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怀孕了,去医院做孕检,医生会定期给检查血常规,是为什么?主要是为了看看有没有贫血,因为贫血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属于高危妊娠范畴,要密切观察的。
妊娠期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巨细胞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面咱们就逐项说说这三种贫血该怎么治疗?
1.缺铁性贫血。一般是补充铁剂,比如口服力蜚能,平时增加营养,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血制品、黑木耳,菠菜等。如果血红蛋白低于 60g/L,可以考虑输血,但多数孕妇经口服补铁,饮食补充,贫血一般会很快改善,不需要输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或者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 DNA 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这类贫血平时要多增加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肉类,动物肝及肾。补充叶酸,可以口服叶酸片 15mg,直到症状消失,贫血纠正。维生素 B12100-200ug,肌内注射。贫血严重也可以少量间断输新鲜血或者红细胞悬液。
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导致造血障碍,引起外周全血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在怀孕早期,一般做好输血准备的同时,行人工流产。妊娠中、晚期孕妇,因终止妊娠有较大危险,应支持治疗,在严密监护下妊娠直至足月分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阿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被誉为滋补圣品。它主要由驴皮经过炼制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养颜、滋阴润燥等多种功效。但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服用阿胶。
阿胶的主要功效
1. 补血养颜:阿胶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蛋白质,能有效改善贫血症状,提升面色红润,是女性补血的佳品。
2. 滋阴润燥:适合于阴虚体质人群,能改善因阴虚引起的干咳、口干舌燥等症状。
3. 强化免疫力: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4. 促进睡眠: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适用人群
1. 女性:尤其是月经期、孕期、产后及更年期的女性,阿胶能有效补血养颜,调理身体。
2. 体质虚弱者:长期病后体虚、老年人、孩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服用阿胶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贫血人群:因为阿胶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群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
4. 工作压力大、常熬夜的人群:阿胶能够帮助调理身体状态,改善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引起的各种不适。
不适宜人群
1. 感冒发热患者:在感冒发热期间,身体正处于外邪入侵的状态,此时服用阿胶可能会加重病情。
2. 脾胃虚寒者:由于阿胶性质偏滋腻,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3. 糖尿病患者:阿胶中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服用建议
适量为宜:阿胶虽好,但不宜过量。成人每日服用量建议在510克之间。
科学搭配:阿胶可与红枣、枸杞等一同炖服,以增强其补血功效。
咨询专业人士:在服用阿胶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专家,根据个人体质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由于女性生理期易缺铁。但是铁是两面的刀刃,没有弄清楚自己是否缺铁就胡乱补上,可能会诱发癌症!
铁是构成红细胞的必要成分,而红细胞是提供全身氧气的重要细胞,所以补充铁元素非常重要。不过,任何营养都应适量摄取,若本身没有缺铁,千万不要抱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心态吃铁质作为保养品;即使出现贫血的情况,也一定要首先确定自己患上了缺铁性贫血,以免胡乱补铁引起铁质过剩,反而损害细胞DNA,造成危害。
补铁并非解决任何贫血的办法,子宫肌瘤,维生素缺乏症都会引起贫血症状。
妇女贫血发病率很高,高达25%的妇女都有贫血问题,其中许多是由缺铁引起的,引起许多不适,如虚弱、眩晕、手脚发冷等。
必须指出,并非所有贫血症状都源于缺铁性贫血,包括海洋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子宫肌瘤、白血病(血癌)、维生素B12缺乏、叶酸摄入不足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贫血症状,如果没有去医院检查贫血症状的真正原因,乱补铁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因过量摄入铁元素而带来不利影响,得不偿失。
大多数45~75岁妇女补铁过多,怕诱发多种癌症。
尽管女人由于生理期的关系,比男人更容易贫血,需要特别注意补铁,但是在中年停经后,铁流失量减少了,就要减少补铁,以免补得太多。实际上,经过调查后发现,45~75岁的中老年女性和19~75岁以上的男性,铁的摄入量大多超标。
铁在肝内堆积,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在诱导癌症的发生中有加速跟进的作用。
对于成年男性或经期后的女性,应注意以下5点预防铁含量超标:
不适合使用单一的铁质补剂,或购买综合维生素补剂,选择不含铁质或低铁含量的产品。
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红肉、鱼贝、坚果、绿叶蔬菜等,其中动物性铁含量较植物性铁含量高,因此平时应谨慎食用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红肉,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红肉中脂肪过多,一方面是因为红肉结合了大量铁元素,吃红肉容易使铁含量超标。
大量饮用茶水,红酒,以及食用含高纤谷的豆类,这些食物可以抑制铁的形成,也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吃谷物餐是不合适的,因为谷物早餐中的铁含量是一个人18毫克。(每天妇女摄入量也只有15毫克)
推荐每年定期捐献血液,有助于排出一些多余的铁,建议一年可以捐献3次。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输血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一般治疗:保持良好作息,避免接触辐射等有害物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2.输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输入红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以缓解贫血、出血等症状。
3.药物治疗:如果是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使用雄激素治疗,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如果确诊为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都知道大枣是好东西,很多人都了解大枣的作用,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从吃大枣过程中获得好的作用。经常神疲乏力、动则气喘乏力的大婶李大妈,听别人说吃大枣好,她就去市场上买了一些大枣。她买了大枣之后,将枣胡弄出来,剩下的枣肉放到开水里泡,同时加上一些冰糖。每次泡5颗大枣,放三四颗冰糖,每天喝三杯水,喝了半月之后,感觉身体有劲多了,面色也好了很多。后来她把这种方法告诉邻居大妈,竟然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天三枣,健康相随”。
其实,大枣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中医经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疾病。大枣不仅仅可以用来泡水喝,还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呢。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大枣的效果。
大枣的功效1:补中益气。大枣的作用很多,补中益气是重要作用。通过服用大枣,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的作用,避免出现神疲乏力。大枣泡水之后,可以有效避免感冒等小病,增强人体的机能。
大枣的功效2:养血安神。大枣另外一个作用是养血安神作用。这是因为大枣里含有丰富葡萄糖、果糖、蔗糖、环磷腺苷、环磷乌苷等有益人体的物质,长期服用可以起到养心安神作用。一些人出现乏力,睡眠不好,可以配上甘草、小麦一起熬水喝。
大枣的功效3: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有些人会出现大便糖稀,每天大便次数多等情况。这样更需要服用大枣,可以在做饭时候放些大枣,也可以和上面说的大婶一样,用大枣泡水喝。
大枣的功效4:妇人脏躁。有些女性脾气不好,这时候推荐吃大枣。如果出现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10枚,甘草10克,小麦30克。上三味,煮水,不分次数喝,可以缓解上述症状。
大枣的功效5: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红枣花生汤红枣、花生、冰糖各1两,先煎花生,后加红枣冰糖1剂,30天为一疗程。
大枣的注意事项:大枣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入药一般以红枣为主。
老人严重贫血,应及时到血液科输血,并做病因检查。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在30-60g/L之间,属重度贫血,低于30g/L,属极重度贫血,重度贫血和极重度贫血都属于严重贫血。
老人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下降,严重贫血,容易合并感染、器官衰竭,需及时输血纠正贫血。在纠正贫血的同时,到血液科做血常规、骨髓穿刺、血清铁蛋白、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贫血原因,进一步做病因治疗。比如外伤等导致的失血进而引起的贫血可能需要及时手术止血;缺铁性贫血和铁摄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碍有关,可口服或者静脉滴注蔗糖铁等药物补铁。
老人严重贫血,建议及时住院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恩替卡韦是指南推荐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它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发挥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那么恩替卡韦可以长期用于乙肝病人吗?
乙肝病人可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理由有以下几点:
1.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核苷(酸)类药物建议总疗程至少 4 年,在达到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ALT 复常、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3 年(每隔 6 个月复查一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因此恩替卡韦可以并应当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长期治疗。
2.恩替卡韦疗效肯定,具有起效较快、抗病毒作用较强、可以在短期内把慢乙肝病毒载量降至很低的水平,能最大限度的的减少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病毒变异率也相对更低。
3.恩替卡韦安全性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高、胃肠道反应等,一般能耐受,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依从性好。由于其半衰期长达15个小时,因此每天只需一次给药,相对方便。
5.不易发生耐药性。传统治疗慢乙肝的药物如拉米夫定,就因其易发生耐药性,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而逐渐退出慢乙肝的治疗领域。因此恩替卡韦应运而生,由于其能作用于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多个环节,作用靶点较多,即使慢乙肝病毒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恩替卡韦任能有效控制慢乙肝病毒,但并不是绝对不会耐药,所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应当规律用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率,同时定期复查避免产生了耐药情况不知而导致病情恶化。这就是为什么恩替卡韦不容易发生耐药性,并能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
长期使用恩替卡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药物因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后服用。
2、不能随便停药,应当遵医嘱规律用药 。
3、肾功能不全患者或者使用其他有肾毒性的药物,应当遵医嘱调整剂量使用。
4、儿童患者只有当潜在获益超过对儿童的风险时,才能应用恩替卡韦。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数据不充分,故不推荐使用本药物。
6、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当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并监测肾功能。
7、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或明显肝脏毒性时,应当暂停服用本药物。
孕期是每位准妈妈都非常重视的一段时期,不仅是因为她们自己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胎儿,而且她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孕期和胎儿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健康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孕期服用益生菌是否安全,又会对胎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益生菌的基本作用
在讨论孕期服用益生菌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益生菌的基本作用。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在宿主体内产生有益效果的活菌,它们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等机制,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孕期服用益生菌的好处
1. 改善消化吸收:孕期妇女常常会遭遇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服用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缓解便秘。
2. 增强免疫力:孕期妇女的免疫系统处于特殊状态,服用益生菌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预防妊娠并发症:一些研究表明,孕期服用益生菌可能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胎儿的影响
1. 肠道菌群的建立:胎儿在子宫内是处于无菌状态的,但出生后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微生物,开始建立自己的肠道菌群。孕期妈妈服用益生菌,可能通过垂直传递影响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建立,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婴儿期的过敏症、哮喘等疾病的风险。
2. 免疫系统的发育:胎儿的免疫系统在孕期就开始发育,孕期妈妈服用益生菌可能通过影响胎儿肠道菌群的建立,进而影响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
注意事项
虽然孕期服用益生菌带来的好处很多,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安全的产品:孕期妈妈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应该选择安全性高、质量有保障的产品,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2. 适量服用:任何补充剂都应该适量服用,过量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孕期妈妈在服用益生菌时,如果出现不适应症状,应该及时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在孕期,孕妇的饮食与营养状况对胎儿的成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益生菌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的广泛应用,很多孕妇开始考虑在孕期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的基本认识
益生菌是指能够为宿主(人体)带来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它们通过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来发挥作用。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属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它们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如酸奶、酸菜中,也可以通过补充剂的形式摄入。
孕妇服用益生菌的安全性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孕妇适量服用益生菌被认为是安全的。一些研究表明,孕妇服用特定种类的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护肠道健康,甚至可能对预防孕期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孕期女性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在开始服用任何益生菌补充剂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益生菌的潜在好处
1. 改善肠道健康: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有助于缓解孕期常见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2. 增强免疫力: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来增强整体免疫力,可能对预防孕期感染有益。
3. 可能对胎儿有益:初步研究表明,孕妇服用益生菌可能有助于胎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减少儿童期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注意事项
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孕妇来说,适量服用益生菌是安全的,并且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益处,包括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孕妇在服用益生菌之前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确保安全和适宜。
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这不仅仅包括身体形态的变化,还包括内分泌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近年来,益生菌——这些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已经成为孕期营养补充剂的热门话题。尽管益生菌的研究仍在进行中,但已有证据显示,它们对孕妇可能有诸多潜在好处。
1. 改善消化系统健康
孕期,许多女性会遭受消化不良、便秘或是胃酸过多等问题的困扰。益生菌通过平衡肠道微生物群落,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从而缓解这些不适。研究显示,特定的益生菌菌株能够增加肠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减少有害细菌,进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便秘。
2. 增强免疫系统
孕期女性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以避免排斥胎儿,这使得她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强化免疫系统。一些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的孕妇患上感冒和流感的几率较低,且如果感染,症状也会较为轻微。
3. 减少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一些初步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有助于降低孕期并发症的风险,如妊娠糖尿病、前期高血压和妊娠期高血压。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通过改善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系统,益生菌可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压,从而减少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4. 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尽管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但一些研究指出,孕妇服用益生菌可能对胎儿的健康有益。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孕妇服用特定的益生菌可以降低婴儿出生时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湿疹)的风险。此外,益生菌还可能通过影响孕妇的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间接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
注意事项
虽然益生菌对孕妇有潜在的好处,但在孕期服用任何补充剂之前,最重要的是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并非所有的益生菌都适合孕期服用,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健康状况推荐适合的益生菌种类和剂量。
此外,选择高质量、经过严格测试的益生菌产品也至关重要。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选择知名品牌和通过第三方测试的产品可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特点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异常。这种贫血主要是由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但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关键在于去除病因,补充缺乏的维生素B12和叶酸。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补充叶酸:对于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通过口服叶酸片剂来补充。对于胃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可以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
2. 补充维生素B12:对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叶酸治疗,否则可能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并导致神经系统症状。
3. 维持治疗:对于恶性贫血或胃部切除的患者,需要终生采用维持治疗,以维持维生素B12的水平。
4. 注意饮食: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绿叶蔬菜、豆类等。
5.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常规和维生素B12、叶酸的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可以治疗的。只要及时诊断、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许多人在发现自己贫血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食补来解决问题。然而,在食补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将为您解析三个常见的治疗贫血的食补误区,帮助您正确地进行贫血治疗。
误区一:忌肉导致缺铁性贫血。有些女性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认为吃肉对身体不好,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可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误区二:牛奶补铁效果不佳。牛奶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父母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误区三:蔬菜水果有助于补铁。许多人不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除了以上的误区,治疗贫血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贫血患者应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内脏、鱼类、豆制品等。
2.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有助于铁的吸收。
3. 贫血患者应避免过量摄入咖啡、茶等含有鞣酸的食物,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4. 如贫血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总之,治疗贫血需要综合运用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避免陷入误区,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AA)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的血液疾病。该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引发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症状。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年轻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血液学检查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除了血液学检查外,以下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新生儿生理性贫血是婴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2-6个月内。这种贫血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嘴唇发紫,但婴儿的精神状态和食欲通常良好,没有发热和出血的症状。
生理性贫血通常属于轻度贫血,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头发枯萎等症状。生理性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1、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过多,这是由于血氧变化和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导致的;2、母乳中铁含量不足,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母亲自身铁含量不足时,也容易导致婴儿贫血。
新生儿生理性贫血的检查结果通常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但血红蛋白浓度相对较低,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体积和含量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对于轻度贫血的婴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猪血、牛肉、鸡蛋、豆制品等。同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如果婴儿出现明显的症状,如拒绝母乳、母乳摄入减少、体重没有增加或哭泣,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0克/升的婴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输血治疗,并注入新鲜血液,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升。此外,补充维生素E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生理性贫血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无需过于担心。但也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症状,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干预,以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受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调节因子和造血原材料等因素影响。其中,多能干细胞是红细胞生成的源头,骨髓基质细胞为红细胞生成提供微环境,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而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则是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材料。
2. 过度破坏红细胞:这种贫血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寿命缩短,也被称为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破坏主要涉及红细胞的内部和外部机制,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
3. 失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急性失血主要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慢性失血则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如消化性溃疡、痔疮、月经过多等。
贫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轻度贫血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和休息来缓解症状,但严重贫血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治疗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
1. 营养补充: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绿叶蔬菜、豆类等。
2. 药物治疗:根据贫血的原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痔疮等,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4. 支持性治疗:如输血、氧疗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以下列举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症状:
1. 胃脘部胀满:患者常感到胃部不适,有胀满感,甚至出现胃堵的感觉。部分患者会出现空腹打嗝现象。
2. 胃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胃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能与腹胀同时出现。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可能向腹部或背部放射。
3. 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 大便异常:部分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便质稀薄等症状。
5. 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可能与患者病情及饮食状况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饮食调理需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就医至关重要。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恶化。
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患者家属需注意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贫血是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慢性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严重程度备受关注。本文将从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度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起的。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
二、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黄疸、脾大、乏力、头晕、心悸等。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对贫血有一定的代偿能力,症状相对较轻。
三、慢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方法
慢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胆红素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MRI等。
四、慢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慢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脾切除术等。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叶酸、维生素B12、铁剂、糖皮质激素等。
2. 输血治疗:对于重度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是必要的。
3. 脾切除术:对于脾脏肿大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脾切除术。
五、慢性溶血性贫血的预防与保养
1.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农药、油漆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慢性溶血性贫血。
宝宝感冒并不会直接引起贫血。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感冒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男女老少皆可感染。感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也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物品传播。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春季最为常见。
感冒并不会直接导致贫血。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身体组织缺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某些疾病等。感冒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并非贫血所致。
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在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可有效预防感冒。
如果宝宝感冒伴随高烧、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如流感、肺炎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宝宝的饮食、睡眠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宝宝受凉。
在贫血的治疗方面,应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改善饮食习惯等方式进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需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宝宝感冒并不会直接引起贫血。家长在关注宝宝感冒的同时,也应关注宝宝的饮食、睡眠等,以预防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ABO溶血是一种常见的血型不兼容现象,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以下是对ABO溶血的一些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ABO溶血的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其中,黄疸是ABO溶血的主要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严重者可能出现拒食、反应差、尖叫、角弓反张、惊厥等核黄疸症状。
其次,ABO溶血会导致贫血。大多数患者贫血程度较轻,但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的发生率约为5%。部分轻型病例可能在出生后2-6周或8-12周出现晚期贫血或生理性贫血,这是由于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慢性溶血所致。
此外,ABO溶血还可能导致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肝脾肿大、骨髓及髓外造血组织增生,可引起不同程度肝脾肿大,并出现髓外造血灶。严重时,可导致胎儿贫血、心脏扩大、肝脾肿大、胎儿及胎盘水肿,甚至胎死宫内。
针对ABO溶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输血、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输血可以迅速纠正贫血,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治疗则针对严重病例,如脾切除等。
为了预防ABO溶血,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血型检测,了解自身血型及配偶血型,避免血型不兼容的情况发生。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之,ABO溶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了解ABO溶血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治疗挑战。针对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免疫抑制剂、放疗、糖皮质激素等。
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骨痛、感染、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等。骨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腰骶部、胸背肋骨和下肢骨。感染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导致的,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贫血是由于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高钙血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疲劳、多尿或便秘等症状。肾功能损害以蛋白尿、急慢性肾衰竭为特征。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高黏度综合征、出血倾向、淀粉样变和髓外浸润等并发症。
针对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无症状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但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需要接受系统的治疗,包括诱导和巩固治疗、干细胞移植和维持支持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营养、合理、均衡的饮食,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促进身体恢复。应避免油炸、辛辣、生冷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
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要到血液科或肿瘤科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