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 肿瘤标志物阳性就患有肿瘤吗?
肿瘤标志物阳性不一定就是患有肿瘤,若要确诊,还要进一步用 CT、彩超等方法检查。目前由于特异性 100%的肿瘤标志物还没有找到,每种肿瘤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假阳性。
假阳性的因素有:
2. 肿瘤标志物阳性其他检查未发现癌症就肯定没有癌症吗?
在健康体检的人群中,常常有些人检查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之后进行其他各种检查却未发现癌症,怎么解释?
一种就是上面谈到的假阳性;
另一种是真阳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没有肿块时也有散在的癌细胞,散在的癌细胞或者直径在 1cm 以下的癌块经超声、磁共振、放射等检查有可能发现不了,但癌细胞在不断分泌肿瘤标志物;
虽然癌症没有形成肿块,但肿瘤标志物可以阳性,这种阳性是真阳性,但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发现。因此,它的价值在于提示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肿瘤标志物结果阴性就不会有肿瘤吗?
肿瘤标志物阴性结果不一定表明病人体内不存在肿瘤;
当产生肿瘤标志物的肿瘤细胞数目少;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所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时,也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如果对于高度怀疑或有明显症状的病人,肿瘤标志物检测阴性,则要考虑肿瘤标志物测定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的影响,建议进行重新测定,并结合其他检查,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3 已经明确诊断有肿瘤就不需要监测肿瘤标志物吗?
在肿瘤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帮助了解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肿瘤标志物含量降低,否则说明治疗效果不佳;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研究在临床上还可以辅助诊断肿瘤分期,如前列腺癌的晚期病人血清 PAP 明显高于早期病人,检测血清 PAP 水平可辅助诊断分期,可以判断预后:
肿瘤标志物含量的高低与预后成反比关系。含量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即使已经明确诊断有肿瘤,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检测肿瘤标志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网友问我,王医生,我现在每天胃里都不舒服,上网查了查就开始担心了,怕是胃癌。然后去做了个胃镜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也开了药,但是还是不放心,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预测是不是胃癌呢?我说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正常是没有或者含量很少的,而在恶性肿瘤时,因为肿瘤代谢,变异,坏死等原因,导致生成了肿瘤标志物,此时在患者的血液、组织或者排泄物中就能找到这些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找到了超过一定数值的肿瘤标志物,就基本代表确诊为癌症,胃癌有其特有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其实非常多,但是要想成为公认的对诊断有帮助的肿瘤标志物需要有一定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也就是说需要很早地,很灵敏地预测出癌症(灵敏性),而且其他疾病并不会大量出现该肿瘤标志物(特异性)。胃癌最常用的有CEA、CA19-9、CA72-4。
1、CEA:胃癌时该肿瘤标志物比胃镜可以更早2个月发现,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但是CEA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仅为10.6%~57.6%,反而乳腺癌以及直肠癌时CEA更容易升高,似乎不是个最好的指标;
2、CA19-9:CA19-9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 8.7%~50%,比CEA要高,但由于胰腺炎、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等患者 CA19-9水平也会异常升高,因此,似乎也不是个最好的指标。
3、CA72-4:CA72-4灵敏度为 18.6%~58% ,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胃癌灵敏度最高的肿瘤标志物,特异度也大于90%,但是,似乎这个灵敏度也不足以说是个最好的指标。
4、如果将上述3个指标都一起做了,灵敏度可达 88.9% 、特异度可达90.4%。因此,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比较以上某个指标哪个更好,而是联合CEA、CA19-9、CA72-4一起检测胃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目前公认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成为预防胃癌的首选策略。也就是说,对于有症状的胃病,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根治是有效防止胃癌的措施。办法如下:
阿莫西林:每日2次(餐后);
克拉霉素:每日2次(餐后);
胶体铋:每日2次(餐前);
质子泵抑制剂:每日2次(餐前);
如果青霉素过敏,阿莫西林改为左氧氟沙星(餐后);
以上4种药物联合应用,共服用10-14天,因厂家不同剂量不同,按说明书服用。
肿瘤标志物可以比胃镜还早期发现胃癌,因此建议体检时加上肿瘤标志物;
体检筛查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建议联合检查CEA、CA19-9、CA72-4;
同时也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因为根治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胃癌。
肝癌是一种我们很常见的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一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患上了肝癌的疾病。可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很了解这个疾病,并且对肝癌疾病产生了认识的误区。那么下面我就来说说肝癌疾病的认识误区是什么吧。
误区一: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
该项包括29个国家、29925名成年参与者的国际性调查显示,在高收入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人们往往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有42%的人认为饮酒不增加癌症危险。
与此相比,低收入国家(肯尼亚和尼日利亚)中15%的人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黎巴嫩、乌克兰、多米尼加共和国、墨西哥等)中26%的人持相似观点。在高收入国家,59%的人认为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比过量饮酒更危险。而事实上,研究结果显示,蔬菜水果的保护作用不及酒精的危害作用。
误区二:精神压力和空气污染的危害作用被夸大
在高收入国家,57%的人认为精神压力的致癌作用比酒精强,78%的人认为空气污染是比酒精更强的致癌危险因素。而实际上,并没有证据显示精神压力是癌症的危险因素;空气污染与过量饮酒相比,也只是一个较弱的危险因素。
误区三:癌症=绝症
在中、低收入国家,人们对癌症的看法更加悲观。在低收入国家,48%的人认为癌症没有什么治疗办法,患癌症就等同于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国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与之相比,高收入国家中仅17%的人有此看法。
这种错误的看法可能影响到人们参与癌症筛查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误区四: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
以上介绍的就是对于肝癌疾病的认识误区,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文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并且在生活中的时候,患者应该积极的去治疗疾病,争取早日将疾病治疗好,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天天健康快乐的生活。
有肝病专家提出,根据他从医多年来的经验,他发现众多乙肝患者中,八成都存在三大误区,现在总结给大家,希望能告诉身边的乙肝患者。
误区1:有些人在该抗病毒的时候不抗病毒,认为吃一点保肝药就可以
有些乙肝患者朋友认为是药三分毒,抗病毒药会损伤肝功能,如果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保养得再好也没有用。肝炎照样会发病,照样会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很高的患者,应该在保肝降酶的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此时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清除能力很强,抗病毒治疗效果较佳。
2.有些人一心追求乙肝病毒清零
有的患者为了乙肝表现抗原(HBsAg)转阴,认为吃抗病毒药物乙肝表面抗原就可以转阴让病毒清零,于是跑遍全国各地,辞去工作离别亲人,最后钱花光了病没有治好。
事实上,即使是使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马上转阴的患者也是少之又少。其实,治疗乙肝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并不是为了追求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至少现阶段不是这样。通常来说,药物的抗病毒能力越强,患者乙肝病毒水平就降得越快越低,病毒变异的机会就相应减少,可达到快速改善症状、早期控制病情、降低病毒反弹的目的。
3.有些朋友把乙肝治疗希望就寄托于民间的偏方或中医
有些朋友会想,既然医院没有办法医治,也没有办法转阴,就寄托于民间的偏方,结果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精神也变得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至100多甚至更高……一般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中药无副作用。其实,中药有副作用且常常是隐形的,不像西药说明书清清楚楚。
乱用草药更多的时候是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之上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发生并不少见。许多中药对肝脏的损害十分厉害,如川楝子、青黛、山慈姑、山豆根、苦杏仁等,长期使用都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几乎所有进入人体的物质都要经过肝脏代谢。因此,使用过多的药物,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和受损的机会,滥用药物治疗肝炎,已成为加重肝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乙肝病人治疗误区,朋友们千万别再踩了。其实,乙肝朋友完全没有必要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当然也不要我行我素、任其发展。做到平时注意保健,密切随访病情,接受正规治疗,照样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只要病情没有恶化或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寿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如果说有种成熟,叫做主动穿起秋裤;有种成长,叫做主动关注健康……那么接种疫苗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我国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已消灭了天花等疾病,并让麻疹、百日咳等 6 种疾病发病人数减少了约 3 亿人。尽管如此,关于疫苗的谣言和误解仍频繁出现。
今天,特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接种疫苗常见误区,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推迟接种一般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会影响之前的接种效果。因为推迟接种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起效的时间,所以并不会影响其整体的保护效果。
但接种疫苗就是在和疾病「赛跑」,而我们要做到应该是「领跑」。所以,不建议推迟任何一剂疫苗。
答案,当然是不行。每种疫苗都是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比如流感疫苗就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流脑疫苗就是预防流脑感染的疫苗。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无论是接种哪种疫苗,只要不是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都没有作用,不能保护我们免于新冠困扰。
不过,现在新冠疫苗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大家再耐心等一等估计就等到啦~
衡量一个疫苗的质量,关键要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有效性,都要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才能体现。
进口疫苗,在上市前,不仅要经过几千例甚至几万例的临床观察病例检验,完全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够被批准上市,而且想要进入中国,还必须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后才能进入市场。
国产疫苗也同样需要多轮临床试验才能核准上市。
因而,对于绝大部分疫苗来说,进口疫苗、国产疫苗只是生产工艺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挑选。
首先要知道疫苗是非常安全的。其次,如上题所述,疫苗在上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临床研究以及签发制度;而在接种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接种疫苗的安全性。
其中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只有极少数人由于个体原因,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并且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 30 分钟内。因此,接种疫苗后应该留观 30 分钟,并回家后继续观察。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尤其成人作为社会及家庭的支柱,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受到保护。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疫苗对我们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因为上述这些类似的误区而放弃接种疫苗,这才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肿瘤标志物 CA72-4、CA19-9、CEA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筛查诊断就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
CA72-4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u/mL,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以>6U/mL为临界值。良性胃病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高达400%。
CA72-4,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相对较高,CA72-4检测值的高低与胃癌肿瘤大小、术后是否有肿瘤细胞残存,是否有转移有重要相关性。
CA19-9在大多数消化道肿瘤中均有表达,与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检测阳性率可达56%。
在判断胃癌患者临床分期方面,CA19-9是比CEA更为敏感的指标。同时CA19-9值的高低,与肿瘤大小、转移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液中CA19-9值,明显升高时,提示胃癌患者可能生存时间缩短,治疗效果不好。
CEA在健康人群血液中,含量比较低。在胃癌、肺癌、大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清CEA水平往往明显升高,有研究表明,CEA在胃肠肿瘤中的阳性检测表达率达到50% ~80%。持续的CEA升高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好。
a.有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诊断。
b.有利于观察胃癌手术或化疗后的效果。
c. 有利于监测胃癌是否复发,作为胃癌患者复发的监测指标。
近几年来,对于 CA199、CEA、CA724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已经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检测这3项,比单独检测一项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这对提高治疗疗效及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
参考文献:
[1]宋杰,陈凤格,赵伟,赵冬.胃癌的发病率现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09):704-707.
[2]杨莉,李晓南,杨晓雪.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04):387-391.
体检越来越流行,已经成为每个职场工作人员的标配,但是每年都进行体检体检的我们,知道在体检当中有哪些误区吗?今天咱们来看一看体检当中的几个误区。
一、自己很健康,体检没啥用?
因为很多体检的都是刚进入职场或者是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所以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体检了也没啥用。但事实上,体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检检查出某种疾病,而是为了检查出罹患某种疾病的高危风险。而体检可以让我们防患于未然,从自己的身体,某些数值的变化中,检测出可能会出现的相关情况或者风险。而且不乏每年在年轻人当中检测出已经罹患某些恶性疾病的概率。身体是自己的,但有时候健康不健康并不是自己说了算。
二、体检很麻烦,一查管N年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去年刚刚体检过,不会有多大的问题,而且觉得体检非常麻烦,需要空腹,需要到指定的地方需要浪费自己的时间等等。天真的认为自己今年体检过就可以,好几年不用再检查。事实上体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拿今年的体检报告和以往的体检报告进行对比,看自己相关的风险或者是一场有无加重或者变化。可能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原来有的加重,这些都是预防我们身体出现异样的重要因素!所以,体检再麻烦,不能管N年。
三、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比较贵的体检就更符合自己的身体需求。还有人把体检的经济价值多少,和别人进行攀比。这样的体检误区,要不得因为体检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选择体检项目的!很多贵的体检项目,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因为反复检查对身体产生辐射。所以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是体检当中的一个很大的误区。
四、体检报告无异常,不加保管
很多人把自己已经体检过的体检报告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认为自己的体检报告反正也没有异常,所以不加保管,随意丢弃。但事实上,体检报告的保存,对以后自己的身体健康,或者是罹患疾病以后的治疗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的患者,心电图显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但患者拿出十几年前的体检报告,十几年前就显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当时患者并没有什么异常反应,我们就可以清楚而简单的知道,患者的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不是后天获得,而是先天就有。所以保存好自己的体检报告非常重要,认为体检报告没有异常不加保管的误区一定戒除。
除外以上这些体检的误区还有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在青春痘成熟之后,是可以挤掉的,但是,并不提倡。首先,因为在挤痘的同时,很可能将手上的细菌挤进皮肤里,这样不但不能让痘痘快速祛除,反而使炎症加深,还可能留下难看的色素沉淀和疤痕。
痤疮在皮肤科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炎症,这类疾病一般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若患者对这个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就能很好地康复,而且不会复发。若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患者不仅不能尽快康复,还会导致病情恶化。那么,痤疮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脸上有痘就擦药
当发现脸上长出痘痘时,千万不要急着涂祛痘膏,因为除青春痘外,还有可能是面部湿疹等发于脸部的皮肤病。所以,在擦药之前,一定要认清楚症状。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应该到医院让医生帮忙诊断,而不是将药品乱涂一气,导致更恶劣的后果。
误区二:一长痘就用手挤
有皮肤专家表示,在青春痘成熟之后,是可以挤掉的,但是,并不提倡。首先,因为在挤痘的同时,很可能将手上的细菌挤进皮肤里,这样不但不能让痘痘快速祛除,反而使炎症加深,还可能留下难看的色素沉淀和疤痕。其次,在挤痘的同时,可能是将青春痘中的残余物质挤出皮肤。但是,在往外挤的同时,也可能是向里挤了,从而让应该排出的物质留在了皮肤的更里层,更加不容易除去。
误区三:长痘错寻原因
青春痘不止是皮肤上有螨虫所致,还可能由于人体内分泌、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情绪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所以,只有部分青春痘与螨虫感染有联系,在治疗时应查明长痘原因,对症治疗。
误区四:治疗青春痘“见好就收”
很多长了青春痘的年轻人,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皮疹消失而停止用药。其实青春痘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如果盲目地“见好就收”则会造成病情反复,最后变成治了又长,长了又治,反复不断。青春痘如果要治愈,平均需要4个月左右,更长的则要1-2年,所以切勿在看了一个医生后短期内不见好转,马上又去找另外的医生。
误区五:长了青春痘需要严格忌口
中医认为青春痘主要由湿热引起,治疗的时候需要忌口,如不能吃海鲜、辣椒、油腻上火的食物,平时喝汤也只喝清凉补。但西医皮肤科则指出,青春痘的真正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仅靠忌口并无作用,只要找到正确的治疗方式,吃什么并不存在“苛刻”的要求。
误区六:采取避孕药治疗痤疮
避孕药可抵抗体内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轻痤疮的作用,因此很多痤疮患者盲目跟风,采取避孕药治疗痤疮。但大量临床证实,避孕药副作用很大,常会引起不良反应,如长时间使用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上述为您详细介绍的内容就是痤疮患者需要注意的误区,希望大家能谨记。我们都知道油性皮肤一般是很容易患上痤疮的,所以油性皮肤的朋友们应多加注意面部皮肤的清洁,养成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
肺癌是著名的“无声杀手”,它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步入晚期。所以,肺癌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这种方法能检“揪”出非常微小的肺部结节。然而,我们都知道,CT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可能反过来增加我们患上癌症的几率。相较而言,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筛查,那就是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我们一般会看哪些指标呢?对于肺癌来说,就是特有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是恶性肿瘤特有的标志[1]。它可以由恶性肿瘤自己分泌或者脱落,也可能来源于机体的“对抗”反应。肿瘤标志物还会进入组织液和血液,我们就可以通过常规的抽血对它进行检测,进而“佐证”恶性肿瘤的存在与否。那么,肺癌究竟有哪些肿瘤标志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酶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顾名思义,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一类酸性蛋白酶。正常情况下,它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清内的含量极低。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最“凶险”的当属小细胞癌,它就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大大提升血清中NSE的浓度。所以,NSE就是小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在血清中的浓度过高,往往提示着癌症的发生[2]。
2. 癌胚类
主要有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两大类。它们一度存在于人体的胚胎中,其后则会在人体内消失。当肺癌“来袭”时,它们才会重新出现在血清中。不过,这两类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低,不但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在其他癌症,如消化道癌症中也会出现[2]。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还要联合检查其他肿瘤标志物,以便进一步的诊断。
3. 蛋白类
包括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2]。它们在正常人的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却在肿瘤细胞内被大量合成,随后释放到血液中。其中,两种糖链抗原被很多种恶性肿瘤所“偏爱”,因而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诊断[3]。而SCC-Ag和Cyfra21-1的特异性比较好,主要来源于肺癌细胞,特别是非小细胞癌,临床上常用它们来进行肺癌的诊断和分型[4-5]。
及早发现肺癌确实能救命!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帮你!抽血化验做检查,简便快速还准确!NSE、AFP、CEA、CA12-5、CA15-3、SCC-Ag、Cyfra21-1……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你会读了吗?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数据显示,美国在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我国与美国的差距仍较大。本文将对比中美两国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美国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普遍高于我国。以乳腺癌为例,美国5年相对治愈率达89.7%,而我国仅为77.2%。此外,美国在肺癌、结直肠癌等癌种的治疗效果也优于我国。
造成中美两国肿瘤治疗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2. 早期筛查意识不足:我国居民对肿瘤的早期筛查意识相对较低,导致肿瘤早期发现率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3. 治疗手段相对落后:我国在肿瘤治疗方面,尤其是放疗、化疗等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4. 新药研发及可及性:我国新药研发相对滞后,部分进口新药价格高昂,导致患者难以负担。
为缩小中美两国肿瘤治疗的差距,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2. 加强肿瘤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早期筛查意识。
3. 加强肿瘤治疗技术研发,提高治疗手段的先进性。
4. 加快新药研发,降低新药价格,提高新药可及性。
肿瘤标志物,作为癌症的“影子”,在癌症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种在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的生物标志物,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癌症,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CA153、CA72-4、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这些标志物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例如,CEA在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中升高;AFP在肝癌中升高;CA19-9在胰腺癌中升高;CA153在乳腺癌中升高;CA72-4在胃癌中升高;CA125在卵巢癌中升高;PSA在前列腺癌中升高。
除了检测肿瘤标志物,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终的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并非癌症的特异性标志,单项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因此,在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为了预防癌症,建议人们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高发癌症的筛查。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
总之,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在癌症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肿瘤标志物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已不再是无法治愈的绝症。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是可以被治疗和控制的,甚至有科学家提出将癌症视为一种慢性病。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癌症患者完全有可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工作生活。那么,癌症患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完全治愈呢?以下四个指标可以作为参考。
1. 化验结果正常
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各种化验项目。如果化验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血液系统也处于健康状态,可以初步判断癌症得到了治愈。
2. 肿瘤标志物正常
除了常规体检,医生还会对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系统进行检查。如果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并且多年没有发生任何病变,说明患者已经痊愈。
3. 血糖、血脂指标正常
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等指标。如果治愈后这些指标恢复正常,并且长期保持稳定,说明患者的内脏功能良好,器官健康,癌症得到了治愈。
4. 5年未恶化
“5年生存率”是衡量癌症治愈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在治愈后5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或转移,可以认为癌症得到了完全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癌症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至关重要。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
除了以上指标,癌症患者在治愈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2. 定期复查
癌症患者在治愈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3. 保持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预防癌症,做好防癌检查至关重要。那么,肿瘤八项是什么?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肿瘤八项检查项目
1.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防癌体检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来判断是否存在癌症风险。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等,它们在癌症患者体内含量会明显升高。
2. 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检查直肠癌的有效方法,通过触摸肛门及直肠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或其他异常。
3. 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血液来判断是否存在癌症风险。
4. X线胸片
胸部X光片可以检查肺部肿瘤、纵隔肿瘤等,对于早期发现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5. B超
B超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查甲状腺、肝脏、肾脏、盆腔等器官的肿瘤。
6. 妇科宫颈涂片或TCT
妇科宫颈涂片或T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是女性防癌体检的重要项目。
7. 乳腺钼靶摄片
乳腺钼靶摄片可以检查乳腺肿瘤,是女性防癌体检的常规项目。
8. 胃镜和肠镜检查
胃镜和肠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重要手段。
二、预防癌症的日常保养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癌症风险,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
2. 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
3. 适度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风险。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防癌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治愈率。
总之,肿瘤八项检查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大家要重视体检,做好防癌工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癌体检在人们的健康意识中越来越重要。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防癌体检设备,许多人不禁会问:防癌体检设备是不是越贵越好?
事实上,防癌体检设备并非越贵越好,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和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防癌体检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防癌体检设备的选择。
一、防癌体检设备的作用
防癌体检设备主要用于早期发现癌症,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常见的防癌体检设备包括CT、MRI、PET-CT等。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对于肺癌、肝癌、胰腺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对于脑部、脊髓、心脏等器官的检查尤为有效。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将PET和CT结合的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得功能和形态图像,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分期具有独特优势。
二、防癌体检设备的选择
1.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选择防癌体检设备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例如,肺癌高风险人群应优先选择胸部CT检查;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应优先选择乳腺MRI检查。
2. 遵循医生建议
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推荐合适的防癌体检项目。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盲目选择。
3. 注意价格与质量
防癌体检设备的成本较高,但并非价格越高越好。在选购设备时,要关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三、防癌体检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体检时间
防癌体检并非越早越好,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检时间。例如,肺癌高风险人群应从40岁开始进行定期体检。
2. 注意体检前的准备
在体检前,请根据医生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禁食、禁水等。
3. 注意体检结果
体检结束后,请仔细阅读体检报告,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咨询医生。
四、总结
防癌体检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防癌体检设备至关重要。在选购防癌体检设备时,请根据自身情况、医生建议和设备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切勿盲目追求价格。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体检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分析异常,胸苷激酶1细胞周期分析值为4.32 (0-2 pM) ↑。医生建议一个月后复查,我个人生活中没有不适。我对这个指标的意义和复查科室有些疑惑,希望得到医生的解答。
医生解释这个值可能提示细胞增殖比较快,但并不一定是恶性疾病,有些感染也可能会导致数值升高。我提供了肿瘤三项的检测报告,医生确认这个数值是正常的,进一步表示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询问了一个月后复查的具体事项,医生提醒我这只是建议,如需诊疗还需要前往医院就诊,同时告知我抽血复查是否需要空腹,让我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
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给予了我专业的解答和建议,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和满意。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有些忐忑。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我第一次尝试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屏幕那头,***医生亲切地向我问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最近身体的不适和之前的一些检查结果。***医生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点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关心。
当我提到之前的手术复查结果时,***医生立刻认真起来。他告诉我,细胞检测没有发现癌细胞,检查结果是好的,让我放心。他还告诉我,HPV检查结果也是阴性的,我已经没有病毒感染了。
在这次线上问诊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给予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医生在最后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感到更加安心,也让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负责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忙碌在生活的琐碎中。突然,身体的不适让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我知道,这是身体在向我发出警告。
想起身边的朋友都推荐了互联网医院,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打开了某互联网医院的平台,轻点了几下,就成功预约了一位肿瘤内科的医生。
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仔细地分析了我的病例。在了解了所有信息后,他告诉我,我可能患有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肿瘤。
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些迷茫,但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他告诉我,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案可以考虑:一种是化疗,另一种是靶向治疗。
我犹豫了,化疗的副作用让我有些害怕,而靶向治疗虽然副作用较小,但费用较高。医生看出了我的犹豫,他告诉我,靶向治疗虽然价格昂贵,但效果较好,而且可以同时服用两种药物。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尝试靶向治疗。他为我开具了处方,并告诉我,如果在使用药物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可以随时联系他。
用药后,我感到身体逐渐恢复,不适的症状也减轻了许多。我深深感谢那位医生,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病痛中找到了希望。
这次互联网医疗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感到安心。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它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体检套餐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面对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异常结果,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慌。本期文章将为您详细解读肿瘤标志物,帮助您正确认识这一指标。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和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虽然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结果并不具有特异性,仅可作为参考指标。当肿瘤标志物指标高于正常参考值时,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EB病毒、糖链抗原19-9(CA19-9)和癌抗原125(CA125)等。以下将针对这些标志物进行详细介绍:
1.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直肠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患者中明显升高。但CEA升高也可见于良性肿瘤、炎症、退行性变、吸烟者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甲胎蛋白(AFP):AFP是胎儿时期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成人后肝细胞会失去这种能力。当AFP明显异常增殖,超出正常值10倍以上时,需警惕是否患上原发性肝癌。但AFP升高也可能与怀孕、急性肝炎、肝硬化等有关。
3. EB病毒:EB病毒检测可筛查鼻咽癌。但EB病毒检测也不具有特异性,不少EB病毒测试阳性的患者经鼻咽镜检查后排除鼻咽癌。
4. 糖链抗原19-9(CA19-9):CA19-9是消化道癌的相关抗原,更是胰腺癌的敏感标志物。但CA19-9也缺乏特异性,在消化道炎症、肝硬化等情况下也可升高。
5. 癌抗原125(CA125):CA125是国际公认的卵巢癌标志物。卵巢癌患者经手术化疗后,CA125浓度会下降。但CA125也可能在其他疾病中升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总之,面对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异常结果,切勿过度恐慌。应保持冷静,咨询专业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肿瘤基因检测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这种检测技术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信息,预测其患肿瘤的风险,从而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那么,什么是基因?基因与肿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基因、肿瘤基因检测以及其应用等方面,为您揭开肿瘤基因检测的神秘面纱。
一、基因:生命的密码
基因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基因中储存着生命活动的遗传信息,决定了我们的外貌、性格、健康状况等。可以说,基因是生命的密码,它影响着我们的生老病死。
二、基因与肿瘤:紧密相连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基因密切相关。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肿瘤。此外,基因的异常表达也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三、肿瘤基因检测:预测肿瘤风险
肿瘤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个体基因信息,评估其患肿瘤风险的技术。目前,常见的肿瘤基因检测方法包括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通过检测,可以发现个体基因中的突变或异常表达,从而预测其患肿瘤的风险。
四、肿瘤基因检测的应用
1. 早期筛查:对于具有肿瘤家族史或高风险人群,通过肿瘤基因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2. 个体化治疗:根据个体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预后评估:肿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肿瘤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技术,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基因检测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