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发表人:葛现伟

作为总体心血管风险等级处于相对高危水平的人群,理论上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更为严格的血压控制。但由于研究证据并不完全一致,近年来对其最适宜的降压目标值建议的分歧一直存在。一方面新近荟萃分析和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支持严格控制血压更有利,另一方面临床上存在对强化降压目标可能对冠心病患者带来降压与心血管预后之间“J”型效应的顾虑。总体而言,合理的降压目标建议应基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终点证据。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讲,积极降低收缩压有利于降低心肌负荷,但舒张压过低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的灌注。关于最低安全舒张压水平无共识,目前认为舒张压维持在70-79 mmHg是安全的。冠心病患者降压时需控制合理的降压速度,舒张压<60mmHg时应高度警惕,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因为这类人群的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

 

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对中国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也做了合理推荐:

  • 对于>80岁的患者,合理的血压目标值为<150/90 mmHg;

  •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而言,<140/90mmHg作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I,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IIa,B),应注意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60mmHg)(IIb,C)。

高龄、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冠心病疾病介绍:
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指负责心脏传导的左束支发生传导障碍或延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室内传导阻滞,发病率约为1%,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多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胸痛、胸闷、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等。本病部分患者可治愈,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必要可进行心脏起搏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及是否合并右束支阻滞等相关,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或有效缓解症状,如原发病病情危重或有晕厥症状但未进行规范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期的一种状态,去心脏功能不全的统称,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两个!


    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您提问的问题基本一致,那么问题来了,心力衰竭的病人,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
     

    且看李大夫和大家一起来支招!

     

    一、限盐限水饮食

     

    限盐饮食大家可能比较清楚,这是因为钠盐作为体内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构成部分,过多得钠盐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导致容量负荷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会诱发加重心衰。限水的原因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水的摄入过多,也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发病!在心衰治疗中,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保持干体重,而保持干体重的基础就是限盐和水!

     


    二、避免受凉劳累

     

    心衰诱发的常见原因中,感染和劳累占据了大多数原因!而受凉则是感染的常见原因,因为受凉导致的感染后,会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导致心衰加重!而劳累则比较容易理解,劳累会直接增加心脏负荷,从而诱发心衰犯病或加重!
     

    三、做好心脏康复

     

    心衰后的病人,如果心脏康复做的好,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心衰后的预期寿命!而心脏康复中,运动处方和心理处方尤其重要,做好心脏康复锻炼,做好心情后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症状和预后!心脏康复,是心脏心衰后的一大法宝!

     


    四、药吃好

     

    心衰治疗中,黄金三角必不可少,黄金三角是明确的可以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所以,心衰以后,把药物吃好,才能更好的改善症状和改善预后!黄金三角主要是指ACEI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心衰后期,使用各类心脏辅助装置,比如三腔起搏器,左室辅助泵等,也可以改善心衰的症状,但不管怎样,心衰都是心脏功能衰竭的最后状态,我们要科学面对,理性面对,才能让心衰患者的有限生命内过的更幸福、舒适和精彩!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有规定的,正如提问者的问题一样,将高血压的血压降的过低,也是容易有危险的!

     

     

    一、达标不是把血压降的更低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血压达标,而这里的达标,肯定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将血压降的过低,肯定是会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的,道理很简单,灌注不足导致的心梗脑梗屡见不鲜。所以,把血压控制好可以,但降的太低也就不对了,我们不仅仅要把血压降下来,还得保证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过低。

     

    二、血压降的过低是减药或者停药的一个标准

     

    好多人问,那我高血压,如果血压降低过低或者太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时候已经是我们血压药减量的标准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减量降压药物,比如把两种降压药物变成一种,或者只减量其中的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减量药物后血压仍然过低,那么就需要考虑再减量或者停药了。

     

    三、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

     

    降压药要吃,但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吃降压药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比如为了降压,为了保护靶器官,为了使得心率达标等等。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吃降压药而吃,了解你吃降压药的目的,有时候也很重要。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了降压,而把血压降低到另外一个极端,这也是降压中不允许的。

     

     

    亲,听懂了吗?过犹不及,把血压降的过低,也是一种伤害。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高血压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多发病症,严重的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群已经飞速增长到了2.7亿!成为了我们所有国民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也成为了我们首要任务。

     

    学会识别高血压,预防它的悄然而至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高居不下,但是众多患者中,能明确的及早的知晓自己患病且加以控制的患者少之又少,有些患者直至脑梗、肾功能衰竭时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面对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多了解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定期检查身体以及检测血压是预防高血压的必要措施之一,当然也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血压偏高就以为自己得了高血压。一般的成年人应该在未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检测三次血压,并且不在同一日,测量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即可确定病情。

    对待病情一定要从多方面控制,防于未然。

    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诊病情,就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首先便是从改善自身的作息饮食规律开始,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使控制血压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高血压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患者必须要知道的核心策略。

    1. 控制体重

     

    肥胖一直都是高血压重要的诱发因素,患者每天摄入过多的能量、脂肪等,就会导致体重直线上升,变得肥胖。因此,饮食健康对于高血压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患者不宜暴饮暴食,可多吃鱼肉、粗粮、绿叶蔬菜等食物,控制每天的能量摄入。

     

    2. 加强日常锻炼

     

    在日常生活里加强运动,保持一个年轻有活力的身体可以轻松的预防高血压。高血压初期患者可以适当地多增加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跑步、跳绳、游泳等,降压效果都较为明显,患者可按照自身条件为自己制定一份锻炼计划表坚持锻炼。

     

     

    3. 控制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该减少对糖、盐、油的摄入,饮食因以清淡为主,一般情况下,患者每日摄入的盐分应该要控制在3克以下。患者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在各类果蔬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维生素,大量的维生素使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更加容易。

     

    总之,大家应该更加了解高血压,懂得如何科学合理的预防高血压以及控制高血压。

  • 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病,也是慢性病,得了高血压,除了需要坚持用药,还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等,而饮食会影响血压稳定,从而影响病情控制,所以,每个血压偏高的朋友以及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坚持低盐低脂等饮食原则。


    得了高血压,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乱吃,而需要注意“量”的问题,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同时低盐是关键。


    高血压患者应该少吃什么?


    高盐食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低盐饮食是关键,不论吃什么食物,都要注意尽量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过5克。


    但是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成人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g。其实早已远远超出每日食盐摄入量,这还没算上通过加工食物摄入的盐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盐成分。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像是咸菜、咸肉、酱菜、一些腌制的坛子菜等等,大多含有很高的盐分,最好不要吃。


    另外一些常见的食物,含糖量也不容小觑,比如咸蛋、肉肠、榨菜、火腿、面制品类、咸坚果、加工豆制品、薯片饼干以及酱和调料等等,朋友们最好少吃,如果想吃,也应该将这些“隐形盐”计入每日盐摄入量中。


    减盐小技巧分享


    尽量选择新鲜食材,少购买加工腌制的食物,日常多长富含钾的食物;


    选择有刻度表的器具,比如限盐勺,或者大概计算出一袋盐的食用时间,比如一袋500克的盐,每人每天摄入5克,一家四口人,那么计算得出最少要吃25天,如果25天内就吃完了,肯定盐摄入量是超标了的。


    利用食物的鲜味来代替咸味,比如香菇、紫菜等等本身就有鲜味,就可以少放盐,或者用葱、姜、蒜、辣椒等天然香料来增加事物的味道;炒菜的时候,最好在快起锅时放盐。


    购买食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查看配料表,一般都会注明含有的纳成分,越高则表示含盐量越多。

     


    高热量食物


    高热量食物一般是指含糖类、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长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导致人体的热量超标,继而引起超重、肥胖等情况。


    高热量的食物,常见的有:


    含脂肪比较多的食物,如油炸食物,肥肉、奶油、动物内脏等等;


    含糖分比较多的食物,比如精制的米面、点心、糕点、蛋糕和高糖饮料等;


    含酒精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白酒、黄酒等等。


    因为1克碳水化合物大约能够产生4Kcal的热量,所以高脂高糖的食物,其中的热量都会比较高。


    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的技巧


    首先,最好的方法肯定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高热量的食物;


    如果实在想吃,建议早上吃,这时候新陈代谢速率比较高,餐后一小时可适当运动,消耗热量;


    一次性最好不要吃太多高热量的食物,比如一次性可以吃一块小点心,或者喝小半杯少糖的奶茶。


    高胆固醇的食物


    其实很多高脂肪的食物,大多也属于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猪蹄、鸡皮、鸭皮、物油脂等,以及油煎饼、油酥等油炸食物。


    另外,常见的高胆固醇的食物还有动物脑、鱼子、蟹黄、墨鱼等。


    至于高血压患者为啥要少吃此类食物,上面也已经说过了,主要是容易引起肥胖或超重等问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除了以上说的这三种食物,高血压患者还应该尽量少喝浓茶咖啡(特别是浓烈红茶)及浓鸡汤、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什么?


    主食上,少吃精制米面,增加一些粗杂粮,粗细搭配,均衡营养的同时,也可以中和整体的升糖指数。


    蔬菜水果,基本可以多吃,特别是富含钾的蔬菜跟水果,水果比如火龙果、猕猴桃、柠檬等,蔬菜方面比如黄瓜、冬瓜、苦瓜、芹菜、黑木耳、蘑菇、洋葱等。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鱼类、牛奶、鸡蛋等等。


    其实,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并没有特别限制,大部分食物都是可以吃的,只是说一些可能会不利于血压稳定的食物,需要朋友们尽量少吃,控制好食用量,日常饮食保证营养,食物种类可以尽量多样化!

     

    高血压饮食没有绝对的禁忌,即便是高糖高盐高脂食物,也并非完全不能吃,但一定要少吃,控制好摄入量,也不要经常吃。


    同时高血压饮食,还应该尽量保证食物多样化,保持饮食清淡,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粗杂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吃一些豆制品、蛋类、肉类、鱼虾类、坚果等等,这样才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 大家认识了高血压,知道了高血压的严重危害,并了解到高血压的防治及基本的药物治疗,这只是万里长城走出了第一步,要实现平稳降压,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危害,路还很远,很远。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样自我管理呢?今天亮哥针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第一点:还是老生常谈,不管是不是高血压患者,也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高血压患者,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戒烟限酒、少盐低脂、适度运动、多吃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和蔬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有规律。

     

    第二点: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好多患者回到家中就会忘记医生的嘱咐,经常会有漏服、自行减量、加量。或者干脆就是跟着感觉走,自己觉得不舒服就是吃药,觉得今天很舒适就不吃药,造成血压的波动,从而给这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创造致病的机会,一定要按照医嘱的剂量、服药时间口服降压药物。不要盲从他人用药,随意更换。之前有患者来就诊说是近期血压很不稳,最后一问才知道有个亲戚送了他几盒较贵的降压药物,本着贵药就是好药的原则应用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点:要合理的监测血压。为什么说是合理的监测血压呢?部分高血压患者,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要知道血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如果测得血压偏高,就自行加药,如果测得血压偏低就自行停药。血压本来就是有昼夜波动的。偶尔偏高、偏低属于正常,观察即可。盲目的增减药物反受其害。我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血压反复波动来就诊,最后降压药物并未更换,规律用药后血压即可降至目标水平。监测过程中如果有血压升高应先查找原因是不是休息不好?是不是运动后测量的?生气后测量的?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实在不放心可去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再有就是家中血压计的选择问题,目前最准确的血压计为水银式血压计,但水银所致污染严重,预计2020年将禁止生产。目前市场上的大品牌的电子血压计是值得信赖的,最好选用臂式电子血压计。测血压也应该在静息状态下坐式或卧式均可。血压计尽量与心脏同一水平为宜。

     

     

    4.对所用降压药物,要阅读药品说明书,除非特别有医嘱,否则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用药,同时应知晓应用降压药物副作用。但是不要对药物副作用过度担心,既然称之为药必定会有副作用的。现在上市有大量的安全性数据,不安全就不会上市了。对于老年人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从卧位变为坐位,一定要缓慢。对于短效降压药物一定要警惕,特别是心痛定(硝苯地平片),已很少用于临床降压,切不可含服降压!!!

     

    5.应该重视血糖、血脂、尿酸等危险因素的治疗,高血压与血脂、血糖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有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及时就诊。

     

    季节变化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发生波动。天气渐凉,皮肤血管会收缩,一些老年人、平时血压波动大的患者、重度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因此要加强监测。若血压比平时轻度升高(收缩压不超过10mmHg),暂时不特殊处理,随着人体的适应多数人的血压可恢复正常,若明显升高,请咨询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也有明显的增加,但是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升高。之所以出现在各种状况,主要和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是比较快的,我们很难再进行慢节奏的生活。大多数人都比较忙,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家庭,这就造成了压力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也喜欢熬夜。虽然对于熬夜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不太明确,但是发现睡眠时间短的人得高血压的风险是明显高于正常人的。


    很多人平时也重口味,喜欢吃高盐、高糖、高能量的食物,与此同时,运动量也明显下降,这就使得很多人体重超标。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人体就不得不加班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多了以后就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引发高血压。还有一些人喜欢吸烟、喝酒,这种行为能够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可引起心跳加快,进而引起高血压。可能会有喜欢思考的朋友心存疑问,得了高血压以后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为好呢?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心率和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根据目前的观点,在血容量保持不变的情况,心率越快,血压是越高的。血压其实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心脏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水泵,负责把血液打到全身。心脏的作用就类似于我们浇水的发动机,心率增快的时候,心脏的做功就会增加,心脏射出的血液量也会增加,可造成血压的升高。


    很多人心率快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交感神经兴奋以后,就会兴奋相关神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分泌,这几种激素都可以使血压升高。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们研制出了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常见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等。

     

    高血压患者心率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


    之前我看过一篇关于心率和寿命之间的关系的文章,里面提到心率慢的人和心率快的人相比,寿命会长一些。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心率快的话,不仅仅会让血压难控制下来,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心率越低越好,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需要把心率控制在一定水平的,如果太低,可完成脑部供血减少,从而造成头晕的症状。


    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安静状态下心率控制在60~75次就可以,对于那些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心衰、房颤等的病人,心率控制的需要再严格一些,控制在60次左右。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如果超过了80次/分,就需要进行控制了。

  •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患者低血压,是一个常见现象,其和好多因素有关系,今天咱们来看看这个特别的现象!

     

     

    一、心衰为什么容易低血压?

     

    心衰患者低血压,大多数和两个因素有关系,其一是心衰以后,心脏泵血功能变差,导致血压变低!其二是改善心衰预后的治疗,全部仰仗心衰治疗金三角,也就是β受体阻滞剂,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而这三者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结合以上两点,心衰患者的低血压就比较好理解了,一个是心脏自身因素,另一个是治疗原因药物所致!这也是为什么心衰容易低血压的原因!

     

    二、低血压该如何缓解?

     

    心衰患者低血压,该如何缓解呢?如果是自身因素,也就是心脏本身的原因,那么低血压缓解可能性小,纠正心衰就成为治疗的根本!而如果是治疗原因药物引起的,那么我们就需要酌情的减量治疗药物,避免诱发更低的低血压!如果药物引起极低的血压,可能患者不能耐受治疗心衰的药物,适当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停用这些药物!

     

    三、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有些低血压可能没有症状,这也是因为低血压不是突然低下来的,往往是一个过程,而患者则慢慢的适应了这个过程!有些低血压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诸如头晕,乏力等,我们就需要查找原因,对症处理了!如果找不到相关原因,我们就需要尽力纠正心衰,并且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起居等细节,避免低血压造成的相关损害即可!比如注意不要起的太猛,平时多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有必要行介入治疗等等!

     

     

     

    心衰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否则,其预后往往较差……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高血压患者可能均会遇到这样的困扰:经足疗程治疗后,血压依然不达标;或治疗过程中,即使遵医嘱服药,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血压依然逐渐升高,降压难度逐渐增大。那么,此时应如何调整治疗方案呢?是增加单药剂量,还是联合用药?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加量与联用,究竟哪一种方案可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


    降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对心脏、肾脏、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预防或延缓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在一定的血压范围内,增加单药剂量与联合用药,均可提高血压达标率,似乎都可采用,但此时需考虑另一个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是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如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心悸、水肿,普利/沙坦类降压药引起的高钾血症、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动过缓等,均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

     


    相比较之下,增加单药剂量似乎只能增加降压作用,不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反而会增加。以氨氯地平为例,每日用量为2.5mg时,水肿发生率为1.8%;增加至5.0mg时,水肿发生率增加至3.0%;增加至10mg时,水肿发生率为10.8%。由此可见,部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而联合用药就不一样了,同样以氨氯地平为例,当它与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联用时,则可减轻水肿,这是因为氨氯地平扩张动脉而不扩张静脉,扩张动脉后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液增加,但血液的流出管道—静脉却未扩张,导致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引起水肿;如果此时联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后两者在扩张动脉的同时,可扩张静脉系统,从而减轻水肿。因此,联合用药除开可增强降压作用,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当降压疗效欠佳时,优选联合用药。但请注意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需联合用药。


    对于初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联合用药,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血压水平、是否属于高危人群等。


    就血压水平而言,当血压≥160/100mmHg时,单药降血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大的药物剂量才能使血压达标,但此时若联合用药,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剂量的药物使血压达标,且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血压≥160/100mmHg是联合用药的指针;当血压低于160/100mmHg时,可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单药降血压。


    就高危人群而言,只要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就应联合用药。如糖尿病与蛋白尿患者,为了减轻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血压至少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此时联合用药的指针不再是血压≥160/100mmHg,而是高于150/90mmHg,高出了目标血压(130/80mmHg)20/10mmHg,具备联合用药的指针。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若经数月的单药降血压后,血压依然高于140/90mmHg,或糖尿病与蛋白尿患者血压依然高于130/80mmHg,也应调整为联合用药。


    那么,有哪些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可供高血压患者选择呢?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这五大类。虽然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理均不相同,但这五类药物并不能任意联用,部分降压药联用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如ACEI与ARB二者均可升高血钾,联用时可显著增加高血钾风险,不推荐;同样以ACEI与ARB为例,当他们与利尿剂联用时,利尿剂通过增加钾离子的排泄,可降低ACEI与ARB引起的血钾升高,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属于优化联合降压方案,因此联合用药除开降压机制互补、降压作用相加外,还应同时具备“减轻或抵消不良反应”。具备这三项作用机制的联用方案均为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临床推荐的优化治疗方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CCB为基础的优化治联合疗方案,另一类是以ACEI/ARB为基础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以CCB为基础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CCB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扩张动脉,从而降低血压,主要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等药物。从前面对氨氯地平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到CCB类药物会诱发水肿,当它与普利/沙坦类降压药联用时,可通过后者扩张静脉的作用减轻水肿,且他们联用时可增强降压疗效,因此,属于优化联合治疗方案,由于ACEI与ARB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预防房颤的发生于发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蛋白尿及肾脏损害,因此,该组合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等患者。


    受体阻滞剂:CCB在降压过程中会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出现心悸等症状,这一不良反应在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中相当明显;β受体阻滞剂则主要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CCB可加快心率,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二者联用刚好抵消了这一不良反应,因此也属于优化联合治疗方案。除此之外,CCB+利尿剂也属于优选联合降压方案。


    以ACEI/ARB为基础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该方案在以CCB为基础的优化治疗方案中已作详细介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降压组合。


    利尿剂:ACEI/ARB在治疗过程中,会引起水钠潴留,降低降压疗效,利尿剂具有排钠作用,二者联用可增强降压疗效;其次,ACEI/ARB可引起高钾血症,而利尿剂具有排钾作用,二者联用可减轻不良反应,因此,利尿剂是比较好的联合降压方案,且上市药物中已具有二者的复方制剂,服用方便,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请注意:上述优化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均为双联,若双联降压后血压依然不达标,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以后,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应给予三药联合方案控制血压,推荐ACEI/ARB+CCB+利尿剂。经三药联合方案治疗后,血压依然不达标,应给予四药联合方案,即在三药联合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降压机制不同的药物。


    综上,对于单药降血压效果欠佳的患者,倍增单药剂量虽然可增加降压疗效,但同时也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推荐;相比于倍增单药的剂量,联合用药降压疗效为1+1>2,同时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

  • 当饮食和生活方式不足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时,就必须进行药物干预。需要采取综合性方法来针对多种风险因素,包括 控制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以来,他汀类药物一直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首选。然而,评估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单克隆抗体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多少,而不是如何降低。

     

    随机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风险降低21%。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研究显示,编码降脂疗法靶点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较低。这些基因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心血管风险就会降低50-55%,这归因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终身累积量减少。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已被证实,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成为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关于脂代谢紊乱管理指南中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多,患者结局更好,且没有证据显示会造成危害,因此建议进一步降低三个风险类别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对于CVD极高危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从1.8 mmol/L (70 mg/dL)降至1.4 mmol/L(55 mg/dL)且是在基线的基础上减少50%;极高危是指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或≥3个主要危险因素或早发1型糖尿病(病程长),严重的慢性肾脏疾病,10年心脏死亡风险≥1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一个危险因素。由于绝对获益取决于基线风险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绝对降低,指南改变降脂目标的理由是这些患者有极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通过更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减少风险。

     

    指南与当前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尽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法在不断扩大,但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和临床实践之间仍有很大差距。例如,DA VINCI研究显示,在欧洲,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仅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一疗法(43.5%)或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一疗法(37.5%),只有9%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1%的患者接受了包括PCSK9单克隆抗体在内的联合治疗。

     

    在这些极高危的患者中,2019年指南推荐的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不佳。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2%达标,接受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的患者为21%,而接受PCKS9抑制剂与口服治疗联合的患者为58%。真实世界的数据很可能在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的患者比例方面要更差。事实上,两项分析(一项来自德国处方数据库,另一项来自波兰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显示,只有20%的极高危患者实现了2016年指南中建议的<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

     

    未能实现指南建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缺乏对患者的教育、治疗方案复杂、药物可及性低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这些障碍应该被克服,因为实现指南推荐的目标很重要。

     

    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缺血性卒中后接受降脂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患者的两个不同治疗目标(2.6和1.8mmol/L)。在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的患者中,8.5%的患者在随访3.5年后发生了重大心血管事件,另一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0.9%。这一差异反映了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达到0.8mmol/L时,风险会降低22%,因此可以看出, 对于极高风险的患者,达到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种推论可以延伸到DA VINCI研究的结果。在这个注册研究中,纳入了2974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REACH算法,这些患者中82%在10年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0%。这个二级预防人群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2.1mmol/L。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会导致21%的风险降低证据,在这个极高风险组中,如果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2.1降至指南推荐的1.4mmol/L,将相关风险降低14.7%。

     

    将强化降脂联合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目前已有大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法,但实施起来仍是一个挑战,需要研究新策略,包括改善依从性、健康认知和治疗持久性,以确保更多的患者达到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

     

    如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甚至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都不足以实现指南推荐的目标。因此,有研究者建议 将高危患者的治疗模式从“首先进行强化他汀治疗”转变为“强化降脂治疗”。这意味着在高危患者中,应该有效地、切实地、及时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过去十年来,降脂治疗试验已经精确地量化了特定疗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降低水平。这使得能够通过对高危患者进行简化治疗来可靠地预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对于极高危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案的第一步是 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依折麦布,以实现早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大幅度降低(>50%)。

     

    如果患者没有达到2019年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和水平<1.4mmol/L的目标,应添加第三种降脂疗法,如贝派地酸或PCSK9靶向疗法(针对PCSK9的单克隆抗体或PCSK9siRNA)。

     

    对于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治疗方案的第一步也应该是联合治疗,例如依折麦布和贝派地酸或依折麦布和PCSK9靶向治疗。与降压治疗的数据一致,固定剂量的联合药片与两片独立的药片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得考虑。

     

    对于极高风险的患者,如果发生急性事件(例如2年内再次发生事件),应考虑在出院前直接启动三联疗法。如果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降低80%以上,最好立即增加PCSK9靶向治疗,因为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不太可能达到这个效果。

     

    参考文献:
    欧洲之心杂志 2021 年 10 月 12 日;ehab718 中。doi: 10.1093/eurheartj/ehab71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一、高血压需要控制心率吗?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当然要控制心率,而且高血压患者控制心率是明确的写在指南中的,高血压控制心率,不仅仅可以减少心室率,减少心肌耗氧,还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从而更好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所以,许多的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控制心率的获益还是相当有用,获益很多!

     

     

    二、高血压心率开始干预的标准是多少?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心率越快,往往反应交感神经张力越高,而且提示预后!在2017年的《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心率干预切点的指标为:静息心率>80bpm;24小时动态心率>75bpm。也就是说,当静息状态时心率>80次/分,或者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平均心率>75次/分,往往提示我们需要加以干预!

     

    三、高血压心率控制的目标是多少?

     

    高血压控制到多少合适?这个也需要不同情况不同区别,针对不同患者人群的心率目标其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1、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建议心室率<110次/分; 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建议静息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 3、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建议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当然,如果没有合并其他疾病,那么单纯的高血压,我们也建议心率控制在70-75次/分以内!

     

    高血压不仅仅要血压达标,心率也要达标,才能获得最大获益!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冠脉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核心病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早期病变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展,血管腔狭窄程度增加,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胸闷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那么,冠脉硬化症究竟要不要治疗呢?答案是肯定的。冠脉硬化症需要积极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治疗冠脉硬化症的主要方法包括:

    1.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 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脉硬化症的重要药物,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3. 血管重建手术:对于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改善心肌供血。

    4. 其他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ACEI/ARB类药物等,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冠脉硬化症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积极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胸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疼痛可向左上臂、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放射。患者常伴有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濒死感。

    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长期不治疗,可诱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当出现心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静坐或卧床休息。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一般3-5分钟可缓解症状。如含服药物无效,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预防心绞痛,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同时,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心绞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等。

    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
    •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和背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出现,如运动、爬楼梯等,并可能放射至咽部、左侧肩背部。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疾病。

    冠心病的疼痛特点为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分钟甚至更久。如果疼痛伴随胸闷、气短、大汗淋漓等症状,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需立即就医。

    除了疼痛症状,冠心病还可能表现为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钠、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ACE抑制剂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冠心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冠心病治疗中,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左胸前区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律失常、贫血、冠心病等。

    1.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甲亢会导致身体代谢加速,出现心跳加速、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脏病。此外,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睛水肿、视力下降,甚至肾脏疾病。

    2.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或心率发生异常变化。轻度的心律失常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危及生命,如室颤等。

    3.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营养不良、月经失血、慢性疾病等。贫血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4.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心悸等。冠心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建议患者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在动脉内膜上,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腔狭窄,血液受阻,从而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关于心脏磁共振是否能查出冠心病,实际上,心脏磁共振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大。虽然心脏磁共振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但对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性质并不敏感。

    那么,如何诊断冠心病呢?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通过CT扫描技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

    2. 冠脉造影: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和病变情况。

    3. 核素心肌扫描: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检测心肌的血流情况,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4.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5. 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情况。

    除了以上检查方法,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调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血压和血糖,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将详细介绍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病因

    1. 心脏疾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器质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室上性心律失常。此外,手术后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梗患者也容易出现此类心律失常。

    2. 非心脏疾病:健康人群中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失衡、药物、水电解质失衡、内分泌调节紊乱、麻醉、低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此外,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睡眠不好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引发此类心律失常。

    二、治疗方法

    1. 寻找病因:首先需要找出心律失常的原因或诱因,如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短暂性心力衰竭等。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和缓解,有助于控制心律失常。

    2. 射频消融术:对于部分病因明确或病因不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3. 药物治疗:对于射频消融术无法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考虑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心脏器质性疾病的组合,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三、预防措施

    1. 改善生活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减少噪音,防止环境污染。

    2. 戒烟:戒烟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措施。

    3. 健康饮食:经常吃粗粮和豆类,如小米、燕麦、红豆等。

    4.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5. 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心律失常。它是由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的冲动形成和传导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等症状。

    对于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主要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如茶碱、阿托品等,通过提高心率来缓解症状。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症状较轻,无明显头晕、黑蒙及晕厥等表现的病人。

    对于症状较重,出现头晕、黑蒙及晕厥等症状的病人,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它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心率,改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病人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对于预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心震颤,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和心脏神经症。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震颤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受阻。患者常伴有心绞痛、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和猝死。

    心脏神经症,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患者常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呼吸不畅、失眠等症状,甚至有濒死感。心脏神经症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诊断心震颤,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心电图可以帮助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心脏彩超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血流情况。

    治疗心震颤,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冠心病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甘油等;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心脏神经症患者,可采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日常生活中,预防心震颤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

    3.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4. 注意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由于心脏损伤或缺血缺氧引起,常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

    在心房颤动期间,心房激活的频率达到300~600次/分钟,心跳频率通常快速且不规则,有时高达100~160次/分钟。这种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会导致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房颤动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高血压
    • 冠心病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 心肌病
    • 心脏手术或心脏导管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的主要症状包括:

    • 心悸
    • 气短
    • 乏力
    • 胸闷
    • 晕厥
    • 血压下降

    为了预防心房颤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

    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房颤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感,常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硝酸甘油作为一种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在心绞痛发作时具有迅速缓解症状的作用。

    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对于心绞痛患者,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便在症状发作时及时使用。

    除了硝酸甘油,心绞痛的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此外,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以降低心绞痛的复发风险。

    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 合理饮食,低脂、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水果。
    • 适量运动,提高心肺功能。
    •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 戒烟限酒,避免接触二手烟。

    心绞痛患者应定期到心内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绞痛的复发风险。

    心绞痛患者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具有心内科专业资质的医院。
    • 选择心内科实力较强的科室。
    •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治疗。
    • 选择设备先进的医院。
    • 选择服务良好的医院。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