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照顾婴儿的方法

照顾婴儿的方法
发表人:张旭
新手妈妈们毫无经验,面对娇弱的宝宝更是手忙脚乱。下面是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家庭高级育婴师汇总的育婴细节,88个细节归纳了宝宝的吃、穿、住、行,绝对是新手妈妈们的必读手册!
 
1、十月内食物不加盐。 
 
 
2、周岁内不喝蜜(各类蜂蜜)。 
 
3、三月内只吃奶(纯母乳的四个月内不加果汁)。 
 
4、牛奶最好在2周岁后喝,2岁前可吃酸奶。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对宝宝更健康。 
 
5、三岁前宝宝的用盐量为成人的1/5—1/3,吃盐多会导致钙流失。 
 
6、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会影响钙吸收。 
 
7、爸爸的情绪不好会使婴儿的哭闹增加2成。 
 
8、爸爸遗传身高,妈妈遗传体形。 
 
9、爸爸带宝宝,宝宝智商高;妈妈带宝宝,宝宝学习成绩好(智商不高的宝宝要学习好,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10、结束开裆裤最好不要晚于一岁半,尿路感染也会发烧,治疗不及时会上行导致感染型肾炎。 
 
11、纯母乳的4月内不用刻意喝水,只在喝奶后给点,当漱口了;6个月内不要多喝水,因为无论母乳还是奶粉都含大量的水,多喝水会增加宝宝肝肾负担。 
 
12、周岁内忌久坐(1个小时),研究表明,周岁内久坐超过1个小时的宝宝会增加猝死率。
 
 
13、宝宝放在沙发上的猝死率是放在床上的4倍。 
 
14、夜晚开灯睡觉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 
 
15、拍宝宝胸部会诱发猝死。 
 
16、太阳直晒脚心、妈妈的微笑会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17、若保四时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黄帝内经)。 
 
18、10月内的宝宝禁止摇晃,伤害大脑,最重可致颅内出血和轻微脑震荡。 
 
19、打宝宝屁股会影响宝宝成年后的性健康。 
 
20、1岁内不加味精。
 
21、带宝宝外出,尽量使用婴儿背带 
一般妈妈在宝宝会走路前常会用婴儿推车带宝宝外出,但婴儿推车有以下缺点: 
1)宝宝的肺成了汽车尾气的吸尘器:婴儿推车的高度是汽车尾气浓度最大的位置 
2)宝宝在婴儿推车坐时,其视线大多是大人的腿、鞋,而仰头看事物,容易使阳
光直射眼内,而阳光中的青光对宝宝的眼睛伤害极大 
3)坐惯车的宝宝在会走路后会偷懒,让大人抱、推着走。 
 
22、婴儿餐桌椅——妈妈的好帮手,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买二手的)。 
 
23、婴儿房内慎用加湿气 
1)加湿气要放在离地面1米的高度,这样加湿的效果才好 
2)加湿气只能用纯净水和凉白开 
3)加湿气的水必须24小时更换一次 
4)加湿气装水的瓶需每周清洗一次,其他部位每月清洗一次 
5)将加湿气开到最大档,没有白雾为好的加湿气 
6)不能长时间使用加湿气,否则宝宝会得过敏性哮喘。 
 
24、宝宝一岁前洗澡用清水即可。
 
25、一支炸鸡腿=60支香烟 
 
26、慎用彩色泡沫垫——当室内温度>24度,铺在地上防凉的泡沫垫会释放出甲醛。 
 
27、不要用浴霸,因为宝宝仰脸,会伤宝宝的眼。可选用暖风机等提高温度。
 
 
28、最好不用空调和地毯,国外统计,使用空调和地毯的家庭,其宝宝得过敏性哮喘是不用家庭宝宝的2-3倍(罪魁是尘螨)。 
 
29、如果宝宝已经得过敏性哮喘,那么每天睡前给宝宝喝一碗蜂蜜水,此食疗需长期吃才有效。 
 
30、3岁以下宝宝不要喝纯净水、矿泉水,白开水对宝宝是最好的。 
 
31、宝宝六岁后才可以喝茶。 
 
32、宝宝六岁前用很热的水烫脚,会造成偏平足。 
 
33、防止尿布疹,可以用喝过的茶叶再煮一下的茶水擦小屁股。 
 
34、防止尿布疹,也可以用香油擦小屁股。 
 
35、宝宝如果内八字,用反穿左右鞋的方法几个月后能扳过来。 
 
36、宝宝3岁前最好不要蹬三轮车,容易形成O型腿或X型腿。
 
37、如果已经形成X型腿,坐床上时多盘腿坐,能纠正过来一些。
 
38、宝宝1.5岁开始刷牙最保护牙齿。 
 
39、夜晚开灯睡觉降低宝宝免疫力。 
 
40、别给宝宝汤饭,容易传播龋齿,如果大人嚼过的食物再让宝宝吃,龋齿率更高。 
 
41、宝宝最好不用学步车 
 
1)用学步车的宝宝比不用的宝宝晚走路一个月 
2)学步车四轮滑动,极易造成意外伤害,美国每年都有几百例的事件发生
3)用学步车对宝宝的胯骨、腿有影响。 
 
42、幼儿积食也会引起发烧。 
 
43、新生儿发烧首选物理降温。 
 
44、六个月内的宝宝慎用退烧药。 
 
45、“奶粉宝宝”更易暴饮暴食。 
 
46、肥胖儿易患哮喘。 
 
47、挨打的宝宝智商低。 
 
48、不宜给发烧的宝宝吃鸡蛋。 
 
49、6月内的宝宝不宜吃鸡蛋清,产生过敏,发生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50、不宜给婴幼儿吃没煮熟的鸡蛋(煎蛋要3分钟,煮蛋要7分钟)。 
 
51、一岁前服抗生素易患哮喘。 
 
52、妈妈便秘可致宝宝湿疹。 
 
53、佝偻病患儿,晒太阳前先补钙。 
 
54、宝宝害羞,长大易患心血管病。 
 
55、儿童别吃午餐肉。
 
 
56、2岁以下禁止看电视,3-4岁每周看电视总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每次看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因为宝宝的眼睛在前4岁是形成期,极容易受伤害,而且这种危害是不可逆的,无法修复。 
 
57、13岁前防止宝宝发胖,13岁前宝宝发胖,那么肥胖会跟他一生,其成年后得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大,13岁肥胖宝宝的血管相当于45岁的中年人,现在好多成人病已经儿童化。 
 
58、看电视多的宝宝脾气暴燥。 
 
59、看电视多的宝宝不爱看书(电视是动感的变化的多彩的,相比书是静态的抽象的)。 
 
60、1-3个月体重超重的宝宝到7岁时,体重超重的比例是150%,3-7个月体重超重的宝宝到7岁时,体重超重的比例是165%。
 
61、远离手机 
发达国家如法国规定12岁以下宝宝禁用手机,允许向16岁的宝宝卖。权威育婴杂志《为了宝宝》也曾登过一项研究:“妈妈打手机,宝宝在妈妈周围玩,其情感和行为会出现异常,最重的异常达60%”。 
 
62、做辅食的原则:营养、原汁原味、简单,宝宝最早的味觉会影响一生 
 
 
1)萝卜:白萝卜去皮切条状或薄片,放盘中在电饭锅蒸,蒸出的水让宝宝喝,甜甜的。让宝宝手抓萝卜吃,也好吃
2)黑豆等豆类:洗净用水焯熟,让宝宝手抓吃
3)西兰花:富含硒铁等微量元素,营养是菜花的4倍,用盐水泡20分钟,掰开洗净用水焯熟,让宝宝手抓吃
4)黄豆芽:长寿菜,洗净用水焯熟,让宝宝手抓吃或用香油醋盐凉拌(少盐)
5)南瓜:放盘中在电饭锅蒸,让宝宝手抓或勺刮吃。
 
 
 
 
 
63、做乳房按摩 
热毛巾(乳房能承受但不烫伤皮肤)盖住乳房但要露出乳头,2-3分钟后用同样温度毛巾顺时针按摩乳房,不碰乳头。每隔2-3小时做一次。每日坚持。 
 
64、坐在带扶手的靠背椅喂,脚踩小凳子(胳臂下根据自己情况用东西调高度)。 
 
65、下奶的东西都吃遍了,别让太多的汤水占你的胃,能吃饭菜才是硬道理。 
 
66、要是白天也添奶粉,最好用小勺,其实宝宝对奶瓶的依赖才是最大的难关。那些从开始用奶瓶的宝宝95%喝母乳不超过6个月,个别宝宝到5个月左右是母乳和奶粉都拒喝。这就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67、补钙食品吃法: 
 
 
1)虾皮:含钙最高,但是含盐太多,还含砷(俗称砒霜),将虾皮用水煮20分钟,
捞出水不要,这样可去盐、砷。宝宝小虾皮剁碎拌饭(米饭再用开水煮开花),宝宝大点直接吃虾皮。
2)芝麻酱:含钙仅次于虾皮,且利于吸收,直接吃或抹花卷、馒头上吃。
3)豆腐皮:剁碎拌饭或直接吃
4)豌豆:含钙也很高,弄熟捻碎或直接吃。
 
 
 
68、生产前,和医生事先打招呼,宝宝出生后晚剪脐带2分钟。 
研究表明,宝宝出生后晚剪脐带2分钟,会使脐带中的造血干细胞更多的流向宝宝,给宝宝提高的免疫力会使白血病这样的重病降低50%以上。 
 
69、如果刨腹产,那么术后6小时进食,先喝萝卜汤,帮助排气。白萝卜去皮剁碎用水煮,连萝卜一起喝下去,产妇会很快排气。 
 
 
70、躺着喂奶有N多弊病: 
 
 
1)咽喉是三叉路口:食道、耳道、气管,喂奶时一定要注意耳朵高度高于咽喉,否则一旦奶水入耳易得中耳炎。 
2)宝宝喝奶时因为困有时会睡觉,小嘴会动,也会吸出奶,但由于睡觉无吞咽行为,会呛奶,重者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 
3)妈妈在喂奶时如果发困,尤其是晚上、半夜打盹,容易堵住宝宝口鼻造成窒息,半年前报纸就登过此悲剧发生。 所以,躺着喂养是错误的方式,隆重推荐坐在带扶手的靠背椅喂奶,脚踩小凳子,新妈妈们可以试试喂奶时能轻松特别多。
 
 
 
 
 
71、辅触是婴儿被动操,怎么做呢?
 
妈妈用双手拇指先额头,从中间划到耳前3次;然后划下巴,从中间划到耳唇3下次;轻揉小肩膀几下;接下来,用双手轮流握小胳膊,从肩膀握到手腕,再撸小手,每个手指都撸一遍;让小手握住妈妈拇指左右上下做胳膊伸展运动,最后是腿部和脚,手法和胳膊手一样从大腿跟握到脚腕,再撸小脚,每个脚指都撸一遍,握住脚腕做蹬腿运动几下。将宝宝翻趴下,以脊柱为中心用拇指向两边划,捏脊柱,从上而下。 
 
72、3月前不用枕头,满3个月用1厘米高的枕头,7-8月用3厘米高的枕头。 
 
73、喝鸡汤(加姜葱白水煮开当水喝)能治感冒。 
 
74、腹泻的宝宝不能喝鸡汤。 
 
75、一月的宝宝横抱、二月的宝宝斜抱、三月的宝宝竖抱或托抱。 
 
76、宝宝六岁下别吃松花蛋、苞米花,易铅中毒。 
 
77、五岁(含五岁)以下女幼童,每周吃一次油炸食品,就是过量,成年后得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8%。(带宝宝远离M,KFC) 
 
78、宝宝发烧 
 
 
发烧对于宝宝是常事,一年有几次也正常,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感冒、腹泻、疫苗反应、肺炎、着装过多、天气炎热等。理论上婴幼儿37.5C以上为发烧,38.5C以上需要吃退烧药,但不是一定要吃药,下面就各种情况分析一下:
1)着装过多:很多家庭总怕宝宝凉,往往给宝宝多穿衣服。而宝宝好动、新陈代谢快,所以多穿衣服的结果就是温度高,易出汗;温度高是假发烧,易出汗易引起感冒。所谓没病找病。
2)天气炎热:家长注意多补水,防中暑即可。
3)疫苗反应:如百白破等疫苗,24小时甚至48小时内会有发烧反映,但也不用慌,注意物理降温,调节饮食。千万不要因为宝宝闹就到医院一针解决。
4)肺炎:好多人包括医院有些人都会说:发烧会烧出肺炎。其实,发烧是表象,肺炎的一个症状就是发烧。简单的退烧药会耽误病情。
5)腹泻:因各种原因导致腹泻也会混淆我们的判断。
6)感冒:最为常见的发烧。
 
 
 
79、当宝宝发烧时,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判断,那就是摸宝宝的手脚,手脚冰凉就是感冒或腹泻引起的发烧。
 
80、感冒中伴随来的咳嗽 
冰糖银耳蛋清羹,每天一奶锅,不到一周就好。此方适用于干咳无痰型,具体做法如下: 银耳泡开洗净切碎,放奶锅里煮开后放几块冰糖,待冰糖化后打入蛋清甩秀,再开后即食。如宝宝小,多煮一会银耳。甜甜的滑滑的好吃。 
 
81、2岁以内慎用感冒药,因为宝宝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副作用相对大,英国出现2例婴儿用感冒药死亡,一百多例有其他不适。 
 
82、婴儿37.5度以上是发烧,38.5可以需要退烧药。 
 
83、6月婴儿少用退烧药,5岁以下别用链霉素(易致耳聋)。 
 
84、千万千万不要给宝宝穿很多衣服,宝宝是怕热不怕冷的,如果穿得比正常的成年人还要多,那么以后宝宝体质会比较差。 
 
85、提倡如果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再添加辅食(过早添加辅食,加重肝肾负担)。 
 
86、如果有母乳,建议能喂养到两周岁(婴幼儿吃牛奶及牛奶制品越早,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糖尿病的几率越大)。 
 
87、晚上睡觉不脱衣服。建议给宝宝穿长袖,衣服长点,万一蹬被不担心肚子凉。怕蹬被用睡袋。 
 
88、上半夜少盖些,下半夜多盖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发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在早产儿出生并不少见,而且宝宝体重太小,可以想象对后期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早产现象给婴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婴儿到来的喜悦,准妈妈们是否警惕早产的威胁?早产儿要注意预防并发症,那么如何预防呢?

    造成早产的原因:

    一、胎儿

    双胞胎,多胞胎,羊水过多,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障碍等。

    二、妈妈

    孕期妇女感染急性传染病、慢性病、严重贫血症等,易出现早产。此外,孕妇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E,缺乏叶酸,也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此外孕期性生活不适当,活动过度,携带物品过多也会导致早产。

     

    三、年龄

    18岁以下或35岁以上的孕妇,特别是18岁以下的孕妇,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比20~34岁的孕妇高11倍。

    四、流产史

    妊娠史,特别是晚期妊娠史,反复流产,人工流产,引产或流产后不满一年再怀孕对孕妇的影响最大。由于堕胎对宫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宫颈功能不全,增加了早产率。

    五、生活环境

    长期的劳作和过度的劳累,都会导致早产率明显升高。情绪波动或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容易导致早产。

    如何预防并发症:

    一是感染的问题

    早产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毒缺乏抵抗能力,极易受到感染,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引起败血症,甚至脑膜炎,需要特别注意。

    二是心血管疾病

     

    如果早产儿肺部问题逐渐改善,就会因为动脉导管尚未关闭,而有大量的血通过动脉导管流入肺,造成心脏衰竭和肺功能变差。

    三是呼吸道疾病

    由于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一些体重过轻的婴儿也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有呼吸短促、发绀现象。

    四是肠胃系统疾病

    早产婴儿容易有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所以最好用乳汁来喂养;即使是被迫用配方奶来喂养,也最好用少量渐进式喂养。

    五是视网膜病变

    早生会妨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造成眼睛发育不良,更易近视,应在儿童眼科治疗后进行。

    六是周脑室及脑室内出血

    由于早产儿脑室结构不成熟,血管结构比较脆弱,极易因脑内压升高而破裂出血。如果大量出血导致脑室扩张或脑组织扩张,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运动迟缓或行为障碍。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肉呼呼粉嫩嫩的小生命会让新手爸妈们兴奋不已,那么作为新手,如何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从各方面照顾好心爱的baby呢?

     

    宝宝出生第一年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为你一一道来。

     

    第一个月

     

    1、24小时内要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2、新生儿每天可以睡16—20小时。

     

    3、不要枕枕头,把毛巾折两折枕,三个月后给宝宝枕枕头,枕高3到4厘米为宜。

     

    4、母乳喂奶前后半小时不要喂水,稀释胃液影响消化,睡前不喂水。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可以不喂水。人工喂养,两餐之间需要喂水。

     

     

    5、早看黑白图片,培养智力,距离眼镜20厘米处,每周换一张照片,直至宝宝有反应。(0—3个月内)

     

    6、新生儿期间,按需喂养,宝宝饿了就喂奶。

     

    第二个月

     

    1、每个乳房喂奶10—15分钟,每三小时喂一次,养成按顿喂养好习惯。

     

    2、不要用摇晃的方式哄宝宝睡觉,影响脑发育,容易影响智力。若要哄,可幅度小、有规律、轻柔舒缓、每次以10分钟左右为宜。

     

    3、45天可以训练宝宝抬头,每天两次,每次10秒钟,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超过一分钟。

     

    4、不要经常抱宝宝,不利于独立性格的形成。

     

    第三个月

     

    1、上午可以睡1~2次,下午2次,晚上睡1~2个大觉。

     

    2、喂奶每天6次,每次100ml~120ml左右,每日喂养总量超过600ml即可。

     

    3、陪宝宝发a、e等元音,训练宝宝追视能力。

     

    4、给宝宝做按摩,每天洗澡后做抚触按摩,有效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锻炼宝宝的感觉系统(益智)。

     

    5、预防宝宝经常偏头睡。

     

    第四个月

     

    1、给宝宝枕枕头,枕高3~4厘米。

     

    2、宝宝游泳可以提高智力。可以增强自信心、增强免疫力、增大肺活量,睡前游泳更可以促进宝宝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不要给宝宝看电视超过3分钟,辐射,对眼睛不好。

     

    4、训练宝宝视觉,准备纯色的彩色图片,教宝宝认识不同颜色。

     

    5、用棉签给宝宝擦牙。

     

    6、训练宝宝用手抓东西、训练宝宝嗅觉。

     

    7、听三字儿歌学发音。

     

    第五个月

     

    1、辅食的添加时间根据孩子生理发育来定,如果孩子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就可以添加了。

     

    但是最早不能早于4个月,最晚不能晚于8个月。

     

    2、第一勺以对宝宝肠胃没有任何负担的米粉开始。

     

    第一天只喂一两勺,之后观察宝宝情况;

     

    第二天、第三天可以增加至两三勺,慢慢增加。

     

    4-5天时,可以在米粉里增加蔬菜泥,习惯之后可以增加蔬菜的种类。

     

    3、6个月喂养半流质食物,7~12个月添加碎菜末、等碎状固体食物。

     

    4、此月宝宝出牙,会吃手,应阻止,否则会影响出牙或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缝隙。可用磨牙棒转移宝宝注意力。

     

     

    5、不要添加淀粉类食物。

     

    6、训练宝宝发ma、ba等音阶。

     

    第六个月

     

    1、不要喝豆浆、不要用牛奶、酸奶代替配方奶。

     

    2、宝宝开始有脾气,不要纵容,要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后,再引导。

     

    第七个月

     

    1、保护宝宝牙齿,吃完奶后,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棉签粘淡盐水每天早晚帮宝宝清洗牙齿和牙床。

     

    2、给宝宝讲故事和看彩色图片书,重复讲一个故事,看宝宝反映。

     

    3、宝宝会出现假哭、假笑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妈妈应视情况让宝宝觉得这样做不能达到目的,几次之后,宝宝就不会再这样了。

     

    4、宝宝扔东西,不是惹你生气,开始时是因为发育不全拿不稳,妈妈不应生气,应和宝宝玩扔东西的游戏,适当加以引导。

     

    5、宝宝怕生人,家长可给予更多陪伴和引导。

     

    第八个月

     

    1、不要给宝宝喝糖水、冰水。

     

    2、训练宝宝用小勺。

     

    3、宝宝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动作,如反复摆同一积木,不要阻止。

     

    4、不要告诉宝宝“天黑,外面有鬼之类的话”宝宝以后会怕黑,胆子小,不敢独处。

     

    第九个月

     

    1、可以吃面食、小馒头等

     

    2、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不喝水,6个月后的宝宝不要喝冰水,喝温开水。

     

    3、不要给宝宝吃膨化食品、爆米花、松花蛋、油条、腌制食品、味精多的食品,会影响宝宝智力。

     

    4、经常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不要急于让宝宝行走。爬好了,才能走。

     

    第十个月

     

    1、不要吃糖和巧克力。

     

    2、制定宝宝吃饭规则、定时定量定位置,养成良好习惯,否则宝宝容易不爱吃饭,影响发育。坚决不吃零食,吃零食会影响吃正餐。

     

    3、和宝宝一起看书、翻书。

     

    4、给宝宝准备玩具箱,让宝宝玩完玩具自己放回去。可以告诉他,小球回家了。

     

    5、培养宝宝乐感,每天10~15分钟古典音乐,宝宝爬行时可以放有节奏的音乐。

     

    6、做游戏激发宝宝好奇心,可以将搭好的积木推倒,再陪宝宝搭、可以让宝宝找小球。

     

    第十一个月

     

    1、学习站立。

     

    2、给宝宝营造独立思考的环境,宝宝玩玩具或积木时不要打扰,若买了新玩具看见宝宝还在玩别的玩具,也不要打断宝宝,等宝宝不玩后,再告诉宝宝玩新玩具,不然宝宝会对什么事情都不专心,会习惯浅尝辄止。

     

    3、看图片学动物叫

     

    4、不要使用学步车

     

    5、宝宝任性不能纵容,可转移宝宝注意力,或等宝宝安静下来再处理。

     

    第十二个月

     

    1、让宝宝多翻书,可以锻炼手指灵活,陪宝宝看书识字,每天坚持看,养成宝宝主动看书的习惯。

     

    2、训练宝宝自己走,宝宝摔倒了,一定不要扶,忍痛引导宝宝自己起来,开始时宝宝会很慢,慢慢会自己起,这样的宝宝坚强、独立。

     

    3、光脚丫走路好处多。

     

    4、给宝宝说话的机会,如宝宝如果想拿杯子,不要马上递给他,要鼓励宝宝说出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小婴儿的肠胃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喝完奶后容易出现漾奶的症状,这时候家长们要注意帮宝宝采取有效方法解决漾奶的问题,否则宝宝漾奶不仅会导致衣服容易弄脏,还会引起容易饿、肺部感染等问题。而帮宝宝拍嗝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把肠胃当中的气体排出,避免漾奶的有效方法,下面就为家长朋友们介绍一些帮婴儿拍嗝的正确方法:

    1、直立式:在宝宝吃完奶之后应该把其身体慢慢的直立起来,让宝宝趴伏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和腰部,再用另外一只手的手掌轻轻地拍打宝宝的上背,从而起到促使宝宝打嗝的效果。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方便宝宝呼吸,家长们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身体捂住宝宝的口鼻。如宝宝吃奶粉时,应该在宝宝每喝150毫升之后拍一次嗝,如宝宝吃母乳,可以在换一边乳房喂奶之前适当拍嗝。

    2、端坐式:如果宝宝已经出生3个月了,而家长们觉得采取直立式帮宝宝拍嗝比较累,可以坐着帮宝宝拍嗝,在具体操作时,家长首先找个合适的位置坐好,让宝宝面朝自己坐在一条大腿上,同时要用一只手揽过宝宝的身体托着其腰部,用另外一只手轻拍其上背部即可,一直拍打到打嗝为止。如果在给宝宝拍打几次后没有打嗝迹象,可以先抚摸宝宝的背部再继续拍打,但是在拍嗝时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力度,不要弄疼宝宝,如果宝宝有挣扎或哭闹等表现,就要先暂停拍嗝。

    以上就是今天为家长朋友们介绍的帮婴儿拍嗝的方法了,相信大家看完后也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帮婴儿拍嗝的方法,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宝宝在吃奶时可能并没有吞入空气,因此也不要在其吃奶后死板照条的拍嗝,而多数容易漾奶的宝宝在六个月之后就会好转,此时可逐渐停止拍嗝。

  •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儿肺炎这种疾病在广大婴幼儿之中非常多见,该病对婴幼儿的危害特别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对于患有小儿肺炎这种疾病宝宝,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呢?

     

    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应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

     

    小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尤其是小婴儿病情容易反复,当家长发现小儿呼吸快,呼吸困难,口唇四周发青,面色苍白或发绀时,说明患儿已有缺氧现象,为病情加重的表现,必须及早抢救。


    其次,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的休息。

     

    工作中常见到在患儿的身边总是围着许多的长辈亲朋,这样一方面由于人多吵闹,不利于患儿休息,同时人多,呼出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内,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肺炎的康复。

     

    因此,室内人员不要太多,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有利于肺炎的恢复。


    第三,要合理补充营养及水分。

     

    肺炎患儿常有高热、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

     

    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呼吸次数较多及发热,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需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第四,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

     

    尤其是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

     

    对痰多的病儿应尽量让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畅而影响肺炎恢复。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经常将小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卧床不起的患儿应勤翻身,这样既可防止肺部淤血,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于康复。


    第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患肺炎时,肺泡内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如果鼻腔阻塞或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痰液,会影响空气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清除鼻分泌物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且要防止粘稠痰堵塞及奶汁、药物呛入引起窒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空气干燥,有利于痰液咳出。


    上面的文章主要为我们大家介绍了应该如何护理患有小儿肺炎这种疾病的宝宝,看过上文的相关介绍之后,我们了解到,作为患儿的家长一定要给宝宝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能够充分的休息,再有一点就是,为患儿合理补充营养和水分。

  • 早产儿是因为宝宝在妈妈的体内待的时间比较短,各项功能都没有发育全面,就出生,那我们对于早产儿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呢?

    日常护理要素:

    1、沐浴:早产儿在2000克左右,使用油浴(用消毒植物油擦去胎脂),后可使用温水浴,操作过度容易使其疲倦,增加心脏负担,消耗热量,还会导致吐奶甚至颅内出血,因此,动作应尽量轻柔。

     

    2、保暖:保暖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最重要措施,室温应保持26~28℃,湿度保持在55%~65%,夏天可以经常用湿拖把拖地,冬天可以在室内烧开水,适当的湿度可以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正常体温保持在36℃至37℃之间。手脚的手指(脚趾)接触温暖,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吃完饭安静地睡觉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3、居室卫生:由于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细菌容易繁殖,所以,要求居室卫生干净,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

     

    4、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应尽量少就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皮肤病患者的家属应礼貌地拒绝进入早产儿的卧室,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定期通风,保持房间整洁卫生。

     

    5、测量体重:一周可以测量一到两次,如果体重没有增加,应该请健康专家帮助找出原因。

     

    6、喂养方式:保证母乳喂养。如果你发现你的宝宝经常被牛奶呛到,呼吸急促,脸色难看,嘴唇周红,甚至拒绝喝牛奶,你应该警惕宝宝生病的可能性。早产婴儿吸吮能力较足月儿差,宜少食多饮,在吸吮过程中,会出现几次含乳头休息。

     

     

    由于早产儿身体素质的特殊性,他们也更注重喂养方式。早产喂养方法的研究重点有四个方面:

     

    首先注意保暖,因早产儿体质较差,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应特别注意室温24-26℃、湿度55%-65%。其次,早产儿应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因为早产儿生长迅速,缺乏维生素、钙、镁、锌、铜、铁等营养物质,出生后1-2周应开始补充。

     

    其次,早产喂养方法还应注意预防感染,早产病房应避免或防止闲人进入。

     

    最后,早产儿应及时补充母乳,早产儿有特殊的营养需求。初乳含有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等多种必需元素,适合生长迅速的早产儿食用。

  • 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情,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庭,特别害怕宝宝发烧,毕竟一个大人发烧那倒是没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宝宝发烧,着实能让一家人都十分头疼,尤其是一些新人爸妈,面对宝宝发烧,更是头都能给你变大了,甚至会手足无措,那么,宝宝发烧了该怎么办呢?

     
    其实,遇到宝宝发烧的话,在一般的情况下,发烧是一种正常的身体调理,对于宝宝来说,其实非但没有害,相反还有助于孩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因为发烧可以增加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一种抗体生成措施,说白点,就是宝宝发烧是产生免疫力的一个过程,所以,家长并不用太担心。

     

     
    当然,我也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发烧是正常现象不假,但是,宝宝的体温要维持在38C以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温度了,那对于宝宝来说,那你就得小心了,因为这种高烧对于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尤其是还在发育中的宝宝,这种温度下,搞不好会烧坏脑子,这不是瞎说的。

     
    首先,就是物理降温法,最简单的,你去药店买一些退热贴或者用冰块敷在额头上面,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些3岁左右的儿童,这种方式,我还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最佳的选择是用温水浸毛巾后,慢慢地擦拭孩子的身体部位,比如额头、脖子和腋下等等地方,辅助孩子降温。

     
    如果仍然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宝宝还是持续的高烧不退,这时候,就要采用药物治疗,我个人首选推荐是布洛芬,不过,考虑到这种药物的剂量,你也可以选择用乙酰氨基酚,具体的话,那就只能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这个我觉得都可以的,如果这还不行的话,可以试试混合来使用。

     

     

    当然,我这里强烈不推荐,切记,是强烈不推荐大家去给宝宝吃阿司匹林进行退烧,这种东西千万别让孩子去吃,因为这种药片有一个副作用,可能会引发一种叫做瑞夷综合征的疾病,如果真的引发了这种疾病,你家宝宝这辈子算是倒霉了,所以,千万别用这种药物。

     
    当然,还有一些长辈,会使用一个偏方,比如盖被子降温法,这个我也是不太推荐的,这就相当于是“以毒攻毒”,这种方法搞好了,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抵抗力,搞不好了,那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那些土办法,千万别去做,否则下场一定不会太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秋冬季节,很多抵抗力差的小孩子容易得流感,发烧、咳嗽、流鼻涕是流感患者会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那么会让孩子们非常难受,也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很多家长非常关心孩子流感发烧几天能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发烧反复几天能好?

    一、一般来说,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其病毒期为7天,所以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病毒性感冒的病毒期都是一周,因此感冒发烧症状一般要七天左右才能彻底恢复。 当然了,具体几天,需要根据孩子的体质和所用药物效果来定。

    二、针对病毒性感冒,常常会出现反复发烧几天,一般小孩会持续3-5天左右,大人则三天左右,而具体几天能好,要看孩子具体的情况,如果反复发烧的3-5天还不退的,就要引起重视了,这种情况可能是产后了细菌,要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看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三、一般病毒期为一周,所以七天左右就会退烧,不过具体因人而异,如果又伴发有其它感染或是病症的,可能会导致发烧反复,从而不易康复。所以当孩子出现发烧现象时,要及时就诊,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以利于退烧。如果孩子的体温高于38.5度,那么家长朋友们要给孩子及时服用退烧药,比较常用的是美林或者是泰诺林,孩子在发烧期间家长不要逼迫孩子进食。

    小孩病毒性发烧反复的原因,主要是患儿体内出现炎症感染有关,如伴有扁桃腺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如果烧得不高也有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这种情况也可导致反复发烧的。针对孩子发烧现象,必须要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保暖工作,避免再次受凉,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要禁止吃辛辣油腻之物,可配合一些食疗来调治,如甘蔗马蹄汤、绿豆汤、香菜根熬水等,这些对于病毒性发烧就有必须的辅助治疗效果。

  • 平常活蹦乱跳的宝宝在接种完疫苗以后一下子蔫儿了,要么又哭又闹、要么不吃不睡、有的甚至发烧。

     

    痛在宝身,疼在爸妈心,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会对着医生来一波灵魂发问:

     

    是不是疫苗有问题?接种疫苗是防病的,这怎么还病了呢?发烧会不会烧坏了脑子?要不要吃点退烧药?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接种疫苗后宝宝发烧了,要怎么办呢?

     

    在接种疫苗之后,宝宝一旦出现发烧等不良反应,爸爸妈妈们请先深呼吸并在心里默念 3 遍:「发热不是病,这是宝宝在长大,免疫系统在完善」。 

     

    如果还没有冷静下来,就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恢复理智为止。

     

    随后,确定一下宝宝的体温:

    (1)如果只是单纯发热而无其他症状,并且体温在 38.5℃ 以下,一般不需要采取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2)热度较高时,可适当服用退热药,或采用物理降温。

    (3)但如果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发热之外的其他症状,应高度怀疑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热,应及时就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其实疫苗接种,就是把疫苗制剂接种在宝宝体内,使身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以理解为,将病毒「大 Boss」主动引入宝宝体内,来刺激和调动宝宝自身的「守卫」。

     

    有的宝宝打完疫苗,没有反应,就是因为自身的守卫强大,轻而易举将「大 Boss」灭掉了;有的宝宝会发烧,则是因为守卫战斗力比较低,需要搏斗一番才能胜利。

     

     

    所以说,宝宝接种完疫苗是否发烧,跟他当时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带宝宝打疫苗之前,做好检查、确保宝宝身体状况良好也尤为重要。

     

    尤其要确认宝宝是否已经感冒、是否有打喷嚏、咳嗽、明显的精神不是很好、胃口比较差、明显睡不安稳、大便明显不正常等表现。

     

    也可以用手电筒看一下宝宝的喉咙,如果扁桃体有明显的红肿, 那么,要延迟打疫苗。

     

    而宝宝在打完疫苗后,家长也要特别警惕:

    (1)不要带孩子去游乐场、商场等人群密集细菌多的地方

    (2)不要剧烈运动

    (3)不要让宝宝太兴奋或者太伤心

    (4)不要给宝宝吃大鱼大肉

     

    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打疫苗,有不良反应怕发烧,本该要接种的疫苗迟迟不敢去。

     

    要知道疫苗本身要预防的疾病,一旦中招,那危害是远大于一过性发烧带来的危害!

     

    快接种起来吧!

  • 在某大型问答平台上,一位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多久没发过烧了?本人40岁,已经三年未发烧,正常吗?”

     

      

     

    这个时候,容我反问一句:难道不正常吗?

     

    正常人的体内都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一个炎热的环境中时,我们的毛孔会打开,会出汗,来帮助散去体内多余的热量从而达到正常的体温;当秋风起,天气渐凉,人体立毛肌收缩,毛孔收缩,减少人体热量丧失,同时若是人体无法调节,我们就会穿上秋裤和军大衣。

     

    人体正常的温度为36~37℃之间,当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发生了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我们称为发热。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发烧是一种保护机制

     

    对于人体来说,当体温升高时,某些病原微生物活性和繁殖活跃度会适当下降,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增强等等。

     

    发烧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应对外部环境、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并不能代表“发烧了就证明你身体好”或者“不发烧就证明你身体差”,身体好坏可不能通过发烧来判断,即使已经时隔几年未发烧,也是正常的,是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或者人体尚未察觉到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还不足以致病。

     

    发烧,烧过头了不利己反害己

     

    体温过高导致病理性损害的不是发烧而是超高温,这种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体温失控而异常升高。

     

    因为对于发烧的致病机理不了解,一些年轻的父母,常常还以为发烧应该捂被子,出汗就好了,却不知道这样捂一捂,没有让温度降下去,反而越升越高,让宝宝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出现痴呆等不良后果,让人无限惋惜!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若是感染性发热,那么应该用药有效进行治疗,若是因为中暑导致的发热,应该积极补液。记住一条,发烧了别耽搁,该上医院上医院,该休息时就休息,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才是正确做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那为什么我们需要长期补充益生菌?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焦虑不已。那么,孩子发烧退了以后是否需要继续吃药呢?这需要根据病情的原因来决定。

    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烧,并且实验室检查显示炎症指标较高,那么在退烧后,孩子仍需要继续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直到复查炎症指标恢复正常为止。但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退烧后精神状态良好,且48小时内体温没有反复,则无需继续用药。

    发烧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除了细菌感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皮疹、川崎病等也可能导致发烧。例如,急性皮疹患儿可能会先发烧,然后在发烧消退后出现皮疹。川崎病作为一种免疫性疾病,与感染密切相关,通常需要使用丙种球蛋白等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给孩子穿合适的衣物,避免过度保暖。发烧时,孩子需要散热,因此减少衣物和被子的覆盖可以降低体温。同时,饮食也应清淡,避免给孩子增加消化负担。

    如果孩子发烧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孩子发烧退了是否需要继续用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 病毒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症状明显。其中,发烧是病毒性感冒的典型症状之一。那么,病毒性感冒发烧大概持续几天才能好呢?

    一般来说,病毒性感冒发烧的持续时间在3~5天左右,但具体情况还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烧3~5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但整体恢复可能需要7~10天的时间。

    病毒性感冒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烧、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进行缓解,如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抗病毒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3.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及时就医: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 婴儿发烧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婴儿发烧的医院治疗,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首先,选择医院时,家长们应考虑医院的口碑、医疗水平、科室设置等因素。儿童医院通常拥有专业的儿科团队,能够为婴儿提供更为专业的治疗。

    其次,针对婴儿发烧的治疗,医院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 物理降温:使用冷湿敷、温水擦拭等方法降低婴儿体温。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医生可能会开具退烧药或抗生素等药物。

    3. 日常护理:保持室内通风,多喂水,保证婴儿充足的休息。

    此外,以下建议有助于婴儿发烧的恢复: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多喂水,保持身体水分。

    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等有害气体。

    4. 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总之,婴儿发烧选择医院进行治疗时,家长们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婴儿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 半夜孩子突然发烧,是家长们最担忧的情况之一。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降温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首先,要判断孩子发烧的程度。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用温水擦拭孩子的手心、脚心、腋窝、腹股沟、腘窝、踝关节等部位,促进热量散发。此外,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以适当松开孩子的衣物,减少被褥的覆盖,以降低体温。

    当孩子体温超过38℃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颗粒、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对于服药困难或呕吐的孩子,可以使用布洛芬栓或乙酰氨基酚栓肛门给药。同时,要确保孩子多饮水,以补充水分。

    除了上述方法,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孩子穿适量的衣物,避免过热。其次,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最后,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发烧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对于反复发烧的孩子,家长要关注其免疫系统、营养状况等因素。此外,有基础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疾病、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发烧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卫生,增强孩子的体质。当孩子出现发烧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 胃肠型感冒,又称呕吐性上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胃胀、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那么,胃肠型感冒患者可以吃鸡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需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鸡蛋是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胃肠型感冒患者来说,吃鸡蛋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能提供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烧的患者不宜食用鸡蛋。因为鸡蛋含有较高的热量和蛋白质,发烧时人体代谢加快,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体内热量,导致发烧更加严重。

    此外,胃肠型感冒患者应选择易消化的鸡蛋制品,如鸡蛋羹、鸡蛋粥等。在制作过程中,可适量添加一些调味品,如盐、香油、葱花等,以增加口感。

    值得注意的是,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胃肠型感冒患者每天食用1-2个鸡蛋为宜,且尽量不吃蛋黄。

    除了饮食调理,胃肠型感冒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情绪等。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总之,胃肠型感冒患者可以吃鸡蛋,但需注意适量、易消化,并注意饮食卫生。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食道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针对食道癌肝转移发烧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知识。

    首先,食道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和中医治疗。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食道癌的主要手段,可以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提高治愈率。放化疗则适用于手术切除后辅助治疗,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中医治疗则注重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针对食道癌肝转移发烧的情况,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即结合手术、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 手术治疗:对于肝转移灶较小,且患者身体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切除肝转移灶,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2. 放化疗:放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为主,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 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 遵医嘱,按时服药。

    总之,针对食道癌肝转移发烧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以综合治疗为主,结合手术、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应对感染和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有助于抑制病原体的复制,促进身体恢复。然而,发烧时,我们的身体消耗能量增加,抵抗力下降,因此饮食上需要格外注意。

    首先,发烧期间应保持饮食多样化,避免挑食和偏食。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单一食物无法提供全面营养。建议每天摄入五大类食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类、大豆和坚果类、奶及奶制品类。

    其次,要均衡摄入各类食物,避免偏食。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健康。建议按照食物指南推荐的摄入比例,合理搭配食物,如粗细搭配、深浅搭配、荤素搭配等。

    此外,发烧期间要按时用餐,避免在餐间过多进食零食。一日三餐是人体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餐间过多进食零食会影响正餐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建议避免食用路边摊等不卫生的食品。

    发烧期间要选择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油炸、糖果、冰淇淋等高热量食品。过多摄入高热量食品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发烧期间,以下水果不宜食用:

    1. 甘蔗:性寒,会加重病情。

    2. 柿子:性寒,会加重腹泻。

    3. 荔枝:性热,会加重发热。

    4. 香蕉:性寒,会加重腹泻。

    5. 樱桃:性热,会加重发热。

    发烧期间,除了注意饮食,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 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烧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肠胃炎、急性胃肠道感冒、食物中毒、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急性肠胃炎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发烧的常见原因。它通常与不洁饮食、食物中毒或细菌感染有关。急性胃肠道感冒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这种感冒通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但也可能伴有胃肠道症状。

    如果出现发烧、腹泻和呕吐,建议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常见的检查包括大便常规、血常规、粪便培养等。如果血常规结果显示有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头孢噻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多喝水,避免油腻食物,不要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同时,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汤等。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不洁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在医疗机构中,消化内科是负责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科室。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发烧等症状,可以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 拉肚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与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相关。那么,拉肚子应该挂哪个科室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一、拉肚子可能涉及的科室

    1.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处理消化系统疾病的专业科室,拉肚子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首先应该考虑挂消化内科。

    2. 感染科

    如果拉肚子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此时可以考虑挂感染科。

    二、拉肚子的原因及治疗

    1. 原因

    (1)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食用油腻食物、过量饮酒等,导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2)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可能导致腹泻。

    (3)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导致腹泻。

    2. 治疗

    (1)消化内科治疗:通过调整饮食、服用助消化药物等方法改善消化功能。

    (2)感染科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三、拉肚子的预防及日常保养

    1. 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2)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

    (3)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2. 日常保养

    (1)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3)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生长热是儿童在生长期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这种发热通常是由于儿童在生长期新陈代谢加快,机体散热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的。生长热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消退。

    生长热通常发生在3-5岁的儿童身上,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5℃。发热期间,儿童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症状。此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儿童缓解症状: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2. 给予儿童充足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3. 可以适当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拭身体、穿着宽松的衣物等。

    4. 注意饮食,给予儿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 如果儿童体温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生长热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