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可以作为秋季养生的总则。
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使意志安宁清净,收神气敛。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季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肺与心相邻,五行之中,木火刑金,金盛亦可侮心,因此秋季调养不慎,也可诱发心病,因此,秋季亦应“养心”。
在进补方面,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进补方式,而不是跟随潮流盲目进补。平素脾胃虚损之人,要慎吃阿胶;体虚之人,可气血双补;素体血虚之人,要多吃肝类、干龙眼肉;阴虚为主的患者,则应该多吃鸭肉、牡蛎等有滋阴功效的食物。但总的而言,进补的选择也是以滋润为主,注意避免食用羊肉、肉桂、人参、狗肉等温燥之品,以免内外燥气共同作用人体,损及人体阴津。
健康三字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们可以从五行的角度来考虑。
① 肝喜条达,有硫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②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
③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 生化万物的特性,以脾属“土”;
④ 肺气主素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⑤ 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而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有内在联系,
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
这就是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
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
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所以基于此理论,我们也可以选择“五行养肺汤”来养护肺及五脏六腑的正气,抵制湿热等外邪入侵。
原料:莲子15克,银耳10克,红小豆15克,黑豆20克,绿豆15克,山药50克。
制作方法:莲子洗净,泡发; 银耳冼净泡发;
红豆、绿豆、黑豆洗净泡两小时,山药去皮洗净切块,备用。
将上述食材入砂锅中,加入水,煮至所有的豆开花,汤浓稠,即可关火,温时拌入冰糖服用。
养生功效:润肺、养五脏、清热败毒、平衡湿热、修正五脏六腑的正气,避免湿热袭身袭肺。
在这个食谱中莲子和银耳都是养肺佳品,白色入肺,从五行角度讲,白食最养肺。
另外,莲子能清心醒脾,补中养神,健脾补胃,益肾涩精止带,滋补元气等,是养护五脏六腑的佳品。
银耳除了白色入肺,还能补肺润肺,还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也是滋补五脏六腑的佳品。
赤(红)小豆,李时珍称红小豆为“心之谷”,从五行的角度讲,红色入心,但从功用上讲,赤小豆可利水除湿,消肿解毒。
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等,凡水湿停滞体内,就可用红小豆来除湿。
绿豆可以养肝胆,因为从五行和性味归经的角度讲,青色入肝,且能除湿除热,是养护脏器、排毒的佳品。
黑豆为“肾之谷”,养肾、清热、排毒等,五行中肾与肺也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但是肾气足,脾肺气足,是很治疗好的。
所以综上所述,“五行养肺汤”常饮,养好五脏六腑,平衡身体阴阳气血,有助肺气正常,维护肺的功能,避免外邪入侵肺脏及肺经,
在合适的条件下,湿热犯肺给人带来疾病。并且“这款五行养肺汤”最适宜日常保健饮用。对湿热体质者尤其适宜。
秋季的自然特点一方面是阳气开始收敛于内,体表阳气偏少,因此,平素体质虚弱之人,常易在此季节反复感冒;另一方面燥邪较盛,秋季的病症往往会出现燥邪伤人的征象。下面为秋季常见病症。
反复外感
素体阳虚之人,在秋冬季节最易不断感冒,可见鼻塞、流涕咳嗽等,因阳气不足,即使感受外邪,也常无发热。
预防措施
对这类患者来说,改善体质重于预防外邪。改善体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服用中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的制作方法:将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按2:2:1的比例共研细粉,成人每次3克,1日2次,小儿每日3克,连服3个月。具有补益脾肺、益气固表的作用。
2、常服黄芪粥。
黄芪5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切成薄片,入锅加水适量,煮沸后除去药渣,再将粳米与药汁同煮1.5为粥,加红糖调匀再煮沸即可服食。具有补益元气、健脾养胃、升阳补中、固表止汗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体弱、倦息乏力、自汗盗汗、脾阳虚弱、大便下血、气短心悸等症。本品尤适于老年人服食,可以强心健脾。
急慢性支气管炎
秋季是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慢性支气管炎均易在秋季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由于秋季气候开始是温燥,后期是凉燥,二者所致病症有所不同。如是温燥所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痰中有血丝,咽部疼痛,口干口渴等;如是凉燥所伤,则见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恶寒流清涕等。
防治措施
对于温燥所伤导致的咳嗽,可服用百合枇杷茶,或服食贝母蒸梨。
制作方法:取水晶梨一只挖去梨核,将3克川贝母和冰糖适量放入梨内,隔水蒸30分钟,稍凉服食。每日早晚各一次,七天为个疗程。
严重者,可服用桑杏汤、养阴清肺丸等中药。对于凉燥所伤引起的咳嗽,可饮用姜苏茶(生姜、苏叶泡水),橘红茶(橘红、绿茶泡水);严重者,可服用中药杏苏散。
三、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四季均易发病,因为秋季空气干燥,最易加重。表现为咽部不适,如有物梗,痰黏难咯,咽部发痒,甚或疼痛,可影响发声及语言。
防治措施
对于慢性咽炎,多数患者甚至医生,均喜欢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来治疗,包括西洋参代茶饮,口含薄荷糖、金嗓子喉宝等清凉之品,但从临床来看,效果并不好。
根据中医的传统方法,应当使用清热与化痰开窍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简单的对策是用桔梗、生草与石菖蒲泡水饮用,严重的可以用半夏厚朴汤与桔梗合用,组方为:半夏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生姜3片,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石菖蒲10克。
四、便秘
习惯性便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亦可发于任何季节,但鉴于秋季的气候特点,素有习惯性便秘的人,在秋季往往会加重。
预防措施
对于习惯性便秘,一般而言增加运动,多食用水果、粗纤维食物,晨起饮一杯凉白开蜂蜜水等方法都有预防或改善症状的作用。
忌长期使用清热泻下药,如牛黄上清丸、芦荟胶囊等,因这些药物长期使用,极易伤及人体的阳气,日久再损及阴液,只会使便秘加重,并且再引发其他病症。对严重的便秘,需要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服用些药物来调养,阴虚者可使用麻仁润肠丸,阳虚的可用肉苁蓉丸。
五、支气管哮喘
秋季天气转凉,素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很容易在秋季寒凉、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诱发,老弱患者更是如此。这类病症在秋季发病,多数带有秋操的特点,如燥咳无痰或少痰,圆喉干痛,口舌干燥,大便移结等。
预防措施
此类患者,进入秋季就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饮食注意不食用鱼、虾、蟹等易于诱发喘息发作的食物;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诱发喘息发作。
同时,对于慢性、虚弱型思者,还可以配合一定的药膳来预防,如蛤蚧人参粥(制作方法:蛤蚧、人参粉各3克,粳米80克,合于一起熬粥服用),山药核桃粥(制作方法:山药30克,核桃15克,粳米80克,合于一起熬粥服用)。
现今社会,人们逐渐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用养生之法来治未病,期望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养生也有门道,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什么是养生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养生非常重视,《庄子·内篇·养生主》云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指的就是养生要领,也是《庄子》中首次提出了“养生”一词1。
养指的是保养、调养、护养;生指的是生命、生存、生长2。中医养生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强调顺应自然,合理安排生活方式,以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目的2。
通过对人体的科学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效果2。中医养生包括饮食养生、精神养生、环境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浴身养生等,这些方法对于强壮脏腑、扶正固本、保健强身、防病抗衰等,具有积极作用2。
顺时养生
中医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1。所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四季、昼夜的变化规律,调节自身脏腑气机,使之适应自然节律1。
秋季怎样养生
《黄帝内经》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提出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3。民以食为天,我们最看重的饮食养生也不例外,同样应遵循季节变化来选择适宜的食物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食物助养五脏,保持人体阴阳平衡3。
秋季天高风急、地气清肃,阳气渐敛、阴气始生;而人体同样逐渐收敛阳气以适应秋令特点,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3。秋季的气候,以秋分节气为“分界线”,秋分以后的深秋,才是典型的秋凉时节,秋风送爽,云淡天高,气候干燥4。
人体也可能反应出“津干液燥”的征象,例如: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5。所以,适宜吃一些养阴、润燥、润肺的食物,例如:梨、柿子、番茄、萝卜、银耳、莲子、蜂蜜、百合、山药、芝麻等5。
此外,仲秋气温虽凉不寒,青壮年以及健康的老人和儿童,可以适当“秋冻”,但也不要过分贪凉。
顺应自然的养生是古人的智慧,我们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顺应四季、顺应昼夜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才能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患上胃病的人士越来越多,各种肠胃疾病缠绕在身上,让人头痛不已。胃病从何而来,除了食物,更多的还是受到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这些习惯,严重影响肠胃健康,很多人都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想养胃,4种习惯要远离,胃会感谢你
1、 不按时吃饭
三餐不规律,尤其是早餐,很多人为了赶时间,经常忽视。身体自带一个生物钟,到时间就会分泌出胃液,肠胃如果没有食物,胃液就会直接侵蚀胃黏膜,损害肠胃健康。
2、 熬夜晚睡
经常熬夜,容易导致精力不足,身体免疫力下降,提高感染疾病的风险。长期熬夜,会使肠胃蠕动减缓,加重消化负担,胃损伤持续增加,容易诱发各种肠胃疾病。
3、 狼吞虎咽
现如今,很多人为了完成工作,经常把自己饿着。等到吃饭时,饥饿会让人无意识加快吃饭速度,吃入大量食物,这些食物没有经常口腔充分咀嚼,不易被消化,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情况。
4、 抽烟酗酒
很多人不知道,抽烟酗酒不仅伤肺伤肝,还很伤胃。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过量,加重胃黏膜损伤,引起慢性胃炎;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容易引起溃疡、糜烂。
胃受损,身体出现4个"信号",别忽视
1、 胃黏膜受到刺激,导致出现胃痛、胃胀
;
2、 肠胃功能受损后,消化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3、 胃酸分泌过量,胃液经食管上涌,出现反酸烧心;
4、 胃不好,身体各个器官受到牵连,脸色暗淡,没有光泽。
秋冬养胃要注意,2事记心头,胃更健康
1、 调理饮食结构
肠胃不好,食物占很大一部分原因,想要胃健康,平时就要做到清淡饮食,远离刺激性食物。荤素搭配,饮食均衡,管住嘴,哪怕遇上美食,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吃,注意肠胃健康。
2、 经常揉腹
揉腹是一个保健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早晚共3次,对腹部顺逆各揉60来回,每次大约5分钟,认真对待、手法轻柔,长期坚持能对消化不良、胃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人们都说,秋季是一个凉爽养膘的季节,但其实也是一个胃部疾病高发的季节。这个季节的食物和这个季节的温度碰撞在一起,可能还会导致胃寒的发生。中医里,胃是承纳五谷的地方,是我们食物的通道,并且我们需要依靠食物提供的能量,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胃病不像肝病那样,不会这么痛苦,因为肝基本上不具备什么痛觉,但是胃却相反,若是它受一点伤害,胃经受到刺激,就会接连发生疼痛的事情。胃痛是非常让人苦恼的事情,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困扰,若是严重一些,可能还会给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
胃病可能会引发身体什么样的情况?
1、腹痛。
这是身体出现胃病的时候,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还可能伴随有恶心和腹泻,不想吃饭没食欲。
2、若是发生胃部溃疡的情况,则是烧灼痛感。
尤其是在两顿饭之间,还有在早餐的时候尽量不要饮用橙汁和咖啡,可能会引起胃灼烧,或者再严重一些就是血便、柏油便的情况。
3、若是胃寒的话,则可能是胃痛和恶寒的感觉。
多是因为平常没有做好胃部的保暖工作,而导致的现象,亦或者食用了寒冷刺激的食物,导致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下还是感觉特别的寒冷。
秋季是胃病的高发季,谨记“4怕3做”,胃或许越来越强壮:
1怕——冷
在秋天这个季节,慢慢气温开始变得越来越低,做好的热饭也凉的很快。这让很多喜爱吃凉食的人感觉非常舒服,但是却不自知,胃或许不支持这样的“操作”,胃气受到伤害和刺激,胃黏膜损伤,出现胃病。
并且,除了食物上要注意冷食之外,肚子的保暖也很重要,若是在这个天气还是只要风度,尤其女性继续穿一些露脐装等,可能会导致胃部受寒或者子宫受寒,带给男女身体的伤害。
2怕——撑
胃作为我们食物承载的一个场所,还是消化和吸收的地方。若是平常进食过多的食物,吃的很撑,胃部的工作量就会增加,负担加重,降低胃部动力。若是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下去,胃部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胃就很容易“罢工”,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胃不仅怕“撑着”,还怕“饿着”。若是总是不给胃部投喂食物,处于很饿的状态,胃酸分泌过多,伤害胃黏膜,对胃部伤害也很大。
3怕——懒
懒惰是出现胃病的一个间接原因,当你吃完就躺下或者坐沙发上,影响肠胃的正常运作,血液流通也受到影响,导致胃部食物消化不完全,堆积在腹部。长此以往,腹部会长出肥肉,消化能力也会减弱,胃部功能逐渐的降低,最终出现健康问题。
4怕——晚
一些上班的人群,总是忙于工作一天没有好好吃饭,反而晚饭是吃的最好最丰盛的一顿。但是紧接着吃完饭就是要上床睡觉了,食物每次的消化大概需要两小时左右,在还没有消化完全的时候就躺下睡觉了,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消化受到影响,胃功能受到损害。
1做——忌口
对于养胃来说,做好忌口是很重要的,比较冷、比较辛辣刺激的食物都不要多吃,并且少吃腌制和油炸的食物,这些都会增加胃部的负担,导致胃动力下降。包括烟酒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不仅对胃造成伤害,还会带来其他不好的影响,应要及时止损。
2做——运动
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适度的锻炼总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可以提高代谢,增进肠胃蠕动,加快消化能力。因此,每周都可以尽量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加强身体的锻炼,增进免疫和抵抗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3做——茶补
在三餐都是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的同时,喝茶对养胃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用吃养胃药,不用担心副作用。只用简单的几样草本就可以帮助肠胃恢复健康,减轻肠胃负担。
猴头菇:增进胃壁健康,滋补胃黏膜;丁香、大枣:补血养颜,缓解胃部受损可能引发的口臭现象,调节肠胃;茯苓、佛手和大麦:消肿消炎,杀菌排毒助消化。
夏末秋初,来点补心食材养生师非常不错的,就来跟着我一起吧! 从中医食疗学来说,红色的食物入心,比如西红柿、红辣椒,这类食物中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C 含量丰富,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因工作压力大而造成的疲劳引起的心脏不适,尤其是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还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对于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可以适量吃辣和含有西红柿类的食物,对你的心脏非常有益。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有心脏问题的人群应该要适当限制食物的量,不要暴饮暴食,过饥或者过饱都对心脏有影响。还建议中老年人少食多餐,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脏问题的风险。
适当的控制盐,每天盐的用量在 5 克为宜。
饮食原则可以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蔬菜在 500 克左右,水果在 200 克为宜。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心脏特别有益。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具体对心脏好的食物吧。
1. 鱼类: 鱼类是富脂食物,所含的脂肪,特别是海鱼中的脂肪酸 其ω -3 脂肪酸含量较高,这类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是有帮助的,这也是很多食用海鱼多的国家和民族心脏病发病低的原因,除此之外,海鱼中富含的微量元素硒对预防心脏病有非常大的帮助。
2. 黄豆及其制品: 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脂肪及胆固醇代谢,保持心血管通畅,富含的植物系激素对绝经期的女性有非常大的帮助,植物雌激素对绝经期女性有双向调节作用,尤其对预防绝经后的心脏问题有很大帮助。
3. 黑芝麻: 其中含有的维生素 E 对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有巨大的帮助,其中还含有丰富的 α - 亚麻酸,能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预防心肌梗死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群可以用它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可以适量食用,但不要超量,每天 10-15 克左右即可。
4. 燕麦: 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 B 族 维生素 ,可以防止 动脉硬化 的粥样斑块形成。此外,由于燕麦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纤维素,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因此,经常食用燕麦,可以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预防高血压和 心脑血管 疾病。建议中老年人可以用其当早餐来食用,效果非常棒,年轻人也可以用来当早餐,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说说年轻人预防心脏问题的话题,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这里面建议年轻人少熬夜,如果加班工作那么第二天中午一定要补一个午觉,时间不用太久大约三十分钟即可。还有最最重要的饮食,年轻人的心脏血管相对中老年人要好的多,但是在年轻的时候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更好的,这里建议年轻人在秋冬季节保护心脏可以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尤其在冬天这样寒冷的季节里,每天一小把坚果也就是大约 25 克,是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坚果里的微量元素对于保护年轻人的心脏是非常有帮助的。温馨提示,一定要买小袋的坚果因为含大量的油脂吃多了容易引起发胖,所以小袋的坚果是非常好的选择!
好了,不论你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朋友这个秋冬重新开始保护你的心脏吧!
1. 形形色色的豆类食物
(1)黄豆
大豆不但食用价值极高,同时也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大豆(黄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宽中下气、健脚生乳、利水消积、润燥消水、排脓消肿、通便定痛等功效,可治胃中积热、水胀肿毒、小便不利等证,是治疗劳内伤、消渴水肿、温热伤寒等疾病的佳药,且不存在任何副作用。
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大豆上体现得最为集中。大豆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西方广泛认同,这也是大豆食品何以风行欧美的原因。
(2)黑豆
性甘寒、色黑,有补肾、镇心明目、通便和利水等作用。煮食能辅助治疗肾病所致水肿。
梅雨季节或身居潮湿之地,食之可预防风湿痹痛。黑豆还能够除胃热,散结积。
《延年秘方》书载:服食黑豆可使人“长肌肉,益颜色,填骨髓”。《养老书》书载:“李守愚每晨食黑豆27粒,谓五脏谷,到老不衰。”
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将黑豆、糯米等量,熬粥食用,可养胎、保胎。
黑豆炖肉可壮肾、填精,预防耳鸣。《得配本草》书载:“黑豆,清水煮、盐水下,尤能补肾。”黑豆含蛋白质36%、含脂肪16%、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吸收率高达95%,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黑豆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卵磷脂、黑色素等,其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
黑豆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黑豆的含磷量是同等重量鸡蛋的两倍多。
(3)绿豆
又名青小豆。绿豆是我国人民传统药食兼用食物。绿豆蛋白质含量比谷类高1~2倍,其蛋白质功效比是各种食用豆类中最高的,而且氨基酸种类齐全、赖氨酸的含量比一般动物作食物还高。
自古以来中国有“济世之谷”之美誉,绿豆味甘、性凉、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并有“解百毒”的功效,对农药、重金属、某些事物中毒、瘦肉精中毒等均有解毒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明目和降压。
现代研究发现,绿豆能促进机体吞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功能增强,长期食需可减肥、养颜,增强人体细胞活性,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食用绿豆防病习惯。
(4)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可治水肿,胸气,黄疸、便血。赤小豆煎汤,连服数日,可治疗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历代《本草》均记载:“赤小豆,多食令人脚软。” 分祈可能是因多食后利尿过度所致。
2. 营养丰富的豆荚类蔬菜
豆荚类蔬菜,包括扁豆,豆角、四季豆、豌豆、毛豆、荷兰豆、豇豆和蚕豆等。豆类蔬菜蛋白质含量较高,所含氨基酸多于谷物,赖氮酸含量近似动物性蛋白质,其他如钙、磷、铁、维生素B1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
(1)豌豆
豌豆是富有营养的蔬菜,《本草纲目》云: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豌豆含大量糖分和维生素、矿物质、淀粉,其蛋白质含量尤为丰富,达22%-34%;每百克鲜豆含维生素B1 0.54毫克,在蔬菜中含量最高。
豌豆的嫩苗、嫩豆都可食用,鲜豆还可加工成罐头。豌豆苗细嫩柔软,作汤味道鲜美,且有特殊的香味。豌豆又是豆类粮食,干豌豆磨粉白而细腻,可制糕饼、细粉丝、凉粉等著名宫廷小吃豌豆黄就以豌豆粉为主料。
青豌豆煮熟食或嫩豆苗捣烂榨汁,每次服半杯,一日2次,可用于糖尿病的食疗。豌豆煎汤服,可利小便。
(2)扁豆
扁豆是常见的蔬菜,其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白扁豆50克炒后研末,每次12克温开水送服,治肠胃炎。扁豆50-100克,水煎,分2次服,治小便不利。
(3)豇豆
我国栽培豇豆的历史悠久,为夏季重要蔬菜,也是八九月蔬菜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豇豆味甘、性平,可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小便频数。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碎用冷开水泡服,治食积腹胀。用水煎带売的干豇豆,吃豆喝汤,可用于糖尿病的食疗。
每日空腹食用煮豇豆,加少许盐,可补肾气。豇豆煮汁饮,可解鼠蟒毒。
(4)刀豆
鲜刀豆也是常见的蔬菜之一,刀豆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等。
刀豆取老而绽开者,每次10-15克,开水送服治气滞、呃逆。刀豆子2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治肾虚腰痛。刀豆子10粒(打碎),甘草5克,冰糖适量,加水1杯半煎至1杯,去渣服用,可治咳嗽。
(5)蚕豆
鲜蚕豆是大众化的蔬菜,适量摄食蚕豆有助于颤性床痹(帕金森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此病是人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体外系缺乏一种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产生的慢性行性疾病。
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硬、活动困难、四腹不停抖动等,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目前,震颤性床痹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木移植疗法等,出于治疗方法复杂、费用品贵,因此价廉、方便宜行的食物疗法受到极大的关注。
研究发现,L-3,4-二羟基苯丙丙氨酸(L-DOPA)是一种治疗震频性麻痹的有效药物,而L-DOPA在新鲜蚕豆的嫩豆中含量极为丰富。因此,近量食用蚕,摄取一定量的L-DOPA,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秋天给孩子养肺有多重要?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中讲:“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①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②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肺者,气之本。”
体现了肺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地呼吸,则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通畅协调。
肺的呼吸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
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凡是行医的人都听说过“开鬼门”和“提壶揭盖”的方法。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涉及肺主行水的功能了。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
又因为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清汪昂《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
当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浊液不能下行至肾或膀胱,出现咳逆上气、小便不利或水肿。
所以临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一些水液代失请的疾病,这就是所请的“开鬼门之法,也提壶揭盖”之法,重在“开上源以利下流”。
这个方法在临床治病当中经常使用。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适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运正常。若肺气虚弱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淤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状;
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新,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通,出现咳嗽、气虚等症状。
所以养好肺就能保证肺及体内的正气不虚,避免湿热等诸邪侵犯人体。
下一期告诉你如何养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气会渐渐转凉,秋季养生主要是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的阴气就成了重中之重,秋季养阴的重点就在于防燥。秋季养生,老中医告诉你,秋季多吃这4类东西!大补且养生!
秋季养生主要防燥,蜂蜜具有润肺止咳、养颜、通便等作用,这个时候吃蜂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自古以来,蜂蜜就是一种纯天然的养生良品,每天一杯蜂蜜水,排毒美容又养颜。
每天早上起来一杯蜂蜜水,润肠通便,养成习惯以后,每天早上起来就像刷牙洗脸一样,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蜂蜜水还是非常润肠道的。
秋天是需要补充营养的季节,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吃得太多导致肥胖,既然大家担心这个问题,那就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特别低,所以各位不用担心吃了鱼肉会变胖,多吃鱼可以降低胆固醇,老人们经常说,吃鱼眼对人的视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多吃鱼肉还可以增强人体的记忆力。所以秋季多吃鱼,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秋季是调节各个脏器功能以及调理脾胃的最佳时机,秋季是干燥的季节,人体的各个部位容易出现干燥缺水的状态,适当的喝一些养生茶,可以补充身体缺乏的水分,调节干湿平衡,防止出现问题,达到养生的目的。
喝茶是最好的日常清理肠胃的小秘诀,茶可以解腻,补充各种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帮助肠胃解毒和推动肠胃的蠕动。多喝黑茶可以降血脂、降血糖,还可以降血压。
在农村有一个说法,就是秋天的瓜不能吃,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于阴寒性质,吃多了就会伤害到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是一些水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子可以润肺,可以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的一种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以止泻。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确实是,但是夏季也是,尤其是在35℃以上的天气,更容易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常说夏季养心,大致也是这个道理。夏季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第一个原因:其实人周围环境大于32度的时候,人体就会开始大量出汗来散热降暑了,相比平常,皮下的血液循环会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时间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其他器官的血流减少,这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隐患的朋友、对于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的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利的。
第二个原因与血压有关,血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波动,从而增加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三个原因,夏季人体出汗加多,补水少,血液粘度高,从而容易引发脑梗、心梗等症。
谨防三种“心病”
这说的三种心病,是三种夏季频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1、脑梗塞
脑卒中包括血管堵塞所致的脑梗塞和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脑出血更多的是受低温影响,而脑梗塞的发病季节则与脑出血不同,既受低温影响,也受高温影响。夏季同样是脑梗塞的高发时间段。夏季的高温对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使人的血液浓缩,粘稠度升高,导致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梗塞。每年的6月24日,是“世界卒中日”,定在这样的日子,也充分说明了,夏季也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段。
2、心梗
炎热的夏季血管容易扩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而且夏季气压偏低,天气闷热,空气中含氧量下降,使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夏季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也会诱发心肌梗死。
3、高血压
随着气温的上升,血管相对处于舒张状态,血管阻力减低,血压是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但请不要忽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血压降低,切不可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尤其是忽冷忽热的时候,非常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
多食“三物”
1、要注意常饮水
夏季炎热,老年人“渴”神经不敏感,加之排水较多,所以容易造成人体内缺水,这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盛夏季节,即使是没有感到“口渴”,也要饮水,最好保持每天定时饮水的习惯。
2、多食用红色的食物
中医理论任务,红色食物入心,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像红椒、胡萝卜、番茄、红枣、红豆、红樱桃等等。
3、注意饮食,补充钾镁
炎热夏季,很容易缺少钾镁,往往人会感觉倦怠无力、精神头、体力都降低不少,严重的还会引起心率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饮食中补钾镁是最方便的,新鲜蔬果比如毛豆、油菜、菠菜、芹菜、紫菜、海带、香蕉、新鲜玉米等,都会有效的提高钾镁的摄入量。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肺气虚兼肾阳不足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其病因多样,包括长期咳嗽、肺气不足、身体虚弱、慢性肺部疾病等。此类病症在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如失眠盗汗、大便干燥、舌红口干、性功能下降、咳嗽无痰、畏寒怕冷、身体乏力等。
针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的调理,中医学提倡‘药食同源’的理念,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改善病情。以下介绍三款具有良好调理效果的药膳:
1、桂圆山药粥
主要材料为桂圆、山药、荔枝、五味子、白糖。山药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固精的功效,桂圆和荔枝则可养血安神、补气养心,五味子则能收敛止汗、生津止渴。将这几种食材熬制成粥,既能满足口感,又能发挥药效。
2、山药红豆粥
主要材料为山药、红豆、薏米、冰糖。红豆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养胃的功效,薏米则能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此粥具有很好的润肺养胃、健脾补肾的作用。
3、海蜇瘦肉汤
主要材料为海蜇皮、瘦肉、生姜、川贝母。海蜇皮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功效,瘦肉则能补中益气、养血润燥,生姜则能温中止呕、发汗解表,川贝母则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此汤具有很好的润肺止咳、健脾养胃的作用。
除了饮食调理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此外,若病情严重或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听到“痨瘵”和“虚劳”这两个词,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区别。事实上,这两个词虽然发音相近,但所代表的疾病却大相径庭。
痨瘵,也称为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症状。
而虚劳,则是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病因多与长期劳累、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那么,如何区分痨瘵和虚劳呢?首先,可以从病因上进行区分。痨瘵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而虚劳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次,从症状上进行区分。痨瘵患者常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而虚劳患者则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
针对这两种疾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痨瘵需要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而虚劳则需要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进行中医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