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寒热错杂证候,从脾胃论治,中医病案及治法参考

寒热错杂证候,从脾胃论治,中医病案及治法参考
发表人:中医养生郑芝环

近期治疗一50多岁的男性,患病日久,主要症状表现为经常疲倦乏力、头昏沉,常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常腹胀、消化功能差,伴有容易咽痛、反复口腔溃疡、咳痰多,常口干、口苦、口臭、眼睛胀痛,睡眠差,性功能低下,西医检查没明显异常;多处服中药调理,症状反复,改善不大。

 

在我处就诊,予汤药处方:法半夏、竹茹、枳壳、陈皮、茯苓、厚朴、桔梗、炒麦芽、炒谷芽、炒莱菔子、神曲、山楂、韭菜子、甘草。水煎服

 

并使用丸药处方:红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肉桂、干姜、法半夏、陈皮、煨肉豆蔻、五味子、酸枣仁、桔梗。上处方制丸服用;每天2次,每次10克。

 

上面处方后略有加减,调理两月,各症状明显改善。

 

按:此病例症状属于寒热虚实错杂,病因中焦不运,中气不足,脾胃功能低下,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中焦湿热蕴阻,所以出现的多种症状;脾胃不足,中气不足,清气不升,所以出现疲倦乏力、头昏沉、精神不济;中焦不运,水谷不化,中焦气滞,湿浊内生,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消化功能差等症状;中焦不运,胃肠化生痰湿痰浊湿热,上扰头面口腔,痰热扰心神,所以出现容易咽痛、口干口苦口臭、容易口腔溃疡、咳痰、心烦睡眠不好。

 

治疗在于健脾助运,帮助中焦运化,理气化痰,祛湿安神,所以使用温胆汤、保和丸等方药加减治疗;配合丸药温中健脾助运安神为主,培补脾胃根本;药证对应,所以调理之后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临床感悟】多数寒热错杂证或上热下寒,会表现出口腔溃疡、口舌生疮、咽喉灼热疼痛、脸上长暗疮、心烦失眠症状,又或同时伴有怕生冷、下肢畏寒、浮肿、腹部冷痛、女性痛经、腿软无力等症状。

 

吃肥腻难消化的的上火,过度使用寒凉药又伤阳气,多数使用滋阴清热药没有效果,多数情况下必须使用温阳药物,反而能取得一些效果,但也必须讲究技巧,多必须配合调理脾胃,使脾胃调和,阴阳交通,气机通道顺畅,才能够更好的见效,比如我在治疗一些寒热虚实错杂的症状,多数使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或者是用半夏泻心汤、温胆汤、保和丸之类,有健脾胃调和寒热的作用。

 

 

天地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互相交融,一气周流,才能使阴阳调和,可解决寒热不调和,上热下寒症状,中焦脾胃主管一身的气血运行,尤其关键,所以调理脾胃中焦也是调理上热下寒、寒热兼杂证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以上病案、方药、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个体情况不同,不宜照方抓药;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在得病初期,症状非常相似,但是二者从发病的机理上来讲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大家在没有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感冒之前,千万不要着急吃药,否则后果很严重!接下来通过赵绍琴老先生的医案一起来了解下风热感冒误治后转为风寒感冒,以及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辨别要点。

    医案1、风热误作风寒治

    患者张某某,30岁。最近这两天呀身上有点热,咳嗽,谈不多,稍微有点口渴,舌苔薄白。病了两天。这本来是个风热感冒,邪犯肺卫,导致肺失宣降,喝上一付桑菊饮就好了。

     

     

    但是这哥们诊断成了伤寒中风表虚证,用了一付桂枝汤,并且喝了以后又煮了一碗红糖生姜水发汗。这么一折腾不要紧,待患者找到赵绍琴老先生的时候,已经身体壮热,体温39.7℃,咽红肿痛,而且有化脓的迹象,咳嗽,痰中带血,胸中刺痛,头痛,口渴想喝凉水,两脉弦滑而数,舌红绛干裂,心烦,不能睡觉。到了赵绍琴先生接诊的时候,患者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大有胡言乱语之势。

     

    赵老一看,吃错药了这是。于是赶紧用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目的就是想让热从里面透出来,中医称之为透热转气。这方子用了三付,慢慢的热退下来,嗓子的肿也消下来。

     

    笔者按:本案属于温病治法,赵老对于外感病水平非常高。有时候凭脉,有时候凭舌,有时候凭症。但是通过这则医案,想要告诉大家,如果外感寒热辨证错误的话,会出现类似本案的问题,直接导致咽喉红肿化脓,这也是伤寒论中张仲景先生反复叮嘱:如果咽痛,不可与桂枝汤的原因。看似寻常感冒,吃错了药后果也会很严重。

    医案2、风热感冒误用发汗法

    有一位21岁的小伙子,姓李。感冒了,具体症状就是身上觉得有点热,咳嗽,微微有点口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嗓子红轻微有点疼。脉浮数。通过咱们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已经了解到,赵绍琴先生对于外感风寒和风热的主要鉴别点在咽喉疼不疼。

     

    本案这小伙子,毫无疑问,是风热感冒。但是医生用错药了,大家看我的文字可能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医生怎么会这么糊涂,老是用错药呢?其实不然,在临床当中,辨证的因素错综复杂,即便是久经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辨错证,用错药。

     

    本案这位患者吃了医生开的三拗汤,麻黄发汗的力量很大。吃了以后体温噌的一下就上来了,直接过了39℃。脉滑而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而干燥,身上的水分告急。当此情况,赵绍琴先生开了一张桑杏汤加减,里面有滋阴润燥的芦根和梨。喝了一副药之后,体温降到37.5℃,这时候嗓子还有点红肿,但是脉已经不浮了。于是在前方基础上加了甘寒的黛蛤散,来折其热势。三付之后,体温恢复正常,用用了。

     

    笔者按:本案和昨天说到那个医案一样,都是风热感冒误作风寒治疗,用了热药后导致的变证。昨天是误用桂枝汤,导致扁桃体化脓。今天是误用麻黄,导致汗出伤津,所以挽救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今天用的是桑杏汤,在辛凉解表的同时还能滋阴增液。

     

    为什么同样是风热感冒误作风寒治疗,而出现的症状和挽救的办法各不相同呢?这就涉及到患者平时的一个身体状态,如本案患者,平时就是阴虚体质,再加上用麻黄发汗伤阴,所以在清解之中要加入梨、芦根这些养阴药物。

     

    在温病也就是风热感冒治疗中,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阴津伤损的情况,热病患者一旦阴津受损,都会为后面的治疗和预后增加难度。

    医案3、赵绍琴老先生如何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有一位阿姨,感冒发烧来找大夫看病。当下的症状是身上和头上疼痛,体温38 3℃,而且身体微微的怕风怕冷,不出汗,咳嗽,嗓子红,有点疼。口稍微有点渴,舌两边和舌尖红,苔薄白,脉浮而数。

     

    无论您是患者还是医生,看到上述这些症状首先需要判断这个感冒的寒热属性,因为这关乎到咱们的用药是否准确。

     

    乍一看,畏恶风寒,身疼头痛,无汗咳嗽,这些症状与外感风寒的麻黄汤证非常相似,但是我们再仔细看,患者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有嗓子红,嗓子疼。即便其他的症状看起来特别像一个外感风寒,但是如果患者有嗓子红,嗓子疼的症状存在,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外感风寒了,这里面有温邪。如果界定这个患者是伤寒或是温病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温病。

     

    这是赵绍琴老先生的医案,针对这个患者,赵老直接抓住核心问题,嗓子红和嗓子疼定性为温病,于是用了银翘散加减治疗这个外感病。吃了两付药后,烧退下来,然后又用了点宣肺达邪的药物,患者痊愈。

     

     

    笔者按:赵绍琴先生治疗外感病很厉害,临床上有很多是赵老多年临床体悟出来的。就比如区分伤寒还是温病,赵老给了这个金标准,那就是看嗓子疼不疼,如果疼,那就是温病,不疼,便是伤寒。也希望各位网友掌握这点,如果感冒嗓子疼,可以用辛凉解表药,如果嗓子不疼,千万不可药过辛凉,否则身体会吃不消的。

    综上所述:

    判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而言,辨证准确是用药得效的关键。通过这三则医案我们能发现,风热和风寒的鉴别要点在于咽喉是否红肿热痛。如果有,那便说明这是风热感冒。三则医案当中有二则是风热误作风寒治疗,导致变证迭出,我们在临床上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按:气血亏虚是很多人身体普遍存在的状态,不同的人表现会有不同,因为生理特点的不同,气血亏虚在女性表现得会更加突出。

     

    今天,关于这个问题,我为大家做一期答疑。

     

     

    1、患者:气血亏虚主要会有什么表现?

     

    郑医生:气血不足多会表现于身体困倦乏力、手脚冰凉、记忆力下降、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等;或表现为皮肤松弛、皮肤萎黄暗黄、精神憔悴、睡眠质量差等,一般出现以上的表现,并伴有舌像淡白、脉细弱,那一般就是属于气血两虚的状态,必须及时调养,以恢复身体健康。

     

     

     

    2、患者问:如何通过药物或者食疗的方法改善气血亏虚?

     

    郑医生答: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补养气血的常见食疗或中药,或者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中成药,对于自己调理好气血两虚的状态,都会很有帮助。

     

    常见的补气的中药,以人参、黄芪为代表,温补的选择红参或高丽参;如果伴有气阴两虚的可以选择西洋参或者太子参;一般平补气血的可以选择党参,功效虽然稍弱,但是一般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比较平和。黄芪有非常好的补气作用,功效也不逊色于参类,黄芪对于增强免疫力、对于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病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常可以泡茶饮用。

     

    常见的补血的中药,比如当归,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熟地黄以滋补肝肾为主,也有比较好的补血作用;阿胶比较昂贵,是传统的补血的中药材,补血同时也有良好的止血的效果。

     

    其他,平常的食材比如大枣、龙眼肉,都有不错的补气养血的功效,药性平和,价格亲民,不良反应也少,普遍老百姓都能接受,平常煲汤制作药膳,也多使用这些食材。

     

     

    3、患者问:有没有哪些中成药能够补气血?

     

    郑医生答:补气血,有一些中成药可以直接选择,是比较方便老百姓服用。比如经典的补气养血配方八珍丸,就是由补气名方四君子汤加四物汤组成;十全大补丸也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增强了补养气血的作用;其他的比较著名的补气血配方有归脾丸,也是在补气血的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宁心安神的作用的药物,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另外还有像乌鸡白凤丸,也有很好的补养气血的作用,不同的是,乌鸡白凤丸兼有补肝肾调经功效,比较适合腰膝酸软、面色萎黄、面容憔悴、月经不调的女性。

     

    还有,各类的阿胶膏,大多是补血的功效为主,配方上多数也兼有一些补气的药材,因为补气能生血,能够同时促进气血生成。

     

     

     

    “以上介绍的这些中药材或者中成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使用,但如果自己身体的症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建议要找专业中医生就诊,以开出更有针对性的处方,不宜自行乱服药。

     

    在临床上治疗气血两虚,很多人服用补气血药物也会出现肠胃不适或者上火的现象,尤其是有些脾胃不好导致的气血两虚,治疗上要以调理脾胃为主,不能单纯的补气血,否则的话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脾胃不能运化,就会导致郁热上火,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在生活上,气血不足的人也要注意运动要适量,注意不要太操劳,不要太熬夜,少吃生冷寒凉的食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才更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 中医里的凉茶,是一种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中草药饮品。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也是夏天常饮的一味饮料。虽然叫凉茶,但实际上是中草药,没有茶叶成分。

     

     

    所谓“凉”,是指将药性寒凉和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凉茶也不一定凉,热着喝效果更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板蓝根。

     

    01 凉茶根据成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凉茶对实热、湿热、燥热所引起的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改善的作用,对虚火、虚寒、寒湿体质的人来说反倒是一种伤害。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1. 清热解表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菊花、栀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2.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代表药材有板蓝根。四季都适饮。

     

     

    3.清热润燥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冬麦、银耳等。四季都适饮。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的人应该喝清热润燥茶。

     

    4.清热化湿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菊花、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湿热气重、口气大的人多表现为口苦、口干、口黏等,应该喝清热化湿茶。 

     

    02 哪些人不适合喝凉茶呢?

     

    气虚体质者夏季应喝点由西洋参、太子参等制成的参茶来代替凉茶。风寒感冒者夏季因空调温度过低或淋雨而引发感冒者,如果表现为怕冷、流鼻涕,再喝凉茶极易加重症状,不利于感冒的治愈。

     

    经期女性女性月经期处于失血状态,抵抗力降低,此时若喝寒性的凉茶,极易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严重者可造成月经不调。刚生完宝宝的妈妈身体极为虚弱,喝凉茶不仅不利于产后脏腑功能恢复,还会伤及脾胃,引发日后的腹部冷痛。

     

    老年人和孩子老年人的脾胃功能相对减弱,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含黄柏、黄芩等成分的凉茶过于寒凉,会损伤他们的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

     

     

    03 什么天气适合喝凉茶呢?

     

    凉茶虽叫茶,但成分还是中药,且多是性偏寒凉的药物,长久服之,必然损伤脾胃,也易损伤人体阳气,不论体质偏寒偏热,都不宜饮用时间太长。

     

    夏季阳气隆盛,尤其三伏天,天气炎热,可以饮用一段时间凉茶以消暑降温,对人体影响不大,但饮用须根据个人体质、脾胃功能以及基础疾病作适当选择。但立秋之后,天气转凉,阳气开始潜藏,此时服用则需谨慎。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和老年人群,服用的时间宜更短,频次也宜小。

     

    ▼权威审核▼

  • 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外袭,肺部失宣导致的感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伤风着凉,没有细菌、病毒感染。导致风寒感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吃多了生冷的食物,空调温度太低,运动以后体温还没降下来就冲冷水澡,都容易患上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两白一疼咽喉痒”,所谓两白,即鼻涕白、痰液白;一疼指的是几头疼痛;咽喉痒指的一痒就咳嗽,但咽喉没有肿痛。


    除此之外,风寒感冒还有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喜热饮,舌苔薄白等特征。治疗风寒感冒,可以多泡脚,多喝姜糖水,多发汗,就能好得快。购买感冒药,不能只看药名,还要看一下成分。风寒感冒用药,建议选择有祛风散寒功效的药,这类中成药的成分里会有像麻黄,紫苏叶,白芷,防风等辛温发散的药。
     

     

    什么是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导致的感冒,多伴有炎症和微生物感染。可这风热之邪是哪来的呢?一般来说,爱吃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过度饮酒,都会导致体内积热,引起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两黄一红咽干痛”。所谓两黄,指的就是痰黄、鼻涕黄;一红指的是舌头红;咽干痛指的是咽喉肿痛。


    除此之外,风热感冒往往发热重、头胀痛、咳嗽、苔薄白微黄。而且,风热感冒通常都是便秘2天后,喉咙痛1~2天,然后再出现感冒症状。

     

    治疗风热感冒,以清热解毒为主,一般解毒类的药物都可以用,清热解毒的成分有生石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芦根,地丁等等。


    如果不喜欢吃药,可以吃些萝卜汤,白梨水,各种瓜类等清凉的东西,效果也非常不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关注我,咱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按:湿热很常见,肝胆湿热下焦湿热都是很多见的类型,今天郑医生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症状以及调理养生方法。

     

     

    患者问:肝胆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出现肝胆湿热,多数跟长期吸烟喝酒、辛辣肥腻饮食过度有关;一些人是长期心情压抑,肝郁日久,气机不能条达导致化生湿热;有些人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胃肠湿热阻滞,影响肝胆也会导致。

     

     

     

    胸胁部位是肝经所管,如果湿热郁结,便会发生乳房胀痛、胸胁胀痛等现象;湿热蕴结,影响肝气条达,便会发生压抑、烦躁等现象;如果肝胆湿热影响胃肠,会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反胃、腹胀等问题;肝胆湿热下注,会引起男性阴囊潮湿、下肢湿疹,女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问题;另外,口干口苦、大便黏滞、困倦乏力等症状,都是湿热的表现。

     

    如果长期出现以上症状,那就要考虑是肝胆湿热引起的可能;调养以疏肝利胆、清热去湿为主,中成药可以选择龙胆泻肝丸。日常可多使用菊花、桑叶、夏枯草、茵陈、鸡骨草、溪黄草等药材泡茶或者熬汤;可以多吃芹菜、苦瓜、冬瓜、茼蒿菜、西红柿、马蹄等食品,能清利肝胆;注意少抽烟喝酒,少辛辣肥腻,饮食宜清淡,注意调畅情绪,注意保护胃肠。

     

     

     

    患者问:下焦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如果人体的下部出现湿热的现象,包括泌尿系统炎症、前列腺炎、女性妇科炎症、阴囊下肢湿疹、下肢皮肤病热毒等,如果属于湿热类型的,便可称为“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大致可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女性白带黄赤、皮肤湿疹红肿、口干口苦、大便粘滞等现象。形成的原因多跟居处潮湿闷热有关,与长期辛辣肥腻、海鲜甜食类食品食用太多有关,这些要注意避免。

     

    中医经典配方如二妙丸、四妙丸,是治疗下焦湿热的经典配方;如泌尿系统的湿热炎症,如尿道炎、前列腺炎,属于下焦湿热的,可选择三金片、八正颗粒等;如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属下焦湿热的,可选择妇科千金片、妇炎康片等;如果是下肢湿疹、皮炎,可选择湿毒清胶囊、二妙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 腰腹受凉,全身都冷

     

    今年春天来得格外早,你是不是急着减衣服了?岂不知,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着急减衣服可是要着凉的。林琳一下班就捂着肚子说胃疼,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盖上厚被,缩成一团,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妈妈赶紧把电热宝放在她的肚子上,又烧了姜汤催林琳趁热喝下,折腾了好一会,林琳的手脚暖和了,脸色也缓和过来,胃痛也缓解了。

     

    这时妈妈开始数落她:这才阳历二月,农历还是正月,春天刚露头,冬天还没过,急着穿低腰裤、短衫,一抬手一弯腰,肚肚就露出来了,能不受凉吗!

     

     

    林琳妈妈说得有道理。常言道“春捂秋冻”,早春不要急着减衣服,这是因为冬春交替之际,气温变化无常,尽管气温在逐渐回升,但还可能出现倒春寒,如果你过早地减衣服,将体表腠理曝露在外,寒湿之气就会趁虚而入,轻者引起不适,重者招致疾病。

     

    人体腹部和腰部 是最怕寒湿侵扰的部位,这是为什么呢?

     

    祖国医学讲的很明白,人体腰腹部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穴位。比如我们人人都有的肚脐眼,中医称神阙穴,是胎儿吸取母体营养的唯一途径,也称之为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林琳出现的胃痛、胃胀就是因为常常把肚脐暴露在外,受凉之故。

     

    在肚脐眼的下方有关元穴和气海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的地方。寒湿之气从神阙穴浸入,导致虚寒症,诸如五更泻、尿潴留、慢性腹泻等。在肚脐眼的上方有上、中、下脘穴,这里受凉,会引起脾胃相关的各种病症。

     

     

    美眉们常常外露的后腰部位也有不少关系重要的穴位。在腰带部位有腰阳关,是阳气通行的关隘,现在女孩都喜欢穿矮腰裤,这个部位很容易受凉,年轻时不觉得怎样,上了年纪冷天一来就会感到后背发凉,原因是经络不通,阳气无法上行。在腰部正中线上两肾之间还有命门穴,是人体生命来源之所,是肾阳藏身的地方,此处如果受寒湿侵扰、肾水不能上行,滞留在那里,久之生疾,腰膝酸软、下肢浮肿、月经量少、有血块、面色灰暗等等。

     

    如此说来您就明白了,在早春2月,一定不要急着减衣服,要格外注意腰腹保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调养。

  • 患者是一个年轻的妹子,女,24岁,身高162厘米,体重才75斤,从事的是自媒体工作,经常熬夜通宵写稿,有长达4年的熬夜史。2月末月经结束后,出现了头晕症状,头晕2+周,无恶心呕吐症状,无腹泻症状,未作任何治疗,上症未见缓解,遂语月7日就诊于当地医院,12导联心电图提示:频繁室性早搏;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五项(-);腹部B超(-);心脏B超未见异常,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6791个,每小时284个。有1+年糜烂性胃炎病史。具体用药不详,患者上症未缓解,于2018年3月13日就诊于我处。

     

    患者面有郁郁寡欢之色,脉象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脉结而无力;舌淡嫩有齿痕而少苔,舌苔如下:

     

     

    遂诊断患者为阴阳两虚证,建议用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法,患者家属犹豫再三,改去某中医院中医处就诊,处方:山银花15克、 板蓝根15克、 苦参10克、 五味子5克、黄芪25克、 麦冬15克、 丹参20克 、鸡内金15克、酸枣仁20克、 百合15克、 茯神15克、 甘草5克、太子参30克、 羌活10克、 牡蛎20克、 龙齿20克、浮小麦60克 、郁金10克 、灵芝15克、 黄精25克。

     

    此方中有大量苦、寒清热之品,甘、寒质润之品亦多,一派阴霾之象,患者服用后,头晕无力较前加重,且出现心下灼烧感,腹胀,腹泻,手颤,卧床则稍安,起则眩晕,其母亲遂复诊于我处。

     

    甘草

     

    处方:炙甘草21克、 栀子5克、柴胡15克、 龙骨30克、陈皮12克 、牡蛎20克、 大枣30克、 百合12克、麦门冬20克、 桂枝16克、 地黄60克、 醋延胡索12克、茯苓12克、 山药12克、 丹参12克、 焦白术12克、人参10克 、郁金12克。中药1付,加姜四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患者服药后,胃部灼烧感消失,腹泻较强好转,腹泻较前稍好转,仍有便稀,腹胀。

     

    遂去清热凉血之栀子、郁金,清心安神之百合,因为此散药其性偏凉,既然患者心下灼烧感已消,不可留其寒凉伤胃。处方:炙甘草21克、 醋柴胡15克 、生龙骨30克、 陈皮12克、牡蛎20克、 大枣30克、 麦冬20克、 桂枝16克、 生地60克、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 山药20克、 丹参12克、 白术15克、人参10克、 木香6克、 干姜6克。中药1付,加姜五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此方乃炙甘草汤打底。《伤寒论》第117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

     

    炙甘草汤方,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冬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炙甘草汤乃桂枝汤的变方,此方中无药势沉降之白芍,所以药力趋于向上。大剂量炙甘草,大枣,可以滋补胃津,守护胃气;人参补胃气;生姜可鼓舞胃气;大剂量麦冬,地黄生津,以补血中津液;桂枝温通经脉,且有引药上行之功。此方阴阳相谐,有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

     

    不过炙甘草汤原方中的火麻仁有润肠通便之效,阿胶则滋腻碍脾,而此患者伴有腹泻,遂去之。患者情绪低落,犹豫,遂以醋柴胡以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延胡索,丹参,一温一凉,共奏活血之功。龙骨,牡蛎镇惊,安神。陈皮,木香理气健脾。再加山药,茯苓,白术健脾脾胃,干姜温中散寒。

     

    患者服药后,脉象渐平,精神渐好,腹泻减少,叮嘱患者续用此方。考虑到炙甘草汤药势主要向上,温补脾阳之力不足,患者动辄眩晕,脾阳不固,故叮嘱患者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以守脾阳。

     

    如此十余天,患者眩晕渐渐好转,逐渐能够正常活动,3月末月经期间,又有一次反复,眩晕加减,治以温中健脾的苓桂术甘汤后,好转。4月初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6791个降到4748次,嘱患者服用中成药稳心颗粒以善后。

     

    患者体力恢复后,又嘱咐其查一个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检查结果是阳性,遂建议其做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术,以便其糜烂性胃炎能够痊愈,邪气去而正气自生。

     

    后回访,患者已渐渐回归正常生活,希望她不要再熬夜,成功的自媒体人寥寥无几,身体的健康比阅读“十万加”更重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毫无疑问,麻黄属于解表药。所谓解表药就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又称为发表药。麻黄药不仅是解表药,而且是解表药的“群药之首”,是解表药的领头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中药学》教科书也把麻黄药列为第一位。领头羊,个性往往又独特又张扬,有领袖的风采,麻黄亦然,它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力量很强,煎法也与其他解表药迥然不同。

     

    当然,若你要去翻教科书寻找麻黄的煎法,你是找不到的,上面只是语焉不详地说:煎服,2~10克。其他的,就没有了。假设你不甘心,再认真研读,你还会在“中药的用法”一章中看到这样几句话:一般来讲,解表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3~5分钟即可。如果你是乖学生,老老实实按这句话来煎麻黄,就大错特错了,药效甚微。那么,麻黄要怎么煎才对呢?得遵循《伤寒论》的煎法。

     

     

    在《伤寒论》中,含有麻黄的经方有十四首,这十四首全部需要先煎,久煎。


    其中小发汗的经方有六首: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以上经方,煎法均为先煎“1~2”沸,或再沸。

     

    一沸是多少时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徐静老师考证下来是每沸5~10分钟。我个人认为,所谓一沸,就是水由“静止”转为沸腾的时间,在古代这样的时间较长,但是在有了电磁炉后,时间缩短了许多。也就是说,要达到小发汗的效果,得先煎5~20分钟。

     

    若要大发汗呢?在《伤寒论》中含麻黄发汗较猛的方剂有7首: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细辛附子、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上述方剂,均要求先煎,先煎水量为减二升。我个人试验下来,按照伤寒论中的水量,减一升需要15分钟左右,减两升需要30分钟左右。

     

    那么,中药学教科书和《伤寒论》谁才抵达了事实的真相呢?

     

     我们先来分析麻黄的成分。一般来说,解表药,比如薄荷,藿香,白芷,菊花等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气味芬芳,这些挥发油是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油容易挥发,所以需要武火急煎,时间宜短。而麻黄的主要起效成分是生物碱类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碱难溶于水,所以需要久煎。

     

     

    需要久煎多久呢?1995年南军军区总医院的马爱华等人做过一次试验,用麻黄药材6份,各10克,放入水中,从沸腾后开始计时,分别单煮5、10、20、30、45、60分钟。结果发现单煎麻黄最佳煎煮时间为 30分钟左右, 此时麻黄碱最高 。之后 ,随时间延长 ,煎出率降低,原因可能是麻黄碱的成分跟随水蒸气蒸发了。

     

    30分钟左右最有效,这和伤寒论的看法是一致的,所以在伤寒论中,小发汗就先煎10分钟左右,大发汗需要煎熬30分钟左右。

  •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的加减心法


    治疗咳嗽的经方:小青龙汤。现在我们开始试试将这个方子拆分开来,使之能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咳嗽。

     

    这个方子由下面药物组成: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炙甘草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这个方子是这样应对咳嗽的:麻黄、桂枝:解除外束寒邪,打开皮肤腠理,提高肺的宣散作用。半夏,芍药,干姜,麻黄:祛除心下饮,并使其肃降到小肠。五味子:固摄肾气。炙甘草:守护胃气。细辛:提高肾的气化作用,同时有助于肺气肃降。芍药:使肺气肃降。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经方不是死的,它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的。若患者只是因为“心下饮”上逆而出现流浊涕,吐涎沫,咳痰等一系列症状,咳嗽症状不明显,使用一些祛痰,祛除心下饮的药物,如半夏,芍药,干姜,麻黄,陈皮即会收效。若咳嗽加剧,则可加用一些能使肺气肃降的药物,比如厚朴,杏仁,紫菀,款冬花。如咳嗽缠绵不愈,则可重用鼓舞肾气,固摄肾气的药物:五味子,细辛,山茱萸,制附子。若患者喘甚:重用射干。肺津虚:重用麦门冬,小麦,天门冬。出现浓度极高的热痰:瓜蒌实,贝母。出现胸水:葶苈子。

     

    当然小青龙本身的特点是身法莫测,所以上面的变化也只是这个方子变化的沧海一粟。下面我想探讨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咳痰与烦渴并见。

     

     

    冰与火并用


    一般而言,“郁热”和“湿热”是一对矛盾体。如果人体郁热亢盛,就会消耗肌、肉部的津液,人就会出现烦躁、身疼痛,高热等一系列症状,这时就不会出现湿热。在经方中有一个规律,治疗肺系病变时,肺部郁热越盛,用石膏量越大。麻杏石甘汤(半斤石膏)>大青龙汤(石膏如鸡子大)>小青龙加石膏汤(石膏二两)。

     

    如果“湿”与“热”并存,热亢盛,湿则相对减轻,热减轻,则湿又复生。小青龙汤证为外寒内饮,心下有饮,体内有湿,水饮致病,变化多端,上逆则为涕,涎,痰,流注四肢则为四肢水肿。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高热,多会出现小热。如果患者咳嗽,且出现了烦躁现象,我们可以考虑患者伴有肺部郁热,即可加上二两石膏,以清肺气闭郁所致的微热,热且烦是加石膏的指针之一: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治第七


    冰与火并用,麻黄,桂枝,生姜,干姜这些大辛大热的药物,与甘、辛、大寒的石膏并用,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湿热并存的秘法。这种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琢磨。


  • 中医素来有脾胃不好,百病来扰的说法,这主要是说脾胃在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占很重要的地位,脾胃不好的人很容易生病。中医中的脾胃,是指脾经和胃经。脾胃不好的人大都是因为后天的生活习惯或者先天不足引起的。预防疾病,首先要调理好脾胃。只有调理好脾胃才能增强人身体素质和能力。

      

     

    脾胃不好都有什么表现呢?

     

    消化不良、消瘦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虽然不用担心身材过于肥胖,但其实有时候时因为病理原因造成的。脾胃承担着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如果脾胃不好就会出现营养物质吸收不足、导致人体营养缺乏,容易导致人消瘦、面色泛黄等。

      

     

    胃痛、腹痛


    脾胃共同承担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导致腹部胃部闷痛。并且有的人脾胃不好是因为后天的饮食习惯不好引起的,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导致脾胃不好还会引起胃病,最直观的体现的就是胃痛。

     

    四肢无力、容易疲倦


    有些人经常会觉得没做什么却感到特别累,并且经常会有睡不醒的感觉。四肢强壮的基础是营养物质的充分补给,当脾胃虚弱时,我们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能给四肢提供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四肢无力、容易感到乏力、困倦。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不仅表现在脸色泛黄、纯色泛白。女性还会导致生理期紊乱。有的人在炎热的夏天也会感到手脚冰凉,冬天即使盖两层被子也会觉得脚捂不热。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导致气血亏虚,主要的表现就是手脚发凉、脸色泛黄。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或轻或重的脾虚的情况,那么有脾胃虚的情况要如何调理呢?

     

    饮食规律


    现在有很多人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并不重视按时吃饭,有的人甚至忙起来能忘记吃饭,但是其实按时吃饭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时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要坚持规律的饮食,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建议少食多餐,选择好消化的食物。

     

    加强体育锻炼


    以动助脾,老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但是建议饭后不要立刻运动、可以适当休息十分钟后再散步。如果就餐时吃的太饱也不建议立刻运动、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要注意: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避免暴饮暴食、刺激性食物


    少吃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辣、过凉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免给肠胃增加负担。有很多人夏天由于温度高经常会不吃饭只喜欢喝冰水、吃冰淇淋、冰镇过的水果。还有很多人在夏天吃油腻的烧烤配冰啤酒。这种做法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同时暴饮暴食,经常不吃或少吃、突然猛吃这种行为也会给肠胃带来负担。

      
    总而言之,脾胃承担着我们身体的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胃不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让疾病趁虚而入。有很多年轻的女孩在减肥的时候选择节食减肥,这种做法非常不提倡,不仅会影响脾胃,降低免疫能力,导致月经紊乱、痛经,还有很大的可能会反弹。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作息、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美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