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高血压患者千万别随意停药

高血压患者千万别随意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终生的疾病,如果停药很容易会导致病情反复。高血压患者因随意停药,加重病情,甚至死亡的案例是屡见不鲜。以下八类人是最容易擅自停用:

 

 

工作繁忙

 

工作繁忙,经常忘记服降压药。特别是中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很多时候是无暇顾及身体健康,以致经常忘记服药,造成了被动停药。

 

患者要提高对降压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天早上洗漱后服药。每天服用1次,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

 

自认为好转

 

有些患者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就自认为高血压好转而停药。实际上会给高血压带来的风险,很多是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下发生的。因此,患者即使没症状,也不可随意停药。

 

运动锻炼

 

每天锻炼就能降血压,无需再用药。这是一个误区,虽然说规律运动确实有助降压,特别是那些微微出汗状态下的运动。但其降压作用有限,有时血压暂时恢复正常,也可能继续波动。患者必须经专业评估,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剂量或停药。

 

药物有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有些患者就宁愿少服或不服降压药。其实,各种药物都是由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销售的,都通过了完整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只要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之内,这些药物通常非常安全,即使终身服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自以为“痊愈”

 

不知道高血压需长期服药。有患者以为经过治疗后,认为高血压“痊愈”了。目前,我们确实已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压的办法,但迄今为止,高血压仍不能彻底根治。而长期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造成血管硬化,全身各个脏器都会受损。身体健康的前提是血压必须平稳,因此降压药需要长期服。

 

 

年龄自然现象

 

“有些患者认为高血压是老人常见的现象,年龄大了,血压都会高一点,不用老吃药。但是收缩压在中年后会持续升高,舒张压则在进入老年后,因大动脉硬化而不再上升,甚至下降。

 

虽然说血压水平随年龄升高绝非必然,更不能称为自然升高,而是一种病,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需要继续服用降压药。此外,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加强体育锻炼等,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使动脉血管在老年期仍然富有弹性,维持正常血压。

 

夏天血管舒展

 

夏天血管舒展,血压自然会降低,可以停药。夏天是否需要调整降压方案,主要看是否有明显低血压症状。如果有,应该减少剂量,甚至停药。但如果只根据一天或一周的炎热天气而调整用药,会大幅增加血压波动性,提高心血管病风险。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服药后出现干咳、乏力、水肿等不适而停药。有些人服降压药后,会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出现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他们可能因为不耐受,而停药。

 

患者不应该害怕不良反应而停药,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在诊治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的剂量,或换成其他种类的降压药。有些不适感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那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恢复正常。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体育锻炼等,血压恢复正常甚至较低水平。在详细诊断评估基础上,可以停药。

 

2、误诊后服药。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精神紧张,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结果被医生误诊为高血压。如果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家中测量血压,发现一切正常,即可确定为“白大衣高血压”,应停服降压药。

 

3、发生并发症后血压偏低。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后,血压明显下降到正常甚至较低的水平。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治疗方案。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老人高血压能吃榴莲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是否可以食用榴莲,一直是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高血压患者能否食用榴莲呢?答案是可以的。榴莲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血糖正常的老年人来说,适量食用榴莲并不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榴莲属于高热量水果,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过多食用榴莲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食用榴莲时,应控制好摄入量,避免过量。 除了榴莲,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低盐饮食: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使用。 低脂饮食: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加重高血压症状。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血管。 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需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检查。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 总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榴莲。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以保持血压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之光传递者

1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降高血压的药有哪些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控制高血压,医生通常会开具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那么,降高血压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 一、利尿剂 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例如氢氯噻嗪。它通过增加尿量,降低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含量,从而降低血压。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但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血糖、血脂和血尿酸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比索洛尔片等,主要针对心率偏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心绞痛、慢性心衰的患者。这类药物能够降低心率和心脏负荷,但可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差。 三、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等,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它们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刚开始治疗时可能会有心率偏快等症状。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等,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房颤以及肾脏靶器官受损的患者。这类药物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并减轻心脏负担。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它们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并改善心脏和肾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例如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愉快心情、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医疗趋势观察站

18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有哪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控制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那么,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分类 高血压的降压药物主要分为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1.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等。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高的中青年患者,以及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起效快,降压作用强,个体差异小,对血糖血脂影响小。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ACEI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ACEI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肾脏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也非常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常见的ARB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二、降压药物的选用 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水肿的患者。 2.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高的中青年患者,以及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 4. ACEI: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肾脏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 5. ARB: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 三、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 1.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 2. 降压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干咳、低血压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3. 降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四、日常保养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 1. 限制钠盐摄入,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2.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3.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家庭医疗小助手

1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后吃什么药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由于大脑动脉血管被栓子堵塞,导致血流受阻,进而引发脑细胞缺血、坏死,形成缺血性病灶,最终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临床上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神志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肥胖、睡眠不足等,也是诱发因素。此外,房颤、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导致的血栓栓子脱落,也可能引发脑梗塞。 针对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2. 降低血粘度,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 长期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营养神经的药物。 4. 间断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沙班类药物,主要用于合并有心脏病房颤或传导阻滞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则适用于除过敏之外的所有患者,如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食物,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g以内。同时,积极预防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药事通

1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可以抽烟吗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那么,高血压患者能否抽烟呢?答案是:绝对不可以。 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吸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而吸烟会加速这一过程。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两倍以上。 高血压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疲劳等。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受损,甚至引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应注重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盐、高糖食物。 2.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减轻心脏负担。 4. 戒烟限酒:戒烟是高血压患者最关键的自我管理措施之一,同时要限制饮酒。 5.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 7. 服药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中医养生之道

18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赵士超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高脂血症(3例) 血脂异常(1例)
专业擅长:心血管内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休克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和室性早搏、房速和室速、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等);瓣膜性心脏病(瓣膜狭窄和返流);肺栓塞;心肌病(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等);心力衰竭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和高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均有较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简介 赵士超,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知名专家。从事心内科工作近40年,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在荷兰、英国交流学习。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及SCI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河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高血压学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心血管病学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行为医学主任委员; 中国性学会中部专家分会(联盟)副会长; 中国性学会中部专家分会(联盟)心理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医药论坛》杂志编委。
好评率:99% 接诊量:1178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高血压(6例) 高脂血症(2例)
专业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难治性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危重症疾病诊治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2903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高血压(5例) 高脂血症(2例)
专业擅长: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的优化治疗。反对过度检查、过度诊断和过度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1165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