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怀疑或确诊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时,该怎么办?

怀疑或确诊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时,该怎么办?
发表人:翟长平

1.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2.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

3.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都可以选用。

4.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病程治疗,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

5.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可以缓解,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6.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7.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精神错乱疾病介绍:
推荐科普文章
  • 脑出血也是损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而且随着高血压病的越来越多,脑出血似乎也越来越多起来,其实,能够引起脑出血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动脉畸形等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较大多数都有动脉瘤存在。

     

    2.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所占比重也非常高,主要是血压控制不稳或者未控制所致。

     

    3.外伤性脑出血:主要是车祸、坠落伤等等外伤性脑出血。

     

    此外还有其他脑出血,但以上情况较为多见。

     

    那么我们一旦发现患者是脑出血或者疑似脑出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即使来到医院后,医生也只是根据患者发病缓急,根据发病诱因等情况大概判断是不是脑出血,只有头颅CT或者磁共振等检查完善后才能最终判断是不是脑出血,所以一旦发现患者脑出血,多数已经是到医院以后。但既然是假设,我们就假设在家发现患者是脑出血,我们该怎么办?

     

    1.判断病人意识情况

     

    脑出血一旦出现,如果是脑干出血或者其他危及到呼吸心跳中枢的出血,可能都会危及患者呼吸心跳,我们需要做的是判断病人意识是否丧失,需要患者保持昏迷体位,避免病情加重后恶心呕吐导致窒息,或者突然加重后摔倒。所以,判断病人意识,保持合适体位是第一要务。如果病人心跳骤停,可能及时的心肺复苏也非常关键。

     

    2.尽快呼叫专业医务人员

     

    脑出血是一个在家无法自行处理的疾患,所以,一旦判断脑出血,一定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避免因为延迟到医院所引起的手术延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即使是轻微的脑出血,也需要警惕出血加重的可能。

     

    3.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一定做好情绪安抚,避免自己因为情绪紧张害怕等导致患者的紧张担忧和害怕从而加重病情。所以,自己保持镇定的同时,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

     

    4.平稳转运到医院

     

    如果医务人员救护车等到场时间较短,应就地等候救护车到来,避免活动;但如果距离救护车较远,不能到达发病地点时,自行转运一定需要保持平稳、避免颠簸,运送的途中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意识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或者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转运。

     

     

    5.根据情况使用药物

     

    因为问题就是假设判断发生了脑出血,所以应该是诊断脑出血后,如果患者血压能够耐受,而且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剧烈,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使用降颅压等药物,但是前提是确定已经是脑出血。

     

    6.配合医生救治

     

    一旦到达医院,一定配合医生救治,切莫自行做主拒绝手术或者等相关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疑似脑出血,最需要做的就是以上几点,

     

    脑出血并不可怕,

     

    脑出血可防可治;

     

    只要救治很及时,

     

    出血也能被医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艾滋病和一般的疾病不一样的是它的传染性非常的强,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方法能够治愈,他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出决策,否则直到现在那种诚惶诚恐的猜测中,确实也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该做哪些检查呢?

    1,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只要接触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者是体液或者和艾滋病患者有过性接触,就会感染上艾滋病或者是具有感染上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或者是有过高危的接触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吃阻隔的药物。

    2,大多数人都说艾滋病是感染上就无法无法治愈的,但其实很多人忽视的是艾滋病,其实也是有方法可以第一时间阻隔的阻隔药的有效性是有一定期限的,一定要选择刚刚有过危险接触的时候,第一时间服下阻隔的药物,否则阻隔效率会变得非常的差。

    3,很多人在怀疑自己得艾滋病之后,就第一时间去做检查,做了检查之后发现并没有传染艾滋病就会松了一口气,其实这时候还并不是最安全的时候,因为艾滋病也有漫长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很有可能是检查不出来患病的,要过了潜伏期之后才能检查出来感染。

    而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艾滋病的潜伏期有长有短一点的艾滋病潜伏期,大约是在半年左右,如果是比较长一点的潜伏期,甚至高达两年或者一年半,这个潜伏期是非常漫长的,在这个潜伏期内,我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还和别人有过高危接触的话,就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别人。大家还是应该及时的去做检查,并且洁身自好。

  •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早上起来昏昏沉沉,每天只想瘫着不动,什么也不想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如果用最近最火的梗来说,就是正式确诊为「安陵容」:因为心真的好累。

     

     

    代用影视或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来对自己的状态进行精准表达就是「确诊式文学」,不同的人物表达了不同的情绪意义——是发疯、疲惫、厌恶社交。

     

    每一个「确诊」背后都隐藏着丧情绪,在社会的压力下,我们经历着迷茫、孤独、崩溃、压抑、委屈……这些情绪只能憋在内心,无从释放。

     

    仔细思考一下:你最近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过得快乐吗?你的心理健康吗?

     

    如果不快乐,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麻烦呢?如何缓解自己的痛苦呢?你会尝试做心理咨询吗?

     

    我该去做心理咨询吗?

     

    在决定是否进行心理咨询之前,建议大家先问自己这5个问题。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

     

    ●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心理咨询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家的交流,目标是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增强自我认知和改变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心理咨询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冲突和挑战,可以包括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婚姻家庭、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则是一种更深入、更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治疗通常由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提供,他们通过专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来帮助个人应对和缓解心理疾病、情绪障碍、心理创伤等问题。

     

    简而言之,心理咨询更侧重于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和支持,而心理治疗则更专注于治疗和减轻严重的心理疾病和情绪障碍。

     

     

    1. 人群不同: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

    2. 问题不同:心理咨询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适应范围则为神经症、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

    3. 时间不同:心理咨询耗时短,心理治疗耗时较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询?

     

    ● 先自我思考

     

    1. 为什么会有想做心理咨询的念头?是因为太痛苦了自己解决不了?还是仅仅想找个人聊聊天?

     

    2. 那这种痛苦持续有多久了?是否有超过两周?两周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感到痛苦?

     

    3. 这种情况有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社交生活?有没有影响自己的睡眠、饮食情况?

     

    ● 根据情况选择治疗

     

    如果你的答案是自己很痛苦,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那就有必要去做一下心理咨询。

     

     

    若是情况严重到上升为心境障碍、心身疾病、人格障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等等,那可能心理咨询不能完全帮助你解决问题。

     

    当然你不需自己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找到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他们都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心理治疗或者咨询的建议。

     

    你适合哪种类型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有很多流派,但所有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促使来访者成长、自立自强,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具体到不同的流派,治疗目标又各有不同。

     

    可以选择询问咨询师,至于哪种方法最有效,咨询师会根据你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当代的咨询师一般会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取向,而且咨询师会欢迎你和他讨论,你所需要和适合的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是做量表吗?

     

    心理咨询不只是做量表,量表评估只是心理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前心理咨询大部分是谈话疗法,也有沙盘、绘画、催眠等技术和方法。

     

    心理咨询时间长吗?价格贵吗?

     

    ● 时间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一次五十分钟,一周一次。

     

    至于要做多少次,要根据自己症状的严重程度、求助欲望和实际情况来与咨询师协商。

     

    ● 价格

     

    不同的城市、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咨询时长以及资历等都会影响具体价格,但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才是最好的。

     

    心理咨询,正在改变人生轨迹

     

    心理咨询虽然不能直接帮助解决现实问题,但它可以让你认识平时无法认识到的、根源于内心深处的内部冲突。

     

    帮助提高解决内心冲突的能力,从而拥有解决那些现实难题的信心和能力。

     

    看清内心真实想法

     

    有时候人们痛苦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看清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而做出适合的选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快乐。

     

    认清现实

     

    很多时候痛苦的原因往往在于面对问题时,采用逃避的方法来解决——缅怀过去或憧憬未来,从而缺乏「现在」的概念。

     

    心理咨询能帮助来访者认识到「此时此地、此时此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是谁以及所处的现实环境。

     

    以此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增加心理自由

     

    正因为人生不能完美,所以我们才需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勇于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心理自由。

     

     

    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也能帮助来访者纠正认知偏差和非理性思维,学会建立诚实、理解、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真实的自我,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

     

    改善身心健康

     

    无疑,这是心理咨询最大的好处。

     

    通过在与咨询师沟通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痛苦,并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从中学会放松,并发展应对机制,从而改善自己目前糟糕的心理状态。

     

    做出有效行动

     

    心理咨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心理咨询,学会控制情绪状态,采取应对的有效行动,解除压力源,从而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

     

    在咨询中,个体可以练习这一过程,与咨询师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应对日常生活压力,学习一些应对压力时的放松训练,以管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将这一实践应对于日常生活,能够更自信的面对工作和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一次心理咨询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评估自己的求助欲望和动机。

     

    如果你对咨询抱有积极的期望,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你对咨询本身就不认可,那咨询效果也就不会太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它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咨询不会直接帮助解决问题本身,它的聚焦点仅限于来访者个人,认清心理咨询的作用,强化「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放轻松

     

    可能在最开始的阶段,面对陌生人讲述自己最难堪、最痛苦的经历是不太容易的。

     

     

    但要慢慢放松,减少自己的戒备心理,真诚的面对咨询师,减少咨询中的阻力。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咨询室内,你可以表达自己的任何想法,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咨询师的看法,咨访关系越好,咨询效果也就会越好。

     

     

  •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孩子有学习压力,青年人有找工作压力,中年人有养家的压力,老人有养老压力。面临各种各样压力时,我们应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如果不知该如何调整自己状态,将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可能先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当焦虑状态不能很好解决时,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目前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总是坐立难安,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患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还有表现为过度担心或者恐慌,一部分人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表现为对疾病的放大,将痛苦无限放大,根据自己的臆想出现临床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心悸、恶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沉不清亮等。

     

     

    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经过疏导情绪走出误区,然而有些严重焦虑症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走出焦虑。有很多患者对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有些误解,认为副作用大、戒断难,从而拒绝口服药, 但是如果放任病情发展不进行控制,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焦虑症,辩证的对待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当利大于弊时,应果断的选择药物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疾病的反复,所以焦虑症患者要做到对自己和主治医生有信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的面临生活中的困难。当症状完全缓解时,不可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停药,以防疾病的复发。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 导语:我们该如何科学认识抑郁症? 京东健康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李凌江为您解答。

     

    专家信息:

    李凌江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中国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组长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委员会首席专家

     

    问题一:什么是抑郁?

     

    抑郁是一种情绪,喜怒哀乐悲恐惊,人的七情六欲之一。几乎没有人从未体验过抑郁。一般来说,抑郁就是情绪低落,是对现实中某些重要东西丧失后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如失去亲人、地位、财富,或者信念、名誉、理想等。

     

    问题二:什么是病理性的抑郁? 

     

    专家观点:病理性的抑郁具有三个特点

     

    1)首先,病理性的抑郁除了最核心的症状,情绪低落和没有兴趣(或快感);还有很多其他症状,如睡不好、吃不香、没有精力、木讷(脑子转不动)、注意力不集中、自觉记忆力下降、易否定自己、对生活无望,甚至可能出现自杀。

     

    2)其次,病理性的抑郁是连续的。今天情绪低落,明天又好了,症状不能持续2周以上的,一般不是病理性的抑郁。

     

    3)第三,病理性的抑郁会有功能损害,比如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其中社会功能的影响更能指导诊断。社会功能指的是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工作能力及角色转换能力。生理功能指的是睡眠、食欲及躯体症状等。

     

    如果一个人的抑郁具有这三个特征,这种抑郁就是病理性的,或者称为抑郁发作,那就需要医学的帮助了。

     

    问题三:病理性的抑郁就是抑郁症吗?

     

    病理性的抑郁或者抑郁发作,可以见于很多情况,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病人有时亢奋,有时抑郁;分裂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既有精神病性症状,又可以同时有抑郁发作;躯体疾病比如脑卒中后出现抑郁发作等,这些抑郁发作不能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来进行,否则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问题四:什么是抑郁症呢?

     

    抑郁发作如果经过专业人员诊断,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伴随的抑郁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但无论是抑郁发作(病理性抑郁),还是抑郁症,都应该及时寻求医学帮助,接受对抑郁症的规范治疗。

     

    问题五:大众理解的“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一旦情绪有了问题,自我调整不能起效,症状持续2周以上了,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或机构的帮助,尽快去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线上心理门诊就诊。

     

    问题六:抑郁症能不能治好?

     

    专家观点1:多数抑郁症治疗都是有效的

     

    目前医学研究证明,多数抑郁症患者,通过专业机构的正规治疗,都能得到有效缓解,正常生活。抑郁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其中最方便,疗效最稳定的是药物治疗。

     

    人们常说的散散步、换个生存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适度运动,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或者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专家观点2: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时,会充分权衡疗效与副作用的利弊

     

    不少病人爱问:“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副作用大不大?”

     

    其实,精神专科的医生在制定方案治疗前,已经权衡过利弊了。药物控制病情的“利”,是远远大于副作用产生的“弊”的! 也就是说,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疾病对个体健康的损害。尤其是中重度的抑郁症,优先选择的还是药物治疗或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

     

    术业有专攻,抑郁症病人要相信专科医生的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抗抑郁症!

     

    问题七:抑郁症可以预防吗?怎样预防?

     

    抑郁症是精神障碍,也是一种精神疾病。它的发生,一方面有生物学原因,与遗传因素、幼时经历等都有关系;另一方面为后天刺激,比如生存环境改变、精神压力大、外界刺激等因素,都可能促使抑郁症发生。所以,为了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要尽量减少精神压力,使情绪保证在正常范围内。

  • 被害妄想症是妄想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坚信别人会对他做出不利行为从而产生恐惧,大多数见于偏执型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一、被害妄想症的发病原因

     

    被害妄想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和确切的病因,暂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有关,本病主要好发于有家族遗传病史、心理缺陷,以及脑部有损伤的人。

     

    1、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同一家族中有此病或者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其后代更易有被害妄想症。
    心理因素:患者在病前往往有性格内向、易被暗示的倾向,性格多敏感、容易猜忌,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主观、固执,没有安全感,或是因不良的社会因素造成心理创伤。
    器质性病变:头部受伤、感染也可能与被害妄想症有关。


    2、诱发因素

     

    社会因素,如战争、迷信活动、童年阴影。

    躯体因素,如脑外伤、颅内感染等。

    心理因素,如爱人或亲人离世、生活受挫。

    药物副作用或者吸毒、酗酒。

     

    二、被害妄想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被害妄想症的主要症状是患者产生恐惧,没有原因的相信有人要伤害他或对他进行一些不利的行为,往往有自杀企图。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和激动、焦虑、烦躁等情绪,严重者会并发精神分裂症。

     

     

    1、典型症状:被害妄想症患者坚信被人用一种或一些恶意的方式陷害,包括躯体、名誉和权力方面的受害。患者搜集证据、罗列事实或反复诉讼(诉讼狂),不屈不挠。妄想形式比较固定,内容不显荒谬离奇,是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妄想的发展符合逻辑,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结构比较系统严密;患者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与妄想系统相一致,在不涉及妄想内容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精神功能基本正常;典型病例缺乏其他精神病理改变,如没有清晰、持久的听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性症状,也无脑器质性疾病、物质滥用等的证据;病程演进较慢,妄想往往持久甚至持续终生,但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生活能力。

     

    2、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幻觉,凭空感觉别人对自己做出不利行为、有人谩骂自己。部分患者伴有激动、焦虑、烦躁等情绪。

     

    3、并发症:被害妄想症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长期发展下去可引起抑郁症,患者表现为焦虑、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可有自杀、轻生的想法。

  • 有个65岁的叔叔拿着心电图来找我咨询说:“李医生,我心跳怎么才50次呀?是不是有啥病啊?该怎么办?”,面对叔叔的担忧,我问了他一些基本情况,身体素质还可以,平时也没什么慢性病,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看了看他做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我告诉这位叔叔回家观察,定期复查心电图,如有什么不适可以及时来医院救治,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窦性心动过缓,相信这种情况问题还是有很多人正在经历的。

     

     

    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呢?

     

    所谓窦性心律是指心脏正常节律是由窦房结发出,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频次在60-100次/分,心跳低于60次/分钟的窦性节律就叫窦性心动过缓。在平时的体检当中我们发现有些强壮的的健康人群或的体操运动员的心率往往低于60次/分,但他们没有任何不适,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不作为疾病诊断,称为正常现象。那么文中的叔叔心动过缓是疾病状态吗?

     

     

    日常生活中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常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人群可出现心脏电路传导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心脏电冲动产生较少,这就是常说的老年性改变,是器官衰老的表现。

     

    第二:经常锻炼运动的人群

     

    由于此类人群长期锻炼,心肌纤维粗壮有力,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耐受性较好,此时心脏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比一般人要多,在每分钟输出量相同的情况下,故运动员的心率就要比普通人的心率慢,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比较常见的是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就会抑制心脏跳动,导致心跳缓慢。

     

    第四:某些疾病导致

     

    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炎、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低、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等等,需要根据病人既往病史及现病史作出诊断。

     

    第五:药物因素

     

    如长期使用B受体阻滞剂、地高辛、胺碘酮、镇静催眠药等,可抑制心脏跳动,导致心跳减慢。

     

    第六:其他因素:如缺氧、鼾症、低温、过度惊吓等。

     

     

    窦性心动过缓有哪些临床症状和危害呢?

     

    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或者某些老年人群因机体耐受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有些身体素质差的人群可能会有以下症状,大家需要注意:

     

    第一:最常见的就是疲乏、头晕头昏

     

    这是因为心脏每搏输血量下降,导致全身器官缺血血氧,大脑供血会明显受到影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头昏,如果长期存在可导致大脑萎缩,出现记忆力下降,严重的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第二:加重心脏负担

     

    某些心脏病人群如心跳过于缓慢,可导致冠脉缺血严重,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等。

     

    第三: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严重的心跳过缓导致心肺血液循环受阻, 导致 肺水肿出现,影响血液中二氧化碳与外界空气交换导致缺氧发生,出现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

     

    第四:出现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休克导致昏厥

     

    由于心搏量下降,外周动脉血压降低,导致动脉疏松血液的动力不足,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导致晕厥的发生。

     

    第五:其他不易察觉的体征,此时应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窦性心动过缓如何检查?

     

     

    常规查数脉搏数,配合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


    如何治疗?

     

    如果心率在50-60次/分,一般不会感觉不适,可观察随访处理。

     

    如果心率低于50次/分,就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此时需要对症治疗的同时,去除引起心动过缓的病因,包括各种引起心率减慢的药物。

     

    如果是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一般需要根据病人体质放置心脏起搏器治疗。

     

    您Get到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焦虑症多好发于16~40岁女性患者、自小性格孤僻者、家庭或者生活中发生过重大变故者,例如亲人离世、应激障碍者,例如经历某种事件打击后。外伤和压力过大,患者本身有其他精神疾病,长时间压力积累,长期使用成瘾物品,如咖啡因等,均可诱发焦虑症。

     

     

    一、饮食调理

     

    焦虑症与饮食相关性不大,一般维持正常健康饮食即可,但需要注意,应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烟草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会导致或加剧焦虑。

     

    二、日常护理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情绪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为主。家属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况有无加重或者减轻,并给患者充分的陪伴与爱护,让患者早日摆脱病症。家属对患者关注保持在正常范围即可,不要过度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逃避心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给予适度的关心与鼓励,让患者做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家属要保管好医生的处方药物,并督促患者服药治疗,大量服用抗焦虑药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患者的情绪本就不稳定,因此药物由家属保管会更安全。

     

    三、心理护理

     

    家属或者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想表达的问题,适当进行回答和提问,同时给予理解、同情及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

     

    特殊注意事项:对于焦虑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家庭干预,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支持和关心,能促进焦虑症患者尽快康复。

     

    四、如何预防焦虑症?

     

    焦虑症目前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要平和。如果心理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家长、朋友或医生进行诉说,防止现象加重。

     

     

    早期筛查

     

    可自行在家测试焦虑自评量表测评(SAS),若50~59分可在家观察,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与同学、同事之间多交流。若为60~100分以上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做检查,进行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如学生学习压力大、工作人群面临就业压力等,要学会自我舒缓,做好自我定位,减少自我压力。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工作及生活方式。相信自己,当焦虑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能减轻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反应。活动四肢缓解压力,比如做扩胸运动以及深呼吸,也可以去户外进行活动。患者还可以进行户外活动进行有氧锻炼,多向别人倾诉,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焦虑症发生。

  • 及早发现幽闭恐惧症征兆并正确就医十分重要,如出现在密闭环境的恐惧、焦虑、头晕、胸闷等表现,应尽快到相应科室如精神心理科或急诊科就医。当患者意识到对封闭环境的恐惧并有轻微表现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出汗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当患者由于恐慌出现的生理症状无法缓解时应立即就医。

     

     

    一、如何确诊幽闭恐惧症?

     

    1、需要做的检查

     

    行为分析:医生常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看其是否出现进入封闭空间出现恐慌的表现。
    问卷测试: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让就诊者回答问卷,可以具体了解其心理活动明确诊断。


    2、如何诊断幽闭恐惧症?


    一旦处于恐惧情境之中,几乎必然能引发立即性的焦虑反应。患者能理解自己的恐惧是过度而不合理。患者会逃避该情境,或强忍痛苦与焦虑来面对。这些逃避行为、预期性焦虑、身处其间时的痛苦,已经严重干扰患者的常规生活、职业功能、社交活动。患者若未满十八岁,有症状的时期须至少六个月。这些问题不能以其他的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释。

     

    二、幽闭恐惧症患者如何治疗?

     

    幽闭恐惧症的治疗必须建立在患者与医生的协作上,医生可以采取一些认识治疗、暴露疗法等心理治疗,或采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加以治疗。患有该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是一种主要用于缓解焦虑和紧张的药物。以苯二氮䓬类为主,常用的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此类药物治疗效果好,安全度大,副作用小,兼具抗癫痫及抗焦虑、松弛肌紧张、镇静安眠等作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抗焦虑药物可能会产生嗜睡、乏力、性功能障碍甚至是自杀倾向,所以不要擅自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抗抑郁药物: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紧张焦虑,可考虑服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对恐惧症也有一定疗效,目前主要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临床一线用药,如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盐酸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


    2、心理治疗

     

    认识治疗: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必须要先认知自己,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几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
    暴露疗法: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 幽闭恐惧症患者进入特殊的密闭环境,如进入电梯、车厢、机舱、剧场等室内场馆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心慌、想要逃跑回避。以女性居多,约是男性的2~3倍,发病高峰年龄在25~30岁左右,终生患病率为6%左右。幽闭恐惧症患者接受及时且适当的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并发其他心理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通常很少复发,若好转后再次出现密闭空间恐慌或心慌、胸闷不能缓解需及时复诊。

     

     

    一、幽闭恐惧症好发于哪些人?

     

    有幼年心理创伤者: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产生恐惧。
    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幽闭恐惧症具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例如遗传的性格脆弱性,有些人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他们最易产生恐惧感,患此病后偏于高度内向、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常表现为胆小、怕事、害羞及依赖性强。


    二、幽闭恐惧症患者日常如何护理?

     

    克服幽闭恐惧症需要学习放松,适当控制焦虑,更多地与他人交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去户外放松下心情,也要进行自我克制。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紧张情绪,试着慢慢地进入到让自己恐惧的幽闭环境,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进行脱敏。本人和亲属应及时注意观察如出现密闭空间恐慌或心慌、胸闷不能缓解需及时就医。本人应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和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自己调整紧张情绪的能力。亲朋好友应耐心引导,切勿强制,逐步脱敏。

     

    特殊注意事项:当出现严重恐慌表现如呼吸困难、头晕、出汗不能缓解时,应立即离开封闭环境,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三、如何预防幽闭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成因较复杂,尚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这一疾病,但可尽量避免一些致病因素,降低发病的风险。

     

     

    早期筛查:对有幼年心理创伤者如在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和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应注意观察自身表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从小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增强其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心理素质。童年有心理创伤经历要及时疏导、治疗。避免让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心理压力大时,应寻求多种途径缓解压力,如与好友多沟通等。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开朗、乐观、自信等,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寻找正确的减压方法,应进行正面引导,创造积极良好的成长环境。

  •   近年来,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头痛、癫痫等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出现精神错乱。然而,这些症状的成因却一直是个谜。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全球约有150万人患病。高达75%的狼疮患者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不认为这些症状是狼疮的典型表现。

      为了探究狼疮与神经精神症状之间的关联,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发现,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导致神经元突触受损,从而引发神经精神症状。

      研究发现,狼疮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大脑,释放一种名为1型干扰素α的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可以穿过血脑屏障,攻击大脑神经元突触,导致突触丢失,从而引发神经精神症状。

      为了阻断1型干扰素α对大脑的影响,研究团队给狼疮模型小鼠注射了一种名为anti-IFNAR的药物。结果显示,这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元突触丢失,并减轻神经精神症状。

      这项研究为开发治疗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的精神症状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除了红斑狼疮,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等也可能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因此,了解这些疾病与神经精神症状之间的关联,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来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治疗,定期进行神经精神症状的评估,对于预防和治疗神经精神症状至关重要。

      此外,对于医生来说,了解自身免疫疾病与神经精神症状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最近总是发生一些事情后,莫名其妙觉得过去也发生过,而且有点真实,但可能实际没有发生过。比如,最近灯坏了,我似乎听到几个月前记得我爸在房间门口说是这个最亮的一档不能经常用,而我忘记了。经常用,所以这个最亮的一档坏了。当我事后去求证我爸,他说他没说过最亮的一档不能长开,坏了是质量问题。还有就是我爸家里一个浴室挡板弄坏了,然后我想起好像我弟弟之前说他也打裂过挡板一次,所以这次我一打就断了,但事后求证,我弟说他从来没打裂过浴室挡板。这种情况使我感到困惑,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记忆出现了问题,还是发生了其他什么情况。

  • 长期失眠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医学研究表明,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还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等。春天气候多变,气压低,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和激素紊乱,进而诱发失眠。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长期失眠会给人体带来诸多危害,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焦虑、头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肢体麻木、呼吸困难、心慌、血压波动、多汗、月经不调等。

    要改善失眠状况,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熬夜、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等。此外,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助于入睡。

    2. 睡前饮食:晚餐不宜过晚、过饱,避免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 睡前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运动时间不宜过晚。

    4. 睡前放松: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入睡。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失眠状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