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身躯体组织,造成轻至中度损伤,且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
NSSI 和危险饮酒是两种具有情绪调节功能的行为。当潜在的情绪问题得不到治疗时,个人可能会在 NSSI 和高风险饮酒之间转换。
这两种行为都与述情障碍有关,难以识别和描述情绪并保持外向型思维方式。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联系有多相似,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例如性别、年龄)它们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比较这两种关联,来自于澳大利亚的 Danyelle Greene 等人利用几个数据进行广泛综述。纳入 20 篇与 NSSI 相关的文章和 33 篇与危险饮酒相关的文章,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表于《情感障碍杂志》(J Affect Disord 1 January 2020)
研究结果: Meta 分析显示,述情障碍总分、情感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与 NSSI 和危险饮酒均呈显著正相关。然而,对于 NSSI 来说,这些关联似乎更强。
此外,外向型思维与高风险饮酒有关,但与非自杀性伤(NSSI)无关。
年龄对人际关系有相反的调节作用,述情障碍和 NSSI 之间的关联在较年轻的样本中更强,述情障碍和危险饮酒之间的关联在较年长的样本中更强。
此外,与仅限男性的样本相比,仅限女性的样本中述情障碍和 NSSI 之间的关联更强。
研究者认为,该综述仅限于英文文章,观察到高度的异质性,包括的大多数研究都是横断式的,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NSSI 和高风险饮酒可能既有共同的相关性,也有可区分的相关性。述情障碍可以作为治疗的靶点,潜在地降低个体改变行为以调节情绪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可能侧重于行为特定因素(例如结果预期和动机),这些因素可能解释和 / 或区分述情障碍与 NSSI 和高风险饮酒之间的联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记得是刚到医院上班不久,还在ICU转科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25岁的小伙子小王,长得帅气、精神,一直被父母当做心头肉,不惜每年花费二三十万元的费用送去国外留学。
三年的国外生活让小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来后喝不惯家里的白开水,加上母亲爱子心切,给孩子一口气买了几十箱的饮料,堆得整个房子都是,饮料也就成了小王的"白开水"。
学成归来的小王整天忙于亲朋好友的应酬,成天奔波于酒席之间,回家后也就只喝一些饮料。看着孩子很是忙碌,父母感到很自豪也很无奈。忙活了一阵终于可以休息下来了,这天早饭后,父母想让小王陪他们去超市逛逛,小王说瞌睡不想去,父母也就没再勉强。
直到吃下午饭时小王还是没有起床,母亲看到孩子翻来覆去也睡不踏实,就给小王吃了点安眠药,想让孩子好好睡个踏实觉。直到第二天午饭时小王都没有起床,此刻父母才发现情况不对,急忙送去医院急诊室。
到急诊室时小王呈昏迷状态,测血糖时直接爆表:提示大于33.3mmol/L,急诊医生查体、问诊、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酮症酸中毒,而且已累及多脏器功能受损,马上转入ICU重症监护室。
看着如此年轻的生命医护人员都很惋惜,虽然经多科室会诊,高级生命支持,血滤等等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仅仅5天后小王的心跳、呼吸就停止了,他的父母守着他的尸体久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们始终认为孩子是因为太累了,在安眠药的作用下睡的太沉了......
悔恨、痛苦、绝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让这对老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医生都不爱喝饮料,矫情,饮料还能喝死人?",是的,饮料确实能喝死人,不是亲眼目睹过,恐怕我自己都很难相信!
而这个血的教训、铁的事实再次证明饮料是能喝死人的。
那么,喝饮料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分,会导致人体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超重、肥胖、其他各类代谢性疾病:
长时间饮用饮料会引起糖分在体内过多堆积会产生内源性的尿酸,形成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部分碳酸类饮料当中含有磷,会导致钙质流失。喝多了引起骨质疏松,造成各种骨折。
三、对牙齿的破坏、肾结石、脂肪肝等等。
最后,谨以此篇真实案例再次告诫大家"生命诚可贵,且喝且珍惜"。
"人生多苦闷,解忧唯美酒""酒逢知己千杯少"…
从古至今,无论是亲朋好友相聚,还是学业升迁,总之聚散别离,都离不开美酒的作陪,说是喝酒,其实就是品心情,不同
的心情,就会喝出酒的不同味道来。于是,天天喝,顿顿喝。
研究表明,约有6成的中国肝癌患者是喝酒所致。
对于那些长期喝酒的人,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出现这4个征兆的时候,最好去检查一下。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喝酒,熬夜,高脂肪饮食,乱吃药物,这些都会伤害它,酒精对于肝脏
的伤害来说是更大的,所以出现以下4种情况。请一定要解酒,维系肝脏的健康。
1、原因不明的腹泻
如果有长期不明原因腹泻症状,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肝脏。
因为酒精入肝后,它不仅影响肝细胞对脂肪的代谢和分解还可以使脂肪囤积发展成为脂肪肝。因为脂肪代谢出现障碍,从引
起消化不良。
2、肝区疼痛
因为癌肿增长使包裹肝脏的包膜压力增加而导致的疼痛,还可因肿瘤坏死或是缺血引发疼痛。
3、黄疸
由于肝脏代谢障碍而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肝癌晚期时在皮肤、黏膜上变现出黄疸的现象。
4、不明原因的发热
由于肿瘤坏死后进入血液释放出热量,所以肝癌晚期患者会有发热、出汗等症状。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亢奋,血管扩张,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这里有3招既快速又实用的解
酒妙招。
(1)提前吃乳制品
喝酒前要先垫些乳制品,千万别空腹喝酒,乳制品能减缓肠胃对酒精的吸收速度,给酒精代谢赢得时间。
(2)提前吃解酒药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解酒药,能真的让你避免酒精的伤害。提前吃解酒药能有效的降低了第二天宿醉带来的副作用。
(3)蜂蜜水和鲜榨果汁
饮酒之后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喝些富含果糖的饮品,这类新鲜果汁有助于将酒精从体内迅速代谢并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肾脏
的功效。
在现在的社会,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喝酒总是避免不了,但开心庆祝可以,一定要注意,适量饮酒,掌握健康饮酒标
准。
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合称“三高”,相信大家对这类疾病已经很不陌生了。近些年来最近出来一个新的名词——“四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富贵病”,其中的“新贵”就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在组织中,继而造成损害,就是痛风。
“话从口出,病从口入”,痛风和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以前的人追求吃饱,现在的人要求吃好,可是普遍的人认为所谓的好就是“大鱼大肉”,这就造成了摄入过多。人体就像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滤网,如果长期的超负荷,最后这个系统就崩塌了。
痛风是因为身体“过滤网崩塌”导致的嘌呤代谢紊乱,出现尿酸在体内沉积形成结晶。这些结晶会从血管壁渗透逐渐沉积在拇指、踝部等关节中,最后出现关节疼痛。有句话描述痛风的“痛”是针刺样疼痛,很少有人能忍受得了。痛风病人该怎么吃呢?关键要少吃或是不吃高嘌呤食物,影响嘌呤代谢的东西也别吃。
哪些食物会导致或加重痛风呢?
动物内脏,像猪肝、鹅肝、鸭肝、猪腰子等等;海鲜,像牡蛎、龙虾、动物内脏等等;这些都是含嘌呤非常高的食物,就不要去碰了,尤其是痛风的急性期时候不能碰。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肉类;还有点心、糖果、果汁之类含果糖或蔗糖高的食物,这些是需要少吃的,急性期不要吃。
哪些食物会影响嘌呤的代谢呢?
很多人知道一句话:痛风人不能喝啤酒,只能喝白酒。其实不管是白酒还是啤酒,都会影响嘌呤代谢,所以痛风病人应该戒酒。还有就是咖啡会影响嘌呤的代谢,也戒了吧。
每到酷夏,在路边撸个串、吃个烧烤、喝点啤酒堪称乐事。对于痛风的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可能一顿夜宵完了第二天就疼得站不起来了。所以痛风患者应该注意并不是疼的时候才注意吃的饮食,不疼的时候就想吃就吃。并且痛风可不是疼一疼就完事了,高尿酸对肾脏的影响较大,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不也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重视起来。
有的人饮食也控制了,体重也减轻了,酒也不喝了,但痛风还是时不时发作。这是因为有一个因素被忽视了——情绪因素也会影响嘌呤的代谢。有研究显示,50%以上的痛风患者在复发之前有明显的精神波动。情绪因素甚至排在疲劳、饮食之前。焦虑、失眠、烦躁、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尿酸大量生成。
所以,痛风者更应该乐观,因为生气真是会很痛。
生活中免不了和一两个朋友的聚会,当然就会需要助兴的东西,其中出现在餐桌聚会上最多的就是酒这个东西。即使不聚会,每到开心庆祝节日助兴也用酒;不开心释放压力也用酒,酒似乎已经超越了它喝的价值。更多的人用它来寄托情怀,满足情绪,释放压力。但即使这样,酒也是一个不能多喝的物质,甚至还有一喝酒就上头脸红的人。很多人可能还是不过多的了解,喝酒为什么会脸红,只知道酒精或许带来伤害,也不知道多少算少喝。那么到底喝多少才算适量?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身体被疾病危害的风险更大:
血管扩张,代谢慢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就是因为自身的机能,对酒精代谢的速度比一般人慢。人体是由两种酶来参加酒精的代谢的,若是喝酒容易脸红,就是因为其中一个酶出现了功能性的缺陷。那么就会导致酒精中的乙醛刺激毛细血管造成扩张的现象,因此就会脸红。
伤害肝脏
喝酒的人经常摄入的其实也就是酒中的主要元素酒精,每个摄入的物质都会经过肝脏的转化和代谢,当这个元素到达肝脏的时候,转化为乙醛。就会伤害我们的内脏,让肝染上毒性,脸红的人的代谢酶还不足以代谢肝脏中的乙醛,造成停留在肝脏,产生危害。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致癌性以及其他严重的伤害。
胃部癌症
喝酒脸红的的人即使是喝的酒很少,也会伤害胃部。有研究表示,胃癌跟酒精的相关度高达70%,因此若是你喝酒脸红,最好不要喝酒。无论多少,都会造成胃部发病的风险因素。
对于缓解喝酒的4种“解酒药”,是否靠谱?
蜂蜜水
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虽然有实验证明,蜂蜜中的果糖可以帮助代谢酒精发酶提高效率,但是对于解除乙醛的毒性,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表明的解酒工作。
解酒药
只是对喝酒的人一个自我安慰,并不可信。从医学的角度出发,真正的解酒药并不存在,解酒药本身并不含有代谢酶,而代谢酶还是一种蛋白质的存在,根本就达不到真正的提供。只要一进入身体就会被消化,起不到解酒的作用。
桑椹干
网上都在流传桑椹干是非常天然的一味解酒食材,喝酒前吃上几个,可以帮助喝的更多。其实并没有这么神奇,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果,无论它是什么形态的样子,晒干还是原本的样子都不会帮助加速代谢酒精的功效。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被传说的很神奇。
碳酸饮料
当你摄入酒精的同时又去喝碳酸饮料,只会更容易醉。还会增加胃部的饱腹感,碳酸类物质会产生很多气体挥发,反而会让酒精被吸收的更多,加速容易喝醉。
因此,酒精超过这个数,或许将影响健康:
对于喝酒无论脸红不红的人来说,想要喝酒不伤害身体,最好的建议就是1g的酒精也不要摄入,只要喝酒就有风险,就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若是真正的根据膳食指南来说,若是非喝酒不可。一名健康男性一天最多不要超过25g的酒精指标,成年的健康女性来说就是不超过15g。
若是超过了,也就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并且每一种酒的酒精含量不同,更不要掺着好几种一起去喝,只会对身体伤害更大,而且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接受的情况下,更容易醉。
你以为喝酒只伤肝?酒精入肚在2~5分钟之内,就能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胃部吸收大约20%,80%酒精由小肠吸收入血,特别是在空腹情况下,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快速提高。
虽然说酒精主要由肝脏代谢,但是血液中高浓度的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使得全身重要脏器无一幸免,会遭受伤害。这种伤害有轻有重,其一要看肝脏的代谢能力多强,其二要看一次性摄入的酒精浓度有多高。
肝脏里面与酒精代谢相关的酶主要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肝药酶P450系列次之。能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的除了乙醇本身,代谢物乙醛是危害最大的。
1、二种酶充足:当肝脏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充足的时候,对酒精的代谢是很快的,如果非一次性超量摄入,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影响。
2、二种酶都缺:这种人喝酒,酒精代谢就非常慢,只能由肝药酶P45、皮肤、呼吸一点点的代谢排出。所以这种类型的人,喝酒对肝脏伤害最大。
3、缺少乙醛脱氢酶:这种人喝酒,乙醇被代谢成乙醛,而不能再继续代谢成乙酸。造成乙醛在体内的蓄积,不但刺激全身皮肤,而且对各个器官均有伤害。
易受到损伤的器官
1、胃:胃首先接触到乙醇,会引发胃部呕吐反应,可能伴随胃出血,进而发展成一系列的疾病,比如慢性胃炎等。
2、肝脏:95%的酒精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代谢物乙醛能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不可逆转的肝硬化,肝癌。
3、大脑:酒精属于小分子,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造成急性或者慢性中毒,或发展成慢性酒精性脑病。小量饮酒出现的头痛、兴奋、轻松的欣快感,大量喝酒,特别是肝脏分解能力差时,容易酒精中毒,导致晕迷。死于酒精中毒的人不在少数,对于大多数成人,酒精致死量为一次性饮纯酒精250ml-500ml,也就是说,如果是50度的白酒,饮用500ml-1000ml即可致人死亡。长期饮酒代替经常进食,会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缺乏,病并且出现持续性记忆障碍、发展成不可逆痴呆。
4、心脏:酒精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导致心肌细胞及间质水肿和纤维化,导致心律失常。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前几天,22岁的女大学生小刘在同学的陪伴下,被120紧急送到了医院的急诊科。见到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双手紧捂肚子的小刘,医生开始了解询问病史,得知小刘因为失恋,心情不好就在朋友的陪伴下,借酒消愁。自己一个人差不多喝了一瓶52度的白酒,而且喝的特别猛。朋友说:“她开始只是脸比较红,后来越喝越多,慢慢的就开始呕吐,肚子疼,人也开始迷迷糊糊的了。”于是朋友就赶紧拨打120紧急送往医院。
原来,小刘是急性酒精中毒了,在急诊科,医生对她进行了洗胃、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小刘脸色不那么苍白了。但是,病人还是呕吐不止,呕吐物也渐渐变成咖啡色样,于是赶紧将病人的呕吐物送检。
在等待送检结果的同时,发现病人意识更加模糊。一会儿检验结果出来::呕吐物潜血化验阳性,并且病人腹痛更加剧烈。考虑病人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加之病人意识更加模糊,于是赶紧将病人送往重症监护室。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酒精中毒的情况越来越多,那么酒精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酒精中毒是指酒精饮用过量对中枢神经体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效应,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譫语、躁动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暂停等,还有可能就是合并消化道出血,从而危及生命,就像文中小刘的这种情况。
众所周知正是由于肝脏具有解毒作用,人们在平时饮用适量酒后,稍作休息便可缓解,一般并没有什么危害,而酒精中毒则是因为饮用的酒精超过了肝脏的解毒能力。引起酒精中毒的原因不外乎酒精的饮用过量和酒精的质量存在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假酒。”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酒精中毒首先不应过量饮酒;其次在饮酒时应该选择有质量保证的酒,从而尽量防止酒精中毒的发生。
鉴于酒精中毒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希望大家在平时可以适量饮酒,但万不可嗜酒,以免造成酒精中毒危害到生命。切记在饮酒时一旦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神志不清、呼吸暂停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中秋节、国庆节即将到来,不少人要和亲朋好友聚会应酬,席间免不了喝点酒。但醉酒的滋味是真不好受,头晕、呕吐甚至“断片”了,昏昏大睡。
其实,对于醉酒者,需要有专人进行看护、照顾,以免发生危险。醉酒者的睡姿也很重要,关乎生命安危。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列出危险的酒后睡姿,并告诉你如何“躺”才安全。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彭丹涛
除了酒精伤身,酒后错误睡姿也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若能让“醉翁”们懂得如何正确入睡,则有望减少酒后意外致死的不幸。
错误睡姿一 仰卧位
酒醉饭饱后,仰面平躺睡觉可能导致胃里没有消化的食物反流,再加上此时人体的吞咽作用在酒精的刺激下,反应迟钝,呕吐物容易堵塞器官,造成呼吸不畅。轻者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
错误睡姿二 俯卧位
醉酒者俯卧位时口鼻朝下,常会埋入被褥或软枕中,导致呼吸通道不畅,严重时可使机体缺氧,甚至出现酒醉后的昏迷。
此外,过量饮酒后加快了血液循环,尿量也增多,当尿液充盈、膀胱高于耻骨位时,再加上腹壁肌肉松弛,若腹部受到挤压或震动,易致膀胱破裂,危及生命。
错误睡姿三 坐位
有些人喝醉后还没来得及上床休息,坐着就睡着了。重度醉酒者由于体内循环受到抑制,心血管反射调节能力减弱,加之呕吐、出汗等可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血管内血容量相对不足。坐着睡觉,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休克。
错误睡姿四 枕胳膊睡
长时间枕胳膊睡可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即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肢体坏死或坏疽。
错误睡姿五 肢体互压
醉酒者如一个肢体压在另一个肢体上沉睡,长时间压迫的部位会出现肌肉的缺血坏死,导致横纹肌溶解。
具体表现为酱油尿、化验血中肌酸激酶显著升高,症状较轻者可在一到两周内逐渐恢复,严重者由于广泛肌肉坏死而产生肌红蛋白尿,导致急性肾衰竭。
此外,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易浑身发冷。此时若睡电热毯保暖,会让血管扩张,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当为,先将醉酒者领带、衣扣、裤带等松开,抬起下颌,头部稍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使其身体侧卧于床上,两侧垫上枕头防止醉酒者乱动变为仰卧或俯卧等危险的睡姿。
醉酒者需要有人在身旁照顾,一旦出现危险状况,亲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近送医。
“走一个,干了!”伴随着一阵阵欢呼,饭桌上、酒吧里、包厢中上演着一幕幕觥筹交错的欢乐场景,然而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酩酊大醉、呕吐不止或者昏迷不醒的“醉汉”成了急诊科的常客,甚至因此丧生。
呕血误吸致猝死
64岁老张,20年前就患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阿司匹林,老朋友来拜年,1斤高浓度的白酒两人一饮而尽。当晚睡觉时突然呕吐,大口大口的鲜血夹杂着胃里尚未消化的食物 。
老伴赶紧找纸巾擦了擦老伴嘴角的污物,但他已没有了反应。老张可能因酗酒后诱发胃出血,呕吐物堵塞气管,未能得到及时抢救而猝死。
急性胰腺炎夺人命
一位而立之年的打工者,因工作需要留守工地,大年三十晚独自一人喝了8瓶啤酒。次日未按时上班,被朋友发现躺在床上,嘴唇发绀,腹部膨隆,呼之不应。送往医院时己奄奄一息,最终不治身亡,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真正的原凶还是酗酒。国外研究发现,约30%~60%的胰腺炎发病与饮酒有关。
压迫肢体致肾衰
某公司龚总五十多岁,春节长假中,几个好友聚集一起开怀畅饮。龚总有“海量”也喝得昏睡不醒。被家人发现时,其右腿搭在左腿上一动不动已达18小时,致使左下肢肿成水桶状,青紫,无尿……经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左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经过多刀切开减压,配合血液透析等治疗,挽救了性命,但左下肢的伤痕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低血糖昏迷出险情
一名嗜酒如命的男子,春节期间几乎整天流连在酒局之中。大年初五酗酒后昏迷,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是酗酒引起低血糖,差点危及生命。
人在饥饿的时候喝酒,容易抑制肝脏的葡萄糖新生作用,而使血糖下降,引发全身冰冷、心跳加快等低血糖现象。
尿意缺失膀胱破
年过半百的杨某,大年初二因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没多久出现小便困难,被家人急诊送到医院。检查发现,病人表情痛苦,腹部轻度肌紧张,有反跳痛,腹腔内有游离液体。医生考虑为急性腹膜炎合并腹腔积液,经手术探查后诊断为膀胱破裂。
过量饮酒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阻断了排尿反射,导致膀胱内压力增高却没有尿意,加之腹部肌肉松弛,故易受损伤而造成膀胱破裂。
醉驾车祸血淋淋
王某开车路过朋友家时,被邀进去喝了几瓶啤酒后,自己驾驶汽车回家过年。行驶至路口时,与另一辆汽车相撞。两司机都受了伤,当即被送至医院急诊科,对方经诊断为上、下颌骨骨折、右胫骨近端前缘撕脱性骨折;王某亦有骨折、脑震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患有肝肾疾病、胃酸过多、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癫痫、老年痴呆症等以及从事驾驶职业的人,应尽量禁酒。
除了上面提到的醉酒可能出现的“突发影响”,醉酒后的长期影响也要警惕。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成瘾行为》期刊上曾发表报告,只要喝醉一次,就会对大脑产生持续一年的影响,使部分机能受损,日后再喝酒时就会产生自我保护。
研究人员认为,醉酒一次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
在喝酒实在无法避免时,尽量小口慢喝,喝前吃点东西,不要多种酒混着喝。《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要问如何才能完全避免酒精伤害?答案只有一个:不喝酒。
!不管哪类酒,最好都不喝
不管什么酒,归根到底都含酒精,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很多人对低度酒或含少量酒精的饮品不以为然,觉得危害小,反而容易喝得更多,当酒精在体内累积到一定量时,伤害也很大。
!不给饮酒找借口
生活中,很多人趁着喜事“豪饮”一通,认为偶尔喝多也无妨。实际上,一次性大量饮酒可能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对身体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损伤身体的理由,庆贺喜事还有很多健康的方式。
!不要盲目劝酒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代谢酒精的能力存在差异,比如有的人觉得喝一两白酒“小意思”,但对一些酒量小的人来说,一两酒就能让身体承受不住。
因此,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当对方婉拒时,要理解其难处,不必拿“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来“绑架”对方。
江大爷今年58岁了,因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史,所以他平时很注意身体,烟酒不沾,吃饭休息都很有规律,而且按时吃药,定期体检,血压、血糖甚至血脂都控制的比较好,可以说是烟酒不沾,无三高!
但是前两天,江大爷在买菜回家的途中突然觉得胸痛得厉害,老伴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到医院之后检查发现是心梗,冠状动脉最严重的狭窄了95%,还好及时就医,江大爷转危为安!但是他一直感到很纳闷,“我一直规律吃药,坚持科学生活方式,指标也控制得很好,为何还会发生心梗呢?”
烟酒不沾、无三高为何还是发生心梗?
医生在江大爷的检查报告单中找到了原因,江大爷虽然其他指标都显示正常,但是有一个血脂指标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超标,那就是脂蛋白(a)[Lp(a)]。江大爷在三年前Lp(a)就高达574mg/L,Lp(a)到底是什么指标呢?
(1)什么是脂蛋白a
脂蛋白(a)是一种有肝脏产生的流动的、含有两种载脂蛋白的脂蛋白:载脂蛋白(a) [apo(a)]和载脂蛋白B [apo(b)]。
研究表明:载脂蛋白(a) 能够减弱纤溶酶原的激活及减少纤维蛋白降解,还可以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活性、增加血小板反应性。而载脂蛋白(b) 可以增加内皮细胞结合、增加粘附分子的上调、增加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造成斑块破裂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二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江大爷脂蛋白(a)超过500mg/L,属于重度升高,因此他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梗的风险要比其他人更大一些。
(2)脂蛋白(a)特点
目前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的水平并不受饮食和运动的影响,而跟基因有很大关系。在用药方面,脂蛋白(a)特效药尚在进行临床研究,常规的他汀类降脂药对于脂蛋白a是没有调节作用的,目前新型的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对于脂蛋白a有降低30%的调节效果,目前缺陷是价格昂贵,但这类药物治疗费用太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以及脂蛋白a的升高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结语
江大爷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三高控制好就能够放松警惕,其他的监测指标也要引起重视,也希望未来能够研制出安全有效且价廉的降低脂蛋白(a)浓度的药物。同时,脂蛋白a高,健康生活方式或许未必能有效降低这个指标,但仍然要多注意加强运动,清淡饮食,因为从心血管的风险防护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健康生活方式还是很有效的。
爱喝酒是许多人都有的习惯,婚宴、过节、娱乐场所甚至是普通的一日三餐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酒。确实,喝酒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习惯。酒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诸如啤酒、白酒、葡萄酒等等等等。
虽然说有许多人喜欢喝酒,但不同的人能接受的量也是不同的,既有“一杯倒”的,也有“千杯不醉”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有的人喝一两酒醉,有的人喝几斤都不会醉?
1、和酒量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酒量不同,自然能接受的酒的多少也就不同。如果是那些常年喝酒的人,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酒量,所以再怎么喝也不会醉。可如果是那些极少喝酒或者从不喝酒的人,那么对酒的“抵抗力”也就很低,很容易就会醉。
不仅如此,每个人能喝的酒的种类也是不同的。啤酒喝三四瓶都不醉,白酒却喝不到二两就醉了,这样的人也是有的。当然,也可能存在既能喝啤酒,也能喝白酒,更能喝葡萄酒的人。
2、和体质不同有关
除了酒量,醉酒程度还和体质有关,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壮,平时营养也均衡锻炼也足够,那么抵抗力也就会相对更好,在面对酒精的侵袭时也比较能应付,不至于太快醉酒。
但如果是身体比较虚,缺少锻炼营养也不是很好的话,那么抵抗力也会相对低下,对于酒精的抵抗力也就不是很足,所以很容易就会醉酒。再加上平时少喝酒或不喝酒的话,那别说一两,烈的酒估计一口酒头晕目眩了。
3、和基因有关
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和父母之间、和兄弟姐妹之间甚至是双胞胎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基因也可以决定我们对酒精的抵抗能力的不同。据实验调查发现,同是平时滴酒不沾,且体质状况相差无几的人,他们的酒量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基因的力量,就好像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东西有天赋一样,有的人是学习、有的人是音乐、有的人是画画,那么也有的人是关于喝酒。这个听起来虽然比较惊奇,但是也确实有一定道理。
酒量可以培养吗?有哪些方法?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喝酒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让我们的身体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即有酒精的环境。所以像学习许多事物一样,酒量也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有哪些方法呢?
1、经常喝酒但不喝多
“熟能生巧”这个词在喝酒方面同样适用。想要有一定的酒量,肯定少不了经常喝酒,给自己的身体充分适应有酒精的环境。可以经常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喝一些酒,久而久之,就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酒量有所提高了。
2、喝酒也要“由简到难”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酒的酒精含量都是一样的,如果是不经常喝酒或者从不喝酒的人,在刚开始培养酒量时最好从低浓度的酒到高浓度的,这样慢慢适应会比较好。而且喝酒不能只尝试一个种类,可以多个种类接触,正常来讲啤酒是几类酒里比较容易喝的,所以建议可以从啤酒开始尝试。
3、锻炼身体保证强健体魄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经受得住酒精的摧残?所以锻炼身体也是在间接的帮助我们提高酒量。假如一个人身体比较虚弱,那么自然而然地对于酒精的抵抗力也就不会有多好,很容易就一杯倒了。所以建议平时多多锻炼身体,而且锻炼身体也是好处多多的,不止培养酒量这一项。
4、偶尔突破酒量的“极限”
我们都知道酒喝多了伤身,那么这个“多”到底是怎么判定的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超出你本身的酒量,即算多了。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酒量大概在什么范围,才能更好的避开喝醉这件事。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多喝一点酒,感受一下自己的极限在哪。
当然了,酒喝多了会伤身,培养酒量不是在鼓励大家多喝酒。只是对于现在许多场合都会有喝酒的情况,少喝些也是对身体有益的,那么看完以上内容,你们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喝一两酒就醉,有的人却喝几斤都不醉了吗?
老公……你醒醒……醒醒啊……女人的呼唤声让人肝肠寸断。
但是躺在救护车上的男子却一动不动,事实上,他的生命体征已经非常微弱了。
五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了医院,男子被迅速推进重症监护室,医生和护士围着患者展开抢救,心电监护仪一直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此时,患者的心跳呼吸突然停止。
医生立刻给予心肺复苏,遗憾的是,抢救了一个小时,但依然无力回天。
才30岁……有人感慨着,30而立,上有老下有小,就这么突然离去,这让家人如何能够承受,可是在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生死时速,这样的悲欢离合。
有人说,什么都可以赌,千万不能赌健康,什么都可以输,千万不能输了生命。
事实上,这名30岁的年轻男子,正是因为和生命赌了一次,然后就一败涂地。
他叫小军,是一名铁路工作者,按照小军妻子的叙述,小军平时喜欢喝酒,虽然家人总是劝,但他就是不听,而小军被送到医院急救的时候,浑身上下还有一股酒气。
当时医生考虑的病因是重症胰腺炎或窒息所致,酒精会诱发急性胰腺炎,这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每年医院都会接收大量因为酗酒罹患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其中不乏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很高,因为它会导致多器官衰竭。
但相关检查,却并不考虑小军罹患了重症胰腺炎。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酒后很多患者会出现呕吐,此时酒精对中枢造成抑制,在患者神志不清的时候,呕吐物很容易被误吸到气管,从而导致窒息,这也是很多醉酒者死亡的原因。
但是小军的口腔中并没有呕吐物,在气管插管的时候,医生也并未发现呕吐物误吸。
随后,一个细节让医生很快查明了真相,小军妻子反应,小军今晚在喝酒前曾到诊所里吊过抗生素,当时医生不让他喝酒,但他就是不听。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而小军在诊所里所使用的抗生素,就是头孢哌酮钠。
它属于三代头孢,小军之所以用抗生素,是因为他最近感冒后持续咳嗽咳痰,诊所医生说他肺部有炎症,昨天是第一次用药,本打算今天还去,结果小军却命丧黄泉!
医生说,使用抗生素后喝酒,是非常危险的举动,这是因为会诱发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服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
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表现有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一点也不夸张!
妻子反应,小军喝酒后一直大喊自己要死了,他每次喝酒之后总要发酒疯,妻子并没有引起重视,之后小军倒头就睡,其实那时应该是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引起了昏迷。
医生说,小军的不幸决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喝酒前后口服抗生素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引以为戒,没事那是运气好,有事就是生命的代价。
学校恐怖症,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恐惧和回避行为。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困难,或是因学业、社交等方面的挫折和羞辱。
患儿可能会出现头痛、腹痛、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以逃避上学。在学校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畏缩不前、不敢与同学交流、不敢正视老师等行为。
预防和治疗学校恐怖症,首先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家长要避免过度溺爱,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鼓励;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新型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兰释等可以改善情绪,消除焦虑。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学校恐怖症: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案例中的8岁男童京京,因为遭受老师的体罚,导致出现情绪障碍,无法正常上学,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治疗。
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心理等。
针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症状;心理治疗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物理治疗则通过经颅磁刺激等方法,改善情绪症状。
预防情绪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社会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对于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障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面对孩子情绪波动,家长应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心理、行为、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原因,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爱孩子。
一、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
1.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2. 学校因素: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也会导致孩子情绪问题。
3. 社会因素: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也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二、应对孩子情绪障碍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3.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4.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情绪问题严重,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预防孩子情绪障碍的方法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地克服困难。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心理体检,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4. 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5.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更年期不仅仅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同样需要关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常常被忽视,导致许多男性在出现疲倦、焦虑、易怒、健忘等“衰老”症状时,误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了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逐渐下降,这可能导致靶器官发生紊乱,引发更年期综合征。除了睾酮水平下降,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睾酮水平下降,从而引发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生理体能改变和心血管疾病等。常见的症状有失眠、乏力、心悸、多汗、食欲不振、肌肉疼痛、情绪抑郁等。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抗抑郁药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男性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