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抑郁转躁怎么办(下)

抑郁转躁怎么办(下)
发表人:孙浩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并非所有的躁狂初发均需要其他科室的协助,尤其是那些既往有抑郁史及临床/人口学特征高度接近新发双相障碍的患者。然而,基本评估仍是必要的,包括可能与患者精神状态异常相关的药物:

(可点击图片并放大)

图片

表 1 可能引发类躁狂表现的非精神类药物

理论上讲,针对初发躁狂的评估几乎均应包括以下内容:

  • 尿毒理学筛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代谢全套
  • 促甲状腺激素(TSH)
  • 血维生素 B12
  • 血叶酸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若初发躁狂患者存在以下状况,医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躯体及神经系统评估:

  • 发作年龄>40 岁
  • 心境障碍家族史阴性
  • 躁狂症状于严重躯体疾病期间出现
  • 联合用药
  • 疑似存在退行性或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
  • 意识状态改变
  • 存在皮质及广泛性皮质下功能障碍的征象(如认知损害、运动功能损害、震颤等)
  • 生命体征异常

图片

表 2 部分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的适用范围

基于临床表现,患者可能需要以下额外的检查:

  • HIV 抗体、自身免疫抗体及莱姆病抗体;
  • 重金属筛查(当提示存在环境暴露时);
  • 腰椎穿刺(躁狂性谵妄,或疑似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副肿瘤综合征);
  •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 对白质病变及小血管疾病的显示效果优于 CT);脑电图。

躁狂+抑郁≠双相障碍

躁狂一旦难以被归结为其他精神障碍、潜在躯体疾病或中毒-代谢问题的结果,即被视为双相障碍的表现。无双相障碍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不久后出现躁狂症状,其疾病学分类争议尚存,与诊断标准的版本有关。

例如,STEP-BD 研究观察到,当抗抑郁药与心境稳定剂联用时,患者转躁的风险很低(约为 10%);研究者得到结论,很多所谓抗抑郁药所引发的躁狂可能只是双相障碍的自然病程。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称抗抑郁药致双相障碍 I 型患者心境不稳定的风险高于其他双相障碍类型。

DSM-5 建议:

  • 若停用抗抑郁药后躁狂症状消失,此种情况可被诊断为物质所诱发的心境障碍;
  • 若停用抗抑郁药后,其生理效应逐渐消失,而躁狂症状仍持续存在,且程度达到综合征水平,此时可诊断为双相障碍;

具体时程方面,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提议:

“若抗抑郁药治疗已开始或加量 12-16 周,此时出现躁狂/轻躁狂症状,则不可能是由抗抑郁药所触发的(然而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抗抑郁药仍应停用)。”

表 3 需要格外留意的临床因素

抑郁初发后,若患者存在以下特征,其罹患双相障碍的风险较高。这些特征包括:

  • 初次心境事件发作较早(青春期前);
  • 双相障碍、频繁复发抑郁及精神病家族史阳性;
  • 抑郁状态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很多抑郁特征,包括季节性抑郁、非典型抑郁、自杀倾向、易激惹、焦虑、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产后心境事件发作、短暂但多次复发的抑郁,均与潜在的双相障碍相关,但没有一个能用于明确双相障碍诊断。来自 NIMH 协作抑郁研究的数据显示,当患者存在双相障碍家族史时,抗抑郁药相关心境转相后的复发躁狂/轻躁狂风险更高,而其他临床变量的预测价值则相对较低。

另外,尽管一些医生认为,对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理想可能提示潜在的双相障碍,但这只是难治性抑郁必须加以考虑的冰山一角。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抗抑郁药治疗无应答与双相障碍诊断之间并无相关性。

双相障碍=终生药物治疗?

本次躁狂/轻躁狂发作后,再发抑郁或躁狂/轻躁狂的风险仍高,尤其是康复后 6-8 个月时。自然史研究显示,大约 40%的患者在躁狂初发接下来的一年内再发躁狂。对于初次躁狂发作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病情工作功能较低、纯躁狂发作(相对于混合发作而言)及早发患者而言,其再发躁狂的风险尤其高。

目前尚缺乏针对躁狂初发后维持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维持治疗具体维持多长时间通常视临床判断而定。德克萨斯双相障碍药物治疗计划建议:

  • 2 次躁狂发作,或者 1 次严重发作和/或双相障碍或重性抑郁家族史阳性,建议终生药物治疗;
  • 若患者为初发躁狂,且无双相障碍或重性抑郁家族史,维持治疗期结束后可考虑逐渐减停药物,一般是在症状缓解 6 个月后,但也需考虑初次发作的严重程度、环境因素及前驱期病史等。

与之类似,双相障碍治疗专家共识指南系列中,84%的专家倾向于针对两次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终生心境稳定剂治疗;而针对初次躁狂发作后应治疗多长时间,专家未给出推荐。

躁狂后抑郁,抗抑郁药还用不用?

双相障碍的抗抑郁药使用存在广泛争议。尽管主要的临床顾虑是,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转躁或加速复发的频率,但近些年来,研究提示更大的问题在于此类药物的疗效可能不佳。

若对病史及临床状况进行认真的纵向评估,发现初次躁狂发作的确预示着双相障碍,那么至于今后是否使用抗抑郁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初次发作究竟是躁狂还是轻躁狂,除外当前存在的阈值下混合特质,以及澄清近期躁狂的发展等。若本次躁狂/轻躁狂发作较为短暂,且停用抗抑郁药后呈现自限性,那么形式则不太明朗。

尽管在此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回避抗抑郁药单药治疗;但在目前,此方面疗效及安全性证据尚缺乏。临床决策可能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 再次使用与转躁相关的同一种抗抑郁药,风险高于选择另一种抗抑郁药;总体而言,相比于 SNRIs 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纯 5-HT 能抗抑郁药或安非他酮导致心境不稳定的风险相对较低。
  • 一般而言,躁狂发作后,后续使用抗抑郁药应与当前的心境稳定剂联用;
  • 急性躁狂/轻躁狂发作后较短时间(约 2 个月)内,引入抗抑郁药治疗很可能不合适;
  • 患者方面应被告知躁狂/轻躁狂,以及混合特质出现的风险,并应熟悉关键的靶症状;心境图表可能起到一定帮助和;
  • 患者应处于密切监测之下,以防抑郁的加重及躁狂/轻躁狂的复发;
  • 一旦出现精神运动加速的第一手征象,或 DSM-5 中所定义的混合特质,任何抗抑郁药均应立即停用。

心理教育

躁狂发作后的功能恢复可能落后于症状消失,而亚临床症状也常持续存在。躁狂过后往往会出现抑郁发作,而如何与预防及治疗这些发作无疑也是问题。鉴于躁狂发作的中位时长为 13 周,患者及其家人需要知道,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全恢复尚有待时日。

目前,因严重躁狂被收入院的患者(包括上篇提到的 J 女士)很少能在医院住到症状完全消失;有些时候,即便患者是因为安全性考虑而被送入院,这些患者也可能带着症状出院。为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心理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 酒精及非法药物对精神状态的破坏效应;
  • 自杀风险,以及面对紧急情况时应做什么;
  • 维护规律的睡眠时间表,避免睡眠剥夺;
  • 服药依从性及药物副作用的管理;
  • 必要的实验室监测;
  • 了解联用的心理治疗,以及有效的压力管理;
  • 熟悉预警症状,以及如何监测发作。

结语

当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征象时,应停用一切抗抑郁药,考虑启用心境稳定剂或/和抗精神病药。医生须考虑躯体疾病及物质相关躁狂的可能,并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及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长,以及日后再度使用抗抑郁药的利弊,需具体病例具体分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抑郁性品行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 导语:我们该如何科学认识抑郁症? 京东健康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李凌江为您解答。

     

    专家信息:

    李凌江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中国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组长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委员会首席专家

     

    问题一:什么是抑郁?

     

    抑郁是一种情绪,喜怒哀乐悲恐惊,人的七情六欲之一。几乎没有人从未体验过抑郁。一般来说,抑郁就是情绪低落,是对现实中某些重要东西丧失后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如失去亲人、地位、财富,或者信念、名誉、理想等。

     

    问题二:什么是病理性的抑郁? 

     

    专家观点:病理性的抑郁具有三个特点

     

    1)首先,病理性的抑郁除了最核心的症状,情绪低落和没有兴趣(或快感);还有很多其他症状,如睡不好、吃不香、没有精力、木讷(脑子转不动)、注意力不集中、自觉记忆力下降、易否定自己、对生活无望,甚至可能出现自杀。

     

    2)其次,病理性的抑郁是连续的。今天情绪低落,明天又好了,症状不能持续2周以上的,一般不是病理性的抑郁。

     

    3)第三,病理性的抑郁会有功能损害,比如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其中社会功能的影响更能指导诊断。社会功能指的是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工作能力及角色转换能力。生理功能指的是睡眠、食欲及躯体症状等。

     

    如果一个人的抑郁具有这三个特征,这种抑郁就是病理性的,或者称为抑郁发作,那就需要医学的帮助了。

     

    问题三:病理性的抑郁就是抑郁症吗?

     

    病理性的抑郁或者抑郁发作,可以见于很多情况,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病人有时亢奋,有时抑郁;分裂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既有精神病性症状,又可以同时有抑郁发作;躯体疾病比如脑卒中后出现抑郁发作等,这些抑郁发作不能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来进行,否则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问题四:什么是抑郁症呢?

     

    抑郁发作如果经过专业人员诊断,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伴随的抑郁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但无论是抑郁发作(病理性抑郁),还是抑郁症,都应该及时寻求医学帮助,接受对抑郁症的规范治疗。

     

    问题五:大众理解的“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一旦情绪有了问题,自我调整不能起效,症状持续2周以上了,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或机构的帮助,尽快去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线上心理门诊就诊。

     

    问题六:抑郁症能不能治好?

     

    专家观点1:多数抑郁症治疗都是有效的

     

    目前医学研究证明,多数抑郁症患者,通过专业机构的正规治疗,都能得到有效缓解,正常生活。抑郁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其中最方便,疗效最稳定的是药物治疗。

     

    人们常说的散散步、换个生存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适度运动,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或者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专家观点2: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时,会充分权衡疗效与副作用的利弊

     

    不少病人爱问:“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副作用大不大?”

     

    其实,精神专科的医生在制定方案治疗前,已经权衡过利弊了。药物控制病情的“利”,是远远大于副作用产生的“弊”的! 也就是说,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疾病对个体健康的损害。尤其是中重度的抑郁症,优先选择的还是药物治疗或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

     

    术业有专攻,抑郁症病人要相信专科医生的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抗抑郁症!

     

    问题七:抑郁症可以预防吗?怎样预防?

     

    抑郁症是精神障碍,也是一种精神疾病。它的发生,一方面有生物学原因,与遗传因素、幼时经历等都有关系;另一方面为后天刺激,比如生存环境改变、精神压力大、外界刺激等因素,都可能促使抑郁症发生。所以,为了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要尽量减少精神压力,使情绪保证在正常范围内。

  • 一、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

     

    (1)治疗目标: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伴随症状,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在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躯体感受,激发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基于评估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家庭干预、物理治疗等)、长期规范化治疗(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个体化治疗。

     

    (3)治疗周期:一般情况下,新型抗抑郁药在1~2周内起效,1~2月时效果最明显,2~3月可以达到临床痊愈。专家的共识推荐是:首次发作:在临床痊愈后,宜用药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以上,药物剂量尽可能保持或略低于治疗剂量。首次治疗用药是否到达足够剂量和足够疗程、效果如何、是否坚持维持治疗等,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近5年有2次以上复发者,宜维持治疗2~3年以上。3次以上复发者,宜长期用药。

     

     

    二、焦虑抑郁状态的注意事项:

     

    (1)焦虑抑郁状态只是一种初步印象,严格说来不是具体疾病的诊断,精神科医师应该在后续诊治中尽可能明确诊断及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综合科医师来说,在进行抗焦虑抗抑郁治疗2-4周后效果不理想,应及早请专科会诊明确诊断及规范治疗。

     

    (2)患者普遍存在服药种类较多、对诊治不信任不放心、治疗依从性差、对不良反应敏感、社会生活严重受损、反复就医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及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现象。因此需要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每天按时服药;某些药物可能几周后才会起效(非本二氮卓类药物);症状改善后需要继续服药;不要自行减药停药;及时就医指导如何处理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等脏器功能和其他相关问题;及时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或自己喜欢的运动;尽可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等。

     

     

    (3)服药期间禁用或慎用酒精及减肥类药物、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减少吸烟。

     

    (4)存在共病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请一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苯二氮类药物(安定类)起效较抗抑郁药(具有抗焦虑作用)快,早期应用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和减少使用抗抑郁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耐受现象。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该类药物。

     

    (6)焦虑抑郁状态障与社会心理因素、脑结构和功能异常、遗传、生长环境、反复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及灾难性的认知等因素相关,因此需要综合性治疗,如基于评估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家庭社会干预、文体活动等,单靠药物治疗许多患者不能“除根”。

  • 抑郁症是一个很难缠的“精神感冒”,如果处理不当,或许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严重的会有轻生的念头和行动,甚至做出痛苦的抉择,遗憾终生。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那么罹患抑郁症以后,应该怎样和抑郁相处呢?

     

     

    一、走出去

     

    环境要变,抑郁情绪一旦产生,会对现存环境中的特定事物或者事件产生极大地反感和厌恶。此时改变环境,对于抑郁患者来说或许十分重要。毕竟让自己远离产生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对于控制抑郁情绪帮助很大。

     

    二、宣泄出去

     

    一定要学会宣泄,无论是找心理医生,还是自己的好友,还是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找一个能听你讲述自己内心不愉悦的感受的地方。而最好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是医务人员,只有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才能有效地减少心理压力,减少做出错误抉择的可能性。

     

    三、正规治疗

     

    仅仅靠活动和发泄,并不一定能纠正自己轻生的念头,如果自己真的有轻生的念头,个人建议一定接受正规医生的正规治疗,药物的干预在此时可能已经不可避免,而药物产生的作用也会非常重要。

     

     

    四、找人陪伴

     

    一旦有轻生念头,一定记得找人陪伴,或者在自己做出轻生决定之前,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因为很多人会为此做出努力。你不是孤单的,你和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天空下,所有人都不会舍得你轻易的离去。

     

    看懂了吗?经过正规的治疗,绝大多数抑郁患者都会走出去,而且我曾经说过,所有有过轻生念头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去阴霾以后,都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是多么的美好。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一、第一心理杀手——抑郁症


    作为一种“心灵流感”,抑郁现在已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号称“第一心理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目前全球有四亿人患有抑郁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病。

      

    二、抑郁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可怕?


    为什么会这样?

     

    要知道,情绪是一种能量,是人的心灵、意识和精神世界维护其辦析力和觉察力的动力,

     

    是掩藏在人的生理机制后面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它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心境,如果缺乏流动,那么人一定是死气沉沉的。

     

    1、情绪“堵塞”,缺乏流动

     

    情绪缺乏流动的人,他的喜好、探索心、冒险精神、欲望、创意也相应很低,爱的能力也很低,

     

    简单来说,就是他对于世界是麻木的。所以,现实中心理出现问题的,通常不是那些情绪鲜明、爱哭爱笑的人,

     

    而是那些情绪缺乏流动、情绪表达困难的人。而情绪“堵塞”,就产生了所谓的抑郁。

     

    2、抑郁症的人,会无意识的“掩藏”快乐

    一个被标定为抑郁的人,会无意识地藏起他的快乐,只有在梦里,快乐体验才会更多地呈现,这也是快乐的人容易做悲伤的梦,而抑郁的人常做高兴的梦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讲,接受抑郁,就相当于接受快乐,反之亦然。

     

     

    3、心情长期“阴天”,没有阳光,抑郁症就此生根发芽

     

    如果用天气来形容,抑郁症就是心情长期“阴天”的结果。

     

    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例如失业、失恋、家庭矛盾、离婚、失去亲人、经济损失等,都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的调适,这种情绪可能会慢慢消失,但也可能久居不退,心情长期“阴天”,长久见不到“阳光”,抑郁症就此生根发芽。

      

    4、抑郁症往往来的“无声无息”,觉察到时已无力摆脱

     

    有时我们并不知道身边的人有抑郁症,这并不奇怪。因为抑郁是从无声无息的情绪低落开始的。

     

    有时,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情处于“阴天”状态,它就在暗处滋生暗长了;当你察觉“乌云密布”时,它已成气候,发展成为抑郁症一一你已无力摆脱它了。

     

    三、抑郁的“出口”,天才还是魔鬼?


    抑郁是对人心身有伤害力的情绪,但压抑的情绪如果不用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精神分裂与反社会、攻击性、赌博吸毒等来“出口”的话,反而会成为生命的创造力与激情。

     

    未曾体验过深重压抑或挫败的人,多半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创造者、艺术家与天オ。

     

     

    也就是说,抑郁的情绪本来是自然的,它与兴奋同体,当抑郁呈现的时候,兴奋和愉悦在它不漂亮的外衣掩藏下,其实已经蠢蠢欲动了,这时候对抑郁的排斥反而会阻断快乐的萌动与成。

     

    抑郁一旦被看成最糟糕的体验,它就被钉在耻辱柱上,过度关注它反而会使我们的内在情绪能量都幻化为它。

     

    抑郁让人无力,想歇下来,放弃权利、责任,放弃追求或苛求,得过且过。

     

    但是,缺乏抑郁能力的人,也是很危险的你觉得不可思议吗?我们用过劳死这个现象,来解释为什么缺乏抑郁能力的人是危险的。

     

    过劳死的人,其实就是生命这根蜡烛点得太亮了,生命力被过度耗费了。

     

    而抑郁可以把生命的烛光变得暗淡,让生命能够承受阴影,缓慢地展开它美丽的翅膀,反而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这也是很多天才都有躁郁症的原因。

     

    兴奋躁动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似乎可以创造整个世界;创意枯竭的时候,他们的生命色彩就表现为抑郁让他们潜伏起来,生命不至于被耗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一、抑郁症可以治愈么?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症状有自愈倾向,但也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如果这次抑郁了,它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缓解,但是可能遭受一些环境刺激或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再次出现抑郁的症状,一旦持续两周以上,就认为可能是抑郁症。此时如果经医生判断抑郁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可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经规范科学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是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或者合并一些个人或者团体的心理治疗。总体而言,抑郁症是可以克服的,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在抑郁的状态下,他对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己的康复都带有一种不正常的绝望。在这种绝望下,认为自己的抑郁是无法治愈的,所以选择了轻生,这是我们觉得特别遗憾的。实际上,只要患者决定来医院接受治疗,就已经有了一半以上被治愈的可能。

     

    二、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 

     

    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病人群,我们的患者家属也都显得十分的头疼,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患者从这种抑郁的氛围中拉出来。抑郁症的家人要时刻的关心和留意我们的患者,以防患者做出什么不良行为。那么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

     

    一是干预抑郁症病人的负面情绪。一些抑郁症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容易产生继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得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担心无法找到工作,或会被人嘲笑歧视等。专家建议家属鼓励抑郁症病人走出家门散散心,如逛逛街、逛逛公园、看看花会等等,这对放松心情,唤起心理上的愉悦感十分有效。

     

    二是鼓励抑郁症病人说出内心感觉。抑郁症病人受病情控制,普遍出现思维缓慢,语言行为减少的情况。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家属可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其鼓励、劝告和指导。同时,家属还可以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从而逐渐引导病人开始注意外界。

     

     

    三是帮抑郁症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心理专家建议家属在考虑营养配餐时,既要照顾到病人的口味喜好,同时也要兼顾营养摄取。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症病人常出现的问题,对此应选择病人平时较喜欢吃的并且含粗纤维食物。照顾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家属应鼓励和陪伴病人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病人睡眠。对因为患上抑郁症而变“懒”的患者,家属可帮助病人进行个人日常卫生的清理。

  • 首先,向崔永元教授致敬。都说小崔不容易,但有人不知道,他是一边和疾病斗争,一边发声。他患有抑郁症,并且多次公开呼吁重视这个疾病。

     

    在很多人眼中,对崔永元印象最深的就是春晚上的《小崔说事》,那个有说有笑、活泼可乐的小崔同志,同样,崔永元之前深陷抑郁症的事情也是众所周知。张国荣、乔任梁等明星事件,华山、峨眉山的学生跳崖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该类精神性疾病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如今在医院门诊里,因抑郁症问题就诊的患者有老有少,社会阶层也不分上下。曾经有一个女性患者,因为和丈夫的婚姻问题、孩子学业的问题等,变得焦虑、烦躁,家里其他人并没有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沟通,只是开玩笑的说她更年期提前了,让她放松心情,不要胡思乱想。

     
    没过多久,患者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对生活也没有了以前的热情,开始饭量减少,伴随着无尽头的失眠。她开始认为死亡就是解脱。就当她准备服用大量安眠药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时,被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到医院抢救。事后经过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家人的关心沟通,她慢慢回到了彩色的世界,使自己年轻的生命重新活跃了起来。

     

     

    虽然抑郁症在社会中越来越多,但并非不治之症。当你长时间的处于心情低落,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缺乏安全感、丧失兴趣和愉快感的状态时,可以选择与心理医生沟通、进行正确的调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的状态。除此之外,了解并有意识的去预防抑郁症,多跟身边人进行沟通交流,闲暇时间进行户外运动,旅游,这些都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情绪的转换。

     

    有人说,如果小崔不那么认真,可能就不会抑郁。但小崔的认真,大部分都和自己没关系,大部分是为了大众利益,正因为如此,更值得我们钦佩。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

     

    案例

     

    芳芳,女,33岁。

     

    我得抑郁症是不知不觉的。去年1月,我发现我的工作能力莫名其妙地不行了,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应对自如,记忆力也不像以前好,反应没有原来那么快,处理问题也不够决断了。

     

    慢慢地,情绪也出了问题,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吃、对玩,都觉得没意思。本来睡眠就不好,这个时候呢越来越糟糕,每天睡觉的时间,逐渐从五六个小时,减少到三四个小时,每天都很累、很疲惫。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不快乐。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抑郁症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情绪好不好。正常人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开心就不开心,有什么关系?谁能保证永远开心?

     

    开心不是生活的必备条件。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我发现自己可能有抑郁症时,我告诉了家人,家人认为我没有病,不能理解我。因生活所迫,我几度努力工作,都是被不可名状的烦恼而障碍,最后只有放弃工作。

     

    我常常以泪洗面,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每天被恐惧,压抑,烦恼,嗔恨等情绪笼罩。

     

    家里一点细微的声音,小孩的欢声笑语,家人们进出房间的动静等足以让她我崩溃,我常常彻夜无眠,内心的痛苦莫可名状。

     

    后来,我几度寻医求治,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总结说问题不大,吃药就能缓解。我记得是一种白色的药片,一天三次,吃了一个星期后,之前仿佛在全身游走的烦躁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心情没那么差了。晚上虽然睡不好,但是能睡一点了。

     

    除了吃药,我还定期去看心理咨询师,她会帮我疏导自己的情绪,让我渐渐看到了久违的灿烂阳光,阴郁的心情也被一点一点照亮,病情逐渐好转。

     

    一个月后我去复诊,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原来那个活蹦乱跳的自己又回来了。

     

    虽然我现在也会有复发的时候,但是,克服了第一次抑郁症,就算后面复发,我也觉得很容易去战胜了。即使现在,我再想起那段靠安眠药都睡不着的日子,感觉也没那么可怕了。

     

    抑郁症虽然是心理疾病,但和躯体疾病一样,及时治疗是关键。通过接受正规治疗,按时服药,抑郁症也是可以战胜的。

     

    许多战胜抑郁症的人群,虽然抑郁症恢复的方法各有不同

     

    但是基本都离不开这几点

     

    一.正视自己的问题,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想自己怎么会得了精神疾病?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坚决不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而讳疾忌医,不想让别人知道。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得抑郁症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抑郁只是因为你以前太累了,生命能量流失了,它提醒你需要调整,需要体养生息,得到更多的关照和支持。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打破病耻感,,积极治疗,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抑郁症就不可怕,是可以治好的。

     

    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哪怕是正常人轻而易举都可以做到的,抑郁症患者也努力去做,你只要做成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例如,写出一段表达自己的话语,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等等。

     

     

    曾经你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现在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你发现了自己存在依然有价值,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完成小事件,你积累了自己的成就感,你的自信心也会回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抑郁的症状也会一点点消失。

     

    三.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相当于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一个抑郁症患者通过自己单打独斗去对抗抑郁是很难把抑郁症治好的。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中,必须与这个社会建立起关系,身边最亲的人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利用好他们,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你会恢复的更快。

     

    最后,我想提醒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一个底线,就是绝不自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好起来的可能和希望。

     

    坚持做到几件事

     

    第一,就是不自杀;

     

    第二,按医嘱吃药,一粒都不少;

     

    第三,努力多吃点饭,增强抵抗力;

     

    第四,如果体力允许,哪怕多走一步路也行,加强锻炼。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只有形成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抑郁症才能好得更快。​​​​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自古以来,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忧愁、抑郁的时刻,不过我们往往最终能够从低落情绪中走出。

     

    然而也有一些人,无法解决这种抑郁情绪,对很多事情丧失了兴趣,失眠,持久地疲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自责、内疚,甚至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这也是如今我国越来越庞大的“抑郁症”人群所面临的现状。

     

     

    究竟,有什么因素能够导致我们患上抑郁症呢?

     

    原因很复杂

     

    为什么有的人会得抑郁症?有的人却不会?

     

    抑郁症本身并没有实际性的器官病变,并不像中风那样,能够通过核磁等影像检查看到我们脑子哪里出现了问题,它似乎有些虚无缥缈,却有着直观的一系列症状。

     

    是有些人过于敏感,过于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吗?

     

    不!

     

    很多人都以为抑郁症只是一时的心理因素。

     

    然而,抑郁症并不简单,也并不单单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国际医学专家已经公认, 抑郁症是由遗传基因、环境、心理、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一种病症。

     

    我们脑子中存在着这样一类传递快乐、悲伤等情绪的神经递质,它受多种基因影响,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中大概占据着30%的比例。

     

    其次,性别对于抑郁症也有着影响,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要比男性高出三倍,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与激素的水平变化有关。

     

     

    除却这些,人格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引起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敏感和追求完美的人相对来说,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但这并不绝对,有些人外表十分开朗,和人交谈友善而欢快,但实际上却有可能在深夜或者独自一人时煎熬。

     

    至于社会环境因素则更加复杂,有些人也许是遭受了重大的创伤、打击,也有可能是因为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最终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

     

    总体来说,家庭关爱的缺失、过于沉重的压力、低收入,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增加。

     

    春天到了

    心情就会好起来吗?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抑郁症也与季节有着密切关系。

     

    通常来说,季节性抑郁症往往在冬季高发,因为冬季相比其他季节,阳光往往会更稀少,更容易导致我们的心情低落。

     

    刺骨的寒冬,也带来了直达心底的寒意。

     

     

    但春天到了,心情就会好起来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阳光明媚的春天,往往会让更多人心情愉悦,与三两好友,趁着春光踏春游玩,简直不要太快活。

     

    然而,春季同样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也是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念头最频繁的季节。

     

    春季天气变化多端,时而温暖,时而突然涌现一波倒春寒,有时候又会像夏天一样炎热,忽晴忽雨的天气会让那些本身就遭受了许多问题困扰的人,更容易心情烦闷。

     

     

    其次,在春天,我们的身体激素往往会分泌得比较旺盛,会更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继而影响情绪。

     

    对于正常人来说的大好时光,在抑郁症病人眼中,往往与他们无关,甚至更加刺激着他们的忧郁。

     

    如何应对抑郁症

     

    没有经历过抑郁症的人,通常难以感同身受。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不需要治疗。但那是短暂的抑郁情绪。

     

    抑郁症,已经不是简单地通过休息、玩耍、旅游等方式就能够轻松解决的。

     

    对于诊断为抑郁症的人群 ,一定要及时、及早地到专业医院,寻找专业医生来治疗,通过药物干预、心理干预,大部分抑郁症是能够治愈的,并且不需要终生服药。

     

    但如果一直拖延,不去就医,最终的治疗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我们自身能够做到,最重要的其实是 预防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积极地锻炼,多和朋友们敞开些心扉,如果一时间有了抑郁的情绪,要及时地去排解。

     

    多去拥抱自己的朋友,拥抱自己的家人。

     

    或许,我们会在某些时刻陷入黑暗,但要相信自己,一定最终能够去拥抱明媚的阳光。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芳菲,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心情却如同乌云密布。自从2022年6月11日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确诊为抑郁状态以来,我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然而,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鼓起勇气,通过网络平台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医生***非常专业,在详细了解我的病情后,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

    起初,我对这种治疗方式抱有怀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的情绪逐渐稳定,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医生***的关爱和耐心,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用药期间,医生***经常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询问我的恢复情况,并针对我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他的专业和细致,让我对这位医生充满了信任。如今,我已逐渐走出抑郁的阴影,重新拥抱生活。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感互联网医院的便捷与高效。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得到了专业的治疗。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重拾生活的信心。

  • 在这个医学科技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问诊,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某天,我感到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有自杀的想法。于是我选择了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咨询。

    医生耐心倾听我的主诉,详细询问我的病史和症状。他给予我温暖的支持和专业的建议,让我感受到了关怀和安慰。医生的细心和耐心让我感到很温暖,他的专业知识让我对治疗抑郁症充满信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接受治疗,通过药物和心理疗法逐渐缓解了抑郁症的症状。我感激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也感谢医生的悉心治疗。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医生的支持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最近情绪低落,总是感到焦虑不安,所以特意咨询了一位专业医生。在开始诊疗之前,医生提醒了一些事项,包括必须查看完整病例后开始诊疗,并且在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在医生接诊后,他很友善地和我打招呼,并询问了我的主诉。我咨询了关于盐酸舍曲林的用药情况,希望能多开一些,但医生耐心地解释了一次诊疗只能开一种,并给出了详细的用药建议。在得知我需要长期用药两年后,我询问是否有优惠,医生很坦诚地表示他们只能开处方,不是卖药的。最后,我购买了药品,并且医生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服务结束后,我感到医生的专业和耐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和仔细地询问我的病情,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对我的主诉抑郁症、洁癖和强迫症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服用左洛复盐酸取舍林片和欧兰宁奥氮平片。医生的专业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感觉很受关心和照顾。

    在服药期间,我定期在线上问诊平台与医生进行交流,医生总是给予及时的回复和建议,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医生还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为我的健康负责,让我感到很温暖。我非常感谢医生的辛苦付出,希望医生能够继续保持专业和耐心,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帮助。

  • 我是一个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的患者,最近因为重度焦虑抑郁症在网上咨询了医生。医生高聪非常友善地帮助我,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给出了专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问题,请求开具处方和检验单。医生耐心地与我沟通,为我开具了所需的处方和检验单,并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在医生的帮助下,我成功预约了药品,但因为药品暂时缺货,医生建议我去别的店看看。医生还赠送了我追问包,让我在结束问诊后仍可继续追问1次。我感到非常感激医生的细心和耐心,他的专业素养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咨询了抑郁症、强迫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方案。通过与医生的沟通,得到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为自己的病情找到了更好的解决途径。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更加信任和满意。

    时间:2021-04-29

  • 医患之间的温暖故事

    今天是个晴朗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手机上的互联网医院应用。在天津河西区,我的精神科医生***医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从一年前我开始服用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我就习惯了每周在线与***医生沟通。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向***医生提出了继续开药的需求。

    屏幕那头,***医生很快就回复了我。他询问了我近期的身体状况,然后告诉我,根据我的病情,他决定为我开具一个月的舍曲林处方。

    在询问了药品厂家后,我选择了唯亭。很快,处方就创建成功了,并且被送到了药师那里进行审核。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翻看了之前的问诊记录,想起了***医生那些温馨的话语。他总是耐心地倾听我的烦恼,给我提供专业的建议,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关怀。

    当处方审核完成后,***医生再次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已经走出了抑郁的阴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终于,我收到了药品的预约通知。看着那些熟悉的药品名称,我心中充满了感慨。感谢***医生,是他让我重新拥有了美好的生活。

    在结束这次线上问诊后,我心中充满了温暖。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需要,***医生都会在我身边,给我提供帮助和支持。

  • 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对于我的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并且通过沟通了解到我一直服用盐酸舍曲林片。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和检验单,并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通过网上购药平台,我很方便地购买到了药品,并且得到了医生的再次确认和祝福。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让我感到非常满意。

  • 在我心情低落的日子里,我选择了在线寻求医生的帮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我选择了依托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我打开电脑,进入了医生的在线诊室。

    医生很快就回复了我的消息,询问我的症状和主诉。我诚实地向医生描述了我的抑郁症、洁癖和强迫症的症状,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我的病史和过敏情况。他提醒我注意一些用药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我的病情稳定情况为我开具了处方。

    通过医生的诊疗,我获得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建议。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心态度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满意。

  • 今年暑假,我带着孩子去了***医院,找到了杨主任。杨主任给我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给出了治疗方案。孩子当时正在上初三,学习压力大,开学后状态不佳,不愿意上学。杨主任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诊断孩子患有焦虑抑郁状态,并开了舍曲林的药物,剂量为每天50mg。

    经过几周的治疗,孩子的状态略有好转,但还是不愿意上学。杨主任在最近的复诊中,建议将舍曲林的剂量增加到75mg,并继续服用择思达80mg。杨主任的细心和专业让我非常放心。

    在与杨主任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的担忧主要是害怕同学议论嘲笑,以及担心课程跟不上。杨主任告诉我,需要调整孩子的认知,学习应对方法,并建议进行心理治疗。杨主任的关怀和耐心让我感到温暖。

    在家里,我也在努力支持鼓励孩子。每当孩子有情绪波动时,我会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我相信,在杨主任的专业治疗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会逐渐走出阴影,重新回到校园。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杨主任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对互联网医疗充满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医疗会为更多的人带来便利和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