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婴幼儿的听力神经相对脆弱,受到伤害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些生活小事儿,它们很有可能已经影响到了宝宝的听力。
初生的婴儿已经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把婴幼儿听觉发展能力描述为以下过程:
中耳炎主要发生在中耳部分,就是位于鼓膜后方的中耳内液的炎症,感冒或流感时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如果不及时治疗,中耳炎恶化,鼓膜被损伤后,就会影响听力。
①侧躺喂奶:因为我们的五官是相通的,具体来讲,咽鼓管连接着中耳和咽部,而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相对又比较短和平直。所以如果妈妈总是侧躺喂奶,或让宝宝躺着吃奶瓶的话,奶液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倒流进中耳,引发中耳炎;
②耳道进水: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污水进入耳道,也容易引发感染。如果不小心进了水,可以在外耳道口处放一个棉球自然吸收耳道内的水分;
③二手烟: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香烟烟雾是导致0~6岁儿童患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宝宝的中耳粘膜,使耳内分泌液增加、变稠、也会使宝宝咽鼓管不通畅,造成内耳积液,使宝宝听力下降。时间长了,还会发生传导性听力损伤。
正常情况下,耳屎的分泌量是不会堵住耳朵的,耳屎会随着打喷嚏、运动等动作自行脱落。如果耳屎过多,影响到听力,就需要清理耳屎。正确处理“耳屎”的方法:
①耳廓内的耳屎:用清洁的棉签或毛巾把耳廓内的耳屎轻轻擦干净即可,千万不可往耳内伸。
②外耳道的耳屎:如果发现宝宝耳屎很多很硬,无法自行排出,尽量请医生帮忙清理,不要自己自行处理。
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指甲或牙签等尖锐物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小宝宝而言,他们很难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动不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划伤外耳道,甚至弄破鼓膜。即便是用棉签掏,也容易把耳屎捅的更深,进而引起感染。
孩子难免都有感冒流鼻涕的时候,在宫医生的诊室里也见过不少家长会用纸捏住孩子的鼻子,还一直喊着“使劲、用力”。看的宫医生真真儿为我的宝宝捏一把汗呐!
事实上,这种常见的擤鼻涕动作,会对娃的眼睛、耳朵等造成伤害。解锁擤鼻涕正确动作:
①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适当力度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②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噪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尤其对孩子来说,是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大敌。
①汽车噪音:最常见的汽车噪音介乎80-100分贝之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噪音污染源。如果我们的家或是宝宝居住的卧室朝向靠近马路、工地、或市场等会有噪音的环境,那就得尽量做好隔音措施。
②玩具噪音:专们普遍认为凡是超过9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而一些玩具的声音已经超过了100分贝。所以,在给宝宝买发声玩具的时候,尽量选择能够调节音量的、正规品牌的玩具。
提醒:千万千万不要给9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戴耳机听立体声音乐。
因为害怕影响宝宝的听力,有的家长就保证家里绝对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长此以往,宝宝对于一些高频率或高强度的声音,就会出现接受不好的情况,最终导致他们听域相对较窄,虽说这种情况不会直接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但对宝宝的听力发育来说,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所以,“绝对安静”也是不可取的。没有必要给宝宝刻意制造“绝对安静”的环境。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0000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如果有孩子携带耳聋基因缺陷,哪怕只使用一次这样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耳聋!
很多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的耳毒性,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安乃近片,药监局都已明令禁止,拒绝给儿童服用。家长要养成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的习惯,不要搞错了剂量和频次。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口呼吸这个概念,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我们时常看到,大家对于口呼吸影响颜值这一观点的讨论也是相当热烈。
也正因如此,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关于口呼吸的治疗分享往往受到大量的关注。人们担心口呼吸影响颜值,影响健康,所以格外焦虑,为了矫正口呼吸,网友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今天,Dr.京就来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口呼吸。
呼吸主要分为鼻呼吸和口呼吸。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鼻子呼吸。鼻呼吸时,嘴巴呈闭合状态,舌头轻抵上颚。当鼻子忙不过来时,比如运动量较大时,嘴巴则可以作为后援来辅助鼻子呼吸。
当口腔气流量>30%呼吸气流量时,即可称为口呼吸。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在睡觉的时候也总是张着嘴呼吸呢?
至于原因,Dr.京为大家整理了几种比较典型的:
鼻炎患者
尤其是过敏性鼻炎,鼻腔分泌物增多,容易鼻塞,使人不得不用嘴呼吸。
鼻中隔偏曲
两个鼻腔之间的隔断即为鼻中隔如果鼻中隔偏曲严重,则会影响到正常的鼻呼吸。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位于鼻腔、耳朵、咽喉的交叉处的一团淋巴组织。
腺样体在人出生时就存在,正常情况下,腺样体在人体5岁、6岁时体积最大,10岁开始逐渐萎缩,青春期后退化消失。
如果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狭窄的鼻咽会使正常通气变得困难,则会导致口呼吸。
以上三种的共同点在于,呼吸道受到堵塞,气体无法正常进出,只能选择用嘴呼吸。
解剖结构异常
双唇无法正常闭合,例如腭裂、上唇短等,小孩子容易养成用嘴呼吸的习惯。
不良习惯
有些小孩子可以用鼻子呼吸,却养成了口呼吸的不良习惯。既往有口呼吸病史,经治疗后,依然无法改变习惯。
鼻子作为呼吸的“正规军”,有着独特的优势。
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所以不要嫌弃你的鼻毛,它可是在默默保护你。冬天寒冷的气体进入鼻腔后,会被鼻腔加热,温度和湿度有所保障,避免空气过干过凉。
如果口呼吸成为习惯,则有可能引起下列问题:
颜值
如果是正在发育时期的儿童,长时间的口呼吸,嘴巴无法闭合,上唇肌肉松弛,可能会引起唇外翻、嘴唇肥厚等。
用鼻子呼吸且嘴巴闭上时,舌头的位置一般是刚刚接触上颚,而用嘴呼吸时,嘴巴张开,舌头位置随着下颌骨下降,时间久了,可能会引起下庭的变形,比如龅牙、下巴后缩等。
口腔健康
唾液有助于杀菌,而口呼吸时,空气流通,口腔内部水汽蒸发加快,不仅容易口干舌燥,干燥的口腔环境可能会导致菌斑堆积。
呼吸道健康
用鼻子呼吸时,鼻毛可以过滤部分异物,而口呼吸空气直接进入,病菌、异物直接吸入肺部,则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我们需要明白,口呼吸的本质是原本应该从鼻子进去的气体从口腔进入。有些孩子虽然用鼻呼吸,但依然喜欢张嘴。如果只是睡觉时张嘴,并不能就此判断为口呼吸。
睡觉张嘴的原因:
如果孩子在睡觉时总是张着嘴,担心孩子有口呼吸的问题,家长可以在家进行简单的测试。
自测方法
准备一根线或者将卫生纸撕成细条,孩子睡觉时将线或纸放于嘴巴前,看其是否飘动。
准备一个双面镜,将双面镜置于鼻孔与唇之间,观察两边镜面的起雾情况。
或者用家里普通的小镜子,分别将镜面朝上或朝下做一个测试。(用单面镜子时,要注意控制测试时间相同)
自测方法只适用于判断是否为口呼吸,但并不能判断严重程度。如果出现口呼吸,建议还是去医院耳鼻喉科做一个检查,看是否有鼻炎、扁桃体、腺样体方面的问题。
建议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口呼吸,最好尽早带孩子前往医院查出原因,方便后续治疗。毕竟,处于发育期的孩子,稍不注意的一些坏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口呼吸的健康建议,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能在拥有高颜值的同时拥有健康体魄!
生活中容易引起耳聋的因素很多,比如耳部或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耳神经损害性耳聋,强烈噪音、外伤等引起耳膜和耳蜗的机械性损伤,情绪剧烈波动引起的应激性耳聋,还有本文要重点说的药物性耳聋。
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后天性耳聋通常由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此外,还有老年性耳聋、外伤性耳聋、自身免疫性耳聋等方面。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有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
药物性耳聋,说白了,就是因为无知导致的。由于药物的使用不当,把患者带入到了无声的世界,想想就觉得可怕,特别是幼儿,稍不注意,就变成了聋哑儿。
常见引起耳毒性的药物,主要就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因为这是一类耳毒性很强的药物。像链霉素,直接损害内耳前庭和听神经。特别是双氢链霉素,因强烈的耳毒性已经被禁用,硫酸链霉素目前也很少使用。
卡那霉素易损害耳蜗,庆大霉素易损害前庭,这两种药目前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物。新霉素损害耳蜗螺旋器,也有较强的耳毒性。
除了以上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药物外,大剂量的水杨酸,奎宁,袢利尿药、抗肿瘤化疗药等也会引起可逆性或永久性耳聋。
处理及预防
1、使用药物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种类,有关剂量和疗程要充分咨询医生。
2、往往耳毒性的药物都伴有肾毒性,建议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尤其对婴幼儿、孕妇、肾功能不良者更应该如此。
3、如必须接受耳毒性药物治疗者,建议治疗前,治疗中均需定期做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一旦有耳鸣、耳聋或眩晕等症状,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一旦发现儿童听力下降,不应迟疑观望,我们已经说过“贵人开口迟”的说法是错误的,等等看也是不对的,还有一些医生经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发现患儿存在听力障碍,但只告诉家长三个月或数月后复查,不作任何治疗处理。实际上治疗和干预得越早越好。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入秋后,天气十分干燥,给宝宝补充水分就成了首要问题。小宝宝每天喝多少水?饮多怕小宝宝肾无法承担,饮少怕水分不足。到底宝宝该如何喝水呢?我们来聊一聊。
其实并不建议6个月内的小宝宝多饮水。也就是,要给宝宝喝水,先等6个月后,小宝宝开始加了辅食喂养才可以进行补水!但是这个东西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小宝宝明明需要喝水,有时候家长还是遵循6个月后再喝水的原则也是不可行的。例如一位小宝宝需要喝水的信号出现了,或者是小宝宝高温时,要注意补充水分,有利于体温的下降;小宝宝出现腹泻、呕吐现象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电解质紊乱;夏天高温时出汗较多,还应注意补充水分;
不吃任何药物的状况下,当小便明显变黄时。
如果是6个月之内的小宝宝,在确保奶量充分的状况下,碰到所述状况,可在两次进食中间,给宝宝进食10ml~30ml的水,小口进食,用小勺子进食。
水,顾名思义就是身体每天吸收的水分,包括母乳,奶粉。
不超过一岁,每天需水130~170ml/kg;
年龄1~3岁,每天需水110~150ml/kg;
年龄4-9岁,每天需水80-130ml/kg;
年龄10~14岁,每天需水60~100ml/kg。
一般而言,小于6岁的小宝宝,每天所需的奶量就能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求,只要碰到上述特殊情况,就需要添加额外奶量。
出生没有奶,让小宝宝喝些水。
对新生儿来说,爸爸妈妈难免紧张,担心照顾不周到。
有的母亲产后下奶速度不足快,又担心吃了奶粉后,小宝宝不接受母乳,就想让小宝宝喝一点。其实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较小,平时就要少吃多餐,此时给小宝宝饮水,会占据宝宝的胃容量,进而影响宝宝摄入母乳的量,所以过早地给宝宝喝水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而乳汁含水量在85%~90%左右,能完全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要。
在绝大部分人来看,“多饮水”是件好事儿。能促使人体内的细胞代谢,有一些爸爸妈妈感觉小宝宝补充水分也是越多越好。其实并不是这,小宝宝的各个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年龄越小,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就越不成熟。摄取较多的水分,反而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影响乳汁摄取,影响生长。
干渴时再喝水。
等到小宝宝口渴了,说明体内水分开始不平衡了,这个时候再给宝宝喝水,效果就没有那么好,所以一定要保证宝宝的日常饮水量。
生活中容易引起耳聋的因素很多,比如耳部或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耳神经损害性耳聋,强烈噪音、外伤等引起耳膜和耳蜗的机械性损伤,情绪剧烈波动引起的应激性耳聋,还有的药物性耳聋。
什么是药源性耳聋呢?
药源性耳聋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而产生的听力下降、眩晕甚至全聋。
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症状初期,患者会感觉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多为双侧性的,可有眩晕、走路或站立不稳 等表现,儿童用药后因为对外界听觉减弱会表现为过分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本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药物性耳聋,说白了,就是因为无知导致的。
由于药物的使用不当,把患者带入到了无声的世界,想想就觉得可怕,特别是幼儿,稍不注意,就变成了聋哑儿。
常见引起耳毒性的药物,主要就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因为这是一类耳毒性很强的药物。像链霉素,直接损害内耳前庭和听神经。特别是双氢链霉素,因强烈的耳毒性已经被禁用,硫酸链霉素目前也很少使用。
卡那霉素易损害耳蜗,庆大霉素易损害前庭,这两种药目前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物。新霉素损害耳蜗螺旋器,也有较强的耳毒性。
除了以上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药物外,大剂量的水杨酸,奎宁,袢利尿药、抗肿瘤化疗药等也会引起可逆性或永久性耳聋。
处理及预防
1、使用药物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种类,有关剂量和疗程要充分咨询医生。
2、往往耳毒性的药物都伴有肾毒性,建议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尤其对婴幼儿、孕妇、肾功能不良者更应该如此。
3、如必须接受耳毒性药物治疗者,建议治疗前,治疗中均需定期做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一旦有耳鸣、耳聋或眩晕等症状,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就现有的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有些患者经过多方综合治疗后听力改善也不显著。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佩戴助听器进行听力康复。不过一旦出现突然的听力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听力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对应的有效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9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新生儿及儿童听力障碍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万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还有部分儿童因某些疾病造成后天听力残疾。因此为了预防新生儿及儿童的听力障碍,我们有必要了解,哪些情况可能会造成儿童听力下降。
先天听力下降大致分为3大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性耳聋占儿童听力障碍的比例很高,如果父母双方有耳聋的家族史,那么孩子非常有必要做听力的筛查;
2.围生期危险因素
在妊娠期间,母亲患梅毒、风疹等疾病时,有可能造成体内胎儿听神经发育受损;母亲服用一些药物也可能直接导致胎儿内耳及前庭功能发育受损;母亲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减等危险因素,因母体自身代谢异常而导致胎儿发育受限;母亲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不仅会增加流产风险,胎儿听力及其他功能也会受损。
3.高危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早产、胆红素增高可能会导致儿童听力障碍。
后天听力下降原因:
1、主要是服用耳毒性药物导致,我们熟悉的庆大霉素,就有很强的耳毒性,可能会造成儿童听力永久性损害。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目前这些药物临床应用起来十分谨慎。
2、时常掏耳朵、玩耍时放置异物入耳朵导致鼓膜穿孔、噪声刺激耳道损伤、耳膜长时间进水等因素会损伤孩子的听力,一些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等也能使患儿听力损害。
3、某些家长应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比如在辅导作业及孩子犯错时,家长要避免猛击患儿头部,这样会引起外伤性耳聋,应予以纠正,对于年幼儿童的照顾也必须周到,以免头部摔伤,从而引起内耳受损造成耳聋。
所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谨慎给孩子用药,让儿童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及突发爆震性噪声,尽量保持耳道清洁、干净,避免让孩子乱挖耳朵。一旦怀疑孩子的听力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可以通过突发的声源来观察孩子的反应。对于听力下降的儿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及植入人工耳蜗,避免由于听力下降而影响儿童言语功能。
导致儿童听力丧失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由于儿童在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听力损失可能会对他们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养育方式,以确保他们的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以跟上他们成长的步伐。
一、鼓励儿童交流
患听觉障碍的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会比一般孩子慢很多,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的事实。儿童越是感到羞耻,越是不愿意交流,发展就会越慢。所以父母必须完整地向孩子解释情况,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并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加倍努力,赶上正常的发展步伐。父母应通过日常谈话、书本或音乐与孩子进行交流。发音清晰,字迹清晰,并使用肢体语言和其它物品帮助孩子理解。
二、寻求外部援助。
教师和看护人员应了解幼儿的情况,并给予良好的额外照顾和协助,以减少幼儿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使用助听器,或者个人FM数码无线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助听器,让孩子在各种场合都能得到信息。
1. 如果父母和看护人知道保护孩子听力的重要性,就要避免让孩子处于噪音环境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听力损失:注意音量的大小、通过把声音(电视、收音机等)调低,可以减少噪声污染、儿童保护设备(耳塞,耳机),在嘈杂环境下使用。别将有噪音的东西放在孩子耳朵旁边。
2.早诊断和早预防
避免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可以大大降低听力损害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听力损失,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定期进行听力测验和刺激。越早发现听力障碍,则有越高的机会让孩子得到帮助和治疗,将来的发展也更能跟上年龄的增长。初生婴儿在出生后两天内实施第一次听力刺激,并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查。如婴儿测验不及格,应立即向儿童耳鼻喉科医师做进一步听力检查。
失聪也可能在孩子出生后几年内发生,所以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可能出现的不参与谈话
经常让别人说话时要慢慢来,大声些、必须将声音放大(电视、喇叭等)、很难理解这些文字、病痛还能导致听力损失。
有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儿童听力丧失,父母也需要注意这些后天的因素,例如:
在患有中耳炎或称中耳感染,梅尼尔氏病,儿童水痘,腮腺炎或麻疹后,在恢复后也可能发生听力丧失。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有人问我,主任,不是一般抽烟喝酒生活习惯不好的人才会有口腔异味儿吗?为什么我家宝宝小小年纪怎么口中总也有异味儿呢?
小宝宝的食物多以乳类食物为主,不管是母乳还是配方奶,蛋白质含量都非常丰富,摄入的蛋白质会在孩子的胃肠道中产生大量的氨气,我们闻到的异味就来自于“氨”。
妈妈们一定又想问:那我家宝宝已经断奶了,怎么口中还是有异味呢?
那是因为断奶后虽然乳类食物减少了,但辅食中以蛋白质为主的肉类食物又占有了很大的比例。
哪些原因会让宝宝口腔容易有异味儿,该如何处理?
①想要改善宝宝口中有异味的情况,就要在添加辅食后注意饮食全面均衡,尽量让孩子吃些粗粮和青菜、水果,反之肉类和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摄入要适量,这些都能大大改善孩子口中异味的情况。
②对于一些胃肠道功能较弱的孩子,吃了这些不好消化的食物都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而且还会伴随着腹泻和便秘。
③再有一个就是要注意保持孩子口腔的卫生,孩子口腔卫生做得不好,会有很多食物的残渣堆积,时间久了食物就会发酵、腐烂,也会造成孩子口中异味,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健康,不良的口腔卫生也是口中异味的一大原因。
建议在宝宝每次吃完奶或者饭的时候都帮宝宝用纱布、儿童牙刷去清洁牙齿和口腔,这样都会大大减少食物的残留。
④另外你们一定没有想到,缺水会导致口腔内唾液的减少,细菌随之分解释放,也会造成口中异味。
⑤如果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牙周炎、牙龈发炎等也会引发口腔的异味,这些是刷牙无法解决的,必须要局部用药才能解决。
⑥对于有口腔溃疡的宝宝也是一样,只要对症用药,口腔异味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儿童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至3岁是儿童言语功能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如果此时儿童听力下降,语言能力不能形成,结果就很可能变成聋哑小孩。
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像成人一样,做纯音听力测试,因此判断儿童听力是否有问题,需要结合家族史、妊娠期间用药情况等综合判断,评价婴幼儿有无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在做听力测试之前,还应检查外耳道是否通畅及鼓膜完整性。
儿童的听力测定可分为主观听力检查与客观听力检查。主观听力检测可简单筛查及诊断儿童有无听力损伤。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可进行行为观察测听,主要就是对婴儿发出刺激声音,看起婴儿有无反应,如吓一跳或中止吮吸等动作;1至3岁的小儿可进行视觉强化测听。这种主观听力测定只能协助观察儿童听力的发育状况,不能得出儿童听力下降的具体数值。
客观听力测定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其测定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1.耳声发射;2.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3.声导抗。这类客观听力测定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如耳声发射只能检测出中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听觉脑干诱发测试可检测出高频听力下降,但对低频听力下降不明显。
因此,需要主观测听与多种客观测听同时进行,才能准确判断出儿童听力下降的具体情况。而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保护好儿童的听力,要了注意以下几点:
1、很多小孩子经常都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同小孩去看医生。
2、耳朵的清洁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
3.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
4.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听MP3等音乐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宜过大。
5.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
所以,儿童听力检查、保护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儿童的听力,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语言发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家长们都十分重视,今天宫医生就宝宝语言发展来解决家长们的疑虑。
我家男宝21个月,只会叫爸爸妈妈,我让他跟我学说话,可他连看我都不看我,能听懂很多话,让他做什么都听得懂,是否有问题啊?
我家小宝快一岁半了,七八个月还会叫人,一岁左右也叫过妈妈,但是现在不叫了,什么都知道就是不愿开口。我每天都和宝宝说很多话,但宝宝什么都不学......
以上种种情况,在日常门诊中,常常遇到。宝宝不张口说话,很多家长都用“贵人语迟”来安慰宝宝和家人。但是面对语言落后的宝宝,究竟该如何促进?处于语言关键期的宝宝,家长如何引导?宝宝的语言关键期又是什么?为何我的宝宝出现语言落后?
不同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宝宝语言发育早或晚3个月以内是正常现象,宝宝的语言发育落后超过6个月,家长则需要重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提醒家长“宝宝语言发育迟缓”了。
家长不要听到“发育迟缓”就恐慌,这不是“宝宝病了”,只是宝宝这方面能力发育较晚。另外,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信号,提醒家长正确干预宝宝的语言发育,而不是盲目等待。如果错过语言发育的敏感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遇到“天花板”,无法再有快速的提升。因此,一旦发现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就要尽早干预!
1)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互动。宝宝每天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而占用了与家人、小伙伴交流的时间,那电子产品将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2)每天坚持亲子共读:亲子共读是锻炼宝宝语言能力的好方法,但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共读方式。每天坚持亲子共读,宝宝的词汇量提升,遇到问题时也知道用哪些词汇表达想法。
3)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宝宝能开口说话,需要面部肌肉的支持,宝宝说话晚,是不是咀嚼训练没有到位呢?
对于磨牙还没萌出的婴儿,家长应该有意地先训练宝宝的咀嚼动作。即使宝宝学会了咀嚼,在磨牙萌出之前,还是不能吃含有小块状的食物。磨牙萌出,加上有效的咀嚼动作就可开始真正咀嚼块状食物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祝所有的宝宝都健康成长。
针对孕期的女性来讲,饮食搭配的必要是很明显的,因此许多孕妇很关注怀孕期间的饮食搭配究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总的标准应是适度,不过过少或者是过多,怀孕期间宜适度控制饮食,才能保证宝宝更加的健康。
孕妇在孕期合理的改变饮食搭配,提高身体的各种营养,可以增强孕妇身体素质,提升胎儿生长发育。但若缺乏营养,伤害非浅。
因而,孕妇宜适度控制饮食。孕妇常常会出现饥饿的感觉,它是一切正常的生理需要,但也是孕妇不容易保证饮食搭配适度的关键,建议在孕妇的饮食搭配中应含有一些有饱腹感的食品,例如芋头、马铃薯(炸洋芋除外)等。
营养元素,对孕妇、乳妈和胎儿而言至关重要,由于她们欠缺营养元素的时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孕妈妈应该精细搭配,精致的米面在生产过程中会很多损害很多营养元素,假如孕妇经常吃精致的大米和面,则易造成营养元素的缺乏。
酸性水果和药品是造成畸胎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很多的酸性食品,可使身体酸碱度降低,造成疲倦、乏力。长期的酸性体质,不但使孕妇免疫力下降,更关键的是会影响胎儿健康地发育,甚至可能造成 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适合太多服用酸性水果。
孕妇饮茶过多、太浓,尤其是食用浓绿茶,很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长期饮用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经调研确认,孕妇若每日饮5杯浓绿茶,就很有可能使婴儿体重缓解。
咖啡因在身体非常容易影响胎儿的大脑、心血管等器官,使胎儿畸形或患先天痴呆的概率大大增加。
酒精对宝宝的影响十分大。它对人体的细胞组织都能影响,进而造成语言发育迟缓、面部畸形、智力低等严重影响。孕期开始3个月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环节,这时候饮酒对胎儿的影响比较严重。在怀孕前有饮酒习惯的女性,如果准备怀孕就禁止饮酒。
很多海产品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吃完对孕早期会导致负面影响。如大闸蟹、野生甲鱼、紫菜等。都是有打胎之弊的。
服务已开始,我感到有些焦虑,因为最近突然出现了听力下降的情况。医生提醒我,在开始诊疗之前,他们需要完整查看我的病例。医生还告诉我,他们不能为我开具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处方,这让我感到安心。
医生接诊后,告诉我这次问诊可以持续两天。这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思考。医生随后打电话给我,询问了一些基本信息,并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电话沟通。
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我提出了关于骨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的问题。医生耐心地回答了我,并告诉我没有特别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医生不会操作。医生还建议我,如果激素静脉滴注已经一周,那么就不需要继续鼓室内注射激素了。
我有些担心,激素治疗已经进行了10天,如果再治不好怎么办?医生安慰我,如果激素静脉滴注已经7天了,那么还是可以尝试去医院治疗。这让我感到一丝希望。
服务结束时,医生提醒我,他们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我感到很感动,因为医生在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专业和关心。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小林,正在经历一场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线上问诊。因为近期听力有所下降,我决定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我选择了小儿耳鼻咽喉科的专家进行咨询。当我对着屏幕说出我的困惑时,专家的语气温和而专业,让我感到一丝安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耐心地解释了杂合突变的含义,告诉我虽然孩子是携带者,但不会因为这个基因突变致耳聋。
接着,我提到了出院听力测试通过的情况。医生告诉我,后期只需要定期复查听力即可,一年前已经检查过一次,之后可以保持每年一次的频率。对于我关于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医生表示目前没有特别要规避的事项。
整个问诊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给予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最后,他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现代医疗的便利和高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医疗将会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便利。
耳聋,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最近接诊了一位右耳听力下降的患者,经过检查,最终确诊为右侧桥小脑角肿瘤。这则案例再次提醒我们,轻微耳聋不可忽视,它可能是脑肿瘤的早期信号。
郑先生,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最近一段时间感觉右耳“背”得厉害,用手机接电话时,右耳总是听不清,不得不换到左耳。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工作太累了,休息几天就会好转。然而,右耳的听力下降却越来越严重,这才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来到医院就诊。
在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郑先生得到了上海华山医院郑康教授的接诊。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头颅磁共振等检查,郑教授最终确诊为右侧桥小脑角肿瘤。幸运的是,郑先生接受了微创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术后恢复良好。
听神经瘤,这种生长在小脑半球和脑干之间的良性肿瘤,由于生长部位深,手术难度较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郑教授提醒,如果出现轻微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以免延误病情。
那么,如何预防听神经瘤呢?首先,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最后,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作为一家专业的医疗机构,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电脑游戏和“蹦迪”等娱乐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却给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据统计,我国5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每4000人中就有3人患有耳聋,200人中就有1人患有“重听”。其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中,1/100患有双侧听力受损,1.9/100患有单耳听力障碍。这一数据令人担忧,与青少年长时间使用“随身听”、耳机音量过大以及不分昼夜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等行为密切相关。
例如,一位16岁的初中生春节期间通宵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紧张激烈时不由自主地放大音量跟着喊叫。第二天早上,他突然发现父母讲话的声音听不见了,于是立即到医院就诊。经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沈建中诊断为中度耳聋。
上海市听力测试中心主任、市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殷善开教授指出,人耳对声音超过85-90分贝就会感到不耐受。而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使用“随身听”,由于耳机直接接近鼓膜,分贝量往往放大,长时间对耳膜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耳聋对青少年的最大伤害是影响语言发育,其次是造成智力发育迟缓,长大后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面对青少年沉迷于耳机、电脑游戏等现象,专家呼吁,青少年要爱护自己的耳朵。远离“蹦迪”、放爆竹等超高分贝的场所;使用随身听、玩电脑游戏音量易适度,时间每次一二小时最好。同时,还要注意用耳卫生。
为了保护听力,青少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2. 限制使用耳机的时间,每次不超过1-2小时;
3. 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耳机;
4. 注意用耳卫生,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朵;
5.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用药不当导致的药物性损害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每年约有7000例儿童死于用药错误,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
儿童用药不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的缺乏。很多家长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疾病就是内科病的缩小,用药就是内科药一片掰成一半、掰成1/4给儿童用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儿童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病理的特点,他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自己的特殊性,用药也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
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晓玲指出,儿童用药应该特别慎重,以下列举的药品不是完全不能服用,而是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
1. 果汁服药: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2. 喂药加糖: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3. 剥去溶衣: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4. 强行灌药:父母齐上阵用筷子撑开孩子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5. 静睡喂药: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6. 服成人药: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
7. 服药过量: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8. 滥用退烧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9. 滥用维生素: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10. 滥用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旨在提高全球儿童用药安全。然而,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堪忧,90%药品无儿童剂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12.9%,新生儿甚至高达24.4%。这背后反映出我国儿童用药体系的诸多问题。
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成人药物减量后可以用于儿童,甚至使用成人药物残渣给孩子治病。事实上,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善,代谢功能与成人不同,使用成人药物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曾繁典提醒,小儿使用解热抗感冒药要慎之又慎。
目前,儿童用药剂型问题在医药企业中尚未得到重视。药店中儿童用药种类有限,且缺乏精准的计量方式。未来,我国将开展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完善儿童医药体系,提高儿童用药安全。
以下是一些儿童用药安全建议: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
2. 选择儿童专用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
3.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
4. 关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5. 加强儿童用药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用药意识。
那天,阳光正好,我坐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家中,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信息,提醒我预约的线上问诊即将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紧张,这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的第一次线上咨询。
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倍感安心。在详细了解了病情后,他不仅为我提供了治疗建议,还告诉我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他说,我的耳鸣和耳聋症状可能与鼓膜内陷有关,建议我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了医院,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医生***的细心和专业让我深感欣慰。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确认了我的病情,并为我开具了处方。醋酸泼尼松片,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种药,但医生***的解释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使用了医生***开的药后,我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这让我更加坚信,线上问诊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诊疗,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确实能为我们提供便利。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医生。无论是感冒发热,还是身体不适,我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生的专业建议。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便捷。
先天性听力障碍是儿童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孕期等多种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在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约占所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60%-70%。听觉系统中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听觉神经和中枢传导通路发生异常,从而引发听力障碍。
其次,孕期感染也是导致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梅毒等病原体,可能导致胎儿耳聋。
此外,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增加胎儿耳聋的风险。
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因缺氧、产伤等原因导致听力障碍。如羊水栓塞、产钳助产等。
针对先天性听力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通过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帮助儿童提高听力。
此外,先天性听力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婚前检查: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了解双方家族史,降低遗传性听力障碍的风险。
2. 孕期保健:孕期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孕期感染、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分娩方式:尽量选择自然分娩,减少产伤的发生。
4. 听力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
5. 干预治疗:针对听力障碍儿童,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言语康复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其中,长时间熬夜、作息不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导致身体各个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其中就包括听力系统。
熬夜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发性耳聋:长时间熬夜,尤其是戴着耳麦玩游戏,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突发性耳聋。这种耳聋通常表现为突然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
2. 慢性听力下降: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还会导致慢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听力逐渐下降,但进展缓慢。
3. 耳鸣:熬夜还会导致耳鸣,表现为耳朵里嗡嗡作响,影响睡眠质量。
4. 耳朵疼痛:熬夜还会导致耳朵疼痛,甚至出现耳道感染。
5. 神经性耳聋: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还会导致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听力逐渐下降,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
为了保护听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尤其是音量过大时。
3. 避免接触噪声,如工厂、工地等。
4.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5. 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疾病,以下七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听力。
(一)一般治疗
首先,患者应在家安心静养,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病情恢复。
(二)药物治疗
1. 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及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可以改善神经细胞功能。
2. 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磷酸组胺、普鲁卡因、罂粟碱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3. 肝素:可以抑制凝血酶的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4.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凝集,改善毛细血管循环。
5. 激素类药物:如ACTH、强的松、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6. 泛影葡胺:可以改善血耳蜗屏障,恢复听力。
(三)康复训练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如听力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适应听力下降带来的生活改变。
(四)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
3. 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