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若评分后,发现记忆力与正常人群分值相比衰退较大,需要查找原因。年轻人可能是颅内慢性感染、营养元素缺乏可能会导致痴呆。长期喝酒和酒精性脑病患者,可能也会影响记忆。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最常见是老年痴呆等慢性变性病。
查找病因之后,若是贫血情况要及时纠正贫血。若维生素缺乏,如叶酸缺乏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患者可适当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 B12。还有人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痴呆样反应迟钝,可替代性用优甲乐,即甲状腺素片提高甲状腺功能,记忆力也会得到改善。
若感染或者慢性感染导致脑部功能衰退,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此时针对感染进行治疗。也可用促智药物如胆碱类药物,提高细胞膜兴奋性,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对所谓的大脑空空、记忆力减退情况会有改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病例:52岁的吴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虽然有吸烟,但没有慢性病史,后来在12月,在家里刚吃完饭,才坐在沙发上,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发闷,昏倒,呼吸急促,心跳停止,被判在到院前死亡。但由于家人一直在进行CPR,进院后又用心导管手术抢救,挽救了一条生命,却找不到心肌梗死的原因,常规超声也没有发现,很担心再次发生。
有的人中风、心肌梗死,但做了超声检查却找不到病因,反复发作,不但疼痛,还增加死亡的危险。常规二维超声成像仍有死角,无法完全分辨血管与肌肉的界限,特别是对心室内血栓难以发现,造成就医延误或找不到病因,无法正确治疗。
脑室是负责将血液排出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如果心脏衰竭,就会无力让血液排出,久而久之,脑室就像堵塞的臭水沟,形成烂泥般的血栓,约7.1%的人患有心衰竭。而且这种血栓一般都没有问题,只是偶尔会流出来,流到脑中变中风,卡住心脏变心肌梗死,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在2018年,美国心脏医学协会的研究发现,10~30%的心室内血栓患者由于没有发现,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因为对传统超音波来说,由于太胖,太瘦,肺病(特别是水肿),或者一个人在急诊室里插了管道,影像将非常不清晰,或者根本无法识别。
以前碰到这种情况,会想到要做核磁共振,但是一方面很贵,一方面有辐射,也不适合孕妇和儿童做,显影剂也不适合肝肾功能不佳的人;而且插管的病人,急救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做核磁共振,所以改良超声是个更好的方向。
而且超声对比剂是一种白蛋白状物质,只需2~3cc,即可使超声成像更加清晰,相当于将影像转换成高清晰度图像,若与3D超声配合,几乎可以达到与核磁共振一样的成像效果。其要点在于没有限制,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良者均可做,且只要在超声操作时注射一针,1分钟即可见效,且不会延误急救时间。
对比剂在欧美已有十多年历史,安全性很高,但在我国2019年才引进,所以还是要自费5000元,其实不只是心脏血管,周围的血管就像是脚的动脉,通过对比剂可以看得更清楚。但由于室内血栓的比例不高,建议高危人群如心力衰竭患者、有家族史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再次进行此项检查,将此检查作为预防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利器。
在这个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年代,人的精神往往过度紧张,无论是为生活劳顿,还是为凡事所困,人往往绷紧了神经。现在,人们越来越需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劳累的中年过后就需要面对老年的种种问题,比如现在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越年轻化问题。究竟是恶劣的环境因素还是饮食健康问题,亦或是痴呆者本身遗传、体质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是造成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我们又应该怎样趁年轻对痴呆加以预防呢?
临床上老年痴呆多见两类:
一类为血管性痴呆,多由反复频发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此以往而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一类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病机尚未明确。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力、理解力下降、表达障碍、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性格转变等,伴随症状有烦躁不安、兴趣低落、便秘等。老年痴呆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得当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本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1、药物预防:有家族史或脑血管病频发的患者应定期到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类药物,必要时住院液体治疗,减缓本病发生。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2、勤用大脑:培养几种可以锻炼大脑的娱乐活动,如象棋、阅读、练字、唱歌等;一定程度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也有益于大脑,如太极、慢走、骑自行车等,切忌做剧烈运动。
3、调节饮食结构:饮食清淡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减少高脂肪的摄入,推荐食物有水果、豆类、鱼类、海带等。
4、勤于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作为子女更应经常探望老人,多于他们沟通,调整他们的情绪,给予老人舒适的生活。
5、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医生,我最近老感觉头晕,睡不醒,是不是脑供血不足?
医生,这脑供血不足是不是会导致头疼?
医生,如果怀疑自己是脑供血不足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来吗?
医生,脑供血不足,该怎么办?
……
这些关于脑供血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比较关心、担心的话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凡是感觉有点不适,就会听到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脑供血不足,难道脑供血不足真的有这么普遍吗?今天我就把脑供血的问题,一次性跟大家说清楚。
我们老说供血不足,那么到底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实际上,脑供血不足在国外是很少提的,只有在我们国内才经常提,而且这个词严格意义来讲,不能算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名词,它就像是一个“垃圾桶”,像我们很多时候查不出的头晕、头疼、健忘、反应迟钝等等时候,就会把它归到“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桶”里面去,但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真正去查它的供血情况,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不足”!所以,脑供血不足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一般指的就是我们脑部某一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具体它跟什么有关?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主要跟我们平时说的脑动脉血管硬化有很大的关系,而原因无非就这么几种比较主要的:
一就是我们一些脑动脉血管像我们家里自来水管变窄了,或者压住,打结了,引起血流量减少,导致某一区域供血不足;
二就是水压下降了,就是我们的血流压力降低了,减少了脑组织供血;
三是脑动脉里面流的血液变稠,变黏了,杂质多了,大家想想家里水管里面的水多了很多垃圾,杂质,会不会影响水流水供?一样意思!
四就是脑动脉血管被其他地方流过来的血栓堵住了,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就是心脏冠状动脉微血栓流过来。
了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那么我们说得了脑供血不足到底会有什么症状?像平时遇到的头晕、头痛到底与我们的脑供血不足有多大关系?
得了脑供血不足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最主要还是跟我们脑供血不足具体的部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人的大脑不同区域所对应的躯体、功能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但总的归纳,脑供血不足,一般会引起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
一是运动上的。主要就是会表现为嘴歪、流口水、吐字不清、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没有力气、走路走不稳等等
二是神经性的。这主要是我们脑部感受器受到影响,表现为面、舌、嘴唇等部位麻木、突然视物模糊或者一次性发黑,看不见、眩晕、听力下降,甚至耳鸣等;
三是精神类的。就是文中最开始提到的老是睡不醒、昏昏沉沉的,头晕,或者有一些就是睡不着,失眠等等。而像我们平时遇到的头晕,确实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但是这不能划为等号,就是头晕≠脑供血不足,而脑供血不足也不一定就会头晕,头疼,假如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像老年人,90%主要跟我们的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所以,大家可以做这个方面排查,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头晕是非常复杂的,它就是一个症状,不是病,引起头晕的原因特别多,脑供血不足只是冰山一角!
那么怀疑自己脑供血不足,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可以做一个颈部变声,多普勒,因为我们整个脑部供血就来源于两套动脉系统;
一个是颈内动脉系;
另一个是锥—基底动脉系。
而超声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大家颈动脉,看是否有颈动脉狭窄、斑块,从而了解整个血供正常,看它是否充盈,是否有缺损;
再者,我们还可以做超声造影,这其实就跟我们冠脉造影查冠心病是一样的意思,通过像我们的脑血管打造影剂,显影来观察脑动脉血管管腔情况;
最后,我们说,还有脑血管CTA、核磁共振MRA检查等等,都可以用于我们脑供血不足的检查。
得了脑供血不足怎么办?像我们平时说的吃银杏叶片真的有用吗?
关于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无非就这几个方向要把握:
一是找到病因,同时去除那些像高血压、抽烟、饮酒等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
二是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比如大家最常用的阿司匹林,从而阻止血液凝聚;
三是使用抗凝剂药物,保持血流通畅;
以上任何药物使用,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购买使用,因为合不合适用,只有医生经过专业判断才知道;
四是假如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的,像一般超过70%,就得考虑手术治疗了;
而我们平时说的银杏叶片可以用于改善脑供血不足,这没错,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只是我们中医上,一个活血化瘀、通络的药,只是对于轻度的、稳定的脑供血不足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因为我们现在对于脑供血不足的研究发现,还是主要跟我们的脑血管痉挛,血流供血的改变,微血栓堵塞有关。
而中医讲不通则痛,银杏叶,主要就是能给它通一通!所以,银杏叶对供血不足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并不能治愈,完全改善脑供血不足!
痴呆本身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综合症,我国有上千万人受痴呆困扰,表现为获得性认知能力恶化,最常见表现是记忆力丧失,往往还伴随精神障碍,如幻觉,很显然,这一类疾病和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
这里我们讨论老年痴呆,随着年龄增长,痴呆发病率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每过10年,致残性记忆力丧失的患病率增加。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得老年痴呆,有些百岁老人完全没有记忆力丧失和临床痴呆表现。最常见病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这两种,其中又以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
约10%的70岁以上的人有显著的记忆丧失,50%以上的原因是老年痴呆症。这种病最大特征是自理能力丧失,家人和照顾者也需要付出沉重的情感和经济代价。这个病,最常见的表现是一种潜伏性的记忆丧失,随后数年缓慢恶化的痴呆。在病理上,萎缩是分布在整个内侧颞叶及外侧和内侧顶叶和外侧额叶皮质。显微镜下,在皮质和软脑膜,含β神经炎性斑、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细丝的神经纤维缠结(NFT)和血管壁淀粉样蛋白的积累。
阿尔茨海默病开始有记忆障碍,慢慢进展表现为语言和视觉空间障碍。有部分患者开始表现为语言组织困难。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记忆丧失可能会无法识别或可归咎于良性健忘。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阿尔茨海默患者开始表现为记忆力障碍,被误以为是健忘,直到特征非常明显才去医院就诊。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
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有效治愈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和方法,但通过一些延缓症状进展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管理,能最大程度缓解老年痴呆症进展,预防病情恶化。
1.人性化的护理
1)安全第一条:注意患者的居室、卧室卫生间安全性,千万不可让患者开车,哪怕是自行车。
2)保持家庭氛围友好和温馨,是护理的关键,通过一些笔记本和贴纸写上事件清单,对患者帮助很大。
3)和患者互动注意技巧,不必做一些复杂游戏,让患者觉有挫败感,能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最重要。
2.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药物
目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药物有多奈哌齐(目标剂量:每日10mg)、利凡斯的明(目标剂量:6mg,每天2次或每天9.5mg)、加兰他敏(目标剂量:每天24mg,缓释剂)、美金刚(目标剂量:10mg,每天2次)等。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及加兰他敏的药理反应都是通过提升大脑乙酰胆碱水平,来抑制胆碱酯酶,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美金刚主要是阻止过度兴奋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谷氨酸盐受体。
特别提醒,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监测不良反应,另外,注意不要被很多忽悠人的治疗信息干扰,目前而言,并无真正有效治愈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上述FDA药物长期使用,能一定程度延缓老年痴呆进展,至于保健品等所谓预防老年痴呆药物,往往是商家的夸大宣传,注意不要被忽悠。
什么是老年痴呆?
“他(她)忘记了很多,却从来没有忘记去爱你。”
伴随着衰老,我们的记忆力也会逐渐减退,记不太清曾经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渐渐地,老年痴呆会让老人们生活不能自理,像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小时候,爸妈照顾孩子,长大了,我们开始照顾爸妈。但在此之前,是不是需要带着记忆开始下降的父母去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诊断呢?
也许正是这小小的举动,就会挽救老人的幸福。在大众的认知中,老年痴呆往往指的是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无法治愈、无法逆转的疾病。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目前科学界和临床上对其发病原理和治疗的确在探索阶段。但实际上,阿尔兹海默症只是痴呆的一种类型。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出现的痴呆现象,都无法挽救!
“爸,昨天给你买的新衣服还合身嘛?”亲切的问候在刘忠勇(化名)耳边响起。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抬起了头:“啊,什么新衣服?”
刘忠勇有些迷茫,他用昏花的双眼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什么也想不起来。“儿子给我买了新衣服嘛,我怎么不记得了?我去找找……”他想站起来去找新衣服,却双腿颤抖。“爸,没事儿,你别动。”
刘国富(化名)有些心酸地看着老父亲,安抚着他:“新衣服不就在您身上穿着的嘛?”刘忠勇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呆滞了一会儿,才拍拍腿,笑呵呵地道:“是啊,是啊……”
他呢喃着……坐在轮椅上,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刘国富背过身,这个被老父亲一点点养大,已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忍不住偷偷抹了把泪。
平时工作忙,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父亲怎么就在几个月内渐渐地变成这个样子了?是老了……还是病了?他走出房间,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姐,我们一定要带着爸去医院看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在各个榜单上被列为华南第一,在全国享有盛名。
在广州工作生活,国富没有过多犹豫,便和姐姐带着老父亲来到了中山一院,在推荐下找到了神经外科的杨超主任——杨超主任曾经参与过中国第一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也曾主刀过高达93岁高龄老人的开颅手术,擅长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治。
国富和姐姐推着轮椅来到诊室,老父亲坐在轮椅上,有时候显得有些呆滞,有时候又不知所措。
行医经验丰富的杨超主任,遇到刘忠勇时,详细询问其病史,但没有轻易下结论。为了验证他心中的猜想,杨超主任对刘忠勇道:“您抬一下左腿,放下,再抬抬右腿”,老人在轮椅上完成了动作。
“老人家,你能够起来活动一下吗?”“好,好的,大夫。”刘忠勇虽然能抬起腿,但却无法自己站起来。
两个孩子合力把爸爸搀扶起来,但是半天刘忠勇都迈不开腿,一步都走不出去。
在医生看来,他的双下肢无力非常严重!不过,站立时的力量比平躺时的力量差很多,非常有特点。
“老人家,你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多久了?还能记得吗?”杨超主任让刘忠勇坐下来后,问道。刘忠勇挠了挠头说:“记不太清了。”国富估算着:“大概有几个月了吧。”
“病人有没有憋不住小便?”“三个月前我爸上厕所开始出现问题,赶不及到厕所就尿裤子里了,现在要穿成人尿布。”
杨超主任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他说:“我建议——可以住院再观察一下。”杨超主任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你父亲的症状或许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好。”杨超主任的话,令国富又惊又喜!“不过,不是说,痴呆不能恢复吗?”
杨超主任为什么会这样说?他知道正常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往往病情进展得比较缓慢,通常来说,该病所导致的记忆力下降,整个过程会持续好几年。
换句话来说,阿尔兹海默症只会在记忆力下降较长时间后才出现运动障碍,这也是它晚期的表现之一。
但是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的是,刘忠勇在记忆力下降的早期,便出现了严重的运动障碍。
这让杨超主任高度怀疑,刘忠勇是由于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除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外,痴呆其实还包括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脑积水以及由于脑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等类型。其中,脑积水引起的痴呆,所占的比例大概是5%。
因为所占比例并不高,记忆力下降的症状又常常和阿尔兹海默症混淆,所以常常被人忽略。但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通过及时的手术干预,是可以治愈的!
果然,经过头部CT和腰椎穿刺等检查,刘忠勇很快便被确诊了患有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人的正常压力脑积水会引起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也会导致行走和平衡障碍。
但正常压力脑积水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就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因此常常难以被人发现,反而经常被误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症,导致治疗延误。
与国富沟通之后,杨超主任决定对刘忠勇进行手术。
“爸,小心点!”国富小心翼翼地跟在刘忠勇身边。白发苍苍的老人,此刻正在开心的扶着墙进行走路训练,不再需要儿子和女儿的搀扶。这是手术后几天的场景。
自从明确诊断以后,杨超主任对刘忠勇实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将脑脊液改道引至腹腔,手术进行的很迅速也很顺利。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诊断。
过了两三个月,刘忠勇在康复中心,已经能十分自由地进行康复训练,行走基本没有障碍,记忆力也恢复了很多,很快就能恢复成一个健康老人状态。
既能再次记住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脸庞,又能自己行走、自理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对此,杨超主任感到非常欣慰。
大部分家庭常常会产生一种误区——老人记忆力下降、走路很慢、小便失禁等现象都是因为正常衰老导致,没有及时地去医院检查。但其实,在这些老年痴呆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的发病可能因脑积水引起。
当发现了家里老人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和运动障碍等表现时,千万不要忽略!
好比小时候,只要我们有一点小病,爸妈就会紧张地守在我们身边,想尽办法带着我们去看病。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病了,也请多花点心思关注他们......
照顾痴呆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够有意识且及早带着老人来进行检查,就有可能大大节省日后的医疗费用,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利用率。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及时地关注老人的健康状态,关注到老人近期的异常行为,及时来医院检查、确诊、手术,或许很多老人的晚年幸福就能够被拯救!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离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要准备复习学校的期末考试,时间对我来说很紧张。
但是,我的室友想约我每天与她一起跑步锻炼,想到每天课程那么多,上完课晚上还要复习功课,如果陪室友跑步,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我心里很想拒绝她,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答应了她的请求。
我经常作出类似这样违背自己内心的行为,想知道我的态度和行动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我该如何作出自己内心的选择?
你的情况其实很好用心理学概念进行解释,你内心的态度与实际行为出现了不一致,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行为是个体自由选择并且行为与其积极自我概念中的核心内容发生不一致。
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会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和一致性的内驱力。
当你觉察到自己行为与态度不一致,你会出现一种不舒服的内心紧张状态,这其实就是认知失调。一旦产生认知失调,你会努力消除这种失调感,以恢复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
为了达到平衡,你可能会作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1、改变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跑步,喜欢锻炼身体,这不会影响我的复习。
2、改变后续行为使其与态度不冲突:我发誓再也不跑步,除非我考完试。
3、增加认知支持态度或行为:跑步放松调节一下,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4、贬低认知重要性来降低失调感:反正这次考试结果不重要,没考好后面还有机会
5、减少行为选择的自由性:我朋友硬拉我去,我其实不想去的。
6、用积极情绪改善失调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跑步说不定能够邂逅自己暗恋的对象。
采取这些行为,便减少了你的认知失调,使你心理会有平衡感,否则,你心里会很不安。
如何避免认知失调,作出你内心的选择,这是以下建议:
1、向对方说出你的想法,表达歉意
你们快要期末考试了,而且你也报名了英语等级考试,时间特别有限。你可以告诉室友,自己害怕期末挂科,也希望英语等级考试能够一次性考过,如果考不过,还要等来年才能考,又要另外耽搁复习时间。
告诉室友,你希望她能够理解你的处境,并对她深表歉意。这次你已经答应她了,就不要反悔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直接告诉对方内心的想法,对方会理解的。
2、提出替代法
你不能直接陪伴室友跑步,可以帮忙提供替代方案或者解决方法,体现出你是真的有想帮忙的,这样反而会让对方更为舒服或者感谢。
例如,隔壁寝室的某位女生晚上挺喜欢一个人去操场跑步的,让她约你的室友一起去,也有个伴。或者,这个月你不能陪室友跑步,等考试过了,后面专门抽时间陪她。
很多人其实知道要学会拒绝别人,可就是开难以开口。其实是自己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害怕对方因此不喜欢自己。在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诚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这一点,大家并不会怪你说话耿直。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待人真诚,他人也会真诚地回应你。
很多时候,你想要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要学会拒绝别人,拒绝他人并不是表达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先遵从内心,再考虑他人,你才能心安理得的做事。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很多人可能觉得,像脑梗这种疾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因为他们的血管都老化了,最容易出问题。其实,研究发现,现在越来越多脑梗发作的案例都是在年轻人中间,像前段时间因为手脚突然麻木,没有知觉的河南小伙,半夜被送去医院,检查出来是脑梗。
所以说,别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不需要担心脑梗的问题,其实脑梗可能就潜伏在你身边!
为什么患脑梗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其实这主要跟年轻人的3个习惯有关,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平时在享乐方面花的心思比什么都多。
常吃油腻食物
脑梗跟肥胖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体重超标的朋友,平时都要注意预防脑梗。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朋友,平时并不太注重体重管理,觉得自己胖点瘦点都没关系,对于夜宵、加餐、零食等都来者不拒,其实经常吃一些油腻的食物,不仅肠胃负担重,血管内脂肪、胆固醇含量也会较高,容易堵住血管。
长期吸烟
对于成年男性来说,抽烟可能是最难改的习惯了,虽然有些人看到一些戒烟的宣传广告,会动起戒烟的念头,但这种想法也会在下一次烟瘾上来时烟消云散。有些烟瘾比较大的人,一天可能要抽一整包烟,这对我们的血管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还会加速血管的老化。
经常熬夜
现在很多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平时可能经常需要额外加班,有的人即使工作不累,回到家也不愿早点休息,一直抱着手机不放松,总觉得会错过什么消息。其实,熬夜对血管和身体的危害是数一数二的,而且经常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这个时候血管就更容易受伤了。
脑梗突然发作时如何自救?
很多人在脑梗发作时,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其实这还需要我们平时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脑梗发作时一般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持续性的剧烈胸痛,一般发生这种症状时,需要及时拨打120急救。
另一种是会出现乏力、呕吐的症状,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误以为是吃错了东西,但其实可能跟脑梗有关,建议做个全面检查,以免耽误了病情。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大家拨打完急救电话后,尽量不要随意走动,可以坐下等待救援。
很多人忽略的一个习惯,其实也是脑梗的诱因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长期不吃早饭,也会增加患脑梗的风险。这是因为在不吃早餐的情况下,我们的血液中就会产生一种能造成血液凝固的蛋白质,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且因为不吃早饭,我们的血液也会更加黏稠,导致血栓,诱发脑梗。
不吃早餐的危害还有很多,比如会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梗、胃病等疾病,哪一个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每天按时吃早餐。同时,在早餐的选择上,也不能马虎,尽量选择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少吃油条、糖糕等高热量食物。
虽然脑梗听起来很吓人,但是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降低患脑梗的几率,不过重要的还是在于坚持,希望大家都能做到。
其实现在很多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身体健康,而是心理健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每个人就像是世界这个大工厂里的一部分,被“逼”着往前走,看着自己身边的人在不停运转,卖力工作,自己也不敢停下脚步,生怕被人超越。
其实这种心理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但大家却不会说出来,似乎这种心态是不正确、不健康的。我们身处这个社会,要面对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各行各业的压力,但如果总是把不开心的事存在心里,最终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很多朋友每天都在工作,但却不知道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自己好像是一个机器上的零部件,当插上电源的时候,自己就成为了机器的一部分,所有零件都在各司其职,而自己也只不过是众多零件中的一个,没有选择权,也没有自由。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人都会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目标,觉得生活越来越没动力。
养成4个好习惯,让你元气满满一整天
让自己忙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被各种负面情绪所“裹挟”,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太闲了,想得越多,烦恼自然也就越多。忙碌虽然让我们失去了一部分享受自由的时间,但也避免了我们漫无目的地瞎想,人在投入工作的时候,其实也被工作“解救”了,每天规律的工作,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更多的时间被有效利用起来。
所以,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动力和目标,不妨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别让自己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人也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这也是我们自信心的来源。
早睡早起,规律作息
人体有一套运行系统,这个系统是经过成千上万年演变而来的,经过了很多次的淘汰、筛选,是最适合我们的。如果大家总是想要尝试打破这个规律的话,是很容易得到惩罚的。
早睡早起对于很多人来确实很难,但如果你能做到并坚持下来,所收获的自信和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规律的生活能让人重拾面对挫折的信心,让人更加自律。
远离负能量的朋友
我们不是垃圾桶,不能一直装载别人的负面情绪,如果大家身边有这样总是消极看待事物,悲观面对生活的人,建议大家主动远离他们。这不是不仗义,反而是解救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但如果总是被这种情绪包围的话,那怎么积极生活呢?
乐观和悲观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会永远先考虑事情积极的一面,经常面带微笑,相处起来更舒服、更轻松,希望大家都能多结交这样的朋友。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执念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是平凡人,会有缺点,会有遗憾,也会有做不到的事情,接受这个事实,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世上有很多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总是很挑剔,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好,其实这种心态只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放下追求完美的执念,学会和自己的缺点和解,试着挖掘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是我们更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可以改,就试着改变,改变不了的,也不能让它们成为我们的软肋,而要成为我们的特点。
总结:每个人都想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却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其实只要大家把心态调整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就会慢慢接近自己的目标。
抑郁症是一个很难缠的“精神感冒”,如果处理不当,或许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严重的会有轻生的念头和行动,甚至做出痛苦的抉择,遗憾终生。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那么罹患抑郁症以后,应该怎样和抑郁相处呢?
一、走出去
环境要变,抑郁情绪一旦产生,会对现存环境中的特定事物或者事件产生极大地反感和厌恶。此时改变环境,对于抑郁患者来说或许十分重要。毕竟让自己远离产生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对于控制抑郁情绪帮助很大。
二、宣泄出去
一定要学会宣泄,无论是找心理医生,还是自己的好友,还是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找一个能听你讲述自己内心不愉悦的感受的地方。而最好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是医务人员,只有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才能有效地减少心理压力,减少做出错误抉择的可能性。
三、正规治疗
仅仅靠活动和发泄,并不一定能纠正自己轻生的念头,如果自己真的有轻生的念头,个人建议一定接受正规医生的正规治疗,药物的干预在此时可能已经不可避免,而药物产生的作用也会非常重要。
四、找人陪伴
一旦有轻生念头,一定记得找人陪伴,或者在自己做出轻生决定之前,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因为很多人会为此做出努力。你不是孤单的,你和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天空下,所有人都不会舍得你轻易的离去。
看懂了吗?经过正规的治疗,绝大多数抑郁患者都会走出去,而且我曾经说过,所有有过轻生念头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去阴霾以后,都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是多么的美好。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现代人有多喜欢「囤东西」?
去年促销囤下的卫生用品,十几年前的旧衣服,在各平台收藏了几百条文章和视频,多数都没有点开过……
不少人抱着“留着,总会有用”的心态囤货,但你知道吗,过度囤积一旦影响到日常生活,可能就是病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带你认识囤积症,并教你科学缓解囤积行为。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主治医生 侯正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沈 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实际上,留着旧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囤积欲,指人们总想获得东西、收集东西、保留东西的欲望。这种欲望与生俱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物资常常是匮乏的,所以想大量囤积物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然而,如今的我们早已从原来的匮乏状态转变为供应过量状态,在适度范围内收集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可视为收藏,但如果过度收集不愿丢弃,影响生活、交际,则可能是种病。
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曼哈顿住着一对兄弟:他们彻底与外界隔离,弟弟每天在夜深人静时外出疯狂收集各类报纸、书籍、家具、乐器等废弃物。为了防止盗贼,兄弟俩在屋内各处设有自制防盗陷阱和机关。
很快,房子变成了一座迷宫,电线捆绑的废品和垃圾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隧道。
某一天,弟弟不小心被机关绊了一跤,接着被房屋中倾倒的130多吨垃圾砸死。失明和瘫痪的哥哥因弟弟死后没有食物也很快饿死。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警察在将近三个星期的清理中,才在垃圾堆下找到俩兄弟早已腐败的尸体。
这就是科利尔兄弟的故事,他们患严重的囤积症,囤积症甚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科利尔兄弟综合征”。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和强迫症相似,表现为不可抗拒地强迫囤积东西。
患者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不舍得扔掉旧物,于是有大量没用的东西堆积在家。
国外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很多人以为囤积癖是因为懒惰和不讲卫生,但其原因复杂得多。
害怕做错决定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这些人难以确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害怕“做错决定”。他们大多有选择困难症,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时需要花更多时间,导致丢弃物品的速度跟不上积压的速度。
获得安全感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在远古时期,人们要囤积粮食、必需品来保障生活,以此获得安全感。时代已变,但“囤积-安全”的认知没变。我们还是会通过囤积,比如存钱、存粮以及其他任何能让我们感到丰盛和富足的东西,来确保安全。
难以割舍的情感
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轻则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老物件、旧东西,重则把扔掉的又从垃圾堆中捡回来,会努力搜寻与物品有关的记忆,很难割舍那份联系。
家里堆积东西往往给人懒惰、不喜欢整理收拾物品或不讲卫生的印象。但患囤积症的人,有更深层次的情绪、认知问题。严重囤积物品还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之一,或是脑病征兆。
不正常的囤积通常有哪些表现呢?最新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新增了囤积症为诊断项目,而不是以往归类在强迫症范畴内。如果有这些特征,家人应尽早带老人来就医:
1. 持续性的丢弃困难,不管东西实际价值如何,都难以分离;
2. 保有物品的需求,觉得有一天会用到,对丢弃感到苦恼;
3. 住所拥挤或凌乱,大量囤积物品,堆积如山;
4. 常常需要家庭成员强制整理;
5. 生活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囤物的行为已经引起很多困恼,影响到家庭成员关系、社交、职业和环境安全等;
6.无法解释为其他疾病,比如非身体病痛引起,也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来解释。
临床上有严重囤积行为的多为老年人,可能是脑功能存在明显紊乱,对物品有认知障碍并形成病态依恋。
比如,他们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夸大物品的功用,赋予物品人性化特征;或对物品放置的感知减弱,无法分类,也容易忘记与物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喜欢将物品放在视线范围内。
积攒大量旧物不愿扔的人要清醒审视自己的囤积欲,多想想“这些东西我现在需要吗”“一个月内用得上吗”,如果答案是否定,就果断地清理掉那些“可能有用但很久没用”的东西。
如果难以做到每天及时清理,就定一个时间,如每周末,按时整理和扔掉一些东西。学会给生活与工作做减法,将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腾出来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过度的囤积很可能伴有强迫症,收集时既愉悦又痛苦,扔掉时既解脱又焦虑,内心不断处于矛盾中。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你亲友中有囤积症患者:
“
避免争吵
不要威胁对方或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扔掉东西,大规模的清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通常会重新开始囤积东西。
“
注重教育
和患者沟通囤积的危害,提前做好安全保障,例如注意火灾隐患、堵塞厕所等。
“
劝说就医
囤积患者通常还存在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身体残疾、慢性疲劳、关节炎、肥胖、抑郁或焦虑等,最好能劝他们及时就医。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患囤积症:
当老人仅仅是不断囤积,不加分类整理,也不想出售废品,那家人就需要根据情况严重程度,考虑为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囤积症的老人很少主动就医,身边亲人的协助就尤为重要:
要用支持开放的态度:比如单独辟出一个空间让他集中收集,备好手套防止手受伤,定期帮助他变卖废物换钱等。
用同理心取代指责:在理解的基础上,与老人坐下来耐心讨论,可以尝试列清单来勾选清理的顺序。
在尊重老人的前提下帮忙丢掉没用的东西:慢慢地“断舍离”,让他自己体会到“东西丢弃后,生活并没有差别”,多次经历这种丢弃后,老人就会比较不害怕清理。
要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就不会把每天的心思都放在储物上了。
如果老人爱收集,但会归类整理,而且对以后怎么处理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并不是所有的囤积都需要改正,只有当囤积行为让你感到痛苦,生活因此而混乱,才需要积极寻求帮助来改掉这个习惯。▲
本期编辑:邓玉
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这种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症状。
对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改善认知功能。NMDA受体拮抗剂则可以抑制NMDA受体的活性,减少神经细胞损伤。
心理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康复训练方面,可以通过记忆力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老年痴呆症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人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兴趣爱好来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乐趣。
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家人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的保养,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症,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JAMA》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每10万人中,30-34年龄段的痴呆患者就有1.1人,而60-64年龄组中这一数字为77.4,但处于30-64岁的人群平均有119人患病!
王阿姨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她今年7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已有5年。起初,只是记忆力逐渐减退,但逐渐发展到无法自理,生活完全依赖家人照料。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呢?以下这些因素不容忽视:
一、糖尿病
糖尿病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大脑内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引发痴呆。
二、高血压
高血压会导致大脑内小血管病变,从而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痴呆风险。
三、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四、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也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五、家族史
有老年痴呆症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那么,如何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呢?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一、控制血糖、血压
保持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
二、健康饮食
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三、适量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功能。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五、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更容易出现大脑萎缩现象,这一现象与女性相比更为明显。研究表明,男性大脑左侧失去的细胞数量大约是右侧的两倍,而这些细胞主要与语言、推理等认知能力相关。因此,男性更容易受到老年性痴呆症等认知障碍的影响。
为了预防大脑萎缩,男性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1. 合理用脑,避免过度用脑
长期过度用脑会导致大脑疲劳,甚至出现脑萎缩。男性应避免长时间熬夜、长时间玩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2. 饮食健康,补充脑部营养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海鱼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对大脑发育和功能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葱蒜等食物中的前列腺素A具有舒展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等作用,有助于预防脑部疾病。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男性应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大脑萎缩: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波动对大脑健康有很大影响。男性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2.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损害大脑健康,增加患脑部疾病的风险。
3.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早期脑部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帮助大家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一、早期症状
1. 记忆力减退:这是老年痴呆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者忘记刚刚说过的话。2. 计算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在简单的计算或处理数字方面出现困难。3. 言语功能下降:患者可能说话不流畅,或者出现语言混乱。4. 精神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精神行为异常。5. 性格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如变得冷漠、自私、易怒等。
二、疾病原因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老年痴呆症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2.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增加。3.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三、预防和治疗
1.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2.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老年痴呆症,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就医指南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老年痴呆症,这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认知功能,更可能导致性情大变。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前期症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痴呆症是一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它影响着患者的计算、理解、记忆、语言等多个领域。早期症状通常是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记忆力。患者可能会经常忘记带钥匙、找不到手机、忘记刚发生的事情等。随着病情的进展,记忆力会进一步下降,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行动障碍,甚至出现不可理喻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前期症状并不局限于记忆力下降。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以性格改变为首发症状。他们可能会变得易怒、多疑、沉默寡言。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视空间能力、执行能力全面下降等症状。
为了确诊老年痴呆症,患者需要进行神经功能量表评分、脑脊液检查等。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要注意避免外伤、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和肺炎的发生。同时,要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适当进行锻炼。此外,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总之,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认知功能,更可能导致性情大变。了解老年痴呆症的前期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脑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合理治疗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脑痴呆的主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延缓病情进展。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支持。饮食方面,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应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延缓病情发展。
对于脑痴呆患者来说,及时就医非常重要。一旦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脑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也是关键。对于有家族史、年龄较大、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脑痴呆的早期症状。
总之,脑痴呆虽然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但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共同努力,战胜疾病。
痴呆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健忘以及交流障碍等。这些症状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
痴呆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细胞开始减少,导致记忆力下降。其次,七情内伤,如长期的情绪压抑、焦虑等,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此外,久病不愈,如慢性疾病、长期用药等,也会导致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进而引发痴呆症。
为了预防和治疗痴呆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其次,要进行适当的脑力训练,如阅读、学习新技能等,以刺激大脑的活跃度。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最后,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针对痴呆症的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缓解症状。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和生活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干预则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调整,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之,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左旋多巴是最常用的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旨在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均衡饮食:帕金森病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谷类、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2. 限制蛋白质摄入:由于蛋白质可能会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帕金森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摄入量控制在50克左右。
3. 适量摄入脂肪:帕金森病患者应适量摄入脂肪,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4. 避免刺激性食物:帕金森病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酒精等。
5.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帕金森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肝肾亏虚型老年痴呆是其中一种类型。中医认为,这种疾病主要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有关。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从滋补肝肾、健脾益气、生精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包括熟地、枸杞、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杜仲、牛膝、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石菖蒲、远志等。这些中药具有滋补肝肾、健脾益气、生精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老年痴呆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日常保养。对于肝肾亏虚型老年痴呆患者,应尽量保持生活环境不变,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当不得不改变环境时,应尽可能地与以前的生活环境相似。同时,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帮助患者了解当前的生活,并经常用愉快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
此外,为患者设定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有助于建立规律的生活。对于患者经常忘记的日常行为,可以设置醒目的标志帮助患者记住。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应安排一个有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帮助患者遵守以前的睡眠习惯和方式,增加白天的活动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肝肾亏虚型老年痴呆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健忘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记忆障碍,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我们熟知的压力、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等疾病因素外,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情绪问题也是导致健忘症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许多人在焦虑、紧张、失眠等状态下,或者长期吸烟、酗酒、熬夜,都可能导致健忘症状的出现。这类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健忘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然而,也有一些患者的健忘症状与痴呆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等,这些病症导致的健忘症状往往难以恢复,且会逐渐加重。
除了疾病因素,熬夜、疲劳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健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脑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健忘现象也随之出现。此外,脑萎缩也是导致健忘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健忘症可分为生理性健忘和病理性健忘。对于生理性健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如多吃核桃、栗子、黑芝麻、豆制品等富含脑营养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健忘的有效方法。
对于病理性健忘患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外出迷路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