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出现这5种情况,可能是发育迟缓

宝宝出现这5种情况,可能是发育迟缓
发表人:黄医生健康说

对于父母来说,这个世界上最美妙幸福的时刻就是宝宝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的瞬间,然而当宝宝超过三岁,甚至四岁时,仍旧迟迟不能说话。这时家长们就要警惕起来了!

 

这可不是老话中所说的“贵人语迟”,而是一种言语发展障碍,家长们一定要尽早干预,尽早治疗,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

 

 

什么是儿童发育迟缓?

 

医学界认为,儿童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体格、言语、运动、智力、心理等方面发育缓慢或异常等情况。发病率约为6%-8%,如果有以下5个情况,可能就是发育迟缓。

 

1.体格发育迟缓:宝宝出生时身材矮小,相比于同龄儿童头围过大、头重过重,都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很可能是小儿麻痹或脑积水的症状表现。


体重、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儿童2个标准差之外,或生长发育曲线下移持续2次,都可能影响儿童身高,导致矮小症。

 

2.运动发育迟缓:发育迟缓的儿童无法做出对应年龄要求的动作反应,或运动不协调,翻身、爬行、坐、行走的起始年龄都晚于正常值。

 

3.语言发育迟缓:指由于各种障碍原因导致儿童发声、言语表达困难,理解能力差,学习能力丧失等,言语推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4.智力发育迟缓:宝宝主要表现在吃奶困难,不会吐奶、吸吮。儿童表现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低下。

 

5.心理发育迟缓:表现为儿童的感知能力、注意、言语、理解、记忆、思维等心理发育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如何预防儿童发育迟缓?

 

家庭早期训练

 

多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可以刺激孩子感官功能。家长在教新技能或行为时,要采用“一问二说三示范”的方式,通过语言、手势、手把手的提示传授给孩子新技能。


合理均衡的膳食搭配

 

多食用含钙类制品,如牛奶、豆制品等,促进骨骼发育,身高增长。同样也要多食绿色蔬菜、水果和肉制品,促进身体营养的全面吸收。

 

保证充足的睡眠

 

23点以后是儿童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因此家长要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要求宝宝尽量在23点之前入睡,并保持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坚持规律的运动

 

运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肌肉的拉伸,还可以改善心肺、呼吸等其他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儿童而言,每日坚持固定时间进行跑步、跳绳、跳远等运动都是对身体有益的。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不仅能增加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增长见闻,还能补充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孩子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学会合理的情绪调适

 

当孩子学习或生活压力过大时,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以达到心理放松与平衡,可以采取听音乐、运动、旅行等孩子喜欢的合理方式,及时宣泄和排解孩子的苦闷和烦恼。


语言发育是有“黄金时间”的,哈佛大学研究表明:语言功能的发展速率在宝宝出生8个月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如果错过最佳时期再进行干预训练,就已经错过了“黄金抢救期”,最终只能事倍功半。

 

现阶段,对于发育迟缓患儿临床上以康复训练为主,传统的康复措施主要是通过外界刺激,让患儿感知语言,但对于改善患儿语言理解能力的效果欠佳。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宝宝的成长发育,不要盲目相信“贵人语迟”,如果发现宝宝发育迟缓,一定要尽早干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发育迟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代生活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掌中宝,孩子的一点点问题就有可能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掀起滔天海浪。宝宝的发育和成长是最让人关注的,细心的宝妈宝爸会仔细观察自家宝宝的每一个动态。关于这一点,有个家长们都要学习的功课:小孩发育迟缓OR自闭症,怎么区分?

     

    什么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是一个大名称,包含了自闭症、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社交障碍以及其他发育落后。

     

    发育迟缓如果仅仅是语言发育迟缓或运动发育迟缓,问题的确小一点。但如果是很多领域,例如智力、运动、语言、社交都落后(这很常见),其实问题可能比自闭症还严重,恢复起来更难。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发育迟缓(社交发育迟缓)的一种,相对来说,单纯的自闭症(只有社交障碍),比起多重发育迟缓(指运动智力语言都迟缓)干预起来要容易一些。症候群性孤独症就是多重发育障碍,干预很难的。


    对于自闭症,困难不是在恢复快不快的问题,而是我们习惯的理念认为,我们花了时间教孩子,他不学,我们就会放弃,于是就想找专家、找机构。其实好的专家和机构无非就是更有信心,坚持社交为中心,坚持行为奖励强化,坚持结构化和随机训练相结合。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会比专家水平差,其实很多家长水平很高!

     

    发育迟缓类型一:语言和言语迟缓

     

    语言和言语迟缓是发生在婴幼儿中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发育迟缓。
    言语指的是口头上的言语表达,包括词语是怎么形成的。语言则包括表达和接收信息,是一个更加广泛的系统,比如说能理解手势。 


    如果怀疑孩子有这方面问题,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寻求语言病理学家给孩子进行评估,同时配合专家要求给予辅助练习。 

     

     

    发育迟缓类型二:视力发育迟缓

     

    新生儿在6个月以前视力通常是模糊的。6个月之后,孩子开始协调双眼的视觉运作后,他们的视力才随之慢慢改善。但也会有例外的情况,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孩子的视力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其它视力问题。

     

    早期治疗可以帮助孩子纠正许多视力问题,但根据孩子眼睛问题的具体情况,他可能需要: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能帮助他矫正视力的特殊眼镜、进行矫正手术、一个保护眼睛的眼罩等。

     

    发育迟缓类型三:运动技能发育迟缓

     

    运动技能发育迟缓可能是因为大运动技能(比如爬行和行走)和精细运动技能(比如用手拿勺子)出现了问题。


    早产儿的肌肉发育缓慢是导致运动技能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当您的孩子出现运动技能发育迟缓,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在家给孩子做更多的运动。如果是大运动发育迟缓,可能要进行物理治疗;如果是精细运动问题或者感统失调,那可能还需要专门的物理或者职业治疗。

     

    发育迟缓类型四:社交和(或)情绪发育迟缓

     

    当儿童与成年人(或其他儿童)之间出现明显的沟通交流问题时,称为社交和(或)情绪发育迟缓,这种情况往往在儿童上学之前就已经显现。


    社交和情绪发育迟缓的一个常见原因——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SD可能导致儿童交流困难、重复行为和语言障碍。对于社交和情绪发育迟缓,目前没有确切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方式可能有两种,一是进行特殊行为和技能的锻炼,二是用药物辅助治疗过激行为。


    与大多数类型的发育迟缓一样,早期治疗可以对孩子的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结

     

    如果您的孩子在指定年龄段有任一方面的发育迟缓迹象,请及时联系医生,尽早治疗和干预。


    另外,孩子已经学过的技能,如果出现退化,请加强治疗和干预。 儿童的正常发育轨迹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儿童发育迟缓的情况并不严重,他们最终也会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


    即使是有严重延误的儿童,只要尽早开始治疗,也能取得很大的改善。

  • 婴幼儿的听力神经相对脆弱,受到伤害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些生活小事儿,它们很有可能已经影响到了宝宝的听力。

    一、了解宝宝听觉系统的发育轨道

    初生的婴儿已经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把婴幼儿听觉发展能力描述为以下过程:

    二、预防中耳炎,别让这些“不懂”伤害了娃的耳朵

    中耳炎主要发生在中耳部分,就是位于鼓膜后方的中耳内液的炎症,感冒或流感时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如果不及时治疗,中耳炎恶化,鼓膜被损伤后,就会影响听力。

    以下几种生活中常出现的情况,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①侧躺喂奶:因为我们的五官是相通的,具体来讲,咽鼓管连接着中耳和咽部,而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相对又比较短和平直。所以如果妈妈总是侧躺喂奶,或让宝宝躺着吃奶瓶的话,奶液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倒流进中耳,引发中耳炎;

     

    ②耳道进水: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污水进入耳道,也容易引发感染。如果不小心进了水,可以在外耳道口处放一个棉球自然吸收耳道内的水分;

     

    ③二手烟: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香烟烟雾是导致0~6岁儿童患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宝宝的中耳粘膜,使耳内分泌液增加、变稠、也会使宝宝咽鼓管不通畅,造成内耳积液,使宝宝听力下降。时间长了,还会发生传导性听力损伤。

     

    三、你真的会给娃掏耳朵吗?

    正常情况下,耳屎的分泌量是不会堵住耳朵的,耳屎会随着打喷嚏、运动等动作自行脱落。如果耳屎过多,影响到听力,就需要清理耳屎。正确处理“耳屎”的方法:

     

    ①耳廓内的耳屎:用清洁的棉签或毛巾把耳廓内的耳屎轻轻擦干净即可,千万不可往耳内伸。

     

    ②外耳道的耳屎:如果发现宝宝耳屎很多很硬,无法自行排出,尽量请医生帮忙清理,不要自己自行处理。

     

    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指甲或牙签等尖锐物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小宝宝而言,他们很难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动不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划伤外耳道,甚至弄破鼓膜。即便是用棉签掏,也容易把耳屎捅的更深,进而引起感染。

    四、擤鼻涕,也有“大学问”

    孩子难免都有感冒流鼻涕的时候,在宫医生的诊室里也见过不少家长会用纸捏住孩子的鼻子,还一直喊着“使劲、用力”。看的宫医生真真儿为我的宝宝捏一把汗呐!

     

    事实上,这种常见的擤鼻涕动作,会对娃的眼睛、耳朵等造成伤害。解锁擤鼻涕正确动作:

     

    ①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适当力度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②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五、别让孩子长时间待在嘈杂环境

    噪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尤其对孩子来说,是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大敌。

     

    ①汽车噪音:最常见的汽车噪音介乎80-100分贝之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噪音污染源。如果我们的家或是宝宝居住的卧室朝向靠近马路、工地、或市场等会有噪音的环境,那就得尽量做好隔音措施。

     

    ②玩具噪音:专们普遍认为凡是超过9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而一些玩具的声音已经超过了100分贝。所以,在给宝宝买发声玩具的时候,尽量选择能够调节音量的、正规品牌的玩具。

     

    提醒:千万千万不要给9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戴耳机听立体声音乐。

     

    六、“绝对安静”,行不行?

    因为害怕影响宝宝的听力,有的家长就保证家里绝对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长此以往,宝宝对于一些高频率或高强度的声音,就会出现接受不好的情况,最终导致他们听域相对较窄,虽说这种情况不会直接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但对宝宝的听力发育来说,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所以,“绝对安静”也是不可取的。没有必要给宝宝刻意制造“绝对安静”的环境。

    七、安全用药,警惕“药物性耳聋”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0000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如果有孩子携带耳聋基因缺陷,哪怕只使用一次这样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耳聋!

     

    很多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的耳毒性,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安乃近片,药监局都已明令禁止,拒绝给儿童服用。家长要养成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的习惯,不要搞错了剂量和频次。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 现代科技正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电子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它们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视”。

     

    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视力问题,他们会发现自己慢慢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又或者是走在马路上时要眯着眼睛去看远处的事物。

     

     

    一旦孩子视力出现问题,最发愁的莫过是家长了,发愁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发愁要不要给孩子调座位?担心度数会不会增长过快?

     

    家长其实不必那么焦虑,也不需要急着给孩子换座位。因为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只要配上眼镜,坐哪儿都是一样的。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如何防止孩子近视加重?

     

    1. 年龄大小和度数高低

     

    视力受眼睛的角膜曲率和眼轴等因素的影响,而角膜曲率在3岁之后增长就趋于稳定,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大多数近视的发展,都是因为眼轴的不断增长所导致的。


    但眼轴也不是一直都在快速增长的,3岁之前眼轴增长速度比较快,过了3岁之后,眼轴的自然增长速度就开始变慢,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减慢的趋势。到了14岁时,眼轴的生长就达到成人水平,等到了青春期,眼轴就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了。

     

    也就是说,对于初发近视年龄较小(14岁之下的孩子)或是初发近视度数较高的孩子,相比于正常孩子来说,随着眼轴的增长,近视进展加快,度数会逐渐加深。

     

    如果初发近视时年龄较大(年满14岁及以上),那么眼轴的增长已经接近稳定,其变化量会相应变少,对视力的影响也就更小。

     

    2. 户外活动时间较少

     

    孩童时期本该是最爱在户外玩耍的时候,但现在的孩子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和电子游戏的陪伴,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大量研究显示,较少的户外活动时间也很可能会引起孩子近视。

     

    家长应尽量确保孩子每天有不低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虽然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没有太大作用,但对其他孩子还是可以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3. 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工作

     

    有些孩子晚上不爱睡觉,喜欢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正是促进近视加深的推手。


    人眼在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时,为了使近处的图像可以直接聚焦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眼轴会增长从而导致近视的发生。尤其是在昏暗的环境下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对视力造成的损害更大。

     

    4. 近距内隐斜

     

    内隐斜是指人眼位有向内偏斜的倾向,而近距内隐斜则是促进近视进展的高风险因素。许多研究发现,由于眼睛调节时出现的双眼会聚现象,容易超出内隐斜患者的负融像性集合范围,出现难以融像从而出现复像的情况,因此内隐斜的患者看近处时会尽可能少地进行眼睛调节。


    但调节较少会给眼球带来较大的调节滞后,致使内隐斜患者的成像落在其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从而导致了近视进展快的结果。内隐斜越大的孩子,这种效应就越明显,同样的近视进展就越快。

     

    5. 过多摄入糖分

     

    小孩普遍都爱吃糖,但过多摄入糖分,容易导致人体内血糖含量增加,血糖含量过高会影响眼内房水、晶体的渗透压,从而导致晶体变形、眼轴伸长,进一步影响它们对外界光线的折射,导致视网膜成像效果变差,从而造成了近视的发生或加重。


    另外,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1的大量消耗。由于维生素B1具有营养视神经的作用,所以维生素B1的大量消耗会导致体内钙含量减少,从而导致视网膜的弹力减退;同时体内缺钙也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就有可能会引发或者进一步加重近视。

     

    总之,家长们一定要尽早监测孩子的视力情况,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进行视力检查。同时要时刻注意以上五大注意事项,改正孩子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家长也不要焦虑,不要抱着“戴眼镜之后眼睛会越带越坏”的偏见,要及时给孩子配镜矫正,这样可以适当缓解眼睛疲劳,有效防止近视的过度加深。

  • 床边的夜灯必不可少,起夜时简直不要太方便。就在几天前,看到了这样一个新闻:孩子开夜灯睡觉导致性早熟。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新闻中的专家说,晚上是人体褪黑色素分泌高峰期,如果晚上睡觉时有光照干扰,会影响人体的褪黑色素的分泌,而褪黑色素可以克制性激素,从而可以避免性早熟。但是,严格来说,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研究结论可以证明其准确性。虽然睡眠时光线会影响褪黑色素的分泌,但褪黑色素减少并不一定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那么有哪些原因真的会导致性早熟?性早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各位宝爸宝妈必须知道!

     

    怎么知道孩子
    是否出现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儿童在过早的年龄出现青春期发育的性发育异常性疾病。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标准,男孩在9岁前就表现了喉结变大、声音变粗、阴毛长出、睾丸和阴茎增大,女孩在8岁前出现了乳房发育、腋下和私处毛发长出或者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

     

     

    性早熟分为真性(中枢性)和假性(外周性)两种,真性的能产生生殖细胞,也就是说可以生育,而假性的虽然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但是不能产生生殖细胞,因而不能生育。

     

    家长要多多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孩子的性早熟。

     

    性早熟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疾病之外,营养、生活环境等等相互作用也会引起性早熟。

     

    ● 乱用补品。为了让孩子长得快,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补一些营养品,而这些营养品很可能含有一些违规的激素,孩子吃下这些营养品后,会对他们的激素分泌产生影响。

     

    ● 营养过剩、体重超标。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会转变成多余的脂肪,肥胖会增加青春期性早熟的风险,而女孩的风险高于男孩。

     

     

    如果是疾病原因引起的性早熟,比如颅内肿瘤或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肿瘤等等,更需要引起重视,寻求医生帮助治疗相关疾病。

     

    有时候
    成熟太早不是好事

     

    早成熟对于孩子来说并非好事。

     

    性早熟会影响身高。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让小朋友短时间内快速增高,这个时候,他们会比同龄人长得更快,看起来是好事。但是,骨骼快速增长的话,骨骺线很可能提前闭合,比同龄人更早停止了长个,从而影响成年后的最终身高。

     

    虽然孩子身体成熟,但心理未必成熟,如果孩子显露出与同龄人的异常,可能会遭受周围的同伴异样的眼光,出现自卑心理。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性早熟,家长就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 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油炸等食品的摄入,避免体重超标。

     

    ●睡觉时尽量让屋内黑暗。晚上睡觉关闭夜灯,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尽量避免晚上使用过久,影响到睡眠质量。

     

    ● 避免让孩子接触到有激素的药物和补品,家中有避孕药的要藏好,避免孩子误服。

     

    如果发现了性早熟的迹象,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来判断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性早熟,比如基础性激素测定、骨龄检测等等,后期还要继续定期做一些检查看一看会不会对身高造成影响,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干预可以抑制、延缓性激素分泌,使其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给孩子多一些关爱。

     

    性早熟是孩子生长发育中不得不警惕的一个的问题,但是父母也不要太过焦虑了,平时可以补充一些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多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当孩子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就可以提前规避到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青春期学组.女性性早熟的诊治共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2):135-138.DOI:10.3969/j.issn.1673-5293.2018.02.001.
    [2]尤箫萌,单川,沈秀华.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7):949-951.DOI: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7.
    [3]晏国娟.儿童性早熟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13,28(6):719-封3.DOI:10.3969/j.issn.1004-583X.2013.06.049.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养娃不是一日之功,是日积月累的呵护

     

    ​​养娃不是一日之功,是日积月累的呵护,衣食住行样样操心,没办法,谁让ta是爱的结晶呢,有人说母爱是天性,天性一部分来自基因的遗传,另一部分来自家庭环境,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曾经,但我们可以给我们下一代一个好的开始。

     

    现在的生活环境确实比我们小时候要恶劣。空气问题、水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宝宝的体质确实比我们更加复杂,要注意的方向很多。今天就来聊聊宝宝最怕冷的四个部位。

     

     

    1、脚部

     

    都说寒从脚下生,在家里,地板干净有防滑垫,宝宝可以尽情用脚感知世界,在外面就要注意防寒防湿,因为宝宝的脚部皮肤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离心脏最远,血液流通慢,尤其是冬季更要保护好脚。

     

    该怎么保护好宝宝的脚呢?

     

    在选袜子时可以选纯棉,透气性好、弹力、大小适中,不勒脚面,柔软舒适的袜子。有时间的话每晚给宝宝用温水泡泡脚,温度要低于成人泡脚的温度,宝宝的皮肤娇嫩,以免烫伤。每晚泡泡脚可以使皮肤的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促进宝宝睡眠。

     

    2、肚肚

     

    肚肚乃脾胃之所,宝宝的肚肚着凉容易引起腹泻,所以平时要注意给宝宝的肚子保暖。

     

    给宝宝肚子保暖有哪些妙招呢?


     小宝宝可以用纯棉的肚围,弹性大,不勒肉,透气性好,宝宝晚上蹬被子时,还能起到给腹部保暖的作用,夏天炎热宝宝不愿意穿衣服,套个肚围也不错,从胸部一直包到腹部,不影响换纸尿裤。

     

    大宝宝可以穿哈衣或者和尚衣,材质可以选纯棉,因为化纤的衣物虽然好洗但是会加重宝宝的皮肤问题。

     

    3、头颈部

     

    小宝宝的头部由于头发不是很多,温度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出汗后再被冷风吹到,容易着凉感冒,所以出门可以戴个小帽子,一个是预防着凉和风吹,再一个就是夏天紫外线照射很强,头皮没有头发的保护容易晒中暑,所以夏天带宝宝出门晒太阳要选择下午紫外线弱一点的时候再出去,比如上午八点前,下午五点后。

     

    晒太阳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晒头部,可以带个婴儿帽,也要注意眼睛不能让太阳直射,晒几分钟就要翻个身,避免晒伤。夏天带宝宝出门尽量用高一点的婴儿车,因为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反射的光有可能会导致宝宝中暑。晒得时间也不宜过长。

     

     

    4、背部

     

    五脏六腑的经络都在背部,一般受寒最早也是从背部开始的,虽然背部需要保暖,但是也不要穿的过多,当妈妈不确定衣着厚度是否适中可以摸宝宝后背,如果宝宝背部是温暖干燥的,说明衣着厚度合适,要是潮乎乎汗津津的,就是穿得厚了,要是摸着凉,那是穿得少了。酌情增减衣物。

     

    如果天气突然转凉,宝宝背部摸起来凉凉的,妈妈要注意了,可以给宝宝工字搓背,捏捏脊,或是洗个温水澡,预防感冒。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1、情绪变化

     

    健康的孩子往往精神头很足。如果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两腿屈曲、翻滚则是腹痛的表现。但如果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则说明病情严重了。

     

    2、胃口变化

     

    如果孩子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突然间拒奶或无力吸吮,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如果孩子有腹胀,口腔气味酸臭,则提示婴儿消化不良。

     

     

    3、睡眠改变

     

    孩子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则常是发热的反映;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等。

     

     

    4、呼吸改变

     

    若孩子呼吸变粗、频率增加、面部发红则可能是发热;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小儿经常口唇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

     

    5、体重改变

     

    孩子出生后,体重增加速度加快。如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下降,则应怀疑疾病的影响,如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父母要时刻留意宝宝的健康状况,睡姿与健康有一定的联系,宝宝睡姿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最近宝宝睡觉不安稳,则意味着宝宝健康状况可能出现问题了。

     

    七种反映不同健康问题的宝宝睡姿

     

    睡姿1:踢被子

     

    以往宝宝睡觉都很安稳,可最近宝宝入睡后会经常踢被子,甚至还会撩起衣服,很可能是阴虚肺热所致。通常还会伴有两颧及口唇发红,总是口渴想喝水,或者手心足心发热的症状。

     

    睡姿2:把脸埋在枕头里

     

    宝宝睡觉把脸埋在枕头里,可不是表示宝宝连睡觉也害羞。当宝宝熟睡后,脸部朝下,埋在枕头里,崛起小屁股,并且有口舌溃疡、心烦气躁、惊恐不安等症状时,可能是“心经热则伏卧”的情况。这常常是小儿患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所致。

     

     

    睡姿3: 辗转反侧

     

    宝宝睡觉偶尔翻身是正常现象,可如果宝宝入睡后总是翻来覆去、辗转反侧,那就要留意了。宝宝可能胃有宿食。当宝宝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治疗原则应以消食导滞为主。

     

    睡姿4:哭闹抓耳朵

     

    你以为宝宝睡觉时哭闹是在跟你撒娇或是抗议他们不想睡觉吗?不一定哦。当宝宝睡觉哭闹、摇头、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可能是患有外耳道炎、湿疹,或是患了中耳炎。

     

    睡姿5:四肢忽然抖动

     

    宝宝入睡后,四肢抖动,出现“一惊一乍”的情况,则多是白天过于疲劳或精神受了过强的刺激(如惊吓)所引起。

     

     

    睡姿6:抓屁股

     

    当宝宝睡觉途中,不自觉地要去抓屁股,就要好好检查一下宝宝的肛门了。如果在肛门周围见到白线头样小虫爬动,那么应该是患上蛲虫病了。

     

    睡姿7:打鼾并用口呼吸

     

    宝宝打鼾可是怪事哦!如果在宝宝熟睡的时候,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不止,并且张开嘴巴呼吸,可能因为增殖体、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相信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过蛔虫,还会定期吃驱虫药,白色的药丸,苦苦的,很多孩子都十分抗拒。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感染蛔虫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

     

    长蛔虫实在是太常见了,但是,不少家长并未引起注意,认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蛔虫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其实,长蛔虫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蛔虫病

     

    蛔虫病是指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导致的寄生虫病,流行性非常广泛,儿童发病率尤其高。

     

    一般来说,这种病症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最重要的是,这类寄生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会在体内大量繁殖,

     

    不仅会吸走孩子身体里的营养成分,还会损害孩子的各大器官和机能。

     

    那么,我们来看看蛔虫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这类寄生虫过多在身体里繁殖,患者一般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等情况,部分患者会有过敏症状,比如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此外,肠道内的成虫还有可能因为受到刺激(如吃了辛辣食物)而钻入胆道、阑尾和胰管等其他部位,导致胆道蛔虫症、蛔虫阑尾炎以及蛔虫性胰腺炎等等。

     

    可见,长蛔虫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病痛,这件事可大可小。那么,你的孩子长蛔虫会有什么表现症状呢?

     

    (1)食欲骤降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吃得很少,对本来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感兴趣了,同时还特别挑食、偏食,这种情况就表明孩子很可能肚子里有蛔虫啦。

     

    (2)腹痛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肚子一阵阵地发痛,而疼痛感的部位主要在肚脐眼周围或者是上腹部,很有可能就是蛔虫在作祟。

     

    (3)脸上长斑点

     

    大部分家长都是用这一点来确定孩子是否肚子里有蛔虫的。

     

    如果儿童脸上呈现出淡白色椭圆形的斑点,上面还有一些细小的鳞屑,那就是典型的长虫表现。

     

     

    (4)磨牙

     

    如果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出现严重磨牙,并且伴随流口水,那么孩子八成就是长蛔虫了。

      

    当你发现宝宝出现着这些长虫的迹象后,一定不要放任不管,尽早做出判断进行处理。

     

    吃驱虫药的确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做一些事情来预防宝宝长蛔虫。

     

    1. 定期在家里进行杀菌消毒,尤其是一些难打扫的死角。

     

    此外,宝宝所使用的生活用具也要定时消毒,防止细菌和寄生虫滋生。

     

    2. 饭前便后勤洗手,孩子的指甲不宜过长,以免藏污。

     

    3. 注意饮食健康。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生冷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最后,希望各位宝宝都远离蛔虫困扰,健康平安地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相信每个有宝宝的家长都会碰到宝宝夜哭的问题,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发育还不完善,日醒夜睡的反射尚未建立,如果白天睡的时间长了,夜里就不要入睡,大人不哄不抱,便大哭不止。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生儿夜哭的10种原因!

     

    1. 饥饿或过饱

     

    一般而言,小宝宝隔2~3个小时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妈妈却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让宝宝吃一次奶,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无法忍耐饥饿的宝宝而言,这种方式无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气得哭闹不止,而且在吃奶时会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妈妈以为宝宝哭闹是因为没吃够,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仍旧保留着吸吮反射能力,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里,他就会用力吸吮,结果导致吃奶量过多,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进而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哭闹不止。

     

    解决方法:到底应该隔几个小时喂一次奶,要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每次喝奶总是又快又急的宝宝,可在喂到一半时先给其拍背排气,以免吸入过多的空气。

     

    2. 肚子胀气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宝宝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状况。

     

    解决方法:帮宝宝拍背排气,或擦一些含薄荷油成分的婴幼儿专用消胀气药膏。如果宝宝经常胀气,请考虑换一种配方奶粉,而哺喂母乳的妈妈则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

     

    3. 想睡觉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解决方法:请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4. 宝妈饮食问题

     

    哺喂母乳的妈妈如果吃了口味比较重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哩等,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哭闹。

     

    解决方法:哺喂母乳的妈妈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与饮品,以免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反应。

     

    5. 尿布湿了

     

    这种状况比较容易判断,目前许多纸尿裤都有尿湿显示功能。

     

    解决方法:注意观察纸尿裤是否已经膨胀,以便及时更换。

     

    6. 有情感需求

     

    小宝宝有时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温暖感觉,所以通过哭闹来获得妈妈的拥抱和呵护。

     

    解决方法:拥抱能够有效安抚宝宝情绪,不妨就多抱抱他吧。

     

    7.环境过于杂噪

     

    太多嘈杂的声音、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闹。

     

    解决方法:适度的安抚或温柔的触摸,都可以有效环节宝宝的情绪。

     

     

    8. 太冷或太热

     

    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够强,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不舒服。

     

    解决方法:尽量在室内维持舒适的温度(22℃~24℃),在外出时及时给宝宝添减衣服。

     

    9. 肠绞痛

     

    在肠绞痛发生时,宝宝的小脸会胀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这种情形通常发作得很急,常见于下午及夜间,好发于3~6周新生儿。当然,妈妈不要过于紧张,等宝宝到了3个月大左右时,肠绞痛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解决方法:对付宝宝肠绞痛有一些法宝,可以抱起宝宝,有规律地、轻轻地摇一摇,在宝宝小肚子上擦一些消胀气的药膏并按摩一下,或用温毛巾放在宝宝胃部、唱唱歌、洗个温水澡等,都可以有效舒缓宝宝的不适感。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奏效,请尽快至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组织胺、镇静剂等药物。

     

    10. 其他儿科疾病

     

    除了肠绞痛之外,中耳炎、肠胃炎或疝气等也都可能是造成宝宝身体不适而哭闹的原因。

     

    解决方法:一旦宝宝出现不吃、不睡、体重不增加、行为突然异常等状况,或是哭泣声音和平时明显不同,更像是疼痛、发烧等原因所引起的哭闹,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某些儿科疾病,请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大人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但小孩子不一样,小孩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往往只能通过大哭和身体的一些异常来表达身体的不适。而这个时候,不懂医学知识的父母急得满头大汗,也不知道宝宝究竟是怎么了。

     

    前段时间有个宝妈跟我说孩子一到晚上就哭个不停,怎么哄也哄不好,已经被邻居投诉了好几次了。但宝宝平时能吃能喝,体重也正常,怎么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呢?

     

    其实,这可能是宝宝得了肠绞痛。

     

     

    肠绞痛

     

    这是一种良性自限性问题,一般发生在10天至3个月左右大的宝宝身上。主要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发生了痉挛所引起的腹部疼痛。

     

    那么为什么会引起肠绞痛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支配婴儿肠壁蠕动的神经发育不成熟,如果肠道蠕动过快或是不规则,就会引起肠壁平滑肌痉挛;

     

    二是腹部胀气导致。孩子体内的消化酶量不足,无法消化和吸收食物,就容易导致肠道胀气,出现绞痛;

     

    三是牛奶过敏。有一些体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在晚上喝奶后就会出现肠绞痛。

     

    所以夜晚宝宝突然哭闹,并不是简单的闹情绪了,可能是正处于身体不舒服和疼痛的状态。那么,怎么确认宝宝是得了肠绞痛呢?有以下这些症状,家长们注意了!

     

    (1)长时间哭闹

     

    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地哭闹,主要发生在晚上。宝宝哭闹的音调会很高,听上去像是尖叫,怎么安抚都不行,但可能会在排便或排气后得到缓解。

     

    (2)身体异常

     

    除了哭闹,家长们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面部泛红、嘴周围苍白、肚子膨隆变硬、双脚向上蜷起还发凉、双手紧握、弓背等等,这些身体异常症状都表示宝宝正处于疼痛状态。

     

     

    那么,当宝宝发生了肠绞痛,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疼痛感呢?

     

    1、帮他排出胃内空气

     

    宝宝肠绞痛发作时,可以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其头部靠在大人肩膀上,轻轻拍其背部,帮助排出胃部多余的空气。

     

    2、按压肛门

     

    让宝宝仰躺在床上,双腿抬高。家长带上一次性手套后,用手指蘸取适量温水或是婴儿油,在孩子肛门部位有节奏的按压,帮助其顺利排便。

     

    3、变化体位

     

    宝宝发生肠绞痛后,不要让宝宝长期处于一个姿势,可以变换宝宝的姿势,比如趴在床上或趴在家长的大腿上,但要注意支撑孩子的头颈部。

     

    孩子出现肠绞痛十分常见,宝爸宝妈们不必太过担心,但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当其出现发热、反复呕吐、便血等严重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