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从生活方式上调整
二、药物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今天门诊的时候,有一个老爷子跟我说他经常便秘,为此苦不堪言,问我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到便秘主要好发于老年人,而且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便秘的文章。
便秘
由于写得比较专业,所以内容会比较长,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坚持看下去,相信必然会让您对便秘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1.老年人为何容易得便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便秘的定义。便秘顾名思义是指排便时自我感觉大便干结、排便不畅,也就是说排便的时候感觉费力,对于大多数便秘患者来说,他们每周的排便次数低于3次,偶尔的便秘没有啥大问题,如果便秘持续存在超过了3个月,就考虑为慢性便秘。
根据大量的调查,便秘的发生率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龄越大,便秘的发生率就越高。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他们的胃肠道的蠕动减弱,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里面的水分被过度吸收,这样的话大便就会变得比较干燥。
牙齿脱落
我们都知道,国人的牙齿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人到了50岁以后,牙齿都脱落得差不多了,为了应对牙齿脱落带来的不便,他们只有改变饮食,喜欢吃容易咀嚼、精制的食物。这类食物本身含有的膳食纤维和能量比较少,自然而然就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延长了,也就容易引发便秘。
偏瘫
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活动量本身也是减少的,如果某些老年人生活再不能自理,那便秘的发生率会更高。适当地运动对于全身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促进胃肠道的的蠕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缺乏子女的陪伴或者没有了老伴,可能会存在焦虑、抑郁等的精神问题,这些也是便秘的诱发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某些疾病(比如帕金森、糖尿病、尿毒症等、肿瘤、疝气、肛肠疾病等)、药物、不良的排便习惯、饮水不足、妊娠等都有可能会引发便秘的问题。
2.便秘有何危害?老年人应该如何解决便秘的问题?
痔疮
大家可能对便秘的危害了解得不多,认为它仅仅给排便带来不便,其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粪便中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粪便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太长,那肯定会导致有毒有害的物质被吸收进入人体内。与此同时,便秘会引起肛周静脉曲张,时间久了引发痔疮,如果大便太硬了,也可能会引发肛裂。
除此之外,便秘还会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之前在心内科,我遇到一个老大爷,他长期便秘,中午去厕所的时候,因为排便费力引发肺栓塞而死亡了。所以老年人不要小看便秘,它发起火来还是比较可怕的!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便秘是一种症状,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也就是说它的背后可能存在着某些因素,一般来说,去除这些因素以后,便秘也多能缓解。
在临床上,便秘也是分为器质型便秘和功能性便秘的,前者主要是指存在某些疾病而引发的便秘,后者主要是指不存在某些器官的病变,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的便秘,比如不良的排便习惯、吃的太精细等。
在治疗便秘之前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到底是器质型便秘还是功能型便秘。假如便秘是由于疝气所致,那你再怎么改变生活方式效果也不会太好,相反只需要解决好疝气,便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便秘是功能型的,那只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要想改善便秘,我们应该先从生活方式下手。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适当增加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比如苹果、橘子、菠菜、玉米、芹菜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虽然摄入高纤维性食物有利于改善便秘,但是一次性不能吃的太多,否则容易引起腹胀。
喝水
对于便秘的人群来说,每天摄入足量的水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身体允许,每天摄入的水的量应该在2000ml左右,优先选择白开水,切勿用饮料替代白开水。每天喝足够多的水能够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粪便中的水分增加了,粪便的硬度就会下降,排便就会变得更容易了。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经常坚持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所以能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另外,运动还能够帮助人排解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只要有便意就应该尽快去排便,千万不要忍着,否则可能会减弱排便反射。
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可以通过揉肚子来缓解便秘。需要注意,便秘的时候,尽量选择顺时针方向揉腹,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揉肚子的时候,手下压2cm左右,动作要缓慢,每次揉的时间不能太短,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天应该揉腹2次。揉肚子的时候动作一定要温柔,否则力气太大有可能会损伤腹部的脏器。对于那些做过腹部手术并且伤口愈合还不是太理想的,不建议揉肚子。
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便秘还是没有明显的缓解,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比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和肠道益生菌制剂以及泻药等,药物的选择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勿乱用药,否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什么是便秘呢?多久没有排便算便秘?国内的专家共识给出的定义是: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3次且粪便干硬,常有排便困难。很多老年人会有便秘,而且有时会比较厉害,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排便呢?我们先分析常见导致便秘的原因,然后给出防治攻略。
导致老年人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便秘常见有以下3大原因:
1)功能性便秘常见原因:①不良的饮食习惯,由于进食量不足或食物过于精细,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过少;②饮水不足及肠蠕动过缓,导致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③缺乏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缓慢;④排入直肠粪便重量的压力无法达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25~50克粪便重量的压力为正常值),无法形成排便反射;⑤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⑥长期滥用泻药;⑦生活不规律和不规则的排便习惯。
2)器质性便秘常见原因:①直肠与肛门病变;②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③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梗阻;④腹腔或盆腔内肿瘤压迫;⑤全身性疾病导致肠肌松弛;⑥药物不良反应。
3)慢性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硬化等。
4)药物引起如麻醉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抗精神病、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等药物因素。
老年人便秘怎样才能快速排便?
便秘的危害不可忽视,应积极防治,其中寻找和消除病因是治疗便秘的关键。但是便秘病因较多,一时间也难以确定。在便秘发作时,当务之急是先快速解决眼前的困难。如何快速解决?只能选择使用药物了。
1.注意老年人身体往往较为虚弱,建议优选温和的泻药,尽量避免刺激性泻药:
1)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为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上述作用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2)甘油栓或开塞露: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其作用温和。
3)硫酸镁:为容积性泻药,口服不易吸收,停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积的渗透压升高,阻止对肠腔内水分的吸收,同时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引到肠腔中来,使肠内容积增大,对肠壁产生刺激,反射性的增加肠蠕动而导泻。其作用强烈,排出大量水样便。
4)聚乙二醇4000:为长链线性聚合物,口服后几乎不吸收、不分解,以氢键结合水分子,有效增加肠道体液成分,刺激肠蠕动,引起水样腹泻,达到清洗肠管的目的。处方中无机盐成分与服用的适量水分,保证了肠道与体液之间的水、电解质交换平衡。
5)酚酞:主要作用于结肠,口服后在小肠碱性肠液的作用下慢慢分解,形成可溶性钠盐,从而刺激肠壁内神经丛,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使肠蠕动增加,同时又能抑制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使水和电解质在结肠蓄积,产生缓泻作用。其作用缓和。
2.调整饮食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用纤维素和营养物质含量高的食物,包括新鲜水果和蔬菜;
日常多饮水,可以适当的在水中加入蜂蜜饮用,大概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促进大便软化,顺畅排便;
适当食用润肠通便食物,包括牛奶、芝麻、蜂蜜和奶油等物质;烹调过程中,适当多放一些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
多食用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甘薯、粗粮和豆类食物,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肠胃功能;
禁止吸烟酗酒,或是服用刺激性较强烈的食物,包括辣椒、韭菜和生姜等食物,调节膳食结构,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3.运动疗法:
增加活动量,避免久卧久坐,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散步;中青年人可以跑步、游泳,多做转腰抬腿、深蹲起立等能加强腹部的运动;长期卧床病人,自己可以多做收腹、提肛活动,家人可一日多次给予腹部按摩。
对于初步用药以及上述改善生活方式无效的便秘,建议去专科进行相关检查:行腹部检查:对所有长期便秘和无明显原因突发便秘者,常规行腹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常规进行电解质检测:对于老年便秘和正在减肥的便秘患者,常规进行电解质检测,如发现存在电解质紊乱,及时给予纠正。排查药物:长期服药出现便秘者,对服用药物进行一次细致的排查。对明确药为物引起的便秘,可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一个俗语,就是当年逆风尿三丈,如今顺风滴鞋上。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却道出了很多老年人的现状。可能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起夜的次数其实也是在增加的。虽然感觉这个是多数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但是有些人可能是存在某些疾病。
正常人起夜的次数一般不超过1次,尿量多在400ml以内,如果夜尿次数增多,而且尿量明显增加,就需要当心了。很多人在想,对于夜尿增多,能否通过吃什么东西来减轻症状呢?
1.夜尿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因素:衰老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事情,特别是40岁以后。既然衰老,那就是全身性的,肾脏和膀胱的功能都会下降。我们的肾脏具有浓缩和重吸收的功能,根据目前最权威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每年滤过的尿液能达到180L,但是每天尿出来的尿液却大约有1800ml,其中的99%都被重吸收入人体内了。
如果肾脏衰老以后,那它的浓缩和重吸收功能都会下降,这样的就不能像之前那样更有效率地把经过肾脏的水分重吸收入体内了,自然尿量和小便次数就增加了。
另外,膀胱对于排尿也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每次排尿的时候,都需要膀胱用力挤压尿液,特别是最后残留的一些尿液。但是中老年人的膀胱相对来说是萎缩的,而且这种挤压尿液的功能也是下降的,这样的话只要有点小便就会促使人体产生尿液,而且每次小便的时候由于膀胱不能把最后的尿液挤出来,所以残余尿会增加。膀胱的容积本来就相对缩小了,而残余尿又增加了,这会造成膀胱的实际容积更加减少,自然小便次数增加。
很多中老年人本来就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它们本身就可以增加对于肾脏的损害,而且长期口服药物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夜尿增多,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好慢性病,同时也需要注意锻炼身体,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衰老我们虽然无法逆转,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延缓这个过程。
前列腺问题: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大都存在一定的前列腺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是比较复杂的,目前它的类型主要分为4大类,具体包括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无症状性前列腺炎,这4种类型最常见的就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所以对于大多数前列腺炎患者来说,口服抗生素效果一般都不怎么好。
对于前列腺炎患者来说,在治疗之前需要先弄清楚是哪种类型,如果是细菌性的肯定需要口服抗生素,如果是非细菌性的,那只有从生活方式下手。不管是哪种前列腺炎,患者都需要戒烟酒、避免久坐和憋尿、可以经常坐浴治疗,也可以同时配合中医进行调理。
前列腺增生也是很多男性存在的问题,45岁以后就开始增生,以后这种尿频、尿急等的症状就会比较明显。前列腺是位于尿道两侧的,当它增生的时候,就会压迫尿道,刺激排尿中枢,从而造成尿频、尿急等症状。
另外前列腺增生就会造成排尿的阻力增大,人体为了把尿排出去,造成膀胱逼尿肌膀胱就会超负荷工作,这样膀胱壁就会相对增厚,如果前列腺增生问题不严重的时候,主要就是靠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经常引起尿潴留等情况,就有手术指证。
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尿频尿急。医学上说的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是大肠杆菌,其他还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
治疗泌尿系感染主要就是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这样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目前比较安全的药物就是二代和三代头孢,比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哌酮等。也可以选用喹诺酮类的药物,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但是需要注意,18岁的儿童和孕妇是禁用这种药物的,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开水的摄入,这样可以冲刷尿道,把一些细菌排出体外。
2.老年人夜尿多,吃什么好呢?
老年人夜尿增多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对于不同的病因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不太一样的。要想更好地治疗夜尿增多,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弄明白病因,然后对因治疗。试问,如果是尿路感染,你用的药物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那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对症和对因治疗是比较重要的。
如果非要过老年人夜尿增多吃什么好,个人觉得应该吃一些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同时需要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手术治疗。老年人注意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不吃油炸或者油煎类食物,不吃垃圾食品,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此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锻炼身体。
便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就是我们日常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或者排便费力,便后不爽。很多人都有便秘的困扰,尤其老年人。针对便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病因。
便秘的分类
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种。对于那些便秘的人们,首先应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主要包括结肠肛门疾病和肠外疾病。结肠肛门疾病中,能引起便秘的主要有肠炎、肿瘤等或手术后导致的肠狭窄;会阴下降、直肠内折叠等导致的肠梗阻;另外还有痔疮、肛裂等导致的肛门疾病,诸如此类,都对便秘有着很大的影响。某些肠外疾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便秘的发生,比如脑梗死、抑郁症等神经和精神疾病;甲减、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而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便秘;另外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病变中,不能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疾病的因素。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便秘是无器质性病变的,属功能性便秘。这多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比如说日常饮食不注意,吃的多是些热量过高的、精细的食物,所食膳食纤维、瓜果蔬菜较少或者饮水较少等;还有平时久坐、运动较少,使得肠动力减弱。另外,由于当代人生活节奏快,每天面对的压力也形形色色,这种压抑的心理状态亦对便秘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良的排便习惯也可能导致便秘哦。
引起便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首先,便秘与年龄是有关系的。老年人的患病率会比青少年明显增高,所以当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要更加注重身体调养,多加锻炼,这个时候可以找中医进行身体调养。
其次,便秘还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日常的饮食因素,当我们吃的食物简单,粗纤维的含量低,水的摄入过少的时候会引起便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的便秘,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多吃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还有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喝点水,少喝饮料什么的。
排便习惯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很多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很容易忽视自己的便意,而导致身体的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样也会缓解便秘。
此外,运动与便秘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平时活动量少,特别是卧床不起或者坐轮椅的患者,因为缺少运动而使粪便的推动力度也减少,也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多加锻炼,如果身体因素方面的影响,我们也要多散步,多活动关节,这样对身体是很有益的。
最后,便秘患者还应该放松心态,调情益性,多与别人交流,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患有某些肠道的病变、全身性的病变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这种情况就得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把原发病治好,那便秘的症状自然而然就缓解甚至痊愈了。
对于一些老年朋友来说,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便秘会影响到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身体内多余的垃圾不能及时的排出。会导致出现肚子肿胀,不舒服等情况。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到老年朋友们的正常生活。
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原因能引起老年人便秘吗?
1.年龄
其实老年人之所以会经常出现便秘的情况,是因为便秘这件事情和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
上了年纪之后,身体代谢能力会变差。影响正常的肠道蠕动的速度,不利于身体垃圾的排出。
再者,上了年纪之后的人的肠道的扩张力也会变弱,也不利于排便,所以这就是导致老年人经常出现便秘的原因。
2.运动少
运动量的减少也是造成老年人容易便秘的原因之一。年纪大了之后,身体各器官机能都处于逐渐下降的状态下,导致老年人的运动量减少,再加上老年朋友们的消化系统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很慢,所以也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便秘的情况。
3.疾病
一些疾病也会加大出现便秘的几率,不少老年人都会得一些像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这类疾病。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少不了要服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肠道的蠕动的作用,很容易造成便秘的出现。
从上面可以得出,老年人便秘和年龄,运动量多少,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当知道了这些事情和便秘有着联系之后,老年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缓解便秘的情况呢?关于缓解便秘的情况,你需要做到这5点。
1.适当吃些杂粮
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要讲究饮食,不要经常吃一些米饭面条这种精细的事物,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粗粮,像小麦,玉米,荞麦等等。
多吃这些粗粮不仅对身体很好,还能起到缓解便秘的效果,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所以,不妨在平时,多吃些杂粮。
2.多运动
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虽然身体素质有所下降,但是还是可以多做些较为平缓的运动,可以和朋友一起散散步,打打太极等等,多做运动能够帮助肠道更好的进行蠕动,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的情况出现。
3.养成排便的习惯
对于缓解便秘的情况来说,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在早上起床以后,不管有没有想要上厕所的想法,都建议去厕所蹲一会儿,养成一个好的排便的习惯,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也对缓解便秘起到一定的作用。
4.多喝酸奶
便秘的产生是和消化系统离不开关系的,而酸奶对肠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加快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帮助排便,能缓解便秘的情况。所以,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如果经常被便秘所困扰的话,不如可以多喝些酸奶。
5.多喝水
除此之外,通过多喝水的方式,也能很好的缓解便秘的情况。
这是因为水可以帮助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能防止让肠道处于干燥的处境之中,有利于排泄身体内多余的残渣。另外,在水中加上冬瓜,决明子,山楂,荷叶能更好的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有效缓解便秘的情况。
冬瓜:润肠通便,还有减肥的效果
山楂:帮助消化,健胃
决明子:明目,帮助排便
荷叶:有消肿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那么急性心梗有哪些症状呢?家人出现急性心梗的的症状,应该怎样进行急救?这里将为大家科普一下。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近年来,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过劳、激烈的情绪变化、暴饮暴食之后、突然的寒冷刺激、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吸烟和大量饮酒。
心梗突发的症状
1.突发胸闷胸痛,胸部压榨感濒死感,伴冷汗,皮肤湿冷;
2.典型的心梗症状有持续性胸痛,时间超过30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几天,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左侧手指、甚至向上放射至牙齿等;
3.有些患者可能始终都没有疼痛,仅有晕厥、呼吸困难、大汗淋淋、恶心呕吐等症状;
4.老年人的身体敏感程度降低,疼痛症状不明显,常常以出汗以主要症状,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症状,常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等胃病。
一旦家人出现以上可疑症状,则需要安静休息,拨打急救电话,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越早治疗,心肌损害越小,预后越好。
救护车来之前,应该怎样进行急救呢?
救护车来之前,尽量让患者情绪平静下来,如果进行体力劳动,立即停止,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让患者处在一个合适的体位或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家里如果备着血压计,先测血压,摸摸患者的脉搏,记录下来,家里如果有氧气瓶,给患者吸上氧气。家里有老人的病人,都应该备着急救的药物,急救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嚼服阿司匹林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如果不确定服用那个药物时,拨打120时及时问问大夫,千万别想当然地给病人服用某些药或者所谓的保健品之类的,还有要注意备用的药物在保质期内。急性心梗很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猝死等,所以要当机立断,与时间争分夺秒。
如果您看到这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愿大家健康平安!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按照我们一贯的认识,吃香蕉可以缓解便秘,网站上很多医生解答,也认为香蕉可以缓解便秘。但是追本溯源,却没有找到香蕉缓解便秘的可靠而科学的依据,这个观点能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并且影响深远,大概和香蕉带给我们顺滑的口感有关。然而,和我们传统的认识不同,香蕉并不具有明显缓解便秘的优势,而且没有熟透的香蕉反而会导致便秘。
关于以上观点,笔者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第一,很多人都知道,食物中的纤维是能够帮助和促进肠道的蠕动、并吸收大量水分,从而增加排便量、加快大便排出速度,但是香蕉所含纤维素并不高,与很多水果和食物相比较并没有通便的优势。
第二,并没有研究发现香蕉中含有其他可以缓解便秘的成分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吃香蕉不能缓解便秘,事实上的确有一些人吃了香蕉后便秘得到了缓解,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那是因为香蕉中也含有膳食纤维,人们为了能够缓解便秘就会加量去吃香蕉,所以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其次,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能够缓解便秘这个作用也只是限于熟透的香蕉,吃生香蕉只会适得其反,原因在于生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这种成分会抑制肠道的蠕动,减慢胃肠排除速度,自然而然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曾经国外有过报道,有人大量食用生香蕉后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因此,给予便秘的患者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便秘后可以选择很多其他的食物和水果,而不一定非得吃香蕉,选择的食物主要以含有膳食纤维比较多的为主,比如粗粮、豆类以及薯类这些全谷物就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便秘后也可以通过吃香蕉以缓解,但是注意一定是熟透的香蕉,而不是生香蕉。
第三,多饮水,配合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关键的。
肚子通常是指腹部,开塞露为缓泻药,可用于便秘的治疗,用开塞露后通常不会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
用完开塞露后腹痛、出冷汗可能是其他问题,如胃肠炎、阑尾炎所导致,建议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治疗。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或山梨醇,本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易于排出。药物使用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不会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腹痛、出冷汗可能是其他因素所导致,如大量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腹痛、出冷汗。
细菌感染伴阑尾管腔堵塞,导致急性炎症,如果对胃肠道神经造成刺激,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综上所述,用开塞露后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考虑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建议尽早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诊断,明确原因后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主要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全身小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无力、感觉异常等。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困难,丧失自理能力。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好血糖:这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必要时使用药物,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二、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神经病变的迹象。如果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三、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导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如果超标,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都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同时,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五、科学用药治疗:有些药物可以保护神经,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总的来说,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神经病变。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改善生活质量,以减轻神经病变带来的痛苦。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这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
首先,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血流速度减慢,形成动脉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其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也会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糖可以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阻塞,引发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再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引发下肢血管疾病。高血糖会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流不畅,引发下肢疼痛、肌肉萎缩、溃疡、坏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此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心脏、脑部、下肢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导致各种严重的疾病,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血糖的控制,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病变,以减少其危害。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对患者生长发育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糖尿病对大血管和神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血管硬化、神经损伤,进而引发视力、听力、运动等功能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发育。
其次,儿童免疫力较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更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会加重病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此外,糖尿病还会导致儿童身高发育受阻,出现身材矮小、体型瘦弱等症状。然而,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及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情况。
在治疗方面,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具有副作用小、安全等优点。此外,父母还需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确保饮食均衡,补充充足的营养。
运动也是调节血糖的有效方式,儿童在运动过程中消耗热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儿童,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儿童糖尿病对患者生长发育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不稳定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都面临着头晕的症状,这让人十分困扰。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头晕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血糖控制不稳定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糖不稳定会引起血糖的明显波动,患者的血糖会像过山车一样从高到低波动。这种血糖波动会对脑血管产生相应的影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此外,血糖不稳定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出汗、心慌等症状。
其次,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疾病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头晕的原因之一。大血管疾病作用于脑血管,因为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是目前非常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在中风早期形成此类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和肢体麻木等症状。
针对糖尿病患者头晕的问题,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建议:
1. 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用药。
2. 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糖水平。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4. 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头晕的原因有很多,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如果您有头晕的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型糖尿病占比较高。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则与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针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以及饮食和运动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包括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此外,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儿,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外,饮食和运动也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儿需要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和脂肪。同时,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血糖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患儿应加强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儿还需定期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对于儿童糖尿病的预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肥胖、不合理膳食等因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加强儿童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家长和患儿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表彰在糖尿病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设立了科学贡献奖。2019年,贾伟平教授凭借其在糖尿病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此殊荣。
贾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糖尿病专家,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她针对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特点,在遗传机制、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遗传机制方面,贾伟平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一系列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位点,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流行病学方面,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在诊断与治疗方面,贾伟平教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观点,如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外,贾伟平教授还积极投身临床实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她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科学贡献奖的设立,旨在表彰我国糖尿病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者,鼓励更多医生投身糖尿病科研工作,推动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科研进步与学术繁荣。贾伟平教授的获奖,充分体现了我国糖尿病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血糖异常。根据病因,妊娠糖尿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占妊娠糖尿病总数的80%以上。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均有较大危害,因此,孕妇需要格外注意饮食,以控制血糖水平。以下是一些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1. 限制淀粉摄入:根茎类、坚果类食物如洋葱、藕、土豆、白薯、胡萝卜、山药、花生、瓜子、鲜蚕豆、鲜豌豆、核桃、杏仁等,淀粉含量较高,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应尽量少食。
2. 增加粗纤维摄入:粗纤维食品如糙米、玉米、豆类、绿豆芽、白菜、油菜、菠菜、菜花、韭菜、青椒、冬瓜、丝瓜、莴笋、茄子、空心菜等,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同时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3. 保证蛋白质摄入:孕妇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蛋、奶、豆制品、鱼类等。标准体重的蛋白质供给量为1~1.5g/(kg·d),要求动物性蛋白占1/3。
4. 控制脂肪摄入:忌食动物性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5. 控制胆固醇摄入: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如肝、脑、肾及鱼子、虾卵、蛋黄等,胆固醇摄入量应<300mg/d。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同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营养摄入。在饮食过程中,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以确保母婴健康。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14年5月10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为主题,旨在通过全面回顾、解读和点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防治相关的临床证据,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纪立农教授指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血糖代谢特征,血糖漂移对高血糖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会议还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指导。
作为国内糖尿病领域的顶级盛会,北大糖尿病论坛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论坛始终秉承“学术至上、独立自主”的理念,为国内外糖尿病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推动了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属于中医“脾瘅”、“食郁”等范畴。常见的证型包括:
1. 气滞痰阻证
症状:形体肥胖,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等。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越鞠丸加减。
2. 脾虚痰湿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增大,倦怠乏力,纳呆便溏等。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3. 阴虚气滞证
症状:形体中等或偏瘦,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等。
治法:养阴理气。
方药:二至丸合四逆散加减。
糖尿病期常见证型包括:
1. 痰(湿)热互结证
症状:形体肥胖,口干口渴,脘腹胀满,易饥多食等。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小陷胸汤加减。
2. 热盛伤津证
症状:口干咽燥,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等。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3. 气阴两虚证
症状: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玉泉丸或玉液汤加减。
糖尿病并发症期常见证型包括:
1. 肝肾阴虚证
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等。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麦味地黄汤加减。
2. 阴阳两虚证
症状: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等。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3. 兼夹证
常见兼夹证型包括痰浊、血瘀等。
治法: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作为我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在35周年院庆之际,举办了‘互联网+医疗与公立医院改革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未来方向。
李先生因脑中风住院,在暨大附一院得到了及时救治。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神经科专家们第一时间得知患者信息,迅速组织手术团队,实现了快速转诊和高效救治。这充分展示了互联网+医疗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就医流程方面的优势。
论坛上,暨大附一院徐安定院长分享了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医院通过打造‘门诊全流程闭环式移动服务平台’,实现了挂号、缴费、检查等环节的线上办理,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体验。此外,医院还开发了‘就医助理APP’、‘微信服务平台’等,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在医护应用方面,暨大附一院开发了医护APP,为医护人员提供病情关注、健康管理、线上复诊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还引入了移动医生工作站和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无缝集成,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是暨大附一院互联网+医疗的又一亮点。医院建立了覆盖全国300多家医院的远程医疗网络,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远程医疗服务。此外,医院还积极开展远程心电、远程查房等业务,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暨大附一院在慢性病防治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医院开发了‘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平台和远程血压监测系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疾病管理服务。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导致的。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饮食管理。
那么,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零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每天应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
2. 控制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可以选择低热量、低糖分的零食,如水果、坚果、蔬菜等。
3. 避免高糖食物: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4. 注意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添加剂,如糖精、甜蜜素等,也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添加剂或低添加剂的食品。
5. 适量饮水: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但应注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按时用餐:按时用餐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避免长时间不吃东西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变化,调整饮食和用药。
4.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
全身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其病因繁多,涉及多个系统。以下是一些常见引起全身疼痛的原因:
1. 产后全身酸痛:产后女性由于血脉空虚、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全身酸痛,但皮肤表面通常没有红肿。
2. 中风:中风患者常出现手脚、腿部、膝盖以及四肢酸痛无力,伴随酸痛、发麻和针刺感。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手脚、腿部酸痛无力。
4. 运动过度: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全身酸痛,但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
5. 感冒:感冒病毒侵袭人体,会导致全身肌肉酸痛,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
6. 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使用肌肉,会导致肌肉劳损,出现局部或全身酸痛。
7.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肌肉紧张,出现全身酸痛。
针对全身疼痛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感冒引起的全身酸痛,可服用抗感冒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运动过度引起的全身酸痛,可通过按摩、热敷、针灸、刮痧、拔罐、药浴等理疗方法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如口服甲钴胺或静脉滴注硫辛酸。精神压力引起的全身酸痛,可通过放松身心、调整心态等方法缓解。
此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全身疼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