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按:大承气汤出自于《伤寒论》,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的一个通腑泻热的名方,治疗阳明腑实证以及相关症状,在临床加减应用广泛。
【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
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大黄4两,厚朴8两,枳实5枚,芒硝3合。现代一般是先煮枳实厚朴,大黄后下,芒硝融化服用。
【大承气汤的主治病症】
大承气汤主要是用于阳明腑实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大便燥结、腹部胀痛痞硬、腹中有燥屎硬结、潮热、热病神昏、躁狂等病症;有通腑泻热作用,其能够广泛应用于便秘、各类梗阻性胃肠疾病、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胃肠胀气、肺炎等发热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病症的治疗;一般用“痞、满、燥、实”来归纳大承气汤的适用证的特点。
【大承气汤的配伍特点】
配方里面主要药物大黄有苦寒泻热、通便、涤荡肠胃、推陈出新的作用;配合芒硝,软坚散结,加强大黄泻下的力量;枳实行气消痞,厚朴行气宽肠消胀。配方的整体特点是以通为用,使胃气下降,使积滞在胃肠的污浊实热病邪通过大便排泄,以顺承胃气下降,所以名“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的变化和延伸】
伤寒论里面有大承气汤的变化,如小承气汤,用大黄4两、厚朴2两、枳实3枚;以及调胃承气汤,用大黄4两、芒硝半升、甘草二两;这些都是大承气汤的变化。“痞满燥实”症状较重,可使用大承气汤,轻者可使用小承气汤或者调胃承气汤。
后面医家,也灵活引用大承气汤组方变化,比如攻补兼施,可以使用黄龙汤,是大承气汤的基础,配伍加入人参、当归、甘草等药物,加强了补益气血的作用,适合有阳明腑实证也伴有气血不足之患者,使得通腑泄热,而不伤及正气。
或增液承气汤,是增液汤和承气汤的加减变化,大黄芒硝通腑泻热,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滋阴润燥,适合阴虚肠燥大便不通的患者,有“增液行舟”之意。
【大承气汤的使用注意】
大承气汤功效迅猛,是泻下峻猛之剂,因此凡是有气阴亏虚或者年老体弱的人,使用大承气汤应该注意用法用量,中病即止,不宜过度使用;在临床上有很多便秘的患者,是属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而导致的便秘不通,从而出现胃肠动力下降,此类需要通过温阳补脾胃治疗,就不适合使用承气汤类治疗“热结”的配方,需要引起注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鼻窦炎这个病是西医的叫法,中医将其称之为鼻渊。患者一开始流清鼻涕,但因为这是一个慢性病,所以时间长了以后,就开始流浊鼻涕。再到后来,流出来的都是黄脓鼻涕。一开始的鼻涕没什么味道,到了后来流的鼻涕就有一些腥臭的味道。
这个病非常顽固。来想象一下,当我们坐在椅子上,鼻子里不断的流出鼻涕来。聪明的古人看到这个情况,就开始思考,这个鼻涕从哪来的?想来想去,觉得这个脑袋里是不是有热,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脑袋上火了。流出来这些浊物。但是古人又想,这脑袋咋上的火呢?这火是哪儿来的呢?
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是胆热窜上来了。把这个火气撒在脑袋上,所以出现了鼻流清涕不止的症状。除了鼻渊,古人还给这个病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叫“脑漏”。
明朝的陈士铎在《辨证录》里针对鼻渊给出了几张方子,其中第一张方子就是取渊汤。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只有6味药的小方子,能把鼻子这个深渊给堵住,让人不流鼻涕。取渊汤的6味药分别是:辛夷、当归、柴胡、炒栀子、玄参、贝母。这个方子是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来制定的。
别小看这6味药,从胆热,到脑热,再到鼻涕。全都照顾到了。这里边辛夷擅长通窍,玄参擅长清热。这俩药是一个组合,专门解决脑袋上火的问题。本来呀辛夷这味药,是辛散耗气的。用的时间长了,有点伤正气。这时候,巧妙的加进来一味当归。这个当归,跟着辛夷能入脑。来补脑添精。这样用药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弥补辛夷辛散力量带来的副作用。除此之外,这个当归还有通便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呀,这个当归不但能补益脑髓,还能通谷道,用在这里还真是非常合适。
又加了柴胡和栀子来清胆热,解决上火的源头。这五味药从肝胆到脑热,都照顾到了。最后加了一味贝母,来解决鼻涕的问题。从标本的角度来,真正通窍、治鼻涕的药只有辛夷和贝母2味药,剩下4味药,都是来解决引起鼻涕和鼻塞原因的。
从制方的境界来看,这张方子在脏腑辨证用药体系里,境界还是非常高的。整个方子用到了4个药物组合,有清肝胆热的,有清脑热,治疗脑袋上火的,有针对鼻涕的,还有针对药物副作用的。我们在临床上针对胆热上扰清窍引起的慢性鼻窦炎,加减运用得当,颇为切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临床上,每天都能碰到一些患者,他们老觉得自己身上的湿气重,然后就让我推荐一个治疗湿气重的方子。既然介绍给患者,就应该认真对待,好好的去查资料,然后才告诉大家该如何不该如何。
1.什么叫湿气重?
要治疗湿气重,首先要弄明白啥叫湿气重吧。自然界中存在六种气,叫做风寒暑湿燥火,这是正常之气。六气是造就世界的根本物质,也是最基本的元素。但如果太过,就成为邪气了。比如,火气太过,就成为火邪了。我们常说的热的冒火,就是火气太过的一种表现。空气中要有湿,不然就会太干燥。如果太湿,就会出现问题,变成湿邪了。
2.湿气重什么表现?
湿邪分为两种,内湿和外湿。外湿很容易理解,比如暑天感冒,通常就是暑湿感冒。暑湿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黏,鼻流浊涕的症状。
内湿则是长时间的生活环境或者别的原因引起的人体的一种由外而内的变化,逐渐成为一种体质叫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会出现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3.湿气重该如何破?
中医治病,理论来源于生活。如果湿气太重,可以用食疗方法缓解。我推荐2味是药也是食材的物质,供大家参考。我给这个处方取名:除湿二仙方,由薏苡仁和苍术组成。
薏苡仁我们都很熟悉,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等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这里就是取其健脾渗湿的作用,用以祛除体内的湿邪。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等功效。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苍术是常用的祛湿中药,具有运脾的作用。
两方合用,起到健脾渗湿的作用,共同去除体内湿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苍术量要少,一般不超过10克。薏苡仁可以用大量。
治疗腹泻,张锡纯的山药粥就很好用。很多患者喝了山药粥之后的腹泻一般都能止住,但是也有止不住的。这种情况临床确实也会经常遇到,用了很多止泻的药物和方法,最后都没啥用。患者郁闷,医生也很郁闷。
或许当年的张锡纯先生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自拟了止泻的山药粥之后,又给出了一个山药粥的plus版本,那就是山药蛋黄粥。用来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顽固性腹泻,针对肠道滑涩的不固的患者效果不错。
这个粥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当年张锡纯行医的时候,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拉稀拉了半年多好不了,整个人拉的也是皮包骨头,瘦弱非常。后来就寻到张锡纯的诊所,当时自己已经拉的快爬不起来了,于是让家里人过来请个方子。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家亲戚,回去给做个山药粥喝。喝几天看效果。
过了几天,这家人又来了,说张大夫,你这个山药粥喝上有效,但是这个拉稀还是没有止住,只是程度上有所减轻。张锡纯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每天还是继续熬山药粥,但是熬的时候往里面加上三个鸡蛋黄。就是把鸡蛋黄捏碎了,拌在粥里喝。这家人回去照办,又喝了两天,这半年多的拉稀竟止住了。
山药蛋黄粥是在山药粥基础上,再加入鸡蛋黄3个。山药粥中的山药用量,基本上就是按照每个人15-20克,冷水下锅,开锅后三沸就好了。此时再把3个鸡蛋黄捏碎了,拌到粥里喝下去就行。
本身老百姓也都知道吃鸡蛋能补肚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鸡蛋黄是个好东西,蛋黄油可以治湿疹,鸡蛋可以补虚,蛋黄还可以止泻。所以大家别小看餐桌上这枚小小的鸡蛋。
民国年间张锡纯,是中医教育的先行者。自出版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后,很多医生跟他通过书信交流。其中河北也有一位张大夫就曾给张锡纯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张大夫你好,我是你的粉丝。同时我也是中医师,您的书我一直拜读,您的办法我也经常在临床上使用。
我这也有一位腹泻的患者,河间的刘大姐,50多岁。痔疮很厉害,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没有用。后来又开始拉稀,拉的刘大姐奄奄一息。这肠子就跟漏了差不多,什么药用上都止不住,不到一会连药都能给拉出去。患者脉象也有点弱,从症状来看,将成痨病。
于是我就用了您书中的这个山药粥的plus版——山药蛋黄粥。效果很好,喝了一次,刘大姐就不拉稀了。喝了三次,萎靡的脸上再次出现红光。喝了十几天后,整个身体恢复如常。自此以后,每次在临床上遇到拉稀拉的很厉害的患者,我都用您的这张方子,效果都不错,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山药本身可以收敛固涩,上能敛肺,中能补脾,下能补肾涩肠。鸡蛋黄也有固涩大肠的功效,而且和蛋白相比,蛋黄更容易消化。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顽固性腹泻,用常规疗法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山药蛋黄粥,简单易行且有良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周大妈患了肾炎,在医院里输了半个月的吊瓶好多了,出院了。回来后找到我,让我用中医给她调理。通过她的化验单可以看出病情控制得不错,没有必要再吃中药了,建议她可以试试“玉米须汤”来保健,清热利尿消炎很好用。她觉得这法子太简单,但是对于她的病情是有益的。
玉米须
玉米须是很廉价的药品,一般不为人们所珍惜,只是在中医师的眼里它是个宝。玉米须,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收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
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其实这很浪费,我们应该把玉米须摘下来,洗浄,煮水喝,是一家人清热消暑的保健茶。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它还能利水、消肿。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脚、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玉米须对人还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所以对于防治肾炎,适当喝点玉米须茶是很有益的。
玉米须汤制作方法
原料:玉米须50克。干品100克。
制作方法:将玉米须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取汁饮用。
养生功效:清热利湿,对湿热肾阳有益。
另外,再介绍几个玉米须用于防治肾炎的食疗方法:
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克,黄精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可以除湿利尿,消水肿。
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克,车前子(各包)9克,甘草6克,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尿、消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毎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清热、利尿、消炎,缓解症状有益。
尿血:玉米须50克,白茅根1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尿、消炎、止血,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玉米须不是废物,应该了解它的功效,为我们所用,尤其是要防治湿热病、下焦湿热病、肾脏炎症性疾病等,都可以选择玉米须来保健。
经常感觉浑身无力,脸色总比别人差,动不动就拉肚子,其实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对每个人来说,五脏六腑都各司其职,各有用处,但大家最重视的,往往都是心脏、肝脏、肺脏,而脾脏却总是被大家忽略。
脾脏,主管人体内的“气”,气通顺了,体内的毒素才能顺利排出,疾病不会轻易打扰。脾胃功能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也会直接反映在我们脸上。脾脏健康,人就会面色红润,气血充足,而脾胃功能虚弱,人也会有气无力,体虚体寒。
所以在面对脾脏功能下降的时候,我们不能大意,要把调理脾胃提上日程。
脾虚是什么意思呢?
脾主运化,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喝进肚子里的水,都要通过脾脏的运化功能传达到身体各处,让人体充分吸收营养,而脾虚则是脾脏功能失常的表现,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
脾胃虚弱,身上会有这些变化
1、舌头胖大,舌苔厚腻
舌头对于我们而言,不只是品尝食物,分辨味道的工具,还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为当脾胃功能失常的时候,津液运行不畅,我们的舌头上就会出现一层厚厚的舌苔,舌头的体积也会变大,同时还会伴有口腔异味。
2、小肚子变大
没有人希望自己有小肚子,即使再不修边幅的人,也会在意自己的身材。但我们也经常见到有些人,明明身体非常匀称,肚子却十分胖大,这种“局部肥胖”的原因,可能就是湿气在作祟。脾胃虚弱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运化不利,消化功能异常,食物囤积,腹部胀满。
3、下肢浮肿
可能有的人觉得身体浮肿只不过跟水喝多了有关,但如果你控制饮水量后,浮肿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就应该好好想想了,可能是脾脏出了问题。脾主水运,当脾脏功能失常的时候,体内的水分就无法顺利排出,积存在体内,造成水肿。
脾有“三怕”,早知早受益
1、脾怕“湿”
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脾会渐渐受损,因为脾本身就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脾脏自身难保,就更不用说去运化水湿了。而且很多人平时喜欢吃一些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也会间接加重体内的湿气,从而给脾脏带来更重的负担,时间久了,脾也会越来越虚。
2、脾怕“冷”
我们说到养生,都会强调避开生冷寒凉食物,多注意保暖,追求养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吃寒食、喝冰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久吹空调、电扇。这是因为脾脏最怕的就是“冷”,寒气入侵人体,首先伤害的就是脾脏,若想保护脾胃健康,就要保证身体的“温暖”,避开寒凉刺激性食物。
3、脾怕“郁”
有人觉得情绪是人之常情,释放出来才能消散,但很多人往往不会科学地排解情绪,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当中。思虑过度、忧愁过度都是最伤脾的行为,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下,肝气郁结,会限制脾脏发挥作用,从而损害脾胃的健康。所以大家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脾不好的人,做对1事,能健脾祛湿,恢复健康
多吃“二果”
1、赤小豆
对于脾虚的人来说,赤小豆是非常有名的健脾养胃食材,很多人都喜欢在煮粥的时候加入此物,用以排湿排寒,补益脾胃。赤小豆中含有皂碱和纤维素,在润肠通便的同时,还能利尿消肿。
2、薏仁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薏仁有消水肿的功效,但却在喝薏仁水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出薏仁的“威力”。其实薏仁是需要先在锅中炒熟的,再用开水煮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若想健脾祛湿的效果翻倍,还可以在熬制赤小豆薏仁水的时候,加入大麦、橘皮、红豆等食材,能抵消薏仁的寒性,更加温和地调理脾胃。每天早晚喝一杯,脾胃会慢慢恢复健康。
理解经方,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了汉代古医书中“痉病”的本质,所谓痉病其实就是热邪停留于肌肉深层,导致肌肉津液匮乏的一种病理现象。
然后又聊了在太阳病中,“痉病”的两种类型,一为刚痉,二为柔痉,刚痉首选葛根汤,柔痉首选瓜蒌桂枝汤。但,一种病理状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原地等你去治疗,它可能会发展为另一种病理状态,或复归平和。所以,停留在肌肉深层的热邪是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的,所谓热盛于表,势必及里,扰动里气,上逆则为呕,下奔则为利,入肺则喘而胸满。邪在太阳未解,热传阳明渐盛,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一、热盛于表,上逆则为呕
这就是所谓的邪在表未解,肌肉深层的热邪又下逼肠胃,导致里气扰动,胃气上逆为呕。此时可用葛根加半夏汤。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 第33条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葛根汤加上半夏。依然用葛根汤,是因为葛根汤对应的证仍在,所谓葛根汤证对应的症候群就是“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所谓项背强几几,就是指从颈项至背部肌肉僵凝之态。本质是,风寒束表,皮腠关闭,肌肉深层郁热灼津,津液向肌肉、皮肤的供应减少,首先出现颈部津液供给恶化,接着弥散到全身肌肉。再严重些,还可能发热恶寒,头痛项强,口噤不得语,角弓反张。
但是,如今在上面的症状上,还要添上一条,那就是呕。这呕,就是热邪逼胃,里气扰动,胃气上逆导致的,于是加半夏。半夏一能燥湿化痰,二能降逆止呕,放在这儿恰如其分。若是“有汗恶风”,则需去麻黄,减轻发汗的力度。
二、热盛于表,下奔为利
所谓利,就是腹泻的意思。表邪入里而致腹泻不止。此时,又分两种情况。
其壹,虽然出现了下利,但是正邪相争的主要矛盾还在表证上,此时,可用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论 第32条
太阳病的特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而其中,恶风,脉象和缓,皮肤腠理疏松者,为太阳中风证。恶寒,脉寸关尺俱紧,皮肤腠理比较致密,身痛,头痛者为太阳伤寒证。
为什么太阳与阳明合病(在同一时间段,太阳、阳病均发病)会导致腹泻呢?这一段,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解释很精彩。一般太阳伤寒证,太阳之邪闭塞于表,当用“麻黄汤”发汗解表之,若出现肌肉津液亏虚,则加用葛根以补肌肉津液之不足。若与阳明同时而病呢?阳明病有一个特征就是,渴,同时有濈然汗出。可是,现在表证未解,皮肤腠理不开,汗出不来,于是阳明之汗外出无门,遂内迫于里为下利。你看,虽然有下利,但是主要矛盾还是在肌表,太阳证>阳明证,所以依然要坚持解表发汗,疏经升津,这个葛根本来就有升阳止泻之能。
其贰,虽然有表证,但是“利遂不止”,邪气只是残留肌表,矛盾转移到了胃肠,此时,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方子: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第34条
此条中的下利,乃表证误下,导致邪气内陷所致。 此时,是表里俱病,太阳证的份量与阳明证相当,所以,需要表里俱治。脉促,即短促之脉,与浮数之脉类似。它提示什么呢?提示上虚下实, 有一个著名的方子“桂枝去芍药汤” 就是治疗“上虚下实,脉促胸满”的,此胸满是虚满。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脉促,即是误下使得上焦之气(肺、胸之气)下陷导致的,所以不仅有脉促,还有虚喘。
《伤寒论》原文用词极精当,此处是“喘而汗出”,而不是麻杏石甘汤证中的“汗出而喘”:“喘而汗出”乃上焦肺气虚之虚喘,喘是重点;“汗出而喘”乃邪热壅肺之实喘,汗是重点。所以用大剂量的葛根(八两),就可以理解了。葛根不仅能解肌退热,生津之渴,还能升阳举陷,其药势向上,向外,可推动胃气向上焦,肌表循行。至于黄连三两,黄芩三两,清胃肠之邪热也,炙甘草二两守护胃气。
三、入肺则喘而胸满
刚刚我们说到了停留在肌肉深层热邪的两种变化:
一种是,热邪逼胃,里气扰动,胃气上逆为呕,可用葛根加半夏汤。
一种是,遂内迫于里为下利,同样是下利,主要矛盾还在表证的,用葛根汤;主要矛盾在胃肠的,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那么,第三种,就是热邪入肺,入肺则喘了: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论 第33条
这一次的胸满,则是邪热壅肺之“实满” 了。既然提到了“不可下”,可能患者还伴有大便硬或者燥,甚至便秘,所以才被视为“太阳阳明合病”,但尚未到里热燥实的程度。此时当用麻黄汤类方,即所谓“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脉浮无汗而喘是此时的主要矛盾,此时的治法是“此虽邪实于胃,先发其表然后下之也。”若肺热甚重,可用“麻杏石膏汤”。
赤小豆入小肠经,是清热解毒利湿的好食材。所以平常喝点赤小豆汤、有助于养护小肠。防治小肠湿热病。
前面我们讲了不少有关食谱中都涉及了赤小豆。因为赤小豆和薏米一样,的确是很好的除湿热佳品,当我们找到一种好的养生佳品时,尤其是非常对症时,是很希望大家牢牢记住,并学会使用的。
在这里我们继续要推荐赤小豆养小肠除湿热的效果。
前段时间有一患者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他在四川出差,可是去了不到一周,就开始闹肚子疼,当地的大夫诊断他是小肠湿热腹痛,给他开了一大堆健脾止泻的药,可是吃了好几天,感觉没什么效果,所以忍不住给我打了电话。
问完具体的症状,感觉是小肠湿热没错,想想,建议他喝点赤小豆汤吧,如果是小肠湿热,那么这个汤很对症,如果不是小肠湿热引起,此汤对于患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当时正是暑夏季节,他又去了四川那样的湿热环境,所以喝点赤小豆汤也是有益的
患者接受了我的建议,喝了三天打电话告诉我病好了,非常感谢,并表示以后会每天坚持喝。我笑称他可以减肥了,因为赤小豆减肥效果也不错,他说正合他意。
下面来看看这“赤小豆汤”的做法:
原料:赤小豆50克。
制作方法:将赤小豆浸泡一夜,早上起床,加200毫升水,煮至豆开花,即可关火焖着。随饮随取,也可以加入蜂蜜饮用。
养生功效:补心养小肠、清热利湿、避免小肠疾病。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赤小豆具有如此好的养生效果?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下:
李时珍称赤小豆为“心之谷”,说明赤小豆养心效果不错。心与小肠互相表里相辅相成,如果养好心,那么肠的受盛、泌别、主液等功能就会维持正常,小肠正气不虚,也不易招致湿热等外邪疾病。
另外,赤小豆归心、小肠经,说明赤小豆除了可以从养心的角度来间接养小肠外,还可以很好地补中益气,健养小肠。其功用为“生津液,消胀,除肿,“上吐”,并治“下痢、除寒热臃肿”…所以小肠有疾,尤其是烦满、胀痛,受湿热侵袭时,赤小豆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所以防治小肠湿热,或者在湿热的环境,或是进食了过多的肥甘厚腻食物之后,饮用“赤小豆汤”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值得大家选择。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知道赤小豆的养肠的作用
②知道“赤小豆汤”的做法、养生功效等。
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暑热外侵所致的汗出,身热,口渴,脉象虚弱,精神疲惫等现象。
这种现象《金匮要略》称之为:中暍——“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热外侵,是这种现象的病因。“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是指这种现象的主症,提示暑邪挟湿犯表。“其脉弦细芤迟”这儿是说,容易患“中暍”的人体质多虚,弦、细、芤、迟四种脉象见一两种脉象即可,无须四脉俱现。
然后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一种虚象:气虚兼阳虚——“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洒洒然毛耸,指患者因为寒栗而毫毛竖起,寒冷而哆嗦的模样。
接着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二种虚象:气阴两虚——“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口开,是指暑热内扰所致的气逆而喘,前板齿是门齿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稍微活动一点,患者就会感觉热气内扰,气逆作喘,门齿干燥,这是暑邪伤阴的表现。
因为患者一方面暑热外侵,一方面乃虚人之象。所以:
1、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容易阳气外散,恶寒更甚。
2、不可用温针,若用温针则助暑邪,遂伤阴更甚。
3、不可用下法,误下则津伤,小便则会淋漓涩痛。
暑热外侵犯表,最初病在太阳,随之病情的发展,则向阳明传变。病在太阳,恶寒发热,身重疼痛,此时如何处理,《金匮要略》中没有说,但是李东垣和王孟英,则根据两种不同的虚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气虚甚者,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黄芪 、苍术、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炒神曲、 橘皮、 白术各五分 ,麦门冬、 当归 、炙甘草各三分,青皮二分半, 黄柏三分, 葛根二分, 泽泻五分 ,五味子九枚。
李东垣是金人,所以这个方子的剂量用的是宋制。宋代剂量较小,可能是因为用的是“煮散法”的缘故。煮散法就是把中药粉碎之后,再煎熬,可使药力备增。大家实际使用时,剂量可稍大一些。
阴虚甚者,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西洋参 5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梗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此方原书未著剂量,此剂量是现代习用的剂量 。
暑热外袭若第一阶段未及时干预、拦截,就会导致病邪向阳明传变,患者出现脉洪大或脉浮,或有大热,大渴欲饮水,或无大热,但口烦渴欲饮水。此时,暑热传变至胃,胃中有无形之火,胃津受损而生渴,且渴而欲饮。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会出现背微恶寒,有学者例如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胃热炽盛,胃火上炎,从而导致胃气给肾的供应减少,出现肾气不足导致的。
此时当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二两 、梗米六合、 人参三两、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中,知母清热,滋阴,且知母有使胃气与肾相衔之效;石膏清胃热,解肌热;甘草,梗米守护胃气,补益胃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五物共济清热、降火、生津,补气扶正之效。
中医发展到宋代,有了自己的官方方药专著,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借助宋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的方剂中,有很多为后世经常应用的经典方剂,其中“藿香正气散”即出自该书卷二。
今日大家误解最多的就是藿香正气到底能不能治疗中暑。
首先,“中暑”这个词有歧义,在现代医学里,指的高温引起的“热射病”。藿香正气是不治疗“热射病”的。夏季高温中暑(热射病)需尽快将患者移到凉爽的地方,并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候需要去医院就医。
而传统中医也有“中暑”和“伤暑”病。从外感六淫中看,暑邪的概念很大,凡是具有炎热、升散、兼有湿热的特性都可以称为暑邪。暑邪易上扰清窍,当出现发热、面赤、心烦、头晕、目眩等症状,即为暑邪所致。
一般来说,中暑较重,“中”即外邪直中、中暑与中风的“中”指代一样,即神志出现问题;而伤暑则较轻,神志正常。显然藿香正气也不治疗这两种疾病。
那么它到底治疗什么呢?藿香正气主要治疗的是“外感风寒,湿阻中焦”。其病因为暑湿邪内蕴后外感风寒,它仅仅治疗暑邪中兼夹湿邪,且病位在中焦脾胃的疾病。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为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胸膈满闷,恶寒发热,头痛,舌苔白腻。
首先,夏季气候炎热,腠理开,易感外邪。当我们酷热难耐时,直吹空调或者饮食生冷就可能造成外感风寒,出现头痛颈僵,鼻流清涕等症状。如果体内有湿或本身便是湿重体质,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且会出现呕吐泄泻、肢体酸楚疼痛等。其中,腹痛、呕吐、泄泻即为中焦脾胃受损的典型症状。
笔者蜜月期间去泰国旅游,泰国热带水果较为便宜,我们买了很多,但泰国天气炎热,吃不了的水果便放到冰箱。第二天,拿出凉飕飕的水果,我们吃了个痛快,我的妻子便出现了恶心、腹泻。这便是很典型的,在炎热的夏季,感受了外邪,出现脾胃症状。而我的妻子那时比较胖,是典型的肥人多湿体质,舌苔常年是滑苔。
当时服用的是从国内带去的“藿香正气水”,一日两次,喝了两瓶,因味道太过刺激还吐了一瓶,但当天就好了,正所谓辨证精准,药到病除。
按:湿热很常见,肝胆湿热下焦湿热都是很多见的类型,今天郑医生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症状以及调理养生方法。
患者问:肝胆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出现肝胆湿热,多数跟长期吸烟喝酒、辛辣肥腻饮食过度有关;一些人是长期心情压抑,肝郁日久,气机不能条达导致化生湿热;有些人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胃肠湿热阻滞,影响肝胆也会导致。
胸胁部位是肝经所管,如果湿热郁结,便会发生乳房胀痛、胸胁胀痛等现象;湿热蕴结,影响肝气条达,便会发生压抑、烦躁等现象;如果肝胆湿热影响胃肠,会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反胃、腹胀等问题;肝胆湿热下注,会引起男性阴囊潮湿、下肢湿疹,女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问题;另外,口干口苦、大便黏滞、困倦乏力等症状,都是湿热的表现。
如果长期出现以上症状,那就要考虑是肝胆湿热引起的可能;调养以疏肝利胆、清热去湿为主,中成药可以选择龙胆泻肝丸。日常可多使用菊花、桑叶、夏枯草、茵陈、鸡骨草、溪黄草等药材泡茶或者熬汤;可以多吃芹菜、苦瓜、冬瓜、茼蒿菜、西红柿、马蹄等食品,能清利肝胆;注意少抽烟喝酒,少辛辣肥腻,饮食宜清淡,注意调畅情绪,注意保护胃肠。
患者问:下焦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如果人体的下部出现湿热的现象,包括泌尿系统炎症、前列腺炎、女性妇科炎症、阴囊下肢湿疹、下肢皮肤病热毒等,如果属于湿热类型的,便可称为“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大致可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女性白带黄赤、皮肤湿疹红肿、口干口苦、大便粘滞等现象。形成的原因多跟居处潮湿闷热有关,与长期辛辣肥腻、海鲜甜食类食品食用太多有关,这些要注意避免。
中医经典配方如二妙丸、四妙丸,是治疗下焦湿热的经典配方;如泌尿系统的湿热炎症,如尿道炎、前列腺炎,属于下焦湿热的,可选择三金片、八正颗粒等;如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属下焦湿热的,可选择妇科千金片、妇炎康片等;如果是下肢湿疹、皮炎,可选择湿毒清胶囊、二妙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血不足会导致各种疾病。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补气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誉其为“补药之长”,可见其重要地位。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特别适合气虚体质的人群。气虚体质的人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容易感冒等。
除了黄芪,中医还有许多其他补气药物,如党参、人参、白术等。这些药物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饮食上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更要注意补气养血,增强体质,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总之,黄芪作为一味补气良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运用黄芪和其他补气药物,结合日常调养,可以有效改善气虚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我曾经是一名健康活泼的年轻人,但最近我开始出现了奇怪的症状。每天都汗流浃背,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甚至在空调房里也会出汗不止。这种情况让我非常尴尬,尤其是在和女朋友约会时。起初,我以为只是因为天气炎热或者自己太过紧张,然而当我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后,才发现这可能是气虚的表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各种方法。首先,我购买了玉屏峰口服液和黄芪口服液,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了快两个星期。然而,我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接下来,我去了一家中医院,医生给我开了一周的中药。虽然我按时服用,但一周后仍然没有任何效果。于是,医生又给我开了第二周的中药,结果依旧无效。
我开始感到绝望,直到我在网上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在线问诊,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用药情况,然后要求我拍摄舌头照片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身体状况。根据我的舌头状态,医生判断我是脾虚湿热引起的气虚症状,并开具了相应的中成药处方。
在服用医生开的药物后,我的症状逐渐改善。医生还建议我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我的汗流浃背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如果出现早泄等其他问题,可以考虑使用达泊西汀等药物来辅助治疗。
总的来说,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我成功地解决了自己的健康问题。这种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和放心。
我最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详细了解我的主诉和病史,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医生给了我一些建议和治疗方案,还为我开具了处方。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服用玉屏风颗粒,同时调整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在用药期间,我遵循医生的嘱咐,多喝水、多休息,戒烟戒酒,避免辛辣食物,效果非常明显。我感觉自己的症状有所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我特别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贴心,让我在家就能得到这样的优质医疗服务。下次如果有类似的问题,我还会选择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因为这样更方便,更省时省力。
我从小就有喘息的毛病,尤其是在走路或做一些轻微的运动时,喘息声总是伴随着我。这种感觉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胸口,让我无法呼吸。每次发作,我都感到非常的窘迫和焦急,甚至有时候会因此而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听说了参蛤平喘胶囊这个药物,据说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喘息症状。于是,我决定去找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与一位名叫栾医生的中医专家进行了交流。起初,我对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持怀疑态度,但是在与栾医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种方式非常方便和高效。
栾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症状,然后建议我拍摄舌象照片以便进行舌诊。通过对我的舌象进行分析,栾医生判断出我可能是气虚喘证,并且推荐我使用参蛤平喘胶囊进行治疗。
在栾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参蛤平喘胶囊的成分包括西洋参和蛤蚧等中药材,具有补气平喘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喘息症状有所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体验到了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方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我曾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很规律。然而,自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睡眠问题,这些症状让我感到非常窘迫和焦急。每天都在挣扎着吃东西,感觉消化很慢,晚上更是难以入睡,整晚都是浅睡状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我开始四处求医问药,试图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了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服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注册了账号,选择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并详细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根据我的描述,医生初步判断我是脾胃虚弱、气虚乏力引起的睡眠问题,需要调整饮食和用药。
医生首先建议我继续健脾除湿安神,逐渐降低西药的用量。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养成定时定量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医生还开具了一些中药处方,包括龙骨、牡蛎等安神的药物,并且详细说明了煎药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饮食和作息。平时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和粗粮。同时,我也尝试了四神汤和逍遥丸等中成药,发现效果确实不错。医生还建议我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改善气血循环。虽然一开始我只能走路,但我坚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
然而,治疗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我在服用中药期间,吃了一些油炸的食物,结果第二天就长了一脸的痘痘。医生告诉我这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正常可以逐渐改善的。还有一次我在来月经的期间,出现了胸口闷闷堵堵的感觉,医生建议我服用逍遥丸来理气,果然症状有所缓解。
通过线上问诊,我不仅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医生告诉我,健脾祛湿是治疗脾胃虚弱的关键,安神药物可以辅助改善睡眠问题。同时,医生也强调了中药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避免了我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
现在,我的身体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还需要继续调理,但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了信心。感谢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服务,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指导和帮助。
我曾经是一名忙碌的白领,总是熬夜加班,忽视了自己的身体。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感到全身无力,甚至连走路都变得困难。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我我患有气虚中证,需要通过中药调理来恢复健康。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中药,并且注意了饮食和作息。但是,尽管我已经服用了一个疗程的中药,仍然感觉身体发软,尤其是在中午睡醒后。这种感觉让我非常焦虑和困扰,仿佛我的身体永远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气阴两虚没有完全恢复,需要再次治疗。他建议我继续服用中药,并且加强对心脾两虚和中气不足的调理。同时,他也提醒我要注意饮食和作息,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我的身体终于开始恢复了。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和艰辛,但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能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忽视它。只有当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和工作。
我从来没有想过,七十岁的我,会因为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而感到如此的无助。脑梗、肾囊肿、肝囊肿,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疾病,仿佛在我身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每天起床,总是觉得浑身乏力,脑袋昏沉沉的,仿佛被一层雾气笼罩着。即使在家休息,也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对劲感。
我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试一试线上问诊。通过视频连线,我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我的症状描述,并对我进行了详细的诊断。最终,医生开出了一个针对我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包括一些中药和西药的组合。
在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我开始逐渐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我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肢体也变得不那么沉重了。医生还建议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调理要点,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小小的改变,竟然让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想说,互联网医院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不仅解决了我就医的难题,还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正在为健康问题而苦恼,不妨试试线上问诊吧。也许,它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转折点。
我是一名年轻的白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近总是感到身体疲惫,手脚心爱出汗,甚至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天气热或者工作压力大导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我甚至在静坐的时候也会出汗,感觉非常不舒服。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资深的中医师进行了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查看了我的舌象。结合我的描述,医生初步判断我可能患有气虚症。医生解释说,气虚是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体力不足、容易疲劳、手脚心出汗等症状。针对我的情况,医生建议我使用补气的中成药进行调理,并推荐了黄芪颗粒和玉屏风粒两种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药物治疗。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经过一周的治疗和调理,我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手脚心出汗的频率和程度都减少了,体力也恢复了不少。虽然还需要继续治疗和调理,但我已经看到了希望。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也意识到,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忽视。只有当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互联网医院,面对屏幕上的医生***,我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安心。
“您好,我是***医生,您之前在单县中心医院确诊为气虚证,现在需要续方药品吗?”医生的问候让我感到亲切,仿佛他就在我身边。
“是的,我需要续方。”我回答道。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告诉我:“您的处方详情已经创建,并且已经送达药师审核。请您稍等片刻。”
不久后,我收到了药品的处方,医生提醒我:“点击卡片后您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我按照指示操作,很快便预约了药品。用药期间,我确实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气虚的症状明显减轻。
医生在问诊记录中留言:“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对医生的诚信和专业更加敬佩。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虽然医生和患者之间隔着屏幕,但他们的专业和关怀却让我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