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个方子能温阳利水,治疗水肿,有拨云开日之力

这个方子能温阳利水,治疗水肿,有拨云开日之力
发表人:黄继斌

同样是祛除水湿,经方与时方,截然不同的思路


一个经方中祛湿热的方子,叫“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一些朋友指出,用“三仁汤”更好,三仁汤更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出自汉代的《伤寒论》,“三仁汤”出自清代的《温病条辨》,一为经方,一为时方。

 

那么,两者谁祛除水湿的效果更好,谁的立意的更高远呢?对不起,从下面开始,我也许会说一些与“常识”相去甚远,似乎“离经叛道”的内容。

 

 

在部分时方医师看来,祛除水湿,首先就是要理气,宣畅气机,然后,就是清热利湿,利小便。于是就应该用一些理气,行气的药物:比如用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用白寇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半夏,厚朴行气化湿;薏苡仁渗利湿热;用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尿。

 

于是,功用为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三仁汤”,就呼之欲出了:杏仁15g 、飞滑石18g、 白通草6g、 白寇仁6g、竹叶6g、 厚朴6g、 生薏苡仁18g 、半夏10g。


临床上,我也用过这类方子,发现效果还是有一些的,但是,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停药一段时间,舌苔又再次厚腻起来了,身重困倦,大便便溏,脉滑这些症状又出来了。这类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则是经方中祛除湿热的方子,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方子:湿热弥漫于患者的肌部,肉中,所以患者出现了“翕翕发热”的现象;还出现了水邪内停,故患者“心下满微痛”;湿气太重,导致心下升降出入失调,“肌→心下→小肠→膀胱”这条气的通路受阻,所以患者出现了“小便不利”。

 

于是通过“芍药,茯苓,白术”这个“利小便”铁三角,将皮、肌、肉中的湿邪,引导到膀胱之中,最终将心下的湿邪通过利尿从膀胱排出。

 

但是,我们继续端详这个方子,会发现一个似乎“匪夷所思”的事情:芍药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切)三两 、白术三两、茯苓三两 、大枣(掰开)十二枚。

 

汉代的一两等于今天的15.625克,大家使用时,记住比例即可以,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不等,也可以按照一两等于3克,或一两等于6克来进行换算。

 

上六味,用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也即将水煮至原量的37.5%),去滓,温服200毫升,小便利则愈。


反复研究这个方,或许满脑子都是问号:用“芍药,白术,茯苓”这个利小便铁三角倒还好理解。可是,既然身体有湿热,为什么要大剂量用炙甘草?为什么要大剂量用生姜?为什么要用大枣?这就是经方与时方思路上,截然不同的地方了,从中可以窥见经方最深的秘密。

 

 

从鼓舞“人体胃气”到鼓舞“人体阳气”

 

理解经方,一定要从理解“桂枝汤”开始。经方严谨,丝丝入扣的用方思路可以从“桂枝汤”中窥之一二。在“桂枝汤”中,大枣固守胃津,生津;甘草守护胃气,也有生津作用;而生姜能促进胃气的生成,并将胃气全方位地输出。这三味药宛若生成胃气的“发动机”,而桂枝的药力向上,向外,如“传送带”般,能推动胃气从心下向肌部供给。

 

于是,我们可以理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了:原来,祛除水湿,不仅仅是用通过清法 汗法,下法,以祛除水湿,更重要的是要鼓舞人体的胃气,如同停电后就会停水一样,只有通过充电,让抽水机重新动起来,水湿停滞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所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保留了“生姜,大枣,甘草”,此间有深意在。但是,当患者身体内水湿停滞的情况更加严重时,光鼓舞胃气,已然不够。

 

 

《伤寒论》中描述了这样的情形:

 

情形一、患者虽然经过了发汗等治疗,但是病情未愈,依然有发热,心下部位悸动明显,眩晕,身体哆嗦发抖,抽动痉挛,走路时摇摇晃晃欲倒地。


这是因为水气上凌于心则心下悸;水气上蒙清阳则头目眩晕;水气浸渍肌肉则身体筋肉跳动,全身振颤不定。

 

情形二、患者出现腹痛,小便减少,四肢沉重、浮肿、疼痛,有腹泻,有的会出现咳嗽,呕吐等症候。


这是因为水液在体内大量停留,水湿困于下焦,则小便减少;水湿,浸淫于四肢,则四肢沉重疼痛;水留肠间,则腹痛,腹泻;心下有饮,则会咳嗽,呕吐。

 

这个时候,光鼓舞胃气已经不够了,因为患者不仅仅有气虚,而且出现了脾、肾阳虚,阳气不足,无法蒸腾水液,水液便在体内各处大量潴留,于是便引发疾病。应对这种严重情况,我们要保留“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的“芍药,白术,茯苓”这个利小便铁三角。配伍能鼓舞胃气,全方位输出胃气的生姜;再加上有振奋阳气,温补肾气,温通气血之效的附子。

 

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治疗阳虚水饮最有效果的方子,在阴雨连绵之地,它既能用“利小便铁三角”决渎排涝,又能用“附子,生姜”拨云开日,多管齐下,治理涝灾。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骨髓水肿疾病介绍:
视盘是眼睛眼底的一个解剖结构,由视神经纤维汇聚成。视盘水肿指伴有视盘周围邻近的视网膜水肿、混浊、渗出、出血以及静脉怒张等继发性改变的视盘肿胀,并非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一个多病因的体征。视盘水肿者视力可正常或轻度异常,伴有一过性黑矇、复视、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常见的原因有颅内压增高,任何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影响视神经鞘时,都可出现视盘水肿。也有部分原因为非颅内压升高疾病所致视盘水肿。需针对病因给予治疗。未经治疗和治疗无效的视盘水肿,可出现永久性的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损伤(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
推荐问诊记录
骨髓水肿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打开中医治疗水肿之门

    我们曾经了解过大青龙汤,它是一剂治疗风寒束表引起的肌表热盛,导致患者高热烦躁的方子;也是一剂治疗人体肌表湿热混杂,导致患者自觉身重的方子。

     

    这个方子由七味药物组成,具体的量是:麻黄六两,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也就是50~60克),生姜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约为12克)。


    大青龙汤用方的深意是,为热邪或湿邪开辟了两条排出体外的去路:从汗解;或从膀胱,尿解。

     

    汗解,我们可以理解为麻黄+桂枝实现的。促使肌部湿热回流,内泄邪热,最终肃降至膀胱而去,我们可以理解为石膏+杏仁实现的。后来我们也了解一味具有健脾祛湿之力的药物,那就是白术。

     

    白术小剂量时,12克左右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但是一般需要看患者是否胁下有水气,腹中有肠鸣,大便溏或稀。白术大剂量时,也就是60克以上时,则有很强的健脾利水的功效。了解了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下面这个治疗风水的经典方剂很有裨益:这个方子叫越婢加术汤。

     

    大青龙汤的一次变身

    我们先看看这剂方子的组成和用法(我简单翻译了一下):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六味药,用水1200毫升,先煮麻黄,捞出泡沫,再放其他药物,煮剩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恶风恶冷厉害,加炮附子一枚。


    我们恍然一看,这个方子和大青龙汤非常相似,其实就是大青龙汤去掉了桂枝,杏仁,加上了白术。去掉了桂枝,发汗解表的力量就减弱了;去掉了杏仁,疏通肺气的力量也减弱了;重用了石膏,白术,同时大枣由十二枚变成了十五枚。

     

    大家知道,石膏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也有收湿的作用,可以引导湿和热从肌表向心下→小肠回流。但是石膏很伤胃气,所以增大石膏量的同时,增加了大枣了用量,用十五枚来守胃,其实你用十六,十七枚也行,和数术毫无关系。我们知道祛除水湿,有两条路,一条是开鬼门,也就是宣肺发汗;一条是洁净府也就是使滞留于人体的水邪,通过小便而出。

     

    大青龙汤的第二个适应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是一个湿热并存,两者势力相当的局面,可汗解,可尿解。但是到了越婢汤,越婢加术汤,湿的成分越来越重,所以治疗上也越来越倾向于内泄尿解,而不是汗解了。

     

    《金匮要略》是这样描述越婢汤的: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这个时候肢体水肿的程度已经很重了,加之患者本身已经有汗,皮肤腠理是开的,这个时候再发汗祛湿,效果不大了,所以,只能在宣肺的同时,用尿解法。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的区别在于一个有白术,一个没有白术,越婢加术汤是加强版的越婢汤。大剂量白术将肌水向心下,小肠,膀胱引导的能力,比石膏的作用强很多,实际上,再加上大剂量的茯苓,效果会更好。

     

    越婢加术汤的二象性

    越婢加术汤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方子,它能治水肿中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阳水,有点恶风,恶寒,肢节酸重,浮肿,小便不利,脉浮滑,皮肤尚有紧凑感,身体不那么虚。

     

    治法上呢,就是用麻黄宣散肺气,用石膏来清热收湿,用白术来利水,再用生姜,甘草,大枣来守护胃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青龙汤中为什么要用石膏:让热邪有去路

    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值得反复琢磨的方子。伤寒论第38条写得很清楚,这是一个治疗太阳伤寒证,发热,恶风,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的方子,可这个方子,除了麻黄,桂枝这些发汗解表药物之外,还用了许多人认为只能用于阳明证的石膏。

     

    用了多少?用了如鸡子大,也就是50~60克。

     

     

    为什么要用石膏?我们将以之为线索,摸索下去,目的是理解伤寒杂病论中一种非常奇妙的治法。

     

    大青龙汤证和麻黄汤证很接近,都是发热,恶寒,头痛,身体各关节疼痛,脉浮紧,只是麻黄汤证是无汗而喘,大青龙汤证是无汗而烦躁。

     

    两者的病机相似,都是寒邪外束,皮部卫气不得循行,皮腠闭塞无汗出,且郁热亢进,但大青龙汤证比麻黄汤证郁热更甚,所以在前证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

     

    这时患者肌部、肉部热盛,光用麻黄,桂枝来发汗解表,让热邪随汗退已然不够,于是需要再给热邪开辟另一条通路,就是用石膏,杏仁,来促进肌部,肉部郁热的回流。

     

    第一条路:发汗解表,让热邪随汗去——麻黄+桂枝

     

    第二条路:内泄郁热,让热邪从肌部回流,顺着心下→小肠→膀胱这条路而去——石膏+杏仁

     

    很多人都知道杏仁这个药苦,微温,能降气止咳平喘,亦可润肠通便;但很少有人知道,杏仁这个药,有祛除肌部湿和热的作用。例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40条即云: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只有理解了这条祛除郁热的通路,我们才可以初步理解大青龙汤的组方含义。不过,这还不够。

     

    大青龙汤的另一面:让湿邪有去路

    大青龙汤能用于风寒束表,皮腠闭合,郁热内盛的情况,此时患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可是它还能用于另外一种情况。也就是伤寒论第39条所提示的,脉浮缓,身不疼,但身体有沉重感,但经常有一下子轻松的感觉。

     

    这儿提示了大青龙汤证对应的另外一种病机:肌部、肉部湿热并存。因为有湿邪,所以,脉浮缓,身不疼,但重,这些症状就可以理解了。

     

    “湿”因肌部的水液代谢障碍而生,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坏的“津液”,“湿”和“热”是一对矛盾体,湿怕热,所以,当肌部的热亢盛时,湿就会减少,人体会有骤然轻松感,可是很快,由于水液代谢障碍这一根本病因并没有消除,湿会很快复生。

     

    一般来说,如果人体肌表湿热并存,两个矛盾体的作用一抵消,人就不会发生高热,但是会出现身重,疾病缠绵不愈的情况。

     

    这种情形,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风水之初起,由于肌表津液代谢障碍,肌表出现了湿热并存的状况,患者开始自觉身重,尚未出现浮肿。

     

    在治疗上,和大青龙汤解郁热的治法是一样的,就是让湿邪有去路,一是发汗,让邪随汗出;二是内泄,让湿邪通过肌部回流→心下→小肠→膀胱这条通道被祛除。

     

    当然,要想让药物发挥最佳的效果,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大青龙汤之间的药物比例和煎法: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石膏如鸡子大(碎)。七味药,用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若简化一下,将石膏按“如鸡子大”为50克,中药一两为15克,杏仁四十枚为10克折算,上面七种药的比例大概是:麻黄9:石膏5:桂枝3:甘草3:生姜3:大枣3:杏仁1。这个比例非常重要,记住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大青龙汤后续的一系列变化,例如治疗水肿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七月盛夏,烈日当头,小暑节气也到来了。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节气高温、闷热难耐的特点。

     

    在小暑节气,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如何才能在酷暑中安然度过呢?

     

    小暑节气有特点

     

    从中医理论来说,“暑”即夏日之“热”,但是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我们可以理解小暑为小热。

     

     

    古代中小暑又可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

     

    “一候温风至”,意思就是说风中带着热浪,不再有一丝凉气;

    “二候蟋蟀居宇”说的是蟋蟀都因为炎热离开了田地转入庭院;

    “三候鹰始鸷(zhì)”,老鹰都因为气温太高不断往高处飞翔。

     

    除了温度不断升高,雨水也同样增多,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所以铺面而来的是热度与湿气交杂的潮湿感与闷热感。“热”与“湿”是小暑节气最主要的特征,同时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暑湿致病多缠绵 健脾祛湿是关键

     

    中医认为“壮火食气”,而湿又重浊而黏腻,小暑的湿热环境中,热会伤津耗气,湿又会遏制机体功能,使脾胃变弱,这就是夏季脾胃病丛生的根本原因,虽说夏季宜清心,但长夏更应健脾胃。

     

    在中医当中脾胃主运化,除了消化饮食之外,还要运化水湿,一旦脾胃功能减弱,水湿就会停滞在身体当中,这时就会出现浑身无力、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水湿聚集在皮下就会引起水疱、湿疹等问题,很多人会在此时会出现手、脚上长“小水泡”的问题,瘙痒难耐。

     

     

    更有甚者会出现一定的水肿,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

     

    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也是身体对环境无法适应的表现。

     

    由于湿的黏腻性,所以也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如果不能及时去掉,那么由它所导致的疾病也会缠绵难愈,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

     

    小暑养生妙方

     

    饮食调节

    • 薏苡仁(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
    • 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
    • 芡实(鸡头米),味甘、涩,性平,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这些食物属于药食同源,既可入药也可作为日常饮食,比如常见的食疗方芡实莲子薏苡汤。

     

     

    ● 食用方法

     

    芡实、莲子、薏米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这样能更快的激发出它们的营养物质;

    起锅烧水,排骨冷水下锅并放入10克生姜片,大火烧开,然后温火再煮2分钟即可捞出,用清水冲干净表面的血泡沫,沥干水分;煲汤。

    准备一个大点的砂锅,放入排骨、芡实、莲子、薏米和适量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再煲30分钟。

     

    注:夏季宜清心降火,莲子心苦寒清心火,可不取出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法可取丰隆穴与承山穴。

     

    丰隆穴可治痰湿,按摩丰隆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处。每天可用大拇指点按此穴1~3分钟即可。

     

     

    承山穴可将水液气化,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交角处。用指按压此穴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

     

     

    夏季也要养肺气

     

    有的人会问了,夏季养心、长夏养脾,夏季为什么还要养肺气呢?

     

    我们从中医五行上来看就非常明白了,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火克金而土生金。

     

    心火亢盛或脾不健运都会影响肺的功能,中医非常讲究“治未病”,所以在清心健脾祛湿的同时,也应该兼顾肺气的升提。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适当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就有助于发汗祛湿,也就能够升提肺气,比如川渝地区环境湿热,当地人最爱吃的也是辣,不过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的辣就有些过重了,葱蒜的程度刚刚好。

     

    此外香菜、生姜、洋葱等也均具有发汗行水的作用。

     

     

    本就脾肺不足的人,经常咳嗽气短,而且还经常咯出清稀的痰液,还有大便不成形或者常因感冒而使咳嗽加重的情况,观察舌象有舌淡胖边有齿痕的情况,这时更应该注意夏季的调养,也可以使用健脾利湿、益肺气的参苓白术散作为日常用药。

     

    总之,进入小暑这样湿热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脾胃的健运与肺气的升提,保证自身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环境的变化。 

  • 东垣在《脾胃盛衰论》中说脾胃病:“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说明精神因素损伤脾胃很严重,避免湿热上身,还要注意情绪,避免伤脾胃。

     

     

    关于湿热病,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所以防治湿热首养脾胃。

     

    曾见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年龄30岁,已婚4年,没有孩子,因为老公时运不济,再加上双方父母体弱多病,这位患者天天焦虑,浑身不舒服,今天这儿疼,明天那儿疼,干什么都不顺心,意志消沉,一大家子都陷入愁云修雾中。

     

    又有一回,这患者因二便不畅,且尿黄便溏腹胀来找我。一搭脉,一问诊,脾胃湿热引起的,给她开了健脾胃除湿热的汤药,建议她注意保持好心情,注意饮食卫生。

     

    听说这话,患者又长呼短叹起来,说自己的家事如何如何,天天心里不舒服。她也知道自己近几年来的确是患了很多“毛病”,全都是自己的“心病”,可就是解脱不了。我劝她想开点,注意保持好心情,她说她明白,也会慢慢调整。

      

    之后再给这位患者看病,努力做到心身同治。时至半年,患者的确淡然了很多,身体也更健康了,之前一些湿热的症状也消失了。

     

    东垣在《脾胃盛衰论》中讲了情绪与脾胃的关系,他说:“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说明精神因素在内伤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尤其是使脾胃之正气受伤,这种危害是很严重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了54岁,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让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如对孤独生活的疑惑,对家庭或同事的恩怨,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惧等,这些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果经常出现,则可影响脾胃功能或出现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动气后脘腹胀满、疼痛、纳呆等,如果长期脾胃不好,则可能累及其他脏器,导致身体正气不足,待招惹湿热等内外邪时,诸多湿热症会出现。所以防治湿热症时,养好脾胃也要注意情绪问题。

      

    ① 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是要有一平常心,有一句话说“你的烦恼,都是你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别太追求美好,把生活看得平淡些,修炼自己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周围的人与事能充分理解,遇事能泰然处之,镇静自若,这样才能避免被不良情绪牵制,减少坏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② 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会习惯性地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员,并希望从团体中得到爱。在一个环境中,我们能够得到别人的友爱、互助、需要,那么充满快乐的人际关系就有利于清除不良心理。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和诸”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人相处,以和为贵,同时要学会尊重和奉献,学会感恩和真诚,当你真诚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就自己的一片爱心时,你会欣喜地发现,你获得的比你给子的更多。千万不要因为怕别人不高兴而把自己同他人隔绝开来。孤独只会使不良情绪更加严重,伤害人更深。

     

    ③ 适当发泄不良情绪

     

    心情不好时不要一直憋着,找个可靠的人,找个可靠的环境,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也可以在忧伤时哭泣、读诗词、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另外,要注意有意识地获取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你的信心和乐心态、更有愉悦的心理感受,有益于培养好心情

     

     

    总之,“气为百病之首”,为了保持身体气血平和,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情绪,避免精神状况不佳久之影响脾胃产生疾病,同样也避免湿热的产生。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情绪不好会伤脾胃,而脾胃是维持一身正气的基础,所以保持好心情,有助脾胃安健,有助防治湿热袭身。

     

    ② 保持好情绪要有方可循,后面我们将给大家普及一些保持好心情的诸多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仙鹤草,也叫脱力草,泡水喝能够让人更加有力。

     

    仙鹤草并不算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药,和人参等相比,知名度要逊色很多,所以价格也低很多。但是仙鹤草确实是一味好药,作用并不比人参弱多少,更重要的是具有人参所不具备的多种功效。作为中医大夫,我喜欢到药房拿点仙鹤草泡水喝,确实具有很好的补虚作用,能够提高人的精力。 

     

     

    仙鹤草也叫脱力草,具有很好的强壮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疗脱力劳伤。认为仙鹤草能够治疗贫血衰弱,精力痿顿,方法是仙鹤草一两也就是三十克,加上红枣十个,水煎熬,当茶叶分多次口服。其实仙鹤草具有很多用处,现在药理研究也很多,认为仙鹤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适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肝脓疡等症。 

     

    仙鹤草是很常见的中药,全国范围内均可以见到。和补虚相比,仙鹤草更重要的凉血止血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经。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我在临床上给患者开药,其实更多的用来治疗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如果不积极治疗或者治疗不得当,容易出现肾损伤等问题,出现血尿蛋白尿等情况。仙鹤草的作用是收敛止血,同时还能解毒,治疗由血热引起的过敏性紫癜有很好的作用。文献记载,仙鹤草用于治过敏性紫癜。方法是仙鹤草三两,生龟版一两,枸杞根、地榆炭各二两。水煎服。引自苏医《中草药手册》。 

     

    用仙鹤草泡水喝,我的方法是取仙鹤草30克,加上大枣三枚,代茶饮。当然,这是在我了解自己体质的前提下做的,读者要服用最好先找中医大夫看看自己适合不。

     

    附:仙鹤草,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有时腰痛、发热。


    2、《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 古人云:“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其实人参和西洋参都能补气,但药如其名,西洋参可是补气不上火的典型代表。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滋阴、养血安神、清热生津、调节血糖、增强免疫等好处。这样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价值,也成功让它登上中药养生宝座。

     

    有专家对西洋参的服用方法提倡“一煮二泡三吃药”。顾名思义即先煮一小时余取药汁饮用;煮过的药材残渣再取来用开水冲泡饮用;冲泡后的残渣最后可以混入日常食物中服下,遵循上述使用方法可以将它的药用价值发挥至最大。

     

    在中医里,常用西洋参来治疗疾病,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在老百姓也会服食西洋参强身健体。

     

     

    西洋参常被用来跟一些药物搭配使用做成药膳,下面介绍一下西洋参常见的搭配及适宜人群:

     

    1.过度劳累、烟酒伤身的人群,可将西洋参和石斛搭配使用,用于益气生津,滋阴清热,起到调节肝胃、补气提神的作用。

     

    2.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将西洋参和虫草花搭配,起到缓解疲劳、提神补气的作用,用于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3.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虚劳咳嗽、遗精的人群:可以将西洋参和枸杞搭配,起到补气益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肾阴亏,也可帮助调节血糖。

     

    4.热上气阴,肺热咳嗽、肺胃津枯,烦渴少气,体倦多汗的人群,可以用西洋参搭配麦门冬,起到增强补气、养阴润肺的作用。

     

    5.中老年和广大心脑血管患者则可以将西洋参和三七搭配,起到通脉养心的作用,可以疏通血瘀、止血,防治动脉硬化。

     

     

    选择西洋参进补逐渐成为现代大家养生的常见选择。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西洋参水,也并不是任何情况都可以通过喝西洋参水来调理身体。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先了解。以帮助我们更好规避风险,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价值。

     

    1.西洋参清热生津、补气养阴,白萝卜则下气中宽,二者皆性凉味甘,同时服用则二者的作用相互抵消,药效大减。

     

    2.浓茶和咖啡含有咖啡因,前者又含有大量的单宁酸,二者与西洋参同时服用则可破坏西洋参的药用价值,浪费药效且对身体无益。

     

    3.西洋参药性偏燥热。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长期服用若身体不见好转,继续服用则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四肢肿胀、怕冷、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应注意规避。

     

    4.春天和夏天气候偏干,比较适合服用西洋参。而秋冬季节则更适宜服用人参或红参。

     

    总之,西洋参作为名贵的滋补中药,现在已经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是具体如何搭配,以及服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上的注意事项,而且它本身是中药,服用时务必注意辩证原则,可以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使用才安全有效。

  • 阿胶一直以来都誉为“补血圣品”,女性朋友尤其喜欢用它滋补身体、调理气血,但是它的好处可不止这些喔,接下来就带大家更全面了解阿胶。

     

    阿胶味甘,性平;归肝、肺、肾经。具有补血止血、强筋健骨、益智健脑、美容养颜、延缓衰老、调经安胎、滋阴润肺的功效。主治血虚出血、肺虚燥咳、心烦失眠等症。以山东东阿县出产的阿胶最为地道,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神农本草经》记:“阿胶,味甘,平。久服轻身,益气”。《本草纲目》中记:“阿胶为治疗吐血、衄血、血淋、血尿、肠风下痢, 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圣药也。” 

     

    西医研究表明:阿胶富含胶原蛋白及钙、铁等矿物质,并且可以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很好地起到美白、滋润皮肤的作用。阿胶中还富含促进钙盐吸收的甘氨酸,因此可以有效改善因缺钙导致的骨钙丢失、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阿胶由于富含优质蛋白。

     

     

    下面介绍一下阿胶常见的食用配伍,帮助您更好的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证见肺热阴虚的燥咳痰少的患者,阿胶配牛蒡子可起到很好地滋阴润肺、宣肺止咳的功效。因前者性甘平,长于滋阴养血、润肺止咳;后者性辛寒,善于疏风散热。两药互补,相得益彰。

     

    2.证见阴虚血少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的患者,阿胶搭配白芍可很好地养血止血。因前者擅长补血止血,后者可以敛阴止血,二者搭配便可增强各自功效。

     

    3.证见肺阴不足的咳嗽、咳血患者,阿胶搭配人参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滋阴、益肺止咳的功效。前者善于补血滋阴、润肺止咳;后者擅长大补元气、益肺补气。二者搭配则能很好的起到补气作用。

     

    4.证见崩漏带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的患者,阿胶搭配艾叶可以起到养血止血、温经安胎的功效。前者养血滋阴,后者温经安胎,二者配伍相得益彰。

     

    5.证见脾气虚寒的便血或吐血患者,阿胶搭配白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气健脾、止血补血作用。因前者滋阴补血,后者补气健脾,可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

     

     

    以上介绍了阿胶的常见配伍,下面介绍一些阿胶的常见禁忌,大家日常服用的时候要注意规避,否则浪费药膳事小,吃出问题事大。

     

    1.阿胶不能与萝卜同食。前者补气而后者顺气助消化,两者同吃功效会相互抵消。

     

    2.食用阿胶前后一小时不要饮用浓茶,否则会影响阿胶的药效。

     

    3.阿胶不要与大黄一同进补,因为后者顺气泻火,会使阿胶滋阴补血的功效受到影响。

     

    4.阿胶性味滋腻,容易对肠道造成负担,不利于身体消化。因此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慎重选择阿胶。可以先调理脾胃,顺畅以后择期进补阿胶。

     

    5.感冒咳嗽、腹胀腹泻、呕吐急性期的患者不宜服用阿胶,应先稳固病情,待身体好转后再用。

     

    6.阿胶每次进补以3~9克为宜,不能一次吃太多。最好先从3克开始,身体没有特殊不适再逐步加大用量。

     

    想必阿胶在周围的女性朋友中可谓口口相传,每一位食用过的女性都会说它的各种好处。这里讲解了这么多阿胶的小知识,希望广大女性朋友收藏起来,更好的了解阿胶这位“妇女之友”。

  • 中国人十分看重认祖归宗,不少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论身在何处,都对故土念念不忘。倘若,历经战乱,一代代远离故乡的人们死去了,故乡的名字已经渐渐淡去,许多人只能从父辈的口口相传中知道,自己的故乡在一个大槐树下。

     

    相传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还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为了满足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古代农业技术落后,每每遇到干旱、蝗灾,或者遇到内乱、外地入侵等等天灾人祸,基本就颗粒无收,史书上关于饥荒的记载比比皆是。这时候人们发现开的一串一串的槐树花,花瓣净白肥厚,饥饿的人们就摘下槐花填充辘辘饥肠,不料槐花味道甘甜,肉质鲜美,于是便有了人们称槐花为“槐米”。

     

    于是,从此我们便和槐花结缘,家家户户都在自己房子边种上了槐树。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天仙配当中,古老的槐树精还充当媒人,见证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可见人们对于槐树的热爱。其实,我们对于槐树的认识,远不止这些。在中药当中,槐树的花就是一味止血良药,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吧。

     

     

     槐花,又叫护房树、豆槐、槐米,是槐树干燥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病证的治疗。一般用量为5~9g。

     

    槐花性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痔疮出血,大便下血,常与侧柏叶、荆芥穗、枳实配伍,可以起到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作用,如槐花散。治疗血崩及肠风下血,与凉血止血药地榆一同相须使用,是一个重药药对,如槐榆散。

     

    治疗吐泻不止,可以单用。治疗小便出血,可以与凉血行瘀的郁金配伍,《箧中秘宝方》记载治疗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治疗热毒下痢,下血不止,与郁金、甘草一同使用,如郁金散。《世医得效方》还记载槐花用于治疗治鼻子出血不止的方子,将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碾成细粉末,吹入鼻中,可以迅速止血。

     

     

    槐花入肝经,可以清肝经的火热邪气。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可以用槐花单味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配伍清泻肝火的夏枯草、菊花等药物一同使用。在元代医书《世医得效方》记载有一个方子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在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记载,用槐花炒香频嚼,可以治疗失音与喉痹。所以可以认为槐花对于治疗喉痹应该是确切的疗效的。

     

    槐花不仅可以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北方的很多地方直到现在还有吃槐花的习惯,有的用槐花煮饭,还有用槐花制作小吃、糕点等。槐花谢后结成的果实槐角,也是一味良药,性味、作用、功效和槐花相似,清降泻热的作用比槐花强,而且还能润肠。但是止血的作用不如槐花。

  •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患者常会感到胸部疼痛,有时为压迫感,紧缩感,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及常规的内科治疗。

     

    冠心病患者常需终身服药,大多患者每年都会去医院住院治疗,是医院的常客,每天都要吃药,病情依然时轻时重,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很多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即咱们老百姓所说的放支架),但是术后有很多人还是会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导致病情的反复。那如何找到一个既经济有效又使用方便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呢?这就需要借助咱们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力量了。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中医认为冠心病多由寒凝、血瘀、气滞、痰浊引起。冠心病患者在冬季症状较重,夏季较轻,这符合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其病机“阳微阴弦”的概括。中医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天通过穴位贴敷药物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良好了效果。穴位贴敷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记载于汉代《五十二病方》,书中有“以芥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茶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来治疗疾病。清代名医吴师机将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新的高度,在其外治法专著在《理瀹骈文》曾提出:“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穴位贴敷药物,既可以发挥经络腧穴的作用,又可以发挥中药药效,同时借助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多管齐下,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并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下面为大家介绍我们总结的穴位贴敷的中药及穴位。中药处方:川芎20克,丹参20克,冰片10克,麝香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细辛6克,檀香10克,红花20克,三七10克。麝香比较昂贵,可以用人工麝香替代。

     

    上方研磨成粉,用穴位贴(药店和网上都有卖的)将其贴在膻中、心俞二穴,保留24小时,每周贴药两次,4周为一疗程。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心俞穴这样取:两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就是第7胸椎棘突,找到这个突起,再向上推2个棘突,也就是第5胸椎棘突,旁边2个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的部位就是心俞穴。

     

    此方是我收集前辈们的73首穴位贴敷方剂,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学方法总结而成,可供大家临床使用。

     

    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后,虽然不能彻底治愈冠心病,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胸痛发作次数,减少西药的服用量及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使用简便,没有任何副作用,大家不妨为自家的冠心病患者试上一试。

  • 百合确实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出现风热咳嗽时,不药博士会自己熬制冰糖雪梨汤,会放一点百合。也经常用南瓜炒个百合吃,百合做粥、做饼都可以。这些百合的食用方法都是很不错的,大家也可以尝试的食用。

     

     

    百合的功效

     

    1、润肺止咳:百合甘凉清润,主入肺心,能清肺润燥止咳,为肺燥咳嗽、虚烦不安所常用。鲜百合含黏液质,有镇静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等症。

     

    2、宁心安神:百合入心经,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等病症。

     

    3、美容养颜:百合洁白娇艳,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益,常食百合,有一定美容作用。油性皮肤的人多吃百合对皮肤特别好。

     

    作为营养保健的食品,百合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镁、锌、硒、维生素B1、B2、C,泛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素,这些都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特别是对病后体弱、神经衰弱等症大有裨益。

     

     

    药食同源的百合

     

    味甘,性微寒,入心、肺经,主打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百合被归在补虚类中药范畴。药性比较温和,一般也没有什么副作用。也是出现在卫生部公布的首批药食同源的名单中。既可以做药材使用,也可以平常作为食物使用。

     

    在一些止咳、补肺阴虚的中药配方中常常能见到百合的身影,如百合固金汤。特别适合有肺热咳嗽,久咳干咳无痰的情况,通常与其他止咳中药一同配伍使用。

     

    百合补益效果不错,古有“渗利和中之美药”的誉称,食用新鲜的百合或者百合干均可。鲜百合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如西芹百合等,口感清爽,实属上好的清炒时蔬。而百合干比较适合作为炖品,也适合泡茶。

     

    人群禁忌

     

    一般人群均可以食用,但研究表明,百合会影响白细胞数量,故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百合虽然药性比较温和,但外感风寒咳嗽、脾胃虚寒、便溏的人也不宜长期使用。此外,直接接触鲜百合鳞片,部分人群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

     

    选购

     

    咱们平常说的百合,是百合花,这种香花的鳞片是不能食用的。能食用的是兰州百合、龙牙百合、卷丹百合等品种的鳞片。

     

     

    选购鲜百合:夏秋季是鲜百合上市季节,可以选择瓣大、肉质厚且均匀、颜色呈白色或者微黄的为最佳。

     

    选购百合干:干品通常有点泛黄,但看起来很通透,有质感。如有黑斑点或者有异常的味道请不要购买。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神经性血管水肿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皮肤和黏膜肿胀。针对这种疾病,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 非镇静抗组胺药:适用于大多数神经性血管水肿患者,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少肿胀。

    2. 环孢素:对于抗组胺药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环孢素。但需注意,环孢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3.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发作、症状较重的患者。如泼尼松等。

    4. 免疫球蛋白:对于自身免疫性血管性水肿患者,免疫球蛋白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5. 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等,可以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二、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冷敷、热敷、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肿胀。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反复发作的神经性血管水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切除病变组织、血管结扎等。

    四、日常保养

    1.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3.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五、医院和科室

    神经性血管水肿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患者可以前往皮肤科、风湿科等科室就诊。

  • 肾阳虚,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理论中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状。那么,肾阳虚患者应该吃什么药来缓解症状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对于肾阳虚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补肾阳药物包括:

    1. 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等症状。

    2. 金匮肾气丸: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桂枝、附子等药材,温阳作用更强,适用于肾阳虚较重者。

    3. 右归丸: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夜尿频多等症状。

    4.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适用于肾阳虚伴有阴虚火旺者。

    除了药物治疗外,肾阳虚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症状:

    1. 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具有补肾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韭菜、核桃、芝麻等。

    2.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减少熬夜,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4.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阳虚,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虽然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但儿童也可能会患上这种疾病。肾病综合征的症状比较明显,家长和医生需要了解这些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一、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儿童的脂类代谢会出现异常,导致血浆中各种脂蛋白成分增加,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这些变化会导致儿童出现高脂血症。

    二、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大量的蛋白质会从尿液中排出,导致蛋白尿。

    三、高度水肿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之一。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的可凹性水肿,通常在疾病初期出现。水肿的程度因人而异,但通常不会很严重。

    四、低蛋白血症

    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肾病综合征儿童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可能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血尿。

    五、治疗与护理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性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此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六、预防措施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肾病综合征:

    •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 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
    •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总之,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对于家长和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及时发现和治疗,才能帮助孩子战胜病魔,健康成长。

  •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瘙痒的风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为什么荨麻疹会反复发作呢?以下是可能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几个原因:

    1. 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动物蛋白,如鱼、虾、蟹等。此外,花粉、灰尘、霉菌等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

    2. 感染:感染是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肝炎、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

    3. 激素治疗:激素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快速缓解荨麻疹症状,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

    4. 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会导致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荨麻疹。

    5. 精神因素: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

    为了预防荨麻疹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 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保养,以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心情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刚做完套环包皮手术,医生嘱咐我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可当我看到黄色分泌物从伤口渗出时,恐惧和焦虑如潮水般涌来。我立即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开始了一场线上问诊。

    医生很快回应了我的请求,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手术情况。通过图片和描述,医生初步判断这不是感染的迹象,而是正常的愈合过程。医生建议我继续使用碘伏消毒,并可以辅助吃头孢和迈之灵预防感染。同时,医生还推荐我做热敷来缓解水肿。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虽然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并不轻松,但我知道有专业的医生在背后支持我,我的心情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实用性,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私密问题时,线上问诊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套环包皮术后黄色分泌物的处理与调理 常见症状 套环包皮术后可能会出现黄色分泌物、水肿等症状,这是正常的愈合过程。若出现红肿、剧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泌尿外科 调理要点 1. 每天用碘伏消毒伤口; 2. 可以辅助吃头孢和迈之灵预防感染; 3. 做热敷缓解水肿;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5.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 什么是水肿?

    水肿,又称浮肿,是指身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而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这种液体积聚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血液循环不畅、淋巴系统受阻、肾脏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

    水肿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睑、脚踝、小腿等部位肿胀,体重增加,皮肤紧绷等。

    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 盐分摄入过多: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引起水肿。
    • 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体内水分代谢紊乱,引起水肿。
    • 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等,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水肿。
    •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失调会影响体内水分代谢,引起水肿。

    那么,如何击退水肿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饮食调理

    1. 限制盐分摄入:减少食盐、酱油、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体内水分滞留。

    2. 多喝水: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出多余水分。

    3. 增加钾摄入:钾可以帮助调节体内水分平衡,预防水肿。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菠菜等。

    生活方式调整

    1.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2. 适当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水肿。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姿势,避免下肢血液循环不畅。

    药物治疗

    对于水肿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利尿剂不宜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就医建议

    如果水肿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近年来,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儿童群体中,两岁宝宝患肾病综合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岁宝宝患上这种疾病呢?

    引起两岁宝宝得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本病因: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因是由肾小球损伤引起的,导致大量蛋白尿。这种损伤可能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

    2. 遗传因素: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等,以及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4.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抗癌药及抗风湿药物等,都可能引起肾脏损伤,诱发肾病综合征。

    5.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也可能成为肾病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肾病综合征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注意饮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 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感染、药物等诱因进行积极治疗,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发作。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5. 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切勿盲目用药。

    总之,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它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疼痛症状。

    在韧带断裂的初期,患者会感到无论是活动还是静息状态下都伴随有明显的疼痛。这是因为断裂的韧带会刺激周围的神经,导致疼痛感的产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肿胀会逐渐消退,此时在稳定不动的状态下疼痛感会减轻,但活动后疼痛感会加剧。这是因为断裂的韧带在活动时受到进一步的刺激。

    为了缓解韧带断裂带来的疼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根据韧带断裂的程度和类型,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或外固定治疗,以恢复韧带的完整性。

    2. 饮食调理:韧带断裂后,患者应多吃新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以促进韧带的修复。

    3. 热敷和理疗:热敷和理疗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

    4. 康复锻炼:在韧带愈合后,患者应逐渐进行屈伸活动,以避免粘连和关节僵硬。

    5.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

    此外,患者还可以使用冰敷来减轻疼痛。

    总之,韧带断裂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运动损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韧带的恢复。

  • 包皮手术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小手术,很多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水肿现象。这是由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包扎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那么,包皮手术后水肿是否正常?多久消失才是正常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1. 包皮手术后水肿的原因

    术后水肿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和术后包扎引起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的包皮进行切割和缝合,这个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包扎则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压迫到周围的软组织,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出现水肿。

    2. 包皮手术后水肿多久消失正常

    一般来说,包皮手术后水肿会在1-2周内逐渐消退。具体消退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可能在1周内就恢复正常,而有些人可能需要2-3周。如果水肿持续时间过长,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

    3. 如何缓解术后水肿

    为了缓解术后水肿,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术后1周内避免性生活。
    • 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 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

    4. 术后饮食调理

    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同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鸡蛋等,以帮助伤口愈合。

    5. 定期复查

    术后1-2周,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水肿消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目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中医治疗在辅助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肾虚、脾虚、湿阻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从补肾健脾、利湿消肿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包括雷公藤、百令胶囊、黄芪胶囊等。雷公藤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常与激素联合使用;百令胶囊具有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作用;黄芪胶囊具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也可以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高蛋白,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