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癌的早期筛查

肝癌的早期筛查
发表人:陈锡林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 100 万例,其中约一半发生在中国。遗憾的是,很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由于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当出现上腹胀痛等症状时提示已经是晚期了,这时多数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治疗效果欠佳。早期肝癌通过手术切除或射频消,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重视肝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规范筛查策略。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 乙肝病毒携带者
  • 慢性乙肝患者
  • 丙型肝炎患者
  • 长期嗜酒
  • 肝硬化患者
  • 一级亲属患有肝癌
  • 重度脂肪肝

筛查策略:每 3-6 月查以下项目:

  • 肝功能
  • 肝胆 B 超
  • 甲胎蛋白
  • 乙肝病毒 DNA 定量
  • 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物

如果肝胆 B 超有可疑,必须加做上腹部 CT 或磁共振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枯否氏细胞(肝星形细胞)肉瘤疾病介绍:
肝癌,即肝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生在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两大特征。目前肝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致病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患者常难察觉,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肝脏进行性增大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肝癌的治愈,而中晚期肝癌治疗往往复杂,且疗效因人而异。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大家好,我是杨小燕,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的传染科的医生。

     

    这篇文章,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早发现肝癌的方法。

     

    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排在各种癌症的第4位,属于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中国肝癌患者比例约占全球的55%!

     

    很让人害怕的一点是,当发现不对劲,确诊肝癌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

     

    根据数据统计,只有10%~30%晚期肝癌患者能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而且整体预后很差, 一般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

     

    该如何应对这一可怕的“杀手”呢?

     

    为什么发现肝癌的时候,总是迟了?

     

    因为肝癌在早期的时候,很少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根据观察研究,从肝脏有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通常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这导致疾病很难在早期被发现。这段疾病隐匿发展的时间,大约在10个月左右。

     

     

    当肿瘤长大大概3-5厘米的时候,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部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

     

    临床上,这个时期的癌症,多是因为在体检时测出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进一步确诊的。

     

    而当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如右上腹疼痛、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消瘦、乏力等表现,还可能出现黄疸、出血、肝性脑病等,往往已是中、晚期。

     

    此时,癌变的组织逐渐增大,起势后,疾病进展会十分迅速。

     

    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肝癌患者5年的年龄标准化相对生存率仅为10.1%,这就是肝癌的可怕之处。

     

    相比而言,如果能早一点发现的话,肝癌的预后会好很多。

     

    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是其防治关键。肝癌的高危人群,更是需要重视早期检查。

     

    哪些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在中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的人。

     

    2.长期酗酒的人。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BMI >35的男性死于肝癌的危险度是正常体重成年男性的4.52倍。

     

    4.总是会吃到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人。

     

    5.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 40 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应该怎么早期发现肝癌?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 6 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各种检查项目。

     

    1.甲胎蛋白(AFP)

     

    这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

     

    对于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癌和活动性肝病,应该高度怀疑肝癌,但仅靠AFP不能诊断所有的肝癌,有30%-4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呈阴性。

     

    2. 超声

     

    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但敏感性低于磁共振。

     

    3. CT和磁共振(MRI)

     

    常规CT或增强CT,检出和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磁共振成像。

     

    MRI是临床肝癌检出、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如果结合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使用,可提高≤1.0cm 肝癌的检出率和对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这项检查既可了解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又可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但是,PET-CT肝癌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且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普及应用,不推荐其作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其他手段的补充。

     

    5.肝脏穿刺活检

     

    病理活检,依然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

     

    如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典型肝癌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肝穿刺活检。

     

    但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对于确立肝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必须得承认,肝癌很可怕,而且,一旦到了晚期,目前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去应对。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问题我们都能控制,但我们永远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我们能做到的范围内,去尽量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针对前面提到的高危因素,如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

    • 注意食物清洁,预防粮食霉变;

    • 改进饮用水质,减少对各种有害物质的接触;

    • 少喝酒或者不喝酒;

    • 定期做好体检。

     

    如果做到了这些,是有助于我们远离肝癌的。

     

    希望各位健康,远离各种疾病。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上周三,刘先生在体检时"意外"查出了肝癌,好在还处于早期,有很大可能治愈。

     

    据了解,刘先生并没有感觉身体有什么不适,但体检时显示肝功能异常,CT也看到了肝区异常占位,而甲胎蛋白的检测数值高达580ug/L,最终确诊为肝癌。

     

     

    拿到这个结果,他如遭当头棒喝,愣在了原地。

     

    他的家人非常疑惑,刘先生身体一直都很好,怎么会突然患上了肝癌?

     

    医生询问之后了解到,刘先生患上肝癌,身体早有迹象。

     

    大概半年前,他前胸出现了很多红色的痣,痣体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蜘蛛,当时刘先生以为是过敏,抹了点药没放在心上。

     

    几个月过去,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眼白发黄的表现,家人逼着他做全面检查,没想到查出了肝癌。

     

    医生提醒:肝癌"有迹可循",身体出现4个异常,早做检查

     

    1、蜘蛛痣

     

    刘先生身上出现的痣体就是蜘蛛痣。

     

    它因形状酷似蜘蛛而得名:中心凸起,周围血管放射状扩散。是肝硬化的典型症状之一。

     

    肝脏病变之后,会对体内雌性激素的正常灭活、代谢造成影响,这会引起体内雌激素含量升高,造成皮下黏膜小血管异常扩张,引起蜘蛛痣。

     

    令人遗憾的是,这没有引起刘先生的重视,才导致肝病一拖再拖,最终恶化。

     

    2、巩膜发黄

     

    这属于黄疸的症状之一。

     

    黄疸的外在症状包括:小便发黄、皮肤发黄、巩膜发黄,而巩膜发黄的出现意味着病情已经发展的很严重了。

     

    肝脏分泌胆汁,胆红素是胆汁里面神经毒素的一种,体内胆红素的转化和摄取都需要依赖肝脏。

     

    肝脏病变,会造成体内胆红素含量升高,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从皮肤、血管等显示其本身的颜色——黄色。

     

    超量的胆红素随血液到达眼部,就会引起巩膜发黄。

     

    3、肝病面容

     

    这是肝病患者面部特征的总称。

     

    一般表现为:面色黯淡无光、眼周黑紫、嘴唇发黑等。

     

    肝脏作为"人体血库",对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其解毒功能可以分解或排出血液中的毒素。

     

    肝脏病变之后,血液中的毒素会增多,会更多沉淀于血管壁或皮肤,而面部尤其是眼周皮肤很薄,血管分布又较为密集,肝脏病变之后,就会出现典型的面部特征——肝病面容。

     

    4、晨起乏力

     

    乏力是肝病的又一特征,以早上起来最为明显。

     

    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起床本应该是我们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候,经常性的晨起乏力,高度怀疑是肝脏疾病引起的。

     

    肝脏病变会导致体内转氨酶升高,胆碱酯酶浓度被稀释,这会影响到神经——肌肉的结合,引起乏力。

     

    保护肝脏健康,建议多运动

       

    运动是肝脏健康的"好帮手",经常运动可以让身体内脂肪的消耗效率更高,肝脏内的脂肪含量随之减少,进而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此外,运动还能让肝脏更有活力,更好的抵御致病菌的入侵,保护肝脏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我很清楚滴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说肝癌是癌中之王,当时不太理解,经历过了这几年的医学熏陶,我对这句话真的很有感觉。


    肝癌是一种比较狡猾的生物,它在早期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比如谁会想到咳嗽是肺癌,谁会想到拉肚子就是肝癌呢?因为这种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放在心上,而由于肝脏的位置比较深,当肝癌引起明显的症状的时候,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这个时候回天无力,只能等死。


    肝癌目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因为我国是乙肝大国,大约有1亿多的乙肝患者,也就注定了我国肝癌的高发病率,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途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肝癌,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1.肝癌分为哪几类?


    其实肝癌的分类是有很多的,如果按照不痛的类别分,但是这里我只说大家容易理解的,否则写的太专业也没有什么用。


    目前来说肝癌主要分为两种,即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顾名思义就是指肝脏自己发生了癌变,而继发性肝癌就是指别处的癌症转移到肝脏引起的肝癌。


    2.肝癌在手和脸上有什么体现?


    肝掌:其实肝掌是一种比较有特异性的症状,它主要见于肝脏疾病,只要肝脏功能有明显的降低就有可能会出现肝掌。它的主要的症状就是手掌的掌面出现了片状充血或者红色斑点,用火材棍加压以后红色能够褪去,放开以后可以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发生肝癌之所以会出现肝掌是因为体内的雌激素太多了,因为肝脏是能够灭活雌激素的,如果肝癌严重到一定程度,肝脏清楚雌激素的能力明显下降,可造成手掌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肝掌。


    面色发黄和蜘蛛痣:可能大家都会发现得了癌症的患者面色多有一定程度的发黄,这个主要是因为癌症能够和人体竞争营养物质,而且它们还可以分泌一些激素抑制人体胃肠道对于食物的吸收,进而造成营养不足,病人的面色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黄。

     

     

    另外,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肝脏能够处理胆红素,如果肝癌严重到一定程度,肝脏的功能会有明显的下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就会下降,可造成这些多余的胆红素无法处理,它们堆积在人体表现在面部就是我们看到的面色明显的发黄。除此之外,在肝癌病人的脸上也会出现类似于蜘蛛一样的痣,在医学上被称为蜘蛛痣,它的形成原理其实和肝掌是一样的,都是由于体内的雌激素过多引起。


    最后小结:肝癌在手上的表现主要是肝掌,在脸上的表现主要是黄疸和蜘蛛痣,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肝癌晚期了,病人的做好死亡率是很高的,几乎没有多少病人能活下来。

  • 抽血筛查胃癌肯定不靠谱,晚癌的多,早期发现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90%,但是一旦发现的是晚期胃癌,那么其五年生存率可能就不到20%,甚至更低,因此,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真可谓性命攸关!

     

    大家都知道胃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但是可能对胃癌有一定误解,认为胃的恶性肿瘤就只有一种胃癌,其实不然,胃的恶性肿瘤还包括有胃淋巴瘤、胃神经纤维肉瘤等,但我们通常讲的胃癌指的是发生在大家胃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而所谓的早期胃癌特指癌局限于粘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胃癌呢?

    建议做三步筛查!

    第一步,先查自己是否为罹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人的胃癌发病率高出我们正常人的4-5倍,甚至不止!

     

    ①45岁以上,男女不限,从未做过胃镜;

    ②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史;

    ③一级家属中有罹患胃癌或者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

    ④有严重胃病史,如数十年慢性胃炎病史、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做过胃切除术等;

    ⑤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病史;

     

     

    ⑥得过其他肿瘤,做过放化疗;

    ⑦有一些不好生活习惯及爱好,比如喜欢吃腌制食品、长期吸烟喝酒,爱吃咸的等;

    ⑧有不明原因的呕血、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

    ⑨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压力大,熬夜,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等状态;

    ⑩来至胃癌的高发地区

     

    第二步,一定要注意:早期胃癌出现的病灶特别浅表,因此对我们消化功能影响不大,往往不会表现出哪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很难跟我们平时遇到的消化不良区别开来!

     

    所以,对于胃癌的早期筛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胃镜,尤其是第一步我提到的符合①和②-⑩等高危人群,都应该做筛查,尤其是加强常规白光内镜观察!

     

     
    第三步,除了胃镜,再结合肿瘤标志物筛查,这种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也是胃癌早期筛查、发现的优选方法。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99)、胃癌相关抗原MG7-Ag、蛋白质类(E-钙黏蛋白)以及胃蛋白酶等酶类血清标志物。注意:单一个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标志物,但是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差,最好采用多种联合检查方式!

  • 任何疾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健康几率都会大大提升,肺癌,这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也是如此。肺癌筛查是实现肺癌“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警惕、焦虑起来,频繁的去做相关检查。要知道,平常心也是一种健康态。那么,具体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筛查呢?

     

     

    危险人群划分 [1]

     

    (一)肺癌高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且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优先推荐的进行肺癌筛查,避免疾病威胁。

     

    (二)肺癌中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被动吸烟≥20年;

     

    2、接触烹饪油烟 ≥20年。

     

    对于肺癌中危人群,通常也建议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三)肺癌低危人群:年龄<40岁或>80岁,或年龄40~80岁但不具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对于肺癌低危人群来说,则没有必要经常进行肺癌筛查。

     

    年龄区间 [2]

     

     

    统计数据显示,45岁之后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75岁以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而且,考虑到75岁以上人群的预期寿命、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及筛查成本等因素,该人群的肺癌筛查获益可能较小。所以,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3]

     

    慢阻肺、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癌发病率要高于健康人群[2]

     

    以慢阻肺为例,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病变,可导致肺泡破坏、支气管腔狭窄,终末期会出现不可逆性的肺功能障碍。慢阻肺患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是无慢阻肺者的1.43倍。

     

     

    遗传 [2,3]

     

    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你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中有人被诊断出了肺癌,那么你患肺癌的风险则会明显升高。因为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肺癌易感基因。

     

    肺癌癌症早期筛查有助于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是对抗肺癌、降低疾病威胁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专业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应该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3]

     

    参考文献:
    1. 中国县域医院肺癌筛查共识编写专家组, 等. 中国县域肺癌筛查共识(2020年)[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4).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3).
    3. 赫捷, 等.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3).
  • 2018年5月份,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发布了一项最新指南[1],推荐意见指出, 一般人群从45岁就可以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有条件推荐),5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结直肠癌是强推荐。指南还指出:① 身体健康、未来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人群,应持续筛查至年龄75岁;② 针对76岁至85岁的人群,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情况,制定个体化筛查策略;③ 年龄大于85岁的人群,不推荐继续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有:每年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每年进行高灵敏度愈创木脂大便潜血测试;每三年进行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CT结肠造影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ACS新指南引争议

    如果按照这个新指南提出的筛查建议,美国可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人群数量增加了2200万,指南发布后也引起了关于筛查风险获益以及对医疗资源影响的讨论。

     

    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直接有效性证据很少,大多数证明结直肠癌筛查益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都是针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这次指南更新的内容是基于2017年一项对SEER数据库(注:美国权威的癌症统计数据库)的分析结果[2],显示 从2000年到2013年,40-49岁人群结直肠癌(即早发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增加了22%,从5.9例/10万人年增加到7.2例/10万人年。虽然看起来数字增加了,但是 众多专家对提前筛查年龄持批评态度,因为50岁以下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依然非常低,而且缺乏支持这个年龄组进行筛查有效的有力证据。

     

    修订后的这一指南建议,并未考虑提早筛查年龄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不论是医疗花费还是医疗资源都会从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中分散出去,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才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年轻成人结直肠癌风险有多高?

    在上述背景下,《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期刊上近期发布了一项新报告[3],对SEER数据库进行一次更新、更全面的分析,描述了年轻成人的结直肠癌风险,包括20-29岁、30-39岁、40-49岁以及50-54岁年龄组的人群。

     

    2017年的SEER数据库研究将“结直肠癌”作为一个整体,而在近期的这项报告中,作者将结直肠癌腺癌(筛查的主要类型)和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分割开来,后者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不推荐对这个类型进行筛查)。新报告的分析表明,既往研究中提到的结直肠癌, 4%到20%不是腺癌,而是类癌。既往研究中早发结直肠癌中发病率增幅最大的部分,即直肠癌,多达34%是类癌而并非腺癌。

     

    针对癌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如癌症筛查)的指南建议,应基于癌症绝对风险和筛查后绝对风险降低的数据来制定。这项新报告给出的结果很有价值,因为它阐明了结直肠腺癌的风险要低于ACS指南中估计的风险,基于这项新数据,2018年ACS指南中估计的45岁至49岁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应下调。

     

    有必要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吗?

    40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绝对风险为7.2例/10万人年,约为50至59岁人群的三分之一,60岁及以上人群的十分之一。结肠镜检查相关的30天死亡率估计为3/10万检查。由于没有针对40至49岁人群的临床筛查试验,因此无法量化该年龄组筛查带来的获益,只能基于模型来估算。即使是乐观的情况,假设在40至49岁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可将CRC发病率降低达50%,计算一下,每10万例结肠镜检查导致3例死亡的危害,也超过了每10万人年可避免3.6例结直肠癌发生的收益。此外,对45至49岁年龄组筛查的成本也会很高。

     

    正如最新报告指出的那样,类癌不是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但这一发现还值得进一步思考。类癌通常为惰性,比大多数其他癌症类型的预后更好。这项新研究发现,类癌的发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是年龄在50至54岁之间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筛查已经很普遍了。因此,筛查确定了大多数类癌,代表了多数都是偶然发现的。实际上,很多可能是被过度诊断的肿瘤,这也增加了筛查的负担和危害。

     

    2020年10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结直肠癌筛查建议的更新[4],该建议考虑将结直肠癌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自2016年USPSTF指南更新以来,未出现任何新的有力证据可证明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的有效性。和2018年ACS指南一样,工作组完全依赖模型估计。上述新报告提供的新数据应促使研究人员重新计算对筛查的益处和危害的估计。

     

    毫无疑问,早发性结直肠癌是一个重要但仍知之甚少的领域。但是,也不应该根据次优数据来制定筛查决策,尤其是当这一建议可能影响数百万人时。ACS在2018年指南中将该建议标记为有条件推荐(B级)。尽管这样看起来比较严谨,但在美国,45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已经增加了50%以上。一些患者不管其推荐强度如何,只会关注指南推荐的内容。许多医疗机构也在不完全了解数据或潜在影响的情况下,迅速遵循了新的指南建议。

     

    结合《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新报告的数据,并考虑到基于建模数据制定指南推荐意见的不确定性, 在评估50岁以下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益处时,应格外谨慎。结直肠癌筛查在年轻成人中的功效,仍不确定,要求进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而不是广泛实施指南推荐。

     

    参考文献:
    [1] CA Cancer J Clin. 2018;68:250-81.
    [2] CA Cancer J Clin. 2017;67:177-93.
    [3] Ann Intern Med. 15 December 2020. doi:10.7326/M20-0068
    [4]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Draft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5] Ann InternMed. doi:10.7326/M20-724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 俗话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胃不舒服了,我们往往很快能察觉出来,因为胃痛你有感觉;而肝脏,平时一些小问题都不痛不痒的,很少听到有人说肝痛,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他累成怎么样,从不叫苦叫累,也不会喊痛,这也是肝脏问题很难在早期发现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为什么肝病一旦查出就是大病,肝癌一旦发现,便是晚期的原因。

     

    常言道: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肝清净,皮肤都娇嫩。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人体通过胃肠道吸收的各种物质,不管好的坏的,不管有营养的还是有毒的,统统需要经过肝脏来合成、分解及排毒,所以只有肝脏好了,这些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来完成。

     

     

    肝不好,身体会出现“2黄1红”


    1、脸色暗黄

     

    脸色,可以说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部位了。比方有时候你熬夜了,立马就能感受到你应该是被给“脸色”了。

    如果脸看起来没有血色、比较暗沉,说明肝血不足,脸部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如果脸色暗黄,则一般是肝脏内毒素积聚导致。

     

    2、手掌过红

     

    正常人手掌应该是肉色中透着点淡红色,有血液的光泽。而有些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手掌会出现一些红色的斑点,甚至手掌成褐红色,这很有可能就是医学上说的“肝掌”了。

     

    3、眼白发黄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胆红素和胆绿素,这两种色素进入血中的量过多时,就会产生黄疸,导致出现巩膜(俗称眼白)发黄,多见于黄疸型肝炎或者淤胆型肝炎

     

    身体一旦有这5个信号,当心肝癌找上门


    一提到肝癌,大部分人都是闻之色变,而且由于肝脏疾病的隐蔽性,往往使得肝癌一经发现就已经晚期了,虽然肝癌来临时足够隐匿,但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1、全身乏力,消瘦

     

    经常感觉疲倦、乏力、消瘦,特别是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的,肝癌患者常常感到乏力症状与慢性肝炎类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导致的。

      

    2、腹胀、恶心、呕吐

     

    包括胃口不好、吃东西后经常感觉腹胀不舒服、恶心、呕吐等。和全身症状一样,这些消化道症状看起来没啥特别的,也常常容易被忽视。出现这些症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正规医院检查和治疗。

     

    3、发热

     

    发热,一般是持续性的低热, 体温在37.5到38度之间,偶尔可高达39度。肝癌患者发热可能与肝细胞坏死引发的感染有关。

     

    4、各种出血的症状

     

    有明显的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等出血症状,这是因为伴随着肝功能受损,肝脏凝血功能出现了异常,这在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最为常见。

     

    5、肝区有肿块,疼痛。

     

    肚脐右上方隆起或摸起来有肿块, 肝脏的位置就在自己肚脐的右上方, 通常人是摸不到自己的肝脏的,但如果肝脏发生肿大, 这个部位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块,甚至能摸到自己的肝脏,而且有持续性的隐痛或是钝痛的感觉,晚上或过度劳累后会加剧。

     

    预防肝癌,这6件事要做好


    1、积极治疗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不去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肝炎就会越来越严重, 肝细胞就会出现季节性的再生结缔组织增生, 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肝炎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该及时治疗, 防止恶化。

     

    2、少喝酒

     

    酒精是一种致癌物,酒精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具有毒性的乙醛, 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肝癌。

     

    3、少吃发霉等致癌食物

     

    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尽量少食腌制食品,如酸菜、咸菜、咸鱼等。

     

    4、少生气

     

    老话说“怒伤肝”。在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5、不要乱吃损害肝脏的药物

     

    是药三分毒,药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对肝脏造成负担,不正确的服用一些伤肝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肝癌

     

    6、定期体检

     

    除了乙肝患者,有肝脏疾病家族史或本身有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高危因素,也应该定期做肝癌筛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不过如此,老张夫妇是退休工人,儿女毕业找到了工作不用自己操心,两人每个月都有退休金,每天也就打打牌,溜溜弯,过着养老生活,每天都要为了琐事而碎上两句。

     

    但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吵吵闹闹的日子也挺充实的,但是最近夫妻二人却被双双查出了肝晚期,这让全家都蒙上了一层隐瞒,外地工作的儿女也赶紧回来陪伴他们。

     

     

    老人平时也挺健康的,怎么就突然肝晚期了,儿女在排查完后找到了元凶,这场飞来横祸的元凶竟是筷子这件家家都有的东西,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用这种筷子吃饭,只会让增加患肝病的风险,还在用的赶紧扔了。

     

    筷子家家户户都有,一般很少人会在家中准备一次性筷子,成本高同时也不环保,筷子有很多的材质,其中木质的筷子是最常见的,尽管有不少的筷子都是经过处理的,一般很难发霉,但是有些筷子还是能够发霉的。

     

    发霉的筷子上会生成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这些病菌在随着饮食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造成健康受损,轻则出现感染性腹泻,呕吐等,如果遇到筷子上感染了黄曲霉毒素,那就更加的危险了,这种病菌被列入致癌物的名单,同时还会杀死人体的肝细胞,长期的摄入,很容易对肝脏造成损伤。

     

    长期放在柜橱当中,筷子发霉的几率是平时的五倍以上,平时应该多注意筷子的变化,当木质筷子出现霉变,一定要尽快的更换。或者选用陶瓷等材料的筷子,定期的消毒,最好选择消毒柜消毒,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100度的沸水中加热五分钟也能达到消灭病菌的目的。

     

    另外这四种伤肝的食物,能少吃就少吃

     

    1、大鱼大肉

     

    虽说曹刿说肉食者鄙,但是肉是真的香!生活中喜欢吃肉的非常多,现在有条件的,有些人甚至顿顿都要吃肉,不吃肉一天没精神,但是大鱼大肉吃多了,你是开心了,但是肝脏却在哭泣。

     

    大鱼大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这会增加肝的负担,人体中脂肪的分解主要由肝来做的,当脂肪食用过多,肝出现过度的劳损,就会出现肝功能下降的情况。

     

    2、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健康很不利的物质,被列入致癌物名单,对肝的损伤极大,平时的饮食中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有泡菜、腌菜、咸鱼等腌制品,对于这些应该少吃。

     

    3、油炸食品

     

    “热油条,新出锅的热油条!”,我们对于油炸食品可太熟悉了,在早餐中油条等油炸食品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油炸食品对健康并不友好,每天的摄入不要太多,尤其是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店家用的油是否干净卫生,有没有反复使用老油来炸,用老油炸的食物,对肝的危害巨大。

     

    4、酒

     

    喝酒伤肝,酒对于肝的损伤非常大,酒精中乙醇再经过分解转化后会变成乙醛,这会杀死肝细胞,损伤到肝健康。喝酒喝多了也会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风险,尤其是本身肝功能就较弱的人更要注意了。

     

    肝不好的人,平时做好这几件事,肝会感激你

     

    1、多喝水

     

    肝喜润不喜燥,平时多喝水,对于保护肝脏来说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喝水的时候在水中加入一些肝“喜欢”的食物,比如:菊花、枸杞,牛蒡根等调理肝脏,祛除肝火,肝越来越好。

     

    2、勤加锻炼

     

    运动能够提升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排出毒素,起到增强肝功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肝不好的人来说,每天的坚持运动更要做了。

     

     

    3、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人的情绪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林妹妹较弱多病和她的性格也是有着不少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肝的健康来说,愤怒、伤心等不良情绪会对肝造成不小的损伤,平时应该多多调整心态,保持一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

  • 手臂上有黄斑可能是肝癌导致,也有可能是色素沉着、脂肪瘤、黄色糠疹等因素导致。

    1.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在早期的时候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导致患者出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其次由于代谢障碍,还可导致黄疸的出现,进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黄斑样病变。

    2.色素沉着:皮肤上出现黄斑的一种常见原因是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或局部慢性摩擦等导致的色素沉着。

    3.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的皮下肿块,由脂肪组织形成。脂肪瘤通常呈黄色或淡黄色,质地柔软,一般不会导致疼痛或不适。

    4.黄色糠疹:是一种由于皮肤内的脂肪代谢异常而产生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黄色或橙色的小斑点或斑块。导致手臂出现黄斑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父亲渐渐步入中老年,身体机能也开始出现各种变化。在这个阶段,一些潜在的疾病风险也随之增加。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父亲的身体健康,帮助他们预防以下几种常见疾病。

    1. 脱发:警惕“聪明绝顶”的警钟

    脱发是许多中年男性面临的常见问题。除了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脱发。为了预防脱发,建议父亲们保持良好的作息,均衡饮食,适当放松心情,并定期进行头皮护理。

    2. 肺部疾病:远离烟草,呼吸新鲜空气

    吸烟是导致肺部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吸烟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严重疾病。为了保护肺部健康,父亲们应该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也是预防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

    3. 胃肠道疾病:规律饮食,远离胃病困扰

    中年男性由于工作应酬等原因,往往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为了预防胃病,建议父亲们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4. 腰背疼痛:加强锻炼,预防腰背疾病

    腰背疼痛是中年男性的常见问题。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腰背疼痛。为了预防腰背疾病,建议父亲们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改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并定期进行腰背按摩。

    5. 肝脏疾病:警惕疲劳,关注肝脏健康

    中年男性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为了预防肝脏疾病,建议父亲们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酗酒,定期进行肝脏检查,并注意饮食卫生。

    6. 高血压:关注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中年男性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预防高血压,建议父亲们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膳食,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食物致癌”的传言,比如牛奶致癌、草莓致癌、方便面致癌等等。这些传言让人心生疑虑,那么,哪些食物真的有致癌风险呢?它们的“致癌等级”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本期《健康时报》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为我们揭开迷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致癌物的等级划分。致癌物是指能诱发人患癌的“坏物质”,它的范畴包括任何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化学、物理物质及生活、工作方式等。196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开始了确定致癌物的工作,并于每年发布更新致癌因素的信息,最终,将致癌物分为了4个等级,其中不少与食物相关。

    1级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尽量避免接触。

    2级致癌物包括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较高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

    3级致癌物包括苏丹红色素、胆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动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或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则明确无致癌作用。

    4级致癌物指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食物中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

    钟凯表示,4个等级的致癌物,在饮食中的“伤害”不可一概而论。1级和2A级致癌物要尽量避免,2B级致癌物无需过度紧张,对于3级和4级致癌物,更加不用担心,因为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它们可以致癌。

    那么,如何预防癌症呢?钟凯建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腌制食物。

    3. 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 在我国的酒文化中,‘无酒不欢’已成为许多饭桌上的约定俗成。无论是家庭聚餐、节日庆典还是商务应酬,酒似乎无处不在。然而,随着人们饮酒习惯的改变,将白酒和啤酒混合饮用的情况也日益普遍。最近,一则关于白酒和啤酒混喝容易得肝癌的说法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引发了人们的担忧。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呢?本文将为您揭开真相。

    酒精混合饮用更容易醉,但与肝癌关系不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过量饮用都会对肝脏、肠胃和肾脏等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危害。酒精会抑制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肝脏负担加重,长期过量饮酒容易引发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然而,关于白酒和啤酒混合饮用更容易得肝癌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事实上,白酒和啤酒混合饮用更容易醉,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成分不同。白酒中主要含有乙醇,而啤酒中则含有二氧化碳、肽及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促进乙醇的吸收,使得混合饮用时更容易醉,并且醉感更强烈。

    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不容忽视

    尽管白酒和啤酒混合饮用与肝癌关系不大,但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仍然不容忽视。酒精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包括:

    • 肝脏: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
    • 肠胃: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 神经系统: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问题。
    • 心血管系统: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 免疫系统:酒精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如何健康饮酒

    为了保护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酒习惯:

    • 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加速酒精吸收,增加肝脏负担。
    • 选择低度酒:低度酒酒精含量较低,对肝脏的损害相对较小。
    • 不要混合饮用:避免将白酒和啤酒混合饮用,以免醉酒。
    • 饮酒后及时补充水分:饮酒后要多喝水,帮助身体排出酒精。

    总之,白酒和啤酒混合饮用与肝癌关系不大,但长期过量饮酒仍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酒习惯,保护身体健康。

  • 肝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死亡率让人谈之色变。据统计,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肝癌仅次于胃、食道,位居第三,尤其在农村地区,其死亡率更是高达第二位。

    针对肝癌的治疗,外科手术依然是首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以及肿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肝癌外科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并结扎、置入式注药泵输注化疗、术中微波辐射治疗、术中冷冻治疗、术中电化学治疗以及肝癌的序贯治疗等多种方法。

    除了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免疫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激光动力学治疗、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以及导向治疗等多种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

    放射治疗方面,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放疗方法也得到了改进,使肝癌放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副作用也得到了有效降低。化学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通过肝动脉插管化疗并栓塞等新型给药途径,使得肝癌化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免疫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激光动力学治疗、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以及导向治疗等方法也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肝癌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 肝癌晚期患者常常面临着病痛的折磨,尤其是腹水的症状,让患者饱受煎熬。我的爷爷就曾经深受其害,肚子肿胀,饭也吃不下,每天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作为家属,我们都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肝癌晚期腹水的治疗经验。

    首先,对于肝癌晚期腹水患者,中医药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医治疗肝癌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性强,用药得当可以迅速改善症状,如疼痛、发热、腹胀、腹水等,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避免毒副作用。中医药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次,肝癌晚期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因为肝癌本身就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晚期治疗的意义不大,更多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护理方面,应该注意为患者翻身,让他们保持舒适的状态。

    如果肝癌发现得早,还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如微波射频、伽马刀、氩氦刀、射波刀等治疗。这些治疗方法的关键在于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可以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来判断治疗效果。

    患上肝癌后,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而低脂肪饮食可以适当缓解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因此,肝癌患者适宜食用低脂肪食物。

    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总之,肝癌晚期腹水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护理等。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提到癌症,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惧,其中肝癌更是被称为“癌症之王”。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达81万,其中我国就有43万,占比高达55%,死亡率的50%。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肝癌的发生呢?本期我们将邀请知名肝病专家,为您详细解析肝癌的预防与治疗。

    诱发肝癌的四大因素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最脆弱的器官之一。我国肝癌发病率之所以高,与以下四大因素密切相关:

    1.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我国约80%以上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

    2.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3. 饮水污染:长期饮用沟塘水等污染水源,容易导致肝癌。

    4. 饮酒与吸烟:尤其是酗酒,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容易引发肝癌。

    乙肝与饮酒,双重打击肝脏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患者众多。乙肝病毒感染后,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癌。然而,许多乙肝患者由于酒文化的盛行,仍然饮酒,加速了肝脏的损伤,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

    专家指出,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尤其是乙肝患者。饮酒后,肝脏需要大量的乙醇进行代谢,容易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预防肝癌,从日常生活做起

    预防肝癌,关键在于提前预防。以下是一些预防肝癌的建议:

    1. 改善饮水条件,饮用干净、安全的水源。

    2. 防霉,不吃霉变食物。

    3. 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4.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积极治疗慢性肝病,预防肝硬化。

    6. 定期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进行B超检查。

    7.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提高免疫力。

    虽然肝癌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肝癌是可以战胜的。

  • 众所周知,我国肝癌发病率高居不下,其中男性肝癌患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则排在第六位。其中,乙型肝炎(HBV)患者占据了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的80%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演变过程,让许多患者和医生感到陌生,但了解其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018年10月2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秦叔逵院长团队在ESMO欧洲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的良好效果和安全性。这是我国自主研发PD-1单抗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亮相,标志着我国针对晚期肝癌的免疫肿瘤临床研究获得国际认可,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药研究能力。

    中国式肝癌的病因复杂,除了乙型肝炎外,黄曲霉素也是导致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被乙肝病毒侵害的肝细胞会不断修复再生,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我国肝癌患者早期发现率较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免疫肿瘤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肝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PD-1抑制剂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具有长效、低毒、泛肿瘤性等特点。在ESMO会议上,秦叔逵教授团队展示了卡瑞利珠单抗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该药物在二线治疗晚期肝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卡瑞利珠单抗在治疗其他肿瘤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其在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曾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肿瘤》上。此次在ESMO会议上,秦叔逵教授再次展示了卡瑞利珠单抗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的优异表现,为我国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肝癌晚期患者是否可以接受微创手术,一直是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那么,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微创手术是否可行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肝癌晚期微创手术的可行性

    1. 微创手术的定义

    微创手术,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微小切口进行手术的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中。

    2. 肝癌晚期微创手术的可行性

    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微创手术的可行性取决于以下因素:

    • 肿瘤的大小和数量
    • 肿瘤的位置和形态
    • 患者的身体状况
    • 肝功能状况

    一般来说,如果肝癌晚期患者的肿瘤较小、数量较少、位置较好,且肝功能状况较好,那么微创手术是可行的。

    二、肝癌晚期微创手术的优势

    1. 创伤小

    微创手术通过微小切口进行,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2. 恢复快

    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3. 疼痛轻

    微创手术术后疼痛较轻,患者可以更好地忍受。

    4. 并发症少

    微创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相对较少。

    三、肝癌晚期微创手术的适应症

    1. 肿瘤较小、数量较少

    2. 肿瘤位置较好

    3. 患者身体状况较好

    4. 肝功能状况较好

    四、肝癌晚期微创手术的禁忌症

    1. 肿瘤较大、数量较多

    2. 肿瘤位置较差

    3. 患者身体状况较差

    4. 肝功能状况较差

    五、肝癌晚期微创手术的注意事项

    1. 术前评估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形态,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肝功能状况等。

    2.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包括休息、饮食、用药等,以确保手术效果。

    3. 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常会遭受多种并发症的折磨,其中牙痛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那么,肝癌为什么会引起牙痛呢?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肝癌和牙痛之间的关系。肝癌的晚期患者,由于肿瘤的侵犯,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引起口腔黏膜的炎症,导致牙痛。此外,肝癌患者免疫力低下,也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引起牙痛。

    针对肝癌引起的牙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缓解:

    1. 药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可以服用止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以缓解疼痛。同时,一些中药如护命素等,也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可以辅助治疗。

    2. 规律用药:肝癌患者需要持续用药,避免疼痛反复发作。在用药过程中,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肝癌引起的牙痛,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 日常保养:肝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口腔感染。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的食物,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肝癌引起的牙痛,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男性由于生理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更容易受到癌症的威胁。据癌症专家指出,以下六种癌症是男性应重点关注和预防的。

    1. 泌尿系统肿瘤:男性特有的前列腺癌、睾丸癌、阴茎癌等肿瘤,以及常见的膀胱肿瘤,都是泌尿系统肿瘤的主要类型。男性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50岁以上的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 肺癌: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此外,大气污染、生活不规律等也是肺癌的诱因。男性应积极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3. 肝癌:乙肝病毒感染、长期饮酒等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男性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应更加注意肝功能的监测。

    4. 直肠癌:男性由于饮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患直肠癌。男性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定期进行肛门指诊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5. 食道癌:长期饮酒、吸烟、饮食不当等是导致食道癌的主要原因。男性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降低食道癌的发病风险。

    6.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男性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注意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