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的第一大国,有超过 1 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并发症的出现,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还有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而且治疗以来比较困难,患者也非常的痛苦,因为足部疼痛而整夜不能入睡,往往比较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做手术,需要截趾,更严重的需要截肢,甚至因为糖尿病足而丧失生命。而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预防比治疗效果好,下面我就从什么是糖尿病足,有哪些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依次给大家介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患者有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出现了足部的溃疡,然后感染,引起组织的破坏。
空军总医院报告该院自 2001 年-2015 年 1771 例糖尿病足患者总截肢率为 18.24%,其中大截肢为 2.32%,小截肢为 15.92%;截肢患者血糖控制更差、炎症指标更高、营养学指标更差,合并下肢血管病率更高。我国 2010 年的多中心糖尿病截肢率调查收集了 39 家医院共有 1684 例患者截肢数据,其中 475 例是因糖尿病足截肢,占 28.2%,但各医院的糖尿病截肢所占全院同期截肢率的百分比差别很大,最低为 2.5%,最高为 95.2%。
最新的报告是我国糖尿病患者 1 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 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1 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 31.6%。
糖尿病足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贫穷也与糖尿病足发生有关,不卫生的习惯导致感染性足病。延迟就诊在我国较为普遍,尤其在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现代生活水平日渐的提高,人们患有糖尿病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明显了,而且发病率高的人群基本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基本上各个年龄段都有患病者。越来越重视起来了糖尿病方面的问题,所以也是希望大家都也都慢慢的对糖尿病的一些基本知识多多的了解。
一、病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二、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三、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温馨提示:以上看了这么多的有关糖尿病的简单的各种介绍,如果大家对生活中的小小细节加以重视,并且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其实糖尿病不可怕,而且可以把患病的机率降到最低,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虽然是非常忙碌的,但是身体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大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糖尿病。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人容易中招?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对孩子
什么时候查血糖?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高了怎么办?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 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 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怎么做好血糖监测?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产后血糖会变化吗,需要复查吗?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哺乳吗?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23岁知名电竞选手,因为体型肥胖、常年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特征而患上2型糖尿病,并且宣布了退役。这一事件,引发“糖尿病年轻化”的巨大热议,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北京中医医院的原庆主任,来给大家讲解糖尿病的前兆及防治。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一部分源于家族遗传,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下生活节奏较快、职场人群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所导致的。
现在,糖尿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健康的潜在“杀手”,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很多人可能血糖已经有问题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
怎么能早点发现血糖问题呢?
糖尿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消渴症,从中医角度讲以下两种体质类型易患消渴:阴虚质 ,和痰湿质。
前者有两个小特点,第一,我们可以互相检查,张开嘴舌头上翘,如果舌根和牙齿之间没有唾液,我们认为这个人可能存在阴液亏少。第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心贴手背,如果感觉手心明显发热,可以认为这个人有手足心热的情况。
这二者都是阴虚质的表现。而痰湿质主要是以肥胖为表现,尤其是腹型肥胖。
一个方子,帮你远离糖尿病!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控糖黄玉茶。
这个茶很简单,只有四位药。分别是黄芪 5g ,玉竹3g ,茯苓 3g ,山楂3g 。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症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黄芪益气健脾,促进脾胃运化,茯苓淡渗利湿,使清者升浊者降,二者相合有渗湿降浊的作用。玉竹养阴生津,益胃润肺,能够清虚热,山楂可以改善整个方子的口味,另外有降血脂的功效。
最后提醒大家调整好生活作息与饮食规律,尤其是糖尿病人群,更应该随时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保护身体健康。
如果您还有任何健康疑问,可以随时来京东健康找我们线上问诊咨询,众多权威医生实时在线,解决您的困扰。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形式。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循环的葡萄糖往往过多。这种疾病通常分阶段发展,一般从糖尿病前期或胰岛素抵抗开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升高,但还不足以被归类为糖尿病。
如果你的血糖超过了糖尿病前期的范围,你就会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2型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心脏病发作、中风、神经损伤、截肢、死亡。
导致糖尿病增加的最大因素之一是体重的增加,但还有其他风险因素。如果您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请向您的医生咨询检测和预防措施:
45岁或以上、超重、身体不活跃、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有患有2型糖尿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妊娠糖尿病、有糖尿病前期、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颈部或腋窝周围有深色的色素过度沉着于皮肤。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还可以制造胰岛素,但他们已经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力。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没有正确使用胰腺产生的胰岛素激素,导致胰腺制造了过多的胰岛素。
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以便它们可以将其储备起来用作备用能量。随着产生越来越多胰岛素的过程继续,胰腺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导致血糖水平持续过高,最终引发了2型糖尿病。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会受到严重损害或者破坏,而糖尿病患者有需要胰岛素来帮助调节血糖。
如果你怀疑你有糖尿病,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预约专业的医生,检查你的血糖和测试你的血红蛋白A1c,这可以让你了解你过去三个月的血糖水平。
通过药物治疗和监测,糖尿病患者会尝试找到微妙的平衡措施,将血糖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他们的血糖过低,就会导致受伤、昏迷甚至是死亡。低血糖的症状发生很快,可能包括:颤抖、混乱、无意识、头昏眼花、
如果血糖过高,通常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发生更具破坏性的影响,其直接的症状包括过度口渴和尿频。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糖水平:
空腹:70-120毫克/分升
饭后(1-2小时):低于140毫克/分升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越来越多,网络上关于糖尿病预防的文章铺天盖地,内容的参差不齐很容易让患者进入治疗的误区,从而影响病症的治疗。那到底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糖尿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开始逐年流失,如果不刻意锻炼,肌肉流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到七十岁左右的时候甚至会流失掉50%的肌肉。
而现在多见的2型糖尿病,与肌肉的丢失就有着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为胰岛素想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的话,就离不开胰岛素受体这个帮手的帮助,而这个厉害的帮手就隐藏在你的肌肉细胞之中。可随着你的你年龄增长和运动量的减少,这个帮手的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离开了帮手的帮忙,胰岛素对降糖的能力也就渐渐下降了。
所以,勤锻炼,保持肌肉活力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急剧上升,每天都在摄入超标的热量,加之过度缺乏锻炼,肥胖也就成了大多数人绕不开的问题。
而你不知道的是,肥胖人群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发人群,想要避免肥胖,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不如就这样做:谷物为主,少油少盐,饭吃八分饱。
说句实话,你的肠胃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各类营养吸收消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而因为一些个体的差异,在人体对食物吸收之后,哪些是升糖容易,哪些是不易升糖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特定的可降糖的食物,食物都会引起升糖,不过是快慢问题罢了。
不过就算是升糖速度慢的食物,也需要你去合理的搭配。
导致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多,撇开外在看内在,精神世界的活动和糖尿病也有着不浅的联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工作量也在频频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养家糊口通宵工作,这就造成了太多紧张、疲累的精神压力。导致患者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无法控制,也就患上了糖尿病。
所以精神活动不可忽视,预防糖尿病,应该由一个平和理性的心态来面对。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对孩子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也是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主要杀手之一。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因为糖是甜的,所以糖尿病也被称之为甜蜜的杀手。
关于糖尿病,估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很多人依然是一知半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糖尿病,看一看和糖尿病有关的那些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分泌胰岛素障碍,或者分泌出的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体内血糖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因为体内糖分代谢异常,使得患者出现血糖、尿糖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二、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很多糖尿病可以没有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糖尿病。但依然有很多糖尿病是有症状的,比如常见的糖尿病症状主要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饭吃得多、喝水喝得多、小便尿的多以及体重一直减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的症状。
三、糖尿病怎样检查出来?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大多数糖尿病测个血糖便能确诊,但如果患者的血糖正好处于诊断糖尿病的边缘时,就需要检测更多的东西来确诊了。比如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代量试验等,以明确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患者。
四、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糖尿病,主要是管住嘴、迈开腿,远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控制体重。只有管住嘴,适当运动,才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糖尿病我们不知道,甚至知道是糖尿病我们不控制。才是最为可怕的。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会患上了糖尿病,但其中超过84%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患上了糖尿病。国家卫生部还指出,糖尿病前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人不易察觉,常常需要借血糖检测才能发现。下面是糖尿病前期的进一步介绍,只要早期发现,就有机会预防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有机会通过改变饮食,适当运动,或辅助用药来控制血糖,从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DM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但仍未达到DM诊断标准的阶段。此时,病人有机会通过改变饮食、适当的锻炼或药物辅助使血糖恢复正常,从而预防或延迟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之后,患上二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可能会随之增加。根据糖尿病前期检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偏高和血糖耐受性异常两类。空腹时血糖高于标准值,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IFG常与胰岛素抗性有关。如IFG异常,则推荐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称为糖耐力试验,即受试者口服葡萄糖,被肠道吸收后,血糖升高,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约30~60分钟后观察血糖浓度峰值。测得结果是异常的话,就是IGT。
早期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家族史和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肥胖,缺乏锻炼,腹部脂肪过多等,都是重要因素。通常,由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能将葡萄糖提供给细胞作为能量来源,从而降低血糖值。随着血糖值开始下降,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就会自动减少。但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胰脏不能正常工作,也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也不能产生细胞的抗性(也称为胰岛素阻抗),无法使细胞顺利地利用葡萄糖,导致高血糖在血液中积累。
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的判断很简单,只需检查血样即可知道,共分为三种方法。以下是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检测标准,血糖值在以下数值范围内,即:糖化血色素浓度在5.7~6.4%之间,空腹血糖浓度在100~125mg/dl(毫克/公合),OGTT血糖浓度在140~199mg/dl之间。
第二型糖尿病前期的防治
在确诊自己患上糖尿病之前,首先不要气馁,只要开始调整生活形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锻炼,控制体重,仍然有机会逆转,预防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血糖并稳定血糖。该研究表明,如果生活习惯得不到及时改善,平均每年有七分之一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展成糖尿病。健康福利部国民健康署亦提醒,不论血糖是否正常,日常生活中均需加强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在饮食上,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少喝含糖的饮料。多种蔬菜,大豆,白肉,坚果,全谷物等,并摄取适量水果。此外,要多锻炼,控制好血压,胆固醇。
不知道你还记得吗?我们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小孩骑着三轮车不小心辗过老奶奶的脚,但是老奶奶没有反应还在继续睡觉,吓坏小孩子的广告吗?出现这样的感觉迟钝,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动脉阻塞,而导致的糖尿病足。
当糖尿病的患者出现血糖升高时就会使全身的血管变得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血管壁因受损而导致发炎,进而促使血小板集中在受损处进行修复,就会导致出现动脉粥状硬化。最后还会使我们的血管愈来愈狭窄,进而形成下肢周边血管出现阻塞。
当血液流通受限时,小腿与脚掌处于全身血液循环的远端,就会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流时,血液运输而来的养分与营养就无法使足部获取。有的患者下肢还会经常出现冰冷,若不小心出现伤口时,就会使伤口得不到适当的养分而无法修复愈合,最后还会遭受细菌的入侵,伤口就会出现感染、溃烂与坏死,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足。就会让病人陷入在蜂窝性组织炎、骨髓炎与截肢的风险中。
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增加全身的血管阻塞率,当血管出现阻塞的情况增多,就会引起因血管阻塞而产生相关的疾病,比如:脑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因此增加。另外,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发生病变就会感觉不到痛,因此有的患者为了刺激下肢就会在足浴时提高水温,或者是在按摩时施力搔抓、揉捏双脚等。
我们建议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平衡外,也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护,尤其是冬天应避免用过高的水温泡脚,双脚感觉酸麻时,也避免过于施力刺激双脚皮肤。同时也建议经常穿着合脚的鞋履和保暖的袜子、仔细检查每日双脚的状态;及时地修剪脚趾甲,预留适当长度的指甲,若有嵌甲或水泡等状况,应寻求专业照护,避免自己不谨慎的处理而导致出现伤口。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疾病,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最常见就是糖尿病足,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出现不适的症状时我们就要引起注意,及时的就医检查,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用手机预约了一位来自足踝外科的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在看到我上传的图片后,立刻认真观察,询问了我一些细节。水泡的位置、大小、形成的原因,他都问得很仔细。我告诉他,水泡是在足后跟右下侧部位突然出现的,老人一直在家躺着,偶尔搀扶下来走走,不是磨的,也不是烫的。
医生推测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让我去药店或医院开那种凝胶敷料敷一下,并建议我穿宽松的鞋子,不要挤压它。他还提醒我,可以购买硅胶鞋垫来减少压力。虽然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莱博泰克仪对糖尿病足很有效,但医生告诉我,类似这种敷料也是可行的。
整个交流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致,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给予了我很多健康指导。最后,医生提醒我说,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足踝外科的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我不能亲自见到医生,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随着冬季的到来,泡脚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保健方式。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然而,泡脚并非毫无禁忌,以下这些误区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首先,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泡脚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过快,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甚至引发昏厥。
其次,饭后不宜立即泡脚。饭后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供给,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在饭后1小时左右再泡脚。
此外,泡脚后不宜立即入睡。泡脚后,双脚会感到温暖,此时可以轻轻揉搓脚底,促进血液循环。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更有助于睡眠质量。
泡脚的最佳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泡脚时,可以使用木质桶,让双脚舒适地平放进去。泡脚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等,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容器。金属和塑料盆不宜用于泡脚,因为它们会降低中药的有效成分。此外,皮肤有破损、伤口时,应暂停泡脚。
最后,对于保健按摩脚盆,闵教授提醒大家要慎用。按摩脚盆的水流力度不够,且刺激面较大,不易达到治疗效果。相比按摩脚盆,木质泡脚桶更加实惠和实用。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沉重。糖尿病足,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安的词,已经伴随我一段时间了。虽然我一直在用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来控制血糖,但心里总有些不安。
我鼓起勇气,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点击了在线咨询。很快,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出现在屏幕上,他温和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详细了解了我的血糖控制情况。
医生告诉我,我的糖尿病足并不严重,血糖控制得也还可以。他推荐了我目前使用的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并解释了这款药物的优势和适用情况。
随后,医生为我开出了处方,并详细说明了用药的注意事项。我看着屏幕上出现的处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虽然只是线上咨询,但医生的专业和细心让我感到安心。
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每当出现不适,我会及时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生沟通,医生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疑问,并给予专业的建议。
如今,我的糖尿病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也回归了正轨。这一切,都要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那位内分泌科医生,是他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关怀,帮助我走出了困境。
糖尿病足,又称“老烂脚”,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由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和感染引起。为了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现代医学界提出了“五环疗法”。
首先,控制血糖至关重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改用胰岛素治疗。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常用的方案是一日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8毫摩尔/升左右。
其次,活血治疗也是关键。常用的活血药物包括山莨菪碱、前列腺素E、培达、己酮可可碱等。此外,还可以使用中药川芎嗪、丹参、红花等改善微循环。此外,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和高压氧治疗也是有效的活血方法。
第三,消炎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轻度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双氯青霉素、头孢氨苄等。对于严重感染,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切除坏腐组织,切开与脚底腔隙引流。同时,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第四,换药治疗是关键。换药原则包括抗炎消毒、减轻压力、清除坏死组织、延期切除和缝合。常用的敷料包括碘酒、酒精、抗生素等。对于严重感染,需要及时进行外科清创。
最后,对症和支持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退热、纠正酮症、改善心功能、防治其他器官感染、补充营养等。
五环疗法以活血和抗炎为重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
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对于轻度患者,针灸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针对糖尿病足神经病变,针灸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
1. 气滞血瘀型:患者常伴有疼痛、皮肤发紫等症状。治疗时,可选取足三里、内庭、三阴交、八邪等穴位,通过针灸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缓解症状。
2. 湿热侵淫型:患者常伴有湿热症状,如肢体沉重、汗出、口干舌燥等。治疗时,可选取大椎、养老、曲池等穴位,通过针灸清热利湿、疏通经络,改善症状。
3. 寒凝血瘀型:患者常伴有手足发冷、怕寒等症状。治疗时,可选取三阴交、手三阴穴、合谷、外关、八风等穴位,通过针灸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缓解症状。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应选择专业正规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针灸师,以确保治疗效果。
除了针灸治疗外,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同时,可配合药物治疗,如降糖药、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以综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春天,万物复苏,但气温多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春季保健尤为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弱,春季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感染,从而影响血糖控制。因此,春季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以下保健工作。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顺应“春捂秋冻”的规律,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否则要时刻注意保暖,预防寒气入侵。
其次,春季糖尿病患者要进行健康指标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建议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可以食用一些具有降血糖效果的蔬菜,如紫菜、苦瓜、山药等。
最后,糖尿病患者要注重脚部护理。春季天气转暖,糖尿病患者要穿宽松的棉袜和布鞋,经常检查足部情况,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糖尿病足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对于糖尿病足的了解,许多人却知之甚少。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下肢血管发生动脉硬化,引起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足部出现溃疡、感染、坏死等症状。其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可分为四期,早期症状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抽筋等,晚期则可能出现足部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阻塞,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2.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阻塞,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3.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阻塞,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4. 足部护理不当: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非常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破损、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糖、血脂控制不良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
2. 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阻塞,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要戒烟。
3. 重视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非常重要,要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足部皮肤破损、感染等。
4. 及时治疗足部感染: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并发症,要及时治疗足部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5. 选择合适的鞋子: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到挤压、摩擦等损伤。
6.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20%会发展成糖尿病足综合征,其中40%的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因此,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走路后小腿以下及脚部疼痛,休息后自行消失。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足部感觉缺失、麻木、对温度和疼痛刺激反应迟钝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的早期病变。
为了有效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足部问题。检查内容包括:足部皮肤有无破溃、感染,足部感觉是否正常,足部血管是否通畅等。
2. 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泡脚,并使用软毛刷轻轻刷洗足部,保持足部清洁。洗脚后及时擦干,避免足部潮湿。
3.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宽松、透气、柔软的鞋袜,避免穿着过紧的鞋袜或赤脚行走。定期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防止磨伤足部。
4. 避免足部受伤:避免高温烫伤、低温冻伤、化学烧伤等,防止足部受伤。如有伤口,应及时就医处理。
5.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
6.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患者应戒烟限酒。
总之,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做好脚部护理,防止脚气等并发症的发生。
一、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并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缝。
2.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紧身鞋,减少摩擦和压力。
3. 定期检查脚部:定期检查脚部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 避免自行剪指甲:避免自行剪指甲,以免造成感染。
5.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二、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2.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有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预防感染。
三、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异常。
3. 学习糖尿病足知识:了解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保持乐观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我的互联网医院账户。屏幕上,那位我熟悉的医生***医生的面容映入眼帘。他总是那么亲切,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我向他讲述了我的病情:糖尿病足,脚趾曾经溃烂,现在已经长好了,但脚掌上部还是红肿。我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红肿,是否需要使用药物。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是否有疼痛感。我告诉他,按压时会有疼痛感。他告诉我,这可能是局部炎症还没有完全消散。
***医生建议我继续消炎处理,并询问我是住院还是居家。我告诉他,我在家里。他又问起我脚趾溃烂时的情况,我告诉他,当时医生建议手术刮掉烂的地方,再敷药或截掉。
听到这里,***医生告诉我,糖尿病足比较复杂,不建议网络就诊及自行处理。他建议我到医院就诊,让医生面诊评估,或许不需要特殊处理。我有些犹豫,因为岁数大了,不太想去医院。
***医生安慰我,如果是反应性炎症,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血糖控制好,改善周围循环即可。他说,这会逐渐消退。听到这里,我感到一丝希望,决定听从他的建议,去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虽然不能替代面对面的诊疗,但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