的石头也落下了。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

    虽然医生的建议仅为参考,但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感到非常满意。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支持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宝宝的健康。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我带着我的宝宝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小儿消化科线上问诊。宝宝已经8个月大了,可是反反复复的腹泻让我心力交瘁。宝宝之前一直混合喂养,可是从6个月开始,不知为何,腹泻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在咨询的过程中,一位温柔耐心的医生认真听了我的描述,详细询问了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医生告诉我,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她还详细解释了各种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让我感到非常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换了氨基酸配方奶粉,并配合益生菌和补锌。虽然开始的时候宝宝不太适应新奶粉的味道,但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宝宝终于接受了它。渐渐地,宝宝的腹泻次数减少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

    然而,好景不长,宝宝又开始发烧了。我立刻再次联系了医生,她建议我带宝宝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宝宝顺利度过了发烧期。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在家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让我不再为宝宝的病情而焦虑。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和宝宝得到了及时的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