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态错误危害人体健康,骨骼发育维系人体长寿

体态错误危害人体健康,骨骼发育维系人体长寿
发表人:京东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人行走坐姿都很优雅美观,而另一些人却有些微微驼背,甚或患有脊柱侧弯的人会让旁人看着有些别扭,这些或优雅或驼背的人体姿态就是体态。

 

当我们的体态正确时,优雅匀称的身材会让你更加自信。但如果不加注意,放任错误的体态不管,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会从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影响健康,这块健康“绊脚石”,甚至会让人感到胸闷失眠、生理疼痛等。

 

体态错误导致的众多疾病中,脊柱侧弯最常见。它是脊柱畸形的一种,危害很大,不仅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让我们内心受挫,甚至工作生活受阻。

 

1.影响脊柱外形和功能:

 

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变形、肩背部不平、胸廓畸形、长短腿等异常体态,严重时还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活动。

 

2.压迫神经:

 

脊柱变形严重,会对脊柱内和周围的神经造成压迫或损伤,出现腰部顽固性疼痛、肢体感觉障碍、下肢麻木甚至大小便异常等现象。

 

 

3.影响内脏器官:

 

脊柱侧弯主要会影响胸部和腰部的脏腑器官。“扭曲”的脊柱一方面减小了胸腔体积,影响心肺功能,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心律失常等现象;另一方面还减小了腹腔体积,影响胃肠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体态问题,但症状没有出现或轻微时,很多人并不会在意。但想要健康长寿,确实需要注意自己的体态是否健康。

 

那么如何检测自己的体态是否正确健康呢?下面有三种常见的方法:

 

1.颈椎和胸椎的检测

 

如果你经常落枕,常常感到头痛头胀、肩颈酸痛、手难以举高,或不时感觉难以喘气,需要深呼吸才能缓解,甚至严重时疲惫不堪、体力变差,那么你的肩颈,胸椎可能出现了问题。

 

 

2.腰椎和骨盆的检测

 

当出现裤头或裙头老是向一边偏,走路感觉双腿沉重,伴有腰酸、晨僵等症状,或小腹异常突出,站立重心无故倾向一侧时,你的腰椎或骨盆可能出了问题。

 

 

3.膝盖和足部的检测

 

膝关节有问题的人走路时会发出咯咯的声音,上下楼梯吃力;足部有问题的人,则表现为频繁扭脚,鞋子的特定部位容易磨损,走路呈现外八或内八的倾向。

 

 

短时间的体态错误症状较轻,不会有太大的不适感,但日积月累任其发展将引起不可逆的身体变化,危害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体态。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去医院找专业的医师检查治疗。

 

总而言之,体态健康不仅是优雅身材的“助推器”,更是我们健康的“保卫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体态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每到夏秋交替的时节,按传统是贴秋膘的时候了,各种肠胃疾病也开始不消停。据医院的消化科专家介绍,现在每天到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患者较以往激增,其中不乏许多老年人。除了腹痛、腹泻等常见疾病外,因为消化不良前去就诊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专家表示,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发生了改变,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患病人数也逐渐增多,经常会出现肚子胀、打饱嗝、腹部不适等症状。

     

    因为消化不良在临床中常见,所以很多人认为消化不良不是大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有不少患者在就诊之前,觉得只要饭后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吃点山楂片消消食,消化不良的问题就解决了。事实上,这是对消化不良的一种片面认知,按以上办法自己处理,有时并不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这两类。物理性消化指的是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胃肠道,进而排出体外的消化过程。

     

    而化学性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酶和胆汁来完成,我们吃进来的食物中主要是三大营养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其中95% 都需要在胰酶的帮助才能消化吸收。

     

    再来说说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也对消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胆汁不能直接对食物进行消化,但如果没有胆汁参与,我们进食的食物中40% 的脂肪将无法消化。而胆汁除了大家所知的乳化脂肪的作用外,还有增强胰酶活性的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说,胰酶和胆汁是化学性消化的核心。

     

    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功能出现生理性退化,其实就是消化酶及胆汁分泌生理性减少,而且活性下降。研究表明,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消化不良,根源是化学性消化不良。调查显示,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发生消化不良,比如早饱、嗳气、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长此以往,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消化吸收,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维生素缺乏、肌少症、抵抗力降低等问题。那么及时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分泌,无疑是解决老年人化学性消化不良问题的根本措施。

     

     

    有人会问:那补充什么样的消化酶制剂比较好呢?

     

    在医院,消化科医生最常处方的消化酶制剂就是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这个药。它的配方中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三种消化酶,服用后直接在肠道释放,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配方中的阿嗪米特成分,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脂肪更好地消化吸收;除此之外,配方中的二甲硅油成分,可以快速消除肚子胀的感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消化不良的严重程度进行服用,每日三次,每次1-2片,随餐服用,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肚子会舒服许多!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不饥饱无度等,这些对改善消化不良也都是很有帮助的。
     

  • 年长者的身体是比较脆弱的,因为当年老时,我们的股骨会更脆弱,出现股骨包括萎缩和松弛,严重者会直接出现骨折。一般发生在年长者身上。老年人发生股骨骨折后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在此之后,我们需要对病人进行护理,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下面就具体了解一下。

     

    老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由于碰撞、跌落等原因,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出现骨折后,及时有效的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如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延误诊治,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危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病人治疗后急于运动,过早负重行走,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影响愈合。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无负重功能练习,逐步进行。

     

    平衡饮食,控制体重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者。为了尽快恢复,应均衡营养,常饮牛奶、豆奶,适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同时,也要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体重增加,减轻骨骼负担。

     

    建议每3个月拍一次x光片,常规检查愈合情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磁共振成像或ECT,以便早期判断愈合情况,使用腋下拐杖帮助行走,减轻体重。

     

    长时间观察病情恶化的股骨颈骨折,短期内难以确定股骨头是否坏死,至少需要观察1年。一年后如无任何不良症状,则恢复良好。这段时间内,病人永远不应该过度负荷运动。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最好观察3年以上。

    老年人如何有效预防骨折?

    合理锻炼:适当的身体锻炼和体力活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关节韧带弹性。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加强消化,避免骨质疏松。非常理想的运动项目有扩胸、脊柱伸展、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等。

     

    增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阳光能促进钙磷代谢,从而防止骨质疏松。

     

    劳逸结合:充分休息,如多午休,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减轻疲劳,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从而可减少外伤发生的几率。

     

     

    注意安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造成骨折。比如:①运动时选择安静、人少的地方;②外出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避开交通高峰,有较好的护送支持;⑤上街不要骑自行车或去人多的公共场所;③卫生间放防滑垫;(4)在便池旁安装扶手,地面使用防滑材料;⑤保持夜间照明;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当的照明;⑦使用拐杖。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生股骨头骨折的危险。

  •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父亲节将近,《父亲》这首歌也在不少人的歌单中重新奏起。唱出了很多人心声的同时,也唱湿了很多人的眼眶。

     

     

    曾几何时,父亲总是能很轻松地抱起我们,任由我们哭闹、撒娇,也能毫不费力地背着我们,大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他们宽广的怀抱中,挺拔的背脊上,我们不惧风雨,尽情成长。

     

    可渐渐的,他们的手臂失去了原有的力气,腿脚不再利索,伟岸的背脊也不再挺拔。

     

    时间,磨去了所有,压弯了他们的同时,也让他们骨子里的坚硬“泄了气”,于是,骨质疏松也“趁虚而入”。

     

     

    什么是骨质疏松

     

    很多人都听说过骨质疏松这个病名,但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骨头“软”了的概念上,甚至不少人都不拿它当回事,把它当成“感冒”这种“小毛病”。殊不知,它是导致老年人“脆性”骨折的“罪魁祸首”。

     

    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骨强度、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很多人都觉得它是一个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上,只是好发于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

     

     

    也有不少人单纯的认为“缺钙”就会导致骨质疏松,但它的病因却不止于此,年龄、激素、营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该病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量也会一直上升,在30左右达到顶峰,此时骨头的强度、硬度都处于最好的姿态;过了这个年纪,骨头的状态便会走下坡路,骨质会逐渐丢失,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也会下降,这也是高龄人群患病的主要原因。

     

    而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骨组织的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骨量降低,也容易患上此病。此外,过瘦的老者,抽烟喝酒、爱喝浓茶的人群,也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现与治疗

     

    疾病的预后都讲究一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骨质疏松被称为“悄无声息的杀手”,想在早期发现它,不是那么容易是的。如果出现的了下述几种症状,就需要警惕是否是骨质疏松症了。

     

    ● 腰酸背痛

    经常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尤其在负重或活动后症状加重,甚至在弯腰、起坐、翻身时出现疼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在“作祟”。

     

     

    ●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时,也会导致驼背、身高缩短等情况的出现,所以出现脊柱变形时要警惕骨质疏松的风险。

     

     

    ● 骨折

    轻微擦伤或轻微外伤就发生骨折,这种情况被称作脆性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后期并发症和主要危害之一,值得关注。

     

    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出现上述几种情况都要格外注意,及时到医院咨询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如果不幸确诊,也不必太过惊慌,进行科学、规律的治疗后,还是能拥有较好的预后的。

     

    临床上的常用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常有骨质丢失的情况,针对这类的代谢异常,可以服用相关药物进行调整,如钙剂、维生素D等。

     

    而针对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减少导致的骨质疏松,也可以服用相关的性激素药物来进行补充,从而达到刺激骨骼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理疗”,主要包括超声波、磁疗、热疗等,是将声、电、光等现代化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及骨骼之上,从而促进骨骼的合成。

     

    ● 食疗

    合理地安排饮食结构,多摄入一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有效地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从而促进体内骨合成的相关代谢。当然,食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 运动

    适量的运动在强健骨骼的同时,还能起到减缓骨量丢失的作用,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也是一大助力。

     

     

    给骨质疏松的父亲 更好的帮助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骨质疏松的患者是比较多见的,不少人的父亲在渐渐老去的同时,都饱受着骨质疏松的折磨。

     

    所以,在6月19日“父亲节”到来之际,为人子女应该快速行动起来,不要只看着他们老去的身影,却无能为力!

     

     

    从他们的饮食起居做起,食物上尽可能地保证营养需要,生活中也经常带着他们出去散步、锻炼;家中常备钙片、维生素D等促进骨骼生长的药物。

     

    现在,趁着京东健康618的活动,大家还可以帮父亲们挑选帮助骨骼更加强健的保健品和常备药品,给他们献上一份健康的“父亲节礼物”,点击进入会场,让父亲们远离骨质疏松!

     

  • 临床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患有骨质增生的中老年患者,女性多见,当你告诉她们需要适当补钙时,她们会疑惑不解:都骨质增生长骨刺了,明明就是钙太多了嘛,怎么还让补钙呢?

     

     

    人体内的钙分为血钙和骨钙两种,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转化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年老、疾病、饮食不当等)导致钙摄入不足或过多丢失,此时首先表现为血钙的降低,人的机体内部就会自主进行调整,通过血液运输,从我们的骨骼及牙齿中调动并借用出一些钙到血液中,维持血钙的平衡,这样骨质中就缺钙了,导致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一般指增生性骨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病是指由于关节退行性变,以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

     

     

    骨质疏松后,机体如果再有钙质的摄入就会将血液中的钙质沉积到骨质,但它不是均匀地沉积到整个骨质表面,而是首先沉积到受力比较大、活动比较多的关节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因此,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是同时发生的,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是一对孪生骨病。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要从防止缺钙开始,从年轻时就应该抓起。

     

    如何来做呢?阳光、运动、饮食、药物四辆马车。

     

     阳光: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饮食:每天喝一袋牛奶,吃一个鸡蛋,有意识多吃一些虾类、豆类等含钙高的食物。

     

     运动:加强关节周围肌肉锻炼,例如腰背肌肉、股四头肌等,这样做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此外,运动锻炼还可以使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尽快地适应骨刺的局部刺激,从而减少身体的不适和疼痛。

     

    药物:骨质增生患者,每天至少药物补钙500-600毫克,这是基础治疗,年轻人如果发生骨质增生,大多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与钙含量多少无关,这种情况不需要补钙。

  • “刘叔叔,看您腿脚不好,是不是也有骨质疏松啊?”

     

    “是啊,小王。人上岁数了,骨质疏松不可避免,正常的,没关系。”

     

    这一幕场景估计大家不会太陌生。的确,身边有很多老人,甚是他们的子女们也认为上了年纪就“应该”骨质疏松,也就是走路慢一点,没什么。

     

     

    这就是对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很大的误区——是老年人“应该的,没什么”。骨质疏松症是疾病,不是亚健康状态!需要及时、科学的诊治,否则它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可不是小事。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或“静悄悄的流行病”1。但随着病情不断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等,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

     

     

    (1)骨痛及乏力 2:轻者无症状,仅在X线摄片或骨密度测量时被发现。较重患者常有腰痛、乏力或全身骨痛的情况。

     

    (2)脊柱变形,身材缩短 2: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身材变矮;严重者可出现驼背等脊柱畸形。

     

    (3)骨折 2:多发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盆骨、肋骨、胸骨、锁骨等。脊柱压缩性骨折突出表现为身材缩短,有时出现突发性腰痛,卧床而取被动体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4)并发症 2:如果发生驼背和胸廓畸形,那么经常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紫绀等表现;髋部骨折的患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器官衰竭而死亡;长期卧床会加重骨丢失,并常因感染等使骨折极难愈合。

     

    (5)对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略,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

     

    严重后果 1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所以,骨质疏松症可不是腿脚不灵便、膝关节痛一痛那么简单。更不要认为上了年纪发生骨质疏松是“正常的”。骨质疏松是病,危害可不小,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 33(10).
    2. 中华医学会, 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4).
  • 强壮的肌肉,骨骼靠充足的营养才能维持,长期缺乏某些营养素,就有可能使其变得脆弱,成为一种疾病。合理饮食,避免骨质疏松,肌少症,关节炎的发生。

     

    一、钙,维生素D,缺乏。

    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要想保持良好的骨骼密度,必须摄入足够的钙质。不过,想要强化骨骼不能光靠钙,还要靠其他营养素的帮助,如维生素D促进小肠吸收钙质,以及适量的镁、钾、维生素K,因此,补钙地最佳方法其实不是只吃钙片,而是从多种食材中获取营养,否则钙实际上是无法完全吸收的。

     

    大多数的奶制品中,豆制品跟青菜富含钙质,尤其是奶粉、奶酪、豆腐、小方豆干、黑芝麻、小鱼干、虾米、香椿、野苋、茱萸等;特别是在晒太阳的时候可以得到大量的维生素D,或者多吃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干香菇等;坚果跟青菜中含有丰富的镁;一般蔬菜、水果中的钾含量不低;维生素K可以从青菜中摄取。

     

    实际上是饮食多样化、均衡,每天至少吃五蔬果,再从鸡蛋、豆、鱼、肉中平均摄取蛋白质,然后喝杯牛奶,晒晒太阳,就可以有健康的骨骼了。

    二、多吃含有蛋白质的白胺酸食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在老化过程中也逐渐减少,通过适量的营养补充,肌肉仍然有机会恢复,预防剂少症。很多人认为年老应少吃点,或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饮食禁忌,不知不觉越吃越少,越没有食欲。

     

     

    实际上,老人吃进足够热量的食物,并要均衡,增加蛋白质的比例,根据活动量的不同,一般70岁以上老人对热量需求在1500~2000卡左右。进食足够热量的同时还能延长肌肉,最重要的营养是蛋白质,尤其是有益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豆类等,都含有增强肌肉所必需的氨基酸——白氨酸。

     

    蛋白含量可以从之前推荐的每公斤0.8克增加到1.2克,如果体重为60公斤,每天可以摄入约72克蛋白质。若担心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肾脏负担,蛋白质应该三餐平均分配,而不是只吃一餐。

    补充胶原,维生素C,避免炎性食物。

    退化性关节炎是由于年龄增长,姿势不当而引起的炎症,因此平时应避免炎性食物,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摄取,同时多补充软骨所需的胶原蛋白和维生素C。

     

    为了延缓炎症,我们必须首先远离烟、酒和高脂肪和高糖饮食,然后多吃一些抗氧化食品,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优质油脂、鱼、坚果、彩色蔬菜、葱、姜、蒜等辛辣食品,或含有儿茶素的绿茶和乌龙茶。

     

    含有丰富胶原蛋白的食物有白木耳、乌贼、海参、鸡爪子、猪皮等,素食者可以选择植物胶原蛋白。事实上,补充维生素C就是多吃水果,芭乐、奇异果、小西红柿、柑橘类,都是很好的选择。

  • 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差异,相信这一点,不少朋友应该都知道。一部分人甚至天生生下来,就体质比较虚弱,需要依靠后天调理才能够改善自己的体质。那么,从中医上来看,体质虚弱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体质虚弱呢?简单来说,大家不妨参考下面5类症状,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

     

     

    体质虚弱的常见症状

     

    1、食欲不振

     

    体质虚弱的人往往胃口都不好,这是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的能力比较弱,吃完的食物在胃中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这时候就需要补气养胃。

     

    2、面色泛白

     

    体质虚弱的人还容易出现面色泛白的现象,因为正常人的面色通常会呈现微弱的红润状态。因此,除非你的肤质天生黝黑,否则如果面部状态不佳,就很有可能是体质虚弱。

     

    3、经常头晕

     

    当然,体质虚弱的人同样也很容易经常出现头晕的症状,就连手指甲也会呈现淡白色。如果你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时不时会出现头晕的现象,那么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体质比较虚弱。

     

    4、四肢冰凉

     

    这种现象也常常发生在体质虚弱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的血液循环能力比较差,所以会出现四肢冰凉的症状。

     

    5、易出虚汗

     

    很多人对于“虚汗”这个词不太理解,其实虚汗就是指因为身体虚弱而流的汗,并不是由于正常原因流汗。因此如果大家出现了非正常原因流汗,那么可以考虑身体可能有体质虚弱的症状。

     

    体质虚弱的调理方法

     

    说起体质虚弱的调理方法,主要需要我们做好三方面。

     

    (一)首先,要改善饮食习惯,通过食补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体质。每个人体虚的原因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是营养过剩,而有一部分人则是营养不良。因此大家需要用心自己的病因,这样才能够根据身体的情况进行食补。

     

    (二)其次,加强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事项。我们可以通过散步、跑步、竞走,或参加一些其他项目体育项目,以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

     

     

    (三)最后,调整作息时间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好的睡眠能够让我们精神百倍。在体质虚弱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因为长期熬夜,导致身体状况变差。因此,早睡早起非常重要。

     
    关于体质虚弱的调理方法,后面两点做起来比较简单。至于第一点提到的食补,一部分人会容易犯错误。并不是吃得越好就代表身体素质越好,我们要学会使日常膳食营养更均衡。

     
    比如,在选择食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肉、蛋、海鲜搭配均匀,同时也需要经常食用一些绿色蔬菜。因为许多绿色蔬菜中都含有纤维素,能帮助我们润肠通便,排出体内的毒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星期医院组织下乡义诊,碰到了两位很有意思的患者,一位80岁,一位50岁,但他们骨骼的年龄好像刚好相反一样。80岁的那位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腿脚利索得一点都不像80岁,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调侃说他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骨骼。

     

    而另一位50岁的中年人,已经因为骨折住过2次医院,平时经常有双下肢疼痛,现在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他自述医生说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说是50岁的年龄,80岁的骨骼。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6%,许多患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甚至只能长期卧床。但其实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都会有,只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就不会发生,像上面那位80岁的老年人一样。内分泌主任医生说:这位80岁老年人之所以仍健步如飞,他的这4个日常生活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老人保持骨骼年轻的4个好习惯

     

    1. 爱喝牛奶

    这位老人第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就是爱喝牛奶,每天都要喝一瓶250ml的纯牛奶或者高钙奶,几十年来几乎从不间断。牛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这两种营养素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缺钙和低蛋白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牛奶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获得和补充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所以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 少喝咖啡,从不喝碳酸饮料

    这位老人从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咖啡,经常喝茶。碳酸饮料含糖量高,常喝会影响人体钙磷代谢,而最主要的,就是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只喝1-2杯咖啡的话,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都要喝十几杯咖啡,长期下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了。相反,有研究发现多喝绿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绿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可防止骨钙的丢失,对骨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老人性格乐观,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除了钙的缺乏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除了药物补充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方法。老年人坚持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会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钙丢失,防止骨矿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骨密度下降约9.7%。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改变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阻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烟碱又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骼破坏速度增加。长期酗酒也会影响人体的性腺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生成减少,丢失增加。

     
    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果大家都想如上面的老人家一样,80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骨骼,不妨试试养成上面这4个良好习惯!

  • 作者 | 王健

    文章首发于 | 王健骨科医生

     

    去度蜜月没过多久,张先生就感觉自己右侧髋关节的位置有些疼痛,一直都没有缓解。一开始自己以为是运动过后产生的酸痛,因为蜜月期间也需要一直拿着行李。后来,妻子因为担心,便和张先生一起去检查。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出现的疼痛是因为右侧股骨头坏死形成的,这让他万万没想到。但听张先生自己说起,原来早年间,自己因为感冒鼻塞的症状的症状十分严重,在一家小医院服用过地塞米松,随后几年间,一旦鼻炎发作就继续服用激素,效果都很好。

     

    此外,自己大概一周会出去聚会两到三次,喝酒基本每次都能喝到一斤左右。最后,在医院的建议下,张先生就准备住院进行手术了。

     

     

    股骨头坏死有不少的原因,像张先生就起码占了两个。临床上看见喝酒的病人很多,一般都不知道喝酒也会导致骨科的疾病,而且这些病人肝功能一般也比较差。张先生虽然没有天天喝酒,但每次喝得也不少,日积月累,总量就上来了。

     

    激素治疗很多疾病的效果很多,但却不能长时间使用,副作用比较大。急性期偶尔用一下是正常的,为了贪图起效快,经常使用是不正确的。股骨头坏死虽然并不一定要置换,手术也不能避免,起码是需要对股骨头做一个减压的手术。

     

    除了上述病因,外伤导致的股骨头坏死也不少见。老人家走路不稳摔到骨头,可能就需要置换手术了,因为通常容易损伤到附近的血管,靠自身愈合起来并不容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定期给孩子做骨龄检查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子成年的身高,还能较为准确的反应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

     

    但对于骨密度检查,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它的意义,甚至分不清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青少年儿童骨密度和骨龄发育之间的关系。

     

    骨密度VS骨龄

     

     

    要知道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骨密度和骨龄到底指的是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意义?

     

    骨密度的全名是骨骼矿物质密度,它是衡量孩子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骨密度体现的是单位面积“骨头里”矿物质的含量,并间接反映孩子的身体钙营养状况。

     

    而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发育的关键阶段,骨密度会随着年龄、身高、体质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人体大约在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骨量达到最高值。

     

    骨龄,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年龄,由骨骼的钙化程度决定,是将儿童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个骨骼发育年龄。

     

    骨龄测定不仅在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能预测生长突增期及青春期到来的时间、评价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尤其在临床上身高异常的遗传、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及疗效观察,以及矫形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骨密度与骨龄的关系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由骨骼来决定的,骨骼如果发育的好,身材自然就高大,但如果骨骼发育出了问题,身材自然就矮小,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骨骼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孩子的骨骼发育是否健康呢?骨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骨骼健康与否的指标,它能够反应出骨骼的矿物质含量,通常使用T值来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 骨龄-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
    • 骨龄-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俗称“早熟”。
    • 骨龄-生活年龄(即日历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俗称“晚熟”。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如果只是短暂的骨密度低,对孩子的身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若是长期处于低下水平,会导致骨骼矿化坚硬无法完成,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或出现高低肩等形体问题。

     

    同时,有学者发现,骨密度较低的儿童青少年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其中10-14岁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风险最高[2],还可能会导致过早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长得好,父母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还需定期监测骨密度,保障孩子的骨骼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如果经过检测,发现孩子的骨密度偏低,应及时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 徐海青,周爱琴,刘兴莲.骨龄与骨密度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08):1091-1093.
    [2]纳兰杰·斯姆,埃拉利·拉,华纳Wj, et铝.儿科骨折的流行病学呈现给美国急诊部门[J].J 佩迪亚特矫形,2016,36(4):e45-e48.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