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口歪眼斜"分男女吗?同样的面瘫,不同的病因

“口歪眼斜"分男女吗?同样的面瘫,不同的病因
发表人:田立军

每周三上午,和平时一样,唐主任门诊外坐满了候诊的患者。有家人推着轮椅的,也有的人坐在长椅上等待,也有一些表情凝重的人在人群中穿行而过,行色匆匆,再有一些问路的做检查患者,也许等候时间过长,也许是同病相怜,让人有了些许倾诉的欲望,同坐在长椅上的王大娘和身边的小伙子聊了起来,发现俩人都是眼闭不上,口角歪斜,只是大娘向右歪,小伙子口角向左偏,大娘平素血压高,三天前头晕,看东西有重影儿,口角漏水,才发现眼也闭不上了,今天专程到唐主任门诊,挂了专家号求诊,小伙子则是天儿热,昨晚吹了一夜空调,早上起床发现耳后疼痛,漱口发现流口水了,才来就诊,二人正聊着各自的病情,到号了,小伙和大娘一同走入诊室,问唐主任自己和大娘是不是患了同一种病,只是嘴歪是不是分男左女右啊?

唐主任听完笑着答道,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发病没有男女之分,而是小伙子和大娘患病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大娘需做头颅核磁检查,因为有复视,基本确诊为脑干梗死,而年轻人应该是受风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不用查核磁,小伙子不放心,强烈要求做头颅核磁检查,结果大娘果然是脑桥梗死,而年轻人的头颅核磁检查正常,唐主任拿着报告单告诉二人,王大娘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脑干梗死,需要住院治疗,而年轻人不需要住院,只需要口服激素或针灸中药治疗就可痊愈。虽然二人都表现为眼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症状相似,但大娘是面神经核儿出了病变,病情重,而年轻人是面神经的传导路,在(茎乳孔)出现了病变(因为有耳后疼痛)病因不同,治疗方式不同,但都不可大意,以免延误诊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面瘫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为什么称青光眼是不治之症?

     

    患上青光眼要以正确心态对待此病。青光眼患者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知道此病的危害性,接触了不少西医大夫认为此病是不治之症,放弃治疗,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心理、错失治疗。要么不了解此病,特别是慢性开角型患者,认为我没多大感觉,没有大夫说的那么严重。

     

    结果,造成严重后果,在黑暗中痛苦的度过余生,给个人、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目前西医对青光眼的认识概括为“一眼(或双眼)发病,继发双眼失明,终生用药,随时失明”,对此病尚未找到确切病因,也就谈不到治疗。缩瞳剂、碳酸酐抑制剂、高渗剂、激素,即使手术也只是暂时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最终还是以失明告终,所以称之为“不治之症”。

     

     

    如何正确评价手术对青光眼治疗效果?

     

    目前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是西医最后、唯一的重要手段,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眼压,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的患者,暂时控制眼压可起到明显效果,但并没有纠正引起眼压升高、房角关闭的真正病因,给医患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认为自己手术了青光眼就好了,再次复发或失明。

     

    还不止一次提着同一个问题“我作了手术了为什么还失明了?” 而对于开角型、恶型、眼内炎症等青光眼手术不但毫无意义,反而会加快病情发展。

     

    因此我们对于手术的评价是“暂时降低眼压,缓解症状,从病根上纠正不了病情”,术后应积极采用中药治疗病因,才能达到痊愈的效果。

     

    青光眼与失明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给患者带来失明的痛苦。常见原因如下:

     

     

    ①开角型青光眼及一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因为没有任何症状,病人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旦发现已是晚期或已失明。

    ②病人不听医生劝告,不信任医生,不愿做任何检查,将最好的治疗时机错过。

    ③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满不在乎。有些人只是拼命工作,从不看病,直到感觉视野缩小,才到医院诊治。这时往往已是极晚期,一只眼白白丢掉。

    ④不能按时用药,有症状时就点药,没有症状时就不点药,从不测量眼压,也不知自己点药后眼压控制的怎样。不合理的用药耽误了治疗。

    ⑤对医生劝告听不进去。恐惧手术,对手术前的医生交待手术预后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总怕手术后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⑥有些手术后的病人,因症状消失,便以为青光眼已完全治愈,而忽略追踪观察、定期监测,有些病人在术后不知不觉中失明。

    ⑦有些病人手术后只注意观察眼压,而不检查视野是否有改变。有一部分病人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异常,如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全血浓度增高等。由于这些因素有相互作用,使视神经长期处于慢性供血不足状态,从而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以致失明。

     

    鉴于以上一些情况,建议青光眼病人,必须听从医生劝告,积极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争取将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女性患者要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比青年患者多。那么什么是干眼症?干眼症是一种因多种内因或外因导致的眼睛干涩。由于泪液分泌过少、蒸发过多,你的眼睛有烧灼的感觉,会出现痒痒、怕光、眼红、视线模糊或视力波动等症状。多数人看到干眼症都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只是根据意思来理解可能是跟眼睛有关,干眼症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人群当中,比如典型的人群中青年人群、干眼症在夏季是高发期,天气干燥、闷热是干眼症并发的最佳季节,所以,应该做好预防干眼症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成为干眼一族的上班族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在眼科门诊中,每五个人中大约就有一个经常抱怨眼睛干涩、痛痒、有灼热感、疲劳感,这些都是干眼症的典型症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电脑工作人员、上班族、开车族居多。

     

    1.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泪液分泌会减少,因此干眼在50岁以上的老人的发病率更高。

     

    2.长期使用电子设备者

     

    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人眼有损害,易引起干眼症。干眼症患者的人数在办公室的白领较多,主要体现在健康的眼睛主、副泪腺会自然分泌泪液,润滑眼球。如果长时间面对电脑,眼睛太过专注在显示屏幕上,造成眨眼次数减少,泪液快速蒸发。还有在平常我们看电视、夜间驾驶、熬夜、阅读,再加上现在的OFFICE内都安装有空调系统,所以湿度低,空气不流通,更加速了泪液的蒸发。如果不巧你又是隐形眼镜族,那更是雪上加霜,而这正是造成后天性"干眼症"的主要原因。

     

    3.激光术后病人

     

    另外,干眼症也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常常出现的问题,许多患者在PRK、LASIK手术后,感觉眼睛干燥、有异物感等干眼症状。在检查中发现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泪液分泌数量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等情况。因此,手术前应该做干眼检查,比较严重的干眼患者,应避免手术。

     

     

    干眼症的症状表现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多的原因,例如:很多上班族都因为忙,而自行去普通药店买点眼药水来滴,极少有人能够到专业医院就诊。还有很多人为了省事,眼药水点入眼睛,暂时感觉舒服了,就以为万事大吉,其实这样不负责的行为只会给眼睛带来更大的伤害。事实上,一些我们常用的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激素、抗生素,长期使用对眼睛的损害无法弥补!比如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 女人天生爱美,男人素爱耍帅。一个人的给人的印象最直接的就是这个人的外貌特征,而外貌最重要的就是人的脸。如果见到一个人是口眼歪斜、漱口漏水、鼓腮漏气等,那么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个得了病。人们常把这种病叫作“歪嘴病”,这个病在医学上叫作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有些患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嘴歪了、不能鼓腮了、不能闭眼了,于是很纳闷,自己什么也没做好好地怎么就成这样了?其实,不是你什么都没有做,而是你都做了,只是不知道你做的会导致自己的了这样的病。

     

     

     

    那么,会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造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呢?目前引起的病因没有完全明确,但是临床有这么几种:

     

    第一,感染(包括病毒性和非特异性)造成的变态反应。

     

    第二,面神经病变(面部的血管遭到寒冷、外伤、中毒等损害,导致面部神经受损)。

     

    第三,一些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如茎乳突内的骨膜炎造成的面部神经血液循环受阻)。平常最容易引起的就是人长时间受累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寒冷,这也是最不容易注意的。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被笼罩在压力之下,再遇到天气寒冷的诱发因素就一下发病了。

     

     

     

    刚发病时,患者就会出现一侧的面部肌肉瘫痪,抬头纹不见了、眼睛闭不住了、漱口漏水了、鼓腮漏气了、吃饭后食物容易留在患侧齿颊之间。

     

    过几天,会出现上下颌的不自主左右摇晃,这是面部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因此,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首先要积极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并且还要输一些营养神经的药品,以此来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以通过中医的针灸来帮助恢复。

     

    由于面神经炎发病原因不够明确,所以预防更加重要,通过增强体质,增加抗力为主。一旦患病,在恢复期间患者要树立信心,可以用手按摩、药物热敷患病一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要做好暴露在外的角膜的保护,防止感染,引发角膜炎。此病在恢复后的10-20 年还会复发,所以患者不能因为恢复了就掉以轻心,仍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要劳逸结合,在冬天要防寒保暖,注意预防。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一提到鸡眼,就会想起年少时的一次长鸡眼的经历,到现在都还心有余悸。所谓鸡眼,其实就是足部皮肤局限性圆锥形鸡眼状角质增生损害,它的发病与局部长期机械性摩擦、压迫、足部畸形骨刺等有关。

     

    鸡眼这个疾病,在中医的古代文献中除了叫"鸡眼"之外,还有个名字叫"肉刺",早在《诸病源候论·肉刺候》中记载:"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而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留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也就是说,鸡眼这个疾病大多是足部因长期摩擦、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而引发的。

     

       

    那么,对于鸡眼这个疾病,有什么典型症状呢?一般来说,鸡眼主要是局部皮肤的角质增生损害,而鸡眼的典型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它的尖端嵌入皮内,如绿豆、蚕豆大小,平坦或稍隆起的皮面,若用刀削去外层,可以看见中心有坚硬角质栓塞,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呈鸡眼状。对于鸡眼的好发部位来说,大多发生在足底、跖部、小趾外沿、趾背等易摩擦、挤压的地方,但也不完全限于受压部位。

     

    得了鸡眼,会让人浑身不自在,该如何是好呢?有的会用鸡眼膏,也有的会用中药泡脚,也有的选择手术治疗,但不管哪种治疗方法,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那就是消灭鸡眼。在众多方法中,中医对于治疗鸡眼来说,还是值得一提的。

     

    早年,我也长过鸡眼,一个老中医可用补骨脂9克,研末后泡在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三天,然后使用。使用的时候可以先将鸡眼硬皮用水洗掉,然后涂上这个药水,每两个小时涂1次,连涂三次,10天一个疗程,也就差不多十来天就好了。

     

       

    后来,又有一个朋友得了鸡眼,他找的一个老中医,却用了另一种方法给他治好了。而这个老中医是用紫皮蒜一个,葱头一个,醋适量,把蒜和葱头捣烂后加入食醋。将患处消毒后去掉鸡眼的厚皮,用温开水洗患部,然后将药填入鸡眼内,用医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一次,3天一个疗程。

     

    中医有很多验方秘方,对治疗鸡眼也是有效的。可以用适量的生姜捣烂取汁,与生石灰、碱面各等分共配为泥膏备用。用时先将患部用碘酒消毒,然后贴上中间与鸡眼同大之孔的胶布,使鸡眼从孔洞中露出,将药膏涂在鸡眼上,盖上胶布,三天换药一次。

     

    在民间老中医的经验锦囊里,也可以用1~2粒蓖麻子在火上烧烤,变酥时揉去外皮,将白色种仁压碎趁热敷在患处,用胶布平封鸡眼四周,两天后打开胶布,用刀片轻轻刮掉上面的角质,当剥下最后一层时,可见有一圆形的浅凹,再在上面贴一块胶布。3~4天后,皮肤长好,胶布脱落即愈。

     

       

    也有老中医取新鲜的葱叶内膜,先剥去鸡眼的角化厚皮,将鲜葱叶内膜贴在鸡眼上,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一次,连用三次;还可以用地骨皮、红花各适量,研末敷在患处。

     

    一个小小的鸡眼,若不及时治疗,也是挺折腾人的。不过还好,在中医的世界里,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尤其是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还有丰富的偏方验方,都是一座值得发掘的宝藏。

  • 眼球屈光面弯曲度小,可以减弱屈折力,产生远视眼。这种远视眼叫作弯曲性远视。常见为角膜弯曲度异常,如扁平角膜。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低于正常,也可引起远视眼,叫作指数性远视。如白内障摘除术后(相当于眼内缺少了一个凸透镜),屈折力大大下降,则为高度远视眼。

     

     

    一、不同年龄的人远视症状有什么不同


    1、 青少年时期,低度、中度远视者没有任何症状,因为调节幅度很大,近距离阅读的需求量也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内斜,近距离阅读量需求增大,特别是孩子在10岁左右时,孩子的阅读量会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所以,得从小给孩子做好预防。

     

    2、 当中年时期的时候,人们在近距离阅读时,会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这些症状,有的部分病人还可能提前出现这种症状,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这种情况,大家也是要注意的! 

     

    3、 当老年时期的时候,人的眼睛调节幅度会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这些病人不仅需要近距离阅读附加,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在此提醒有远视症状的患者,出现远视状况时,切勿乱用眼药水,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去检查。这些情况我们一定要重视!

     

     

    二、孩子的远视一定能消失么?

     

    通过戴眼镜可以改善孩子的矫正视力,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视觉疲劳性能,但是孩子的远视不一定完全消失,并且仍然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儿童远视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远视的变化随着眼球的发展而变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远视程度逐渐降低,成为正视眼甚至是近视眼。如果孩子在成年后仍有一定程度的远视,除了戴眼镜外,还可以选择戴隐形眼镜或屈光手术矫正远视。
     

    人在出生时绝大多数是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因此如果有轻度远视,而视力良好就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远视度数偏高,矫正视力不良,或有视疲劳症状,则需在验光师指导下,配戴适当度数的远视眼镜,必要时还要做弱视治疗。建议大家平时不要过度用眼。希望有这些状况的一定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 36岁的张先生,最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在外,有时候更是要熬夜完成公司布置的任务,精神压力很大。1天前外出回到家后感觉左耳后轻度疼痛不适,眼睛也感觉不舒服,以为是近日劳累原因,未予重视。没想到,早上起床后感觉左耳后疼痛较前加重,左眼不能闭全,刷牙时总是兜不住水,左侧腮部吃饭时总是存食物,左侧舌头居然不能品出味儿了。这时的张先生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马上到医院就诊。

     

     

    神经内科主任给他简单专科查体及头部影像学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中医叫做“面瘫”。张先生很纳闷:“自己平时没有烟酒不良嗜好,正值壮年的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现在正是数九寒天,外边天气很冷,室内温度较高,内外温差大,也是面瘫的高发期,下边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面瘫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小知识,让大家保护好自己美丽的脸颊,更自信的面对生活。

     

    西医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叫做面瘫病,西医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有关;中医病因主要是素虚弱,外感邪气,风寒邪为主,内外因共同作用而致病。像张先生就很有可能是近期过度劳累,休息不好,精神紧张,路途中感受风寒,所以病邪趁虚而入,出现了左侧面部活动不利。面瘫的表现主要有:耳后疼痛、抬眉蹙额不能、鼓腮漏气、味觉减退、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全、进食时食物残留在患侧腮部等等。所以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面瘫有原发性面瘫和继发性面瘫之分,原发性是类似于张先生这样,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者头部核磁),排除其他问题引起的面部活动不利;继发性面瘫是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其他问题存在,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炎等。这两种情况进行治疗的方案是不同的,所以治病过程中必要的检查是不能省略的,不然容易误诊误治,耽误病情。

     

    下面给大家些温馨小贴士,让大家在寒冷冬季拥有更美丽的面孔,更自信的笑容:

     

    1、注意保暖,出门带围巾,注意保护好耳后,防止邪气入侵。

     

    2、调场情志,保持平和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戒骄戒躁。

     

    3、适度休息,注意工作强度及时间,不可过度劳累。

     

    4、适量锻炼,保持身体活力,增强抵抗力、免疫力。

     

    5、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医院就诊,不可盲目贴敷治疗,避免因过敏或者局部烫伤带来的不必要痛苦。

  • 45岁的郝女士,3天前突然之间口眼歪斜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诱发因素,到当地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给予治疗后,效果一般。现在主要的症状是左侧眉毛不能抬起,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额纹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下垂,鼓腮不能,说话时脸部时有抽动,耳后酸困疼痛。

     

     

    口眼歪斜了怎么办?有哪些常见的原因呢?

     

    口眼歪斜最常见的疾病是面神经炎(即面神经麻痹)。中医上把它称为“口僻”、“吊线风”。口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正气亏虚,风邪中络。风邪包括风寒和风热。与中风不一样的是,口僻常常伴随耳后疼痛、口角流涎症状,但是没有手脚麻木症状,也没有神志障碍的临床表现。口僻最常见的证型是风痰入络。主要表现是口眼歪斜、刷牙时漏水,耳朵后面疼痛。治疗上可以针灸与药物相配合。

     

    怎样才能预防口僻呢?

     

    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跑跑步、打打球,增强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要避免“虚邪贼风”。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风又大。出门最好佩戴围巾、帽子,不要受寒、受风。还有,洗头以后不要立马出去,睡觉和开车的时候也不要开着窗户。

     

     

    口眼歪斜还见于脑梗塞,中医上把它称为“中风”。除了口眼歪斜以外,它还表现为对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如果左侧发生梗塞,常常表现为右侧的口眼歪斜和肢体麻木。一部分患者还有不省人事等神志方面的改变。中风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不过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向。

     

    中风发病之前,大多数人都有一些表现,如头晕、说话不利索、偏瘫等,但是这些表现往往维持1个小时左右,最长24小时,很多人就不以为意。当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如果规范治疗,可以大大的减少中风的发病率。

     

    如果发现自己有脑梗塞的症状,首先需要急查头颅MRI,然后住院治疗。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来说,时间非常重要。小于6小时的病人可以做溶栓,当然,还有很多有效的办法,比如针灸。治疗及时,可以抢救医学上常说的“半暗带”,就是那些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

     

    对于脑梗的预防:

     

    首先要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然后尽量戒烟、戒酒。这些都是脑梗的危险因素。平时尽量吃些清淡易消化东西,少吃辛辣的。心情要舒畅,少生气。

     

  • 对着电脑、手机屏幕时间过长,觉得眼睛干涩、酸胀、有烧灼感?遇到稍强的光线,眼睛睁不开?迎风容易流泪?早起眼睛有分泌物?

     

     推荐医生:赵通

     

    01 为什么长期用眼过度的人群易得干眼症?

     

    不知您是否了解干眼症,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您可要注意了。

     

    干眼症,又叫结膜干燥症,指由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泪膜覆盖在人的眼睛表面,由外向内分为三层:脂质层、泪水层、黏液层。各层会因为各种原因,影响泪膜的正常功能。

     

    用眼过度的干眼症患者,主要与泪水层泪液过度蒸发、泪膜分布不均匀有关。

     

    长时间驾驶、阅读、使用电脑或手机,会使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眨眼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不注意用眼,会有如此麻烦的症状,是不是要开始重视眼睛的保护了?

     

     

    02 为什么有些不怎么用眼的人也不能幸免?

     

    有的人可能表示不服,我平时没怎么用眼,为啥也干眼症了?

     

    除了用眼过度之外,造成干眼症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年龄因素、药物因素等。

     

    长时间在空调房、户外强风燥热的工作环境也易导致干眼症。

     

    眼睑皮脂腺功能不良,导致油脂层分泌不足,影响泪膜的正常功能。先天性无泪腺、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移植、眼睑及眼眶手术也易造成泪液分泌不足。

     

    结膜炎、维生素A缺乏、类天疱疮、化学性灼伤等等会造成黏液层分泌不足。

     

    年龄增大,泪腺功能降低,易导致干眼症。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的妇女,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可能出现干眼症状。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会使泪液蒸发速度加快,产生异物感,引起干眼症状。一些药物比如降压药、激素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青光眼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状。

     

    长期使用某些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也会引起干眼。

     

     

    所以引起干眼症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有些原因我们也无能为力,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医学技术,大多是有解决办法来缓解症状的。

     

    03 老生常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干眼的症状虽然不是大病,但是难受起来也是真的受不了。下面介绍一些缓解方法:

     

    平常要多眨眼睛,眨眼可以使泪水均匀地涂在眼球表面,以保持润湿。长时间用眼时,提醒自己花些时间眨眼睛,一般大多数人五秒钟眨一次眼,每分钟眨眼约20次。用眼一小时左右,休息一会儿。

     

     

    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没洗过的手揉搓眼睛。眼睑上有油性分泌物、脱落物时,要注意清洁眼睑,保持眼睑卫生。

     

    长期用电脑工作的人群,应该注意减少使用电脑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使用电脑。

     

    很重要的一点,干眼症真的不能再熬夜,不强求早睡早起,但真不能熬夜!

     

    睑板腺按摩是比较常见的干眼治疗方式,配上药物、超声雾化等,可改善油脂分泌。

     

    IPL 强脉冲光,是一种宽谱光,经过聚焦和过滤后形成,可通过加热皮脂腺,消除其内细菌、蠕形螨,达到治疗皮脂腺相关疾病的目的,从而快速缓解干眼。

     

    lipiflow 睑板腺热脉动治疗,目的也是按摩睑板腺,缓解阻塞。

     

    对于中重度的干眼患者,可能要进行泪道栓塞治疗术、颌下腺移植术等治疗,具体方式需要去医院就诊,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

     

    年轻人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只有预防好了,出现严重干眼症状的人才会减少,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美好。

  •  

    一个打扮时尚的年轻女人走进急诊室,她用手捂住一侧颜面部,但透过指间的缝隙,还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右边脸肿的厉害,直到她放下右手,医生还是目瞪口呆。

     

    她叫晓雯,今年25岁,是一家跨国公司的白领,平时特别注意颜值的保养。

     

    按照晓雯的诉说,最近两年,她因为压力大,有点早衰症状,笑的时候眼角会有鱼尾纹,连闺蜜也笑她,说才25岁,怎么就有鱼尾纹了!

     

    晓雯平时特别注意打扮,一听别人这么说,心中顿时不是滋味。

     

    于是她辗转找到了一家美容机构,医生告诉她,打除皱针效果很好。

     

    一年打了三次,的确有效果,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次打完之后,面部一下子肿了,而且又红又痛,并有一些渗液流出。

     

    更糟糕的是,医生发现,晓雯还有面瘫的趋势。

     

    第一,什么是面瘫?

     

    面瘫即面神经瘫痪,也称为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第二,注射除皱针也会引起面瘫吗?

     

    晓雯所使用的除皱针是高度纯化的肉毒杆菌素a型,是一种神经传导的阻断剂,用以治疗过度活跃的肌肉。

     

    医生说,除皱针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是,市面上有很多假药,而且使用极不规范。

     

    一些民营美容机构的医务人员甚至连面部的解剖学都不懂,只知道哪里有皱纹就打哪里,而面部又是神经非常丰富的地方,所以使用除皱针导致面瘫的现象时有发生。

     

    除了面瘫之外,因为操作不规范,还有可能引起皮肤溃烂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原则上,除皱针一年使用的次数最好不超过两次,但有些美容机构为了赚钱,竟然两三个月就用一次,过度使用也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注射一次药物的作用可维持3-6月。

     

    现在,虽然面部消肿了,但是面瘫还是没有明显改善,爱美的晓雯每天对着镜子看自己,常常失声痛哭,她变成了这样,丈夫也非常愤怒,说自己多次劝她不要去打,非不听,现在弄成这个样子,花了很多钱还看不到好转的效果。

     

    在晓雯住院期间,丈夫坚持要离婚,想想看,原来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口眼歪斜的丑女人,是谁,谁心里没阴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发现宝宝斜颈的家长经常会问道:大夫,这个会不会是遗传呀,孩子他爷爷(爸爸/妈妈…)就有点歪脖子,其实,斜颈宝宝来就诊时,我一般都会问一下孕产史,养育习惯等,因为大部分和宝妈孕期习惯、生产情况、哺乳习惯有关系,但都无明确的定论,目前研究认为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主要与六个因素相关:

     

    第一,和产伤有关系,例如在孕妇分娩时患儿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的挤压受损出血,血肿机化,肌肉发生挛缩。 

     

    第二,与胎位有关系, 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头部常向单侧长期偏斜,局部的血液运行受阻,或者由于患儿的静脉受阻,导致局部的出现瘀血而使胸锁乳突肌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局部肌肉纤维化。

     

    第三,与遗传有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患儿有相关家族病史,该疾患很可能有一定遗传倾向。

     

    第四,与婴儿的睡姿有关系,婴儿在其出生之后,很长时间内习惯睡向一侧,从而使两侧的胸锁乳突肌生长发育不全。

     

    第五,与孕妇的习惯有关系,孕妇在妊娠期间喜欢久坐,因此使胎儿的头常偏向一侧。

     

    第六,父母的年龄、孕期发热、病毒感染、用药等相关因素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生的高危因素。

     

    这些因素也就提示了妈妈们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包括备孕时就应该注意以上问题。

     

     

    那么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除了推拿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推拿是治疗的重点方法,但是其他配合方法一样重要。

     

     

    1.注意宝宝颈部保暖:颈部受凉会引起局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原本就挛缩的肌肉更加紧张,所以建议家长给宝宝穿带领子的衣服,或者出门时围一个小围巾。

     

    2.注意抱宝宝的姿势: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身正有助于头不歪,脊柱是支撑人体直立的关键,保证整体脊柱的直立才能保证头是正着的,抱娃抱的歪歪斜斜,怎么纠正孩子的头不歪?所以抱可以自己竖头的宝宝时,家长一定要一手揽着孩子的腰,一手拖着孩子的屁股,让孩子稍微靠着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纠正孩子的头歪症状。

     

    3.哺乳及玩耍时不忘纠正:我们提到过由于长期朝一侧哺乳引起的习惯姿势性斜颈,那么对于这种本身就属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我们可以在哺乳时多让宝宝朝患侧转头吃奶,以锻炼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及相关肌群,另外在逗宝宝玩耍时,也可以用玩具多吸引宝宝朝患侧偏后上方转头。

     

    4.热敷做起来:每天用温热的小毛巾(注意不要太热以防烫伤宝宝)热敷患儿颈部胸锁乳突肌处的肿块,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或者找专业医生开中药水煎,沾汤剂外敷效果更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