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发表人:彭一舟

躯体形式障碍

驱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

尽管医师反复说明症状并无躯体病变的基础,但仍不能减轻患者的忧虑和躯体症状。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其所患躯体障碍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承认心理问题。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

患者往往以各个系统的躯体症状不适主诉在综合性医院各科就诊,并认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检测,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行为,若患者不能说服医生接受此观点,即会非常不满而加剧寻求注意行为。而医生往往不能识别躯体形式障碍特征而反复给患者做不必要的各种检查,浪费很多医疗资源。

选自《实用精神医学丛书》总主编 肖泽萍 江开达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驱体性机能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名医问诊”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推出的功能,帮助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医疗难题。 

     


    天津市安定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孙芸:


    您好,从您对自己症状的描述来看,您目前主要存在睡眠问题。

     

    除了睡眠问题,您还会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包括因工作、生活、身体、感情等现实压力导致的精神焦虑,还存在胃口和心脏的不适感。


    您也曾经因为胃口和心脏的不舒适到医院检查过,结果也并未发现相关器质性疾病,这提示您可能存在躯体性焦虑。


    失眠并不单纯是睡不好,当睡眠质量差表现为睡得浅、醒得早、醒的次数多,没有真正睡得深沉的感觉时,这提示您可能存在焦虑或者抑郁情绪。

     

     

    失眠、焦虑、抑郁这三组症状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三者相伴相生。


    目前就您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描述来看,您主要是在失眠的同时伴有焦虑情绪,而抑郁情绪并不突出。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察觉自己情绪的变化。


    原则上如果睡眠状况不佳一周以内超过三天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就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只有及时、科学、合理的治疗才能使您的睡眠问题得到妥善、彻底的解决。


    治疗建议:


    第一、对于您的睡眠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缓解焦虑情绪,建议您在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合理的休息或者是适当的郊游,散步,散心的方式来放松心理上的压力感,心理压力得到了放松,失眠的现象也会相应改善。


    第二、要对自己的睡眠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必要为目前的睡眠问题而陷入恐慌。


    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紧张心理,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这些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结合您目前的睡眠及焦虑问题,可以尝试服用低剂量的助眠药物。


    如非苯二氮卓类助眠药物、抗焦虑药等来辅助改善睡眠和焦虑情绪。


    因为,往往这类药物属于限制用药,建议您最好到专业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进行咨询及治疗。


    面对焦虑情绪出现,人们普遍和自然的反应就是回避令你害怕的事,所以当你面对恐惧时,你起初可能会感到更加焦虑。


    最有效减低焦虑的方法其实是正面面对那些令你惧怕的事。

     


    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帮你缓解紧张情绪。


    1. 和你信任的人倾诉


    和你信任的人讨论你焦虑成因可以平复你紧张的情绪。在交谈当中, 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也遇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对此问题的应对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他们的关心也可以成为你克服心理障碍的动力。


    2. 呼吸练习

     

    尝试深呼吸放松练习——注意每个吸入呼出的动作,这是处理焦虑最简单却常被忽略的方法。


    呼吸练习可以帮助你控制焦虑的情绪和平复心情。尝试轻轻的从鼻孔吸入空气,然后缓缓地从嘴巴呼出,注意频率要缓慢和有规律。从脚趾到头顶慢慢收紧和放松全身肌肉,再保持身体静止,留意身体感受到的所有感觉。


    3. 合理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或降低你的焦虑。出外散步或跑步可以给你自己更多思考的空间,以及暂时远离日常的烦恼。如果你不能进行户外运动,那你可以尝试做一些能在室内进行的运动,例如手部和脚部的运动。


    4. 写日记


    记录每次失眠、焦虑来袭时的详情,有助你探究当中的规律和成因。这可以令你更容易有效地处理往后的焦虑。你也可以记录一些有效减轻焦虑的方法,这可以增强你对控制情绪的信心。


    5. 其他放松方式


    瑜珈、冥想、芳香疗法、按摩等都是一些有效减低焦虑的放松方法。


    尝试一下你可能会发现总有一项可以帮助你放松下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轻焦虑对你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罗雨婷&唐梓菡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在大多数社会心理干预措施中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便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生命回顾干预的主要重点。生命回顾是一种治疗性程序,旨在帮助个人发现和解决其存在的冲突,并了解其生与死的含义。

     

     

    在含义和目的上保持清晰可能有助于增强自尊心和普遍乐观情绪,并减轻抑郁和焦虑感。用埃里克森(Erikson)的话来说,生命回顾旨在帮助个人“面对一个人已经过的生活,实现自我完整性的最终任务”。

     

    这种处理主要涉及有目的的回忆,并且可以包括诸如与过去的相识团聚,去往以前的住所的朝圣之类的活动,以及对诸如日记和相册之类的过去个人文件的深入审查。在深入审视的背景下,个人试图为自己的生存树立更广阔,更清晰的视野,并开始欣赏自己在更大的生活情境中的地位。

     

    Lewis和Butler(1974)于1960年代初开始对老年人进行生命回顾,已推荐将其用于所有年龄段的绝症。博登(Borden)在1989年的文章中描述了对他的一些私人艾滋病患者进行生命回顾的过程。他报告了他的临床结果,即该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重组和整合未解决的冲突和不良经历的感知”,并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在一项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生命回顾干预的研究中,研究者举行了生命回顾研讨会。会议期间的活动包括生命线练习,个人人物图的制作以及借助照片展示个人历史。

     

    干预涉及参与者强烈回忆和讨论他们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人。在练习中,每个参与者在帮助下向小组介绍这些人和事件。鼓励成员互相帮助,以发现彼此的意义和解决方案。领导者通过公开询问参与者的感受,目标以及对他们在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的思考来促进这一过程。

     

    结果表明,小组讨论可能会更有效地提高参与者开发有效应对方法以应对疾病的能力,而生命回顾可能会更有效地提高参与者的乐观感,自尊心,人生目标,减少心理困扰和死亡焦虑。

     

    在生活中,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生命回顾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降低抑郁与焦虑。翻翻以前的日记或者照片,可能就能更加清楚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

     

    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包括认知、生理反应、行为表现三个基本成分,由对活动结果的不良预想及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认知判断,导致因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行为表现。

     

     

    考试焦虑所引发的行为反应在不同时期表现也有所不同。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三个阶段。

     

    考试前感到空虚、不安,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有恐惧感和畏惧感,伴有精神、生理上的不适现象;考试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提取困难,容易受到外界细微刺激的干扰,肌肉紧张,想象考砸了的情景;

     

    考试后常常为考试时紧张而自责,等待考试结果时感到十分焦虑或不安,同时也伴有精神、生理上的不适现象。每个时间阶段的焦虑水平也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考前焦虑很强,导致无法复习,但考试时和考试后焦虑感马上减轻;

     

    有的同学考试时焦虑很强,导致平时水平难以发挥出来,但考前和考后却不感到焦虑;有的同学考前、考试时都不感到焦虑,等到考试结束后产生高度焦虑,甚至出现自杀、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认知评价因素

     

    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对情境的认知评价,情境认知包括对考试意义以及考试难度的认知等。

     

    有些小测验只是对过去学习进度的反馈,比较容易用平常心对待,有些考试(如中考)意义重大,在一些同学的心目中甚至是“三年磨一剑”,正待今朝,就难免感到紧张焦虑。

     

    另外,出于对考试场景的陌生和不了解,例如,考试题目的难度如何?题型是什么?在哪里考?什么时间考?谁监考?之前有没有类似考试的经验?这些都会影响到焦虑水平。

     

    所以,在大型考试之前,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会准备题型难度相类似的模拟考,带学生熟悉考试场地和考试气氛,以及根据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复习时间(如早上考英语就把复习英语的时间安排到早上),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考试情境。

     

    二、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正确评价考试

     

    1.正确评价考试目的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缺补漏。通过考试,可以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因此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

     

    相反,学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真正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放下“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自己强”这一类的念头,要知道考试是自己和自己的竞争,是为了超越自我,要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会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2.正确评价考试结果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人生路是漫长的,一场考试并不是终点。不管考试的成绩是否理想,都只是给我们反馈信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要怎么样才能达到?考试结果对人生本来不具备任何意义,只有从考试结果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前进步伐,考试结果才变得有意义。

     

    (二)树立备考信心

     

    1.注意饮食营养

     

    养成良好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顺利备考、应考的前提保证。平时养成良好作息规律,张弛有度,科学用脑,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才能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以及考场超水平发挥。

     

    2.学会时间管理

     

    订立学习计划有的学生时间观念不强,缺乏危机感,考前复习拖拖拉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由于复习不到位,缺乏应考信心,于是产生高度焦虑感;

     

     

     

    有的学生虽然有危机感,但自信心不强,高度考试焦虑影响到复习效率,更让学生在备考期间产生挫折感。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身优劣势,订立学习计划,让每天的复习备考工作都体现出效率和效果,令孩子重新拾回面对复习、考试的信心。

     

    3.改善学习方法

     

    掌握应试技巧让孩子的复习变得更有效率,同时学会避难从易,举一反三,不会因为考试期间的一条难题而“卡壳”,失去信心。

     

    (三)完善自我认识

     

    (1)全面认识自身能力

     

    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完善的自我评价,从而减轻孩子对待考试的心理压力,减轻孩子对“考试成绩不好意味着负面自我评价”的担心。

     

    (2)正确认识自己的目标

     

    激发学习内部动机和长远的间接学习动机,引导孩子为成功而奋斗,而不是为“避免失败”的外部动机而奋斗(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前面五节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3)学会积极自我暗示

     

    由于习惯成自然,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很难察觉自己的消极自我意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书写”的方法,要求孩子写下自己的担忧、焦虑,清晰地察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消极自我意识。

     

    然后利用一些自我积极暗示方法提高自信,以及通过设想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养成主动向消极自我暗示挑战的习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懊恼、愤怒、焦虑等各种情绪,如何处理和面对?正念是载着我们渡过这片苦海的小舟。

     

    正念认知治疗法,能够帮助我们从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种静心的方式,并且安定下来,然后去珍惜每一个时刻深沉的平和。

     

    如果你正在经历着焦虑和抑郁,承受巨大的压力、饱受失眠之苦,

     

    不妨学习一下正念认知治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MBCT) 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Mark Williams 、多伦多大学Zindel Segal 、剑桥大学John Teasdale三位认知心理学家,以认知行为治疗(CBT) 为基础,融入正念减压疗法(MBSR)的理念和练习,所发展出的一套结合东方禅修静心与西方认知洞察的方法。

     

    由于孩子去了美国念高中,一位母亲开始莫名地担心,彻夜失眠。因为和孩子有时差,早晨视频以后,一天都是在一种焦虑恐惧和担心的情绪中徘徊,十分痛苦。服中药、按摩、针灸、推拿、运动……她尝试了各种方法,不但症状没有好起来,还出现了顽固的持续性头晕,甚至于腿软打晃,走路都没有力气。有一位治疗师对她说,要将对孩子的担心转化为祝福,我就每天祝福儿子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同时还教给她如何将情绪状态从抑郁、焦虑和恐惧提升为勇气、信心和喜悦等,慢慢的,这位母亲的大脑逐渐变得清晰,不那么混沌了,头也没那么胀了!同时感到豁然开朗,不再担心害怕。

     

    这位治疗师所使用的方法正是基于正念认知治疗的理念。

     

     

    正念认知疗法(MBCT)主要练什么

     

    通过正念来提升参加者的觉察能力,时时刻刻地觉察此刻的身体感觉想法;

     

    我觉察到了以后,学习用一种新的反应方式有技巧地回应这个挑战性的经验。

     

    培养一种温和的、不评判的、一种接纳的态度,对自己的友善和自我同情。

     

     

    对焦虑症患者而言,MBCT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觉察、自我了解的能力,培育出一种非自动化的、应对困难情绪和情景的新模式,提升我们的情绪平衡能力和主观的幸福感。

     

    我们精心录制了4周的正念认知治疗课程,希望能给受到情绪困扰的你,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 一、总怀疑自己有病的老人怎么了?

     

    老人这样的行为,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躯体症状障碍,或者被称为疑病症,神经官能症等等,其叫法也不尽相同!老人总是怀疑自己有病,反复去就医的行为,也被医生们称之为“逛医”,就好像逛超市一样的去看病。就是典型的逛医行为!他们去医院后检查一大堆,开药也一大堆,有些人可能会检查出一些无伤大雅的“疾病”,而好多人压根检查不出什么问题!难道他们是在装病吗?当然不是,这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经官能症,他们因为情绪障碍,导致情绪障碍在身体某个器官得到表现,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因为不能被识别,或者被识别但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陷入反复不能治愈的困境!

     

     

    二、有这样的一个老人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我相信好多人会有这样的苦恼!因为不能治愈,患者比较痛苦,而无休止的去医院看病,导致家人也陷入苦恼!最后使得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亲戚都一并拒绝、排斥患者,而这样的行为,更是加重了老人的情绪障碍,就这样,从此进入恶性循环!这样的逛医行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看病和经济问题,已经影响到家庭和睦,邻友和谐,亲戚感情,同事关系,朋友友好,从而使得患者身边的能够接触到的圈子,都会增加无尽的烦恼!

     

    三、有这样的老人该怎么办?

     

    其实,老人所做出的所有你认为不理智的思考或者行为,都是有其根源的!老人所有的行为和表现,都是既往不良社会关系导致的恶果!有时候一开始他们的这一举动,就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和爱!但到最后,真的就是一种严重的躯体症状障碍疾病啦!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加大关心和关注,关注和关心需要的是持续的,不是短时间的给予,需要耐心和时间!其次,最大的支持就是陪伴和倾听,对于老人来讲,讲道理、摆事实、简单说教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而陪伴和倾听,才是最好的相处!

     

    然后,到有经验的双心门诊就诊,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不会去精神科就诊,他们认为自己不是精神因素,所以到医院识别并且有效的治疗才是关键!

     

    最后移情,移情就是情绪的转移,而增加社会交往,增加个人爱好,是移情最好的方法!书法、绘画、运动、美食、好友、出游、聚会等等,都是可以改善现状的有效方法!坚持治疗!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有时候药物有效性教好的患者,使用药物后很快症状缓解,但其缓解后很快停药,会导致疾病反复,需要谨遵医嘱,坚持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珍爱和老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让老人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你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你说呢?是不是?

     

  • 成年人有100种焦虑:工作焦虑、社交焦虑、容貌焦虑、鸡娃焦虑……它无声无息,却一触即发。

     

    焦虑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有时甚至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前段时间,南京一女子在车站等人过度心急,随后便出现呼吸困难急促、心悸乏力,经救治后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长期焦虑如何影响健康,教你与焦虑“和平共处”。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  季建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  揭威

     

    焦虑为何会引发中毒?

     

    7月20日,南京特警在巡逻值守南京南站北广场时,发现一名女子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手脚抽搐,民警迅速上前开展救助。

     

    起初,警察以为女子是中暑,女子意识清醒后说自己是“碱中毒”。此前她也有过类似情况。当天她在车站等人,但迟迟没有等到,由于自己过度焦虑,诱发了“呼吸性碱中毒”。

     

     

     对此,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牟晓冬解释:

     

    当情绪突然进入不稳定的状态,心率会随之增快,呼吸也会突然地急促。此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会形成恶性循环,人在快速呼吸的时候,吐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体内内环境的混乱,这个时候就会导致低碳酸血症,同时伴有代谢性的碱中毒。

     

    国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

     

    该不该辞职,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去做自己喜欢的

    @有余万岁

     

    带孙子累,儿子儿媳没时间,累的腰酸背痛还不敢说

    @刘女士

     

    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担心自己考不上研,前途迷茫

    @-Nine

     

    产假快休完了,不知道孩子谁来看,请阿姨不放心,老人身体也不好

    @麦麦是

     

    《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六成人认为自己的焦虑程度较高,81.1%的受访者认为焦虑情绪会“传染”,88.9%的人认同“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通病。

     

     

    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焦虑无处不在。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估计,中国约有5000万名以上的焦虑症患者。

     

    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等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文章,对全国31个省3.8万余户的18岁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并且呈上升趋势,终生患病率为7.57%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对全球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及治疗现状调查了21个国家的5万多人,结果显示,9.8%的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内患过焦虑障碍,每5个患者中仅有1人接受了治疗。在中国,只有8.8%的患者接受了足够治疗。

     

    当你焦虑时身体在遭受什么?

     

    人在焦虑时,如果缺乏对情绪的正确处理,可能就会从身体上产生替代反应。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来看,“焦虑人”在身体的这六个方面都会有更高的风险:

     

     

    01  癌症发生率更高

    焦虑本身并不会直接造成癌症的发生,但长期焦虑会以一种慢性、持续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率。

     

    02  长期失眠

    长期不治焦虑症,很有可能造成失眠,这种失眠不会是一两晚,严重者可能会造成长达6个月的失眠。

     

    03  影响心血管健康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焦虑感上升,体内应激激素就会增加,脉搏和血压水平随之上升,对心脑血管会产生负面影响。

     

    04  偶有胸闷、心悸等症状

    一个有焦虑症的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心跳和呼吸加快等症状。

     


     
    05  加速衰老

    荷兰一项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染色体的端粒长度明显短于正常人,这主要与体内抗压系统紊乱有关。

     

    焦虑会导致睡眠质量差、思虑过多,从而出现脱发、白发、皮肤弹性差、皱纹早生等早衰表现。

     

    06  与人相处能力下降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工作、生活以及和他人相处的能力都会严重下降,进而导致事业和家庭生活停滞不前。

     

    你的焦虑到哪个等级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焦虑,适度焦虑能成为动力,一旦过度就会发展成焦虑症,危害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这份焦虑自评量表(SAS),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William W.K. Zung编制,可以帮你初步判断焦虑的轻重程度。

     

    下面有20个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根据你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选择适合的答案。

     

     

    测试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差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注:仅供自评提示,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自测分数较高,并不一定就患上焦虑症,有必要请前往医生处咨询。)

     

    焦虑久久不退,该如何应对?

     

    不少人对自己的焦虑情绪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危害身心健康。如何克服和缓解焦虑?不妨尝试一下专家的建议。

     

    01  找出焦虑的根源

    分析一下你的焦虑感到底来自哪,再各个击破。比如,如果你对事业发展方向心存迷茫,不妨先结合自身情况冷静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然后下定决心勇敢地放手去做。

     

    02  不要提前预想结果

    做任何事都会面临挑战,紧张是正常的,这被称为预期性焦虑。此时,不要过多地去想结果,试着从中获得成就感。

     

    03  转移注意力

    一旦开始陷入焦虑情绪,就要及时提醒自己分散注意力,防止情绪变得越来越糟。可以做点喜欢的事,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或读一本有趣的书,还可以跑跑步、做家务,让自己远离胡思乱想。

     

    04  深度呼吸

    深度呼吸(腹式呼吸方法)也有助于消除焦虑情绪,它可以增加膈肌的运动范围,从而增加肺活量,更多氧气的摄入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05  简化生活

    通过简化来缓解压力,比如可以清理不需要的东西,缩小居住空间,缩短上下班的路程,减少对着屏幕的时间,亲近自然,在办公桌上添置绿色植物。

     

    06  适当运动

    每天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可以让你吸入更多的氧气,有助于机体排出废物,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07  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放空自己,让自己进入冥想。每天进行冥想可以帮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理出头绪,促进身心健康。

     

    专家建议

    其实,焦虑并不都是害处。适度焦虑说明我们有在乎的人和事,只要学会接纳焦虑,尝试带着焦虑感一起生活,反而会使我们进步。希望从今天起,你能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

  • 一、躯体形式本来就是心理的一个外在反应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躯体形式,本来就是心理变化的一个外在反应,比如害怕时我们会发抖,生气时我们会心跳快,抑郁时我们会情绪低落,不高兴时我们会食欲低下等等等等,躯体形式,是心理在人身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从很多细微的小细节中对人的心理有所表达,如果我们细心的观察,可能会有很多的发现。

     

     

    二、为什么情绪障碍会表现为躯体症状?

     

    正如第一个问题所描述的那样,躯体形式本来就是心理的一个外在反应。而且人们在潜意识里,会把情绪障碍中的情感冲突,以类似于表演性质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高兴可以表现为手足舞蹈,而不高兴则会表现为情绪低落。正是因为情绪障碍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所以,在躯体上的表现,也都是以负面的身体不适为表现形式。

     

    三、怎么缓解这种躯体症状?

     

    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时也同样如此。这样的躯体症状,如果仅仅是以器官为躯体疾病为治疗靶向,往往治疗效果较差。类似于这样的疾病,需要我们从本质入手,从疾病的原因入手,解决了情绪障碍以后,患者的躯体障碍也会随之缓解,迎刃而解。

     

    躯体障碍也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很久,所以,需要我们首诊医师掌握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女人要有女人应该有的样子、女人就应该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生娃带娃本来就是女人应该做的、你怎么穿的那么像个男孩子.....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似乎是根深蒂固的。

     

    面对婚姻、事业、梦想、自由、岁月,女性被要求得太多,女人要美、要温柔、要贤惠.......要承受得压力越来越大,要担忧的东西越来越多。

     

    女性为何如此焦虑?

     

     

    “魔镜呀魔镜,谁是这世界上的丑女孩?”热播网剧《听见她说》第一集的女主角,画着精致的妆容,带着蓝青色的假发,面对镜子发问,似乎在与不完美的自己对话。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似乎变成了一种言语权,从什么时候开始欧式双眼皮成了眼睛美的标志?从什么时候在追求着筷子腿?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定得白、高、瘦,又要有胸有屁股?把最为包容广阔的美变得狭窄、单调,设置了一系列不容置疑的标准,难道就是美吗?

     

    这种对美的定义正如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插进了女孩的心里。

     

    不仅是外貌,对于女性来说,还有婚姻、家庭、孩子、年龄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女性,你一定要符合所有人的期望,按照所有人期望的那样,离大众理想越来越近,但却离自己越来越远,离焦虑越来越近。

     

    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和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其现症患病率为7.9% [1],此类患者在心理、社会调节上持续存在严重的问题,工作和社会能力损害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低。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 [2]

     

    1. 自我感觉越来越差

    轻者心情沉重、唉声叹气,重者悲观绝望、终日以泪洗面,往往贬低自我能力,以批判、消极、否定的态度看待现在、过去和未来,严重时甚至有自罪、疑病观念,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2. 感知能力越来越低

    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无法体验到娱乐的快感,有明显的疲劳感,常常说自己“没有任何感情”、“高兴不起来了”、“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等等,感觉身体被掏空,严重到甚至连自己的吃喝拉撒都顾不上了。

     

    3. 生活状态越来越坏

    半夜惊醒的次数多了、难以入睡的情况多了、食量变小了、体重也变轻了......整个人的状态从精神到肉体都呈现出一种消极感。

     

    反观生活中的我们,不断以各种方式取悦他人,甚至产生焦虑、抑郁,却没有停下脚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时长为29:34的视频中,《魔镜》中的她卸下浓妆,脱下假发,一个有着薄嘴唇、鼻梁不高的“丑女孩”出现了,曾经否定自己、也面对过内心迷茫,她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她告诉我们,强壮的小腿让她穿一天高跟鞋不感觉累,她适合穿衬衫,她喜欢她的小雀斑......她说: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的成了我自己。

     

    完美,从成为自己那一刻开始!

     

     

    1. 正视药物,帮助我们身心健康:不要一味地认为吃药就是有病,相反应该正视药物治疗,药物只是帮助我们身心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目前用于抗焦虑的药物主要有β-肾上腺素受体阻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二氮革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3]

     

    2. 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

    • 保持充足睡眠: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减缓焦虑的一剂良方,当心情不好时,不要强迫自己,不妨睡一觉!
    • 保持乐观的态度:当缺乏信心时,回想一下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象成功的场景,与三两好友约出去走走,说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化解焦虑和不安!
    • 转移注意力:适当地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在片刻休息之后更好地前进,可以起身活动一下,或者望向窗外的风景,不要深陷于负面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 爱自己多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爱也是,一味地给予和付出,把自己整个人都掏空了,你是妈妈、也是女人、在自己的世界更是公主,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只有一两个小事也好!那就是真实的自己。

     

    3.向他人倾诉,让别人能够帮助你: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作为家人、友人或是医生,应当以尊重、真诚相待、平等的态度来引导,让女性朋友们察觉自己的潜力,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事实上,不仅女人会老,男人也会老,自然界的万物也会衰老,树会落叶,花会凋零,山川被日月侵蚀,砂石被流水磨砺,而河流则在日积月累中缓慢改道甚至枯竭。 老是常态,是正常,老就是老,岁月就是岁月,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

     

    永远希望您内心强大一点,在面对他人的质疑时,能像王菲一样风轻云淡地说“你怎么知道仙女是瘦的啊?”

     

    参考资料:

    [1]  张玲, 潘润德. 焦虑症的治疗现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 004(005):401-403.

    [2]  惠文. 女性如何远离焦虑症[J]. 健康, 2014, 000(004):36-37.

    [3]  张玲, 潘润德. 焦虑症的治疗现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 004(005):401-403.

  •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良好的情绪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长寿“灵药”。曾有这样一项研究,在七万名志愿者中,男性乐观人群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1%,女性乐观人群则延长了15%。

    而健康时报也提到过,笑能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在中医理论中,快乐则有助于调畅情志、保护脏腑,助我们拥有更长的寿命。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中医认为,生命的正常活动,贵在气血通畅。而导致气血不畅的主要因素就包括了心情不快、情志不宁。

    情绪安宁,可使气血运行保持动态平衡;反常的情志,则使气血运行逆乱,影响整体健康。

    “人始生,先成精”,精藏于五脏,是各种代谢反应的物质基础;精再化生为气,气运行于全身,则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动力源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人体的精神活动就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和能量基础的。反过来,这些不良情绪也会过多地消耗五脏精气。

    喜伤心,心主神明,心动则会加重情志不调;怒伤肝,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机运行不畅;思伤脾,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悲伤肺,肺主宣降,肺劳则精液输布失调;恐伤肾,肾主藏精,肾虚则精气固定无能。可见,情志安宁在养生方面的重要性。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不良情绪会引起多种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负面生活事件等,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大量研究证明,心脏和心理是联动的,主要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迷走神经抑制,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免疫状态异常;而炎症可能是情绪、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桥梁。

    抑郁和焦虑的患者会发生体内自主神经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等情况,并引发一系列疾病或症状,比如,心率加速以及血压升高等。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这一描述可对应中医里面的情志致病。适度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发疾病。

    比如: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前患者常伴有剧烈的情绪爆发,或身体发生意外;负面生活事件使情绪受到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等;郁症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焦虑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保持好心情,养养花、喝喝茶,培养一点小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笑口常开,健康便不是难事。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老人家的常见病,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家在暗暗自喜没有患有三高,但是却忽略了血糖低,血压低的情况,导致了意外的发生。好端端的一个老人家,忽然怎么就不行了,怎么忽然就中风了?


    实际上,血糖低,血压低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低过了这个界限,就要重视起来了,因为并不比三脂高要幸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血糖低,有风险


    大家现在越来越重视高血糖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其实也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直肠癌,胰腺癌等等多种重大疾病都有可能是因为患有低血糖而造成的。而且血糖浓度太低,容易缺氧,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会有日常用药,能够控制血糖合理值,但是血糖低的患者,一般都不会重视这种情况,导致血糖低的患者更加容易发生意外状况,所以,我建议不管血糖低还是血糖高的患者,都要定期测血糖,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更应该重视。
     

    血压低,可能会中风


    中风不仅仅是高血压的专利,低血压同样有可能会导致自己中风,因为血压低,自己身体内部的血液流动缓慢,这种异常的缓慢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容易导致中风,如果血压比较低的老人家,更加要引起重视。

     

     

    不管是血压低还是血压高,我们都要定期测血压,当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理想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以免发生意外。而且高血压的患者一般有药物控制,低血压的患者一般是没有重视起来的,这样对于血压低的人来说,风险更大。
     

    严重低血糖


    严重的低血糖我们不能轻视,因为严重的低血糖容易影响我们的视力,有一部分人会误以为自己老了,视力退化了,但是如果自己的视力退化速度很快,我们还是需要往血糖指标上面靠一下边。


    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血糖值太低而导致视力的模糊,不一定是因为年纪大导致的,长期低血糖会导致视力异常,这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点。
     

    血压值,让医生判断


    老人家的血压值相对比年轻人偏高一些,并不等于120/80就是理想血压,血压值最好让医生给予判断,以免自己判断产生误判,也有部分人的血压值是低于120/80的,甚至有低于100/70的,这并不是我们判断自己血压是否标准的一个标准。因为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年龄也是一个因素,有些情况,看似高血压,但是并非真正属于血压高的范畴。
     

    如果我们不能够明确判断自己的血压和血糖的值,最好到医院咨询医生,让医生判断并且给予建议,看看是否需要中药调理,或者日常食物是否需要补给些什么,增强什么方面的营养,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反应迟钝,导致体温过低,引起全身性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夏季在天津这样的地区,虽然气温较高,但由于空调使用、室内外温差大等因素,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仍有发生的可能。
    一、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室内温度:夏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建议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减少新生儿感冒和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风险。
    2. 适当增减衣物: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新生儿的衣物,保持体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3. 注意保暖:夏季使用空调时,不要直接对着新生儿吹,可使用空调罩遮挡,减少冷风直吹。
    4. 注意饮食:保证新生儿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体质。
    5. 加强锻炼:适当增加新生儿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二、治疗策略
    1. 保暖:及时为新生儿提供保暖措施,如使用暖宝宝、暖水袋等,维持体温在36℃以上。
    2. 营养支持:给予新生儿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母乳、配方奶等,确保能量和营养供给。
    3.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4. 激素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激素治疗,减轻炎症反应。
    5. 其他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氧气治疗、血液净化等。

  •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于新生儿。该疾病的特点是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内形成广泛的微血栓,进而引起出血和器官功能障碍。在海口春季,由于天气多变,新生儿易受感染,因此,了解DIC的表现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DIC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血液凝固异常:如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3. 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少尿、肝肾功能异常等。
    4. 脱水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皮肤干燥等。

    在海口春季,家庭预防DIC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受到感染。
    2.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3. 加强营养,增强新生儿抵抗力。
    4.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治疗DIC的策略包括:
    1. 抗凝治疗:使用肝素类药物抑制血栓形成。
    2. 止血治疗: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等,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3. 支持治疗:包括输血、血浆置换等,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
    4. 针对器官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如呼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

    家庭在新生儿出现DIC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 儿童癔症,又称儿童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在特定情境下,突然出现的情绪崩溃、意识丧失、身体机能障碍等症状。在兰州夏季,由于高温、干燥等气候特点,儿童癔症的发生率有所上升。以下是一些针对兰州夏季儿童癔症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陪伴孩子,减少孩子孤独感,降低癔症发生的风险。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侵袭。
    3. 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癔症发作。
    4. 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因疲劳导致癔症发作。
    5. 教育引导: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情绪调节,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

    二、治疗策略
    1.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缓解癔症症状。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缓解癔症症状。
    3. 家庭支持: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4. 环境干预:改善家庭、学校等环境,减少癔症发作的诱因。
    5. 社会支持: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加强社会支持体系,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 第五届全国肿瘤营养技能培训班旨在提升临床医生和药剂师等专业人士对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综合管理能力。培训班主要围绕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展开,这些异常可能导致食物消化吸收和能量利用的障碍,进而引发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贫血、水肿等症状。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监测治疗效果,培训班强调了血生化检查、电解质分析、维生素水平检测以及全血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已出现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培训班建议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患者应遵循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糖分,以促进身体恢复。

  • 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体验,其成因复杂多样。首先,个人的道德和完美主义要求可能导致自我责备和厌恶。其次,内部冲动与自我难以调和,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物功能障碍也可能是焦虑症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剧变和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认知过程中的错误联结,也会引发焦虑。此外,应激事件的发生和激素分泌紊乱也可能加剧焦虑症状。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焦虑症。

  •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在合肥春季,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新生儿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了解DIC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一、疾病介绍
    DIC的主要表现包括出血倾向、微血管病性溶血、器官功能障碍和休克等。具体症状如下:
    1. 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微血管病性溶血: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3. 器官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困难、肾脏功能不全等。
    4. 休克:新生儿表现为体温不升、面色苍白、脉搏微弱等症状。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和低体重儿。
    2. 注意孕期营养,保证胎儿的营养需求。
    3. 孕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农药、化学药品等。
    4. 产后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感染。
    5.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三、治疗策略
    1. 抗凝治疗:使用肝素等药物,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2. 代替治疗: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3. 对症治疗:针对出血、黄疸等症状进行治疗。
    4. 加强护理:注意保暖、营养支持等。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MODS的常见原因包括严重感染、创伤、烧伤、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等。这些原因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MODS的治疗原则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护器官功能、控制炎症反应等。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器官保护等多种手段。

    预防MODS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高危人群,如重症患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MODS的诱因。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MODS的重要措施。

  • 感染性休克的根本原因是细菌感染、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以及电解质失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生理紊乱,引发休克状态。细菌感染时,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机体,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内脏器官功能障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过度的免疫应答,加剧感染性休克的症状。电解质失衡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加重感染性休克的症状。治疗感染性休克需要综合考虑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器官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紊乱和电解质失衡等多方面因素,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支持受损器官功能、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措施。

  • 新生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凝固和溶解失衡的疾病。在哈尔滨秋季,由于气温变化较大,新生儿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这可能导致DIC的发生。以下是对DIC的介绍、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策略的分类说明。

    DIC的表现包括:
    1. 出血症状:皮肤瘀斑、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等。
    3. 器官功能障碍: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 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等。

    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感冒,减少感染机会。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通风换气。
    3. 避免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
    4. 母亲孕期注意营养均衡,加强孕期保健。
    5. 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治疗策略:
    1. 控制感染: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2. 改善凝血功能:使用凝血因子、抗凝血药物等。
    3. 支持治疗:维持器官功能,如给予氧气、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4. 预防并发症:如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