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幼儿家长。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所以他不会主动表达。”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想要东西时,就只会拉我的手或拽我的衣服,他不会说出要求。”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有语言能力,但你不问他,他就是不主动说任何要求。”等等……
【知识点】:什么是主动表达?有需求出现时,在别人不提示的情况下,把需求向别人表示出来就是主动表达。
首先,在给孩子强化主动性语言时,必须具备孩子要有一定的思维理解能力,同时大脑里也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这样在强化主动性语言时才会相对容易些。
一、孩子在哪个阶段才能做强化主动性语言?
这其实并没有一个界限,在孩子学会叫妈妈、爸爸时,这时我们也可以去过渡让孩子主动叫妈妈和爸爸,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细节,要结合人物照片或者是一个情景,如果是在家庭中训练的话,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不能凭空的去让孩子说。要注意一个量的积累,孩子只有大脑里面有一定的词汇量了,并且咱们平时做的时候也是结合这个情景去做的,所以只要量积累到了,孩子再到这个环境中时便会自己去表达,当然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主动性语言的激发。
二、主动性语言激发的五个小方法
第一步:把孩子想说或者应该说的话说出来,让孩子模仿,孩子仿说了就满足孩子的要求。
家长(示范说出):吃饼干
孩子(模仿说出):吃饼干
家长:奖励孩子一小块饼干
第二步:根据孩子的反应再由全示范改为半示范。
家长:(拿着饼干)吃饼......
孩子:(接词)干
家长:奖励孩子一小块饼干
家长:(拿着饼干)吃......
孩子:(接词)饼干
家长:奖励孩子一小块饼干
家长:(拿着饼干不说话)
孩子:(主动表达)吃饼干
家长:奖励孩子一小块饼干
以上就是从完全语音示范过渡过孩子主动表达的步骤。依照以上方法逐步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们教过他的词或短语,培养孩子通过说话得到物品。
给孩子食物不要把一整块或一整包都给孩子,每次一小块,这样孩子没吃饱才有想要吃的动机,有了要吃的动机才有可能克服惰性跟着我们仿说,一块饼干至少可以分为6次吃完,这样孩子练习的次数和机会才能增加。一旦当孩子被几块或一包食物满足之后,他就很难配合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此时就需要更换强化物。
动机诱导法
利用孩子的需求动机创造需求情境。比如:把强化物放在孩子能看见但够不着的高处、放在孩子打不开的透明盒子里、带锁的抽屉里等,孩子想要又没办法得到必定会产生沟通动机,此时要求他用语言提要求。
纠错法
设置错误的状况引发孩子纠正。如孩子想吃苹果然后你给他一香蕉,引导孩子说出“不”,“要苹果”“不要”等等。
缺失法
成对的物品或者进行某项活动必须的物品只呈现一部分,无法进行的时候引发孩子要求另一部分,比如给拼图时只给一块,让孩子主动索要其它的部分。孩子想画画了,只给他纸,他就会产生要笔的动机,此时,要求他说出“笔”。
中断等待法
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暂停,引发孩子要求后续活动。例如:先给孩子吹一次泡泡,暂停、等待(期待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还想要产生沟通动机的时候,示范说“泡泡”,孩子仿说“泡泡”后马上再吹泡泡,这样重复练习几次后,大人不再说话而是看着孩子,此时,孩子常常会主动说“泡泡”。
三、怎样去往主动性语言过度?
当孩子学会一个新的内容后,我们怎样去往主动性语言过渡呢?假如这个孩子会仿说“抱抱我”,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第一要有这个情境,然后便是让孩子由口型仿说→听觉仿说→听觉复述→提示下表达→主动表达。再由这个过程去过渡时,老师一定要对孩子做到察颜观色,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去变换表达方式,前提是必须要结合情景,并且这个情景老师或家长再去设置时,不能太刻意了,自然的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去给孩子做。
此外,孩子在学一个单词时,必须要让孩子结合实物或卡片去转换,要让孩子既去转换口型,同时视觉上也要去刺激孩子,让孩子去理解所说的话和这个卡片(实物)配对,其实也就是让孩子脑子里不但要积累这个单词,同时也要积累这个单词所对应的影像。所以说孩子每学会一个新的音节时我们都要这样做,这样是为孩子以后主动性语言做铺垫。
其次,便是当孩子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后,我们就要尝试着让孩子去背诵儿歌,最初做时所选的儿歌要以2--3个字一句的入手去强化,因为背诵儿歌是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语言组织能力。在孩子会背诵2--3个字的儿歌时,要及时的过渡更多字的儿歌,这样慢慢的去延伸。在这个过程能中也可以穿插让孩子根据一幅画作简单的描述,当然这时需要家长去带动孩子,引导孩子时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让孩子太依赖辅助。在给孩子强化时,都需要一个量,要大量的去给孩子做,这样孩子的脑子里才能慢慢的积累词汇量,要不停的给孩子去灌输、去说话,让孩子慢慢的去消化、去理解。
所以说对于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语言,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能学会的,需要一个长时间量的积累,孩子才能去表达,也需要我们勤于思考,要有耐心,善于总结方法去让孩子尝试。
四、关于主动语言与发音的问题
在进行主动语言训练的时候不必过分矫正孩子不准确的发音,我们更重要的是保护、强化孩子主动沟通的意识。若刻意矫正发音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说话动机,降低他们用语言沟通的积极性。
只要孩子愿意说话,先以强化主动性语言优先,等到孩子某一句的主动语言已经用的很好了,在保证不会打击孩子积极性的情况下再考虑适当纠正发音。尽量给孩子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在成功快乐自信中去主动要求。
我们大人一定要多变,能够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相同的练习,每次次数不宜太多,见好就收,保持孩子对活动的持续兴趣,以后逐渐增加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