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前列腺癌如何筛查呢?

前列腺癌如何筛查呢?
发表人:泌尿外科陆巍

有的超过50岁的男性朋友发现,跟自己年纪相仿的许多朋友确诊了前列腺癌,这让大家非常的担心,担心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疾病。那是否应该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呢?的确50岁往上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逐步上升,但不等同于所有年长的男性都会患病;即使是有家族病史,直系家属病史,也只是患病风险比别人更高而已。

 

磁力共振导航定位,找出疑似肿瘤

基本的前列腺癌筛查包括肛门指检,医生以手指检查男士的肛门,了解是否有不明硬块存在;另外也要化验血液中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如果数字上升异常,那就需要更精准的检查——抽取前列腺活组织化验。对很多癌症而言,及早找出肿瘤并治疗,有助减低恶化及死亡风险。不过,部分前列腺癌生长得极为缓慢,甚至直到年老患者因其他疾病去世后都还没爆发出来;所以一经检查揪出,医生会与患者和家人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决定究竟是采取监察治疗、荷尔蒙注射,抑或选择微创手术会有较理想的成效。

 

另一方面,肛门指检及PSA检查也非百分百准确,特别是PSA指数的升降,除了受癌症影响,亦可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有关。换言之,PSA指数升高未必由肿瘤所致,但男士或要接受抽针检查来确认,过程固然不好受,而且也有可能出现如尿频或排尿困难等短期副作用,细菌感染个案则较罕见。尽管抽针检查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黄金标准,但传统方法是在前列腺穿刺至少12针,如果刚好所有抽针位置都避开了肿瘤,那就会有走漏网之鱼了。

 

站在医生立场,必须谨慎拣选适合的男士接受前列腺癌筛查,以免招来不必要的忧虑,以及避免过度检查与治疗。当然,有高危因素的男士,有必要定期接受检查;至于没有高危因素者而突然有前列腺癌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流缓慢、排尿时疼痛、血尿或精液有血,甚至有尿潴留等,都不应怠慢,需立即寻求医生协助。

 

 

 

即使有需要检查,现今科技亦可带来精准的诊断。前列腺健康指数显示的癌症资料比起传统PSA检查更多;泌尿外科医生亦可以磁力共振导航定位为患者找出前列腺中疑似有肿瘤的位置,于抽针时便可直达该处,大大提高命中率。男士与其胡思乱想,不如找医生倾谈,看看是否有需要检查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前列腺是男性的特有器官,出了任何问题,小则影响排尿,中则影响性生活,重的就是会要命!

     

    今天,咱们的主人公就是“最重”的这类男性。很不幸,他得了前列腺癌,但想恢复性生活,他再次找到了我们的受访医生……

     

                                                                                                                 受访医生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张宁
    文 | 黑凤梨

     

    60岁的杨昀喜(化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得了前列腺癌!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一辈人存在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症状喜欢忍着、有问题喜欢扛着。

     

    换言之,前列腺癌其实早有征象,只是杨昀喜忍着不说,怕给孩子、老伴添麻烦,也心存侥幸,觉得“过两天能好”。

     

    最终,“憋”成了癌!

     

    男科肿瘤的特殊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张宁主任,说他“阅癌无数”,一点不为过!他主攻的是泌尿系肿瘤,这个领域患病位置特殊、患病的人也特殊。

     

    受访专家:张宁

     

    作为博士生导师,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疾病的位置和机理,比喻是最常用的方式。比如:把尿道比作“水管”,尿道口比作“水嘴”等等。

     

    “面对学生可以这样讲,但对病人还是要注意!”张宁主任说,“找到我的病人往往比较重了,作为医生在治疗疾病、减轻痛苦的同时,还要给这些男性充分的尊重!”

     

    癌症说:我早露出马脚了!

     

    杨昀喜其实在几年前就有症状。小便症状比较早,五十几岁的时候就有,杨昀喜和一起打牌的老刘问过,说是男人到了一定年纪都这样——前列腺增生,尿着费劲儿、站在小便池前面要等上好一会。

     

    早就有迹可寻,别故意看不见

     

    今年元旦,站着尿时要不停的“调整动作”的杨昀喜,尿出来也分叉,“有时候”精液中还有血。有欲望时本是好事,但看到“血精”就“站不起来”了。

     

    慢慢的,症状变得越来越多。腰疼、还觉得左边的腿有点发麻。老伴发现了这一切,就说:“别忍着,快去医院看看吧!”

     

    就医:被判了“死刑”

     

    之后的1个月,杨昀喜和老伴先去了县级医院确诊,又想着市立医院可能有办法治疗,一步一步的又打听好几家医院,诊断结果竟然都很悲观——“前列腺长癌了,最多活一年,做手术没必要!”

     

    是不是真的没希望了?老伴看着精神逐渐萎靡不振的杨昀喜,也是束手无策,于是就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小便出现分叉

     

    接到这一噩耗的儿子,连夜开车回了老家,通宵联系同学,经过一番打听,决定启程前往北京,“没准有一线生机,咱们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我打听了张宁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看看能不能做手术?”儿子牵着杨昀喜的手安慰着。

     

    找到张宁主任及其团队的时候,大家经过评估后发现,杨昀喜癌症恶性程度真的是比较高的。

     

    但仍可治疗,因为癌症仅仅是在局部进展,虽然存在部分淋巴结的转移,但是腰痛还真不是癌症引起的,手术能实现完全的切除。

     

    手术势在必行

     

    张主任经过一系列的评估,预测手术可能会出现2个问题:

     

    1)癌症局部进展,术后癌组织可能有残留。

    2)性功能会受影响,勃起功能障碍会加重,性高潮时没有精液(干性射精)。

     

    但是从当时杨昀喜的情况来看,保命是第一位的。张宁主任及其团队经过商定,制定了手术方案,并耐心的向杨昀喜和儿子陈述了情况。最后,成功的进行了手术,且通过辅助放疗彻底的祛除了癌症。

     

    重燃的性需求

     

    任何年龄的男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行,不管是能力上还是“雄风”上面的,已经做过手术的杨昀喜也不例外。

     

    经过2年多的随访,杨昀喜身体恢复好了,排尿和憋尿也正常,他为了与疾病抗争,真的做了不少努力,锻炼、健康饮食,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但是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今年的6月份,他又来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找到了张宁主任,得知杨昀喜的性需求,张宁主任并不意外,男人有这个要求是非常正常的,同时,也为杨昀喜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感到欣慰!

     

    重燃的性需求

     

    于是,张宁主任给提供了一个方案——植入阴茎假体。

     

    张主任解释道:“阴茎假体之所以能够让阴茎勃起,是通过手术在阴茎海绵体內植入一个假体,其与水囊相连接,同房前,需要用的时候,通过水泵将水打进假体,它就又“站起来了”。从体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假体的存在。

     

    得知这一消息的杨昀喜非常欣喜,于是接受了这项手术及部分药物的治疗。

     

    张宁主任语:

     

    其实癌症很多情况是可以早期发现的,这个病人就走了不少弯路。从一开始没有疾病筛查的意识,最终导致疾病的进展。

     

    我常和病人说,日常体检、检查出问题后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活检,尽早治疗最重要。不及时去正规医院看病,不但可能耽误病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杨昀喜之所以耽误治疗,除了意识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交通问题。“远”很多时候成了病人耽误病情的主要原因,但现在好了,有了互联网医疗这种模式,医患可以实现线上沟通,我也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上为病人在线问诊。

     

    老年人,尤其是患病人群,不应忽视性需求

     

    互联网医疗目前着重发展的目标是改善其兼容性。我建议,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未来可以构建大数据统计平台,提供给相似的患者就诊、影像、检验、治疗的方案,预测将会解决以下3大问题:

     

    第一,使病人少走弯路,了解就诊的流程。

    第二,平台其实也是对医生的一个保护,相似的检查之后,且诊疗、检验的标准都是一致性的,也会减少误判。

    第三,使病人的就医过程更加快捷,不需要跨越地区四处求医。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随访的标准化。期待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的不断发展,也希望能从根本上减轻医生负担,并且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

  • 人类泌尿系统就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要保持清洁、光滑,保持健康。摄护腺受到男性荷尔蒙的刺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堵塞尿道,男性排尿不顺利,尿流变细,流速减慢,尿滴不干净等症状。

     

    夜尿症:午夜上两次以上的厕所需要注意了。

    身体晚上分泌很多抗利尿素,所以午夜不上厕所,但是年龄越大,抗利尿素的分泌越少,年长者容易出现夜尿症状。有些心血管疾病容易加重频尿、夜尿症状。根据情况开放利尿剂,减轻症状。

      

    夜尿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男性前列腺肥大外,糖尿病、心肺、肝肾功能差、血液循环不良或激素紊乱等都会出现夜尿症状,需要分别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长辈来说,夜尿是很危险的,因为夜间看不清楚,如果意外摔倒,可能会骨折,如果重的话卧床不起,长辈的夜尿问题应该重视。

      

    频尿:如果孩子发现父母厕所超过1小时,外出时经常去厕所,说明出现频尿症状,为了不影响父母的外出意愿,最好进一步看医生。

      

    尿变细:一般正常的尿速为每秒23~25cc,每秒15cc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提醒大家要配合做好排尿记录,如果排尿量不是很大,那么排尿速度自然不可能很快,所以也要注意排尿量。

     

      

    排尿困难,不顺利,不清洁:正常约20克,如核桃大小,随年龄增长约200克,桃大小,此时压迫摄影腺内尿道,影响排尿功能,排尿困难,排尿不顺利。

      

    此时,膀胱需要更大的压力来克服阻力,排尿,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沉积在膀胱壁上,削弱肌肉的收缩力,膀胱变质,降低膀胱对水的敏感性,减少储藏量。由于腺体肥大而引起的排尿不良,也会引起排尿不完全的馀尿感,长期引起尿道感染、膀胱结石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肾脏损伤,每年约有3~5例患者发生肾脏水肿。

      

    下尿路的症状就像用温水煮青蛙一样,有些患者忍耐力强,即使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也不去看医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诊断时,进行主观的国际摄影腺症状评价,超声波影像检查摄影腺的大小,需要进行客观的尿流速度和馀尿等检查来确定诊断。

     

  • 文章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头条号

     

    这是一位35岁的患者,自述从10年前从结婚开始就勃起不坚。

     

    曾在多处小门诊就诊,服用的中药、中成药无数,然而始终没有改善。

     

     

    万不得已下,在医生的建议下改用万艾可等PDE5抑制剂。

     

    因厌烦了每次同房前吃药,所以想接受假体植入手术。

     

    虽然这位患者的勃起功能评分量表(IIEF-5)得分为18分,然而在详细沟通时却发现了一个细节:

     

    不吃药时每每都是一分钟左右就缴枪,吃了药能坚挺的时间稍长一些,但也没有让她满足过一次……

     

    后经认真检查发现,他其实属于早泄并伴有轻度的勃起功能障碍(精神性)。

     

     

    像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虽然并不少见,但更多都存在于缺少房事经验的未婚者当中。

     

    他们由于过度紧张,在刚开始的同房中勃起达不到最佳硬度也属正常。

     

    然而这位患者因为相关知识匮乏,加上不良信息的误导,所以多年来一直将早泄当成勃起功能障碍(ED)来治疗,导致了精神性ED。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当怀疑自己出现性功能障碍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很难自愈,患者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 日常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加强自身护理,控制饮食卫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变质过期食物。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等。

    2. 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3.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大出血、穿孔、癌变等情况的患者可通过全结直肠切除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加强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 “你能不吃主食吗?”

    “当然可以!”

    “你能一辈子不吃主食吗?”

    “好象不行呦。”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顿饭没吃主食,就好像没吃饭一样?中国人嘛,最重视的就是那碗饭,它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

     

    现在很多人都不好好吃饭了,一方面主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很多人主食吃得过于精细、单一,很多人每天都吃大米白面!精米精面的确赋予我们美味的口感,但从营养上来讲就太差了。

     

    如何吃好主食呢?

     

     

    首先,要想均衡饮食,五谷杂粮必不可少

     

    五谷杂粮通常指的是稻谷、麦子、小米、玉米、薯类,其实也就是泛指粮食作物,这些食物都是我们食谱中不可缺少的。五谷杂粮最大的贡献是提供的能量多,差不多占到我们每天能量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主食绝对不仅仅是习惯,特别对于体力劳动者,意义非常重大。

     

    蛋白质是我们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素,每天有接近一半的蛋白质来源于主食,虽然主食的蛋白质不像鱼肉蛋奶那么优质,但只要一餐里有优质蛋白就可以增主食蛋白质的利用率,可以使主食蛋白质的整体营养价值提高。

     

    主食还是我国居民维生素B族的主要来源,并提供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我们保持大便通畅,增强肠道功能。

     

    总之,主食对健康有重要意义,如果摄入不足,能量缺乏,亦容易患上各种营养素缺乏病;当然,吃多了也不行,会导致能量过剩,造成超重或肥胖,引起更多的健康问题。那么多少合适呢?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是每天吃粮食200克~300克(米面干重)的主食比较好。

     

     

    营养互补,主食关注粗细搭配

     

    很多人喜欢吃精细的主食,比如大米、白面,它们是经过了精细加工的,把外层较硬而且不易煮熟的部分去掉了,口感细腻,色泽润白,故被称为“细粮”,能够顿顿吃上细粮曾经一度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但它们营养很单一,大部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很少,营养价值很低。而且它们升血糖的速度很快,餐餐吃细粮,对健康有害!

     

    相反,粗粮则很少加工,基本保留了谷物的外皮、糊粉层等有营养的部分,和细粮相比,保留了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E、钙、铁等矿物质,以及较为丰富的β-葡聚糖(燕麦特有的一种膳食纤维)、多酚等植物化学物质。由于粗粮还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7~19%),同等重量下粗粮比细粮提供更少的能量,特别适合需要减重的人群食用!

     

    粗粮每天应该达到多少比例比较合适呢?每天应达到50克—150克,大概就是我们每天主食的1/3~1/2,比较理想的甚至应该达到一半。但如果你每天只是每天喝碗小米粥,这个量是远远达不到的。该怎么吃够量呢?

     

    比如一碗杂粮饭,放得太多不易煮熟,而且口感太差。放得太少达不到营养均衡的目的,既保证口感又可以提高粗粮比例是—粗粮占到每餐的1/3。也就是说,每一餐饭里至少要放1/3的粗粮。或者豆沙包也是不错的选择,也是比较经典的粗细搭配。

  • 去年10月,一位老人家来医院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只有幽门螺杆菌阳性。老人也没有任何不适。但出人意料的是,做胃镜检查却是进展期胃癌!好在发现的比较及时,做了胃切除手术后,目前已经康复。同样是去年10月份,一位35岁的女性胃癌患者,一直有消化不良、胃胀反酸等毛病,但没有重视。后来在医院检查,碳14呼气阳性3个+,胃镜发现可疑病灶,病理结果是胃腺癌。好在发现及时,病灶在1cm左右,做了手术,目前恢复良好。要说这两位胃癌患者有什么共同之处,那肯定就是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不自知了。今天,杜医生就跟大家讲讲,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啥是幽门螺杆菌呢?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样的厌氧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该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最喜欢上完厕所不洗手,紧接着就吃东西或者抹嘴巴的人。此外,幽门螺杆菌也会通过口—口传播,经常出现“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现象。

     

    感染幽门螺杆菌,嘴里会出现3个异常


    1、老是一侧流口水

     

    幽门螺杆菌会分泌一种神经毒素,感染者的神经会受到刺激,稍微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紊乱,出现不自觉流口水的症状。

     

    2、难以去除的口臭

     

    八成以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出现口臭的问题,而且这种臭是怎么刷牙都刷不掉的,这主要是因为细菌寄生在牙齿间隙里,帮助牙菌斑大量繁殖。

      

    3、不自觉地打嗝

     

    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肠道,会刺激胃酸的分泌。胃酸大量分泌,病菌没杀死,反而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反流的时候,不仅有食物,还有胃气,感染者会经常不自觉地打嗝。

     

     

    幽门螺杆菌不仅致病,还致癌,14亿国人,700万胃癌“候选人”!


    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仅胃病反复好不了,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67%,也就是说,几乎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研究还发现,感染者中大约有1%的人最终会演变成胃癌。而我国有14亿人口,有7亿人感染,即便是1%的感染者不加治疗,那么也会有700万人是胃癌的候选人。

  • 一般外科感染因致病菌不同而有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之分,通常细菌感染后发病叫做xx炎,而真菌感染发病一般叫做xx癣(牛皮癣除外,与真菌感染无关)。下面简介几种手足部的感染性疾病,并介绍简单显效的中医经验外治法,以飨读者。

     

    甲沟炎是发生在指甲板与周围皮肤结合部位即甲沟处的炎症,主要与感染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发病部位红肿疼痛、化脓、灼热,严重者可发展为指甲板下部化脓。

     

     

    灰指甲是甲癣的俗称,中医称为鸡爪风、油灰指甲,为指甲板部位真菌感染,主要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继发性感染可见酵母菌(以念珠菌属为主)等其他真菌。患病指甲(或趾甲)常见灰白增厚、发黄变黑、分层糟碎、缺乏光泽、凹凸不平,重者可见甲板和甲床脱离。

     

    手足癣为真菌感染,是手癣和足癣的合称,手癣也叫鹅掌风,主要感染部位为手指屈面、指间及手掌侧皮肤;足癣俗称脚气,常感染足趾间、足底、足跟、足侧缘,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手促癣的致病菌9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患病部位常见水疱、糜烂或片状红斑伴皮损变厚、粗糙、脱屑等。

     

     

    上述各种感染性皮肤病虽属于局部小病变,但在临床中常反反复复、缠绵难愈,令人苦恼。有一种常见的花,对以上细菌及真菌感染有特殊治疗作用,叫做“凤仙花”,又名指甲花、透骨草、金凤花、小桃红等。

     

    全草、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外用常优先取其花瓣,以白色为佳(捣碎后色金黄),花瓣量不足者也可选用其鲜品茎和叶。凤仙花外用有解毒杀虫之功效,现代研究显示其对多种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以及多种手足癣致病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甲沟炎、手足癣、灰指甲等细菌、真菌性疾病。

     

    具体使用方法一般是将新鲜的花瓣或茎、叶捣碎外敷患处,对于甲沟炎化脓者应该先排脓处理再外敷,对于灰指甲者先用刀片将指甲表面刮去一层再外敷,手足癣部位较大者在外敷后可适当包扎,每日可酌情外敷1-3次,病愈后最好坚持用药7-14天以防复发。化脓及感染严重者建议就诊处理。

     

    本文仅作科普,处方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也被看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也因为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看作是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元凶。所以,在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中,低密度脂蛋白都被看做是最需要降低的一个指标。但低密度脂蛋白要降低多少,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才能降低事件,减少并发症呢?

     

     

    一、低密度没有下限,越低越好?


    原来一直认为,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事件,但降得过低是否有害,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年的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布最新的“血脂异常指南”。指南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布,其结果直接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指南明确的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不设下限。降得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心血管病高风险和特别高风险的患者。但新指南直接提出无下限,可见欧洲心脏病学会还是经过认真讨论后的积极决定!可见降低血脂对于冠心病的重要性! 


    二、低密度降得越低越好有什么依据?


    为什么不对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做出最低下限呢?难道不是这样的过低对我们人体健康可以产生危害吗?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所谓的安全下限,那为什么就没有下限了?陈大夫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降脂药物和降脂相方法,还不足以把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过低以引起健康危害。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为了更加提高降脂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和地位,让我们充分认识降脂的重要性!可能这两个原因是欧洲心脏病学会,不对低密度脂蛋白做出最低下限的关键原因。

     

     

    三、怎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需要在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姑且不谈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直接讲述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指南推荐中,首先仍然是首选他汀类药物,如果他汀类药物不能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那么建议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治疗。对于药物不能耐受或者仍然不能使得低密度达标的患者,可以使用PCSK9抑制剂使用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PCSK9抑制剂是近两年上市的新型药物,是一类抑制PCSK9(Kexin样前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的化合物,是一类最新的降脂新药。

     

    而低密度没有下限等所有这些都提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降脂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如果你的认识还停留在要不要降脂治疗的层次上,那么你就大错特错。降脂治疗没有下限,所以不要为降脂找借口和理由了!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心律失常是很常见的疾病,虽然说心律失常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但是每一个人出现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是说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都应该接受治疗。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只有结合我们的病情才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我们心脏的传导路径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在一分钟内会跳60到100左右,在运动或者是休息之后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增减,但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就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现象,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呢?


    1、房性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中大概占据6%的几率,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那么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发作,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在很多年内都会不间断的发作,那么最终就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者是心脏扩大,有一部分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可能会痊愈,但是有40%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室性早搏及时接受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症状,只有在接受体检的时候才能够发现,如果长时间出现早搏,也会导致心功能出现不全的现象,我们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治疗或者是服用相应的药物。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律失常的其中一种,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我们就可以使用心电图,那么就能够让自己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4、窦性心动过速也属于一种心理性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因为外在因素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适当性地进行休息,那么就能够缓解,完全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病理性,比如说患有心肌炎或者是甲亢就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我们看完全文,对于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己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们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适当性的休息来进行缓解,这一些对于我们的病情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 心脏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有一颗健康的心脏,是最幸运的事情之一,这世上有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心脏病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家里有遗传病史的,更是压力重重,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心脏病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占据我们的生活。

     


    心脏病之所以被大家当作洪水猛兽,是因为我们全身各个器官都需要心脏这个“水泵”带来血液和营养,才能正常运转,当心脏出现问题的时候,所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心脏本身也会出现心衰、心梗等症状,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也是人们畏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各个器官都会老化,包括心脏,心脏病也“蹲守”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进攻。所以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成为心脏病的“重点关注”对象,而他们在面对心脏病的时候,也更无能为力。

      
    心衰的5个信号,若你有所了解,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信号一:胸闷,经常觉得呼吸不畅,喘不过来气;

     

    信号二:头晕头痛,头昏脑涨;

     

    信号三:频频出汗,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也会冒一身汗;

     

    信号四:身体疲乏,没什么力气,精神状态不佳;

     

    信号五:活动耐力减低,动不动就需要休息。

     

    心衰在中老年人身上更加普遍,而它的病因也很简单,心力衰竭,往往跟高血压、心梗、冠心病、肺动脉瓣狭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关,但是,心理上的一些情绪因素也会造成心衰,如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等,这都是心衰的病因。

      


    对于老年人来说,想要预防心衰,还需要做到以下4点:

     

    药物治疗

     

    心脏病患者是需要随身带药的,因为我们无法预判心脏病什么时候会发作,所以随时准备好服用药物才是最保险的举措。同时,心衰患者平时也可以服用一些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利尿剂来减轻心脏的压力,但不论是哪种药物,都需要在询问医生之后再服用,切不可盲目吃药或随意增减药量。

      
    清淡饮食,控制摄入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最合理的,但是有些老人平时就爱吃一些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其实这种习惯就是对心脏的不负责。想要维持心脏健康,饮食上就要注意多吃蔬果,摄入优质蛋白,低糖、低脂、低盐。

     

    平时多休息

     

    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都会增加心衰的发作风险,可能我们现在还意识不到劳累过度的危害性,但当心衰发生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注意休息,适当锻炼,是老年人应该养成的生活习惯,虽然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参与、帮忙,但到了这个年纪,尽量不要让自己太过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才是对心脏负责的表现。

      
    定期复查

     

    不论病情是否稳定,都不能放松警惕,定期复查是我们预防心衰,及时发现异常的重要方式,如果大家不在意的话,那么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再治疗可能就晚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按时服药、调整作息之外,也要重视定期复查的意义,这样才能让医生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

      
    总结:心衰最容易“找上”老年人,因为他们的心脏是最容易“攻击”的,如果想要心脏健康、强壮,在生活中就必须坚持良好的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定期体检,是我们预防疾病最基础的做法,希望你别嫌麻烦。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