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儿童维生素A、D专家共识权威发布

中国儿童维生素A、D专家共识权威发布
发表人:刘丽波

为进一步落实我国政府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要求,实现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转变,在刚刚结束的 2020 年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国内外从事儿童保健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级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围绕我国儿童保健领域新进展、新技术,开展主旨演讲和专题发言,此次大会采取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我国近 2 万名儿童保健医生参会。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专家组讨论并制定的《中国儿童维生素 A、维生素 D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也在本次大会权威发布,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儿童早期发展关乎一生,营养健康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作为两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与儿童健康关系密切。充足的维生素 A、D 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

1

我国儿童维生素 A、D 整体营养水平并没有达标

 

共识明确了维生素 A 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0.3 mg/L)为正常。无论是维生素 A 缺乏(VAD)还是维生素 A 边缘型缺乏(MVAD)都属于应重点关注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的范畴,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成为我国儿童最主要的缺乏形式。维生素 A 缺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农村地区缺乏率高于城市。

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维生素 D 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国儿童突出的营养问题,服用维生素 AD 补充剂有助于改善我国儿童维生素 A、D 营养状况,降低缺乏风险,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2

维生素 A、D 缺乏的原因易被忽视

 

共识指出,儿童维生素 A、D 缺乏的原因包括:

 

  • 围生期储存不足:维生素 A 和类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期母体维生素 A、D 水平不足,以及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都容易导致维生素 A、D 缺乏。
  • 生长发育迅速: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维生素 A、D 需求量相对较大,追赶生长、超高、超重、肥胖儿童更易出现维生素 A、D 缺乏。
  • 营养供给不足:母乳中的维生素 A、D 含量不能满足婴儿体格日益增长的需要,天然食物中维生素 D 含量较少且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 D 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转化率较低。纯母乳喂养、辅食摄入不足更易导致维生素 A、D 缺乏。
  • 疾病的影响:感染性疾病会导致体内维生素 A、D 大量丢失,还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 药物的干扰:长期服用考来烯胺、新霉素、抗惊厥药、抗癫痫药和糖皮质激素,会对人体维生素 A、D 的吸收和代谢造成影响。

3

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维生素 D 不足影响儿童健康

 

维生素 A、D 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内储存的维生素 A、D 的消耗,进而出现血液循环中维生素 A、D 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维生素 A、D 缺乏的发生。

 

研究发现,无论是处于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还是维生素 D 不足的阶段,均会对儿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会引起组织细胞增殖分化与代谢功能的改变,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反复感染、贫血等,群体儿童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

 

儿童期维生素 D 不足会导致青春期骨量、骨峰值下降,并明显增加成年骨质疏松的风险,还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风险,以及增加过敏和哮喘风险。

4

预防性补充维生素 A、D 的目的重在预防

 

营养素的预防性补充干预是以预防营养素缺乏、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为目的,其重点在预防,而不仅局限于对已发生营养素缺乏的矫正。为了预防儿童维生素 A、D 缺乏,共识提倡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 A 1500-2000IU/d、维生素 D 400-800IU/d,持续补充至 3 周岁。

 

针对特殊人群,补充维生素 A、D 能够使儿童获益,主要包括: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等出生后每日应补充维生素 A 1500-2000IU、维生素 D 400-800IU,前 3 个月按上限补充,3 个月后可调整为下限。
  • 存在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的儿童,每日应补充维生素 A 1500-2000 IU、维生素 D 400-800 IU,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 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罹患感染性疾病患儿每日应补充维生素 A 2000 IU、维生素 D 400-800 IU,以促进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 其他罹患营养不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慢性病的儿童同样存在着维生素 A 缺乏的风险且病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 A 缺乏程度呈正相关。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 A 1500-2000 IU、维生素 D 400-800 IU,有助于改善患病儿童的营养状况,改善慢性病的预后。

5

维生素 A、D 同补具有协同作用

 

随着维生素 A 干预策略的开展,典型的维生素 A 缺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但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的问题在我国依然严峻,影响着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维生素 A 补充计划仍然是具有显著成本效益的合适的干预方法。维生素 D 缺乏的防治依然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基于我国儿童维生素 A、D 的缺乏现状,维生素 A、D 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缺乏人群上高度重叠,因此从可及性、经济性、便捷性等综合评价,提倡我国儿童采取维生素 A、D 同补的方式,能同时满足儿童对两种维生素的生理需求,而且维生素 A 能够使维生素 D 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DHA俗称脑黄金。既然说是脑黄金,当然和大脑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实,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主要元素,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促进脑发育、提高记忆力、完善视力的发育的作用。那么,婴儿需要补充多少DHA呢?婴儿到底要不要补充DHA?如何选购婴儿dha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婴儿需要补DHA吗

    婴儿需要补DHA吗?答案是肯定的。DHA对小宝宝的大脑发育和视网膜发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DHA属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成熟的哺乳动物大脑脂质的10%为DHA,为大脑中含量最高的脂肪。同蛋白质、氨基酸一样,是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之一。日本儿童智商之所以高于欧美儿童,也在于日本儿童喜欢食用的海产品中DHA的含量极高。

    DHA对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

    1、DHA对宝宝脑神经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人的大脑约有1011亿个神经元,这是大脑具有复杂功能及智慧的基础。脑的发育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死亡、突触的形成与修饰等复杂过程,营养素和能量是脑发育的物质基础。0~6岁是人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DHA 是胎儿和儿童大脑发育的一种必需微量营养素,DHA 可以促进神经网络形成,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并能对伤亡的脑细胞起到明显的修复作用。在妊娠的最后三个月,胎儿脑部的DHA会增加3~5倍,从而对儿童的脑发育及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难怪老百姓把DHA又称作“脑黄金”。

    2、DHA对婴儿视觉发育起重要作用 人类大脑所获得的信息,其中有60%来自于视觉,因此,视觉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反应能力、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DHA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物质, DHA缺乏时视觉功能受损,表现为视敏度发育迟缓,对光信号刺激的注视时间延长,从而影响婴儿的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有研究显示:162名非早产儿摄入含DHA的配方乳,1年后视力检测时在视力表上增加了一行。

    果力谷利脑尔DHA软胶囊,主要原料有核桃油、鱼油、紫苏油,富含丰富的DHA、α-亚麻酸、EPA等。有效调节免疫力,改善记忆。 DHA作为一种脂肪酸,其增强记忆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更为显著。 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体内DHA含量高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智力发育指数也高。

    他们研究表明:DHA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属于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重要元素,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人体大脑皮层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胎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相关阅读:让婴幼儿获得足够DHA AA

    婴儿dha什么时候吃最好 DHA俗称脑黄金,它是是人体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元素,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那么,婴儿dha什么时候吃最好?

    一般来说,在婴儿5个月左右可以适当补充DHA,但如果吃母乳或含DHA奶粉的宝宝也没必要非补不可。从食物中摄取就可以了。

    我们都知道,6个月至2岁是宝宝生长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DHA可以产生促使大脑发育的至关重要的激素,以满足宝宝的发育需要。另外,宝宝摄入适量的DHA,可以促使他的手眼协调能力更好,而且这一作用在2岁时最为明显。

    因此,家长给宝宝补充DHA要在6个月—2岁这段黄金时期。而在2岁以后,DHA作为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营养元素也是可以继续吃的。 婴儿需要多少DHA呢?

    1、根据最新指南,宝宝每天适宜摄入EPA DHA100mg。也有最新研究数据提示,宝宝每天摄入70mg左右的DHA效果已经很好。

    2、哺乳妈妈每周吃340克海鱼(三文鱼等)可基本保证宝宝获取足够的DHA。对于不吃鱼的妈妈,注意增加含a-亚麻酸植物油的摄入,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可以在体内转化成DHA,但效率不高。因此,每天可以补充200-250mgDHA,也可以给宝宝每天补充70mg左右的DHA,当然多点或少点也没有关系。

    3、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奶粉中强化可以DHA,家长可以算一下宝宝是否能从奶中获得足够的DHA,如果达不到700-100mg,甚至相差较远,再考虑补充。

    4、提醒:DHA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容易氧化,如果通过DHA补充剂补充太多,可能不是好事,会增加体内的负担,甚至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因此,需要则补充,对健康有利。但不要盲目补充,更不能随意加大剂量补充。

    婴儿dha怎么选 市面上的dha产品种类数不胜数,不同厂家生产的DHA产品所含营养素也不完全相同,那么,婴儿dha怎么选呢?

    第一点,看包装 一般来说,如果是正规厂商的包装,都是会清楚地标有商标、生产厂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净含量、营养成分表、执行标准、适用对象、储藏方法、食用方法等,另外注意包装上是否印有经过国家审批的保健食品的标志,是否印有GMP认证标志。

    第二点,看品牌 在购买前多问问产品的生产商或者品牌来历,有较长生产该产品历史的大企业在生产原料、生产流程、分装工艺、质量追踪和效果等方面控制得更严格,管理得更有经验,产品质量也相对更可信赖的。

    第三点,价格 材料的来源存在国产、原料进口、原装进口的存在,价格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选购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购。

    目前市面的dha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家长在选购宝宝dha时一定要且看且对比,只有适合自己宝宝的,才是最好的!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一、维生素D是什么?

     

    维生素D是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的总称,脂溶性维生素,固醇类衍生物,孩子佝偻病会用到这个。所以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D。已知的维生素D有多种,我们习惯叫维生素D群,对人体健康秘密相关的是维生素D2(麦角固醇)和D3(胆钙化醇)。

     

    二、维生素D从哪里来?

     

    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无论是维生素D2或是维生素D3,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维生素D2由植物中的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生成,含量很少,植物性食物如晒太阳的蘑菇。维生素D3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鱼肝、鱼油含量最为丰富。

     

    内源性:大多数高级动物真皮层的7-脱羟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生成维生素D3。一般情况下单靠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3是不容易的,所以通过日光浴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3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

     

     

    三、维生素D的计量

     

    维生素D3有两种计量单位,重量单位和国际单位,1ug维生素D3=40国际单位或1国际单位=0.025ug。

     

    四、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

     

    1、维生素D吸收最快的部位在小肠的近端,即十二指肠和空肠。大部分维生素D与乳糜微粒结合进入淋巴系统,其余与a-球蛋白结合,维生素D的这种吸收过程有效性约为50%。乳糜微粒可直接或在乳糜微粒降解的过程中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没有结合的血浆维生素D随着乳糜微粒进入肝脏,在肝脏中再与蛋白质结合进入血浆。

     

    2、维生素D3实际上是一种激素原,本身无活性,需先在肝脏中代谢为25-OH-D3,再在肾脏进一步羟基化成1,25-(OH)2-D3才具有活性。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形式转运到靶组织,行使激素调节功能。

     

    3、维生素D通过几种方式被降解,大多数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

     

    五、维生素D的传统认知?

     

    维生素D3有以下生理功能:

     

    1、能够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于钙、磷的吸收,从而提高机体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能够动员骨钙入血和钙在骨的沉积,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可促进肾小管对于钙、磷的重吸收。

     

    六、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发现,作为激素,维生素D不仅仅调节骨代谢,还具有其他重要作用。

     

    1、调节免疫,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D是一种在建立免疫平衡并抑制自身抗体的生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营养素,能够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帮助调节免疫敏感性并防止生成自身抗体,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胰岛B细胞的功能。

     

    3、维生素D与阿尔兹海默症:

     

    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大脑发育和保护大脑认知功能,维生素D缺乏人群面临更高的阿尔兹海默症风险。

     

    4、维生素D可以降低许多疾病风险,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疾病、传染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

     

    5、维生素D与妇女健康:维生素D含量不足可能会影响或导致妊娠期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 、产前子痫、高血脂等)、细菌性阴道炎、妇女更年期症状等。

     

    6、维生素D与自闭症:研究表明母亲缺乏维生素D和缺少充足的阳光照射会导致儿童自闭症和语言障碍,并且确诊自闭症的儿童中维生素D的水平普遍偏低,补充维生素D后自闭症的症状会减少或改善。

     

     

    七、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1、吸收不良综合征;

     

    2、老龄化: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会出现维生素D代谢障碍,合成1,25-(OH)2-D3的能力下降;

     

    3、深色皮肤的人更易缺乏。和深色皮肤相比,紫外线不易穿过深色皮肤,因此无法合成大量的维生素D。白种人10-15分钟的日晒可以产生足够的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而黑色人种,住在洛杉矶以北,从11月到第二年5月需要全身赤裸,中午日晒2个小时,才能获得足够的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

     

    4、肥胖人群,脂溶性的维生素D储存在脂肪中,会大大降低其生物利用率。

     

    5、缺乏阳光照射。如果孩子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直射皮肤4-6小时以上的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够满足身体需要。但是在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高风险、空气污染、各地天气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下,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

     

    6、城市生活的人:防晒霜、玻璃、阴影、高层建筑、雾霾。

     

    综上所知,人群中普遍缺乏维生素D,无论年龄、性别都应注意筛查自身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是否充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小宝宝维生素D需要补吗?

     

    当然。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需要额外补充。虽然婴儿可以通过阳光照射获得足量维生素D,但阳光要充足,照得时间要长,皮肤照得部位要大,这样体内的维生素D原才能转化为维生素D。若遇到雾霾天,雨季等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在北方,可能影响到光照。

     

    当然过强烈的光照也会对宝宝的视网膜和娇嫩的皮肤产生影响。所以适量口服补充维生素D,方便,安全,可靠。附带一句,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所以不需额外补钙。

     

     

    小宝宝的维生素D何时补?

     

    小宝宝出生后2周左右,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每天补充维生素D 400 IU,可以在喂奶前,定量滴入宝宝口中,可以补充到2岁。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只要配方奶粉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里面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可以不再额外补充。

     

    小宝宝维生素缺乏的危害是啥?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即便是食物中有充足的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最终还是会引起缺钙。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而且在添加辅食前,也吃不到其他添加维生素D成分的食物。宝宝缺乏会导致佝偻病。适时适量补充维生素D也可以降低哮喘,儿童糖尿病,蛀牙等疾病的风险。

     

  • 作者 | 胡亮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胡亮微博

    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它表现为当机体接受某种过敏原后,可以出现各式各样的功能障碍,其范围涉及全身,可以局限于某一器官,比如哮喘、鼻炎、返流性食管炎。

    甚至可以引起全身强烈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如同人体内部的战争,由于免疫系统将过敏原当成“敌人”对待,结果保护过度伤及本身便产生了过敏症状。

     

    引起我们的过敏原包括如下

    1、吸入性过敏原:螨、花粉、真菌、动物皮毛等。

    2、食入性过敏原:一起经口摄入的食物,入牛奶、鸡蛋、肉类、花生、小麦等。

    3、注射性过敏原:各种药物、昆虫毒液。

    4、接触性过敏原:化妆品、化工原料、外用药等。

     

     

    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约5-8%,其中85%以上的儿童食物过敏由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甲壳类、小麦和大豆引起。

     

    具体由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如下

     

    1、皮肤症状(70%):如瘙痒、寻麻疹。

    2、胃肠道反应(60%):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3、呼吸道症状(30%):如打喷嚏、咳嗽、鼻子痒、喘息、呼吸困难。

    儿童过敏鼻炎发生率最高可达40%。常见表现:打喷嚏、鼻涕、鼻子痒、鼻塞,可伴有眼睛痒及眼泪汪汪。

    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大约会占3%左右,并且这个比率正在逐年上升。症状可以突然发作或长期存在,主要有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四大典型症状。另外约50%的哮喘的患儿会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而且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儿童过敏与遗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父母单方过敏,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为45-50%,如果父母双方过敏,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搞到70%以上。

    遗传基因的改变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而近20-30年过敏性疾病成倍增加但另一个原因就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剧烈变化。比如幼儿接触、饮食结构的改变、空气污染、药物及化学物品的广泛应用等。

    过敏性疾病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主要包括生活、学习、社交以及心理健康。

    比如,由于哮喘或鼻炎往往是夜间症状更明显,所以这可以导致患儿发生睡眠障碍,进而导致白天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受损等。并且由于过敏性疾病的持续存在会在孩子本身及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扰。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WHO提倡四位一体的治疗方案。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关于除螨的方式,我会在以后的科普再和大家讲讲。

    就目前来说,脱敏治疗还是唯一能够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式,但由于操作及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过敏开展治疗但单位还是很有限,患者选择需要选择合适正规的医疗机构完成,并且由于脱敏时间较长,患者在选择这项治疗时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新手爸爸的防过敏小贴士

     

    1、清扫居家卫生,注意开窗通风。

    2、保持无烟环境。

    3、远离毛绒玩具和宠物。

    4、定期清洗和晾晒衣物及被褥。

    5、过敏季节外出可佩戴口罩,做好防蚊工作。

    6、规范管理饮食,选择替代食物,仔细检查食品说明书,避免误食。

    7、避免疲劳。

    8、小心使用护肤品及药物。

    9、脱敏治疗是一种病因治疗,如选择治疗,需要家长长期配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众所周知,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内补外护缺一不可,而这“内外护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生素补充和疫苗接种。

     

    可能有些老一辈的家长觉得“我就没补充什么维生素,打什么疫苗,不也好好的吗”,殊不知,现代社会各种细菌和病毒肆虐,空气环境下降,现在的宝宝们比过去面临着更多的疾病威胁,所以维生素补充和疫苗接种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发热、腹泻及免疫疾病的风险降低;B族维生素有助于避免口角炎、舌炎、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抑制黑色素形成、促进骨骼发育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维生素D是钙吸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近来有研究提示:维生素D或可提高新冠疫苗的免疫能力;维生素E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治疗儿童癫痫、预防糖尿病、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疾病。

     

    而像结核、脊髓灰质炎、百白破、天花、麻疹等大家公认的传染病极高的疾病,均有疫苗可预防。

     

     

    但很多新手爸爸妈妈对于维生素的补充及疫苗接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如何补充维生素

     

    对各位宝妈宝爸们来说,相较于接种疫苗,如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可能更显得困难。

     

    毕竟疫苗接种当地政府和国家都会给到提醒,而维生素的补充只能靠宝妈宝爸们自己去了解了。

     

    1.维生素A

    如果妈妈每日进食维生素A的含量足够,6月龄的宝宝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是可以满足日常所需维A量的。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鸡蛋、奶制品、绿色蔬菜、动物肝脏及富含胡萝卜素的果等。

     

    超过6月龄后,宝宝辅食中也可添加一些。儿童每日所需维生素A量见下表:

     

     

    2.维生素B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是最常见的B族维生素。

     

    如果妈妈体质好的话,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可以保证宝宝的日常需要量。

     

    辅食可添加适量的胚芽米、牛肝、花生、鸡蛋、奶酪等。儿童每日维生素B所需量如下:

     

     

    3.维生素C

    新鲜水果及蔬菜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宝妈们只要有每日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宝宝的维生素C就无需额外补充。

     

    当然,配方奶中也有充足的维C,不需要额外补充;

     

    添加辅食后,西红柿、苹果、猕猴桃、红薯等都是绝佳的维生素C补充剂。

     

    补多少,看下表:

     

     

    4.维生素D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宝宝长高高,足量的钙是基础,如何让钙良好吸收呢?

     

    那就要我们的主角--维生素D上场啦!

     

    每天让宝宝晒太阳,食用牛奶、鸡蛋、沙丁鱼等均可补充维D:

     

    2周岁内的宝宝,每天1010μg的维生素D摄入量即可满足,2周岁以上的宝宝,还需要通过晒太阳、食物额外补充。

     

    5.维生素E

    含量丰富维生素E的食物有菠菜、鳄梨、葵花籽、油等,

     

    宝妈们可通过饮食或配方奶粉保证宝宝维生素E每日所需量,辅食中也可适量添加。

     

     

    6.维生素K

    你知道吗?

     

    刚刚出生的小baby,就由医生直接注射了一针维生素K1,这是为什么呢?

     

    新生儿体内,尤其是早产儿,通常缺乏维生素K,维生素K1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出血,临床上会出现皮肤瘀斑、脐带的残端渗血,甚至有呕血、便血的情况,长期出血还会导致贫血的发生。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和后遗症的出现。

     

    注射一阵后,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来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第二针,配方奶粉通常含有维生素K,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不打第二针;但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建议在出生后1-2个月再补充一次维生素K1,在添加辅食后,适当让宝宝多吃绿色蔬菜有利于维生素K的补充。 

     

     

    如何接种疫苗

     

    至于各年龄段宝宝适合接种的疫苗,我们也总结了一个表格,各位宝妈宝爸可要好好收藏哦!

     

     

    除了上述免费接种的疫苗外,还有需要自费接种的疫苗,建议各位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对应疾病比较常见的、严重程度较高的疫苗来接种,如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

     

    最后呢,在这里呼吁各位爸爸妈妈,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你们的精心呵护,营养需要内补外护,缺一不可。现在来京东健康618会场挑选宝贝必备营养素,还有儿科医生在线一对一问诊,一站帮你解决多种疑虑,家长们快行动起来吧!

     

  • “生一个健康,身体好的宝宝是每个准妈妈的共同希望,如果再颜值高,白白嫩嫩的那就更完美了”33岁一胎孕期的王女士对6个月后即将卸货的宝宝充满了期待。孕期营养补充是否全面、及时,关系到宝宝的正常发育,甚至出生后的体质和智力状况!因此孕期的营养的补充和孕妈妈的身体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孕期不同时期准妈妈们需要补充哪些营养呢?

     

    首先,孕早期(1~3个月)

     

    孕早期尤其是第一个月,是胎儿神经器官发育的关键是时期,各种器官相继也开始生长发育。肺、肝开始出现雏形,心脏在第四周就出现了。第五周左右脑部也开始发育,第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骨骼开始发育。叶酸的补充是必须的,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同时血红细胞的合成。此外维生素A、B、C等等也需要大量的补充。

     

    其次,孕中期(4~6个月)

     

    这个阶段宝宝开始迅速生长,五官成形、毛发开始生长,体重快速增加,心脏血管开始循环,是各种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补充矿物质,锌、钙、镁等。

     

    最后,孕晚期(7~9)

     

    宝宝开始可以呼吸,内脏器官也发育成熟,但是皮下组织储存脂肪还在继续,是宝宝免疫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脑补发育很重要的时期。要注意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补充,随着宝宝体重的迅速增加以及胎动,对钙的需求量也会非常大。

     

    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等人体代谢所必须的营养更是需要贯穿整个孕期。补充以上的营养只是孕期最基本“操作”。面对大量且全面的营养需求,以及准妈妈们对聪明宝宝、健康宝宝等等的“更高要求”下,只靠准妈妈正常一日三餐是很难满足的,所以很多准妈妈会在孕期选择更功效的营养摄入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孕妈会摄入滋补品燕窝。

     

    燕窝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钙、铁等)、8种氨基酸(精氨酸等),类表皮生长因子,以及唾液酸等。孕期吃燕窝好处,一是燕窝含有的丰富唾液酸是脑部细胞的营养物质,利胎儿脑部发育,并防止孕傻;二是有利于孕妈抗病能力的提升,同时帮助胎儿的免疫力的形成;三是养颜美容、抗衰老,帮助缓解孕期胶原蛋白的流失,并预防妊娠纹。四是有利于婴儿肠胃发育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唾液酸,唾液酸是大脑神经节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作用于大脑细胞膜和突触的脑部营养物质,胎儿大脑发育的三个关键期,一是增殖阶段,即妊娠3-6个月,脑细胞体积和神经纤维的增长,胎儿的脑重量不断增加。二是增殖和增肥阶段,即妊娠7-9个月,细胞数量和体积大小都在增加,神经细胞的树突增加并形成突触。三是增肥阶段,出生后的第3个月到第6个月,细胞数量不再增加,而体积继续增肥、增大,即质的增加。这3个时期补充DHA和燕窝(唾液酸)对宝宝很有必要。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随着气温下降,秋天慢慢来临,这种季节更替、昼夜温差较大的时间,是儿科医生与护士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

     

    秋季,小朋友们在外出游玩、集体活动的时候,最容易受风寒或者交叉感染。小朋友的健康出了问题也常常令家长们自责不已;

     

    为了增加家长们的日常知识,并且减少孩子们的痛苦,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季节更替,小朋友们出门要注意保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那么小儿常见病有哪些呢?又是如何预防及治疗的呢?今天大家可以跟着儿科专家医护们一起学习一下:

     

    小儿肺炎:

     

     

    常见症状和诱发因素:常见小儿咳嗽、高烧。主要病因为病原体感染。当小儿免疫力较低时,病原体容易入侵肺部,发生肺炎。诱发因素大概有两种:

     

    ① 环境因素,主动或者被动吸烟、空气污染等。

     

    ② 个体因素,如有基础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

     

     

    注意事项:

     

    ①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注意衣物添加;

     

    ②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以免传染呼吸道疾病;

     

    ③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④做好预防接种,增强小儿对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免疫。

     

    小儿腹泻:

     

    常见症状和诱发因素:常见的是肠道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秋季病。秋季腹泻病毒也叫轮状病毒,也包括肠道的柯萨奇病毒,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病毒。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也会侵犯到肠道,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引起腹泻水样便,这个时候治疗要跟随脱水的性质,来进行及时的补水补盐。还有一些腹泻是属于细菌性感染的,属于细菌性痢疾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粘液脓血便,这种是跟饮食有关系的。

     

    注意事项:

     

    ① 当患儿出现腹泻时保持臀部清洁并注意保护患儿臀部,防止大便次数过多而引起红臀;

     

    ② 指导合理喂养,尽量坚持母乳喂养;

     

    ③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者及早治疗;

     

    ④培养小儿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饮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奶瓶及其他食用餐具每次用后都要洗净并且煮沸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

     

    秋天本就是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不定的季节,幼儿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家长和小朋友一定记得多喝水、多保暖哟!吃药扎针真的太痛苦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 2019年底,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参与出版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公布了中国儿童维生素A水平的最新情况,有三个事实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一、6月龄-14岁儿童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的比例高达47.98%

     

    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1岁内小婴儿的缺乏率超过60%。这项调查中的数据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从数据中也发现,即便是东部、中部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缺乏率也超过了40%,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缺乏率更高。也就是说,维生素A缺乏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也是普遍存在的。

     

     

     

    二、各种喂养方式都存在较高的维生素A缺乏风险

     

    研究发现,6月龄-2岁婴幼儿中,纯母乳喂养儿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最低,为59.26%。混合喂养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最高,为66.18%。另外,2-6岁主要食物来源为肉、蛋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47.82%,而主要食物来源为蔬果或主食的,维生素A缺乏率则接近60%。

     

     

     

    这部分数据再次验证了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不足,分析其主要原因大致如下:中国妈妈母乳维生素A含量不充足;配方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A稳定性较差,容易被空气、光照和高温氧化而失效;蔬菜、水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存在转化率低、吸收差、烹饪损失等问题。因此,儿童难以通过日常膳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加上感染期间维生素A会被大量消耗从而加重缺乏程度,所以婴幼儿、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较为普遍。

     

    三、维生素A缺乏影响儿童免疫功能

     

    《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的数据也证实了:血清维生素A缺乏儿童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健康者25%。

     

    最近受疫情影响,家长们都很关注宝宝的免疫力,专家也一再强调了营养对于儿童免疫功能的重要性,而维生素A就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

     

    维生素A可以保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健康的黏膜上皮细胞不但可拦截病毒、细菌入侵,还可分泌黏液和抗菌肽,用以快速捕获病原体;黏膜表面覆盖的纤毛,更能直接扫除病原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黏膜结构不完整,黏液分泌能力下降,纤毛数量减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减少,造成防护“漏洞”。

     

     

    细胞免疫过程,也离不开维生素A。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更强,淋巴细胞活性更强,这意味着免疫细胞在面对病原体时,准备时间更短,作战能力更强。

     

    维生素A还可以促进抗体的合成和分泌,犹如无形中给机体注射了一支“疫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可以说维生素A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这也就是为什么维生素A缺乏的宝宝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发生率增加。

     

    多项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是健康儿童的2倍,患腹泻的概率是健康儿童的3倍,咳嗽和发热持续的时间是健康儿童的2.4倍。

     

     

    从最新的大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多样化饮食的情况下,我国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依然非常普遍,应引起广泛重视。除了维生素A,我国儿童维生素D也存在普遍缺乏的情况,家长应该从宝宝出生起就开始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

     

    考虑到补充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我建议:新生儿从出生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2000IU,维生素D400-800IU,最好选择AD比例为3:1的产品,坚持补充到宝宝至少3岁,可以补充到青春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最近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有宫缩现象,持续了五天。我非常担心,于是决定向医生求助。

    经过详细阅读我的病情描述后,谢晓梅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她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和支持。我向她咨询了宫缩和胎儿发育不良的问题,她都给予了我很详细的解答,并建议我好好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和劳累,均衡营养并定期复查。虽然医生说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再观察看看,但她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虽然医生的回复只是建议,但我对她的服务非常满意。我知道医生的工作很辛苦,但她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感激。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好好休息,希望自己的情况能够好转。

  • 在孕期检查中,不少孕妇会被医生告知胎盘偏小,这无疑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担忧。胎盘作为胎儿与母体之间的重要连接器官,其大小直接关系到胎儿的营养供应和发育状况。那么,胎盘偏小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胎盘偏小的原因。常见的原因包括:

    • 母体营养不足:孕妇在孕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胎盘发育不良,进而造成胎盘偏小。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胎盘偏小。
    • 病毒感染:如TORCH感染、风疹病毒等,会损害胎盘功能,导致胎盘偏小。
    • 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盘偏小。
    • 遗传因素:部分孕妇的胎盘偏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了解了胎盘偏小的原因后,我们需要关注胎盘偏小的注意事项:

    •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胎盘偏小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加强营养: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确保胎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 戒烟限酒:孕妇应戒烟限酒,避免不良习惯对胎盘造成损害。
    •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孕妇应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保持良好心态:孕妇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针对胎盘偏小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治疗建议:

    •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补充叶酸、维生素等。
    • 营养支持:通过饮食调整,补充孕妇所需的营养素。
    •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胎盘和胎儿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注重以下保养措施: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胎盘偏小需要引起孕妇的重视,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母婴健康。

  • 足月低体重儿,顾名思义,指的是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但胎龄满37周的婴儿。这种状况在新生儿中并不罕见,尤其在重庆秋季,由于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新生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足月低体重儿的情况。

    一、疾病介绍
    足月低体重儿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孕期并发症、胎盘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婴儿出生时体重不足,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孕期营养:孕妇应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2.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
    3. 妊娠期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压力,有助于减少胎儿发育迟缓的风险。
    4. 孕期锻炼:适当进行孕期锻炼,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胎儿的生长发育。

    三、治疗策略
    1. 出生后评估:足月低体重儿出生后,医护人员会对其实施全面的评估,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
    2. 特殊护理: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会提供相应的特殊护理,如保暖、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等。
    3. 家庭护理: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如合理喂养、定期体检等。
    4. 长期随访:足月低体重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 孕妇是否能够顺利分娩,不仅仅取决于预产期是否到来,还与胎盘的成熟度密切相关。有些孕妇虽然尚未达到预产期,但胎盘已经成熟,37周后即可分娩,这并不算早产。但如果拖延时间过久,胎盘会逐渐老化,影响胎儿健康。那么,胎盘的成熟度如何判断呢?

    胎盘成熟度是衡量胎儿发育是否正常的指标之一。胎盘的成熟度分为四级:0级、1级、2级和3级。1级表示胎盘基本成熟;2级表示胎盘成熟;3级表示胎盘已经衰老,由于钙化和纤维素沉着,导致胎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胎儿存在风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胎盘的成熟度如下:妊娠中期(12-28周)为0级;妊娠晚期(30-32周)为1级;36周后为2级(较为成熟)。如果37周前发现胎盘为3级,并结合双顶径的值和胎儿体重估计在2500克,应考虑胎盘早熟,警惕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38周胎盘进入3级,表示胎盘成熟。胎盘成熟度达到2级即可分娩。

    以下是不同级别的胎盘特征:

    1. 0级胎盘:绒毛板呈一条光亮直线,实质呈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看不到基底。多出现于孕28周以前。

    2. 1级胎盘:绒毛板为一轻度起伏亮线,胎盘实质颗粒略粗,回声略强,基底层尚未出现。多出现于孕周29-36周。

    3. 2级胎盘:绒毛板出现切迹,延伸至胎盘实质但未达到基底层,胎盘实质颗粒变粗,出现较强的短柱状回声,基底层可出现不规则较强的条状回声,平行靠近肌壁。孕周多在36-40周。

    4. 3级胎盘:绒毛切迹已达到基底层,胎盘实质出现多个强回声环,内可出现无回声小池,有时可见反光增强的钙化灶。

    5. 28周为0-1级,36周为1-2级,40周为2-3级。

    胎盘的功能包括:

    1. 气体交换:维持胎儿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是氧气,胎盘在母体与胎儿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以简单扩散方式进行交换,可替代胎儿呼吸系统的功能。

    2. 营养物质供应:可替代胎儿消化系统的功能。葡萄糖是胎儿热能的主要来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氨基酸浓度胎血高于母血,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电解质及维生素多数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胎盘中含有多种酶,如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可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

    3. 排除胎儿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送入母血,由母体排出体外,故可替代胎儿泌尿系统的功能。

    4. 防御功能:胎盘的屏障作用极有限。各种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分子量小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死亡。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可在胎盘部位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进入胎体感染胎儿。

  • 我在线上问诊平台上进行了咨询,因为最近怀孕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要得到医生的专业建议。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询问了我的末次月经时间,怀孕情况等,还要求我提供了相关的超声和验血单。在我提供了这些资料后,医生仔细地分析了我的情况,给出了建议,并解释了原因。我对孕囊小,孕酮低,hcg翻倍不好等问题很担心,医生给予了我很多安慰和建议,让我放宽心,再次复查超声,继续观察。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很安心,我对自己的情况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 我怀孕32周了,最近的B超显示胎儿偏小两周。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我的心情跌落谷底。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母亲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子宫里发育不良,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是无法言说的。我开始频繁地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解决办法。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搜索中,我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抱着一丝希望,我决定试一试。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网站,选择了产科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医生很专业,首先核实了我的孕周,并要求我提供化验单和B超报告。通过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医生初步判断我的胎儿可能存在宫内发育迟缓的情况。接下来,医生建议我进行宫内营养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氨基酸和葡萄糖,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医生也提醒我两周后需要复查。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和细致,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即使我提出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医生也会认真地给出解释。这种专业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最后,医生还推荐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调理要点,帮助我更好地照顾自己和胎儿。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体验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作为一个孕妇,能够在家中就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棒了!

    孕32周胎儿偏小的治疗和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孕32周胎儿偏小可能表现为胎儿生长迟缓、体重不足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高龄孕妇、有慢性疾病的孕妇等。 推荐科室 产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 2.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4.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宫内营养治疗; 5.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四维宝宝偏小一周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四维宝宝偏小一周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作者:孟令栋 主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中医肾病内科

    在孕期,许多准妈妈都会担心宝宝发育是否正常。当四维彩超显示宝宝偏小一周时,这无疑给准妈妈们带来了不小的焦虑。那么,宝宝偏小的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宝宝偏小的原因

    1. 孕妈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2. 子宫胎盘异常:如胎盘功能不良、胎盘早剥等,这些异常情况会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影响胎儿生长。

    3. 胎儿自身问题:如染色体异常、多胎妊娠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4. 营养摄入不足:孕期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

    5. 孕期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宝宝偏小的治疗方法

    1. 加强营养: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2. 适当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孕期运动,促进胎儿发育。

    3.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4. 适时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

    5.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宝宝偏小的预防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孕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2.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3.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孕期疾病。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 怀孕九周,胎芽的发育情况一直是准妈妈们关注的焦点。胎芽,也被称为胚芽,是胎儿发育的早期形态,是宝宝成长的起点。那么,怀孕九周胎芽多大才算正常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怀孕九周时,胎芽的大小通常在2厘米左右,重量轻如葡萄。此时,胎芽的基本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头部、躯干和肢体等。胎芽的发育过程大致如下:30-40天形成胎囊,40-50天形成胎芽,50-60天形成胎心。在怀孕40天左右,胎芽的大小大约为0.5-1厘米。如果怀孕49天后仍未发现胎芽,可能存在胎停育的风险。

    有些准妈妈由于月经不规律,排卵时间较晚,受孕时间也会相应延迟,这可能导致胎芽出现时间较晚。此外,胎芽发育不良也与准妈妈和准爸爸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胎芽偏小。

    除了关注胎芽的大小,准妈妈们还应关注胎芽的形态和活动情况。如果发现胎芽发育不良或活动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胎停育等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胎芽健康发育,准妈妈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适当进行孕期锻炼,定期进行产检。此外,孕期营养也很重要,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怀孕九周胎芽的大小正常范围在2厘米左右。准妈妈们应关注胎芽的发育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 我怀孕29周了,最近的B超检查结果让我非常担心。医生说我的宝宝的腹围、股骨长和体重都偏小。作为一个初次当妈的女性,我不禁开始胡思乱想,担心宝宝的健康问题。每天晚上,我都会翻阅各种孕期指南和医学书籍,试图找到答案。然而,越看越迷茫,直到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咨询。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我联系到了一位资深的产科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对话,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所有疑问。最终,医生告诉我,根据我的宝宝的B超数据,所有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还建议我不要过度控制体重,保持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并适当进行运动。听完医生的建议,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这次的在线问诊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健康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是多么重要。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渠道,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指导。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利用这个平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孕期胎儿发育迟缓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孕妇在孕期可能会遇到胎儿发育迟缓、体重偏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孕妇的营养摄入、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孕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育指标和标准,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来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 推荐科室 产科 调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许多准妈妈都变得焦虑不安,时刻关注着身体的变化。尤其是当宝宝迟迟没有发动时,更是让她们担心不已。那么,胎儿迟迟不发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预产期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时间,只要在预产期前后两周内发动都是正常的。网上流传的‘早生男宝,晚生女宝’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胎儿性别与出生早晚无关。

    如果宝宝超过预产期还没有发动,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 孕妇雌激素水平低:雌激素水平与临产有密切关系,过期妊娠可能与孕妇的血雌激素水平过低有关。

    2. 运动量少:孕妇缺乏运动会导致胎儿缺乏被动运动的力量,从而不能积极分泌激素,导致过期妊娠。

    3. 头盆不称:胎儿较大,胎头迟迟未入盆,宫颈未受到应有的刺激,导致产程开始推迟。

    4. 遗传:家族中或准妈妈本人曾经出现过过期妊娠的情况,会增加再次发生的几率。

    那么,过了预产期,是催生还是继续等待呢?以下是一些参考因素:

    1. 胎盘成熟度:胎盘成熟度达到三度时,提示胎盘老化,不能提供胎儿所需的氧气与营养,应考虑药物催生。

    2. 羊水量:羊水量过少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3. 胎动:记录胎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 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总之,胎儿迟迟不发动的原因很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超过预产期一周还没发动,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